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2-05-15 12: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5篇

第1篇: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四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1、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美丽、安全、文明)的社区中。美好社区的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1.2、社区里有(邮政局)、(卫生所)(图书馆)(阅览室)(储蓄所)(超市)等公共设施,社区成员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公共设施),学会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关心社区的(安全),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是社区的(小主人)。

1.3、社区是我们的(家园),(邻里和睦)对社区里的每一个成员都非常(重要)。

1.5、社区邻里间的(和睦相处)离不开居民委员会的工作。

1.6(社区居委会)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社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1.7、社区生活非常(精彩),它为社区成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精神食粮)。

1.8、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社区生活(丰富多彩)。

1.9、(老年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光和热),他们应该得到良好的(照顾)。为了让老年人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生活,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许多(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1.10、社区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为众多成年人在他们工作服务的地区内提供一个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初,社区学院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立。

1.11、社区里不同的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这些节日 是精彩的社区生活的一部分,你知道的节日有哪些?(三八国际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重阳节、五四青年节)

1.12、春风行动全称(“扶贫济困春风行动”)。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一是(“一帮一结对子”),采取一户帮一户、自愿结对子的方式进行;二是(“多帮一手拉手”),采取多人、多户帮一户的方式进行;三是(设立“扶贫济困春风行动”基金),积极倡导社会各界为特困家庭捐款,建立帮扶特困家庭专项基金。

1.13、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借助(社区的公共设施)来加以解决。

1.14、你所在的社区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了哪些不同的活动场所或活动内容?

答:老年人可以(上老年大学,去老人活动室);中年人可以(到健身房锻炼身体,还可以上社区学院充实自己的知识,参加社区举办的一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去儿童乐园)。社区成员还能够(一起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社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第二单元

2.1、家乡这片土地蕴藏着(故事),也发生着(巨变)??走进这方热土,我们将会进一步地发现她的(可爱)。

2.2、我的家乡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云南简称(滇)。

2.3、我国的首都在(北京),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古城。

2.4、陕西潼关的城墙述说着(百年沧伤),京杭大运河见证了(两岸的发展史),古时苏州(园林)今犹在。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京杭大运河是我国著名的大运河,全长175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于江苏省的苏州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2.5、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类别的职业),又称行业。各行各业的(形成与发展)给家乡的巨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那什么是传统行业,什么是新兴行业呢?答:有些行业已经存在很长的时间了,他们可以称为传统行业;而有些行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叫做新兴行业。

2.6、(内蒙古)的畜牧业很发达,浙江的(渔业)很发达,江西的(陶瓷制作业)很有名,江苏的(纺织业)也很有名。

2.7、家乡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和家乡人的(辛勤劳动)分不开,同时也会受到(当地条件)的影响。例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促成了宁波(北仑港)的开发建设;人流密集的中俄边界形成了繁忙的边界(贸易市场);丰富的石油资源造就了大庆(石油)工业;人才云集的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浙江遂昌是(黑陶)的故乡。

2.8、时代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使家乡涌现出许多(新兴行业)。我的家乡有这些新兴行业:①经济果林种植;②旅游业;等。家乡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以他们的(辛勤劳动)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产品),供应着人们的(生活所需)。

2.9、江苏(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其良好的环境和一流的服务,吸引了各地企业纷纷前来考察和投资,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现代化建设)。

2.10、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的生活撒下了辛勤的汗水。任何产品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感谢)这些劳动者,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致敬!

2.11、(家乡交通)的发展与家乡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交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地形)和(环境),会有不同的交通方式。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连接千山万水和千家万户提供了(便利)。

2.12、(上海)是全国唯一拥有2个国际机场的城市,同时还建有3个火车客运站,3个国内、国际轮船码头。3000多条马路、1200多条公交营运线路,宛如一个巨大的“迷宫”。

2.13、家乡有了发达的交通,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 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外出办事、旅游、参观,而外地的人也可以靠着这些便利的交通,来欣赏我们家乡的美丽景色了。

2.14、家乡有(税务局)、(公安局)、(民政局)、(图书馆)、(行政中心)、(客运中心)等服务机构,这些机构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还有(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这些社会福利机构使老年人以及孤残儿童得到妥善安置,享受全社会的关怀。还有依法维护、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

2.15、你知道家乡有哪些机构?它们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服务?

答:电力公司负责电力供应及配电设施的建设;自来水公司负责供水及管道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税务机关负责国家与地方税务的征收,同时进行税收检查管理;客运总站是公路客运中心,人们的公路长途往来都从这里进出;司法机关负责当地的司法行政工作。

2.16、(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2.17、家乡的机构提供了众多的(便民服务),我能为自己的家乡奉献一份力量,比如:可以做家乡的美容师;可以参与希望工程活动;可以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

第三单元

3.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10%,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我国分别建立了(五)个自治区。在一些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还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旗)等。(56)个民族之间友好相处,形成了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3.2、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进步。

3.3、56个民族,56枝花,56族亲如手足的兄弟姐妹,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举世瞩目的(文明)。

3.4、(汉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3.5、(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6、(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开创了(古典书法)的新风格。汉族的(绘画)(建筑)等艺术举世闻名。(唐装)深受外国朋友的喜爱。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是我国古典(文学形式),从中涌现出许多艺术精品,流传至今,如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合称我国四大名著。

3.7、55个少数民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她们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

3.8、少数民族既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也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如:机智幽默、不畏权贵的(阿凡提)形象,是(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彝族人民)创作了长诗《阿诗玛》;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

3.10、我国各民族(相互依存),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展望未来,56个民族将(万众一心),一起为我们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第2篇: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

1我们班四岁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忆三年的集体生活,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成长与喜悦。

2、发现班级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够。

3、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心爱班集体,愿意为班集体做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1、回忆三年的校园生活。3、发现班级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环节1: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我们班吗?让我们玩个游戏,名字叫《班级默契度大考验》。

2、出示抢答题。

3、小结:看来大家对我们的班级很了解,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是班级的小主人。

学习环节2:谈话导入

多了,三年多的班级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回忆。

2、指名说一说班级给我的印象。

3、小结:我们在集体中慢慢地长大。

二、活动1:我们一起长大

教学过程描述:

1、班级是我们成长的天地。

出示四张班级照片,同学们扼要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1)刚入学时(一年级)

(2)建队日那天(一年级)

(3)运动会上(二年级)

2、看到这些照片,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我们一天天进步,一天天长大,我们和班级共成长。

三、活动2:班级故事交流会

1、三年的时光,一千多个日子,我们朝夕相对,让我们召开一个班级故事会。

2、同学们在以下三方面中任选一项,扼要说一说班级小故事。

①讲讲班级中那些温暖感人的放事②讲讲班级中那些滑稽风趣的故事③讲讲班级中那些伤心难过的故事3、全班交流。忘的时光吗?

5、当听到我们班级获得荣誉或者受到好评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当听到我们班级受到批评或者落伍了,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学生全班交流)

7、小结:我们是班级的一员,它的荣辱与我们息息相关。

四、活动3:我眼中的班级

1、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优点,你能说一说我们班棒在哪里吗?比一比谁的发现最

2、把班级的优点张贴在班级大树上。

3、你能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班吗?4、每一个同学都希望我们的班级越来越出色,但同学们,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我们班级还存在很多不够。

5、学生交流班级存在的问题。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回忆了三年来的集体生活,我们不仅看到了班级的优点,更看到了不够之处,请大家利用一周的时间思考怎样改变这些不够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出主意、想办法。1我们班四岁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信件,在线生活情境,在交流中感受集休中的不调和现象的影响。

2、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合作,能制定出解决班级不够的措施。

3、通过知识窗,了解例外颜色代表的含义,为班徽设计奠定基础..

4、利用视频,欣赏优异的班徽设计,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与热情。

5、小组活动,设计班徽。一、导入

导入内容1:谈话导入

1、我的忧愁。(班级中的不调和现象,让一个同学很忧愁,给杂志社的知心姐姐写一封信)

2、交流:信中的学生苦楚的原因。

3、点评过渡,导入课题。

导入内容2:创作导入

1,视频:(类似于质量监督员检测物件的质量,保证物件的质量)

2、交流:视频中的人为什么还要对每一个物件精心地检测,找出问题?

二、活动-

学习环节1:我的金点子

1、出示学习单“我给班级开处方”2、出示小组活动的要求,指名读。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单,找出班级中不够的某一点,分析成因,可能带来的影响、解决措施及负责人。

4、小结过渡,播放视频,加深印象。

(板书:群策群力献计献策)

学习环节2:为班集体起“代号”

1、播放视频:部队里经常会有一些特别的“代号”,它们背后的故事。起来为我们的班级起个“代号”,并说明理由。

学习环节3:为班集体选“班色”

1、播放视频:颜色代表的含义。

2、引导学生根据班领“性格特征”,一起来为我们的班级起个“班色”,并说明理由。

学习环节4:班徽设计大赛

1、引导学生理解班徽的意义。

2、欣赏优异的班徽作品,师生互评。

3、学习班徽设计的步骤。

4、小组活动:设计班徽。家说明含义。

6、投票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班徽作为班级的班徽。

7、举行班徽挂牌仪式。《我们的班规我们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班规可以使班级生活康健有序。

2.学习民主制定班规,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

3.懂得班规应共同遵守。

4.懂得班规可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完善和修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大搜索、讨论、提建议、阅读启示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规则意识及培养民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民主制定班规,懂得班规

2.难点:懂得班规应共同遵守。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对班规的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规则意识,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大搜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

们的班规是什么呢?怎么制订的呢?有哪些作用呢?……

2.今天,我们在一起来学习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班规的作用

1.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辩一辩(1)生阅读教材P8页三幅图内容(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班规有什么用?

☆说说你的看法?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教师小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班规是班级共同生活的规则。班规可以让班级生活康健有序,使同学们能在班级里欢愉安全的学习和活动。(1)生阅读教材P9页三幅图内容(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这些班规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能在为班级想几条班规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目标导学二:班规我们定

1.活动探究一:辩一辩,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1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应该怎样制定班规呢?

☆上面两种制定班规的方式,你认为哪种更适合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2.活动探究二:想一想,写一写

(1)生阅读教材第11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对于制作班规,你有哪些方法和意

☆制作班规时要注意什么?

☆对于上面几幅图画,你看了后有何感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班规的制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我们必须掌握班规的制作程序和方法。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学习了班规的作用及制订程序,那是不是就完了呢?

生:不是的。

师:那还有什么呢?(生解放回答)师:有了班规,不代表班上就好了。如果班规不执行,再好再多的班规也没用。今天,我们来学习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活动探究一:议一议,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第1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督促学生们遵守班规?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12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2.活动探究二:看一看,写一写

(1)生阅读教材P13页三幅图内容(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们班是否经常有人违规呢?怎么办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13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目标导学四:班规可改进

(1)生阅读教材P14页三幅图内容(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如果你发现班规存在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办?

☆谈谈你对改进班规的看法。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14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2.活动探究二:辩一辩,写一写

(1)生阅读教材P15页三幅图内容(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假如你认为班规还不够完善,你认为应该如何修订?

☆在修订的同时,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16空格内容,师指

(三)师总结:班规作用大,制订班规应发扬民主,班规应共同遵守,为保证班规执行,必须建立奖惩制度。在执行规则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合理性,可依照程序对班规进行修订。

板书设计。

2.我们的班规我们订

班规的作用

班规我们订

共同遵守

可修订

《我们班--他们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班级之间合作的意义,要善于去发现其他班的特点和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的班集体。

2.懂得要以合法方式对待班级间的竞争,能够尊崇和欣赏其他班级,为别班的精彩喝彩。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调查、走访老师和同学、讨论、提建议、阅读启示及写倡议书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群体之间正确相处的能力,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认识班级合作的意义,正

2.难点:正确对待班级间的竞争,为他班喝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对班级间的合作与竞争的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合作竞争意识,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大搜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那班级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师出示班级合作与竞争的画面)生:解放回答。

师:这些关系主要有合作与竞争。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班级间的合作与竞争。走进他们班吧!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进他们班

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P16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在校园里你有类似的问题吗?

☆你了解其他班级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在学校里除了自己班级,还有其他班级,每个班级都是不一样

活动与探究二:查一查

(1)生阅读教材P17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知道他们班最擅长什么吗?

☆你认为他们班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17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目标导学二:增进班级间的合作

1.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想一想(1)生阅读教材P18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所在的班级和其他班级有过类似的活动吗?

☆如果有的话,你们是如何合作的?(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的一员,在校园里大家一起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优美的校园生活。

2.活动有探究二:想一想,写一写(1)生阅读教材P19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开展这类班级活动有何意义?☆大家可以从中获取什么?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19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三:正确对待班级间的竞争活动与探究一:议一议,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P20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在校园中有过类似的现象吗?

后果?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班级与班级之间既有合作又竞争,竞争给我们带来成长和收获。

班级之间有竞争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使用不合法的方式获胜,那是不光彩的。

甚至会产生不良后果。

活动与探究二:谈一谈,想一想

(1)生阅读教材P21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所以说这些做法是否正确?

☆如果在你身边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会如何处理?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班级间的竞争必须使用合法方式。

目标导学四:为他班喝彩

(1)生阅读教材P22页三幅图内容(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为什么学校会给那个班颁发道德风尚奖呢?

☆法国申办奥运会是败给了北京,为什么法国代表团还向北京祝贺呢?

☆为什么中国观众给法国代表团最热闹的掌声?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值得欣赏和尊敬的地方。

能够为他班喝彩,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活动与探究二:想一想,议一议

(1)生阅读教材P23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如何看待上述想法?

☆你会为他们班喝彩吗?为什么?

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真正懂得为他人喝彩的人,会欣赏他人在竞争过程中的卓越表现和拼搏奋斗的精神,而不会在意胜败的结果。

(三)师总结:我们要学会尊崇和欣赏其他集体,破除小团体本位的狭小意识,能公正的看待班级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

板书设计。

3.我们班他们班

走进他们班

增进班级间合作

正确对待班级间竞争

为他班喝彩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劳,激发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

2.让学生懂得管理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就是爱父母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体验、阅读感悟、小记者提问和采访、讨论、提建议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关心体谅父母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体谅父母的辛劳,管理好自己,用自己的行动体贴父母。2.难点:管理好自己,用自己的行动体贴父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对父母的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爱父母意识,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体验父母的辛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一日三餐是谁做的?

生:爸爸妈妈。什么?

生解放回答。

师: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很多,很辛劳!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爸爸妈妈有多辛劳。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爸爸妈妈多辛劳

1.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看一看(1)生阅读教材P24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没有在家帮父母做个家务活?☆你是否体会过父母做这些家务活的辛劳?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2.活动与探究二:看一看,说一说(1)生阅读教材第25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和父母在一起时,你留意过他们在做

☆你从哪里感受到小娟爸爸的辛劳?(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25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3.活动与探究三:看一看,议一议(1)生阅读教材P26页三幅图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父母工作的辛劳体现在哪里?

☆你有没有和父母一起去上过班了?(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事先了解爸爸妈妈上班了,地方有什么规定和要求。特别要记住哪些是不能做的。在爸爸妈妈自己工作的时候,仔细观察。要注意安全,讲礼貌。

4.活动与探究四:想一想,说一说(1)生阅读教材第27页内容。☆通过上述采访,你能看出什么?☆如果采访对象是你,你会怎么办?(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27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5.活动与探究五:自主设计

(1)生阅读教材第28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当你面对自己父母是谁,你会怎么提问?

☆听完父母的回答后,你是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辩论、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28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目标导学二:少给父母添麻烦。

1.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想一想(1)生阅读教材第29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看了上面四幅图片,你有何感想?☆你平时有为父母减轻过麻烦吗?☆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营好自己?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父母要做那么多事很辛劳。我们都爱父母,也想为他们分担。

很多事情我们都帮不上忙。但我们最起码能做了营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

2.活动与探究二:想一想,说一说(1)生阅读教材第3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是否有过上述类似问题

☆如果你父母给你说了,你会怎么做?(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

(4)生完成教材P30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3.活动与探究三:问一问,想一想(1)生阅读教材第31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是否有过上述的想法?

☆你是否能够长期坚持如此?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是父母徒增忧愁。

要想为父母分忧解愁就从学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开始吧。

(三)师总结:让我们好好体会父母的辛劳,懂得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用管理好自己的行动体谅、体贴父母。

板书设计。

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爸爸妈妈多辛劳

《这些事我来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懂得要尽量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2.学习并掌握做家务活的技能。

3.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争取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体验、家务擂台赛、阅读感悟、小讨论、学习交流会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承担家务活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学习掌握做家务的技巧,坚持做好家务活。

2.难点:坚持做好家务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对家庭的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爱家庭、做贡献的意识,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比赛,好吗?比赛的内容就是看谁做的家务活多。

生:好。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家务擂台赛

1.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问一问(1)生阅读教材第32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平时做过哪些家务活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开展擂台赛。

(4)比一比,看看谁做的家务活多。

2.活动与探究二:议一议

(1)生阅读教材第33页内容,并看看知识窗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回想一下自己在做家务活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我们尝试着做家务,不仅能减轻大人不能负担,而且在动手的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收获。

目标导学二:愿做哪种人

1.活动与探究一:看一看,想一想(1)生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通过这篇日记,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可以从主人公的身上学到什么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应当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

2.活动与探究二:讨论

(1)生阅读教材第35页内容。☆你觉得这些孩子可爱吗?

☆你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习并掌握做家务活的技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2.师:有时我们确实想帮家人做些家务活,但家人对我们不放心等等,不让做,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三:不让做怎么办

1.活动与探究一:想一想,说一说(1)生阅读教材第36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有过那次的忧愁吗?说给大家听听。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做家务活,而是大人们不让我们做这个,不让我们做那个。他们总是担心。

2.活动与探究二:阅读文中第37面的一封信。

(1)生阅读教材第37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从这封信中你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有什么好的方法与父母交流?(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师小结

3.活动与探究三:想一想,议一议(1)生阅读教材第38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么办?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38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目标导学三:与“家务活”签约

1.活动与探究一:比一比,想一想(1)生阅读教材第39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假如有些家务活你不会做,你应该怎么办?

☆假如可以学,你会向谁学呢?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39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2.活动与探究二:阅读一下书中的知识窗(1)生阅读教材第40页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你认为这些家务小窍门对你有帮助吗?

(3)先在小组内交流,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与分享。

(4)生完成教材P40空格内容,师指导、补充

(三)师总结:我们要尽力料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大人沟通,争取自理自立、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

板书设计。

5.这些事我来做

展示自己会做的家务活儿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

学做家务活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关心家庭生活,关心家人,关心家庭事务,初步具有为家庭调和做贡献的意识和行动。

2.引导学生为家庭尽责任,懂得不管年龄大小,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家庭责任,要有负责任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体验、召开家庭会议、交流园、出点子、演一演、写承诺书、阅读感悟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为家庭尽责任,懂得不管年龄大小,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家庭

2.难点: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在对家庭的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爱家庭、做贡献的意识,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

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

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好参与活动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3篇: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本省或市地图、磁铁、刻度尺、彩笔、毛线。

学生准备:彩笔、纸张等相关学具。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看地图找家乡”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家乡的自然环境”的教材内容。

第3课时完成话题“我的老家”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看地图找家乡

[播放动画:看地图找家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我们家乡的名称是什么?家乡在祖国的哪个位置?家乡周围有哪些邻居?在地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能正确运用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获取家乡的有关信息。(板书:看地图找家乡)

交流通过询问父母、上网查询、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面积、人口等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活动二 从我的家乡到你的家乡、他的家乡

1.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地区的小朋友,然后让大家在地图上找找这些小朋友家乡的位置,用磁铁或彩色笔标记出来。

2.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把自己的家乡和另一个同学的家乡标示出来,并连接起来,根据比例尺测量一下它们的实际距离。也可以多测几处,借此增进不同家乡的孩子之间的了解。

小结:看地图时,可别忘了先看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确定方向才能确定地图上某一地点的方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了解图例才能读懂地图上表示的内容。

【设计意图: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活动三 画家乡

1.出示家乡的地图,让学生认识和熟悉家乡地图的轮廓,知道家乡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

2.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家乡地图的轮廓,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使用这个颜色,从而将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家乡的地图像什么,从而加深对家乡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活动,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

活动四 地图知识小游戏

1.猜谜语:课前准备5~10个谜语。(如:两个胖子,打一省会——合肥;夏天穿棉袄,打一省会——武汉)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猜车牌:教师事先准备若干纸质机动车牌(如:晋A30215、川D50314)。设问:假如你们是一个交警,你所管辖的地段发生了交通事故,首先你应该知道肇事车是什么地方的车?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使学生轻松掌握家乡的简称。】

板书设计

看地图找家乡

地图三要素:方向、图例、比例尺

第2课时

活动一 认识家乡的地形

[播放动画:我国主要的地形]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找五种地形,并结合中国政区图了解他们的大概位置。进一步了解这些地形和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重点说说自己家乡的地形特征。(板书:家乡的自然环境  五种地形: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

【设计意图:初步知道和了解祖国的五种主要地形及其基本特征,并进而考察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及其对当地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初步以地理的角度和观点了解家乡。】

活动二 尝试做一个家乡地形模型

1.教师预先出示一张家乡地形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的颜色,初步使学生明白家乡地形的特点。

2.学生先画一张空白的家乡轮廓图,然后根据教师的讲解,利用橡皮泥的不同颜色及可塑性,在空白的家乡轮廓图上捏出有起伏、有颜色区分的地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地形的多样性,知道每个家乡的地形都有自己的特点。】

板书设计

家乡的自然环境

五种地形: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

第3课时

活动一 找老家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文,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介绍自己户口本上写的祖籍,通过比较居住地和父辈的出生地是否一致,理解“老家”的含义。然后,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自己老家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称那里为“老家”。交流自己是否回过老家,介绍一下回老家的路线和乘坐的交通工具。家乡还有哪些亲人,那里是什么样子的,回去前会做哪些准备,回去后要注意哪些礼仪等。(板书:我的老家)

【设计意图:了解自己的祖籍,懂得老家指的是自己祖辈出生和长期生活的地方,了解老家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情况,并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老家”这个家乡。】

活动二 小采访

1.如果班上有来自外地的同学,可以特别请他们为同学们讲讲自己的家乡。

2.老家还有亲人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课前用书信或电话的形式,向老家的亲人进行一次采访,并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惦念之情。家中有爷爷奶奶等老人的,也可以听老人讲讲老家的故事,并了解一下老人远离老家的感受。

3.整理好自己的采访记录,课堂上将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和同学们交流,使同学们在情感上获得共鸣。

4.最后,大家可在班内做一期题为“我的老家”的墙报,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为自己的老家画一张地图,再配一些图片和文字,制成一篇图文并茂的小文章,贴在墙报上。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中的古诗《回乡偶书》,引导孩子体会那种故土难离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老家的认识和感情。】

板书设计

我的老家

(学生交流自己老家的风土人情时搜集的有关资料)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身为家乡人的自豪感。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感激、敬佩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

能力: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四年级学生天天生活在家乡,往往会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很难感受到家乡环境的美好。由于同学们年纪小,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名人事迹知之不多。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上看,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家乡环境、生产、生活方面的了解比较多,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积淀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询问家里的老人、父母,查阅有关家乡的旅游、文化、经济、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讲名人的故事等方式,增进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也能够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现家乡的闪光之处,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家乡的光荣榜”,检查学生的调查能力,使学生了解家乡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和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对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抱以感激、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不同地方的风景名胜图片、不同地方特色的歌曲、关于家乡的诗歌。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及历史等方面的相关情况。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家乡的风光美”“家乡的光荣榜”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爱家乡山和水

[播放视频:家乡颂歌]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学生在小组里将收集到的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图片资料,贴在预先在纸上画的一张大的家乡轮廓图中,相互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全班交流后唱一唱歌颂家乡的歌曲。(板书:家乡风光美)

【设计意图: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并能找到它们在家乡的位置。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 我是小导游

引导学生参照教材范例,开展“我是小导游” 模拟活动。结合收集到的图片、景点介绍、传说、历史故事,在组内编写“我的家乡”导游词,从环境气候、地理特征、民俗风情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老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中有意义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并唤起对家乡的自豪感。】

活动三 家乡的光荣榜

1.课前,同学们分小组分别考察和搜集资料、图片等。包括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伟人;家乡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自己身边的、让自己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2.[播放动画:夸夸我家乡的名人]

引导学生参照范例,以表演、问题竞答、图片介绍、讲人物故事等多种形式,将收集到的故事、资料、图片在课堂上交流,介绍自己看到的身边的令人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板书:家乡的光荣榜)

3.开展一次题为“我为家乡做点啥”的小型演讲比赛活动。

小结:回望过去,家乡涌现出许许多多名人、伟人,他们名垂青史,是家乡的骄傲。放眼现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平凡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着力量,他们同样是咱们家乡的骄傲!(板书:家乡的骄傲)

【设计意图:了解家乡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和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关注身边为家乡建设默默努力工作的人们,并对他们持有感激敬佩之情。】

板书设计

家乡的风光美

家乡的光荣榜

家乡的骄傲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感受家乡的可爱。

能力:能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

知识:知道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会更多地放在名人、伟人的事迹,以及独特的房屋外观和名气较大难得一尝的食物上,而对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建设者,久居陈旧的老宅,平日的家常便饭往往不太留心。而且对这些人和事物的关注也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这些现象和当地气候、地形、历史文化间的密切联系则是孩子们很难考虑到的。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上看,农村四年级学生的活动范围不算广阔,接触到的人物,特别是名人、伟人相对较少;对于当地的文化习俗、房屋建筑、日常饮食因为长期身在其中而缺乏新鲜感和探究欲望,而且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孩子们收集资料的途径相对较少。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教学难点是学生能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为突破上述重难点,课前教师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时,可尽量引导学生使用简便、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询问家中的长辈,在村中各处走走,进行实地观察,查阅报刊和书籍。回顾整理自己从小到大在家乡生活的经历和体验等。而收集的对象和内容也尽量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课前准备的时间要尽可能的充分一些。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们足够的交流时间与空间。对于比较难以理解和展现的方面,教师可先做示范,也可利用多媒体或课间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引导,使学生间的交流在范例的引导下有目标、有侧重、有特色、有实效。

教学重点

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教学难点

能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当地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纸等手工工具;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图片等形式,了解家乡富有特点的老房子;访问当地的老人,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及形成这种建筑风格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家乡文化采风”“家乡的老街和老屋”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家乡的美食佳肴”“活动天地”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家乡文化采风

[播放课件:家乡文化采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

(1)家乡文化大致有哪些方面?

(2)开展家乡文化节活动:说家乡话,唱唱家乡的歌曲、戏曲;做做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家乡文化的图片等。(板书:浓浓乡土情  家乡文化采风)

【设计意图:从乡音、歌曲、工艺品等不同方面了解、认识和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家乡文化的喜爱之情和好奇心。】

活动二 找找家乡的老房子

1.课前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图片等形式,了解家乡富有特点的老房子;访问当地的老人,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及形成这种建筑风格的原因。

2.[播放视频:家乡的老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那里的老房子是什么样的?从不同的家居中,你发现了什么奥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老房子风格会不同呢?学生可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房子,选择优秀作品办一期壁报,并讲一讲你知道的关于老房子的故事和传说。(板书:家乡的老屋)

【设计意图:通过对家乡老房子的了解,让学生明白家乡的过去以及与人们现在生活的联系,理解它与家乡的地形、气候、历史以及人们的愿望和创造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懂得爱护家乡的文化遗产。】

活动三 追溯村名的由来

1.教师根据学生居住的状况,按区域分组考察自己所在村落、集镇、街道名称的由来。

2.课前分组采访当地人、查阅资料、访问村文化馆等,并做好充分的调查采访记录。

3.各小组将自己的图文资料进行整理。

4.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记者在行动》的有关内容,各小组可参照课本,用讲故事、说历史、讲传说等形式,为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成果。

5.小结:每一处村名必有一个故事,每一条老街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老村、老街、老屋时时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情…… (板书:老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家乡地名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亲近感。】

板书设计

浓浓乡土情

家乡文化采风

家乡的老街和老屋

第2课时

活动一 找找风味小吃和菜肴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家乡的美食佳肴》的内容情境进行讨论: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有特色的美食佳肴?学生自愿结合成组,以模拟社会的方式,在“美食城”里开设特色“餐馆”、“小吃店”、特色“食品店”,并选出“老板”向大家介绍本店的家乡特色食品。(板书:家乡的美食佳肴  各具特色  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加深对自己家乡饮食文化的认同。】

活动二 美食与环境的关系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风味饮食?为什么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它和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小结:看来,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不同特色的美食佳肴,这和当地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物产种类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设计意图:加深对其他家乡饮食特色的认同,并了解饮食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活动三 做做家乡菜

1.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饮食经验,选择一种简单易做的家乡美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好制作原料,较复杂的也可在家长的指导下先做好。

2.根据自己选择制作的佳肴,在教师的指导下填写好课本中的制作单。包括菜名、备料、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从哪里学会的、家长的评价等内容,在班上互相交流经验。

3.师生互相品尝自己制作的家乡美食,相互间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家乡的美食佳肴

各具特色  丰富多彩

与地理位置有关系密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 找找自己的家乡

[出示图片:中国政区图]

在《中国政区图》上找找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家乡的名称,家乡在祖国的位置,家乡周围的邻居以及在地图上的新发现。

活动二 说说自己家乡

1.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简单描述家乡的地形,用图片或画图画的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

家乡

的自

然环

平原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2.自己的老家在哪里?老家的亲人和风土人情是怎样的?给大家介绍介绍。

活动三 我是家乡小导游

我们搜集了家乡风景名胜的有关资料,包括图片、景点介绍、传说、历史故事等,现在来编写一个景点解说词。

活动四 浓浓乡土情

各地的民居都有自己的特点,家乡最有代表性的老房子是什么样的?家乡的美味佳肴有哪些?给大家介绍介绍。

《吃穿用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

能力:能搜集、整理所需要的信息,分析、比较事物的发展过程。

知识: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初步感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了解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生产工具的变化,感受生产与人的需求关系。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帮父母进行家务劳动及购物的经历,初步认识粮食作物的生产过程,能体会到父母生产劳动的不易。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往往只知道吃穿用需要哪些商品,从哪里获得,但对这些商品,特别是穿与用的物品具体的产生过程是陌生的,对生产与人的需求关系的了解是欠缺的。这些陌生的领域也正是他们所好奇的、感兴趣的。他们需要去了解,更渴望去了解。

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目前农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孩子们对生活用品种类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扩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划分。但是父母现有的文化素养还不足以解答他们心中的种种疑问,所以他们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探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工人、农民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体验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

根据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得、有所获,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回忆、观察、体验等活动中引发思考,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由于教材涉及面广,既有农村又有工厂,农村的孩子对于农村的生产情况比较熟悉,但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却十分陌生。因此,教师课前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对农业生产过程相对熟悉的优势,通过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加深了解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的基本特征,体会农民工作的艰辛;通过去工厂看一看活动,展现工业生产状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探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工人、农民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体验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工农业产品实物。

学生准备:了解一两种工业、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并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追根溯源”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到农村去看看”“到工厂去看看”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追根溯源

[播放课件:毛衣从哪里来、被子从哪里来、馒头从哪里来]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的观察,进行交流研讨:我们每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是从哪里来的?从上面三种生活用品的产生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它们的共性是什么?学生也可开展“给生活用品找家”的活动,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每个学生扮演一种生活用品。在教室里分成农业区、工业区、工农业混合区。让学生自己找到相应的位置,并说明自己所扮演的生活用品为什么属于这个类型。学生们互相评价,看看选择的类别是否正确。

小结:农产品来自农村,是通过种植、饲养、捕捞得来的;工业品来自工厂,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而成的;而有些用品,则可以追溯到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这两个过程中。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生活、学习用品都来自工农业生产,工农业生产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板书:吃穿用哪里来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

【设计意图: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二 不同的农产品

1.[播放视频:农业与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小结:农、林、牧、渔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板书:农业生产方式——种植、捕捞、采摘、饲养)

2.[播放动画:柑橘和苹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柑橘”和“苹果”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我们当地农村主要生产哪些农产品?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再了解家乡的一种农作物,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的农产品,知道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产品种类有所不同。】

板书设计

吃穿用哪里来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方式——种植、捕捞、采摘、饲养

第2课时

活动一 到农村去看看

1.[播放视频:水稻的生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说说水稻生产的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择一种农产品,画出其生产流程图;也可以以拟人的手法,通过角色扮演,向大家汇报,如“我是一粒米”“大豆旅行记”等。

2.[播放课件:农业生产方式对比]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传统的农业方式要向现代农业方式发展?未来的农业会是什么样子?(板书:农业生产)

【设计意图: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农民劳动的基本情况,体验生产劳动的艰辛、快乐等,感受应该珍惜农民的劳动,不要浪费食物;了解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知道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发展,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物质保障。】

活动二 到工厂去看看

[播放视频:工业与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你的家乡有哪些工厂,主要生产什么?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人们是怎样进行分工的,为什么要分工?工厂生产的产品在市场要受到大家的欢迎,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工厂要采取些什么措施?为什么要不断研发新产品?使学生了解工业产品变化更新,是根据人们的需求而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用品。(板书:工业生产 紧密相连)

【设计意图:感受工业与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生活中需要的工业产品都来自于工业生产。】

板书设计

工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们的智慧和创造,体验人们在劳动中的不同感受。

能力:能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产品的更新、劳动工具的发展变化,探讨人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原因。

知识: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的需要。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对各种产品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相当好奇,也很有兴趣去了解。他们还不能主动去了解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并由此进一步探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他们对生活用品不断变化原因的认识来源非常有限,这些需要老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去了解。他们需要老师的引导。

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目前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学生很容易从电视等日常生活用品上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产品的更新。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往往习以为常,容易忽视生活中这些变化,他们未曾思考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因此,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发展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的需要。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从活动入手,使学生与教学内容情感相融。通过讨论研究,了解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的需要;通过观看动画及自身体验,感受科技进步、生活效率提高的快乐;通过讨论研究及亲自设计劳动工具,使学生了解生产工具改变的原因。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发展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教学难点

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的需要。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产品为什么不断更新”、“小小设计师”、“生产工具为什么会不断改进”的教材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生活中哪些产品在不断地更新及为什么更新。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产品为什么会不断更新

[出示图片:电视机的变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电视机的发展,你发现了什么?它与人们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看看生活中其他东西的变化是不是也是这样?(板书: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小结:每次产品的更新都是因为人们的新需求引起的,产品的更新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服务,同时又促进人们有进一步更新的想法和需求。(板书:需求促进产品变化更新 产品更新变化满足需求)

【设计意图: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活动二 小小设计师

[播放动画:发明小故事——方便面、发明小故事——蚊香盘、发明小故事——易拉罐]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故事中你们发现什么?学生交流调查发现的在生活中,日常用品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设计改进方案。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不便之处。然而,有许多有心人,不仅发现这些不足之处,还善于开动脑筋,动手实践去设计、去改造,让这些物品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板书:观察思考 动手实践)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留意生活和劳动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提出自己的新产品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

活动三 考察劳动工具的改进

1.[出示图片:生产工具的改进]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过去的劳动工具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劳动工具的改进,使人们的劳动效率和强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再找一些事例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都有这些变化。

小结:使用过去的工具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使用现在的工具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比过去小。

2.阅读教材“锯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小结:生产工具的改进来自人们的创造,而创造来自人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3.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劳动工具呢?

小结: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是人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原因。

【设计意图:了解劳动工具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的需要。】

板书设计

科技进步满足生活需求

需求促进产品变化更新 产品更新变化满足需求

观察思考 动手实践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能力:调查了解的探究学习方式,了解和思考社会现象;能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调查的资料。

知识:通过对身边生活的调查,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各行各业,并明白它们与工农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生产部门中的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并认识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相应地,人们会随着行业的变化,可以变换行业。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的孩子对各行各业的了解是不多的,他们对农村存在的行业了解多一些,但也只是感性认识。他们有自己向往从事的行业,但他们对此的认识仅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周围人的评判标准,并不明确。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一些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已经从家长或同村人外出打工的经历中,或者通过电视等媒介,了解了社会上的一些自己原本不知道的行业。但是,他们对行业的特点以及新兴行业产生的原因、涉及的种类了解甚少。这些需要老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了解。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理解行业变化的必然性和人们变换行业的可能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人和人之间、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以及课前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上行业的种类;通过体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人和人之间、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工与合作的关系;通过观看动画及交流调查结果,使学生理解行业变化的必然性和人们变换行业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社会生产中的生产关系,理解行业变化的必然性和人们变换行业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认识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人和人之间、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及采访相关人员,并填好有关表格在课堂上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小记者在行动”“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行业的变化”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播放视频: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讨论:你们的父母、亲戚或者周围的人在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又是怎样干好自己的工作的?试着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分类。(板书: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农业类、工业类、服务业、其它)

【设计意图:了解各行各业与工农业等生产部门的关系。】

活动二 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

[播放动画: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方便面的生产需要哪些部门的合作?你还知道哪些商品需要行业间的分工与合作?可让学生模仿教材范例,画出表明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也可以画一个简单的框架。(板书:联系 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与方便面有关的各行各业,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产品的生产,是经过了各行各业的分工与合作才得以实现的。由此,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活动三 它们来自哪里

[播放动画:它们来自哪里]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能用以上事实说明各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吗?启发学生从生产工具和产品本身的原材料构成及由来几方面思考解决此问题。

小结:我们的社会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行业就像机器上的一个部件,各有各的用处。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互相配合,亲密合作,这台机器才能正常地运转,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才能正常进行。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工农业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农业类、工业类、服务业、其它

联系 合作

第2课时

活动一 行业的变化

[出示图片:逐步消失的行业和新兴的行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哪些行业逐步消失,哪些行业正在兴起,哪些行业旧貌换新颜?(板书:行业的变迁)

【设计意图:知道行业与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变化着。】

活动二 职业的变化

[播放课件:职业变化调查]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表格交流课前关于身边的人的职业变化情况的调查,并思考:随着行业的变迁,以及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发生的变化,给人们的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这些职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小结:生产方式的改变,使生产行业的需求量相对减少,如农业、纺织业。而服务、建筑业的人员需求量增加,所以一些人从过去从事农业改为建筑、装修、餐饮……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使服务业的人员增多,如家政、保洁等……

【设计意图:明白随着行业的变化,也为人们提供了重新选择行业的可能性。】

板书设计

行业的变迁

《生产与生活》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 为日常用品找“老家”

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离不开许多生活用品,找一找身边的日常用品,并给它们找“老家”。

活动二 为家乡农产品做广告

为家乡的农产品设计一则广告。

活动三 探究产品的变化

选择一种产品,说说它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活动四 生产工具的改进

过 去

现 在

使用工具

效率

劳动强度

使用工具

效率

劳动强度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比一比过去和现在的生产工具有什么不同?生产工具改进后,给人们的生产带来了哪些变化?

活动五 分析行业的分工与合作

请任选生活中一样产品,找一找生产这个产品和哪些行业有关。

《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交通方式的不断更新,体会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能力:调查了解本地区的交通方式,能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使用本地区交通运输设施。

知识:通过调查,了解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及其特点,了解本地区交通运输设施的作用。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自我发展相对比较独立,相比城市孩子显得更懂事更自立一些,他们很多都开始独立面对现实生活的具体任务,包括很多家务劳动,家庭副业生产等。在进行这些劳动与活动中,他们都会具体接触到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如公路、水运等,感受到这些交通方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他们也对现代生活中出现的更多新的交通方式充满好奇与向往,期待能使用这些交通方式,开阔视野,接触外面的世界,不断改善现实生活。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交通方式多跟他们生活地区实际交通状况有关,比如骡马运输、公路运输、船只运输等。那些生活在铁路边的学生,能感受到铁路运输的快捷高效。尽管他们出远门的机会不多,缺乏乘坐火车、轮船、飞机、城市地铁等一些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体验,但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农村学生多少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自的特点有所不同。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运输设施的作用,感悟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更新,交通运输设施的不断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运输设施。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就要从活动中入手。通过观看“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通过了解这些交通设施的用途与不同特点,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通过了解“交通运输的集散地”,使学生认识到现代交通方式不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运输设施的作用,感悟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更新交通运输设施的不断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运输设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调查表,火车站、码头、飞机场结构示意图及各种功能示意牌。

学生准备: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设施。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交通运输的集散地”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1.[播放视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知道哪些运输方式?在这些交通工具中,同学们熟悉哪些交通工具?我们这里有没有具有本地特色的交通运输方式?(板书: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2.[播放课件:管道运输]、[播放视频: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和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小结:现代交通运输十分发达,除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外,还有管道运输。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各种地形限制,因此,在一些地区,传统的运输方式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设计意图:了解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并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传统的运输方式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动二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播放动画:该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

根据情境让学生按照上述表格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评价一下,看看合理的选择有哪些,重点说明思考过程。

小结:汽车灵活机动,运送速度快,适合运输量不大的短距离运输;火车运量大,适合较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船舶的运量也很大,运费便宜,但速度较慢,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飞机的运输速度最快,但运量小,运费高,适合较长距离的客运以及贵重、鲜活品的运输。生活中,我们就是这样根据这四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所需运输货物的特点,以及发送、接收货物的地点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

  2.[播放动画:如何选择交通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两个人在选择交通方式时考虑了哪些因素?使学生感受到正因为有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人们才可以从不堵车、时间灵活、便宜、省时这些方面进行选择,考虑自己的出行方式。

3.[出示图片:春运图文数据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通过分析和比较,你从图表中发现了什么?帮助学生发现共同的规律,了解目前人们最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也在发生着变化。

【设计意图:知道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也在发生着变化。提高学生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 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1.[出示图片:火车站站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火车站的作用以及它的主要设施有哪些?使学生知道交通运输不仅需要有交通线路,还需要有交通站点,如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港口……它们连接着不同的交通运输线,集散着旅客和货物。

2.[播放视频: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你还知道哪些交通设施?它们能给我们提供哪些服务呢?(板书: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3.模拟活动:学生分别扮演某一交通运输站点中的不同服务设施中的角色,开展模拟活动。直观感受交通运输站点内各种设施和工作人员是如何为人们服务的。在活动中不但学会一些乘车、坐船、乘机的基本常识和技能,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们工作的艰辛,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们。

【设计意图:了解火车站所起的作用以及它的主要设施,并感受这些设施是怎样为人们提供方便的。】

板书设计

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能力:结合生活体验,能总结出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生活能力。

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山区里的交通”。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乘坐交通工具的经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朦胧体会到交通对人们生活的作用与便利,但他们还难以把这些体验与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不能认识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过,交通已深入到学生生活当中,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因此这一话题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也开始修建公路等,与外界的联系更方便、更紧密了,这些紧密联系进而不断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均是学生学习本课的良好生活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以充分挖掘利用。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对认识交通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交通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作用。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可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谈谈交通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处。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最喜欢的物品,调查它的运输经历,画出物品旅行记的连环画,从而直观感受交通对生活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感受交通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中国地图、多色磁铁。

学生准备:找一找通过交通运输走进我们生活的外地物品;了解本地区有哪些物品销往外地;了解本地区交通建设发展状况。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交通使山区变了样”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

[播放课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交通为人们带来什么?学生可选择自己生活中最喜欢的物品,调查它的运输经历,画出物品旅行记的连环画,也可用讲故事等形式,感受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板书: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

【设计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 山区交通大家谈

[播放动画:山区交通昨天与今天]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路修好以后,山区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对“要想富,先修路”开展讨论。

2.设计一项本地区交通开发方案。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交通建设与发展,从交通的一系列作用出发,如快捷方便、更多与外面世界联系、促进人的交流、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设计。

小结:在现代社会,我们深刻感受到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交通的变化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希望同学们在享受交通便利的时候,进一步关注交通的发展。(板书:交通影响、改变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山区里的交通”,进一步理解交通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影响 改变

交通 我们的生活

离不开

《从古到今话交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交通的发展感受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成果,体会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能力:调查交通的变化,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知识: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知道交通变化为家乡带来的机遇;知道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交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种缩影,小学生都热爱科学,对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特别交通工具未来发展的趋势充满好奇,儿童的想象是无穷的,鼓励学生参与这方面信息的调查,参与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意义重大。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对交通工具过去的发展史,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更丰富些,他们见识过本地区相对传统的交通方式及设施,如手推车、小木船等,只是对科技含量高、现代高度发展的交通工具接触少。另外,相应对家乡未来交通的设计也不容易打开思路,但他们都有让家乡交通走向世界、交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良好愿望与梦想。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理解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交通变化,并在理解交通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上设计家乡交通的未来。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桥”这一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设施引入话题,使学生从中感受最早的车、船、飞机,调动学生学习交通的变迁方面的兴趣;通过车的变迁,感受人类交通的历程,体会这里面包含着的人类的智慧与探索精神;通过交通发展史的系统介绍,使学生对过去几百年来的交通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家乡交通的调查、设计以及对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活动,知道交通变化为家乡带来的机遇,理解交通的发展趋势,增强环保意识。有条件的地区,老师可以发动学生用展示图片的形式,汇报调查了解到的有关家乡交通的变化,畅谈感受,设想家乡交通的未来发展情况,设计未来绿色的交通工具。

教学重点

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理解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

调查了解家乡的交通变化,并在理解交通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上设计家乡交通的未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过去和未来的交通工具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家乡的交通变化。了解现代化交通工具及其发展趋势。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交通的变迁”“家乡交通的变化”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交通的变迁

1.[出示图片:桥的变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你们家乡的桥是什么时候建的?有什么特点?唤起学生了解桥的发展变化的愿望,从而在疑问和好奇中探究桥的发展。你还知道哪些交通设施的变化?(板书:从古到今话交通)

2.[出示图片:车的变迁]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车的变迁中你发现了什么?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特点?你能说说其他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吗?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靠的是什么?使学生意识到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创造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车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板书:交通的变迁)

3.[播放动画:飞行梦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知道飞机的发展历史,对人类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有所感悟,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了解船和路的发展变化。

小结:从陆地到海洋,从地面到天空乃至太空,我们人类探索的范围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越来越先进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也给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懂得交通设施和工具的变化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它凝聚着人类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的精神,体现了人们的聪明和智慧。】

活动二 家乡交通的变化

1.[出示图片:家乡交通的变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讨论:家乡过去的交通与现在有哪些不同?(板书:家乡交通的变化)

2.[播放课件:农村交通的变化数据]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帮助学生从不同数字中看出不仅公路的总长度在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这些通车公路中,中高等级公路的里程所占的比例也增多了;知道从国家到地方包括乡村都很重视交通建设。

3.畅想自己家乡未来的交通面貌。

【设计意图:感受交通的发展给家乡人们生活带来的新面貌。】

活动三 未来的交通工具

[播放动画:未来的交通工具]

学生设计未来交通工具并进行作品展示。(板书:未来的交通)

【设计意图:知道未来交通发展趋势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板书设计

从古到今话交通

交通的变迁

家乡交通的变化

未来的交通

《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地区的观察,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及环保意识。

能力:能主动观察社会现象,了解并思考交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知识: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知道汽车的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和节能的基础上。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交通问题对自身的影响这方面的认识有一定基础,如交通安全,对于交通问题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考虑得不多,需要提供一定的素材,他们才能有所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交通问题在交通高度发达的地区显现更明显,农村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交通处于发展期,对交通带来的问题不会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们仅仅关注交通给自己带来的安全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四年级小学生受生活经验所限,对交通标志标线认识不多,接受交通规则教育比较少,因此还没有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更意识不到交通中潜在的危险。另外对于交通在其他方面的问题直接经验比较少,容易造成认识不深刻。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本地区的观察,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看交通”,侧重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通过“从汽车污染看交通问题”,重点了解汽车污染的严重性,知道汽车的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环境和节能的基础,感受交通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了解磁悬浮列车等现代交通技术知识,引导学生立志于创造更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

教学难点

通过对本地区的观察,懂得交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常有的交通标志、标线及交通规则。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标志、标线及相关规定;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给社会带来的负面问题,如交通安全、能源、交通堵塞等,重点搜集有关汽车污染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交通警示线”“关注交通问题”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们身边的交通问题

1.[播放视频:城市交通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及课前调查身边的交通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交通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出行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板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2.[播放视频:道路交通设施]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课前你了解到的交通设施有哪些?这些交通设施起什么作用?生活中如何规避交通事故对自己的伤害?并结合本地区实际,认识交通标志,规定和标线。(板书:交通问题)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交通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交通事故,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学习,增强自护能力,进行警示教育。】

活动二 “从汽车污染说起”

1.[播放课件:汽车尾气、噪声的危害及能源危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汽车污染是交通的一大问题,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图片:无车日]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无车日有什么意义?人们能解决汽车污染问题吗?

【设计意图:知道汽车污染的危害,认识到人们正在不断寻求着解决汽车污染的方法,并为此努力着、实践着。】

活动三 思考:磁悬浮列车

[播放视频:磁悬浮列车]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谈感受,帮助学生了解发展绿色交通,关键在于发展交通之利,减少交通之弊。(板书:发展绿色交通)

小结:综合治理汽车尾气污染,采用先进的排放限值,加速淘汰老旧破车,实现新型能源交通工具;加强地铁和轻轨等绿色交通的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抑制汽车过猛增长……,人们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正在不懈地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会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交通的未来在于我们的努力与创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交通工具发展的状况,将来能有志于创造出更加节能、更加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勇于探索。】

板书设计

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交通事故

交通拥堵

汽车污染

能源危机

……

发展绿色交通

《交通与生活》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 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这些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从面包厂把面包送到商店,可以选择(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北京一批药品急需运往四川受灾地区,可以选择(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从渤海边的秦皇岛煤码头把煤运到上海,可以选择(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能帮助我们合理选择运输方式,使生活更加方便。

活动二 学会利用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生活中要学会利用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更加方便我们的生活。

如果要乘坐火车、飞机或者轮船,都需要哪些程序呢?请按照顺序写在下面。

行李托运、购票、安全检查、问讯处、登车(机、船)、换登机牌、进入候车(机、船)室、进站

乘坐飞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坐火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坐轮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交通使生活变了样

[出示图片:山区交通的变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由于交通的改善,给山区带来了哪些变化?

小结:交通的开发带动和促进了我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交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活动四 交通问题小论坛

通过对本地区的观察,说说交通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应如何解决?

《通信连万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

知识: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作为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虽然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但除了较熟悉打电话这种通信方式外,他们对其他通信方式的认识、了解还是较为模糊的,对一些新兴的通信方式,如以互联网为平台的“QQ、Blog、MSN、BBS”等也较为陌生,缺少直接的生活经验。故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关注常用通信方式外,还应对上述通信方式给予开放式的引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探究、学习。另外,虽然大多数学生对打电话十分熟悉,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漏说自己姓名、事情交代不够清楚、不使用文明用语等现象,对相关法律法规也缺乏相应的了解,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引导、示范,以增强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素质,做到文明通信、守法通信。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可从创设“我们生活中的信使”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与学习,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为巩固学生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提供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练习选择通信方式,也可以组织模拟活动,让学生知道使用这些通信方式的程序。对生活中人们在通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进行辨析、讨论,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注意通信中的文明和基本法律常识。

教学重点

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现代通信方式有哪些;了解学校老师、家人常用的通信方式及具体的通信事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我们生活中的信使”“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文明通信”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我们生活中的信使

[播放动画:我们生活中的信使]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通信。大家说一说,通信有哪两种基本方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小结:我们邮寄的信函、包裹,通过火车、飞机、邮递员等看得见的“信使”,到达亲朋好友的手中;而有些信息,则通过电波、光波等看不见的“信使”,传达到对方。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信使每天都为我们传递信息,同时也带去了人们相互之间的惦念、祝福和友情……(板书:通信连万家 邮政 电信)

【设计意图:了解通信的两种基本方式及传递用途,知道通信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活动二 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

[播放动画:几种通信方式的特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些通信方式各有什么特点?自己和家人使用过哪些通信方式,给自己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学生可分组进行表演。(板书:邮政:点多、面广、线长;电信:快捷、方便)

小结:通信架起了人们之间交流的桥梁,传递着祝福,生活中离不开它们。

【设计意图:了解现代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感受通信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正确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打下基础。】

活动三 我们的主意

1.[出示图片:我们会选择]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怎样和他们联系、交流意见?分小组采用表演、图画等形式汇报本组采用哪些通信方式来号召各地同学建立“儿童环保日”,其余学生对他们通信方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作出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人们在选择通信方式时,一般要从哪些因素来考虑。并归纳出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快捷、省钱等。

3.提供一些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练习选择通信方式,也可以组织模拟活动,让学生知道使用这些通信方式的程序。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活动情景体验,让学生学会依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板书设计

通信连万家

邮政: 点多、面广、线长

电信:快捷、方便

第2课时

活动一 文明通信

1.[播放动画:文明通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想和做?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以达到教育目的。

2.遵守通信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些法律条文说明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通信的法律条文?让学生了解国家对个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法律保护,以及违反法律应当受到的惩罚。

小结:当我们在享受通信带来的便利时,还要遵守通信中的法律和道德。

【设计意图:懂得并遵守通信的有关法律法规。】

活动二 打电话的礼仪

[播放动画:几种接打电话情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对这些同学的行为语言,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模拟文明接打电话。

小结:在接打电话时,我们应该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接打电话中遇到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处理,做到文明通信,礼貌通话。(板书:文明通信 礼貌通话)

【设计意图: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

板书设计

文明通信

礼貌通话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通信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的需求、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相关联。

能力:能通过采访、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选择和处理信息。

知识: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人类通信的发展历史过程,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百科知识书,所以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有兴趣的。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虽然他们对现代的一些通信方式如电话已有所了解,但本课中有些从历史的角度来体现的内容,学生缺少直接的生活经验,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他们对古代、近代和现代的通信方式缺乏详实和全面的了解,也就无法感受到通信的发展和变化。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从古到今通信的发展变化。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资料和教师提供的有关课件来了解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教材提供的两个调查表引导学生探究通信的历史演变;用绘画或演讲等形式畅谈未来的通信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灵活运用对比等方法,来展开通信发展史的学习,使学生能生动又真切地感受从古到今通信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从古到今通信的发展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及近代通信是怎么发展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过去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飞速发展的现代通信网络”“通信畅想曲”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探究古代的通信方式

1.[播放动画:烽火传敌情]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古代有哪些通信方式?

2.[播放课件:古时书信传递]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体会宋代著名词人陆游的诗句,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并说说还知道哪些古人传送信息艰难的故事。了解古代人们以书信表达情感和盼望家书的心情。由于当时书信传递的速度很慢,所以“书回已是明年事”。

小结: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受各种条件限制,要想及时得到消息十分不容易。

【设计意图: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二 通信的过去和未来

1.[播放课件:信息传递的比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将一个信息从伦敦送到纽约,不同时期的传送方式及传送时间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感受通信的发展,如通信工具更加先进,通信速度不断加快,通信容量越来越大等。(板书:通信方式多 由慢到快)

2.[播放视频: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

采访父母和周围的人,了解通信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谈体会,进一步感受通信的飞速发展。(板书: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科技发展 会更加发达)

3.[播放课件:畅想未来的通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畅想一下未来的通信方式会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感受通信的发展和变化体现在通信方式越来越多,传递的时间越来越短,并通过畅想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通信方式 由慢到快

科技发展 会更加发达

《小窗口 大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众传媒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愿意通过媒体了解多种信息,正确对待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以及广告。

能力:通过调查方式了解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媒体对自身生活的帮助。

知识: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都是大众传媒;了解大众传媒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和作用。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辨别力不强,还难以正确对待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以及广告。不过,他们对电视、报纸等一些大众传媒已有所了解,也初步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及调查问题的方法,基于此点,教师要善于调动和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和调查方法,丰富发展他们的认知,使其理解和感悟,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尽管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已非常广泛,大众传媒与人们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农村环境相对闭塞,农村小学生难以从小养成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的习惯。在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传媒虽有了一定的接触,但类型并不广泛。在众多的媒体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是电视、书刊等,部分学生接触过网络,但操作能力与城市的孩子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班上不同的学生在媒体的使用上也有差异,甚至有的学生对媒体的认识、选择和使用上还有一定的误区,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引导。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谈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以及生活中如何利用大众媒体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发学生认识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里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是农村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以便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设计“新闻发布会”和班级小报展示活动,以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的意识以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收集一至两段广告词。

学生准备:查询有关传媒资料,了解电视、广播、书报、网络等媒体在生活中的运用。调查家人如何通过什么方式获取外界信息,解决生活难题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我们怎样了解外界”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新闻发布会”“我们的班级小报”“瞭望台”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什么是大众传媒

[播放视频:大众传媒]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知道哪些大众传媒?

小结:像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及电影、音像制品等在生活中为我们传递信息的媒体,被称为“大众传媒”。他们就像一扇扇窗户,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板书:大众传媒)

【设计意图: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都是大众媒体。】

活动二 我们怎样了解外界

[播放动画:这些信息哪儿来]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己和家人喜欢哪些大众媒体,说出具体的名称,包括国家和本地的各种大众传媒。交流自己和家人是如何通过媒体去了解外界,解决生活难题的?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中,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少年儿童看?对有些儿童不宜看的内容,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对传媒里的广告我们应当怎样看待?

小结:各种各样的媒体都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透过大众传媒这个窗口,能让我们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满足我们的娱乐需求,陶冶我们的情操。除此之外,大众传媒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这真是:小窗口,大世界。(板书:关注社会 休闲娱乐 学习知识 获取信息 小窗口 大世界)

【设计意图:知道通过媒体获取对我们生活有用的信息,正确认识各种广告,利用传媒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活动一 新闻发布会

小小新闻发布会。以小组为单位成立播音小组,学生分小组轮流上台发布新闻。主持人可现场采访他们从哪里获得的新闻,以及他们对这条新闻的看法。(板书:新闻发布会)

【设计意图: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会大众传媒的作用,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的习惯。】

活动二 瞭望台

[播放视频:通信卫星转播奥运实况]

结合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看卫星转播奥运实况,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接收信息的大众传媒将越来越先进,速度越来越快捷,视野越来越广阔。而在我们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些平凡的传媒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感知现代通信卫星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认识社会的意识。明白通信事业的发展,帮助我们人类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扩大了自己的视野。】

板书设计

新闻发布会

《从看电视说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理解父母,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正确对待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过健康高尚的娱乐生活。

能力: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并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

知识: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促进自己成长发挥的积极作用。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信息,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对农村小学生来说,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就是自己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平台。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接触的大众传媒主要就是电视,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主要是电视。因此农村孩子爱看电视。而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一现象,有的是放任自流,有的是一味阻止,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去引导孩子如何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处理好看电视与学习的关系。孩子也很少能站在父母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缺少沟通交流,缺少相互理解。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看电视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习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看电视与家长发生冲突的矛盾和烦恼,教师要抓住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带领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学习与父母沟通。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大众媒体和适宜的电视节目。

教学重点

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看电视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难点

学习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家长对自己看电视的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看电视引起的风波”“学会选择”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看电视引起的风波

[播放动画:看电视引起的风波]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的家长对你看电视是什么态度?你认为大人限制小孩看电视的理由合理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家长,你会怎样做?(板书:合理安排时间)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看电视的时间,处理好看电视与学习功课、与睡眠和休息的关系。同时知道在看电视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少年儿童看的电视节目,还要注意看电视时的用眼卫生等,避免看电视对成长的负面影响。并指导学生制订一份看电视的书面协议。

【设计意图:学习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处理好娱乐和学习的关系。】

活动二 学会选择

[播放动画:学会选择]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在接触大众传媒时,要注意什么?你们还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

小结:随着通信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多样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越来越多,但摆在面前的诱惑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小心“陷阱”,学会选择,过健康、高尚的娱乐生活。(板书:选择健康内容)

【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怎样看书刊、上网和看影碟。】

板书设计

从看电视说起

合理安排时间

选择健康内容

《通信与生活》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 常用的通信方法

自己和父母家人联系时,通常用什么方法,原因是什么?

当他们出差在外时: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有急事时: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时: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说你了解到的父母和身边的人,他们经常选择的通信方式是什么?这些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哪些方便,解决了哪些难题?

活动二 邮政通信的技能

你会寄信吗?怎样才能把一封信寄到收信人手里,给大家介绍介绍。

活动三 不同阶段通信的发展

说说你了解到的不同阶段的通信方式。

活动四 大众传媒解难题

你在当地电视、广播、报纸中发现过为百姓解决难题的栏目吗?这些栏目在多长时间内帮助人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活动五 他们做得对吗

他们做得对吗?该怎样帮助他们?

图1:

图2:

图3:

图4:

第4篇: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第5篇: 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道理与法治全册教案
主备人:
课题:我的家乡在哪里
课时: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电化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1、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

四年级下册道理与法治全册教案
主备人: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册道理与法治全册教案
主备人:


推荐访问:下册 法治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