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大学生情感教育问题及教育对策

时间:2023-06-11 16:35:04 来源:网友投稿

廉秀颖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吉林 132101)

教学有情是高效的教学手段,情感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将情感教育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范畴,可以实现大学理论课程的情感教育价值。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情感教育起到规范指导作用,二者融合发展,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情感观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情感教育的渗透,有效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学习效果。有效解决大学生的情感问题,要遵循情感教育的规律,结合学生、教师和教育环境三方面因素,形成教育合力,同时最大限度将教育的育人功能运用到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上,并探索各种教育手段在目标、时间、空间、内容、功能上的耦合机制。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然而,在社会转型、思想多元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在过度溺爱、重知识、轻情感等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内在情感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突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素质教育教学手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策略,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高效解决大学生的情感问题非常重要 。

1.1 施教者的情感教育意识缺失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教师只重视道德理论知识,不注重培养道德情感,这与教师缺乏情感教育意识有关,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着其教育工作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意识和专业水平已成为重中之重。高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为了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往往采取机械灌输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情感诉求,造成情感缺失。教师没有主动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未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了解,从而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无法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虽然注意学生的情感需求,却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导致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1.2 受教者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弱化

当代大学生具有非传统观念,崇尚个性、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性观念开放、推崇时尚、缺乏爱国意识、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改革开放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其中对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冲击和影响尤其强烈。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许多新事物、新现象及其引发的问题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动摇了学生的传统情感观念。基于以上多种原因,情感教育对学生愈显重要。

1.3 教育理念陈旧

在人类开展行为活动的过程中,情感教育理论是进行行为实践的依据,教育效果的实现依赖于教学理论的支持。然而,从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传统的应试型教学模式早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在大部分高校的课程活动中并未有效融入情感教育,更未能与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相融合,在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的要求往往过于固化,要求其在思想的一致性,却忽略了对大学生主观性及自我意识培养,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关键作用。一直以来,原有的课堂教育模式只重视理论知识灌输,不重视情感教育实践。

1.4 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指导

情感教育应融入相对应的道德伦理内容,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性格特点、不同阶段的学生因材施教。遵循理论指导应注意教学的针对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情感奠定基础。然而,现在很多高校并没有把情感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并未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细化,关于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情感方面的教育很少,导致学生缺少感恩意识、没有道德底线等。

1.5 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

课堂讲授是情感教育的首要教学方法,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工作,通常是基于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学习能力,而“填鸭式”向受教育者传授大量理论知识,并不考虑学生情感态度变化。学生的思想长期以来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性格特点和情感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情感上未能达成共识。教师不能顾及班级所有的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1 课堂引导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开设情感教育课程,并融入素质教育内容。首先,开设相关的情感教育课程,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在理论教育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和谐平等的教与学的教育模式,并通过互动式教学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形成一个高效愉快的教学环境[2]。教师讲授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选取符合社会主旋律的教学案例,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的共鸣之处,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学生的情感诉求和学习需求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素材,加强课堂上以及课外和学生的情感互动,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认真学习的重要性,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大学的理论教学中,既可以丰富理论知识,又可以丰富情感教育内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认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思想认知[3]。其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感咨询和心理辅导,尤其是针对有情感问题的学生,要巧妙地使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辅导。

2.2 优化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情感教育效果

2.2.1 鼓励教学法 鼓励教学法即教师通过及时鼓励,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进而乐于参加教学活动,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产生良性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及时给予鼓励和重视,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被重视的良好体验。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适宜的话题,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下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既实现了知识传授,又实现了情感渗透,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2.2.2 隐性教学法 隐性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学生个性的不同,精心设计适合对应年龄学生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受教育者领会所学知识。理论课教师要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创造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或情感氛围,并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设具有隐性情感教育功能的学习情境,以自身的经验教导学生,深度解读教学内容中的隐性情感因素,带给学生正向的情感体验。

2.2.3 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一种将高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包括参观培训、社会服务、调查报告、实践等,受教育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也能有良好的情感教育体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有课内和课外两种教学方式,将两种教学方式巧妙结合可以提升教与学双方的积极体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实践可以使情感得到升华,进而达到提升个人能力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最终目的。

2.2.4 专题教学法 专题教学法在高校运用较少,合理运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理论教学的指导思想,归纳总结书中的重点内容,围绕学生最关心的情感问题,精心设计专题教学内容,并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眼界,使情感教育得到升华。

2.3 课外辅导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实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可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融入情感教育元素,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实践效果。高校辅导员是情感教育工作的主体,他们在高校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与学生有着最密切的联系,最了解学生。可以借助与学生日常交往的平台,拓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的途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同时,辅导员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活到老学到老,常学常新[4]。在网络高度发达、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教师应该不断学习,逐步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开阔视野,为学生树立榜样。如果辅导员不能持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都存在着认知狭窄和偏差,辅导员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新的思想、理论,熟悉学生管理方法,而且要懂得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规律来管理和指导学生。

2.4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规范学生的网络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5]。因此必须不断改善校园情感氛围,优化校园舆论环境,加强校园制度环境建设,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美化校园物理环境,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管理好学校周边环境等,在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中逐渐加深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情感元素和素质教育内容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弱化学生的消极情绪,让情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优化知识系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情感教育的最大化作用[6]。

2.5 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责任情感和感恩情感

教学中要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初心,使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活学活用于生活,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情感教育的教育理念就是触及学生本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教育,进而从内而外接受情感教育[7-8]。而爱国情感教育在高校情感教育中尤其重要,施教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就需要带领学生学习了解我国的光辉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需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群体和国家负责,这正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大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使学生发自内心感知到自然的力量,达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氛围。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国家,为国家发展事业的宏图贡献一份力量。

大学生在情感教育中遇到的困难需要融入多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情感教育的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情感因素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也要强化与大学生的情感交流,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将情感教育真正应用到素质教育中。以此可提升大学生在理论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一过程无疑是漫长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不断付出努力,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素质教育情感大学生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5期)2021-01-18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情感小太阳画报(2019年10期)2019-11-04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诗歌与情感的断想中华诗词(2018年9期)2019-01-19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中国生殖健康(2018年5期)2018-11-06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7期)2016-05-20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新课程研究(2016年21期)2016-02-28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推荐访问:教育 对策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