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关于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精选范文2篇)

时间:2022-05-12 20:35:02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u yi,即初级中学一年级(六三学制七年级或五四学制六年级),是中学生涯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从小学适应中学的重要阶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2篇

第1篇: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

金色花 —— 泰戈尔》教学设计

冷水初中 刘世林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 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 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 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 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泰戈尔的诗歌来感受这 伟大的母爱吧。

二.题解《金色花》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开金色碎花。

三.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 20-40 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 诗集《新月 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1 9 1 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四 . 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 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 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 它有散文的外观, 不像诗歌那 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 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J— -V1- 、+

五.美文美读

( 一 ) 初读知情 :

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明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 与妈妈嬉戏的 画面。

( 二 ) 美读指导:

你 认 为 该 用 什 么 样 感 情 基 调 来 朗 读?

明确: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三)美读欣赏: 听课文配音朗读,听后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 笑嘻嘻的 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

告诉你

,妈

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

撒娇、

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

④“你到哪里去了,

你这坏孩子?”

(为什么妈妈见了面,

说“你这

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

(四)美读悟情:

① 诗 中 “ 我 ” 想 变 成 一 朵 金 色 花 , 是 因 为

朗读感悟: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 变成一朵金色花, 可以看着妈妈工 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的,母爱的 奉献是无私的, 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 但求 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

② 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 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 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 当 妈妈 的时候, 我 就 ”说一说。

朗读感悟 :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 当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 当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 的孩

子和一个 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朗读感悟: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4诵 读 这 首 散 文 诗 你 感 受 到 怎 样 的 感 情 ? 你 发 现 诗 歌 美 在 哪 里?

六.写法探讨: 作者为什麽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写法有何特点? 讨论并归纳: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 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 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 花儿也蕙及人们, 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 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 借助一种 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 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七.仿写延情:

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一句话来表达对母亲(父亲)的爱。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 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 抖落满身的疲惫; 我要在妈妈口渴时, 让妈妈品尝我甘 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八.教师寄 语: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 只因为它挺拔、 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 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 神圣、最仁慈、最伟大!孟郊在《游子吟》 中写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 / 却和母亲爱 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 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第2篇: 七年级语文金色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花》教案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3、 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本首诗抒发了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学习这首诗,主要的方法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从整体上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语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歌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导学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 )笑 祷告( ) 花瓣( ) 衍( )

2、 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3、 自查资料或上网搜索关于泰戈尔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富有感情。想一想。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5、 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 课堂学习•研讨

(一)(欣赏金色花同时播放印度歌曲),相机导入:在印度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金黄的色彩反映母爱的光辉,伟大诗人泰戈尔就是用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散文诗。

板书:金色花(泰戈尔)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播放贝多芬的音乐《致爱丽丝》,教师范读课文。(听的要求:听准字音、语调、语速、重音、节奏、感情基调)

2、 自由朗读。

3、 指名朗读,一人一段,点评学生朗读情况。(配乐)

4、 指导朗读(从重音、感情上指导)

5、 学生齐读(配乐)

学生思考:文中的“我”想变成什么?变成后相干什么?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跳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以下问题:

(1)一天之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2)这三次嬉戏表现了“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说明理由。

2、品读课文(自由读诗,合作探究)

(1)“我”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

(2)我变成金色花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3)见到孩子后,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感情?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文中几处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 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谈谈学习本诗的收获。

(时间宽松可以检查课文背诵) (五)迁移训练

1、请你以“假如我……妈妈,你会……吗?”进行说话训练。

(点拨: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真分析句式,可以在练习本上试写) 2、课下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并与课文比较。

三、 巩固•拓展延伸

练习反馈:

读〈〈金色花〉〉全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来抒发的?

2、当母亲呼喊孩子的时候,孩子为什么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孩子?

4、在诗中,孩子让母亲嗅到花香、照亮母亲所读的书,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一下他还会怎样做呢? 拓展延伸:

(一)《体会爱心》 高 翔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

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后来妈妈问她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

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到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干涸( )挑剔( )晶莹( )鄙夷( )

2.解释下列词语。

(1)干涸: (2)鄙夷:

3.本文记叙的事件是什么?

4.为什么说本文写的这位母亲“特别”?结合现实生活来谈。

5.本文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写小女孩?表现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

6.“爱心”的含义是什么?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8.从文中画横线句子写的内容你能联想到鲁迅的哪两篇文章?

9.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1.hé tī jīng bǐ 2.(1)水干、枯竭 (2)看不起

3.一位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去体验没有水的感觉。

4.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大多是给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这位母亲却带着女儿到艰苦贫穷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所以说她特别。 5.语言描写天真、幼稚

6.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7.(1)教育父母要给孩子以磨炼。(2)教育人们要尊重和帮助生活条件不如自己的人。(3)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8.《社戏》、《故乡》。9.可畅所欲言,要言之成理。

(二)

从大学到现在,离家已经整四年了,妈妈会是最想我的人。一直在外漂着,一直也在平静地过着,只是仍然远离家人的温暖。经历了许多,慢慢地学会了平静的去看待一切事物,只是不能去想家人,特别是妈妈。

自小就以为自己可以是一片叶子,随风飘扬在空中挥洒阳光般的笑声,即使是落在地上,化为泥土,也会是安静的满足。

怀揣着江南的梦想,来到了遥远的地方,漂浮的,或是沉落的,都浸透着快乐和悲伤;坠落风起,一次一次,在飞舞中忘了来时的路。

妈妈,某天,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你还会认识我么?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我2019年执教的一节优质课,我采用的是环节教学法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梳理总结——迁移训练,在上课前,我用印度音乐和画面(金色花)的设计导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角色。在五环节的基础上,我加入了课前预习,以及对课前预习的交流展示,这样即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在课中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注重了朗读训练。在课文结束时我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紧接着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训练,但也有不足之处,对生活的联系不是太多。因此,为了弥补缺憾,我在练习反馈中又设计了一个联系实际生活的题目,这样使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语文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生相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推荐访问:七年级 教案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