《氧气》主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氧气》主题教学设计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注意①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均匀而不分层?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二、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物质有哪些性质
2、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了解氧气的色、态、味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学生自主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体验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2、演示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写文字表达式,并学会分析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差异的原因
3、演示铁在氧气和空气中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文字表达式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讲述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讲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难点:①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四、实验材料
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其他:火柴、木条等。
五、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用途。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对我们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氧气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活动一 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板书】: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提问:木条放入瓶中与瓶外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讲述: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纯氧中燃烧实验
提问:碳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
【板书】碳在空气中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讲解】1、物质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反应
2、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板书]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提问:
1、集气瓶中为什么要放少量的水呢?
2、如果实验观察不到火星四射,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
1、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融物把集气瓶炸裂。
2、可能原因有:氧气不纯、铁丝生锈、没有等到火柴快燃尽就伸入
提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氧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讨论:前面几种物质的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小结:
1、生成物只有一种
2、反应物都有氧气参加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讲解: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可用A+B=AB表示,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燃烧属于剧烈氧化,缓慢氧化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如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等。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与氧化反应、都会放热。
提问: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吗?
讲解:氧化反应不一定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而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3篇(扩展1)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3篇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 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 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 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 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 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 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 :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 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 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 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 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 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具准备
分组提供:试管 5 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 锰、小木条、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新课
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 ,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 2 ,如何获得的呢?
(二)新课
1、【投影出示图片】
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 物的光合作用 。
【投影出示图片】
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
师引入:自然界获取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中怎样获 得少量的O 2 ?
学生猜想, 畅所欲言 ;学生观看 、思考。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 发学习兴趣。
2、实验 探究 合作 交流 。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 问题。
参照教材P 37 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 用途,观察药品颜色 思考回答。
3、 组内交流 明确学习导向。 与已学知识相 衔接,为探究 新知识作准备。
4、 实验 探究 合作 交流 (课件展示)
【实验2-5】
内容 实验 编号 现 象 原 因 快慢
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展示提高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小组讨论交流。 培养合作意识,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学生相互评价。 增强学生的成就 感和愉悦感。
(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用过的 MnO 2 能否再次使 用?
让我们一起完成【实验2—6】。 先预测,后实 验并认真观察, 做好实验记录 ,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 。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 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加以领悟。 观看,思考 ,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 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5 展示 提高 (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 吗? 此处增加【实验2-7】的实验 如: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 氧气 思考讨论 使学生体验到 实验室可通过 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观察并思考:
(1)、上述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 收集O 2 ?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 O 2 能用此装置吗?
学生分析、比较、 交流, A:固热型制取气体 B: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 C:难或不易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大 E:密度比空气小 。
(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 的化合反应吗?
(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 。师生共同归纳规律 ,分析发现新问题 ,指导学生寻找 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
6 (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课件展示) 反应物种类 , 生成物种类 ,反应特点,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 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梳理 、整合、 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并相互交流 。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
四、诊断评价
一组习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 核对答案,互相纠错 ,强化学习情感,及时反馈矫正。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用具: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水槽、导管、烧杯
用品:火柴、棉花、玻璃片
教学过程:
【预习案】: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____ 体,密度比空气略 , 溶于水。
2、实验室中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常采用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得氧气。
3、KMnO4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H2O2制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KMnO4是一种 色的 体,H 2O2是一种 色的 体,MnO2是一种 色的 体。
【教学案】:
环节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几种实验室制取O2的方法?
结合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KMnO4制O2的过程。
用KMn O4制O2,第一过程应考虑实验原理,即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请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我们上节课学过的KMnO4制O2的表达式)
环节2: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们知 道任何一套制气体的实验装置都可以分为二个部分,即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下面让我们探究KMnO4制O2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什么样收集装置?
①多媒体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的二种类型
呈现:KMnO4的外观
问:KMnO4是什么状态?KMnO4制O2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思考:KMnO4制O2应选择哪一套发生 装置?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②多媒体投影:三种收集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复习:这三种收集方法分别可以收集什么样的气体?
问:O2应该怎样收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后回答问题。
环节3:探究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
1、实验室制取O2,第一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操作。)
(归纳并板书:1、查)
2、第二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把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归纳并板书:2、装 3、定)
多媒体投影:上课前组装好的实验装置。
问:(1)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对比实验:一个盛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点KMnO4粉末。)
(2)加热KMnO4 ,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3、第四步操作应该做什么?
(点燃酒精灯,加热)
(归纳并板书:4、点)
问:加热时,能不能一来就固定加热?一来就固定加热会产生什么后果?固定加热之前,要先做什么?怎么操作?
4、加热固体后,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这时候就准备收集氧气。
问:导管口刚开始冒气泡,能立即收集吗?立即收 *怎么样?什么时候可以收集?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收集一瓶O2,收集满后把它取出来放在桌面上,并撤装置。
(这两位同学的操作规不规范,有没有需要纠错的地方。下面地对操作中的一些要点我们再讨论一下。)
问:用排水法收集O2,怎么知道O2已收集满了?满的现象是什么?
收集满O2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来之后要正立放在桌面上,为什么?
撤装置时这两位同学先撤了什么?后撤了什么?正不正确。为什么 要这样做?
归纳并板书刚刚的操作要点分别是:5、收 6、离 7、熄)
5、问:这两位同学收集到的这瓶气体到底是不是O2,如果我们要验证,应该怎样验证呢?
问: 在实验室中除了用排水法收集O2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O2?(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
问:怎么知道这瓶O2已收集满了?
问:用排水法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哪种方法收集到的O2更纯净呢?
环节4:课后小结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一)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气体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
气体收集装置
(三)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装入药品并塞一团棉花;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
5、收集气体;
6、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
查装定点收离熄操作歌诀:茶庄定点收利息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
1.排水法
依据O2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
依据O2的密度比空气大
思考:这两种方法收集到的气体哪种方法更纯净?
(五)检验及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复燃了,则气体是氧气。
验满:1、排水法:当大量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O2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六)放置方法:正立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
依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制取氧气》优秀的教学设计3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实验准备:
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旧识回顾: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情景导入:
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
3、探究新课
[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
结论:
过氧化氢 氧气+水
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
[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加热
结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有什么不同?
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
1、旧识回顾:
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
2、探究新课:
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
出示:图2-17和图2-18
讨论:
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陈述:略
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
强调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分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什么后果?)
课堂练习:课后习题
总结:略
作业:
课后反思: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3篇(扩展2)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3篇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1、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情分析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解设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明确反应原理、确定反应装置、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火柴高锰酸钾药匙棉花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9月20日天舟三号载物飞船发射升空,你知道发船发射用的助燃剂一般用的是什么吗?空气行不行?而纯净的氧气又是如何制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取氧气。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黑板上的资料卡片,总结归纳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探究
(1)发生装置
A固固加热型B固液常温型
(2)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a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b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排水法
(3)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4)实验现象:
a导管口有气泡产生,集气瓶中的水逐渐减少,产生无色气体。
b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实验注意事项: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e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f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六、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课堂小测
八、拓展
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物理变化)富氧膜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注意
①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
②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均匀而不分层?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二、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物质有哪些性质
2、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了解氧气的色、态、味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学生自主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体验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2、演示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写文字表达式,并学会分析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差异的原因
3、演示铁在氧气和空气中的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文字表达式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3篇(扩展3)
——《制取氧气》优秀教学设计3篇
《制取氧气》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具准备
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
(二)新课
1、【投影出示图片】
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
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师引入:自然界获取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中怎样获得少量的O2?
学生猜想,畅所欲言;学生观看、思考。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问题。
参照教材P37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思考回答。
3、组内交流明确学习导向。与已学知识相衔接,为探究新知识作准备。
4、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课件展示)
【实验2-5】
内容实验编号现象原因快慢
①过氧化氢溶液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展示提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学生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用过的MnO2能否再次使用?
让我们一起完成【实验2—6】。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加以领悟。观看,思考,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5展示提高(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此处增加【实验2-7】的实验如: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思考讨论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观察并思考:
(1)、上述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O2?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O2能用此装置吗?
学生分析、比较、交流,A:固热型制取气体B: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C:难或不易溶于水D:密度比空气大E:密度比空气小。
(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
(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师生共同归纳规律,分析发现新问题,指导学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
6(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课件展示)反应物种类,生成物种类,反应特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梳理、整合、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四、诊断评价
一组习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互相纠错,强化学习情感,及时反馈矫正。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制取氧气》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实验准备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
[学生猜想]
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
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
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
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
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学生活动]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铁和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生成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
[媒体展示,激发兴趣]
(化学、技术、社会)催化剂的作用图片;资料: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通过观看多媒体展示图片,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得出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具有本质区别。
[归纳与反思]
本节课你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通过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
[知识应用,提高]
布置课堂作业并及时点评,P401、2。
第二课时
[回忆与再现]
(分小组竞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写出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两个)。
[学生活动]
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氧气文字表达式
[设计实验装置]
要求学生对比过氧化氢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学生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
实验装置,自主选择仪器,对装置进行组装。
[设疑激趣,讨论交流]
展示某一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巧设疑问: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给试管加热?实验结束后是先把导管从水中移出来还是先移走酒精灯?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要注意什么?
[分组讨论,获取信息]
学生分组活动,对每一问题进行仔细探讨,教师作适当点评。
[我探究,我快乐]
(学生分组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
[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得出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气泡连续了才能收集氧气等结论。
学生:实验探究收获、体会或想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水溶性等来选择适当装置。
[信息反馈]
布置练习1、P404;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试管从水中移出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学生独立作业]
检验能力,巩固知识。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3篇(扩展4)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10篇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1
活动目的:
着力提高学生的“两个意识”即公德意识和安全意识;告别一个“不良行为”就是要告别随手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和形成一个“良好习惯”就是要养成爱我校园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咱们今天上一节班会课,主题是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咱们从一年级的时候开始,就在强调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老师为什么一直在强调要养成好习惯呢?因为好习惯是成长的动力,习惯优秀才是真的优秀!但是,在*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却总能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这恰恰是不良习惯导致的?昨天,咱们成立了文明校园检查小组在学校里搜索不文明现象,现在,就把大家看到、听到的一些事情说出来吧
二、交流评议
小组汇报各自搜索到的内容。
可围绕这六种现象展开评议,说说自己的看法。
1、扔垃圾、折花草现象调查。
2、班级卫生、教室物品摆放、值日生值日观察
3、中午的时候在水间倒饭菜
4、在楼内喧哗、进楼不站队、跑楼梯
5、课间活动时不能文明游戏
6、不完成作业,让父母、老师伤心
7、管不住自己,总在教室里说小话。
8、使用文明用语现象调查。
9、上放学整齐有序调查。
10、等车学生文明情况调查。
11、乘车安全意识调查
围绕上述现象,充分展开交流。
三、榜样引领
请班级里文明使者发言
请班级里优秀学生发言
其他学生聆听发言,对比反思。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咱们的校园环境之所以如此洁净、优雅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校园就
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护校园环境,不但不扔垃圾,还要主动捡垃圾,那样,我们的校园就能成为真正的花园学校。我们的班级更是我们快乐成长的家,我们要努力把自己的事做好,人人用心为班级服务,我们的班级才能更整洁。通过今天的讨论、交流,通过聆听文明学生代表的发言。我们是否有信心做文明懂礼貌、习惯优秀的好少年呢?好,让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效果反思:
今天下午第六节课,我们按时召开了《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我全程主持本次班会。我先引导孩子们思考了“什么是习惯”,然后借助名人的成长故事使孩子们认识到养成好习惯很重要。习惯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成长为真正优秀的人。对于本次班会,孩子们进行了认真准备,各个小组针对各种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写了观察体会。尤其在交流环节,滟泽小组四个人发现了在校园里撕疯打闹的现象,诚恳地发出呼吁:伙伴们,我们应该文明游戏!还很郑重地点名批评了几个同学。刘主任来班聆听了班会,对孩子们的表现感到满意。
在总结环节,我结合交通安全知识,再次强化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本次队会效果很好!希望我们的校园处处盛开文明与和谐之花。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2
活动目的
1、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主要是让大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使全体同学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活动形式
小品、相声、学生代表自由发言、宣誓仪式。
活动准备
1、排练小品《饭堂》。
2、编唱《珍惜粮食歌》。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的身边滋生出一种不良现象,你是否注意过,请看图片(课件演示),学生观察。
2、师小结:这种浪费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学们的身上,甚至整个社会浪费粮食的现象都很严重。看到这一盒盒被遗弃的盘中餐,你们想说些什么?板书:“节粮爱粮”主题班会。
二、感悟粮食的来之不易
1、看到了农民伯伯辛勤劳作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2、背诵《悯农》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了。为了宣传爱惜粮食,提高人们的节粮意识,联合国把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可见全世界人民都已投入到惜粮节粮的活动之中,让我们把勤俭节约时刻铭记在心吧!
三、表演小品《饭堂》
台上出现若干同学,分别为A、B、C、D??围在卖饭窗口。A怀中抱五个馒头,被B无意中碰掉了一个,旁者想拾,A用脚一踢,雪白的馒头如皮球一般在地上滚动起来。C买了一碗菜,端着看了看说:“我不爱吃豆腐、粉条。”说着把满碗菜泼了个精光。
四、节约粮食的好方法
1、吃饭前自己能吃多少饭就盛多少饭,如果觉得一碗饭吃不了,就先拨出去一部分。
2、吃饭时不挑食,把自己盛的饭吃完,不要剩饭,不要把饭粒掉到桌子上。
3、在外面吃饭时,如果吃不了应该把饭带回家去,保存好可以下顿接着吃。
4、如果看到有的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倒掉时,我们要及时地进行制止和劝阻。
五、欣赏相声《吃饭问题》
同学:咳嗽
A:----,你怎么了,是不是感冒了?
B:不是,都是那饭,我妈一日三餐,餐餐要我吃四碗饭,两碗肉汤,再说我饭量小,每天饭后,我肚子撑得鼓鼓的,喉咙也烫得干哑了,所以,我每天背着我妈偷偷的吃一半,倒一半。
A:你把饭倒掉了,每天吃得少,难怪你长不高。同学
B:我矮,怎么了,喜剧演员潘长江说过:“浓缩是精华。”所以我很乐观,我不为此自卑。
A:有点道理。
B:过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家每天实行“三光政策”。
A:哪三光?不会是烧光,杀光,抢光吧?
B:你把我当成小日本呀,我告诉你我家所谓的三光是饭光、菜光、汤也光。
A:你家饭量这么大呀,这么能吃。
B:我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都是我倒光的。
A:你把饭倒了,你爸妈没吃饱怎么办呢?
B:管他呢,又不是我没吃饱。
A:反正你倒饭,浪费粮食是事实,每天吃这么少,这才是你长不高的原因,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B:还引起古诗来了,饭是我家的,爱倒不倒,你管不着。
讨论:他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不节约的地方?(学生代表发言)
六、共同宣誓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多少买多少,节约每一粒米、节约每一勺菜。
4、不偏食,不挑食。看到浪费,勇敢制止。
七、班主任总结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创造;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让我们继承这一优良的传统,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3
一、班会背景:
我们班共有42名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他们倍受父母、爷爷奶奶的爱护,大都是娇生惯养,哄着、供着不让孩子受屈,尽可能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许多事都包办代替。因此使孩子自理能力很差,自私任性,养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性的享受着父母的照顾,却从没有意识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奉献和关爱。学生年龄小,不善于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情感,也不知道*时怎样做去关爱自己的父母亲人。针对此现象,我决定开展《爸爸妈妈,我爱你》为主题的体验活动,目的是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父母*时的辛苦付出,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也引导学生通过感恩活动,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二、班会目的:
1、通过调查活动和回忆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让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有所了解,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学生学会感知父母恩。
2、通过开展“回报父母的爱”系列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学着用力所能及的劳动表达对父母的关爱。而且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行动,用行动表达出对父母的关心照顾,使学生能从点滴的小事上感受到回报父母之爱的快乐。
3、通过班会的展示,总结活动的成果,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进一步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回报,也为下一阶段的体验活动,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班会准备:
准备一:了解我的爸爸妈妈(4月4日至6日)
1、调查父母的生日、喜好、工作情况等。
2、留心观察爸妈怎样照顾自己的生活,并做好记录。
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几乎都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例如:妈妈每天给我梳头发,叫我起床,帮我系鞋带等,请学生留心记录身边的小事。
准备二:爸爸妈妈真爱我(4月7日至10日)
开展“亲子对话”活动,和爸爸妈妈翻看照片,让爸爸妈妈讲一讲孩子小时候的故事,回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经历的,让自己最难忘、最美好的事,在班会课上由学生讲述一件至今难忘的事,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准备三 回报父母的爱
1、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4月13日至20日)
(1)号召每名同学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学着用力所能及的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让父母为自己少操点心,表达对父母的关爱。
(2)践行《弟子规》中的道理,让学生学着去做,改正自身的小毛病。
2、开展“我为父母做点啥”活动,表达对爸爸和妈妈的爱。(4月22至5月8日)
每天做到和下班回家的父母主动问好,接过父母手中的东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捶背、洗脚、洗袜子等,并通过写体会、拍照记下自己完成后的真实感受,并在全班交流汇报。在今后的日子里也要持续进行。
3、表达感恩
学生和家长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心愿卡片上为父母写下祝福,表达今后孝敬父母的行动,粘贴在许愿树上,等实现后要把他送给父母看。
准备四
1、学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会背诵《孝敬父母三字歌》,使学生在学唱中升华情感。
2、整理材料,制作课件,培训主持人。
3、召开“ 爸爸妈妈,我爱你”主题班会。
四、班会实施:
(一)班长讲话: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爸爸妈妈全心全意的爱着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什么也不用我们干,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哄我们开心。而我们却对爸爸妈妈关心的很少,不知道爸妈的生日,不懂得父母的辛苦,很少主动关心生病的父母。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好当成习惯享受着,有时任性耍小脾气惹爸妈生气。为了让同学们心中有爱,懂得感恩,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班开展了一系列体验活动,相信同学们经过一个月的体验,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就让我们在班会上畅所欲言吧。我宣布《爸爸妈妈,我爱你》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宣布开会
(三)活动开始:
1、了解我的爸爸妈妈
(1)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主持人甲:我们现在已经长大点了,应该学会体谅父母关心父母了,要想关心父母,就得更多地了解我们的爸爸妈妈,在 “了解爸爸妈妈”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很多关于爸爸妈妈的事情,谁愿意来说说。
(同学们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爱吃什么、爱好兴趣、工作情况等与全班同学交流。)
(2)回忆往事,感悟亲情
主持人:爸爸妈妈用全部的爱来照顾我们,让我们快乐健康的成长。大家能说你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过的难忘的、美好的事吗?
主持人:有了爸爸妈妈的关心,我们过的多么开心幸福呀。让我们一起唱起歌《世上只有爸爸、妈妈好》。
2、回报爱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反馈
主持人:我们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经过一星期的实践,请大家说说你都会做什么了?(学生汇报)
主持人:《弟子规》里告诉我们孝敬父母的道理,大家都学着去做了,说说吧你表现得怎么样啊?(学生汇报)
(2)“我为父母做点啥”活动反馈
主持人:我们也可以学着干点活,学着*时照顾爸爸妈妈,这两个星期里,我们开展了“我为父母做点啥”活动,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都为父母做了哪些事呀?
(3) 老师评价。结合班级成长树的评比,为做的好的学生发“红花卡”
(4)诵读《孝敬父母三字歌》
(5)家长感言。
主持人:当我们给妈妈拿拖鞋,为妈妈捶背,给爸爸洗脚的时候,爸爸妈妈很感动,心里可高兴了,夸我们长大了懂事了。让我们听听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吧!(家长对孩了的表现做以评价和鼓励)
3、表达感恩
同学们,快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听听他们对你说的话吧!拥抱父母。
听到爸爸妈妈的表扬和鼓励,你们高兴吗?现在也请同学们为爸爸妈妈写出一句真心的祝愿,也可以写今后还想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用自己的行动永远带给爸爸妈妈幸福、快乐。把你们的卡片挂在这棵许愿树上吧!让我们的心愿早点实现。
(四)班主任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主题班会,同学们在这次班会中表现得都非常出色。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你们浓浓的爱,你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你们真的懂事了。这次班会不是一个结束,而是又一个开始,同学要继续听父母的话关心父母,还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要布置给你们三项任务:1、每天自己收拾书包2、每天自己叠被子3、自己洗袜子,看看谁能把这三项任务完成好,学期末要举行比赛,看看谁是自理小能手。好吗?
(五)、宣布闭会
五、班会延续
1、每天自己收拾书包
2、每天自己叠被子
3、自己洗袜子
4、学期末举行“我是自理小能手”评比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4
一、主题班会
1、主题班会的概念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2、主题班会的形式有:
(1)主题报告会;
(2)主题汇报会;
(3)主题讨论会;
(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5)主题竞赛;
(6)主题晚会。
2、主题班会的组织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3、组织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主题不能过杂;
(2)要有的放矢;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班级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的书写格式
主题(若主题范围很大可增加副标题)
活动的目的:(主要写:此次班会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即效果。一般书写“使学生了解…,掌握…。)
活动的内容:(主要写:标题及活动的几大块内容。一般2-4块较适宜。)
活动的形式:(主要写:主要形式如:辩论、竞答、朗诵、调查等,形式要灵活。) 活动的准备:(主要写:人员分工、材料的准备、环境的布置、设备的准备等)
活动过程:(一般简案:主持人的串联词概括写、一般朗诵诗的具体内容可省略但主要意思须写出、小品的过程内容可省略但小品的概要须写,总之要求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且不多于6000。过程最后的班主任讲话必不可少,讲话内容一般是:谈谈此次主题班会从准备到活动有没有达到目的,可以就此次活动过程的一些突出人或事进行表扬,也可谈谈此次班会的不足处。一般控制在1-2分钟。)
举例:亲情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拥抱亲情
设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乙: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 合: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制,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3)乙:孩子的名字融入了父母多少的期望!他们为了给孩子取名字花了多少心思。
2、我成长的足迹
(1)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2)甲:请听歌曲《父亲》、《母亲》。(老师操作)
(3)乙:下面谁能讲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出牺牲和付出血汗的`故事。(两个同学为宜)
(4)甲:孩子的成长过程凝聚了父母无穷的爱;感人的故事勾起了孩子的美好回忆,让我们把父母的爱永记心中,下面请听诗歌朗诵《母爱》(作者:冰心)
3、父母写真
(1)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2)乙:请同学们以《爸爸(妈妈)的————》为题,演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 (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 (3)甲: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集体歌唱《父亲》、《母亲》。 (4)乙:下面请听诗歌朗诵:《纸船——寄母亲》。 (5)甲:下面请同学们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课件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2、母子了解知多少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请到场的爸爸作评委。(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衣服;母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检验默契度) (2)请孩子做扮演孕妇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确定回报方案
(1)甲: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呢?
(2)乙: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 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也十分地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爸爸、妈妈谈感受。
(3)乙: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们对我们的肯定,您们放心吧,感谢您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一定把爱回报给你们,回报给亲爱的社会,回报给伟大的祖国。
(4)合:最后让我们伴着美妙的旋律把手中的红花献给在座的家长。
(5)播放歌曲《母亲》。
(6)甲:下面请班主任做总结。
(7)班主任总结: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去爱我们的祖国。
(8)合: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老师,谢谢您们的光临指导,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消防安全标志,知道不同颜色的消防安全标志向我们传递着不一样安全信息含义,火灾发生时能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
2、 学习正确的毛巾捂鼻。
3、 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消防安全标志,知道它们传递的安全信息,
2、学习正确的毛巾捂鼻。
三、教学准备:
玻璃瓶、乒乓球、课件、毛巾、水盆等。
四、教学内容:
(一) 看图片,敲响警钟。
1、师:同学们都知道,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没有火,就没有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可是如果利用不好,火失去控制的燃烧,就会发展成灾害――火灾。它会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毁于一旦,更对我们的生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2、观看火灾照片,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防火于未然。但如果发生火灾,我们怎样才能正确的逃生呢?这就是今天我们班会课的主题:生命没有如果――公共场所失火如何逃生。
(二)玩游戏,明白道理。
1、一旦发生火灾,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办呢?玩逃生游戏。
2、师:为什么大家都没能逃出来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逃生首先必须做到冷静有序不慌张。
3、齐读逃生儿歌。
(三)学方法,正确逃生。
师:但是,孩子们,要想从火灾现场安全撤离,只是冷静有序行吗?对,我们还必须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今天,老师就教你们几招。
方法一:谨记安全疏散标志。
1、 小组交流收集的消防安全标志。
2、 集体交流,在交流中认识更多的消防安全标志。
3、 了解消防标志的特点,知道不同颜色的消防安全标志向我们传递着不一样安全信息含义。
根据他们的主体颜色,可以分为三种:红色传递禁止、停止、危险或提示消防设备、设施的信息。禁止堵塞,禁止用水灭火,禁止吸烟等禁止标志使用的就是红色;火警电话、消防梯、灭火器等等消防设备标志也是红色。
黄色:向我们传递注意、警告的信息。如消防标志中的当心火灾――易燃物质,当心火灾――氧化物使用的就是黄色。黄色其实就是告诉你:小心点,不然容易出事。
绿色:向我们传递安全的提示性信息。如紧急出口、滑动开门、疏散通道方向使用的就是绿色。绿色其实就是告诉你:不知道怎么办?跟我走吧。
小结:不同颜色的消防安全标志向我们传递着不一样安全信息含义。在生活中学会辨别安全色也是很重要的。
4、再仔细观察这些标志,你还会发现其实他们除了颜色还标识了方向,这正是火灾发生时我们所需选择的逃生方向。
小结:*时出入商场、影剧院、公园等公共场所,我们一定要熟悉环境,记清消防标志,如紧急出口、安全通道、防火楼梯的具*置,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可通过这些出口、通道、楼梯快速撤出火场,进行应急避难。他们可是我们的救命符。
5、设计逃生路线。
师:亲爱的孩子,现在你所住的宾馆失火啦!你此时处在这个位置,怎样才能安全有序的撤离呢?请根据图上的安全标志,小组内商量设计出逃离火灾现场的路线。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展示设计的路线。适当点拨逃生时一定要避开起火点,不乘坐电梯。
6、 小结,齐读逃生儿歌:消防标志要记牢 ,发生火灾向下跑 ,不乘电梯走通道 ,紧急出口方向逃
方法二:低头捂嘴弯腰逃。
1、 看资料,知道火灾中最大的杀手浓烟。
2、如何才能躲避浓烟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躲避浓烟的办法。
3、小专家教正确毛巾捂鼻法。
4、模拟逃生。
师小结:躲避烟雾时湿毛巾捂口鼻可是有讲究的,不能不湿,也不能过湿。火灾发生时,我们一定要切记低头捂嘴弯腰逃。齐读逃生儿歌
(四)掌握了以上科学的逃生方法,火灾逃生我们还要谨记:
1、逃生时,时间就是生命!切记不要贪恋财物,安全撤离后更不可返回火灾现场。
2、如果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衣物压火。
3、火灾逃生时切记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绳子或床单等逃生自救。
总结:孩子们,生命没有如果,火灾无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逃生方法,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都有哪些收获呢?交流学习心得。
总结:孩子们,生命没有如果,火灾无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逃生方法,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让我们一起牢记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孩子们,正确逃生,*安是福。下课。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6
【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讲信用、懂礼仪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一名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应当具备“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综合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在良好班集体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
1.学生学唱爱*曲。
2.准备英雄故事。
3.《祖国知识知多少》竞赛。
4.搜集祖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文明和成就。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老师讲话。
*,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声音。*,*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就从高唱*开始“我的祖国”畅谈之旅吧。
二、演讲英雄故事。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用血换来的。看录象片段。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历史,感恩英雄人物。听一听同学们讲英雄的故事,班主任适时解释,渲染气氛。
三、《祖国知识知多少》竞赛。
我们祖国有纵贯五千年岁月的悠久历史,有纵横九百六十万*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接下来,下面我们来一个知识竞赛,比一比,谁对祖国了解的多。通过竞赛,让学们进一步熟悉祖国,热爱祖国。
四、遵纪守法教育
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们认识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个公民必备的文明素质。谁违法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小学生爱国,就要从遵守法纪法规开始。
五、爱*曲大家唱。
爱*曲总是能带给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每当我们唱起她,听到她,心中都会油然而生对祖国的眷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爱*曲大pk环节。通过学生演唱《爱我中华》《大*》《歌唱祖国》《东方红》等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们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热情。
六、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班会课,我们一起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也更加了解了我们的祖国,体会到了做为一名*人的骄傲。祖国60多年来的发展,铸就了今天的成就,也预示着明天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需要我们去创造,未来是美好的,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刻苦锻炼。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7
一、教育目的
作为一个普通中学初三毕业班的毕业生,在面临升中考试时会出现各种消极的情绪,认为自己不如重点学校的学生,有悲观、自我放弃的心理。部分学生欠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上遇到挫折就显得不知所措;学习环境受干扰就显得烦躁不安或意志消沉。针对这一情况,初步设想通过一堂主题班会课鼓起全班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使他们学会从情绪的低谷中走出来,充分认识差距和困难,提高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增强班级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
二、教育重点
顽强的意志和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教育过程
第一环节:首先由教师宣讲,主要小结班级内部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然后转移话题,讲述一个发生在自然界的故事。
〔材料一〕
羚羊和狮子
在非洲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有一个由各种动物组成的自然界动物社会。每天草原上羚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跑的更快,否则我会被狮子吃掉。与此同时,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在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
我必须跑的更快以追上更多的羚羊,否则我就会被饿死。于是与此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生活就是这样,无论你是羚羊还是狮子,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就要毫不迟疑的向前奔跑。
有道是:山高不挡云,水浅能溶月。重要是我们自己的魄力和追求。
接着由老师通过提问进行指导,启发同学们进行积极的思考。
问题一:羚羊和狮子每天醒来的第一个意识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意识?
参考答案:是一种危机意识,这种意识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存在的。在同学们写的随笔中有的同学发出“我的前途在哪儿?”的思考,也是危机意识一种具体的表现。
问题二:从羚羊和狮子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参考答案:概括的讲,两者都是在追求更快、更强,以达到生存的目的,所以可以说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有一位同学在随笔中写了一句话:“没有最好的,但是有更好的!”我认为这就是类似于故事中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师小结:自然界的动物面对严酷的生活危机尚能自强不息,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抱着这样的人生态度:“即使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也要把微笑一千零一次的挂在脸上!”
第二环节:首先由教师朗诵随笔一则《生活的质量》
〔材料二〕
生活的质量
感悟自己生命意义的时候,你要想:在我年幼的时候,我对这个世界曾抱了一种什么样的理想,而我此刻在做什么?以前的时光已经化为虚无,现在的你如果与你年轻时代的期望大相径庭的话,那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就是你已经浪费了人生的一部分时光。毕竟年少的理想是极清纯极无私极透彻的。
一个人,无论他的寿命是长是短,对于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而言,并无实在意义,关键是活出一种自己的滋味来。对于困境和逆境,有的人避过了,有的人闯过了。但是,无数的实践证实:只有后者才可以达到一种新的境界,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精神。这就是生活的质量。
然后把学生前后每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做好纪录。讨论的中心是:“我们的生活怎样才能有质量?”
讨论完毕后,叫一些小组就讨论的结果发言。(过程略)
教师小结:大家讨论的气氛非常的好,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见解,某些同学发言时提出的意见不但对同学们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启发,对老师来讲也是一个思想的促进。
我想,通过这次讨论我们师生已经达成一个共同的认识:“正视现实的差距,直面实际的困难!”所谓的“**淡淡才是真”是一种消极的逃避。我们要大声的宣布:“拒绝*淡!”
成功意味着痛苦,意味着超人的付出,意味着这样那样的代价。但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生活的原味,看似毫无痛苦、*静的人才是最可怜的。
所以要拒绝*淡,因为“人”不甘心*庸无为。
第三环节:首先由学生小组朗诵《心灵的等高》。
〔材料三〕
心灵的等高
可以不是伟人,但心灵要与他等高;可以不是英雄,但心灵要与他等高;可以不是智者,但心灵要与他等高。
所以卑微者不是指一个人成就、地位的地下,而是由于心灵卑微导致的人格低下。所位高贵者也不是指一个人功高盖天、名可盖地,而是心灵永远和高贵着等高而导致人格崇高。
把自己的心灵放在一个确定的高度,按这个高度去追求、去奋斗,自然就会为眼前的一切所扰乱了,不会因为自己低人一等,可以扬着头走路,那该是多么的畅快!
心灵与伟人等高,心中就会装进整个世界:心灵与英雄等高,心中就会生长勇敢无畏;心灵与智者等高,心中就会开满智慧的花朵。这样,你的人格的脊梁才会挺直,才可以真正昂着头活下去。
教师小结: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这证明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的基础比别人差,但是我们的精神不能再比别人差。我们的心灵要和他们等高,甚至还要超过他们。
从刚才同学们充满感情的语言里,我想我已经读懂了两个字——自信。这是一个人精神、行为的支柱,是成功的前提和战胜困难的法宝。
五班的同学,我们究竟有没有信心?(学生答)
有了信心还需要什么?(学生答)
对!还要有决心、恒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行动上向成功的目标迈进。
请大家记住,落后不永远属于我们,荣誉也不永远属于别人,关键是我们自己在精神上有没有“永远第一”的意识,是不是坚定不移的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8
一、时间:
20**年6月1日。
二、班级:
3班。
三、方法:
讲解、讨论。
四、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
2、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五、过程:
(一)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报刊、杂志、Internet等多种途径,了解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教师引导:环保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说起环保,我们的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想法:环保是环保部门的事,和我们无关;环保就是治理“三废”……
其实,环保是地球村上的每个公民的事,也是每个必尽的义务之一。
(二)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先让学生讨论他们所知道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1、环境污染。
读图片及阅读材料,指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各种表现及产生原因,请学生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相应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明确目前环境污染无处不在的危机现状。
2、土地荒漠化。
由北京曾多次出现沙尘天气,引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造成土地退化的现象。读图片及材料,了解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3、生态系统破坏。
读图片及阅读材料,知道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砍伐、耕作,使森林减少,生物物种灭绝,植被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请学生举出生活中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教师总结归纳:地球生物圈是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上的距离和国家的边界对环境灾难是没有约束力的。环境问题没有国界,是全球性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河流和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原,滋润了土地,哺育了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
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我们可以做到的: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随手关紧水龙头。
节约用电在我国,火力发电占了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还比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我们每天能做的有:
1、随手关闭教室和宿舍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2、每天少看一分钟的电视等。
少使用塑料制品现在我们使用的塑料包装袋,大部分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生产的,这些包装物被抛弃到大自然中后,会对环境形成“白色污染”。我们每天能做到的有:
1、尽量使用垃圾桶盛装垃圾而不使用塑料袋。
2、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快餐盒。
3、不随手乱扔塑料包装物。
4、尽量购买用纸包装的物品。
5、不使用彩色塑料包装纸包装生日礼物等。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我们每天使用的一次筷子,都是用竹子或树木做成的,我们每扔掉一双筷子,就是扔掉一片森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金属饭勺或非一次性筷子吃饭,而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拒绝使用含汞的干电池在我们*时使用的干电池中,含有对环境及健康有很大威胁的汞,一次性电池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汞,而可充电干电池中汞的含相对较低或不含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不使用含汞的干电池,尽量使用可充电电池。
2、不要随手丢弃用过的废电池,最好能将用过的电池集中起来,交到学校旧电池回收箱,送到处理厂。
保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除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灰尘的作用。保护花草树木,也是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到:
1、不要随意践踏草坪。
2、不攀摘花果。
3、按时给花草浇水。
节约粮食粮食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光、热、水、肥资源,节约粮食,就是节约资源,就是环保。
(四)教师总结:
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我想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为环保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环境,注重环保,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9
活动背景: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 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懂得要从*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做文明守纪好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形式:班会、讲述、讨论。
准备工作:ppt制作
二、班会的内容:
1.什么是价值观(教师讲述):
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 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简单的说,人生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事,对人,对生活的看法。也有人说,人生观就是"人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主要表现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理智的人,做任何重大事情的决定,基本都是权衡选择的结果,在选择的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不能违反的规则,什么是可以背叛和违反的,这些东西在心目中的位置,构成了价值观。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教师提问,一定冷场,大家好像没有自己的价值观。由下面内容点出)
3.说出大家自己认可的价值观
(1)我们崇拜的历史人物:说出他的事迹 总结他的品质
(2)我们讨厌的历史人物:说出他的事迹 总结他的品质
(3)说出教师自己的讨厌的历史人物或崇拜的历史人物(教师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价值观)
(4)我们内心认可的价值观:(引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
4.同学讨论我们需要的价值观
教师总结我们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PPT演示):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等 公正 法制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5.同学谈体会(教师提示从以下三方面)
(1)如何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
(2)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
(3)如何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
(4)如何在学校争做文明守纪好学生
6.教师总结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团体乃至个体的一个人前进的标杆和奋斗的力量源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个零零后的学生,我们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我能理解的是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守纪好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基本特性,知道煤气对身体有害。
2、教育学生不随便乱动煤气开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基本特性,知道煤气对身体有害。
活动难点:
学生不随便乱动煤气开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煤气灶、煤气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看图片。
师:朱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你认识它吗?这是什么?
师:你在哪里看见过?有什么用呢?
师小结:煤气瓶是装煤气用的,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煤气灶里,打开开关点着火后,爸爸妈妈就可以用来烧饭菜了。
二、帮助学生了解煤气的基本特征。
师:煤气为什么能把饭菜烧熟?
师:你能看见煤气、闻到煤气吗?
师小结:煤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它遇到火就会燃烧。它原本是无色无味的,工人叔叔为了防止人们在使用时发生危险,在生产煤气时加进了一种臭味剂。当煤气漏出时,人们一闻到臭味就会发现。
三、教育学生不乱动煤气开关,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1、师:那当煤气泄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讲述,教师最后进行小结:
①煤气灶上的开关是控制煤气进出的一个阀门,不能随便乱动,如果把煤气放入空气中,当人吸进了身体,就会引起煤气中毒,严重的会给人带来生命危险。小朋友千万不要玩弄它。
②当发现室内有煤气臭味时,应赶快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这样就不会让人造成缺氧中毒、打开窗户后,还要及时告诉大人检查煤气漏气的地方,进行修理。
③不能再煤气瓶旁玩火,煤气瓶受热后压力增大,超过一定限度就容易引起爆炸,发生火灾。
④煤气灶上烧的汤和水滚开后,要及时将火关小或关掉,以免锅内的东西会溢出来将灶上的火压灭,而煤气还会继续往外冒出来,这样就很容易引起煤气中毒。
3、师:煤气中毒是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注意学会保护自己,保护家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慌张,想一想要怎么样去解决!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煤气开关不乱动》,你知道了煤气泄漏后的解决方法了吗?回去之后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呢!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3篇(扩展5)
——氧气说课稿5篇
氧气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点击鼠标)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点击鼠标)
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 ,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 [ 实验2-2 ] 至 [ 实验2-5 ]
多媒体课件:
(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
二、说教法:(点击鼠标)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氧气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学习氧气的制法。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制取氧气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面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好准备。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重点是组织好制备氧气的实验活动。除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外,还要完成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是一个典型的实验。教材中对实验的具体细节交代不多,因此教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指导,体会实验的注意事项,估计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给与指导。实验重在让学生体会过程,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装置和原理的分析。
二、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教学目标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1、知识技能目标
(1)、 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 懂得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的正确程序及每一步的操作原理。
(3)、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中的催化作用。
(4)、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三、教学方法分析
经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且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和归纳化学知识.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因此,据本节课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氧气有三态的变化。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温度计,讲解:“氧气在零下183度就会被液化,如果把空气降到零下196度以下氮气也会液化,如果把温度控制在这之间,氮气就会沸腾蒸发,而氧气还是液态。我们就把空气中最主要的两种气体——氧气和氮气进行了分离,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比较纯净的氮气和氧气,富氧炼钢、医院里用的急救氧,火箭发射用的大量的氧气都是这样获得的,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是——氧气的获得。这方法也就是工业获得大量氧气的方法。”给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看书,回答以下2个问题: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这一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度:“我们实验室要研究氧气,也要先制备氧气,这种方法合适吗?”分析工业制法的特点是制得的氧气量大,但设备复杂,且纯度不够,所以不适合实验室制备,实验室是用含氧的物质分解制氧气的。
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一:加热高锰酸钾(写方程式,从中分析原料及条件)。
(先引导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让学生从老师给出的两套发生装置的图片和三种收集方法介绍中选择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说明理由。)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介绍下这个装置图被化学界的泰斗刘知新喻为中学阶段最美的实验图,因为有水,有火,左右对称,上下均匀。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准备通过怎样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达成共识。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动手制备气体,有很大的难度。老师可以先在讲台上组装一个实验装置。方便学生对照比较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并且记录下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学生的实验中总有教师想不到的问题,也就是教师的预设无法顾及但却必须给予重视的,抓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才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我把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做为课堂的生成资源进行教学。
总结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实验室除用高锰酸钾可制氧气外,其它的一些含氧物质如双氧水也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双氧水的颜色、状态。简单介绍双氧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比如在医院里可以用于消毒等,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些熟悉感),引导学生高锰酸钾分解需要加热的条件,而双氧水制氧气则需不同的条件,还需另一种物质,二氧化锰,它在实验中是什么作用呢?通过一个对比试验,说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中起催化作用。这实验重在让学生理解比较的实验方法。然后再给出实验原理。说明二氧化锰为什么要写在箭头的上方。然后对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的比较,让学生选择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学生在已经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础上,再来用学习双氧水制取氧气,难度就不会太大了。
五、板书
六、反思
1、本节课细节很多,是否用学案。如果用,可以引导中差生的学习,但是时间就很难控制,而且实验过程是连续的,也不能停下来。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是否要详细讲,还需根据学生情况,最好放在二氧化碳的制备处,可分散难点。
氧气说课稿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点击鼠标)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点击鼠标)
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实验2—2]至[实验2—5]
多媒体课件:(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点击鼠标)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二)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调整了课本顺序,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氧气有那些用途?学生展开讨论,
得出结论:(点击鼠标)
一、氧气的用途
如果学生说不全我将采用以下两种补救方式:
1、阅读课文,及18页图示。
2、课后在网上、课外书籍上查资料或与父母交谈
这样有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参透“知识的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种观念。让学生多关注*日司空见惯的事物,因为生活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点击鼠标)(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2)[教师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氧气不易溶解于水)(4)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观看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动画(点击鼠标),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点击鼠标)
物理性质1、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183c液态氧—218c固态氧
(无色)(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
氧气说课稿4
1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2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育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要做到精讲精练,还有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拓学生思维。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探索发现式学习,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六个环节加以设计和说明。
3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评判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为后面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知道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有较强的"好胜心,因此我会通过小组PK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6教学教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到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效率。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为讲授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来进行学习。
7教学过程
充分的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而教学活动的精彩开展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本节课我将从以下4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
良好的导入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中。本节课我将以试讲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在上课之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上的这个视频,我们看看视频中讲了什么样的内容呢?视频播放结束了,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他都看到了什么呢?好,就请最后一排靠墙的男同学来回答一下吧。请坐,他告诉我们呢,看到了潜水运动员和登山爱好者都在使用氧气罐来维持正常呼吸。观察得很认真。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它非常重要,那同学们知道如何制取这么重要的气体吗?老师看到大家的脸上充满了疑惑,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走进化学实验室,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可以将生活和学习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授
其次我会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教材。并找出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专注力。接下来,我会先进行实验的演示,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引导学生回答出放棉花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通过我的演示可以减少学生在后面亲自动手实验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接着我会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亲手操作。与此同时我会走下讲台,及时的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学生可以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实验成功的喜悦。紧接着我会进行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拿两个试管,一个只有过氧化氢溶液,另一个在里面加入了二氧化锰,分别用带有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木条在接触到放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处迅速熄灭,知道用这种方法可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我也会补充相关内容,如二氧化锰可以加这个化学反应,它叫做催化剂。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和记录,从而归纳出实验的步骤,并能够深刻理解催化剂的作用。最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工业中是否可以使用这种办法来制取氧气?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小结
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我会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总结本堂课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
作业
作业环节,我会请学生查阅,是否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够加快化学反应,下节课分享。
8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直观易懂,是一节课内容的浓缩,我会在黑板中央的正上方写上本节课的题目,黑板正中央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黑板右下方写上本节课的作业,这样的板书清晰地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逻辑,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耐心倾听。
氧气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学习单质气体。通过实验感知来获取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氧气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也是很重要的两类化学反应,这些内容都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氧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什么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提高观察与总结能力,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一下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我会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需品?为什么?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进而设问氧气还有哪些性质,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通过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空气一节中有关氧气的部分知识,以及对课本的阅读能够得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从已有知识向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我会做一个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对比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紧接着我会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对于这个现象我会进行讲解,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并板书出木炭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硫与氧气的反应
我将演示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且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对于这个现象我会讲授硫与氧气生成的刺激性气体是二氧化硫。让学生在黑板上仿照木炭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硫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铁丝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一个问题“非金属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金属是否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观看铁丝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对比燃烧实验的视频。从视频中能够看出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发红但是没有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生成黑色固体。
对于生成的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我会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书写出文字表达式并且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内容解释铁丝呈螺旋状的原因,以及瓶底放少量水的原因。
设计以上教学过程是为了通过实验以及视频的播放将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4)氧气的助燃性
让学生根据以上三个实验的现象推断氧气还有什么性质。学生根据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反应更加剧烈,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让学生观察对比黑板上的文字表达式,学生能够得出共同点均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并且都有氧气参与反应,在这里我会给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请学生来解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这一反应是否属于化合反应,来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氧气的化学性质,来说一说氧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七、说板书设计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化学中氧气的性质方程式3篇
化学中氧气的性质方程式1
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
13.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2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2KClO3 =加热 MnO2= 2KCl+3O2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2H2O2 =MnO2= 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阳光/叶绿素 6O2+C6H12O6
希望上面对化学中氧气的性质方程式的汇总知识学习,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加油哦。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3篇(扩展7)
——氧气的获得说课稿 (菁选3篇)
氧气的获得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学习氧气的制法。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制取氧气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面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好准备。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重点是组织好制备氧气的实验活动。除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外,还要完成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是一个典型的实验。教材中对实验的具体细节交代不多,因此教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指导,体会实验的注意事项,估计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给与指导。实验重在让学生体会过程,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装置和原理的分析。
二、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教学目标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1、知识技能目标
(1)、 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 懂得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的正确程序及每一步的操作原理。
(3)、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中的催化作用。
(4)、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三、教学方法分析
经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且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和归纳化学知识.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因此,据本节课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氧气有三态的变化。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温度计,讲解:“氧气在零下183度就会被液化,如果把空气降到零下196度以下氮气也会液化,如果把温度控制在这之间,氮气就会沸腾蒸发,而氧气还是液态。我们就把空气中最主要的两种气体——氧气和氮气进行了分离,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比较纯净的氮气和氧气,富氧炼钢、医院里用的急救氧,火箭发射用的大量的氧气都是这样获得的,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是——氧气的获得。这方法也就是工业获得大量氧气的方法。”给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看书,回答以下2个问题: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这一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度:“我们实验室要研究氧气,也要先制备氧气,这种方法合适吗?”分析工业制法的特点是制得的氧气量大,但设备复杂,且纯度不够,所以不适合实验室制备,实验室是用含氧的物质分解制氧气的。
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一:加热高锰酸钾(写方程式,从中分析原料及条件)。
(先引导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
让学生从老师给出的两套发生装置的图片和三种收集方法介绍中选择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说明理由。)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介绍下这个装置图被化学界的泰斗刘知新喻为中学阶段最美的实验图,因为有水,有火,左右对称,上下均匀。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准备通过怎样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达成共识。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动手制备气体,有很大的难度。老师可以先在讲台上组装一个实验装置。方便学生对照比较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并且记录下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学生的实验中总有教师想不到的问题,也就是教师的预设无法顾及但却必须给予重视的,抓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才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我把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做为课堂的生成资源进行教学。
总结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实验室除用高锰酸钾可制氧气外,其它的一些含氧物质如双氧水也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双氧水的颜色、状态。简单介绍双氧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比如在医院里可以用于消毒等,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些熟悉感),引导学生高锰酸钾分解需要加热的条件,而双氧水制氧气则需不同的条件,还需另一种物质,二氧化锰,它在实验中是什么作用呢?通过一个对比试验,说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中起催化作用。这实验重在让学生理解比较的实验方法。然后再给出实验原理。说明二氧化锰为什么要写在箭头的上方。然后对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的比较,让学生选择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学生在已经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础上,再来用学习双氧水制取氧气,难度就不会太大了。
五、板书
六、反思
1、本节课细节很多,是否用学案。如果用,可以引导中差生的学习,但是时间就很难控制,而且实验过程是连续的,也不能停下来。
是否要详细讲,还需根据学生情的制备处,可分况,最好放在二氧化碳2、气体发生装置的散难点选择
氧气的获得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新课程标准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学习氧气的制法。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制取氧气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后面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好准备。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重点是组织好制备氧气的实验活动。除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外,还要完成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是一个典型的实验。教材中对实验的具体细节交代不多,因此教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指导,体会实验的注意事项,估计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给与指导。实验重在让学生体会过程,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装置和原理的分析。
二、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教学目标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的要求,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1、知识技能目标
(1)能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懂得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的正确程序及每一步的操作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中的催化作用。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三、教学方法分析
经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且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和归纳化学知识。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因此,据本节课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氧气有三态的变化。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温度计,讲解:“氧气在零下183度就会被液化,如果把空气降到零下196度以下氮气也会液化,如果把温度控制在这之间,氮气就会沸腾蒸发,而氧气还是液态。我们就把空气中最主要的两种气体——氧气和氮气进行了分离,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比较纯净的氮气和氧气,富氧炼钢、医院里用的急救氧,火箭发射用的大量的氧气都是这样获得的,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是——氧气的获得。这方法也就是工业获得大量氧气的方法。”给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指导学生看书,回答以下2个问题: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这一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度:“我们实验室要研究氧气,也要先制备氧气,这种方法合适吗?”分析工业制法的特点是制得的氧气量大,但设备复杂,且纯度不够,所以不适合实验室制备,实验室是用含氧的物质分解制氧气的。
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一:加热高锰酸钾(写方程式,从中分析原料及条件)。
(先引导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
让学生从老师给出的两套发生装置的图片和三种收集方法介绍中选择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说明理由。)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介绍下这个装置图被化学界的泰斗刘知新喻为中学阶段最美的实验图,因为有水,有火,左右对称,上下均匀。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准备通过怎样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达成共识。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动手制备气体,有很大的难度。老师可以先在讲台上组装一个实验装置。方便学生对照比较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并且记录下实验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学生的实验中总有教师想不到的问题,也就是教师的预设无法顾及但却必须给予重视的,抓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才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我把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做为课堂的生成资源进行教学。
总结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实验室除用高锰酸钾可制氧气外,其它的一些含氧物质如双氧水也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双氧水的颜色、状态。简单介绍双氧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比如在医院里可以用于消毒等,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些熟悉感),引导学生高锰酸钾分解需要加热的条件,而双氧水制氧气则需不同的条件,还需另一种物质,二氧化锰,它在实验中是什么作用呢?通过一个对比试验,说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中起催化作用。这实验重在让学生理解比较的实验方法。然后再给出实验原理。说明二氧化锰为什么要写在箭头的上方。然后对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的比较,让学生选择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收集装置,学生在已经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础上,再来用学习双氧水制取氧气,难度就不会太大了。
五、反思
1、本节课细节很多,是否用学案。如果用,可以引导中差生的学习,但是时间就很难控制,而且实验过程是连续的,也不能停下来。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是否要详细讲,还需根据学生情况,最好放在二氧化碳的制备处,可分散难点
氧气的获得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是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10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内容为: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等知识点。在学习该知识点前,已经学习了血液的循环的相关知识,该知识点主要是呼吸系统的组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除。对学生理解血液循环、呼吸作用以及后面的其他循环系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肺通气”这一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比较难理解。通过自身体验和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部分,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气体交换的原理,即气体的扩散作用。我通过喷洒香水引导学生分析气体交换的方向,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说教学目标
1、解释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的原因。
2、通过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展示肺的换气和组织里气体交换过程的图片,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在实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渗透安全自救知识的教育,树立健康生活理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难点: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五、说教法学法
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答、讨论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人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引出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呼吸系统是本节课深入研究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并增加学生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
2、新课展开
第一部分:呼吸运动和肺通气。先明确“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知识,组织学生自己感受一下吸气和呼气胸腔的变化并进行简单的总结,再通过呼吸运动模型的演示实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模型1中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说明骨和骨骼的运动会引起胸腔容积发生怎样的变化?(2)模型2中的膈顶下降引起肺容积变化的事实,分析说明肺容积发生变化的原因。讨论结束后师生总结得出:(1)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容积增大。(2)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纵径加长,使胸廓容积增大。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肺通气的视频,并引导学生结合呼吸运动联系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由于这一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我将辅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第二部分: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气体交换。引导学生思考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什么变化?从而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首先,多媒体展示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的视频,提出问题:①肺泡内气体交换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②血液是怎样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我将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在此过程,我会巡视走动,给予学生点拨指导,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当学生讨论结束,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分享讨论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通过气体扩散实现气体交换的;氧气的运输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新知,突出教学重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巩固提高:
我将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剧烈运动后呼吸频率和脉搏都会加快呢?,组织学生运用本节内容进行相关的解释说明。既是知识的巩固和迁移的过程,又让学生体会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
4、小结作业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针对初中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3篇(扩展8)
——氧气购销合同 (荟萃2篇)
氧气购销合同1
甲方:______________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签定时间:______________
一、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______________
二、乙方对质量负责的条件及期限:整机在正常使用、正常维护(非人为操作不当等)情况下,整机保修壹年,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不保修。
三、交货地点、运输方式及费用承担:汽车运输,乙方负责运输并承担运费乙方负责卸车。
四、安装:乙方负责安装,甲方负责预埋电源到旁边。
五、交货时间:收到定金后,_____个工作日到货。
六、验收标准及随机配件:按合同标准验收。
七、结算方式及期限:合同签订后,预付(¥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为定金货到付¥_______________元整)安装,验收完毕一次性付清尾款(元整)交付使用。
八、产品所有权:甲方未按本合同履行支付货款时,所*品仍属于乙方所有,乙方有权收回设备。
九、违约责任:按民法典处理。
十、解决合同纠纷方式:双方友好协商,协商不成,依法向守约方人民法院起诉。
十一、其它约定事项:甲方负责电源预埋此*台为升降载货*台,严禁超载,因违章操作造成事故由甲方负责甲方应安排专人监管升降降*台的使用、维护乙方负责设备生产制造、售后。
十二、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技术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三、传真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益。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
委托代表人:______________委托代表人: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_______开户行: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帐号:______________
户名:______________
氧气购销合同2
需方:
供方:
经供需双方代表友好协商,本着*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氧气、乙炔购销合同条款如下,以便共同遵守。
一、产品数量、单价
1、数量:以实际使用计划供应的数量为准;
2、单价:氧气:人民币25元/瓶;乙炔:人民币85元/瓶;二氧化碳:人民币35元/瓶。
3、以上单价含税、装运费。
二、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
氧气压力不低于115Mpa;乙炔不低于3.5kg;二氧化碳不低于15kg。供方提供的氧气、乙炔、二氧化碳瓶必须是经过年检合格。每个钢瓶必配防震圈,钢瓶帽。
三、交货方式及费用负担
供方送货到需方工地料库,运输费用及一切安全责任由供方承担。
五、验收方式
货到工地后由需方材料人员根据压力表显示数据收货,达不到标准的由供方负责自费退换合格产品。
六、货款结算方式及期限
供方凭需方现场分部签收的单据,在每月21日前与需方核实后开据税务发票进行挂账结算,次月15日前给予料款支付。
七、违约责任
1、供方未按需方提交的书面月计划,保证需方的供货数量和供货时间,按不能交货部分货款的0.5%每天支付给需方违约金;
2、需方未按合同约定的结算付款期限向供方结帐付款,视为需方违约,供方有权停止供货;
3、违约依据以双方共同认可签认的有效依据为准。
八、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方有权中止合同
1、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达不到需方要求的;
2、合同签订后,不能按时供货,造成需方停工待料的;
九、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
本合同如发生纠纷,双方当事人应本着合情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可申请需方单位法人所在地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仲裁结果双方服从。
十、其它约定事项
1、需方提前12小时通知供方。
2、供方给需方提供的.产品有质量异议时,供方应接到需方通知后4小时内负责把不合格产品从需方清理出场,并承担在此期间发生的一切费用,同时承担因此给需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3、供方提供给需方的氧气瓶和乙炔瓶(供方提供给需方氧气瓶和乙炔瓶各不低于十五个)不收取租金。
4、合同所有页码无骑缝章无效;
5、氧气、乙炔瓶每个押金500元,需方结束使用后由供方退还押金,如需方丢失则每只钢瓶赔偿供方550元。
6、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执行期间,供需双方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共同协商,做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合同只对供需双方,与第三方无任何关系;本合同一式叁份,供方一份,需方两份。
需方:供方:
张唐铁路项目经理部三分部
代表人:代表人: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帐号:帐号:
电话:电话:
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年____月____ 日
《氧气》主题教学设计3篇(扩展9)
——语文主题学习《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菁选2篇)
语文主题学习《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
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淡自然的语言。
教法:
1、速读、跳读、精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
2、讨论点拨法;3、对比阅读。
学法:1、朗读感悟;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预习检测,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
青头菌鲜腴篱笆黄焖鸡扳尖乍一看择净缅桂花绿釉密匝匝
2、理解词义(1)新鲜肥美。(鲜腴)(2)比较、比得上。(方比)
(3)夏季的第一个月。(孟夏)4、非常浓密的样子。(密匝匝)
四、文本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提示:雨季长、明亮、丰满。
(2)课文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由给朋友作的画引出昆明的雨,既点明了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同时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和雨有什么关联呢?
提示:课文除了写雨,还写了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提示:这些人、事、物构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图,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围,都充满着美感和诗意,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之情。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点,即形散神聚。
2、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学生选择自己理解较深的一段文字谈体会。
(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很舒服。
提示: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
(2)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空气更加柔和了。
提示:这段文字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动词,对苗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从而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直白*淡描写中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
(3)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提示:这句更是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直白*淡,流利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充满生活气息。
3、研读课文,探究写法
(1)课文第3、第12自然段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3自然段——内容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之情。结构上,独立成段,既承接上文画面的介绍,又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2自然段——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照应第3自然段的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2、有人说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醇厚的情怀,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提示: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这些*常之物、*常之人、*常的生活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爱得越深沉,情感的载体就越细越小,这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怀,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彰显出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本文即是作者对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的捕捉与展现。愿我们在生活中能侧耳细听、俯身微察,发现更多的美,来点染我们的生活。
六、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本文与《雨的四季》,体会两篇散文在写作上的异同。
七、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雨的特点----雨季长、明亮、丰满
昆明的生活物:仙人掌、各种菌、杨梅、缅桂花
雨中之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
事;酒店小酌
喜爱、怀念(以小见大)
语文主题学习《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和鉴赏抒情散文。
2、了解汪曾祺的昆明情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4、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细微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汪曾祺是一位诗意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常,但饶有趣味,充满诗意。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昆明的雨》,感受这份诗意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辟邪(bì xié)鲜腴(yú)篱笆(lí)逛(guàng)
晕倒(yūn dǎo)深褐(hè)吆唤(yāo)缅甸(miǎn)
黄焖鸡(mèn)绿釉(yòu)密匝匝(zā)苔痕(hé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骨朵儿:指还没有开放的花朵。
饱涨:很饱满。
鲜腴:新鲜肥美。
晕倒:昏迷倒下。
吆唤:大声喊叫,呼唤。
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最后一个士大夫”。
4、背景链接
汪曾祺在西南*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至今都是非常感人或是具有深刻影响的,它已成为昆明文化的一项具有深厚意义的地域文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事、物?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
[交流点拨]文中的景:一切都是在雨季中。文中的事:一切都是在雨季,比如逛菜市场、房东送缅桂花、去莲花池边上的小酒馆。文中的物:仙人掌、各类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土从、干巴菌、鸡油菌)、果子杨梅、缅桂花、酒店院子里的木香花和雨中檐下的鸡。围绕着“雨”连在了一起。
2、这篇文章借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文章开篇点题,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先写昆明的“雨季”,从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到在昆明“有了具体感受”,再到对昆明雨季的赞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再写“雨季的果子”和“雨季的花”,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最后写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醉人境界。这一切都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四、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季
昆明的雨雨季的果子、花想念、怀念
雨季的乡愁
五、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阅读《情迷昆明雨——汪曾祺先生的昆明情结》,进一步体会汪老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含蓄、空灵、优美、淡远,这是雨中的昆明,这是汪曾祺心底的昆明。雨中赏花的往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绵绵细雨中的青灯古巷、静寂而忧郁的石板路、飘荡着乌云的暗暗的天空,更感受到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情愫。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深层探究
1、文章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交流点拨]所画的倒挂而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同时这样的开头还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因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气闷。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3、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交流点拨]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交流点拨]“并不使人厌烦”“并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使人动情的”“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我想念昆明的雨”。
(二)语言赏析
分析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交流点拨]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交流点拨]“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3、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交流点拨]写出房东送给“我”的缅桂花让“我”心有感动,表现出房东的热情善良,表达出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怀念和感动。
(三)写法探究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三、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季:明亮的、丰满、动情的
卖杨梅的女孩:娇娇的乡愁:淡淡的
杨梅:黑红黑红的、不酸
四、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中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