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中医药教育冷思考

时间:2023-06-13 18:45:05 来源:网友投稿

薛 哲 陈家旭 孙 立 李晓娟 薛飞飞 秦佳佳 黄学宽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2.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3.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自2019 年12 月12 日我国武汉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入院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开始蔓延。2020 年1 月30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掀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全民“战争”,而中医药在抗击这次瘟疫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面对海外疫情大暴发,全球寄重望于中医药,中医药也大量走出国门参与抗击瘟疫的“战斗”。但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中医教育的一些短板。中医药教育今后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中医药抗疫效果明显,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省市召集中医资深专家和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共同研究后拟定的中医药抗疫处方,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问题的关键是从事中医的每一位教师和临床人员,是不是中医水平都过硬、是不是都能在平时的诊治过程中有如此效果?今天的中医教育模式究竟培养了多少能立足一方、能用中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担当大任的高水平中医,目前尚未统计。这才是抗疫期间冷静后值得我们思考和担忧的根本问题。

面对疫情的全球性暴发,中医药在参与抗疫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1)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高水平中医临床人员尤其是抗击瘟疫的中医专家严重缺乏,湖北省在疫情最初期中医药参与率仅为30.2%,当时全国各地支援湖北以及湖北本地的中医药力量只能接管小部分病区和病患;
(2)中医药对瘟疫危急重症抢救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未能在抗疫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
(3)面对全球疫情暴发,众多国家希望我国中医药人员参与支援抗疫,而具备对外交流水平的中医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此外,中医盲目照搬西医教育模式、中医师资缺乏临床经验和人文知识涵养、中医药教育缺乏管理人才及人才评价体制有待完善等也是长期困扰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冠肺炎的出现是对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验。由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预防策略和措施上均有所松懈[2]。虽然医学教育的发展并不能覆盖所有疾病,但如何面对突发重大传染病及提高预防医学的水平、如何提高中医人员临床水平和中医药抗击突发重大传染病的参与度、加强中医药教育进行相应改革是今后应当关注的重点。

2.1 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 明确中医药教育目的看一个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就是看他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否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服务能力如何?我们要转变立竿见影式的功利教育观,树立对医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
转变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观[2]。中医药教育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兴衰成败,千万不可小视,应尽快弥补中医药教育的短板。

中医要自强,教育需先行。中医药教育一定要把握中医药特色,首先就是必须合理分配中西医课程比例,严格按国家政策和中医自身特色开展中医药教育;
其次中医药专业设置方向还应与时俱进,比如在中医学大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本科教育后期或研究生阶段可增加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医预防医学、中医妇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国际教育等专业培养方向,可在相关学科基础比较好的院校先行开设,以满足社会对中医药相关专业方向人才的需求,真正培养出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中医药专门人才,这才是中医药教育之根本目的。如果偏离了这个教育模式,中医药教育必将名存实亡。

2.2 培养集人文教学及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 中医药教育离不开师资,但要培养出学生敬重的优秀中医药教师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仅懂中医药的教师,即使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而且口才不错,也未必能讲好一门中医药课程,这又是为什么呢?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不了解中医药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数学、地理、天文、心理等多学科与医学紧密结合的一门实践科学。有鉴于此,中医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中医药教师更应如此。可见,中医药教师不仅要通晓中华传统文化、善于精研教学内容和艺术,还要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才可能成为学生喜爱的优秀专业教师。因此,加强中医药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加紧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和老教师的教学、临床经验并进行有效继承,开办名副其实的全国中医药师资高级培训班等已迫在眉睫。

根据中医药学科的特点,无论将来从事中医基础还是临床教学,入职中医药教师队伍后,新教师都应进行3~5 年中医药主干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四大经典)轮流课程教学的强化培训,夯实教师队伍的中医功底。所有中医基础和临床教师都应实行双师制、双职称(医师、教师),中医教学可以分基础和临床,但中医人没有基础和临床之分,应全部纳入学校附属医院统一安排临床,实行院系彻底合并,既是教师,又是医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一个称职的中医药教师,首先应是医师身份,其次才是教师身份,教师都不会看病,看不好病,又怎能教出会看病的学生?这次瘟疫后,建议从抗疫第一线选派有抗疫经验、中医功底深厚、有教学潜力的医生到各高校伤寒论和温病学教研室。当然,教师的录用不能唯论文、唯学历论,尤其是大学没有扩招前的那批本科毕业生,很多中医功底是很好的。同时建议趁老一批很有经验的温病专家还健在,抓住机会,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培训班,好好培养一批从事温病学教学的教师和医生,否则以后可能会面临高水平温病专家的断代。

2.3 强调中医经典和中医急症学科的教学与临床实践 中医药教育,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医经典的教育。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课程不宜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应恢复为独立设置的学科,必须纳入中医药院校必修课程而且还需增加教学学时,条件允许时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都应开设相应学科的“经典”病房,以便安排学生到“经典”病房毕业实习;
对于已毕业的学生也应加强其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可在评定副高职称前专门回到中医药院校进修四大经典,温故而知新,理论进修后还应去能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的门诊或病房进修,以便切实掌握中医临床之精髓,增强临床处理疾病的后劲和应变能力。

中医药在中国历次抗击重大瘟疫过程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可以参与到重大流行病防治的各个环节,尤其在预防、疾病初期、中期和疾病恢复期具有独特优势,在瘟疫的危重期也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有助于重度向轻中度转归。这次瘟疫提示,中医药院校急需加强对中医药诊治危急重症课程的教学,而在中医药文献中,历代医家留下了很多中医药治疗急症和温病的宝贵经验,应努力发掘并运用到中医教育之中,大力培养中医急症医学和中医预防医学的专业人才,改变中医“慢郎中”的形象,同时西医院校也应加强学生对中医课程的学习,重视对中医学的热爱和认同感[3],共同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2.4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高明中医医生为主 中医药研究生教育,除中药类专业外,仅有少部分人能专门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绝大部分研究生都充实到了中医药教学和临床队伍。因此,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应从大量的动物实验中解脱出来,其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中医理论的领悟能力,以便成为能够切实运用中医药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高明中医医生。当然也应适当了解一些现代医学技术,但绝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难以塑造新时代的“扁鹊”“华佗”和“张仲景”,否则今后看中医就只能去实验室看了。

中医研究生培养,建议考试外语科目改为考医古文。中医基础和临床类学科都应以培养高明中医为主,不能以发表动物实验论文的级别来判定是否达到毕业生培养要求为标准,应分别制定中医文献、中医基础、中医临床等不同类别研究生毕业的考核指标,但都要强调对中医药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为教学导向。这个时代绝不缺医生,但却非常缺乏技术精良的好医生,尤其是好中医[4]。

2.5 加强培养内行的高素质中医药管理人才 为了保证中医药教育的自身体系和特色,加强其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在中医药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过程中,切实把那些不适宜从事中医药教育管理的人员转离岗位,把真正热爱中医药、又擅长中医药教育管理的人员充实到中医药教育管理队伍中去。著名中医学家马有度教授指出:“作为中医人,只要认识到位,感情到位,办起中医的事情来,就会开动脑筋出智慧,不辞辛劳出干劲,再难办的事情,也会力争去办成”。中医药各行业应尽量由对中医药有深厚感情、有中医药根底的专业人员或确实善于管理的其他学科人才来管理。只有正确的领导才可能引导中医药教育真正走上正轨。

2.6 完善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置 改革人才评价体系 面对中医药教育规模严重不足的问题,还没有独立设置中医药院校的省级行政区可以考虑尽快设置,同时也建议双一流大学设置中医药学院,增加中医药高等院校数量,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中医药专业招生规模,还可让重点大学的优势学科参与中医药研究。同时还可改善招生生源结构,让更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参与到发展中医药的事业中来,共同发扬和创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瑰宝。

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短学制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可考虑各大中医药院校扩大中医学八年制或九年制招生,加强对学生中医基本功和临床技能的训练,系统掌握中医诊疗特色,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应改革中医药各种人才评价体系,建议各省市及国家应把学校从事中医基础和临床课程教学的一线老师统一纳入各级名中医、国医大师及各种人才评价体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每次应专门拿出一定指标(3~5 名)评选中医院士。中医院士的评选应看中医理论功底和临床实际效果如何,对中医理论的创新是否有突出贡献。比如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提出的理论,就是那个时代对中医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如果放在今天,这样的大家就应该评为院士。今天面对瘟疫,我们主要用的也是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诊治思路,这些创新性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何等重要,评两院院士都不为过。而动物实验研究成果及影响因子再高的实验论文,仅能作为各种评价的参考,不应纳入中医药人才评价的必备条件。毕竟人和普通动物是有区别的,在实验动物身上有效,不代表在人身上有效,人身上有效,未必在实验动物身上都有效。因此,即使发表再高级别的实验论文、提出再高深的理论模型,如果用于指导中医临床还是看不好病,其指导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建议对中医药教育、临床、科研等各行业的评价,都应以如何发展和创新中医药理论、提高中医临床实际疗效为惟一标准。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又是人类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回归自然的世纪,新的社会需要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生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已于2017 年7 月1 日实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了坚强的法律保障。面对海外疫情暴发,中医药也走出国门参与了救治。可以预见,21 世纪必将是中医药事业全面振兴与发展的世纪,而中医教育事业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和智慧来源,所以也可以说21 世纪是中医药教育逐步走向世界的世纪。

中医药之所以能够逐步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其关键就在于它那切实可靠的特色疗效。要保证中医药这种特色疗效得到永远传承和发展,关键就在于中医药教育要保持中医特色。无论是大力开展中医药国内教育还是国际教育,只有在保持中医药自身体系和特色的前提下,才可能成为中医药事业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并走向世界、占领国际市场的一把利剑。这次全球新冠肺炎瘟疫的大暴发,使中医药发挥出其特殊作用。只要中医药教育坚守中医特色,中医药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必将在这次瘟疫之后走上高速路,中医药事业才有希望获取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颗在人类医学史上曾有过独领风骚的辉煌、至今仍然在为全人类健康服务的中医药瑰宝,必将在我国经济腾飞的进程中闪烁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猜你喜欢瘟疫抗疫中医药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画”说抗疫上海人大月刊(2022年6期)2022-06-21抗疫之歌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2年1期)2022-04-26团结抗疫环球时报(2022-03-24)2022-03-24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3期)2021-07-16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5期)2021-06-09绘画中的瘟疫 下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20年6期)2020-10-23抗击瘟疫的那些事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9-11绘画中的瘟疫(上)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20年5期)2020-09-11瘟疫算个啥北方音乐(2020年3期)2020-04-20

推荐访问:肺炎 疫情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