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医护感人故事9篇
疫情医护感人故事篇1
20**年**月**日,一位在疫情来袭时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走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9岁。这位在医生家庭长大的年轻人,用生命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医者誓言。
走进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的办公室,夏思思的办公桌上,红色的听诊器还放在那里,照片中,她站在樱花树下,头戴着花环,笑意盈盈。1月15日,刚刚下夜班的夏思思在回家路上忽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原来她值班时接诊的一位76岁的病人病情加重,初步检查结果显示疑似新冠肺炎,听到消息,夏思思立即返回医院。
接下来的几天,夏思思就住在医院里,不断为这位患病老人联系协调会诊、帮助转到传染科、转至定点医院。在同事们的眼中,夏思思就是这样一个总是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医生。
然而5天后的1月19日,又忙完了一个夜班回到家的夏思思出现了感染的迹象。高烧39度多,CT出现磨玻璃影,于是入院接受隔离治疗。她在微信里告诉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自己会尽快归队。她还对母亲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己就可以出院了。夏思思的病情曾一度好转,给了所有人希望,但是十多天后,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月23日凌晨,夏思思病情突然恶化,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9个月零20天。
夏思思的父母都是医生,小时候她就常常陪着父母在医院加班,耳濡目染,让她很早就励志成为一名医生。医学院毕业,勤奋好学的她很快成为科室骨干,“有事叫我,我来。”这是她工作中的口头禅。每次下乡义诊,她总是积极报名。在夏思思所在科室主任邱海华印象里,她悉心照顾病人,对病人像对待亲人一样。
邱海华说,夏思思1月中旬接诊的那位新冠肺炎病人后来转到定点医院,经过悉心治疗,现在已经痊愈。
夏思思走了,墙上还挂着病人送给她的锦旗。锦旗下面,是同事们为她折的爱心和千纸鹤。其中一只千纸鹤的翅膀上写着:我们将用生命接力,战胜疫情。
疫情医护感人故事篇2
2020年2月23日,一位在疫情来袭时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走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9岁。这位在医生家庭长大的年轻人,用生命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医者誓言。
走进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的办公室,夏思思的办公桌上,红色的听诊器还放在那里,照片中,她站在樱花树下,头戴着花环,笑意盈盈。1月15日,刚刚下夜班的夏思思在回家路上忽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原来她值班时接诊的一位76岁的病人病情加重,初步检查结果显示疑似新冠肺炎,听到消息,夏思思立即返回医院。
接下来的几天,夏思思就住在医院里,不断为这位患病老人联系协调会诊、帮助转到传染科、转至定点医院。在同事们的眼中,夏思思就是这样一个总是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医生。
然而5天后的1月19日,又忙完了一个夜班回到家的夏思思出现了感染的迹象。高烧39度多,CT出现磨玻璃影,于是入院接受隔离治疗。她在微信里告诉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自己会尽快归队。她还对母亲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己就可以出院了。夏思思的病情曾一度好转,给了所有人希望,但是十多天后,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月23日凌晨,夏思思病情突然恶化,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9个月零20天。
夏思思的父母都是医生,小时候她就常常陪着父母在医院加班,耳濡目染,让她很早就励志成为一名医生。医学院毕业,勤奋好学的她很快成为科室骨干,“有事叫我,我来。”这是她工作中的口头禅。每次下乡义诊,她总是积极报名。在夏思思所在科室主任邱海华印象里,她悉心照顾病人,对病人像对待亲人一样。
邱海华说,夏思思1月中旬接诊的那位新冠肺炎病人后来转到定点医院,经过悉心治疗,现在已经痊愈。
夏思思走了,墙上还挂着病人送给她的锦旗。锦旗下面,是同事们为她折的爱心和千纸鹤。其中一只千纸鹤的翅膀上写着:我们将用生命接力,战胜疫情。
疫情医护感人故事篇3
“董主任,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你现在怎么瘦得这么狠呐?我年纪大了,不能给你帮忙,我一点力都出不了。我老伴说我,这么大岁数了,待在家里不给社区添乱,就是给董主任帮忙了。你要保重身体啊!”
一通来自90多岁的叶婆婆的电话,让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书记、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董守芝一直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24小时开机的她,有时一天要接一百来个电话,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关心和感谢的。
西桥社区是一个由单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区组成的混合型社区,有7300多户1.6万余人,老旧小区和平房区居多,有400多栋平房,而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只有6个,11个小区没有物业。
从年前开始,董守芝和同事们就开始在社区清楼道、清屋顶、清死角,做大扫除,用消毒液在整个社区开展消杀。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疫情蔓延后,董守芝带领同事开通社区之音,滚动播报各类通告和提示,组织居民在线上学习传染病防治方法。同时,社区通过微信群上报信息、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上门排查等方式,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及时发现“四类人员”,梳理搜集危重在家的基础病患者信息、需求,特别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恶性肿瘤以及孕产妇等,以便给他们提供急需的服务。
从事社区工作27年的董守芝深知,社区的疫情防控,必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必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西桥社区里,社区群干与街道相关部门、物业公司、志愿者、网格党支部成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通力协作,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确保服务不断档。
给董守芝底气和信心的,还有来自家人的关爱。董守芝的老伴身体不好,但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她做点事。只要她一到家,老伴总会叮咛她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又给她冲热水袋,暖手暖脚。
“自己年龄大了,又患有高血压,儿子儿媳不想让我太操劳。他们很担心我,一再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董守芝说,每天看看3个月大的孙子的照片,是一种特别的慰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说起疫情结束后社区的优先事项,董守芝不假思索:“安排好值班,让同志们都休息一下,让他们养好元气再来投入工作。”
疫情医护感人故事篇4
20**年**月**日,一位在疫情来袭时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走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9岁。这位在医生家庭长大的年轻人,用生命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医者誓言。
走进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的办公室,夏思思的办公桌上,红色的听诊器还放在那里,照片中,她站在樱花树下,头戴着花环,笑意盈盈。1月15日,刚刚下夜班的夏思思在回家路上忽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原来她值班时接诊的一位76岁的病人病情加重,初步检查结果显示疑似新冠肺炎,听到消息,夏思思立即返回医院。
接下来的几天,夏思思就住在医院里,不断为这位患病老人联系协调会诊、帮助转到传染科、转至定点医院。在同事们的眼中,夏思思就是这样一个总是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医生。
然而5天后的1月19日,又忙完了一个夜班回到家的夏思思出现了感染的迹象。高烧39度多,CT出现磨玻璃影,于是入院接受隔离治疗。她在微信里告诉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自己会尽快归队。她还对母亲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己就可以出院了。夏思思的病情曾一度好转,给了所有人希望,但是十多天后,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月23日凌晨,夏思思病情突然恶化,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9个月零20天。
夏思思的父母都是医生,小时候她就常常陪着父母在医院加班,耳濡目染,让她很早就励志成为一名医生。医学院毕业,勤奋好学的她很快成为科室骨干,“有事叫我,我来。”这是她工作中的口头禅。每次下乡义诊,她总是积极报名。在夏思思所在科室主任邱海华印象里,她悉心照顾病人,对病人像对待亲人一样。
邱海华说,夏思思1月中旬接诊的那位新冠肺炎病人后来转到定点医院,经过悉心治疗,现在已经痊愈。
夏思思走了,墙上还挂着病人送给她的锦旗。锦旗下面,是同事们为她折的爱心和千纸鹤。其中一只千纸鹤的翅膀上写着:我们将用生命接力,战胜疫情。
疫情医护感人故事篇5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疫情医护感人故事篇6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更是我们顽强抵抗、绝不服输的中国精神的体现!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场战争。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的疫情期间医护英雄的感人故事作文2022精选范文3篇,一起来看看吧!
疫情医护感人故事篇7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疫情医护感人故事篇8
“董主任,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你现在怎么瘦得这么狠呐?我年纪大了,不能给你帮忙,我一点力都出不了。我老伴说我,这么大岁数了,待在家里不给社区添乱,就是给董主任帮忙了。你要保重身体啊!”
一通来自90多岁的叶婆婆的电话,让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书记、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董守芝一直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24小时开机的她,有时一天要接一百来个电话,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关心和感谢的。
西桥社区是一个由单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区组成的混合型社区,有7300多户1.6万余人,老旧小区和平房区居多,有400多栋平房,而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只有6个,11个小区没有物业。
从年前开始,董守芝和同事们就开始在社区清楼道、清屋顶、清死角,做大扫除,用消毒液在整个社区开展消杀。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疫情蔓延后,董守芝带领同事开通社区之音,滚动播报各类通告和提示,组织居民在线上学习传染病防治方法。同时,社区通过微信群上报信息、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上门排查等方式,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及时发现“四类人员”,梳理搜集危重在家的基础病患者信息、需求,特别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恶性肿瘤以及孕产妇等,以便给他们提供急需的服务。
从事社区工作27年的董守芝深知,社区的疫情防控,必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必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西桥社区里,社区群干与街道相关部门、物业公司、志愿者、网格党支部成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通力协作,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确保服务不断档。
给董守芝底气和信心的,还有来自家人的关爱。董守芝的老伴身体不好,但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她做点事。只要她一到家,老伴总会叮咛她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又给她冲热水袋,暖手暖脚。
“自己年龄大了,又患有高血压,儿子儿媳不想让我太操劳。他们很担心我,一再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董守芝说,每天看看3个月大的孙子的照片,是一种特别的慰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说起疫情结束后社区的优先事项,董守芝不假思索:“安排好值班,让同志们都休息一下,让他们养好元气再来投入工作。”
疫情医护感人故事篇9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疫情蔓延后,董守芝带领同事开通社区之音,滚动播报各类通告和提示,组织居民在线上学习传染病防治方法。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的疫情期间医护英雄的感人故事作文2022精选范文3篇,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访问:医护 疫情 感人故事 疫情中感人的医护故事 疫情医护人员感人的故事 疫情医患感人故事 疫情发生时医护人员最感人的故事 疫情护患之间感人故事 疫情期间的医护工作者感人故事 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疫情期间感人的医患故事 疫情期间感人的医护故事 疫情期间感动的医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