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关于海滨小城教案【五篇】

时间:2022-05-14 19:05:02 来源:网友投稿

《小城 》是2010年02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劳伦斯·布洛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海滨小城教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海滨小城教案5篇

第一篇: 海滨小城教案

《海滨小城》

一、课文特点:这是一篇写景文章,课文描写了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海滨和小城的特点,描绘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景色,是按不同的方面连段成篇的。

二、教学目标:

1、使生从对海滨小城的介绍与描绘中,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思想感情。

2、学习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3、学本课生字新词。

4、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景色写具体。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四、教学难占:仿照一段写法写一段话。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神奇的四川藏龙山的五彩池。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17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是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A(1-3)海滨的景色。

B(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了颜色的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我了,都不去理睬,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读出海滩下的宁静与喧闹)

(四)学习第二段: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2、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句子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庭院――树多

花园――树茂

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花了,开昨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

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

要你的通过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花园()。这里栽着()。一棵棵榕树就像()

撑开的(),()的树叶长得(),

第二篇: 海滨小城教案

19.海滨小城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 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  )”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 棕 银白 白 灰 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 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3.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  ”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 )”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 花园——树茂 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    )。这里栽着(    )。一棵棵榕树就像(    )撑开的(    ),树叶(    ),可以(    ),(    )。树下(    ),每逢(    ),(    )总是(    )。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板书设计:

海滨

小城 海滨(1-3)大海

沙滩

小城(4-6)庭院

花园

街道美丽

整洁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一开始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此文的写作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同桌间相互交流,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就给了我一个启示:很多事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才会加强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第三篇: 海滨小城教案

海滨小城

教学目标 :

1.认识5个生字。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1.出示课题:海滨小城

2.课题由哪两个词组成的?我们一看课题,就知道课文写哪些内容?(课题由“海滨”和“小城”两词语组成。课文是写海滨和小城的美丽景色。)

3.什么叫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二)提出学习目标

1.海滨小城美丽的风景有什么特色?

2.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住的特点进行描述的?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些什么?

2.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第1自然段:蔚蓝色的浩瀚的大海上,许多船只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海鸥,飘着云朵。

第2自然段:早晨,海面上到处都被朝阳镶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遍地是各种各样的贝壳。捕鱼的船队归来时,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第4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里的榕树很美。

第6自然段:小城的街道多,而且用细沙铺成,十分干净。

(四)指导分段

1.第一段:1-3自然段。

第二段:4-6自然段。

(提示:课文是根据“海滨”和“小城”不同的类别分段的。)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

明确:从海滨→小城,也就是从远→近的顺序观察的。

(五)学习写“海滨”部分的课文

1.自学这个部分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浩瀚:本课指海面辽阔无边。

交界:两地相连的地方。本课指远远看去海面和天空相接的地方。

水平线:本课指海平面。

镀: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薄层,如镀金、镀银。本课指阳光照在物体和人身上,好像镀上一层金黄色。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声音很大,很热闹。

3.讲读“海滨”部分的课文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的?

(2)这部分课文,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是怎么写的?

明确:景物:大海、天、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沙滩、贝壳及船上的鱼虾、蟹、海螺等。大海是蓝色的、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许多机帆船和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云朵。

(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美在哪里?

明确:大海在早晨的时候,景色最美。因为海面上的各种景物和人们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4)海滩有什么特点?

明确:遍地是美丽的贝壳,人们都不会理睬,贝壳只好寂莫地躺在那里;满载而归的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5)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海滨的美?

明确:一是概述了景物的色彩,通过“蓝、棕色、银白、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银光闪闪”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突出海滨的美;二是在写海滩特点时,先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写静态,后者写动态,突出了海滨景色的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6)读这部分课文,要求读出感情,给人以美的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 :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写“海滨”部分,写了哪两个地方?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学习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1.自学这部分的生字。

2.学生讨论自学情况。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庭院:正房前的院子。一般统指院子。

亚热带:从气候上划分的地理区域,是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与热带相比,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气温比温带高,植物在冬季仍能缓慢地生长。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每逢:每次遇到。

甚至:连词,有进一层的意思。

3.讲读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的特点的句子来。

明确:作者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地方。文中“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句话概括了小城的特点。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庭院特点的句子来。

(3)作者怎样围绕着总述句来写庭院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树的种类,再写按树的香味满街,最后写凤凰树开的花像一片片红云。另外,从树的种类,也可以看出是写了南方特有的树。这样写的好处是具体地写出了庭院很美丽。

(4)有感情地读这段课文。

(5)总结学法:我们学习这段课文,先找这段课文的总述句,再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总述句具体写,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6)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写“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这两段课文。(“小城的公园更美”和“小城街道也美”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这两处地方的特点。其中,写小城的公园美,具体写了“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写小城的街道,具体写了街道多是用细沙铺成的,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7)作者写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与小城的特点是什么关系?

明确:这些特点都是围绕着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来写的。两者是先分述再总述的关系。

(8)有感情地朗读写“小城”部分的课文。

(9)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文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读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课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想想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是抓住了每个地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明确:由远及近。先写海滨的美,再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3.作者怎么抓特点写具体?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六)随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1.作者按________的顺序,抓住海滨和小城的________,描述了这座海滨小城________。

2.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________的贝壳。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________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________的鱼,还有________的是虾和蟹,________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了。

(1)写出“喧闹”的近义词的反义词

(2)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写出每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们不去理睬那美丽的贝壳,是因为________海滩上热闹起来,是因为________这些都是1跣〕巧程驳奶氐恪?/SPAN>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再加上标点符号

1.人们把街道打扫得

2.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海

3.蓝蓝的天空飘着

4.住在海滨小城的孩子们

教案点评:

本篇教学设计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加强对写景状物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第四篇: 海滨小城教案

海滨小城

  (第二课时)
  一.揭题、复习
  1.这堂课,我们随作者细细地游览他的家乡,位于广东的一座——(海滨小城)。
  2.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海滨小城给我们留下了初步的印象,谁能说说海滨小城是座怎样的城市?
  你们同意吗?
  3.书上哪儿直接告诉我们海滨小城又美丽又整洁?(指
  名读)——(齐读)
  (板:美丽
  整洁)
  4.我们是按什么线路来游览呢?
  (板:大海
  沙滩
  庭院
  公园
  街道)
  二.学习课文
  过渡:浩瀚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玲珑的小城中美丽的庭院、公园、街道使我们感到小城无处不美、处处有美。?
  1.下面,我们就走进这座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去尽情游览,用心去感受它的美吧!
  (CAI)
  1)画一幅海滨美景图。(想想你要画上些什么,画成什么样的,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
  2)当当小导游,以“小城的
  真美啊!”为开头给我们介绍一下庭院或者公园、街道的美景。(想想庭院、公园、街道什么美,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让你感受到美的。)
  2.学生自读准备,教师巡视倾听。
  3.现在,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游览的情况,大家仔细听同学发言,注意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4.下面,哪位同学代表本组同学给我们交流一下你们游览的情况。
  ж画海滨美景图。
  说说你要画上些什么,画成什么样的,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CAI)
  ●为什么早晨的海滨美景图要给所有的景物涂上一层金黄色,你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
  这样的景象给你什么感觉?
  好美的一幅充满生机海滨晨景图,我们一起用书上的句子来描画这幅图吧!(齐读二节)
  ж当导游介绍。
  庭院:
  ●你从哪儿知道树多呢?
  你从树多怎么感受到庭院美呢?
  满目苍翠,真舒服!
  种类不同、形态各异,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树吧!(CAI)
  真是美不胜收,这个句子该怎么读。(齐读一、二句。)
  ●你怎么知道桉树叶子很香呢?
  你从叶香怎么感受到庭院美呢,置身其中,你有什么感觉?
  香气宜人、沁人心脾。
  浓郁的香味真让人难忘!
  被香气所陶醉,怎么读好这个句子。(试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儿知道凤凰花很美呢?(指名读—齐读)
  你怎么感受到凤凰花美的?
  你们怎么从花开得“热闹”体会到庭院美呢,想想花怎样开才叫“热闹”?(CAI)
  花团锦簇、竟相开放,真是热闹非凡!
  从“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怎么体会到庭院美呢,想想这是什么样的景象?(CAI)
  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句话。(试读—指名读—齐读)
  ●小结:小城的庭院有绿树、有红花、有浓浓的香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再体会一下小城的美吧!(引读四节)
  小城的每一个庭院有什么特点?
  有些什么树呢?
  正值初夏,我们闻到了什么?
  抬头看看,我们看到了什么?
  公园:(CAI)
  真是休闲的好去处!
  街道:
  三.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随作者做了一次假想旅行,如果你真到了海滨小城,你最想到哪儿干什么?

第五篇: 海滨小城教案

《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识字、图片巩固等方法学习本课“滨”、“胳”、“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观察“载”、“栽”两个生字,写好“戈字部”的汉字。

2.能理清文章脉络,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通过欣赏图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浩瀚”、“镀”、“喧闹”。

3.了解作者观察、描写海滨的方法(抓住颜色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远到近),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4.初步体会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分类识字、图片巩固等方法学习本课“滨”、“胳”、“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观察“载”、“栽”两个生字,写好“戈字部”的汉字。

2.能理清文章脉络,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通过欣赏图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浩瀚”、“镀”、“喧闹”。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观察、描写海滨的方法(抓住颜色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远到近),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2.初步体会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1.出示一些中国小城图片。

导入: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欣赏了我国许多有特色的小城,它们有的风景优美,有的历史悠久,还有的非常具有当地特色。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一座有意思的海滨小城。你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文——海滨小城。(板贴——海滨小城)

2.指名读课题,正音:滨,前鼻音。

3.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

(1)师:小朋友们,通过课题,你发现了这座小城有什么特点?(跟海有关系)

(2)学习生字“滨”

师总结:“海”和“滨”都带有“氵”,这座海滨小城跟水有关。

“滨”的本义就是指水边,靠近水的地方。

师:靠近海的地方叫——海滨。

靠近湖的地方叫——湖滨。

靠近河的地方叫——河滨。

齐读三个跟“滨”组成词的词语。

师引导:理解了“滨”的意思,现在你知道题目的意思了吧?(海边的小城)

师:这座海滨小城在哪个省呢?(广东)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位于广东的海滨小城。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0分钟)

1.初读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写了海滨小城的哪几个地方?在文中用“ ”框出。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字词过关

过渡语:刚才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相信这些字词一定难不倒你。你能自己读一读吗?

(1)出示词语

海滨 海鸥 胳臂 满载

凤凰 榕树 石凳 栽树

1小老师带读

2词语复现,在看图中理解这些词语。指名说。

师:你能不能用刚才我们读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这幅图片呢?

a.区分海鸥和凤凰

b.认识榕树

c.读好石凳以及所在句子

d.认识胳臂

多音字“臂”的讲解。

摸摸你的胳臂。

e.满载和栽树区分

区分形近字

“载”的书写:观察范字——生交流书写要点——书空——生在生抄本上练写载——练写“栽”

4.文章脉络梳理

师:作者写了海滨小城的哪几个地方呢?

预设:沙滩、庭院、公园、街道比较容易找到,“海上”需要概括得出。

(师引导生找到并概括写了海上、沙滩、庭院、公园、街道五个场景。)

师:哪几个自然段是在写海上(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相机板贴。)

师:在这五个地方中,海上和沙滩就是课题中的——“海滨”。庭院、公园、街道就是课题中的——“小城”。

师总结:是呀,作者将课文分成海滨和小城两个部分,分别对它们展开了描写。这节课,我们就先学习第1~3自然段,跟着作者的脚步,去海滨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光。

三、品读1~3自然段(17分钟)

(一)海上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描写了哪些景物?

过渡语:请小朋友们快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看到了海上的哪些景物?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读——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在PPT上出示。

2.作者是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呢?(颜色)

3.出示相应PPT

师:是呀,你看,天是蓝色的,海是蓝色的,机帆船是棕色的,军舰是银白色的。

4. 师:想一想,机帆船、海鸥、军舰、云朵一直是这个颜色的吗?赶紧去后面的文章中找一找吧!(指名说出:金黄色)

(1)理解“镀”

师:文中有一个词用的特别巧妙说这些景物都被——镀上了金黄色。

什么叫镀?你能给它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涂、覆、刷、披......)

5.师:阳光照在机帆船、军舰这些景物上,它们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黄色外衣。哇!原来海上景物的颜色还会变呢!

6.图片欣赏海上的景物,体会海上的美景。

过渡语:你们想看看这么美丽的景物吗?(出示图片)

师:这么多的景物都是在描写海上的风景,大海,就是这么的大。怪不得作者说这是一片——浩瀚的大海。

7.指导朗读

师:想象刚才我们看到的图片,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浩瀚的大海读出来吗?和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谁能把浩瀚的大海读出来。

指名读,分组读一二自然段。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些景物的颜色特点写出了大海的浩瀚。(相机板贴)

8.这些美丽的景物都是作者站在哪个位置看到的呀?(街道的尽头)

9.图片感知街道的尽头。

(二)沙滩

过渡语:看到远处那么美的海上晨景,你想走得更近些去感受吗?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去到海边的沙滩上走一走。

1.师:请小朋友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这一自然段里,作者主要写了沙滩上的哪两处景物呢?用圆圈圈出这两处景物。

2.反馈。写了贝壳,船队这两种景物。哪几句是写贝壳的,哪几句是写船队的。男生女生分别读。

3.学习描写贝壳的句子。

(1)指名读1、2两句。

(2)课文中的一个词让老师很疑惑——寂寞。贝壳又不是人,怎么会像人一样感到寂寞呢?(拟人的手法)

(3)海边的贝壳颜色多,花纹美,为什么还会寂寞地躺在那里?(这里的孩子见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

①理解:“理睬”就是“理会”

②抓住关键词“都”理解:不是只有一个小朋友不理睬贝壳,而是所有孩子。看来贝壳真的很寂寞。

(4)指导朗读1、2句。

师:谁能读出贝壳寂寞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3.学习描写喧闹的船队的句子。

过渡语:贝壳静静地躺在那儿,可是海边的早上,可不会一直这么安静。

(1)你看,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你仿佛可以听到哪些声音?

(2)指名交流反馈。

汽笛声:你能模仿一下吗?

渔民讨论声:你今天捕到了什么鱼?

等着买鱼的人交谈声:你这鱼怎么卖?

渔民的孩子欢呼声:太好了!我爸爸带回来最多!

(3)师:船队回来了,不止传来了各种声音,还收获了很多海产品呢!船上满载着——(引读)银光闪闪的鱼,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4)这么多新鲜的海产品,人们争着来买,孩子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爸爸给自己带来的礼物,渔民们看着自己捕回来的东西卖了个好价钱,乐得哈哈笑,这样喧哗热闹的场面,课文中用一个词就概括了,叫做——喧闹。

(6)指导朗读3~5句

师:看着这样喧闹的场景,你觉得生活在海边幸福吗?你能读出人们这种幸福的感觉吗?

四、尝试口述,运用所学(9分钟)

1.总结作者观察顺序(从远到近)

师:不知不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跟着作者站在街道尽头,欣赏了远处海上的美景,又随着他走到了沙滩上,近距离看到了寂寞的贝壳,感受了喧闹的船队。作者就是这样按照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的颜色特点,把海上的这些景物描写具体的。你学会这样的观察方法了吗?

2.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学着作者的这种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抓住一些事物的颜色特点,把某一处风景说清楚吗?

3.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4.交流:图片中有哪些景物,按顺序说一说。

5.你准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什么景物。

6.指导说好1~2种景物。说出他在干什么或者它的形态。

7.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把课文分为海滨和小城两个部分来写。也知道了作者在描写海滨时是采用从远到近的顺序,并且抓住景物的颜色特点来写的。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小城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推荐访问:海滨 小城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