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3-06-15 11:10:05 来源:网友投稿

贾娅楠

(亳州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乡村振兴是我党着眼国家发展,把握城乡关系及现代化建设特点,顺应农村居民发展诉求,构建社会主义国家及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生活富裕、产业兴旺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档升级,更要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1]。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根基,是实现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改革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思想,是引领各族人民群众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以红色文化为内驱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支持与帮助。

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体在对文化进行充分认知和了解的前提下,对文化的形成、演变、价值观念、发展前途及表现形式的高度肯定。乡村文化自信不是个体化的文化自信,也不是强迫集体认同后的文化自信,它要求农村居民以文化自觉为抓手,以辩证、理性、科学的方法认识乡村文化、看待形成文化,从而坚定文化态度与选择,为自身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寻求心理与情感上的支撑。现阶段,我国乡村文化正面临着时代的冲击,如何唤醒农村居民的文化情感,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我国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时代问题。特别在现代,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中,农村居民以何种方式和姿态面对多元文化所带来的挑战,决定着我国乡村文化的前途和走向,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

乡村文化是涵盖历史人文信息,拥有指导生产实践与传递情感等功能的文化样态,是抒发乡土情感、表达人文情怀,凸显地域特色的文化载体,同时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现实表征。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现乡村文化自信拥有着多元的逻辑脉络。一方面,乡村文化拥有鲜明的“历史厚重性”。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也是乡村文化形成与演进的发展史。乡村文化以其独特的品质、旺盛的生命力,推动着乡村社会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乡村文化拥有独特的文化样态。乡村文化不仅体现在农耕生产、农家小院、青山绿水所构造的田园风光中,也体现在礼俗制度、家风家训、宗族文化、民间信仰、乡规民约所构成的人文图景中。乡村文化在以道德伦理为主要内容的前提下,逐渐形成了涵盖社会秩序、家庭秩序、伦理秩序在内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人际结构,每个村民都可以在乡村社会建设中寻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首先,红色文化拥有汇集文化共识,培育文化自信的价值,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精神指引。红色文化是拥有中国发展特色的文化样态,既拥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拥有文化传承与文化教育的教化功能。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改革、建设及革命的历史进程,标志着共产党人崇高的时代探索及理想追求,契合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2]。从教育层面出发,红色文化可以帮助农村青少年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提高道德品质,使其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与责任。

其次,红色文化与乡村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独特的资源优势,充分推进红色文化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红色文化不仅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推进乡村经济建设的经济资源。发扬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与乡村文化的和谐发展。伴随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推进,很多乡村地区不断发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转变为特色旅游资源,即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使其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与动力。因此,红色文化在乡村经济建设中拥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最后,红色文化拥有影响乡村治理体系的作用。红色文化是我党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财富、精神财富,乡村红色文化中的精神价值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中起着价值引领的作用,并逐渐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深化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文化的保护、创新及传承,进而实现乡村文化的持续发展与振兴,有利于强化我党执政思想、执政精神在乡村治理工作中的深入,从而指引乡村治理的走向,促进乡村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实践,是在这个历史实践中生成的革命文化,而且乡村作为红色文化的根源,天然带有“历史厚重性”的特征,因此在某种层面上,说明乡村文化包含着红色文化。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源泉,坚持乡村文化自信就是坚持红色文化自信,这在石岗村、柯村、朱坊村等红色文化村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同时也应看到,同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目标相比,价值引领,优化创新以及挖掘典型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首先是文化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各类红色遗迹主要以参观游览为主,难以结合大众需求及时代发展进行创新。例如在部分红色展览馆中,几乎都是以文字描述、人员讲解、视频播放等方式为主。另一方面,很多乡村地区依旧停留在传统媒介的层面上,文化宣传方式刻板,时代气息不足,而且与农村居民的审美需求不契合[3]。总而言之,当前的乡村红色文化在信息竞争中的吸引力与竞争力相对薄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是顶层设计下的优化创新有待加强。通常来讲顶层设计是从系统化与全局性的层面对事物发展方向进行把握。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各领域都朝着“新型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着,文化领域也是如此。但从当前文化振兴的整体情况来看,有的乡村地区对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还比较薄弱,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在文化传播中缺少“开拓进取”的态度,导致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

最后是缺乏榜样引领。红色文化可以促进乡村居民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完善与建立,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中的培育提供沃土,为乡村振兴打造精神家园。“典型的示范”和“优秀的榜样”,可以让红色文化充分地、自然地走进乡村居民的内心,可以使乡村群众在生活中,受到红色精神、红色思想的熏陶。然而部分乡村地区过于强调红色文化的展示价值,导致乡村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不高。而缺乏对红色文化教化功能的重视,必将导致“榜样引领”的缺失。因此部分乡村地区的困境就是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却很难推选出“先进典型”,导致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受限。

在社会长期的改革、建设实践中,红色文化一直发挥着历史印证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开发功能。红色文化在历史形成与演进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到乡村地区中,成为乡村传统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石岗村、柯村、朱坊村等红色文化村,已经把红色和乡村融合的非常成功。因此,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对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从如下几方面出发,强化红色文化的功能。

4.1 确立价值导向

首先,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中。面对文化程度偏低的乡村干部,应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将红色文化的内涵呈现出来,使其感同身受。而对于教育程度高的乡村干部,则需要采用理论宣讲的形式进行教育。此外,在全面发掘红色文化时,还需要积极引入其他地区的红色经典,利用高校专家、研究院所编写的教材读本,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党员干部对红色文化中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产生共鸣。

其次,完善红色文化的学习制度。第一,积极完善量化考核,引领乡村党员干部学习红色文化。在实践中,应从乡村干部的学习表现、知识程度以及党性修养等角度出发,实施系统性、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以此确保红色文化在文化振兴中的引领作用[4]。第二,在成绩评定与日常考核上,应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将“重点”放在文化学习上,并且加强对党性分析报告的重视。第三,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惩罚,例如取消评优资格等。

最后是优化红色文化呈现形式。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文化资源,其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政府应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下,积极转变传统的参观游览方式,以乡村独有的文化体系为抓手,打造沉浸式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把乡村生活和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融合为一体,让乡村群众从文化生活中感受并体验到红色文化,从而扩大乡村文化的教化作用,增强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实效性。在传播媒介上,乡村政府部门应构建一个以新媒体、自媒体及传统网络媒介矩阵为载体,以红色文化宣传为主体的宣传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所拥有的教育功能。

4.2 优化红色文化产业

乡村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深化并坚持乡村文化自信,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必要的精神指引。红色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乡村文化自信就是坚持红色文化自信。要想全面实现红色文化自信,推动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相关的顶层设计。

首先,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乡村文化振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浑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持,只有解决农村居民的温饱问题,才能引领农村居民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并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文化建设带来强大的助力。并且能够通过强化红色文化自信,“反作用”于乡村文化自信,使乡村文化得到更好地建设。在乡村红色旅游产业建设中,乡村政府部门不仅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需要做好旅游宣传工作,通过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打造乡村红色旅游平台;
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地区,扩大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成果[5]。

其次,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在全面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开发”。例如在景区附近开设“红色文化商店”,吸引游客购买红色文化商品。对于红色文化元素丰富的乡村地区,还可以开发出红色服饰、竹篮、蓑衣等工艺品,从而实现对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有效提升。譬如收集红色革命报刊、故事、档案、书籍及图片等素材,或者将红色文化作为背景,创作出诸如诗歌、微电影、剧集、歌曲等艺术作品,让红色文化产品不仅能够在景区中得到传播,还能在网络空间中焕发生命力。

最后,深化红色文化与乡村本土文化的联系。乡村文化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融入了红色文化,并与红色文化形成全新的文化样态。但在现代化、信息化的冲击下,乡村本土文化日渐衰弱。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红色文化建设,盘活乡村传统本土文化,使两者的联系更加紧密,进而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

4.3 发挥榜样作用

首先,构建文化平台。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部门应着力构建公共文化平台,发挥地方、教育部门、高校的文化宣传功能,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到文化衍生品的创作中,让更多的大众都能进行观赏和体验。坚持正面宣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宣传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好人好事,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帮助乡村居民自愿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6]。另外,政府部门应加强思想动员,让乡村居民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通过各类群众活动、公益活动,特别是发挥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定期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得红色文化浸润到本土文化的内涵中,使乡村文化振兴成为农村居民的自觉行为。

其次,构建榜样示范教育体系。乡村文化自信决定着乡村文化振兴的走向,必须全面依靠乡村居民,尊重乡村居民的首创精神和自主意愿,从而调动乡村居民的积极性。在乡村文化建设时,政府部门不仅要应用 “壮烈事迹”、“红色文物”及“革命遗迹”等红色元素,还需要将红色文化理念渗透到社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学习帮助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作用。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树立“先进典范”,通过榜样作用打动群众,激发共鸣,使其通过效仿和敬仰模范人物,坚定乡村文化自信,内化红色文化精神,进而全心全意地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最后,加强对先进典范的宣传。先进典范必须拥有较高的文化自信意识;
必须对乡村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及演进,持有高度的肯定;
必须能够将红色文化与乡村传统文化融合起来、衔接起来,使当地的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思想内涵得到完整地呈现。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就是宣传红色文化本身,就是推进乡村红色文化自信、乡村传统文化自信。相关政府部门不仅要在文化场馆、乡村教育中加强对典型模范的宣传,还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模范典型的事迹,从而拓宽乡村文化建设的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我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辉煌历程。在乡村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发掘红色文化的教化功能、榜样作用及做好顶层设计,能够盘活乡村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进而引领乡村居民担负起乡村建设的责任与使命,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质量。

猜你喜欢红色建设文化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推荐访问:文化 视域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