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生产环境安全的突出问题,其中防控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甚。兰州市地处我国版图几何中心的战略位置,受地形地貌特殊、危险化学品泄露、危险废物及工业生活污水处置不善等因素影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频出。基于“海恩法则”,兰州市需构建“四位一体”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具体到实践层面,应优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编及执行,准确界定第三方服务者角色,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辆和人员追踪管理,借鉴区域成功经验,采用技术促进环境应急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报告时效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
海恩法则;
防控;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X507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提供保障。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交通安全事故、企业污染物排放、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1]。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地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规范生产秩序有着关键作用。
海恩法则(Hains Law)来源于航空界,是一项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由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Pabs Hain)首次提出。基于大量航空发动机维护实践中的探索求证,海恩将规律总结为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包含两点核心要义:(1)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
(2)即使具备足够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类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海恩法则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安全、医学护理、交通安全、航空航天、企业安全生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特别是安全管理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行动中。已有研究成果从广义公共性突发环境事件角度对“海恩法则”在不同环境研究和推广的适用性、公共安全对应急事件及时处置的客观要求、建立大众化应急处理系统网络等三方面进行论述,但对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中的应用鲜有涉及。文章将海恩法则植入突发环境事件源头防范和控制领域,分析兰州市近年突发环境事件典型案例,明确其成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四位一体”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并提出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控制的可行性建议。
1区域突发环境事件成因及典型案例分析
兰州市是我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其地形地貌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导致环境风险防控的难度加大。同时,在油气及危险化学品泄露、危险废物处置不善、工业生活污水处置不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大气污染、黄河水体污染、区域土壤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频出。作为“一五”、“二五”时期的重工业基地,市辖区内8个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资源型、高污染、高耗能的石油化工、冶炼加工、油气输送等企业居多;
G30连霍高速、G22青兰高速、G6京藏高速、312国道、309国道贯穿市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量和运输频次逐年增加。2016年以来,市辖区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主要系拉运危化品车辆交通事故导致危化品泄露污染、物流园和沿河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和操作不当造成危化品泄漏、因人员密集区发生火灾、居民区不明气体泄露等导致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
1.1危化品车辆侧翻导致危化品泄漏,产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
2020年4月6日19时02分,西固区 G6京藏高速河口收费站附近,兰州往西宁方向匝道,甘 D50202半挂牵引车牵引甘 D6038危化挂车侧翻路外,致所载盐酸(浓度为30%)泄漏,20时接市应急管理局通报才获取事件信息,在此之前未接到西固区环保部门的报告。此事件暴露出危化品运输车辆危化品存储设备安全性能保障不足、高速行驶中的车速把控不严格、车辆定位追踪技术欠缺、事故应急信息报送不及时、信息报送渠道不畅通等一系列问题。事故发生后,因无法第一时间定位车辆,加之信息报送不及时,车辆泄露的盐酸流入高速公路旁的雨水沟及荒地内,虽未进入周边水体但产生大量刺激性气体,存在危害周边居民身体健康等潜在风险。1.2物流园企业日常管理和员工操作不规范,导致危化品泄露问题
2016年11月15日14时,兰州市城关区雁儿湾东出口向东500 m、兰泰小区对面50 m 处,恒达物流园内一辆车号为甘 A33199的散桶装三氯丙酮货车装卸不当造成一桶跌落破损泄漏,桶内有三氯丙酮250 kg,泄漏量约3/4桶,污染面积约5m2。泄露导致货车司机眼睛灼伤就医。这是一起典型的因物流装卸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暴露出物流园安全操作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对工作人员日常安全操作培训制度缺失等问题。事故发生后,恒达物流园信息报送人员责任意识差、疏忽大意,对泄漏物、泄漏量、人员伤亡情况掌握不充分,信息报送不及时;
事故发生后过度紧张,虚报、高报泄漏量,导致事态影响范围扩大、民众恐慌、企业名誉受损等负面后果。
1.3沿河企業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突出
2021年4月25日19时40分许,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紧急通知,黄河什川桥水质自动预警站石油类浓度超标(黄河什川桥水质自动监测站系兰州市唯一一个具有石油类浓度监测能力的水质监测断面,属出境断面),12时起石油类浓度19.46 mg/L(标准0.05 mg/L),超标388.2倍;
14时50分达到峰值石油类浓度63.13 mg/L,超标1261.6倍;
至26日凌晨1时49分,石油类浓度达标。涉事单位兰州金砂建材有限公司存在废油处置不规范、未建设废油等危废暂存间、油污泄漏等问题,导致废油进入黄河造成水体污染,反映出沿河风险源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未能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形成自查、自报、自改、自验的闭环管理制度,环境安全隐患自查自改机制不健全,台账不完善,预案备案管理不规范,企业内部环境应急培训、突发环境应急事件演练抓的不紧、落实不到位。
2基于“海恩法则”构建“四位一体”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
“海恩法则”为政府环境应急管理层、危化品运输行业、企业管理者指明了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即及时发现并控制事故征兆。根据“海恩法则”的内涵及核心论点,可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四位一体”防控体系,如图1所示。
2.1明确环境风险防控责任分工
“海恩法则”强调事前预防,作为环境风险防控的直接责任主体,生产单位需遵照国家及地方行政部门指示,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美国杜邦公司在早期的火药生产过程中因高风险性和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发生过多次严重安全事故。在不断的经验总结中,公司高层意识到环境安全和员工参与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继而建立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 ronment)为重点的管理结构,以责任制为核心[2]。对于工业园区和危化品企业而言,针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应明确不同层级的责任分工,如图2所示。
领导和管理层应履行领导责任,遵守各项政策及法律法规要求,提供强有力的企业领导和明确承诺,制定和实施企业安全行动计划,推动生产目标的实现和行动改进,开展安全理念传播和危害因素识别活动。企业各级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安全管理部门及项目责任人应履行直线责任,对安全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负责,为企业生产安全提供必要资源,号召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基层员工应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即对岗位设计的生产区域的安全环境负责。
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安全责任的有机结合,强调领导的示范、表率和引导作用,引导企业的安全责任取向,阐释属地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
2.2建立生产环境安全评估机制
“海恩法则”指出,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诸多先兆及隐患,因此要对生产环境的安全系数提前加以研判。生产环境和过程的程序化和制度化是保障生产环境安全的先决条件。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应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及职能,对工业园区(见表1所列)和企业(见表2所列)的书面材料及现场情况进行排查,对各类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最大程度排除生产事故的隐患,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生产环境监测标准。
对于工业园区生产环境安全的排查评估,具体做法包括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跟踪评价报告考察园区集中供热建设情况,遵循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考察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记录了解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建设情况等。
对于企业生产环境安全的排查评估,具体做法包括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检查生产现场,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备案文件检查有组织废气收集系统运行情况,根据培训计划台账组织员工安全操作和熟悉法律法规培训等。
2.3树立企业及个体的安全意识
“海恩法则”指出,个体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在维护生产环境安全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企业生产环境安全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因此,企业应牢固树立环境安全意识,根据生产程序的可能性,列出每个生产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发生事故的先兆。交通、涉危化品企业就国家及地方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开展专项培训,要求企业员工熟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以突发环境事件典型案例为警示教育,提升危化品运输、企业员工对事故先兆的敏感度,提出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迅速应对的方法。
即使是微小的日常事故也应被予以足够重视,安全防范意识和观念在社会环境的传播至关重要。企业责任人应强化组织内部人员对环境安全的理解和认识,时刻提醒工作人员做好应急预案,预判事故的征兆和苗头,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如面临不可排除的紧急情况,当事人应向安全负责人详尽报告真实情况,以便及时找出事故来源,排除后续隐患,避免严重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将事故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事故重在防范,企业生产环境安全需要强调日常预防和安全观念的传播。
2.4开发企业环境安全信息数据库
综合考量“海恩法则”中的事物和人员要素,可以发现信息网络互通互联的重要作用。报送不及时和内容不对称是企业环境安全信息傳递的两大阻碍,主要表现为企业生产安全相关信息未能及时、准确地上报给地方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存在迟报、虚报等问题。例如前述的“11·15兰州市城关区恒达物流园三氯丙酮泄漏事件”,是物流装卸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的突发环境事件,由于信息报送的延误和失实,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影响的产生。
为确保企业环境安全信息的有效收集,政府应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帮助其建立环境隐患排查“一企一档”信息数据库。一企一档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影响评价资料、环保“三同时”验收资料、应急预案资料、排污许可申报、变更与管理资料、企业环保设施设计建设及运行资料、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资料、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企业内部环保管理资料、自行监测资料、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资料、排污许可执行报告、企业信息公开资料、企业现场排污收集及治理设施情况等。信息收集的每个环节都要制定定期的检查和评估计划,及早发现安全事故的征兆。在生产过程的各个步骤中,一旦发现安全事故潜在隐患,生产人员需及时向安全部门报告并予以排除。
3“海恩法则”应用于突发环境事件防控的实践建议
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开展了“以案促建——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对全国各省市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案例进行解读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和安全大检查,但对突发环境事件源头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的力度仍需加强。根据“海恩法则”,未被发现的征兆与苗头或将成为下一次事故的隐患,长此以往会诱发安全事故的“连锁反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改革创新政策意见》,按照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安排部署,兰州市近年积极尝试开展突发环境事件源头防范工作,取得了提质增效的积极成果,但尚有完善和精进的空间。以“海恩法则”构建的“四位一体”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为基础,实践改进的可行性建议包括:
3.1优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编及执行
重大事故的发生归因于微小隐患的叠加,首先需要在制度和规章层面防患于未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编制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3],兰州市安全行政部门监督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编备案工作,依法依規对全市560余家环境风险源企业名录进行更新补充,辖区内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率达到100%。然而,应急预案普遍存在程式化、实操性差等问题。结合行业现状、自身特征、环境风险、操作便利度等因素,工业园区、企业应开展综合预案修编。以开展环境风险评估为基础,参考商业运营 SWOT 理论模型[4],对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工业和运输、商贸、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继而对自身存在的环境风险、脆弱性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以此确定应急预案修编的侧重点。
3.2准确界定环境应急监管第三方服务者角色
自2020年起,兰州市相继在全市8个工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开展两轮环境应急监管第三方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企业环境风险进行源头防控。对园区和企业而言,环境应急监管第三方服务是提供帮助,是为民办实事。处罚是手段,帮忙是目的,而不是给企业派驻“警察”、建立壁垒,和企业站在对立面。在实际服务过程中,企业要避免对第三方服务企业产生抵触情绪,全力配合其行动。同时,第三方服务企业的服务应侧重于健全完善企业生态环境安全监管体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培训、企业员工安全生产[5]和保护环境意识提升教育等方面,及时消除工业园区(聚集区)的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隐患,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3.3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辆和人员追踪管理
危化品运输对于责任人的综合素质提出要求。负责运输危化品的车辆和人员作业要充分准备,不能仓促上阵。各方应明晰危化品拉运过程的各项细节,特别是对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所有这些都必须在事前搞得清清楚楚。兰州市应重点加强北滨河路、南滨河路、南山路(五星坪加油站以西)、国道212线等主要危化品运输道路监管以及四家危废处置单位运输危险废物的主干道监管,加快推进涉危化品企业危化品运输车辆加装 GPS 实时传输、危险快速报警系统建设以及环境应急注意事项标示,严格按照《兰州市公安局关于城区道路机动车限行措施的通告》(兰公交【2018】255号)以及办理的电子通行证规定时间和指定路线行驶。此外,有效降低危化品交通运输事故对人群集聚区、保护区等敏感目标的影响,加大道路监控、环境卫星遥感的综合应用,对环境敏感区域、事故易发区进行卫星遥感加密监控。
3.4结合地方实际地貌特征学习借鉴区域成功经验
对成功经验博采众长有助于责任主体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改进。2018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淇河发生水污染事件,在国家生态环境部的统一指挥和地方安全行政部门的统一调度下,南阳市迅速筑坝拦水,建成80万 m3的“临时应急池”,实现了“不让一滴受污染的水进入丹江口水库”的目标,生态环境部将这种“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的思路谓之“南阳实践”。针对“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貌,兰州市可在水源地重点汇水河流情况调查的基础上[6],分析掌握现有可利用的闸坝湖库等水利设施和可临时应急的空间条件,形成“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响应方案。在辖区内雷坛河、尼马沙沟等重点水环境风险防控区域,建设应急池、拦水坝等设施,进一步增加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5采用物联网技术促进环境应急信息化建设
技术应用的重要价值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普遍共识,信息互通互联有助于从源头切断安全事故隐患。近年来,兰州市持续推进和完善全国环境应急预案电子备案系统信息填报工作,积极推进构建全省信息报送“一张网”,逐步推进省、市、区(县)三级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借助物联网技术,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智慧环保系统,实现生态环境应急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提升应急平台智能辅助、指挥决策功能。此外,黄河流域水环境风险防控智能化应用成为趋势。兰州市现阶段正在实施的“智慧黄河(兰州段)精细化管理监测项目”拟建设智慧黄河智能数据平台、水环境综合监管系统、水环境协同调度系统等智能化应用。作为黄河流域的另一区域主体,山东省亦启动“智慧生态黄河”项目,以黄河流域济南段为试点,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感知力、数据要素生产力、智慧决策支持力,构建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综合监管平台。
3.6提升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即使是再天衣无缝的防控部署,事故发生的几率依然存在。事故发生后,信息报告将是决定事故能否成功处置的关键因素。生态环境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7]第三条和第十三条分别规定了各级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时限和报告内容,概而言之,就是要快报、实报,坚决杜绝迟报、虚报。快报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争取足够时间,最大限度降低污染源扩散;
实报准确界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分布示意图,为精准、快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奠定基础。
4结束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以公共利益的维护为核心,以个人利益的有效实现为前提,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以此为契机,政府应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企业应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公众应积极参与生产安全的监督。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的社会发展目标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 孙亮.长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成功处置案例的环境应急思考与风险管理启示 [J]. 环境与发展,2019,31(10):236-237,239.
[2] 宋早明,李鹤.合肥市环境应急管理现状研究 [J].环境与发展,2021,33(1):199-203.
[3]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EB/OL](2014-12-29) [2023-03-2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2/03/content_9450.htm.
[4] 张士萍.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管理的SWOT分析 [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4):68-71
[5] 王卫东.企业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探讨 [J].化工安全与环境,2022,35(1):12-14.
[6] 张士萍.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研究及案例分析 [J].能源与环境,2021(4):99-10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EB/OL](2011- 04- 18) [2023- 03- 21].https://www.gov.cn/gzk/gz/2021/12/t20211210_963741.shtml.
猜你喜欢应用分析防控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夏季羊中暑的防控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慢病防控 接下来的10年怎么做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9期)2016-10-20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慢病防控一刻也不能懈怠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10期)201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