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绝句》教案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1-08 11:20:05 来源:网友投稿

《绝句》的教案1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句》教案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绝句》教案五篇(全文完整)

《绝句》的教案1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绝句》的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

  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词语连诗。(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习组词。

  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4、老师范写。

  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八、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绝句》的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观察1、2句和3、4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说说诗句的意思。

  (7)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8)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

  E、寓情于景美:

  二、朗读古诗,背诵。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

  (五)、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

  (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

  (八)、布置作业

《绝句》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山河的壮 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9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境,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我们以前曾学过杜甫的诗,你们给大家背一首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1、师范读古诗,听字音,听语调和停顿。

  2、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诗,听听谁读得好。

  4、再读。

  5、指名读,分行读,齐读。

  6、看图上的景物,结合诗句,想想古诗的意境。

  7、说说每一行诗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不足之处教师点拨指导。

  8、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体会意境美。

  9、认读生字,介绍“舟”字旁,指读生字,开火车读,扩词。

  三、总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希望有一天同学们能走出去,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大好河山壮美。

《绝句》的教案5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板书课题及古诗,学生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学生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现自己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齐读后两行诗句、

  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

  1、项羽;

  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

  3、项羽。

  (3)、自己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学生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学生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及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6)后两行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读诗,读出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学生自读、同桌读、指明读,并互相评议)

  四: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感情。

  (1)师: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女词人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作者当时所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谁把课前搜集到的作者所处年代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给大家念一念?

  (学生交流资料:靖康之变及写作背景。)

  教师播放一段带有解说的“靖康之变”的电影资料。

  (2)师: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远。此时,作者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学生说: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

  (3)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气愤、伤心等)

  (4)再度,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5)师:处于封建时期的李清照,虽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仅在文学上能流芳百世,同时,能有如此的英雄气节,实在令人佩服。

  (6)再读诗,读出作者报效祖国的气节。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够激励后人的,项羽的宁死不屈与南宋统治者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夏日绝句》一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南宋懦夫的讽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白。

  (8)在次读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可外延伸

  (1)上网搜集李清照其他诗词,读一读,并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词读给同学听。

  (2)教师推荐另一位绍兴女英雄——秋瑾。

  课后上网查找秋瑾资料及他写的诗句。

推荐访问:绝句 教案 《绝句》教案五篇 《绝句》的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