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2023年度《竹里馆》教案,菁选3篇

时间:2023-02-20 14:15:06 来源:网友投稿

《竹里馆》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描绘的景物;  2、结合内容调动想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  3、流畅而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竹里馆》教案,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竹里馆》教案,菁选3篇

《竹里馆》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描绘的景物;

  2、结合内容调动想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

  3、流畅而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句描绘的景物;

  2、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课堂导入

  唐代是*诗歌水*最高的黄金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竹里馆,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明确学习任务,理解诗题。

  教师导读

  1、出示整首诗,了解诗人生*。

  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诗书画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2、听读朗诵。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4、指名读——同桌读——齐读你了解作者吗?

  读诗,学生字,体会五言诗的节奏。

  合作探究师:围绕着“竹里馆”,诗中写了什么内容呢?

  1、(1)初读,知大意: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2)为什么要用“来”字?

  2、再读,品意境:

  (1)全诗写了哪些景物?

  “幽篁”、“深林”、“明月”

  (2)结合图片,发挥想象,还想到哪些没写的景物?

  (3)这样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三读,悟诗情:

  (1)诗中写到人的哪些活动?

  (2)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4、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自读,小组交流

  理解诗的基本意思

  齐读,体会诗句的意思

  启发学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谈出感受。

  鼓励学生课上背诵。

  拓展延伸试着鉴赏《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鼓励学生独立赏析,要求表述有条理。

  作业

  1、练写背诵和默写;

  2、将《竹里馆》改写为一篇散文。

《竹里馆》教案2

  教学目标

  1、完成对本诗的创造性解读。

  2、布置下一课《丑小鸭》的阅读要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问题导入:你们是怎样独处的呢?

  学生自由交流一下自己的经历,由此话题引入对此诗的解读:同学们,诗人王维是怎样独处的。

  1、读。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古典诗歌的学习第一步是读,按照古诗节奏教师范读一次,学生齐读。

  2、品。你感觉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为什么?

  学生自己揣摩,回答自己的感觉。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白、忧郁、伤感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析。教师展开联想,拓展诗中的内容(程度高的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头拓展,教师补充):这是夜深人静之时,竹里馆里寂静幽深,明月皎洁,王维一个人一时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弹琴,抒发自己的情感。你们品一品,王维究竟是抒发宁静致远的淡泊心境呢,还是抒发个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课文注释提出的质疑,让学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让思辨的习惯常常在学习中养成。

  4、悟。学生在讨论自己的看法时,常常会悟到一点什么,让他们多讲出来已形成思想交流的氛围。

  5、诵。学生有了自己的阐释后一起诵读,或者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昂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听,以加深认识的目的。

  二、布置明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丑小鸭》,思考三个问题:

  1、找出课文中若干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仁爱的农夫,可鄙的、可笑的、、、、、猫绅士、鸡太太等等)

  2、你知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原因是什么?

  3、丑小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三、下课。

《竹里馆》教案3

  本诗是人教版七下的一首古诗,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所作。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意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品读诗句,理解诗歌的意境。

  2、感知田园诗歌,体会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3、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准备:

  王维的知识卡片;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来就不缺乏优秀诗人。在唐代璀璨的群星中,王维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王维还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音乐大师。苏轼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

  二、预习检查

  1、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2、作者

  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二十岁中进士。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留有《王右丞集》。

  三、诵读诗歌:

  1、学生朗读诗歌,感知大意。

  2、理解诗歌。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静静陪伴着我。

  3、理解后诵读诗歌,教师从节奏、韵律等角度指导。

  4、多种形式诵读。个人读,分小组读,全班齐读。

  四、感知诗歌意境:

  1、通过反复朗读,与文本对话,思考这首诗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在明月地陪伴下,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悠闲、宁静的画面。

  五、赏析诗歌:

  1、与作者对话,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空灵、淡泊、宁静、优美、闲适等等。

  2、哪些词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独坐”,“弹琴”、“长啸”

  3、诗人感到孤独吗?

  虽然“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诗人并不感到孤独。

  4、全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往来,感悟着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用字造语、写景写人都*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六、课堂练习

  背诵、默写诗歌。

  七、拓展阅读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推荐访问:教案 竹里馆 菁选 《竹里馆》教案 菁选3篇 《竹里馆》教案1 《竹里馆》教案设计 竹里馆的教案 竹里馆教案设计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