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2.有兴趣地演唱歌曲,学会仿编歌词。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2.有兴趣地演唱歌曲,学会仿编歌词。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教学准备:
牵线娃娃一个。
教学过程:
一、从头说到脚
1.我们身上都有什么呀?让我们从头到脚来说说看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有节奏,有顺序从上到下说说。
2.请幼儿两两对坐,互相边说边怕对方身体部位。
二、从头动到脚
1.我们身体那些地方可以动?(头、手、脚、腰……)出示“开心娃娃”,让我们和它一起来动动自己的身体。
2.学会说“动动我的头呀”、“动动我的肩”。
三、从头唱到脚
1.教师示范唱。
2.请幼儿烁烁听到了什么?
3.教师唱,幼儿哼唱,并学念歌词。
4.学唱,一边动身体,一边唱歌。
5.幼儿模仿编歌词,并配上动作表演。
活动反思:
《从头唱到脚》这首歌曲是演唱幼儿熟悉的身体,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很容易,所以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六个环节:导入部分、从头说到脚、从头动到脚、从头唱到脚、仿编歌词和活动延伸。在我组织了《从头唱到脚》这个音乐教学活动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在从头动到脚这环节中,我考验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在听老师的指挥下能很快的找到自己身体会动的部位,并且能有节奏的动一动自己的身体。其实这时应该请每个幼儿都站在空位上,自由、大胆的动动自己的"身体。可我却限制了幼儿,怕幼儿吵得无法收场,所以就请他们坐在椅子上稍稍活动了一下。
在学唱歌曲的这环节中,孩子们唱了一遍便学会了歌曲,下课之后通过询问,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玩摇摇车的时候听过这首歌,加上歌词简单易懂,所以通过三四遍的学唱,基本上很快便学会了整首歌曲,也能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动动身体的相应部位。
接下来是创编环节,在设计图谱时,我花了一些小心思,使用了一张又一张的小纸片出示,为接下来的创编环节做好准备,孩子们很兴奋的回答出其他能动的部位,我用现场画的方式画在新的纸片上,把原有的歌词中的部位给替换下来。孩子在我绘画时觉得十分好玩,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讨论,使得在创编这一环节中显得有些混乱、吵闹。对于绘画本就不是强项的我来说,瞬间有些措手不及,应接不暇了。以后会加强这一方面的锻炼,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在课后进行反思时,我还发现,其实我少了一步让幼儿先讨论如何把歌词创编进去这个环节。如果让幼儿先讨论,也许幼儿创编歌曲时会大胆、自信些,想象力更加丰富一点,这样才会创编好歌词。
小百科:唱,读作chàng,本意是依据一定的音律发声,也指歌曲。
《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2、有兴趣地演唱歌曲,学习仿编歌词。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鼓
活动过程:
一、从头说到脚。
(1)我们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我们一起来从头说到脚好吗?
(2)幼儿边拍手,边有节奏、有顺序(由上到下)地说说自己身体的部位:我的头、我的"肩、我的胸……。
(3)幼儿两两对坐,边说边拍对方身体的相应部位。
二、从头动到脚。
(1)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是可以动的?(头、腰、手、脚)我们一边敲鼓,一边动动身体。
(2)教师有节奏地敲鼓,幼儿动一动身体。
(3)个别幼儿敲敲,并说“**动一动”,教师和幼儿一起“从头唱到脚”。
三、从头唱到脚。
(1)我们一起学唱歌曲《我的身体》。
(2)教师范唱,幼儿轻声哼唱。
(3)幼儿学唱数遍。一边唱歌,一边动动身体相应的部位。
(4)除这首歌里唱到的以外,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小手、小脸、小耳朵、小眼睛。我们把这些也编到歌里唱一唱。
(5)幼儿仿编歌词,并配合动作即兴演唱。
游戏:书写拼音下午:
游戏:
1、英语活动。
2、玩泥。
小百科:唱,读作chàng,本意是依据一定的音律发声,也指歌曲。
《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2.有兴趣地演唱歌曲,学会仿编歌词。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牵线娃娃一个。
教学过程:
一、从头说到脚
1.我们身上都有什么呀?让我们从头到脚来说说看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有节奏,有顺序从上到下说说。
2.请幼儿两两对坐,互相边说边怕对方身体部位。
二、从头动到脚
1.我们身体那些地方可以动?(头、手、脚、腰……)出示“开心娃娃”,让我们和它一起来动动自己的身体。
2.学会说“动动我的头呀”、“动动我的肩”。
三、从头唱到脚
1.教师示范唱。
2.请幼儿烁烁听到了什么?
3.教师唱,幼儿哼唱,并学念歌词。
4.学唱,一边动身体,一边唱歌。
5.幼儿模仿编歌词,并配上动作表演。
活动反思:
在学唱歌曲的这环节中孩子们唱了一遍便学会了歌曲,下课之后通过询问,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玩摇摇车的时候听过这首歌,加上歌词简单易懂,所以通过三四遍的学唱,基本上很快便学会了整首歌曲,也能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动动身体的相应部位。
接下来是创编环节,在设计图谱时,我花了一些小心思,使用了一张又一张的小纸片出示,为接下来的创编环节做好准备,孩子们很兴奋的回答出其他能动的部位,我用现场画的方式画在新的纸片上,把原有的歌词中的部位给替换下来。孩子在我绘画时觉得十分好玩,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讨论,使得在创编这一环节中显得有些混乱、吵闹。对于绘画本就不是强项的我来说,瞬间有些措手不及,应接不暇了。以后会加强这一方面的锻炼,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在课后进行反思时,我还发现,其实我少了一步让幼儿先讨论如何把歌词创编进去这个环节。如果让幼儿先讨论,也许幼儿创编歌曲时会大胆、自信些,想象力更加丰富一点,这样才会创编好歌词。
《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3篇扩展阅读
《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3篇(扩展1)
——《从头到脚》大班教案3篇
《从头到脚》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对自己的身体充满认识的兴趣。
2、帮助他们了解身体,逐步提升自我认识的水*。
3、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主题说明:
了解皮肤的特点与作用,能凭借触觉及原有经验辨认触摸对象。通过画圈、数数活动,能正确判断身体器官的单、双数。大胆尝试用脚作画,感受脚的特别能力。体验想象带来的乐趣。能分辩安全和不安全的事,学会自我保护。学唱歌曲,尝试唱附点音符和连音。通过不同的运动感知心跳、呼吸等身体变化,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衡能力。
活动反思:
《从头到脚》这个主题开展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创设了一个问题“脚”的`墙面,想了解一下:关于脚,孩子们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或者是孩子们有什么疑问。我们想从孩子们最想知道的方面,开始我们的主题《有趣的脚》。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带着问题去探索《脚的秘密》,从而知道了:什么是脚踝;为什么脚底有凹凸;还知道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足弓,以及它们适合穿的鞋子;还把脚和手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很多答案……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就连脚趾头上的毛发所在的位置和手指头毛发的位置不同都能发现。特别是在《我的脚印大变身》中,我主要是以孩子们的脚印为切入点,来发挥它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脚印进行造型设计。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想把脚印设计成什么,然后再去进行创作。他们将脚印变成了很多不同的东西,有:机器人、船、羽毛球、玉米、美人鱼、苍蝇拍、面具、鱼等等。让我们都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
《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3篇(扩展2)
——《从头唱到脚》幼儿园大班教案3篇
《从头唱到脚》幼儿园大班教案1
教学内容:
从头唱到脚
教学目标:
1.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2.有兴趣地演唱歌曲,学会仿编歌词。
教学准备:
牵线娃娃一个。
教学过程:
一、从头说到脚
1.我们身上都有什么呀?让我们从头到脚来说说看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有节奏,有顺序从上到下说说。
2.请幼儿两两对坐,互相边说边怕对方身体部位。
二、从头动到脚
1.我们身体那些地方可以动?(头、手、脚、腰……)出示“开心娃娃”,让我们和它一起来动动自己的身体。
2.学会说“动动我的头呀”、“动动我的肩”。
三、从头唱到脚
1.教师示范唱。
2.请幼儿烁烁听到了什么?
3.教师唱,幼儿哼唱,并学念歌词。
4.学唱,一边动身体,一边唱歌。
5.幼儿模仿编歌词,并配上动作表演。
《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3篇(扩展3)
——幼儿园小班教案《从头忙到脚》
幼儿园小班教案《从头忙到脚》1
活动目标:
1.观察标记做相应的身体动作,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2.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活动重难点:
观察标记做相应的身体动作,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垫子身体部位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找个朋友碰一碰》导入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标记,认识各种身体部位标记。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看,你觉得这些标记像你身体的哪里呢?
2.师出示垫子,幼儿观察垫子上的标记并做相应动作。
3.游戏《碰一碰》,幼儿每人拿一块垫子按标记做动作,幼儿互换垫子玩。
师:这些垫子娃娃想和你们玩碰一碰的游戏,现在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垫子娃娃开始玩游戏。
4.游戏《从头忙到脚》幼儿分组将垫子摆成几条赛道,进行大闯关活动。
三、结束部分
幼儿将垫子娃娃送回家。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各部分是非常感兴趣的",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通过游戏在游戏中观察认识不同部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由于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孩子们接受能力很强,并且主动参与其中。活动中幼儿学得开心、玩得开心,但是在常规方面,还是有待加强。做到让孩子们排队先来后到参与游戏,不争不抢。
《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3篇(扩展4)
——中班语言数脚教案3篇
中班语言数脚教案1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材料(画脚、按脚画点子、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它是谁”,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出示课件画面1:“天气多好啊,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了。咦,它是谁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点击画面)“公鸡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抬头梃胸)
(2)“又有一个动物朋友来了,它呀有四只脚,猜猜它是谁呢?”(点击画面)“小兔是怎样走路的?”(蹦蹦跳跳)
(3)“这是谁?它有几只脚?我们一起来数数” “六只脚的螳螂是怎样走路的?”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大摇大摆)
(4)螳螂有六只脚,可是有一只动物它的脚比螳螂还要多,会是谁呢?”(出示螃蟹)“螃蟹有几只脚?它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横冲直撞)
2、欣赏、理解故事。
(1)“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数脚》”幼儿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2)提问:“小动物在草地上干什么呀?小鸡是怎样说的?小兔呢?螳螂呢?螃蟹呢?”
(3)“小动物们正说着,谁来了?(放蜈蚣录音)蜈蚣说了什么?”蜈蚣有多少只脚呢?(幼儿猜测)
(4)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后,幼儿一起给蜈蚣数脚“原来小蜈蚣有42只脚。哇,有那么多的脚,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百脚’。”
3、引导幼儿共同讲述故事,学做夸张动作。
“小动物们数脚的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来讲讲故事、做做动作好吗?”
4、迁移经验。
“看这儿还有许多小动物呢!这里的动物呀没有脚,请你先看看它是谁?有几只脚?帮它把脚画出来;这里的动物有几只脚呢,请你来数一数,然后用点子来表示;这里有动物胸饰,你可以和朋友说说它是谁?有几只脚,是怎样走路的,并戴上头饰玩一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操作游戏,然后简单交流。
附:
故事:数脚
天气真好,小动物们来到草地上,比谁的脚多,谁的脚少,谁的脚用处大。
公鸡说:“我有两只脚,走路抬头挺胸。”
小兔说:“我有四只脚,走路蹦蹦跳跳。”
螳螂说:“我有六只脚,走路大摇大摆。”
螃蟹说:“我有八只脚,走路横冲直撞。”
小蜈蚣皱着眉头说:“我有几只脚?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公鸡说:“我来帮你数,1,2,3,4,……哎呀!再往下我就不会数了。”
小兔说:“我来帮你数,1,2,3,4,5,6,……哎呀,我也数不清。”
螳螂说:“我来帮你数,1,2,3,4,5,6,7,8,……哎呀,我越数越糊涂。”
螃蟹说:“我来帮你数,1,2,3,4,5,6,7,8,9,10,11,12,……”哎呀,不好了,螃蟹数不清楚,累得口吐白沫。
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原来,蜈蚣有42只脚。
活动反思: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要涉及到“教什么”、“为什么要教”、“如何教”这三个问题。在选择教学活动的材料(或者说是内容)时,不同的教师会带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去选择,同样的教学材料,不同教师对它的价值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数脚”这个故事,不仅语言生动、内容有趣,而且故事中渗透了科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我们都知道,年龄越小教育内容越需要整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所以,“数脚”是一个十分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内容。如果用好了这一内容,幼儿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发展:1、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2、积累有关动物的脚的知识经验;3、提高数数的能力;4、激发了解各种动物的兴趣;5、体验自主表现的快乐,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那么,该以什么形态来呈现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教与学,才能让活动的价值在幼儿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呢?我在设计活动时,将活动定位为侧重于语言领域的综合活动,以整合的理念为指导,不论是活动目标,还是教学的方法、手段、幼儿的表现方式,都体现了整理的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在第一个环节“猜猜它是谁”中,每种动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我以有关脚的不同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对动物走路方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使幼儿对“抬头挺胸”、“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冲直撞”等词语的学习显得非常自然,体现了《纲要》所提出的“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在第二个环节“欣赏理解故事”中,首先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的基础上,学说小动物的话,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语言交流、学习的机会;接着设置了“蜈蚣有几只脚?”的悬念,并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小动物帮助蜈蚣数脚”;随后,幼儿帮助蜈蚣数脚,解开悬念——原来这只蜈蚣有42只脚,我同时告诉了幼儿一个秘密:不同种类的蜈蚣,脚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蜈蚣还有一个名字叫“百脚”。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的能力,丰富了幼儿有关蜈蚣的知识,让他们产生了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脚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热情高涨。第三个环节“讲述、表演故事”,我给了幼儿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选择朝哪个方向表演,结果幼儿都选择了向客人老师表演,这样的安排,可以培养幼儿自然大方不怯场的能力。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分组操作活动,安排了三个内容,一是给动物数脚,并用点子表示数量;二是给动物画脚;三是说说动物的脚,并模仿动物走路。这三个操作内容,不仅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迁移、拓展和提升,而且引发了幼儿继续探索动物的兴趣。操作活动讲评结束后,我有意识地利用了现场客人老师这一资源,请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讲给客人老师听,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又起到了检查纠错的作用。
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目标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活动气氛非常宽松。我能注意倾听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师幼互动比较充分有效,对幼儿的反应,能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应答,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表现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从幼儿表现来看,幼儿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在愉快的氛围中建构了新的知识和经验,在原有水*上获得了发展。
但活动中也有缺憾的地方:
1、活动没有很好地把握好拓展幼儿经验的机会,如:在第一环节中,当两只脚、四只脚、六只脚、八只脚的动物出现时,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两(四、六、八)只脚的?以此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东西,如:蚂蚁有几只脚,可以在活动中可以利用幼儿的同伴资源直接解决,而不一定什么都放在活动之后。
2、在分组操作中,对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不够了解,如何照顾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还值得研究。
3、在模仿动物的时候,自己显得有点放不开,动作不是特别形象逼真。
中班语言数脚教案2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熟悉而且很感兴趣的事,为了让幼儿在一节课中不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出发选择了本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知识,即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现《纲要》倡导的精神。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知道不同的动物脚的数量也不一样,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草地背景图、数字卡片
动物头饰:小鸡、小兔、螳螂、螃蟹、蜈蚣
动物图片:小鸡、小兔、螳螂、螃蟹、蜈蚣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它是谁"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啊,草地上边来了很多的小动物,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猜猜看。
1.师:它是谁呀?(出示只露小鸡脚的图片)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啊?小鸡有几只脚呢?(2只脚)
它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学一学?(学习词语:又轻又巧)
2.师:又一只小动物走过来了,它呀有四只脚,猜猜它是谁?
刚才小朋友说的都有四只脚,那它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看。(出示小兔子图片)
小兔子是怎样走的呀路?大家一起来学一学。(学习词语:蹦蹦跳跳)
3.咦!这是谁,你们知道吗?(出示螳螂图片)它有几只脚啊?(6只脚)
六只脚的螳螂是怎样走路的呀?谁来学一学?(学习词语:大摇大摆)
4.师(出示螃蟹图片):螳螂有六只脚,有一个动物它的脚比螳螂还要多呢,我们来看看会是谁呢?(螃蟹)
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螃蟹有几只脚啊?(8只脚)
师:螃蟹是怎样走路的?"谁来学学?(学习词语:"横行霸道")
二.欣赏、理解故事。
师: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到草地上去干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听完故事就知道了,故事的名字叫《数脚》。
1.幼儿听故事的前半部分。
师:小动物来到草地上干什么呢?小鸡怎么说的?小兔、螳螂、螃蟹是怎么说的呢?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动物和数字卡片)
师:小动物们正说着,这时候谁来了?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脚吗?我们继续来听故事。
2.幼儿听故事的中间部分。
师: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脚吗?为什么小动物们数不清楚呢?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小朋友,你们来帮助蜈蚣数一数它有几只脚好吗?(出示蜈蚣卡片,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数脚)
小蜈蚣到底有几只脚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最后,听听故事是怎么告诉大家的。
3.幼儿听故事的结尾部分。
师: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根据回答出示动物和数字卡片)
三.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师:(数脚)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听时,老师有个要求,当故事中出现哪个小动物时,你们就大声地说出它有几只脚,再一起学学它走路的样子。小动物帮小蜈蚣数脚时,小朋友也来帮着一起数。
四.扩散思维,进行迁移。
师:听了这个故事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小鸡有两只脚,小兔有四只脚,螳螂有六只脚,螃蟹有八只脚,蜈蚣有四十二只脚,那除了故事中出现的这些动物你还知道什么动物?它有几只脚?
(幼儿自由讨论、交流)
师:有些动物有的小朋友不知道它有几只脚,那就请你们回家查一查资料,找一找它们到底有多少只脚,找到后到幼儿园来告诉给大家听。
五.听音乐,表演"走路",结束活动。
《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3篇(扩展5)
——中班音乐《滑稽的脚先生》教案3篇
中班音乐《滑稽的脚先生》教案1
设计意图:
“滑稽的脚先生”是融认知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歌曲。本次活动意在通过创设去脚先生家做客——学唱寻宝歌——寻宝活动一系列连贯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歌曲、学唱歌曲、表现歌曲,充分体验音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的情境中学唱歌曲,尝试跟着音乐,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路。
2.感受歌曲滑稽风趣的风格,享受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知道脚的各个部位的名称。
2.脚先生的道具、寻宝图(图谱)、宝盒、袜子、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脚先生邀请做客 小朋友好,你们看我是谁?我是怎样的脚先生?今天邀请小朋友到我家里去做客。不过有个要求:请小朋友用小脚走出各种滑稽的动作去我家。
2.跟随音乐用各种滑稽的走法到脚先生的家做客。
(此环节教师以脚先生的角色出现,与幼儿互动,自然的情景创设,增加了师幼间的情感联系,通过搭建*等和谐的表演*台,创设宽松自由的表演氛围,教师以情育情,激发幼儿自由表现的欲望,敢于大胆尝试各种滑稽的走法,从而体验其中的乐趣;同时此过程中,还蕴含着幼儿对歌曲的旋律的初步感受,为下一环节的学唱奠定基础。)
(二)学习歌曲
1.讨论各种滑稽的走法 刚才你是用怎样滑稽走法来我家的?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提炼歌词(用脚尖踮着走;用脚跟翘着走;用脚边走、走得歪歪扭扭;两脚并拢还能跳跳跳)。
2.学唱寻宝歌
(1)师:这些有趣滑稽的走法我还能唱出来。(教师清唱歌曲两遍)
(2)幼儿集体学唱数遍。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中哪句最难唱?(重点练习第三句)
(3)师:我家还有一个大院子,我们一起唱着歌去玩玩逛逛吧。
(学唱歌曲环节改变以往教师手把手教授,幼儿跟唱的传统教学,给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体验感受,表达表现的机会。通过提问你是用怎样滑稽走法来我家的?让幼儿在充分运用动作进行表现的基础上,增加幼儿对歌曲内容的感受,然后把自己的动作运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教师的作用则是将幼儿提供的信息经过简单的梳理,形成歌曲内容,这样自然呈现歌词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幼儿对歌词记忆的问题,而且整个过程给予了幼儿的充分的尊重与自主。在歌唱难点部分的解决中,教师则以“你觉得歌曲中的哪句最难唱?”的提问,推动幼儿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寻找问题,并通过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得以解决,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男女合作、游戏情境演唱的方式避免了简单枯燥重复练习的模式,增强了学唱歌曲的趣味性,提升幼儿演唱的兴趣。)
(三)游戏:寻宝
1.认识寻宝图 师:刚才你们都逛了哪些地方?其实,我在院子给你们藏了礼物,要请你们去找一找。不过为了你们能快快找到礼物,我给你们画了一张寻宝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你能看懂寻宝图吗?
2.我们要开始寻宝啦!先派几个小朋友去试试,看看能不能找到宝盒。寻宝时要边唱边走,如果你走法和歌曲配合起来,宝盒就会出现了。 部分幼儿游戏,教师与其余幼儿演唱、观察。(师根据幼儿的表演情况决定出不出示宝盒)
3.拆宝盒,出示神秘礼物——袜子 猜猜宝盒里装了什么?我送给你们每人一双袜子,请你们保护好自己的小脚。
(让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是幼儿表达自我理解的一种方式,是幼儿对艺术作品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情绪态度,符合《指南》所倡导的艺术教育的理念。活动中创设了寻宝这一游戏情景,其游戏情景和歌曲内容有效的融合,让幼儿在唱唱、玩玩中自由创造表现,释放情感,感受歌唱活动的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看出孩子们在活动前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定的关注,这就为孩子在活动的交流表现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活动也可以看出高低结构活动融合的重要性。活动中师幼互动有较好的成效,活动中我运用了较多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言,不断的肯定幼儿的表现,激发幼儿大胆的表达。
不足:
由于本身的音乐演唱功底不足,在整节课中演唱环节做得不好,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中班音乐《滑稽的脚先生》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学学,唱唱,走走跳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滑稽的脚先生》。
2、体验与同伴一起做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泡沫垫上贴脚印,每人一块。
2、脚先生的道具,图片,礼物,宝箱,场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
1、引出“脚先生”。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脚先生。你们觉得我长的滑稽吗?恩,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滑稽的脚先生。
2、今天我邀请你们去我家里做客,愿意吗?
3、可爱的“脚印座位”。可是,我家里没有椅子,请你们找一个脚印坐下来吧。
4、认识小脚。你们的小脚都带来了吗?脚先生今天要考考你们,你们脚上都有什么呢?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知道脚的各个部位。
二、学习歌曲《滑稽的脚先生》
1、出示寻宝图,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脚先生要带你们去寻宝,找一个神秘的宝盒,到哪里去找呢?我们先来看一张藏宝图,你看到上面有些什么地方?(石头路,草地,花园,小河,)。
2、熟悉歌曲,理解歌词。
(1)第一次欣赏歌曲。那到底要怎么才能找到宝盒呢?有一首歌曲告诉我们寻宝图的走法,它的名字和我的一样,叫滑稽的脚先生,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完整范唱两遍)你们听清楚了要用脚的哪些部位来走了吗?谁来说一说?(用脚跟,用脚尖,用脚边,双脚并拢……)
(2)第二次欣赏歌曲。不过我们光知道了用脚的哪些部位来走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走的方法和顺序,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来听一听寻宝的路线的方法和顺序。
(教师完整范唱两遍,并做脚步相应动作。b脚先生先用了脚的什么部位走?脚尖怎么走?)(踮着走)边唱边用脚尖走。c脚先生再用了脚的什么部位走?脚跟怎么走?(翘着走)边唱边用走脚跟走。d脚先生还用了脚的什么部位走?脚边怎么走?(重点理解歪歪扭扭),边唱边用脚边走。感觉歪歪扭扭的。e最后,两脚并拢怎么走?(跳)边唱边学两脚并拢跳。
3、完整学唱。
(1)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走的方法和顺序,但是脚先生还有一个要求,请你们把刚才学会的歌曲用好听的声音送给我,好吗?(集体唱两遍)
(2)教师与幼儿一起在原地边唱边跳,完整的表演两遍。
4、游戏《寻宝》——分组表演唱揭开寻宝场景。
(1)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去寻找宝盒,那我们就要准备去寻宝了。
(2)教师介绍寻宝路线(寻宝的时候呢脚先生说要一边要用好听的声音唱歌一边正确的来走路,要不然宝盒是不会出来的,明白了吗)
(3)我先派两位小朋友来去试一试,看看他们能不能找到神秘的礼物。部分幼儿游戏,教师与其他幼儿演唱,观察。
教师小结,表扬对的,纠正错误地方。
(4)请女孩子表演唱寻宝。礼物出来了吗?没有,可能是我们唱的声音太轻了。
(5)请男孩子表演唱寻宝。还是没有找到,我们既要用好听的声音唱,还要用正确的走法,才能找到。
(6)请剩下的小朋友一起去找找。找到了礼物
5、出示神秘礼物你们知道脚先生要送你们什么礼物吗?一双袜子。脚先生提醒你们要注意保暖,所以送给你们每人一双暖和的袜子。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穿上袜子和脚先生一起去跳舞吧。
中班音乐《滑稽的脚先生》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做做、唱唱的游戏中学习律动歌曲《滑稽的脚先生》,能随音乐节奏掌握踮脚走、脚跟走、脚边走和双脚并拢跳的动作。
2、明确小脚的名称,知道天气变冷了,小脚保暖的重要性。
3、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贴好脚印的地垫。
2、小礼物:袜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谜语引起幼儿兴趣,听音乐走进活动室。
引导幼儿能按照音乐的节奏拍手、走路、做动作。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境,熟悉旋律与节奏,并合着语言节奏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走玩玩。
2、引导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座位,以按摩小脚的情景进一步熟悉旋律、节奏与歌词。
3、教师完整范唱,幼儿欣赏后跟唱。
引导幼儿将走路的样子加入歌词中演唱。
三、结束部分。
1、师幼共同讨论脚的重要性,知道可以穿上袜子来保护小脚。
师:和小脚做游戏你开心吗?想一想,小脚除了和我们做游戏,*时还可以帮我们做哪些事情?
小脚这么能干,那我们*时应该怎样关心它、保护它呢?(洗脚弋穿袜子、穿鞋子…)
2、结束环节:找袜子、收地垫,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兴趣较高,师幼关系较为融洽,教师与幼儿之间能够积极有效的进行互动,幼儿能根据脚的不同部位尝试走路,帮助幼儿学唱、熟记歌词。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节奏和节拍进行游戏,激发了幼儿保护自己小脚的情感。整体来说,活动的组织还是较为成功的。
《从头唱到脚》大班教案3篇(扩展6)
——头发肩膀膝盖脚中班音乐教案3篇
头发肩膀膝盖脚中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会唱歌曲,并感受和表现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2、借助游戏中的动作,进一步加深对身体各部分的认识,并能理解和记忆歌词顺序。
3、玩"指鼻子"游戏时,努力使自己的动作与集体保持一致。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幼儿会玩"指鼻子"游戏。
2、教学挂图、教学CD。
活动过程1、通过游戏"指鼻子"引出活动名称。教师报名称的时候可以由慢到快,速度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激起幼儿的兴趣。教师任意地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让幼儿在自己的身上及时指出。
2、倾听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范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2遍,随后教幼儿随伴奏念歌词,让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对反应迅速的幼儿及时表扬。
(2)教师以常速范唱歌曲,让幼儿迅速地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对反应慢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3、幼儿集体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1)幼儿随伴奏唱歌曲,教师以*常的速度弹奏。
(2)让幼儿头发、肩膀、膝盖、脚中任何一个部位的歌词而以指身体部位的动作代替,并让幼儿改变歌唱时的速度和力度。
4、学玩游戏:藏起来。
(1)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边唱歌边示范游戏的玩法,请幼儿观察并说出。
教师;我还能用这首歌曲来玩游戏呢。现在,我玩这个游戏,你们仔细听,然后告诉我这个游戏怎么玩的,好吗?
(2)教师带着幼儿一边唱歌边玩"藏起来"的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这个"藏起来"的游戏。你们不想唱身体的那个部位呢?
5、复习歌曲。
活动延伸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这首歌的旋律自己创编歌词,或者改变唱歌时的速度和力度。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导幼儿关注身体其他部位的名称。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为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我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引导幼儿思考的同时,让幼儿的肢体也动起来,不抑制他们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幼儿自主表演这首歌,幼儿们都想展示所学,为了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个活动最终显得有些长,如果重新组织这个活动,我会注意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