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鸭子、大风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音乐《鸭子走路》进教室。
二、幼儿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或者听完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三、教师讲述故事: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了自己听了这首音乐后的感觉,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听了音乐后想到的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这首音乐后,想到了一个小故事:清晨,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来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鸭宝宝池塘里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兴。突然,天气变了,刮起了大风,鸭宝宝可害怕了,鸭妈妈说:“孩子们,别怕,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一动不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后来,风停了,鸭妈妈继续和她的鸭宝宝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兴。
四、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音乐的哪里是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里是大风来了,如果你听出来就用动作表示出来。
五、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欣赏第一段,师引导幼儿创编鸭子游泳、嬉水的动作。
(2)欣赏第二段,师引导幼儿创编大风的动作。
(3)欣赏第三段,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
六、完整欣赏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老师师扮演大风,小朋友扮演鸭宝宝,记住大风来了,一定要一动不动,不然就会被大风刮走。
七、结束活动:
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现在她们也累了,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们回家休息了。(幼儿随音乐,模仿鸭子走路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每次上音乐课幼儿的兴趣很高,作为幼儿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出发点,来选择音乐活动。这次,我选择韵律活动《挪威舞曲》这节课,这首乐曲节奏鲜明、ABA结构鲜明,是一首名曲,这次活动,我以乐曲作为欣赏主体,以感受、体验、创编为基本活动,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对音乐表现兴趣很大,能掌握《挪威舞曲》ABA曲式特点亦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但是鸭子的形象局限了幼儿自主创编的空间,如果鸭子改为幼儿自主想象的各种动物,大风刮时,请幼儿根据自己想象发挥的动物做出躲避的动作,想象躲避的地点,这样能使自主创编的空间大大加大。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 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 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 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
(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 )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 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 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3)结合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三段体结构,并感知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相同的。(PPT4)
5、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再次感受不同的音乐性质。
(1)选择与音乐性质相匹配的打击乐器(A段圆舞板,B段沙球),并引导幼儿正确演奏。
(2)空手练习(看图谱分段练习)(幻灯片5、幻灯片6中的图谱加音乐)。
(3)幼儿选择乐器练习并合作演奏,教师指挥(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4)交换乐器。(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6、分段欣赏与表演(让幼儿扮演小动物,重点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故事情境)
(1)欣赏第一段(A段)音乐。(PPT8中的音乐)
●小动物们听着音乐都做了哪些快乐地动作(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音乐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加上脚的动作,小动物们听着音乐站起来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2)欣赏第二段(B段)音乐。(PPT9中的音乐)
●幼儿听着B段音乐表现急忙逃跑的情节(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B段音乐快跑)。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小动物们可以躲到哪里去?(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在B段音乐快结束的时候摆一个造型,表明自己藏起来了)。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3)欣赏第三段(A段)音乐。(PPT10中的音乐)
大老虎走了,我们快去找我们的朋友一起跳舞吧!
●幼儿随音乐表现,教师请能够合作表演的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好一个大圆圈进行表现。
7、拉好大圆圈随音乐进行完整的音乐故事情境表演。(PPT11中的完整音乐)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小动物的本领:玩的时候很快乐,遇到危险又能躲避,那现在老师就更有信心带你们到别的地方去玩了!随音乐(挪威舞曲)走出活动室。(PPT11中的完整音乐)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一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躲藏的地方。
2、该音乐的音乐形象与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活动反思:
自20**年11月份起,烟台市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扩展阅读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扩展1)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教案3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调,通过小树生长及小精灵跳舞的情节、动作,感受舞曲的ABA曲式结构。
2、创编小树生长和小精灵爱护小树的动作。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挪威舞曲》音乐。
2、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魔法森林里的小树开始生长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小树是怎样生长的.?用动作表现。(边听边画图谱)
二、完整欣赏。
1、音乐分为几段?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
三、分段欣赏
(欣赏A段:放背景乐A)
1、一开始的小树苗是什么样子的?(小小的、刚发芽)做一做小树苗的动作!
2、接下来小树要开始生长喽!“慢慢长,慢慢长,慢慢慢慢往上长,慢慢长出小枝桠,慢慢开出树叶来,最后慢慢长成大树啦,迎着风儿飘啊飘!
3、现在我们听音乐蹲下来做一做小树发芽的动作(音乐A)请小朋友们找空位蹲好~
(欣赏B段:放背景乐B)
1、魔法森林里还住着一群喜欢小树的小精灵,他们经常会来照顾在生长的小树,听!他们来了~(音乐B)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精灵?小精灵和小树是好朋友,他们会怎样玩?找个朋友用动作表现。
3、我猜呀他们会玩网小鱼的游戏,你听,小精灵被大树抓住啦!(播放B段空拍处)
4、被抓住的小精灵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它变成大树,大树有任务的,要想一个新动作,大家跟它学,都做这个动作。(比如,教师示范。)
(欣赏A段:放背景乐A)
1、天黑了,小精灵要回家了,小树又开始生长了。(放音乐A)这段音乐跟第一段音乐小树发芽一样吗?我们一起跟音乐来跳舞吧!
四、幼儿游戏
1、老师现在要请(做操的队伍排好)2队小朋友当大树,2队小朋友当小精灵,上来做游戏(贴好线条站线上)。
2、放音乐,小朋友自己游戏,然后再交换角色玩一次!结束!
反思:
我觉得第2点目标没有落实到位,在创编小树生长和小精灵爱护小树的动作上,可以多请一些孩子上来想一想,做一做动作,为后面的游戏做好铺垫。今天由于孩子们初次接触音乐游戏,显得很兴奋,现场氛围活跃,我准备的音乐太轻,导致游戏中的重拍没法听到,不能听重拍抓住小精灵。在游戏环节的队形上,可以采用分流形式,从两边进入不会显得拥堵,孩子们的位置可以用圆点固定好。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教案2
在音乐活动《挪威舞曲》中,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迁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多种感官在动静交替中进行教学,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小孩子生性好动,游戏就像是他们的伙伴。借着这一点,我把创编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放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并把此重点贯穿在游戏一《小树变森林》和游戏二《小小魔法棒》中,以故事进行衔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创造性表演。虽然在活动中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也基本掌握了活动内容,但还是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
一、导入过长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将重难点贯穿在两个游戏中重点教学,随之引出音乐。这一环节需要个别幼儿创编动作,以及集体进行创编,而且幼儿一直要在活动场地中间与座位上来回流动,导致开始部分过长。而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音乐欣赏在活动进行了十分钟后才出现。如果在进行游戏时将ABA结构的两段音乐于游戏想结合,效果会更佳。
二、有对象进行集体创编
韵律活动有独自一人进行表演的,也有合作进行表演的。音乐《挪威舞曲》是ABA结构的,韵律动作分别为小树、小精灵与小树、小树。在第一段小树变成大森林的动作创编中,幼儿独自进行创编,教师给予鼓励与表扬。而第二段小精灵与小树相亲相爱的动作创编中,幼儿都在创编小精灵的动作,而教师比较牵强的把幼儿做的动作形容成大树,并引导两名幼儿进行小精灵与大树的合作表演。导致其余在创编小精灵动作的幼儿无事可作。如果教师在进行第二段音乐的动作创编时,手持小精灵与大树的图片,先与幼儿交流创编小精灵和大树的动作,再让幼儿以椅子为对象进行表演,既让活动有了很好的秩序,又拓展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发展其想象力与创造性。
反思
这次我的艺术组的跟进式研讨活动,得到组内的老师热心的帮助,前一周五的教研组活动上组内老师就将我设计的教案展开讨论,听取了我的说课,老师们对这堂课的活动环节和材料准备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原先设计的是用4种材料:棉球印画、手指印画、用彩泥捏出大青虫、用瓶盖画圆片剪下拼贴等,路过、小小心愿、木歌林语提出瓶盖印圆再剪下拼贴时间过长,最好选择其它的材料。最后讨论用三种材料:手指印画、棉球印画和手工纸中的大青虫。结束环节艇艇远航提出了配上音乐(毛毛虫音乐)让孩子们根据音乐学一学大青虫扭动身体的动作,那些花儿建议活动过程要设计情境,让孩子们学得跟有趣。接下来几天我又对教案进行修改,还得到了家长游于斯的热心帮忙,看了我的教案后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孩子们对大青虫不同形态的掌握可能有困难,可以用磁铁或实物投影摆出大青虫的造型,丰富学生对大青虫动态的把握与了解。
在试教时没有给孩子们观察大青虫不同动态的图片,所以孩子们印画出的大青虫形态单一,基本上都是身体直直的。七尾鱼提出了画范例,上面画上大青虫的几种动态,不需要画出大青虫的头部,就用简单的几个圆组合体现大青虫的几种动态。还有一个就是材料的选择上选用的手工制作大青虫这一方式时间还是很长。所以婉心明月、鱼儿提出手工制作效果很好,但是时间长,可以事先将大青虫一个个圆片剪下,在活动中就提供剪下的图形,只要进行拼贴。拼贴的背景纸选用黄色卡纸,也符合冬天的特点,黄色的草地,更突出大青虫。
周四第三节课是我的美术活动展示,效果较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中午的说课评课中,组内老师和西瓜豆豆给我的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也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出和不足进行了反思:
一、成功的地方:
1、在本次美术活动中,孩子的探索欲望很强,操作积极性很高,每种方法他们都很想试试,活动中,情绪非常好,脸上始终都洋溢着快乐的微笑。从孩子的表情和话语中我知道:他们已经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根据幼儿讲述的大青虫的动作用磁铁在黑板上摆出大青虫的动态这个方法比较好,让孩子们有直观的方式掌握大青虫的各种动态。
二、不足的方面:
1、操作时使用的圆片是用的手工材料大青虫,色彩比较好看,效果可能会较好。但是第一次试教时是让孩子们自己剪下再贴,时间很长,所以这次我就把手工材料上的圆片剪下让孩子们只要贴出大青虫的动态,选择圆片粘贴的孩子操作方法不明确,头和触角粘贴在哪个位置不知道,还有身体圆片怎么连不清楚。所以这个效果不好。我想还是自己用绿色纸剪出圆片再让孩子们进行拼贴并用油画棒添画上眼睛触角要简单一些,效果也会出得来。
2、第二环节试教的时候我先是自己讲解,示范的是棉球印画,示范完了提示幼儿说还可以请小手食指来帮忙,请了一个孩子上来示范手指印画,再让孩子们讨论画得怎样,哪里不好,引导他们说出一节一节的身体要连起来。试教完重新修改教案的时候是想着先让孩子讨论用手指怎么帮忙,并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手指印画,引导孩子们通过看、说逐步掌握圆形连接的方法,再由教师讲评一下,哪里不够好的教师再亲自示范一次再强调一下印象会更深一些。但是今天上课时也并没有这么做,就直接自己开始讲解示范,所以虽然我今天操作前有提醒过孩子们身体一节一节要紧紧地连在一起,但是效果比不上叫个孩子上来示范要好。所以出现了有的幼儿没有把两个圆点结合在一起,画得比较凌乱,虽然在操作指导中也有个别提醒过,不过还有的没有改过来。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挪威舞曲》教案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感知乐曲ABA结构。
2.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创编鸭子行走、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挪威舞曲》音乐、仙女棒。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在这个奇妙的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要仔细听,听完告诉我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师提问: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师:嗯,故事听完了,谁来说一说,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二、欣赏乐曲,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1.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
师:嗯,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听一听为这个故事所配的美妙音乐!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或者听完后你想到了些什么?
小结:音乐听起来好像是在描述一群鸭妈妈一起出去玩时走路摇摇摆摆的样子。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感知乐曲ABA的结构。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音乐哪个部分表现鸭妈妈和鸭宝宝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个部分表现大风来了。听出来的小朋友,可以坐在位置上用动作表现出来。
3.让幼儿完整的听音乐。
师:“这个音乐共有几段,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音乐是一样的结构,这种节奏型叫什么节奏型?”
三、引导幼儿分段欣赏,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欣赏第一段,引导幼儿创编鸭子行走、游泳、嬉水的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2.欣赏第二段,引导幼儿创编大风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3.欣赏第三段,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并随乐表演。
4.鼓励幼儿随乐完整地表现。(重点指导幼儿听到A段音乐时,大胆随乐表现小鸭行走、游泳、嬉水的样子以及大风过后小鸭的举动;当听到B段音乐时,表现大风的动作。)
四、随音乐做游戏。
《仙女施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老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鸭子”,幼儿自由找个舒服地位置做出鸭子的动作。(如:鸭子行走、游泳、嬉水的动作)当听到风来了的音乐时,幼儿立刻不动或者用大椅子来当躲的地方。风停后,鸭妈妈和鸭宝宝继续在草地上开心地玩耍!
师:听音乐!注意哦!鸭妈妈要带着她的鸭宝宝才能出去哦。(引导幼儿注意前奏)
五、结束活动
师: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草地上开心地玩了一天,现在他们也累了,鸭妈妈带着她的鸭宝宝们回家休息了。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扩展2)
——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3篇
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1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步、游水以及大风等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自编故事,图谱,A、B段标志。
2、鸭妈妈和鸭宝宝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音乐(播放《挪威舞曲》)
师:今天要请你们听一首很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幼儿完整倾听音乐,自由发言。
2、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结合幼儿的感觉和想到的内容,然后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听了乐曲想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真好玩。我听完乐曲后也想到了一个故事,一起来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在绿色的大森林里……(教师在《挪威舞曲》中讲故事)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播放《挪威舞曲》)
师: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4、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A段动作—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们在草地上走走,游泳做游戏。(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一段是鸭妈妈和小鸭散步,游泳,做游戏,我们用一个符号A表示。(出示图谱)
(2)师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刮大风:音乐的那里是刮大风?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是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师:你猜猜看,这一段音乐讲了什么?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会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
师:来,我们要听妈妈的话一动也不动,直到风停(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二段是刮大风了,我们用B来表示。(出示图谱)
(3)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第三段:你觉得第三段和前面两段有什麽相同和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是一样的,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玩,来学一学他们。
师:第三段是讲述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游泳、游戏了,来学一学他们。跟前面的哪一段一样?这一段应该用哪个图谱表示呢?
(4)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
5、分角色跟音乐进行游戏,(教师作适当的语言提示)。
(1)老师扮演鸭妈妈,小朋友扮演鸭宝宝游戏。
提醒幼儿在第二段刮大风的时候要一动不动,A段音乐响起时才能动。
(2)请一名幼儿扮演鸭妈妈,部分幼儿扮演鸭宝宝游戏
6、结束延伸:
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ABA结构的乐曲《挪威舞曲》,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鸭们玩的可真开心,像小鸭子一样的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要爱护小动物。好,接下来我们就听这好听的乐曲,学一学鸡妈妈带着鸡宝宝是怎样玩的。
活动反思:
自XX年11月份起,XX市XX区教研室X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
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音乐的天空是广阔的,我们只有帮助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们才能在音乐中高飞。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2
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 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 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 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
(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 )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 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 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3)结合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三段体结构,并感知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相同的。(PPT4)
5、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再次感受不同的音乐性质。
(1)选择与音乐性质相匹配的打击乐器(A段圆舞板,B段沙球),并引导幼儿正确演奏。
(2)空手练习(看图谱分段练习)(幻灯片5、幻灯片6中的图谱加音乐)。
(3)幼儿选择乐器练习并合作演奏,教师指挥(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4)交换乐器。(幻灯片7中的完整音乐)
6、分段欣赏与表演(让幼儿扮演小动物,重点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故事情境)
(1)欣赏第一段(A段)音乐。(PPT8中的音乐)
●小动物们听着音乐都做了哪些快乐地动作(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音乐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加上脚的动作,小动物们听着音乐站起来表现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2)欣赏第二段(B段)音乐。(PPT9中的音乐)
●幼儿听着B段音乐表现急忙逃跑的情节(幼儿坐在小椅子上听B段音乐快跑)。
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启发:小动物们可以躲到哪里去?(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在B段音乐快结束的时候摆一个造型,表明自己藏起来了)。
●教师带领幼儿围着圆圈一个跟着一个走进行表现。
(3)欣赏第三段(A段)音乐。(PPT10中的音乐)
大老虎走了,我们快去找我们的朋友一起跳舞吧!
●幼儿随音乐表现,教师请能够合作表演的幼儿演示自己的动作,大家模仿,教师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围好一个大圆圈进行表现。
7、拉好大圆圈随音乐进行完整的音乐故事情境表演。(PPT11中的完整音乐)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小动物的本领:玩的时候很快乐,遇到危险又能躲避,那现在老师就更有信心带你们到别的地方去玩了!随音乐(挪威舞曲)走出活动室。(PPT11中的完整音乐)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一部分幼儿扮演小动物,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躲藏的地方。
2、该音乐的音乐形象与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活动反思:
自20**年11月份起,烟台市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大班音乐教案:《挪威舞曲》3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步、游水以及大风等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自编故事,图谱,A、B段标志。
2、鸭妈妈和鸭宝宝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音乐(播放《挪威舞曲》)
师:今天要请你们听一首很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幼儿完整倾听音乐,自由发言。
2、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结合幼儿的感觉和想到的内容,然后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听了乐曲想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真好玩。我听完乐曲后也想到了一个故事,一起来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在绿色的大森林里……(教师在《挪威舞曲》中讲故事)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播放《挪威舞曲》)
师: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4、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A段动作—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们在草地上走走,游泳做游戏。(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一段是鸭妈妈和小鸭散步,游泳,做游戏,我们用一个符号A表示。(出示图谱)
(2)师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刮大风:音乐的那里是刮大风?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是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师:你猜猜看,这一段音乐讲了什么?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会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
师:来,我们要听妈妈的话一动也不动,直到风停(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二段是刮大风了,我们用B来表示。(出示图谱)
(3)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第三段:你觉得第三段和前面两段有什麽相同和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是一样的,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玩,来学一学他们。
师:第三段是讲述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游泳、游戏了,来学一学他们。跟前面的哪一段一样?这一段应该用哪个图谱表示呢?
(4)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
5、分角色跟音乐进行游戏,(教师作适当的语言提示)。
(1)老师扮演鸭妈妈,小朋友扮演鸭宝宝游戏。
提醒幼儿在第二段刮大风的时候要一动不动,A段音乐响起时才能动。
(2)请一名幼儿扮演鸭妈妈,部分幼儿扮演鸭宝宝游戏
6、结束延伸:
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ABA结构的乐曲《挪威舞曲》,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鸭们玩的可真开心,像小鸭子一样的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要爱护小动物。好,接下来我们就听这好听的乐曲,学一学鸡妈妈带着鸡宝宝是怎样玩的。
活动反思:
自XX年11月份起,XX市XX区教研室X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
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音乐的天空是广阔的,我们只有帮助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们才能在音乐中高飞。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扩展3)
——大班音乐挪威舞曲教案 (菁选5篇)
大班音乐挪威舞曲教案1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步、游水以及大风等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自编故事,图谱,A、B段标志。
2、鸭妈妈和鸭宝宝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音乐(播放《挪威舞曲》)
师:今天要请你们听一首很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幼儿完整倾听音乐,自由发言。
2、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结合幼儿的感觉和想到的内容,然后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听了乐曲想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真好玩。我听完乐曲后也想到了一个故事,一起来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在绿色的大森林里……(教师在《挪威舞曲》中讲故事)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播放《挪威舞曲》)
师: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4、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A段动作—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们在草地上走走,游泳做游戏。(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一段是鸭妈妈和小鸭散步,游泳,做游戏,我们用一个符号A表示。(出示图谱)
(2)师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刮大风:音乐的那里是刮大风?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是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师:你猜猜看,这一段音乐讲了什么?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会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
师:来,我们要听妈妈的话一动也不动,直到风停(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二段是刮大风了,我们用B来表示。(出示图谱)
(3)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第三段:你觉得第三段和前面两段有什麽相同和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是一样的,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玩,来学一学他们。
师:第三段是讲述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游泳、游戏了,来学一学他们。跟前面的哪一段一样?这一段应该用哪个图谱表示呢?
(4)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
5、分角色跟音乐进行游戏,(教师作适当的语言提示)。
(1)老师扮演鸭妈妈,小朋友扮演鸭宝宝游戏。
提醒幼儿在第二段刮大风的时候要一动不动,A段音乐响起时才能动。
(2)请一名幼儿扮演鸭妈妈,部分幼儿扮演鸭宝宝游戏
6、结束延伸:
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ABA结构的乐曲《挪威舞曲》,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鸭们玩的可真开心,像小鸭子一样的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要爱护小动物。好,接下来我们就听这好听的乐曲,学一学鸡妈妈带着鸡宝宝是怎样玩的。
活动反思:
自XX年11月份起,XX市XX区教研室X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
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音乐的天空是广阔的,我们只有帮助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们才能在音乐中高飞。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大班音乐挪威舞曲教案2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步、游水以及大风等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自编故事,图谱,A、B段标志。
2、鸭妈妈和鸭宝宝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音乐(播放《挪威舞曲》)
师:今天要请你们听一首很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
幼儿完整倾听音乐,自由发言。
2、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结合幼儿的感觉和想到的内容,然后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听了乐曲想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真好玩。我听完乐曲后也想到了一个故事,一起来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在绿色的大森林里……(教师在《挪威舞曲》中讲故事)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对乐曲的理解。(播放《挪威舞曲》)
师: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4、分段欣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A段动作—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们在草地上走走,游泳做游戏。(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一段是鸭妈妈和小鸭散步,游泳,做游戏,我们用一个符号A表示。(出示图谱)
(2)师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刮大风:音乐的那里是刮大风?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是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师:你猜猜看,这一段音乐讲了什么?刮大风的时候鸭妈妈会怎样说的(孩子们,别害怕,快蹲下,一动也不要动,大风就不会把你刮走了)?}
师:来,我们要听妈妈的话一动也不动,直到风停(跟音乐表演两遍)。
音乐的第二段是刮大风了,我们用B来表示。(出示图谱)
(3)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第三段:你觉得第三段和前面两段有什麽相同和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是一样的,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玩,来学一学他们。
师:第三段是讲述风停了以后鸭妈妈和小鸭又在一起快乐的游泳、游戏了,来学一学他们。跟前面的哪一段一样?这一段应该用哪个图谱表示呢?
(4)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乐曲的ABA结构。(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
5、分角色跟音乐进行游戏,(教师作适当的语言提示)。
(1)老师扮演鸭妈妈,小朋友扮演鸭宝宝游戏。
提醒幼儿在第二段刮大风的时候要一动不动,A段音乐响起时才能动。
(2)请一名幼儿扮演鸭妈妈,部分幼儿扮演鸭宝宝游戏
6、结束延伸:
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ABA结构的乐曲《挪威舞曲》,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鸭们玩的可真开心,像小鸭子一样的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要爱护小动物。好,接下来我们就听这好听的乐曲,学一学鸡妈妈带着鸡宝宝是怎样玩的。
活动反思:
自XX年11月份起,XX市XX区教研室X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
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芝罘区教研室李老师一再强*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音乐的天空是广阔的,我们只有帮助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们才能在音乐中高飞。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大班音乐挪威舞曲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调,通过小树生长及小精灵跳舞的情节、动作,感受舞曲的ABA曲式结构。
2、创编小树生长和小精灵爱护小树的动作。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挪威舞曲》音乐。
2、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魔法森林里的小树开始生长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小树是怎样生长的?用动作表现。(边听边画图谱)
二、完整欣赏。
1、音乐分为几段?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
三、分段欣赏
(欣赏A段:放背景乐A)
1、一开始的小树苗是什么样子的?(小小的、刚发芽)做一做小树苗的动作!
2、接下来小树要开始生长喽!“慢慢长,慢慢长,慢慢慢慢往上长,慢慢长出小枝桠,慢慢开出树叶来,最后慢慢长成大树啦,迎着风儿飘啊飘!
3、现在我们听音乐蹲下来做一做小树发芽的动作(音乐A)请小朋友们找空位蹲好~
(欣赏B段:放背景乐B)
1、魔法森林里还住着一群喜欢小树的小精灵,他们经常会来照顾在生长的小树,听!他们来了~(音乐B)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精灵?小精灵和小树是好朋友,他们会怎样玩?找个朋友用动作表现。
3、我猜呀他们会玩网小鱼的游戏,你听,小精灵被大树抓住啦!(播放B段空拍处)
4、被抓住的小精灵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它变成大树,大树有任务的,要想一个新动作,大家跟它学,都做这个动作。(比如,教师示范。)
(欣赏A段:放背景乐A)
1、天黑了,小精灵要回家了,小树又开始生长了。(放音乐A)这段音乐跟第一段音乐小树发芽一样吗?我们一起跟音乐来跳舞吧!
四、幼儿游戏
1、老师现在要请(做操的队伍排好)2队小朋友当大树,2队小朋友当小精灵,上来做游戏(贴好线条站线上)。
2、放音乐,小朋友自己游戏,然后再交换角色玩一次!结束!
反思:
我觉得第2点目标没有落实到位,在创编小树生长和小精灵爱护小树的动作上,可以多请一些孩子上来想一想,做一做动作,为后面的游戏做好铺垫。今天由于孩子们初次接触音乐游戏,显得很兴奋,现场氛围活跃,我准备的音乐太轻,导致游戏中的重拍没法听到,不能听重拍抓住小精灵。在游戏环节的队形上,可以采用分流形式,从两边进入不会显得拥堵,孩子们的位置可以用圆点固定好。
大班音乐挪威舞曲教案4
设计思路: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A段轻快活泼,B段紧张急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情景和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赋予音乐小动物在森林中玩乐遇到险情的音乐形象,让幼儿进行有主题的音乐想象与表现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及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2、 结合音乐形象,尝试用语言、打击乐器和动作表达表现, 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 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和音乐性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课件、动物图片、音乐符号卡片、打击乐器(圆舞板、沙球)手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PPT1)在《森林狂想曲》(能听出大自然动物的声音)的伴奏下,激发幼儿到“森林”游玩的兴趣,引导幼儿做动物模仿动作走进活动室,(课件上呈现出森林背景图)。
二、基本部分
1、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孩子们, 昨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就藏在一首叫《挪威舞
曲》的音乐里,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看
2、(PPT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自然地做拍肩和在音乐速度发生变化的时候一直保持做倾听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对乐曲初步的理解,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提问:(1)、你感觉发生了什么事情?(老虎、狮子……来了)
你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让你觉得是……来了。(主要从速度方面引导)
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它们会做什么?(逃跑、藏起来)
(2)、老虎(假设)没来的时候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玩、做游戏、跳舞)
小动物们玩的时候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慢、轻松、快乐、愉快)
小结:结合音乐性质,肯定孩子们的猜测。小结出小动物们玩乐中遇到险情的音乐故事情境。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依然放PPT2中的音乐)
(这一遍重点是引导幼儿在听完第一遍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再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初步进入音乐故事情境并梳理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为下一步的分段做铺垫。老师会启发幼儿用与音乐故事情境相符的动作进行表现,但肢体表现在这一环节中不是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所以不做太多的提升,重点是让幼儿再次感受轻松快乐、与紧张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音乐的一开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玩)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后来呢?(假设大老虎来了)心情怎样(紧张着急)
再后来呢?(老虎走了小动物们又玩了)心情怎样(轻松快乐)
那你觉得这首曲子分了几个乐段。(有的孩子能说出有三段,但多数孩子不会很明白,老师在这儿并不告诉孩子们答案)
4、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用符号把音乐画出来,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重点引导幼儿感知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感受音乐性质。(PPT3)
老师这儿有两种符号,请你选出代表轻松玩乐音乐的符号( )和代表紧张躲藏音乐的符号( )
(1)、边放音乐边在课件上呈现图谱。
(2)、教师指导:当听到、看到轻松玩乐音乐 时请小朋友们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表示欢迎,每当听到、看到一句紧张着急的 的音乐时,小朋友们就要向它挥手一次。(设计意图是在感受节拍与乐句的同时为下一步配打击乐器做铺垫)
大班音乐挪威舞曲教案5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步、油水以及大风等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清晨,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草地上走走……
2、完整倾听音乐,联想故事中的相关情节,感知乐曲的ABA结构。
音乐的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为什么觉得音乐的中间部分是刮风呢?
3、重复欣赏。鼓励幼儿边听边用双手在腿上表示小鸭子走和游水,听到刮风音乐时,控制不动。
4、创编鸭子走和游水动作。
5、随乐动作。A段做鸭子走,鸭子游水;B段控制不动。
6、游戏。
教后感:
幼儿对于ABA结构还不能理解,在欣赏课中要让幼儿动起来。幼儿才会感兴趣。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每次上音乐课幼儿的兴趣很高,作为幼儿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出发点,来选择音乐活动。这次,我选择韵律活动《挪威舞曲》这节课,这首乐曲节奏鲜明、ABA结构鲜明,是一首名曲,这次活动,我以乐曲作为欣赏主体,以感受、体验、创编为基本活动,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对音乐表现兴趣很大,能掌握《挪威舞曲》ABA曲式特点亦能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风的动作,但是鸭子的形象局限了幼儿自主创编的空间,如果鸭子改为幼儿自主想象的各种动物,大风刮时,请幼儿根据自己想象发挥的动物做出躲避的动作,想象躲避的地点,这样能使自主创编的空间大大加大。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扩展4)
——中班音乐活动《瑶族舞曲》教案3篇
中班音乐活动《瑶族舞曲》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瑶族舞曲》和演唱《青春舞曲》,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并掌握音乐知识:速度。
2、通过创编活动《欢乐的盘王节》,演唱、吹奏、律动、舞蹈,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的变化,从而归纳出《瑶族舞曲》的音乐风格。
3、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音乐潜质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更多瑶族音乐文化,激发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速度的变化
创作活动《达努节》
教学设备:电脑、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瑶族舞曲》
1、完整欣赏,并根据问题进行网络讨论。
a)欣赏并展开想象,乐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b)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c)乐曲的情绪变化是怎样的?
分析:《瑶族舞曲》充分表现出民族管弦乐队特有的艺术魁力,生动地描绘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引子部分:夜幕降临了,人们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乐曲起自低音乐器轻轻奏出的舞蹈性节奏,犹如姑娘们敲起了心爱的长鼓,歌舞既将开始。
第一段:引子过去之后,乐队中音色华丽明亮的高胡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似一位窈窕淑女翩翩起舞,切娜多姿。然后管子、整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弹弦乐器以活跃的、五声性音阶式上下进行的音型作背景衬托,姑娘们纷纷敲起了长鼓,加人舞蹈行列,情绪逐渐高涨,人们活跃起来了。这时,乐曲进人三弦和大阮弹出的由第一主题衍变而来的、粗犷热烈的快板段落,表示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闯人姑娘们的队伍欢跳起来,这个旋律被不断重复,增强力度,渲染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在音乐推向第一次高潮之后,渐慢渐弱的过渡乐句引出对比性的中段。
第二段:中段乐曲由D羽转为D宫,主音大小调转换,调性色彩对比鲜明。中段的旋律风格性很强,笛整和鸣,清新悠扬,情韵连绵,时而具有歌唱性,时而出现跳跃的节奏音型,恰似一对恋人在边歌边舞,互表爱慕之情,憧憬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三段:再现了开始的主题,乐队进人全奏,把音乐向高潮推进。在结尾部分,乐队各组乐器竞奏不断重复的音型,人们又纷纷加人舞蹈的行列,沉浸在一片狂欢之中,欢笑着、旋转着、歌唱着,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演奏高潮后结束。
2、分段欣赏三个不同速度的乐段?
a)慢速
b)快速
c)中速
3、音乐知识:速度
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音乐的速度同其他音乐要素互相配合,使音乐更具有表现力。力度的变化对准确表达音乐的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速度:速度是指音乐进行的快慢,速度对于音乐性格的体现有重要影响,例如:摇篮曲。优美的情歌、沉痛的葬礼进行曲、回忆等一般运用较慢的速度,活泼的舞曲、欢快的节日场面和戏剧性的展开段等,一般是用较快的速度。同一首乐曲在演奏速度上的差异也会造成表现上和情绪上的不同。速度术语通常是用意大利文或本国文字标写,一般都标在乐曲(歌曲)的开端或各乐章的开端处。
(二)力度:力度是音乐中强弱的程度,它和速度及其他音乐要素一样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力度与音乐作品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庄严,宏大的音乐往往力度较强,而幻想性的音乐都用较弱的力度,上行的音乐团紧张度加强,所以力度往往渐强,下行的音则因紧张度的下降而力度逐渐减弱。
4、欣赏乐曲,并观看个小组网上寻找的网上有关瑶族的资料。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
二、唱歌《青春舞曲》
a)复习歌曲,听《青春舞曲》录音,录音中的音乐运用了什么音乐要素的变化,从而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b)尝试改变歌曲的速度,增强音乐的变现力。
c)演唱处理后的青春舞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三、扩展活动《欢乐的盘王节》
中班音乐活动《瑶族舞曲》教案2
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都是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音乐、美术作品幼儿不但能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和美术作品,而且还可以扩大他们的音乐境界,不但使幼儿多层次地感知美术作品,体验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并能进而尝试表现自己的各种认识和美感体验。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提高幼儿音乐能力、理解能力、丰富幼儿的音乐想象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健康的审美态度。因此,本活动的开展切合了幼儿认知发展的现有水*。它不仅可以作为一个音乐欣赏活动帮助幼儿对音乐情绪、内容进行体验感受和想象表现,又因为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具有少数民族特点。
活动目标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重点难点
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爱我中华》。提问: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少数民族?
2.播放课件并介绍民族名称和特色。
3、小结:“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4.完整欣赏乐曲。第1遍,提问: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第2遍,提问: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5.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观看课件线条图示:请幼儿说出线条的名称。快的节奏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示?慢的节奏用什么线条表示。
(3)观看课件颜色图,让幼儿说出颜色名称。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表示?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表示?师
小结:红色、橙色、黄色给人感觉很欢快,可以用来表示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给人感觉柔和,可以用来表式慢的节奏。
(4)观看课件绘画图:这里有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边看这些画边欣赏第一段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为什么?欣赏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6.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请小朋友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你喜欢的音乐。你喜欢哪一段音乐,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7.幼儿相互欣赏交流幼,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教学中幼儿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他们个个都热情高涨,既活跃了气氛,同时也理解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且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只有综合运用语言、绘画、动作等多种手段,开放幼儿的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幼儿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中班音乐活动《瑶族舞曲》教案3
㈠活动目标:
1、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并在即兴创编歌词及模拟劳动动作的基础上,学习演奏打击乐器。
2、会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的能力。
㈡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用力做事情的体会;
2、碰铃、铃鼓、圆舞板若干,大鼓、钹各一个;
3、《加油干》挂图。
㈢活动指导:
1、观看“加油干”的画面,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
A、学唱歌曲“加油干”,并在会唱歌的基础上,为歌曲第5到7小节创编歌词,引导幼儿把做过的劳动动作编到歌曲中去。
B、让幼儿听辨这首歌什么地方唱得慢?什么地方唱得快?慢的部分启发幼儿根据所编的劳动内容,做相应的劳动动作,快的部分用拍手等表示劳动快乐。
2、学习打击乐器。
A、全体幼儿随音乐做动作,用合拍的拍手表示干活,较快地拍手表示劳动快乐,边拍手边跺脚喊“嗬嗨”表示很用劲。
B在全体动作熟练的基础上,看指挥做分声部动作。老师的手指到哪边,哪边的幼儿就随乐拍手。
C幼儿注意听前奏,认真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在节奏较快的部分,应敲得轻些。
3、最后一次演奏时,加上大鼓、钹演奏。
4、活动延伸:继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劳动场面。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扩展5)
——《赛马》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
《赛马》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
活动背景: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扩展6)
——大班音乐活动“采茶”教案3篇
大班音乐活动“采茶”教案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让幼儿了解*是茶的故乡,并帮助幼儿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益于健康。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制茶树 篮子 头饰 围裙
重点难点
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探究、创编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生活体验,感受采茶;
创设江南采茶场景:天蓝蓝,水清清,露珠儿闪闪绿莹莹。片片茶叶香,浓浓茶乡情;
我们今天来到了茶的故乡——美丽的江南。
小姑娘乐得舞翩翩,迎来茶山丰收景。看看采茶的小姑娘是怎样采茶的?
请小朋友拿起小篮到茶树园里采茶,体会劳动的乐趣与茶园的美景。
二、律动创编,诗画激趣;
1、提问幼儿是怎样去采茶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通过感知体验,自由创编采茶动作及采茶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茶律动。
4、根据所创编的动作,诗画舞谱小人:
我挎小篮 拨开树枝 我采的茶叶 上山岗 采呀采 多又多 片片茶叶香又香 茶叶 采茶娃娃 采茶忙又忙 装满筐 喜洋洋
三、动静交替,茶艺欣赏:教师表演独舞——《古丈茶歌》
1、了解茶的制作过程,知道喝茶有益于健康。
2、设计意图: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茶的制作工艺和利用价值。
活动延伸
展示成果,活动延伸:
1、听音乐表演采茶律动,感受创作的快乐。
2、为客人老师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茶叶上市的时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采茶的欢快气氛,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感受采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大班音乐活动“采茶”教案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感受曲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知道茶叶长在茶树上,茶叶能泡水喝。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和图谱。
2、录音机及采茶录音带。
3、茶叶及杯子。
活动重点:
幼儿通过音乐律动练习,熟悉节奏,从而了解曲子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设计:
1、活动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入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这里的景色可真美,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课件,懂得茶乡有许多茶树,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的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利于健康,了解关于茶叶的简单知识。
(2)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曲子的内容,并随意做出喜欢的动作。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采茶的方法:左手提篮子,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将茶叶采下来,指导幼儿放茶叶的时候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
(4)引导幼儿根据采茶的.音乐,学习采茶的动作,要手到眼到,合拍表演,让幼儿体会和感受音乐中繁忙的劳动场面和气氛。
(5)学会律动后,教师引导幼儿即兴创编动作表演,把音乐分成两部分,第一段为去茶园的路上,第二段为采茶。
(6)出示图谱,让幼儿学会根据图谱来欣赏曲子,并做出相应的律动。
(7)教师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整的表演律动,激发幼儿对采茶律动的兴趣。
3、活动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采来的茶叶送给客人,结束本次活动。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扩展7)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礼貌歌3篇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礼貌歌1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了解歌词。
2.初步学唱《礼貌歌》,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唱准弱起节奏和附点音符。
3.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2.录音机、录音磁带《礼貌歌》。
活动过程:
(一)在音乐《好孩子有礼貌》的伴奏下,幼儿随音乐按节拍进入活动室。说一说,*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教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你都会说哪些礼貌用语呢?(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您好)教师: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我唱给你们听一听,你们大家来帮助我,好吗?
(二)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礼貌歌》的歌词内容。
1.幼儿倾听教师稍慢的范唱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了解歌词内容。
2.教师再一次范唱歌曲前半段,重点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这句之前的部分歌词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我”解决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从“你---泼水的人”、“我---被水泼到的人”两方分别讨论: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高兴起来?
4.教师范唱歌曲的后半段。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教师帮助理解音乐的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4)结伴表演唱:幼儿两两结伴,边表演边唱歌。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是不是也是这样说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迁移记忆策略。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较慢的")整首学唱《礼貌歌》。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记忆的策略,记忆歌词。
教师:歌词这么长,你们在唱的时候觉得困难吗?假如我们不能很快的记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歌词呢?
3.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记忆歌词的经验。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记忆歌词的方法?
上次我们学歌曲时,老师出示了一张图,我们用的是看图学歌的方法;还有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根据每句歌词的内容编了许多动作,然后在动作的帮助下记住了一首歌词很长的歌,那么我们这次学《礼貌歌》可以选用什么方法呢?(假如幼儿原有经验中没有记忆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选用动作记忆法和幼儿共同创编动作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幼儿反思:是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很快记住了这首较长的歌曲呢?)4.帮助幼儿明确在此活动中,可以重点运用“动作记忆法”来熟悉理解歌词。
5.教师和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6.教师尝试逐步减少对幼儿的帮助,不带唱,或只唱幼儿有困难的部分内容,让幼儿尽快学会这首歌曲。
(四)幼儿结伴表演,感受相互宽容带来的快乐。
1.幼儿散点站位,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两个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此时大家心情愉悦的原因,体验宽容带来的乐趣。
教师:刚才我们还因为被人将水泼到鞋上这件事不高兴,为什么现在你很开心呢?
活动延伸:
1.这首歌曲旋律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与音乐性质更加和谐的**民族舞蹈的动作,边唱歌边表演,从而更好的体验和表现音乐。
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为,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小标记,粘贴在活动室的适当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向家长宣传“宽容与理解”的积极意义,以便在今后幼儿遇到问题时,*能够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鼓励、支持幼儿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日常看到过的文明礼貌行为,用纸、笔来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的节奏型较为复杂、变化较多,特别是弱起节拍,幼儿难得接触,不容易掌握。我一开始以“我昨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谈话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范唱歌曲请幼儿回答歌曲中相应的内容来熟悉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我及时画出简图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有了简图,幼儿很快掌握了第一段歌词,但幼儿在掌握附点音符时还有些欠缺,比如“那天我从你门前过”的最后一个字“过”和后面这句中的“你正提着水桶往外泼”中的“你”总衔接不上。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我让幼儿说了一些使好朋友和好的方法,幼儿想出的办法不是太多,我还是采用了简图的方式,但第二段中间一句对不起的话的内容掌握的不好,可能与我在之前提问的时候有关。我反思这一环节的失败,可能在我让孩子熟悉这里的歌词的时候只问了互相生气了应该怎样再和好?没有深入引导。于是我换了种教学方法,让幼儿思考:道歉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后来幼儿对这句歌词的掌握比较好。再者每次唱到“你”这个歌词,总是唱得很响。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学会歌曲,我在活动当中加插了节奏型的学习环节,带领幼儿学打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再配以歌曲中的歌词,一边打节奏一边唱。这样,孩子们既能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熟悉歌词,真是一举两得。
整节活动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较高,声音都很宏亮。通过这节活动幼儿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宽容,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扩展8)
——小班音乐教案:小狗圆舞曲
小班音乐教案:小狗圆舞曲1
活动目标:
1、感受A段与B段旋律不同的情绪,初步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3、体验小狗嬉戏的快乐。
重点:
感受A段与B段旋律不同的情绪,初步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难点:
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幼儿人手一条自制的"尾巴";《小狗圆舞曲》的音乐、小狗的叫声;相关的PPT
经验准备:
和家长一起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和小狗喜爱的活动。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A段。
1、幼儿聆听A段旋律第一遍,感受快速、活泼的音乐情绪。
2、幼儿聆听A段旋律第二遍,初步感知旋律与音乐形象。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开心吗?""音乐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呀!"(快快的)
3、幼儿聆听A段旋律第三遍,初步感知音乐形象
提问:"其实,这段音乐里还藏着一只小动物,会是谁呢?你们来听听。"
4、请幼儿用动作表现,请其他幼儿模仿跟学。
二、音乐欣赏B段。
1、播放B段音乐,感知音乐变化。
提问:"小狗玩累了,这个时候它会干什么呢?"(播放B段音乐)
〇幼儿用动作表现。
提问:"你怎么知道的?你从哪里听出来的。"(音乐里)
"那这个音乐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
2、随乐集体表演。
三、再次欣赏——A段。
再次欣赏A段音乐,体验音乐得再次速度变化。
四、欣赏《小狗圆舞曲》,并提供自制"尾巴"让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1、边完整欣赏音乐,边游戏。
2、介绍音乐名称及作者。
五、结束部分
完整播放《小狗圆舞曲》,在结束部分引导幼儿随着配班教师离开活动现场。
延伸活动:提供自制乐器、传统乐器让幼儿尝试随着节奏演奏,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活动反思: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从中找出最佳的答案。
1、如在欣赏课《小狗圆舞曲》中,初听时,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再听时,让学生按节奏的变化区为乐曲分段,并辨别哪两个部分基本相似。
2、分段听时,分析比较两个主题在旋律进行及节奏上的特点,联想这两个主题各描写了小狗怎样的形态,并随着音乐模仿小狗的不同神态,动作;接着分小组讨论,可用哪些形式来表现乐曲。
3、于是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有的创编故事,有的创编小品,有的用绘画等形式惟妙惟肖地表现乐队员后出示一条旋律,学生仔细观察后找出提示中的旋律进行及变奏规律,进行创编乐曲。
4、然后分别视唱改编前后的乐曲,再次体验旋律,节奏等因索与乐曲情绪的关系。这样经过在不同层次上的反复聆听及亲身体验,合作参与后,使学生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得出音乐的旋律进行及节奏变化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
5、最后通过再次合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均有提高;思维及反应能力较前敏捷;自修心增强;研讨气氛形成。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活动教案3篇(扩展9)
——幼儿音乐活动瑶族舞曲教案设计
幼儿音乐活动瑶族舞曲教案设计1
设计意图: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的盘王节,这天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除了娱神娱祖之外,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活动目标:
1、 带领幼儿继续欣赏乐曲,并尝试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 引导幼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表现
的节奏型,并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整体协调。
3、 要求幼儿克制过度兴奋,不因急于表达热烈的情绪而造成过分强烈的演奏,能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欣赏过A段音乐,听过该曲,并对该曲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2、 录音机、音乐磁带。
3、 鼓、手铃、木鱼、沙锤等。
活动过程:
一、 老师带领幼儿听A段音乐复习身体动作。
师:请小朋友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二、 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吧。
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
第三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 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习以下朗诵和动作。
1、 教师示范
2、 儿在教师的指挥下从慢速开始练习:教师说鹅,并跺脚,幼儿说其余字词并拍手。
3、 幼儿分组练习。
4、 幼儿在心里说有关字词,倾听教师用鼓声替代“鹅”字及跺脚动作,从慢速度开始,教师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 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组合练习。
四、 跟随音乐完整地做身体动作(A、B、A段)。
五、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探索乐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六、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做徒手练习。
七、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用乐器演奏。
八、 全体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