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思想汇报 >

***生态文明思想的三重思维

时间:2023-06-17 17: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杨毅然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国家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1],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治理实际相结合,蕴含了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的三重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是系统性的思想,强调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要求以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眼光认识事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释了万事万物都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2](P514),反对还原论自然观中将事物化归为原子和分子的机械论观点。中国古代的本体论思想也强调,万物基于共同的本原,自然万物普遍关联并相互影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易传·乾文言》)。对于社会出现的“病症”,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要注意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兼赅意志”,关注整体调养(《类经·疾病篇》)。多年来,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受污染遭破坏现象普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系统思维考量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要求,在社会治理全领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系统思维修护生态系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通过各项重大工程的实施和制度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系统是有机的整体,对生态环境必须进行系统治理。***总书记早在2013年就曾强调:“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3](P47)2021年,******对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进行论述,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4](P36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1],再次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合而论之,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性认识,丰富了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的内涵。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要坚持系统观念,任何一项治理都要统筹各个生态要素,统筹治理的各个环节过程。以治水工作为例,******强调,“要用系统论的方法看问题,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应该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水和治林等”[3](P56),要统筹生态系统的各要素,切忌片面性、单一化思维。否则,如果只关心其中某一个因素的修复,最终将会造成对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以系统思维对生态系统进行系统性保护和修复是保护生态系统的科学方法论。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系统思维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贯彻***生态文明思想。首先,***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基之上,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生态治理优势。面对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同样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攫取和掠夺,如果补救措施仅仅停留于修补性手段而不触及制度层面的根本变革,其目的依然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和维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3](P99)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统筹社会生产生活的制度优势,能够将生态文明要求有效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突破了自由市场经济中的无秩序、无限制的弊端。其次,***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生态治理现代化应当是社会全领域、全过程的生态化。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呈现出交互贯通、相互渗透影响的局面,政治实践应当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全方位发挥积极引领的建构性作用。***生态文明思想以系统性总体格局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推进,要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凸显生态化,力争发展方式绿色、民主政治健全、文化氛围浓厚、社会稳定和谐、生态环境优美。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其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在我国不同发展时期的趋势特征,在现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程度。***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思维要求,“绿色化”不应作为单独的原则独立落实,而应当将“绿色化”贯穿到现代化的各个阶段,使生态化原则体现在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城镇、现代信息科技的转型发展中,从而确保现代化发展全过程得以在可持续性道路中稳步推进。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是辩证性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相互塑造、共同发展,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应保持协调一致。马克思将自然视为人的“无机身体”,视为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从自然中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同时,人类通过不断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但是,近代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取用破坏了这一协调体系,导致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破裂,甚至威胁人类自身生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注定了城市和农村长期不平等的物质交换,造成了农村土地肥力的永久破坏与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形成了“无法弥补的裂缝”[2](P918-919)。生态治理是重要时代课题,要牢记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依然是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生态文明思想的辩证思维,坚持可持续原则与协调统一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推进高质量发展强调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形成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恩格斯曾深刻揭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5](P998)******也曾多次引用中国古代先贤的相关论述,孔子有言,“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指出不要用网捕鱼,不要射捕夜宿之鸟;孟子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梁惠王上》)。这些都反映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尊重自然规律,有所限度,否则将断绝可持续发展的后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以辩证思维正确理解和实现生产力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满足,依赖于社会生产力更加充分的发展,尤其是依靠科技创新**生态保护难题。另一方面,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维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将保障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在社会生产层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加快产业结构等优化调整,以节能低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助力绿色发展。在社会意识层面,加强环境保护的文化建设与宣传,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导向的社会氛围,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倡导低碳节约、合理消费。在社会范围内普遍建立绿色环保意识的基础上,绿色可持续发展才能够获得现实可能性。

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发展阶段,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依然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突出表现。******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P27)促进城乡协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深刻认识乡村的实际情况,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以生态振兴推动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不断健全和落实主体功能区这一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制度,推动各地区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这是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谨规划城市规模拓展,持续不断加强耕地保护等,同时结合地形等实际情况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和发展。同时,要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创新,帮助广大农村走出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曾指出:“现在,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了山高沟深偏远。其实,不妨换个角度看,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3](P30)要让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可以“大做文章”的新资源,成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优势。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是历史性的思想,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拒绝抽象同一的思维方式,强调差异性和多元性。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历史时的出发点永远是“现实的人”,“人是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人的特殊性使人成为个体,成为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人也是总体,是观念的总体”[6](P188)。坚持历史思维,既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认识社会形态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又要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出发,认识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和协同性。全球生态治理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生态文明思想要求以历史思维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展开前瞻性探索,并分析全球局势和各国特征,为生态治理思想的落地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助力共建地球美好家园。

共建地球美好家园要求充分认识不断克服旧有生产模式弊端的重要性,倡导以新的文明形态实现对现阶段的超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阐明,生产力水平建立在既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其发展又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样态。现代社会就是经过了前现代社会而来到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呈现为资本主义逻辑广泛展开的经济形态。这也意味着现代社会并不是历史发展的终结,随着现代性问题日益凸显,对于现存状态的超越更是愈加迫切。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进程在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现代性危机。生态危机即是现代全球危机的严峻表现,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等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世界秩序,人与自然的极端对立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陷入普遍冲突,人类社会将最终走向分崩离析。******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7]***生态文明思想旨在超越既有矛盾的新理念、新思路,倡导构建奠基于并超越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文明社会。

共建地球美好家园要求充分认识生态治理问题的艰巨性,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生态治理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使世界各国的关联性逐渐加深,“它(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6](P566)。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关系拓展至世界范围,“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P5)。全球生态问题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人类整体实践活动造成的,对人类整体生存形成威胁,因而也只有通过人类整体才能得到解决。全球生态治理事业必将是一项整体性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国家发挥历史主动,承担起应有责任。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1]。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也将在积极有为的现实实践中为世界生态治理做出持续贡献,为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世界各国协调发展的美丽地球家园。

共建地球美好家园要求充分认识生态治理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各国权责共担,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统筹全球生态治理。如前所述,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社会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工业文明阶段已经被超越,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是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当下来开展的政治实践。同样的,即使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世界上依然有处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国家和地区。综合考虑到国家整体和世界整体的历史发展境况,在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危机的形势下,对生态问题的解决不能诉诸抽象同一的方案。面对社会发展的复杂局势,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强调和合共生、和而不同。西周思想家史伯曾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国语·郑语》)只有异质事物之间相互调和,才能实现繁荣发展。就具体情况而言,生态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一方面,世界各国经历不同的发展历史,对生态危机承担不同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诉求,应对生态治理的能力也不同,对生态问题的解决不能诉诸“一刀切”式的方案。

与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对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兼顾相一致,******创见性地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倡导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国情作出自主贡献,共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针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巴黎大会达成的协议特别应当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各国要立足行动,抓好成果落实,根据本国国情,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自主贡献”[3](P130)。发达国家应当履行承诺,率先大幅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也并非不需要做出贡献,而是根据自身能力和发展要求,为实现生态治理公约目标做出最大努力。

猜你喜欢现代化文明生态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请文明演绎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漫说文明农村百事通(2020年11期)2020-06-27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评《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2-18对不文明说“不”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42期)2017-06-06文明歌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5期)2016-05-14生态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思维 生态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