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2023年《滥竽充数》教案【10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2-12-30 1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滥竽充数》教案1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滥竽充数》教案【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滥竽充数》教案【10篇】(全文完整)

《滥竽充数》教案1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滥竽充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留不住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蒙混进去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2、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3、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滥竽充数》教案3

  《寓言二则》中的《滥竽充数》写的是,战国时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信任与报酬,齐泯王继位后,让一个人、一个人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怕暴露,只好偷偷地逃走。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说明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

  按内容可把故事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南郭先生的成功。

  第二部分:写南郭先生的失败。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从内容到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我确定的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悟出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明白南郭先生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南郭先生行为中悟出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要求学生从文题入手质疑,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应该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更应该以此,当作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艰巨而且重要的任务。

  二、学习课文采用的几种手段:

  1、重视多读。

  本节课我多数时选择了自由读,齐读,指读等形式,尽量多地给学生读的机会。而且注重朗读后的讲评,可以教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评后再让其读,扬长避短,力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

  2、努力做到提问富有启发性。

  学习中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解决两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即南郭先生成功的原因,南郭先生失败的原因。

  3、其余预设的问题也多数属于有弹性的问题:

  如用多媒体打出课文第二段。读这句话你明白了哪些内容?有的学生可能学懂了“这个机会”一词。有的可能明白了南郭先生是看到了可乘之机,可作假,有的可能明白了齐宣王,奢侈,不务实等等内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机会。

  4、教学中内心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这里的目标意识除了指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更应该重视“学法目标”的实现。根据教材,教师,学生的实际,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法系列,使训练沉积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如:我们坚持的学生主动质疑,先质疑、再解疑,然后通过读,深入体入文字中的情感,小组合作学习,找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等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已在*时的训练过程中,在学生的素质中,有了一定的沉积。但愿这种沉积通过不断训练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5、树立服务意识。

  新时期的教师应牢记这样一个信条:宁要有缺憾的突破,不要无价值的完整。所以,我坚持着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要学生得到了实惠,哪怕我的这节课看起来不是完美的一课。因此,无论在开课伊始、还是讲课中,以及将要结课时,都不抑制学生的质疑。

  6、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语文绝对不是课本教学这个范围。

  应该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所以,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把课堂学的课文当作例题学,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举一反三的练习,所以,学习本课,不但要求学生学懂课文内容,还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懂得滥竽充数这个词的运用.而且要求学生,课后再找一找寓言

  以上只是上这节课的`设想,因为课堂是活动的过程,难免会遗留下一些处理不妥当的地方,肯请各位不吝赐教。

《滥竽充数》教案4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滥竽充数》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滥竽充数》教案6

  一、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主要介绍了南郭先生了解到齐宣王听吹竽时爱讲排场,虽然自己不会吹,却混迹于其中,而没被发现。但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由于没有真才实学,只得偷偷地逃走了。“滥竽充数”中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课文短小,一读就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没有真才实学的害处,教育学生学习要扎扎实实,同时也要告诫学生要在生活中锻炼自已识别真假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与生字相关词语。

  3、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4、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合理想象南郭先生逃跑后的情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教学难点:抓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

  四、教学建议

  (一)采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四个生字都是要求会写的,竽:古代的一种簧管乐器,像现在的笙。组词:吹竽。混:多音字,本课读“hùn”(混入),另一个音读“hún”同“浑”(混蛋)。

  指导书写时要注意“滥”的右半部是“监”。

  (二)抓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小故事,文章没有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没有人物的心理描写,有的是故事的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动作的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如果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时,能通过人物的动作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成语的意思,受到要有真才实学的教育。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他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这里可抓住“常常”、“三百人”这两个词,这是南郭先生得以滥竽充数的铺垫。

  第二自然段,讲了南郭先生是如何滥竽充数的。重点抓住“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这句话来理解。先理解词语“装腔作势”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故意做出一种姿态,好像是在吹竽,以蒙混别人的眼目。其实这句话就是对“滥竽充数”简单明了的解释。可反复读一读,试着做一做动作。体会“滥竽充数”、“装腔作势”的含义。

  第三自然段,写了齐宣王的儿子叫人一个一个地吹竽。

  第四自然段,写了南郭先生怕被发现,逃走了。体会“只好”一词,写出了“滥竽充数”都最终的下场。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反复读,从中体会人物的动作和心理,进而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如果教学时间充裕的,也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南郭先生由动作表现出来的三次心理活(1)看到“机会”他会怎么想?(2)“混”还能得到和别人一样高的待遇,他会怎么想?(3)听到“这个消息”,他为什么逃走,他又会怎么想呢?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南郭先生的“混”和“逃”能看出齐宣王和齐湣王有什么不同?

  在讲读课文中,要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使学生知道,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站稳脚跟,装腔作势终究有混不下去的一天。教育学生踏实认真地学习,掌握真本领。

  教学的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造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如:我们不能滥竽充数,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真本领。

  妈妈买了两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好多坏橘子滥竽充数。

  上课时,经常有人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三)读写训练建议

  结合课后的“议一议,演一演,写一写”的训练,可以设计课后习作练笔。

  1、续编故事,想一想,议一议,南郭先生逃跑后会怎样?再把它写下来。

  2、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扩与练笔。为故事的发生加上特定的场景,为人物加上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在扩定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阅读,研读原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进行扩写的基础;(2)找中心词,确定扩写点,由此展开想象及再创造,侧重心理活动,是进行扩写的把手与成功通道。

《滥竽充数》教案7

  一、习作要求

  以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原文,抓住重点内容,侧重人物心理,展开自由想象,把原文扩写成四百字以上的文章,做到语言通顺、具体生动,题目自拟。

  二、教学方法

  1、学法到写法的迁移。2、由说到写,说写结合,连段成。

  三、教学准备

  1、阅读,研读原文2、课件(从上下载的《滥竽充数》故事的动画片

  六、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

  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

  (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

  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

  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

  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

  5、教学:“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课堂独立,然后交流,激励。

  (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

  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

  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

  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

  3、:“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

  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

  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

  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第三次心理活动)

  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

  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

  (四)升华联接成

  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答案体现开放)

  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过渡语:大家的“警世名言”暂时不作交流,留把它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

  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前后照应全文。

《滥竽充数》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

  3、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1、出示六个成语(指名读)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鱼目混珠 亡羊补牢

  2、这些词语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这样的词语。(板书:滥竽充数)(范读——齐读)

  3、这些成语寓言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知道?(指名说)

  4、《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故事。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 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结合上下文,读懂生词。

  (3) 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汇报:

  (1) 开火车读课文(相机点评)

  (2) 文中你读懂了哪些词?(重点理解腮帮、俸禄等词语)

  (3) 课文只有一个自然段,你能把它读成两部分吗?并说说理由。(指名说)(板书:齐宣王 齐湣王)

  (4) 谁能把两部分的意思分别说一下吗?

  (5) 把两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故事 感悟寓意

  1、过渡:同是南郭先生,为什么在齐宣王时,混得有滋有味;而到了齐湣王时,就只好逃走了?

  2、仔细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细细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讨论交流:

  (1) 出示“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 你读出了什么?(强调“总是”“许多人”“一齐”)

  △ 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2)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 “混”字读出了什么?

  (3) 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 想象一下,他会怎么装?(练习说话)

  出示:“别人---------------------------,他就—————————。”

  △ 尽管南郭先生装得像模像样,但内心还是不*静。此时他的心情会怎样呢?(害怕 担心 紧张 得意)

  △ 是啊,起先他可能是紧张害怕的,但他紧张也要装作不紧张,害怕也要装作不害怕,不会吹也要装作会吹。

  △ 同学们,由这个“装”你想到了哪些词?(装腔作势 装模作样)

  △ 南郭先生啊,你不会居然冒充会,这不是滥竽充数吗?

  △ 这样装着装着,居然没人发现,还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 拿到俸禄后,南郭先生又会想什么?

  (4) 南郭先生的运气会一直好下去吗?

  (5) 出示:“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 你读出了什么?

  (6) 难怪听了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 出示:“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 从“只好”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 不逃走行吗?此时的南郭先生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指导看图)

  △ 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 谁能用“只好”说一句话。

  (8) 在逃跑的路上,假如你碰到南郭先生会怎么做?

  (9) 同学们,学到这里,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0) 的确,做人要踏踏实实,要有真才实学。这就是滥竽充数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真才实学)

  (11) 说说身边的滥竽充数的事,找找身边南郭先生一样的人。

  四、续编故事 拓展延伸

  1、续编故事《南郭先生后传》

  附: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

  爱讲排场 装腔作势 用人严格

  真才实学

《滥竽充数》教案9

  《寓言二则》中的《滥竽充数》写的是,战国时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信任与报酬,齐泯王继位后,让一个人、一个人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怕暴露,只好偷偷地逃走。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说明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

  按内容可把故事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南郭先生的成功。

  第二部分:写南郭先生的失败。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从内容到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我确定的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悟出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明白南郭先生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南郭先生行为中悟出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要求学生从文题入手质疑,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应该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更应该以此,当作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艰巨而且重要的任务。

  二、学习课文采用的几种手段:

  1、重视多读。

  本节课我多数时选择了自由读,齐读,指读等形式,尽量多地给学生读的机会。而且注重朗读后的讲评,可以教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评后再让其读,扬长避短,力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

  2、努力做到提问富有启发性。

  学习中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解决两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即南郭先生成功的原因,南郭先生失败的原因。

  3、其余预设的问题也多数属于有弹性的问题:

  如用多媒体打出课文第二段。读这句话你明白了哪些内容?有的学生可能学懂了“这个机会”一词。有的可能明白了南郭先生是看到了可乘之机,可作假,有的可能明白了齐宣王,奢侈,不务实等等内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机会。

  4、教学中内心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这里的目标意识除了指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更应该重视“学法目标”的实现。根据教材,教师,学生的实际,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法系列,使训练沉积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如:我们坚持的学生主动质疑,先质疑、再解疑,然后通过读,深入体入文字中的情感,小组合作学习,找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等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已在*时的训练过程中,在学生的素质中,有了一定的沉积。但愿这种沉积通过不断训练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5、树立服务意识。

  新时期的教师应牢记这样一个信条:宁要有缺憾的突破,不要无价值的完整。所以,我坚持着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要学生得到了实惠,哪怕我的这节课看起来不是完美的一课。因此,无论在开课伊始、还是讲课中,以及将要结课时,都不抑制学生的质疑。

  6、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语文绝对不是课本教学这个范围。

  应该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所以,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把课堂学的课文当作例题学,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举一反三的练习,所以,学习本课,不但要求学生学懂课文内容,还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懂得滥竽充数这个词的运用.而且要求学生,课后再找一找寓言

  以上只是上这节课的设想,因为课堂是活动的过程,难免会遗留下一些处理不妥当的地方,肯请各位不吝赐教。

《滥竽充数》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滥竽充数》教案10篇扩展阅读


《滥竽充数》教案10篇(扩展1)

——《滥竽充数》教案10篇

《滥竽充数》教案1

  一、习作要求

  以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原文,抓住重点内容,侧重人物心理,展开自由想象,把原文扩写成四百字以上的文章,做到语言通顺、具体生动,题目自拟。

  二、教学方法

  1、学法到写法的迁移。

  2、由说到写,说写结合,连段成篇。

  三、教学准备

  1、阅读,研读原文

  2、课件(从网上下载的《滥竽充数》故事的动画片

  六、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

  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

  (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

  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

  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

  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

  5、教学小结:“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课堂独立写作,然后交流,评价激励。

  (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

  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

  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

  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

  3、小结:“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

  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

  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

  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第三次心理活动)

  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

  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

  (四)总结升华联接成篇

  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答案体现开放)

  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写作。过渡语:大家的“警世名言”暂时不作交流,留给大家把它作文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

  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篇,前后照应全文写作。

《滥竽充数》教案2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滥竽充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留不住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蒙混进去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2、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3、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滥竽充数》教案4

  《寓言二则》中的《滥竽充数》写的是,战国时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信任与报酬,齐泯王继位后,让一个人、一个人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怕暴露,只好偷偷地逃走。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说明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

  按内容可把故事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南郭先生的成功。

  第二部分:写南郭先生的失败。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从内容到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我确定的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悟出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明白南郭先生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南郭先生行为中悟出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要求学生从文题入手质疑,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应该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更应该以此,当作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艰巨而且重要的任务。

  二、学习课文采用的几种手段:

  1、重视多读。

  本节课我多数时选择了自由读,齐读,指读等形式,尽量多地给学生读的机会。而且注重朗读后的讲评,可以教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评后再让其读,扬长避短,力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

  2、努力做到提问富有启发性。

  学习中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解决两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即南郭先生成功的原因,南郭先生失败的原因。

  3、其余预设的问题也多数属于有弹性的问题:

  如用多媒体打出课文第二段。读这句话你明白了哪些内容?有的学生可能学懂了“这个机会”一词。有的可能明白了南郭先生是看到了可乘之机,可作假,有的可能明白了齐宣王,奢侈,不务实等等内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机会。

  4、教学中内心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这里的目标意识除了指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更应该重视“学法目标”的实现。根据教材,教师,学生的实际,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法系列,使训练沉积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如:我们坚持的学生主动质疑,先质疑、再解疑,然后通过读,深入体入文字中的情感,小组合作学习,找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等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已在*时的训练过程中,在学生的素质中,有了一定的沉积。但愿这种沉积通过不断训练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5、树立服务意识。

  新时期的教师应牢记这样一个信条:宁要有缺憾的突破,不要无价值的完整。所以,我坚持着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要学生得到了实惠,哪怕我的这节课看起来不是完美的一课。因此,无论在开课伊始、还是讲课中,以及将要结课时,都不抑制学生的质疑。

  6、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语文绝对不是课本教学这个范围。

  应该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所以,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把课堂学的"课文当作例题学,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举一反三的练习,所以,学习本课,不但要求学生学懂课文内容,还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懂得滥竽充数这个词的运用.而且要求学生,课后再找一找寓言

  以上只是上这节课的设想,因为课堂是活动的过程,难免会遗留下一些处理不妥当的地方,肯请各位不吝赐教。

《滥竽充数》教案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涵的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而不能自欺欺人。

  重难点、关键

  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寓言中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到的有关《韩非子》的资料。

  3.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种文章的体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体是寓言。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为什么?(因为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不要花很多的时间;趣味性强,每则寓言都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2、教师趁机简介什么叫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备劝喻、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3、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是《滥竽充数》,那么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劝喻或讽刺的是什么呢?

  (通过从文章体载入手,激起学生对寓言这种文体的回忆。然后教师设置疑问导读,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2、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围绕问题,学生分组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朗读节凑。

  (3)、教师播放古筝音乐,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5、检查学生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情况。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一起解决。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让学生分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教师导: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分组学习,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

  四、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

  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

  喜欢怎样听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请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

  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5、教师导:这是我们从南郭先生身上得到的启示,那我们还能

  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6、教师小结: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

  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读课文。

  7、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表格的设计,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言揭

  示的深刻道理。)

  五、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教师导: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们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们找到过吗?

  ——请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吧?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南郭先生”,激发学生改变

  不良的行为习惯。)

  六、课后延伸,续写故事。

  1、教师导: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他的行为是我们所

  不耻的,但我们不能做无情的"人。南郭先生逃走后,我们想不想知道他以后过得怎样了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南郭先生逃走后”为起笔,续写这个故事。

  2、学生续写故事。

  附板书:

  滥竽充数

  齐宣王 必一百人 装模作样

  齐缗王 一一听之 只好逃走

  (一个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滥竽充数》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

  3、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1、出示六个成语(指名读)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鱼目混珠 亡羊补牢

  2、这些词语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这样的词语。(板书:滥竽充数)(范读——齐读)

  3、这些成语寓言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知道?(指名说)

  4、《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故事。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 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结合上下文,读懂生词。

  (3) 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汇报:

  (1) 开火车读课文(相机点评)

  (2) 文中你读懂了哪些词?(重点理解腮帮、俸禄等词语)

  (3) 课文只有一个自然段,你能把它读成两部分吗?并说说理由。(指名说)(板书:齐宣王 齐湣王)

  (4) 谁能把两部分的意思分别说一下吗?

  (5) 把两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故事 感悟寓意

  1、过渡:同是南郭先生,为什么在齐宣王时,混得有滋有味;而到了齐湣王时,就只好逃走了?

  2、仔细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细细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讨论交流:

  (1) 出示“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 你读出了什么?(强调“总是”“许多人”“一齐”)

  △ 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2)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 “混”字读出了什么?

  (3) 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 想象一下,他会怎么装?(练习说话)

  出示:“别人---------------------------,他就—————————。”

  △ 尽管南郭先生装得像模像样,但内心还是不*静。此时他的心情会怎样呢?(害怕 担心 紧张 得意)

  △ 是啊,起先他可能是紧张害怕的,但他紧张也要装作不紧张,害怕也要装作不害怕,不会吹也要装作会吹。

  △ 同学们,由这个“装”你想到了哪些词?(装腔作势 装模作样)

  △ 南郭先生啊,你不会居然冒充会,这不是滥竽充数吗?

  △ 这样装着装着,居然没人发现,还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 拿到俸禄后,南郭先生又会想什么?

  (4) 南郭先生的运气会一直好下去吗?

  (5) 出示:“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 你读出了什么?

  (6) 难怪听了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 出示:“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 从“只好”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 不逃走行吗?此时的南郭先生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指导看图)

  △ 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 谁能用“只好”说一句话。

  (8) 在逃跑的路上,假如你碰到南郭先生会怎么做?

  (9) 同学们,学到这里,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10) 的确,做人要踏踏实实,要有真才实学。这就是滥竽充数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真才实学)

  (11) 说说身边的滥竽充数的事,找找身边南郭先生一样的人。

  四、续编故事 拓展延伸

  1、续编故事《南郭先生后传》

  附: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

  爱讲排场 装腔作势 用人严格

  真才实学

《滥竽充数》教案7

  教学背景

  本课是郭昶老师在20**年7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20周年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一节课。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惊弓之鸟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设疑。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检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指导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的读音。理解竽眼儿。竽有眼儿,还有什么乐器有眼儿?眼儿就是小孔)

  2、再读课文。课文虽然简短,但要真正读通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问题。(预测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

  四、学文明意

  1、找重点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3、看录像练说。

  1)看录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样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吗?我们来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录像)

  2)说话练习。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来说说南郭先生是怎样装的?怎样充的?

  3)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生*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文中的装腔作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语言的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又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3、链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点。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复述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使链接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4、链接语言材料,切入实际运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在教学中,阅读理解带有滥竽充数的句子,架起了学生理解寓意与运用成语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一桥梁拓宽了对滥竽充数的内涵,丰富古义,也为学生运用成语写句子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运用的难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用滥竽充数所写的句子用词贴切,内容具体、丰富。

  多途径的链接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窗,但从中也发现,这些链接材料均来自教师的课前预设,虽然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但学习中的主动性却不强。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前展开预习,开展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在课内进行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等量的学习时间内会学得更丰富,学得更主动,使链接拓展式教学风汇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学习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滥竽充数》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主要介绍了南郭先生了解到齐宣王听吹竽时爱讲排场,虽然自己不会吹,却混迹于其中,而没被发现。但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由于没有真才实学,只得偷偷地逃走了。“滥竽充数”中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课文短小,一读就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没有真才实学的害处,教育学生学习要扎扎实实,同时也要告诫学生要在生活中锻炼自已识别真假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与生字相关词语。

  3、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4、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合理想象南郭先生逃跑后的情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教学难点:抓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

  四、教学建议

  (一)采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四个生字都是要求会写的,竽:古代的一种簧管乐器,像现在的笙。组词:吹竽。混:多音字,本课读“hùn”(混入),另一个音读“hún”同“浑”(混蛋)。

  指导书写时要注意“滥”的右半部是“监”。

  (二)抓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小故事,文章没有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没有人物的心理描写,有的是故事的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动作的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如果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时,能通过人物的动作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成语的意思,受到要有真才实学的教育。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了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他常常叫三百人一齐吹。这里可抓住“常常”、“三百人”这两个词,这是南郭先生得以滥竽充数的铺垫。

  第二自然段,讲了南郭先生是如何滥竽充数的。重点抓住“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这句话来理解。先理解词语“装腔作势”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故意做出一种姿态,好像是在吹竽,以蒙混别人的眼目。其实这句话就是对“滥竽充数”简单明了的解释。可反复读一读,试着做一做动作。体会“滥竽充数”、“装腔作势”的含义。

  第三自然段,写了齐宣王的儿子叫人一个一个地吹竽。

  第四自然段,写了南郭先生怕被发现,逃走了。体会“只好”一词,写出了“滥竽充数”都最终的下场。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反复读,从中体会人物的动作和心理,进而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如果教学时间充裕的,也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南郭先生由动作表现出来的三次心理活(1)看到“机会”他会怎么想?(2)“混”还能得到和别人一样高的待遇,他会怎么想?(3)听到“这个消息”,他为什么逃走,他又会怎么想呢?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南郭先生的“混”和“逃”能看出齐宣王和齐湣王有什么不同?

  在讲读课文中,要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使学生知道,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站稳脚跟,装腔作势终究有混不下去的一天。教育学生踏实认真地学习,掌握真本领。

  教学的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造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如:我们不能滥竽充数,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真本领。

  妈妈买了两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好多坏橘子滥竽充数。

  上课时,经常有人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三)读写训练建议

  结合课后的“议一议,演一演,写一写”的训练,可以设计课后习作练笔。

  1、续编故事,想一想,议一议,南郭先生逃跑后会怎样?再把它写下来。

  2、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扩与练笔。为故事的发生加上特定的场景,为人物加上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在扩定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阅读,研读原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进行扩写的基础;(2)找中心词,确定扩写点,由此展开想象及再创造,侧重心理活动,是进行扩写的把手与成功通道。

《滥竽充数》教案9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滥竽充数》教案10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2、借助拼音,全班齐读。

  (二)、通读全文

  1、请同学们各自放开声音朗读课文。

  2、还想读吗?不想读的同学听别人读,想读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同学请站起来读,其他的同学可以随时加入。

  3、默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

  4、师板书

  (口述: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后来齐湣王继位,他怕败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三)、精读课文,感知寓言

  1、是什么原因让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呢?

  A、“每逢吹竽……混在队里充数”

  ①、理解“装腔作势”。②、他为什么要装腔作势?又是怎样装腔作势的?

  ③、播放课件。④、咱们也来演一演双簧。⑤、指导朗读。

  B、“讲排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排场?②、指导朗读。③、你想对齐宣王说什么?

  2、指导背诵

  老师这儿有一、二自然段的动画片,只是还未配音,谁愿意为它配音?(既然是配音,就得根据画面变化来朗读,可不能光盯着书本读!)

  3、南郭先生凭着“装腔作势”钻了齐宣王讲排场的空子,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下场如何呢?(播放课件)4、看屏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此时的样子吗?

  5、此时,他会又想些什么呢?6、指导朗读。

  7、看着这位狼狈而逃的南郭先生,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小组讨论,然后写在黑板上,大声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听。8、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

  9、用屏幕上的句式说一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尽量用上黑板上用得好的词句。

  10、《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广泛,看看屏幕上的句子,你会使用今天你们刚学到的成语吗?

  11、南郭先生就这样偷偷地逃走了,他逃走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续编这个故事。可以讲故事,可以画连环画,可以表演。

  (四)、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混逃

  (学生板书)


《滥竽充数》教案10篇(扩展2)

——《滥竽充数》教案10篇

《滥竽充数》教案1

  一、习作要求

  以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原文,抓住重点内容,侧重人物心理,展开自由想象,把原文扩写成四百字以上的文章,做到语言通顺、具体生动,题目自拟。

  二、教学方法

  1、学法到写法的迁移。

  2、由说到写,说写结合,连段成篇。

  三、教学准备

  1、阅读,研读原文

  2、课件(从网上下载的《滥竽充数》故事的动画片

  六、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

  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

  (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

  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

  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

  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

  5、教学小结:“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课堂独立写作,然后交流,评价激励。

  (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

  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

  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

  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

  3、小结:“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

  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

  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

  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第三次心理活动)

  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

  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

  (四)总结升华联接成篇

  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答案体现开放)

  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写作。过渡语:大家的“警世名言”暂时不作交流,留给大家把它作文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

  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篇,前后照应全文写作。

《滥竽充数》教案2

  一、习作要求

  以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原文,抓住重点内容,侧重人物心理,展开自由想象,把原文扩写成四百字以上的文章,做到语言通顺、具体生动,题目自拟。

  二、教学方法

  1、学法到写法的迁移。2、由说到写,说写结合,连段成。

  三、教学准备

  1、阅读,研读原文2、课件(从上下载的《滥竽充数》故事的动画片

  六、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情境激趣

  1、教师话语导入:《滥竽充数》是一则流传千年的故事,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再次来回味,谁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或者复述课文?学生朗读与复述课文。

  2、看课件《滥竽充数》的故事

  (二)比较赏析领悟方法

  1、讨论动画解说词比较课文内容更为详细的地方?

  2、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3、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

  4、讨论南郭进乐队,原文中哪一个动词概括得最确切?

  5、教学:“混”字最为确切,围绕“中心词”“混”字,通过自由想象,把南郭进竽乐队的原因(第一次心理活动)和过程讲述得很明确、丰满了。同学们围绕“滥竽充数”成因——“混”写片段,要求注重心理描写。

  6、课堂独立,然后交流,激励。

  (三)方法迁移,以点及面

  1、师话语导入:找到中心词

  确定扩写点,大家写出了南郭充数的多个原因,请大家以小组展开学习,思考原文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混”的中心词,可以作为扩写点?

  2、生小组读文讨论,教师引导。

  3、:“装”字写出了“滥竽充数”的过程,“逃”字,它写出了“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扩写点装逃

  4、说词说句练习。说含有“装”字的`词语,结合情境语言“画画”南郭吹竽的形象?

  5、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

  6、说词说句练习。围绕“逃”来说几个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描摹南郭逃跑的神情、动作形象,揣摩南郭逃跑的心理?(第三次心理活动)

  7、选择“滥竽充数”的过程——“装”,或者“滥竽充数”的结果——“逃”为题,写一个片段。

  8、交流片段“装”,交流片段“逃”各一、二例。教师学生相机点评。

  (四)升华联接成

  1、再次说说南郭人物的特点,成语“滥竽充数”的寓意。(答案体现开放)

  2、同学对南郭献上几句劝告的忠言?生。过渡语:大家的“警世名言”暂时不作交流,留把它点睛之笔,写在这次习作中。

  师提出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连段成,前后照应全文。

《滥竽充数》教案3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寓言二则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28人。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比较好,基础扎实,大多数学生爱读书,作文水*提高比较快,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困生比较多,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

  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经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每则寓言的题目都是一个成语,所以也是两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寓言先说那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写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马上被人发现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寓言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理。

  4、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2、引导学生针对这两种现象发表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一课时

  一、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师: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哪儿干什么?

  生:图上画了两个人。

  生:他们在一个大门口。

  生:有一个人左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右手伸手摸一个铃铛。

  生:不对,老师,不是伸手去摸,他是想偷去。

  师:对,那个人正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今天来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题读题,释题。

  掩耳盗铃: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寓言:含有一定道理的小故事。

  三、自由读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生字词。

  2、找出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读一读。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3、指明读点明故事结果的语句。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五、阅读课文,由结果和课后第三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学习。

  讨论:(1)为什么他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呢?

  (2)他在偷铃铛之前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铃铛是有人碰它,它就会响的,古时代这样的铃铛就是用来做门铃用的。

  生:他只捂了自己的耳朵,并没捂住别人的耳朵,别人当然听的见。

  生:这个人真傻,他明明知道铃铛一碰就会响起来,他还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他以为别人都听不到,这骗谁呀?只能骗自己。

  生:他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他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不可能听不见的。

  ……

  六、联系实际讨论,明白寓言的道理。

  1、 讨论:这个故事可笑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

  师:对,这个人明知有这样的结果还去做,真是自己骗自己,他被抓呀,活该!同学们,我们能做这样的事吗?

  2、 引导学生明白寓意。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在明白寓意的基础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升华所学的道理:掩耳盗铃是一自欺欺人的傻事,千万别这样做。

  第二课时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师: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请你有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3、师:结合刚才我们看的动画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课件:点击后显示)

  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

  2、学生反馈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不同意:说说你的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

  师: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

  师: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

  (2-3名学生)

  师: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

  生反馈:“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点击:也)(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样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点击:混)(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引导阅读,合作填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

  师: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研究活动我们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生:观察表格。

  师: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

  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师: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A、齐宣王爱讲排场。板书:爱讲排场

  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谈意见。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板书:装腔作势

  (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

  师: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师: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

  生:反馈意见。(点击:一次又一次)

  师: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追根究底,感知寓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师: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个别读——集体读)

  师: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

  5、 感情朗读,畅谈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师: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

  板书:真才实学

  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1、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新闻前线

  ——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2、师: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

  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

  3、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我们的主持人更是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象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

  2、填空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人们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业安排

  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课件出示:小练笔——南郭先生下岗后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了解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搜集查找)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2、《滥竽充数》的动画片。

  十一、自我问答

  1、学了《寓言二则》之后,我们有什么想法,有哪些感受呢?

  2、我们怎么认识南郭先生这个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腔( ) 掩( ) 铃( ) 偷( )

  空( ) 淹( ) 岭( ) 愉( )

《滥竽充数》教案4

  《寓言二则》中的《滥竽充数》写的是,战国时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信任与报酬,齐泯王继位后,让一个人、一个人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怕暴露,只好偷偷地逃走。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说明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

  按内容可把故事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南郭先生的成功。

  第二部分:写南郭先生的失败。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从内容到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我确定的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悟出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明白南郭先生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南郭先生行为中悟出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要求学生从文题入手质疑,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应该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更应该以此,当作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艰巨而且重要的任务。

  二、学习课文采用的几种手段:

  1、重视多读。

  本节课我多数时选择了自由读,齐读,指读等形式,尽量多地给学生读的机会。而且注重朗读后的讲评,可以教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评后再让其读,扬长避短,力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

  2、努力做到提问富有启发性。

  学习中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解决两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即南郭先生成功的原因,南郭先生失败的原因。

  3、其余预设的问题也多数属于有弹性的问题:

  如用多媒体打出课文第二段。读这句话你明白了哪些内容?有的学生可能学懂了“这个机会”一词。有的可能明白了南郭先生是看到了可乘之机,可作假,有的可能明白了齐宣王,奢侈,不务实等等内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机会。

  4、教学中内心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这里的目标意识除了指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更应该重视“学法目标”的实现。根据教材,教师,学生的实际,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法系列,使训练沉积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如:我们坚持的学生主动质疑,先质疑、再解疑,然后通过读,深入体入文字中的情感,小组合作学习,找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等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已在*时的训练过程中,在学生的素质中,有了一定的沉积。但愿这种沉积通过不断训练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5、树立服务意识。

  新时期的教师应牢记这样一个信条:宁要有缺憾的突破,不要无价值的完整。所以,我坚持着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要学生得到了实惠,哪怕我的这节课看起来不是完美的一课。因此,无论在开课伊始、还是讲课中,以及将要结课时,都不抑制学生的质疑。

  6、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语文绝对不是课本教学这个范围。

  应该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所以,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把课堂学的"课文当作例题学,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举一反三的练习,所以,学习本课,不但要求学生学懂课文内容,还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懂得滥竽充数这个词的运用.而且要求学生,课后再找一找寓言

  以上只是上这节课的设想,因为课堂是活动的过程,难免会遗留下一些处理不妥当的地方,肯请各位不吝赐教。

《滥竽充数》教案5

  《寓言二则》中的《滥竽充数》写的是,战国时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信任与报酬,齐泯王继位后,让一个人、一个人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怕暴露,只好偷偷地逃走。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说明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

  按内容可把故事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南郭先生的成功。

  第二部分:写南郭先生的失败。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从内容到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现状,我确定的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理解故事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悟出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明白南郭先生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南郭先生行为中悟出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要求学生从文题入手质疑,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应该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更应该以此,当作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艰巨而且重要的任务。

  二、学习课文采用的几种手段:

  1、重视多读。

  本节课我多数时选择了自由读,齐读,指读等形式,尽量多地给学生读的机会。而且注重朗读后的讲评,可以教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评后再让其读,扬长避短,力求一次比一次读得更好。

  2、努力做到提问富有启发性。

  学习中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解决两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即南郭先生成功的原因,南郭先生失败的原因。

  3、其余预设的问题也多数属于有弹性的问题:

  如用多媒体打出课文第二段。读这句话你明白了哪些内容?有的学生可能学懂了“这个机会”一词。有的可能明白了南郭先生是看到了可乘之机,可作假,有的可能明白了齐宣王,奢侈,不务实等等内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机会。

  4、教学中内心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这里的目标意识除了指完成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更应该重视“学法目标”的实现。根据教材,教师,学生的实际,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法系列,使训练沉积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如:我们坚持的学生主动质疑,先质疑、再解疑,然后通过读,深入体入文字中的情感,小组合作学习,找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等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已在*时的训练过程中,在学生的素质中,有了一定的沉积。但愿这种沉积通过不断训练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5、树立服务意识。

  新时期的教师应牢记这样一个信条:宁要有缺憾的突破,不要无价值的完整。所以,我坚持着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要学生得到了实惠,哪怕我的这节课看起来不是完美的一课。因此,无论在开课伊始、还是讲课中,以及将要结课时,都不抑制学生的质疑。

  6、树立大语文的观念,语文绝对不是课本教学这个范围。

  应该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所以,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把课堂学的课文当作例题学,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举一反三的练习,所以,学习本课,不但要求学生学懂课文内容,还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懂得滥竽充数这个词的运用.而且要求学生,课后再找一找寓言

  以上只是上这节课的`设想,因为课堂是活动的过程,难免会遗留下一些处理不妥当的地方,肯请各位不吝赐教。

《滥竽充数》教案6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器具:

  投影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 “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

  滥竽充数

  齐宣王必三百人混

  齐缗王一一听之逃

《滥竽充数》教案7

  教学背景

  本课是郭昶老师在20**年7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20周年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一节课。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惊弓之鸟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设疑。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检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指导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的读音。理解竽眼儿。竽有眼儿,还有什么乐器有眼儿?眼儿就是小孔)

  2、再读课文。课文虽然简短,但要真正读通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问题。(预测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

  四、学文明意

  1、找重点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3、看录像练说。

  1)看录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样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吗?我们来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录像)

  2)说话练习。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来说说南郭先生是怎样装的?怎样充的?

  3)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生*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文中的装腔作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语言的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又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3、链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点。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复述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使链接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4、链接语言材料,切入实际运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在教学中,阅读理解带有滥竽充数的句子,架起了学生理解寓意与运用成语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一桥梁拓宽了对滥竽充数的内涵,丰富古义,也为学生运用成语写句子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运用的难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用滥竽充数所写的句子用词贴切,内容具体、丰富。

  多途径的链接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窗,但从中也发现,这些链接材料均来自教师的课前预设,虽然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但学习中的主动性却不强。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前展开预习,开展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在课内进行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等量的学习时间内会学得更丰富,学得更主动,使链接拓展式教学风汇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学习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滥竽充数》教案8

  一、⑴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三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滥竽充数》,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滥竽充数》。(师板书课题: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⑵师:什么叫寓言?(指名回答)

  师小结:寓言这种文学作品形式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它往往是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

  ⑶列举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⑷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和课文。

  二、新授:

  ⒈生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①“排场”是什么意思?(指名答。本文指齐宣王所喜欢的那种奢侈铺张的场面。“场”读轻声)

  ②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指名答。齐宣王喜欢听竽,而且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

  ③本段最后一句话“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给他听”,这句话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⒉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要用夸张的语调读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那几句话)

  ①他看到这个机会,这个机会指什么?(指名回答。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给他听)

  ②“待遇”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本文指齐宣王给南郭先生的报酬)

  ③“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架势来蒙骗人或吓唬人)根据这两句话,你能在插图中找到南郭先生吗?这句话生动的描写出南郭先生装模做样、弄虚作假的丑态,最后一句话则说明了他很会作假,作假成功,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④就是这样一个根本不会吹竽的人,居然能在吹竽队成功的混了下去,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是什么原因。(指名回答。客观: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主观:他很会作假。稍作引申:制度的缺陷,选拔制度,岗位制度等)

  ⒊像这样一个不学无术、弄虚作假的人,难道真能永久的这样混下去吗?我们接着看课文的三、四两段。(指名读。“挨”读“āi”)

  ①事情突然发生了转折。什么转折?(指名回答。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②“脾气”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本文指性情好恶)

  ③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指名回答。齐湣王不喜欢齐奏,他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⒌师生共同小结:没有真正才干而不会装会、弄虚作假、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是经不起考验的,他的真面目终究会暴露的。

  师:希望我们大家都不要做南郭先生那样的人,而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作业:

  ⒈课后熟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词。(也可安排拓展内容)

  四、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有机可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 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欺骗成功

《滥竽充数》教案9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涵的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而不能自欺欺人。

  重难点、关键

  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寓言中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到的有关《韩非子》的资料。

  3.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种文章的体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体是寓言。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为什么?(因为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不要花很多的时间;趣味性强,每则寓言都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2、教师趁机简介什么叫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备劝喻、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3、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是《滥竽充数》,那么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劝喻或讽刺的是什么呢?

  (通过从文章体载入手,激起学生对寓言这种文体的回忆。然后教师设置疑问导读,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2、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围绕问题,学生分组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朗读节凑。

  (3)、教师播放古筝音乐,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5、检查学生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情况。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一起解决。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让学生分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教师导: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分组学习,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

  四、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

  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

  喜欢怎样听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请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

  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5、教师导:这是我们从南郭先生身上得到的启示,那我们还能

  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6、教师小结: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

  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读课文。

  7、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表格的设计,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言揭

  示的深刻道理。)

  五、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教师导: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们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们找到过吗?

  ——请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吧?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南郭先生”,激发学生改变

  不良的行为习惯。)

  六、课后延伸,续写故事。

  1、教师导: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他的行为是我们所

  不耻的,但我们不能做无情的人。南郭先生逃走后,我们想不想知道他以后过得怎样了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南郭先生逃走后”为起笔,续写这个故事。

  2、学生续写故事。

  附板书:

  滥竽充数

  齐宣王 必一百人 装模作样

  齐缗王 一一听之 只好逃走

  (一个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滥竽充数》教案1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抓住关键词读懂课文内容。

  2、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的特点。

  3、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二、新课学习。

  1、运用以上方法独立阅读《滥竽充数》。

  (1)抓关键词“充”,联系课文,说一说“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

  (2)找出描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读一读,再说说他是怎样一个人。

  (3)齐湣王继位后,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这说明了什么?

  2、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补写课文。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只有故事部分内容,请你补上一段作者的话。

  如:

  (1)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伍里充数,结果肯定是十分狼狈的。

  (2)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伍里充数,日子是长不了的。

  (3)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伍里充数,迟早是要露马脚的。

  4、体会寓意。

  三、课外延伸,多角度看人物。

  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

  2、组织交流。

  去楚国的人:

  A、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B、大智若愚,大胆创新。

  南郭先生:

  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

  3、引导修改原文。

  四、作业:复述两则寓言。


《滥竽充数》教案10篇(扩展3)

——滥竽充数作文10篇

滥竽充数作文1

  今天我又读了一篇《滥竽充数》,才明白了它的真正含义。故事中的南郭先生其实什么也不会,但他听说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时,就混入了吹竽队伍。每逢演奏,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蒙混过关。但齐宣王的儿子齐闵王继位后,让一个个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就连夜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只有学到真本领,才能经受住一切考验,就像我们学习,只有用功了才能取得好成绩!

滥竽充数作文2

  话说南郭先生从皇宫里逃了出来,百姓们很快就从官文中知道了这位先生的光荣事迹,这件事立刻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只要人们和南郭先生见了面,就会嘲笑他说:你真是一个没有真本领,靠着别人吃饭的苍蝇!

  每个男人都是有血性的,南郭先生很快被这接连不断的嘲笑和讽刺激怒了。他在心里暗暗地想:士可杀,不可辱!我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我是一个真正的吹竽高手,而不是一个靠着别人混饭吃的苍蝇!想完,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定要成为一个吹竽大师!

  他决定先去找一个人称吹竽之圣的大师学艺。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不知趟过了多少条河,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不知问过了多少个人。终于有一天,他在一位高人的指点下,来到了一个人称柳暗花明的大山谷。虽是夏天的正午,这里的树却遮天蔽日,南郭鼻中闻着阵阵花香、眼睛看着各色小花、耳中听着小鸟小昆虫的鸣叫,顿时感到心旷神怡,饥饿感也不知消散到何处。就在这时,一阵美妙的竽声传了过来,竽声时而像小鸟在空中飞翔、时而像大海在和人嬉戏,时而像百花静悄悄地盛开。南郭听得入神了,他知道他找到了传说中的吹竽大圣,不由自主地顺着竽声走了过去,只见一位道人站在一棵大树下吹竽。在他的四周,小鸟儿静静地站在树枝上,小鹿、小兔、小松鼠等小动物都静静地卧在地上不动,杨柳也随着竽声摆动自己的枝条,小溪也在叮铛、叮铛地唱着歌。南郭先生注意到,这位吹竽大师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慈眉善目、风姿绰约。一曲终,南郭先生立刻毫不犹豫地跪下,诚恳地说:师傅,弟子想跟着您学艺。

  那位鹤发童颜的道人赶紧把他扶起来,说:我已经听说过你的事了,看在你找我历经了种种磨难的份上,我就收你为徒。不过你能不能学好我可不敢保证,不过我想,只要你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成为一代吹竽大师。南郭先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连忙问:请问尊师大名?那个人回答:我叫鸣想,以后你就叫我鸣想师傅吧。南郭先生立刻回答:弟子明白了。

  之后,南郭先生就认真地跟着鸣想师傅学习吹竽,不管刮风下雨,他都一直在刻苦的练习。夏日炎炎的中午,鸣想师傅会午睡休息,他就在远离师傅的树阴下认真地练习,尽管汗流浃背,但他仍然不敢有一丝懈怠。

  鸣想师傅被他的执着和认真所打动了,把自己会的东西倾囊传授给他。南郭先生呢,也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越发认真地学着,把师父传授的知识全部都牢牢地记在脑子里、用嘴吹出来。转眼间,三年就过去了,南郭先生的吹竽技术越来越高明,吹出来的竽声动听无比,简直可以和师傅媲美。

  一天清晨,南郭先生正在吹自己学过的曲子,鸣想师傅站在他身边,用心听他吹完后,连声叫好,并对南郭先生说:你已经是一名吹竽大师了,现在,就回去证明自己吧!南郭先生吃惊极了,心下暗想:难道自己已经学会师傅的真传,吹竽水*真的是一名大师了么?正在想着,恍惚间,鸣想师傅已经驾着仙鹤离开了这座山谷。

  南郭先生看到师父离开后,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柳暗花明山谷,动身回到了齐国。回到齐国后,南郭先生再次去给齐缗王吹竽,一曲完毕。齐缗王被他的竽声深深打动,让他当上了乐队总指挥。全城百姓听过南郭的竽声后,也都对南郭先生刮目相看,改变了以前的看法。现在,南郭先生可是名副其实的吹竽大师,他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滥竽充数作文3

  话说南郭先生从齐湣王那里逃出来后,马不停蹄地逃了三天三夜。

  这天中午,艳阳高照,南郭先生实在累得跑不动了,就一下子瘫坐在路边的田埂上。经过这几日的.奔波,南郭先生又累又饿,惊魂未定。他不时地向身后张望,生怕有追兵过来。

  过了好一会,南郭先生才镇定下来,自言自语地说:“看样子,这里应该不是齐湣王的领地了吧!”这里,南郭先生紧张的心情*静了几分。他喃喃说道;“我也不能这样毫无目的地跑吧,我要重新做人,让所有的人都不再嘲笑我!”说到这里,南郭先生的眼神无比坚定。

  当年南郭先生在齐王宫中时,曾说过一句夸口的话:“我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吹竽乐团。”如今他决定化心愿为行动,赶赴有“竽乡”美称的终南山,在那里刻苦学艺。

  光阴似箭,四年过去了。南郭先生也学成下山。此时,他的竽技已大有长进。他开始“招兵买马”,用当年积攒下来的俸禄高薪招募吹竽乐手加入自己的乐队。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时间,南郭先生已拥有一个不下50人的吹竽乐团。南郭先生把他们再次带到终南山上去强化集训。

  又是两年过去了,南郭先生的吹竽乐团的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在南郭先生的带领下,他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京城。说来也巧,正巧赶上京城里一年一度的吹竽大赛。南郭先生与乐手们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以精湛的技艺获得第一名,南郭先生也找回了尊严和自信。

  从此南郭先生在皇宫里当了首席吹芋指挥教官,衣食无忧,颐养天年。

滥竽充数作文4

  南郭先生逃走后,三天三夜中,终于在一个小镇上发现了一位吹竽十分高超的人,他吹的竽可好听了,于是,南郭先生就走到前去,拜师学艺,这位吹竽的人死也不收南郭先生为徒,就说:“学费不交还好意思拜师学艺!”南郭先生就回答说:“学费我暂时还没有,只要你把我教会了,你要多少都没问题,要是你不信我,我还可以写保证书啊!”这个人听后,觉得还是不错,就答应了南郭先生。南郭先生经过了五年的训练后,南郭先生终于吹会了竽,于是,南郭先生就拿着竽到齐府去了,他来到来齐府后,齐缗王就问他:“南郭先生,你当初逃跑了,现在还敢回来!你胆子还真大啊!你以为我们齐府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吗?”南郭先生说:“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回来只是想吹竽给您听!”齐缗王就说:“好吧,你吹吧,如果吹不好就挨一百大板,吹得好就赏你五千两银子!”南郭先生听后,高兴地点了点头,于是,南郭先生就拿着竽吹了起来,齐缗王听后,十分满意,就给了南郭先生五千两银子,南郭先生收了五千两银子后,就开开心心地起找自己的老师了!

滥竽充数作文5

  话说从皇宫中逃跑的南郭先生回到了家乡。突然,一位村民冲出来说:“南郭啊,你总算回来了,你的母亲在家等你好久了。”“哦?是吗?”南郭先生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

  “郭儿?!”南郭母一见南郭先生回家,“你去当乐师了?能吹两首给我听吗?”南郭先生哪里懂吹?面对母亲,南郭先生只好试一试了。“吡——叭——唆——咔咔唆唆啦啦......”母亲一听,晕了过去。南郭先生见状,大呼“来人啊,救命啊————”村民们手忙脚乱地把南郭母抬到了大夫那里,大夫一看,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位先生,你母亲是因为你的竽声而晕,所以还需你的竽声才可解啊!”南郭先生问:“可我的竽声......”“我知道附近有一种鸟叫与竽声极为相似,你只要每天四更天去林中与鸟声相和就可了。”

  从此,南郭先生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挂风下雨,都坚持去林中和音。七七四十九天后,南郭先生带着他的修行成果回到了家中。“南郭,吹吧。”“好!!!”一曲之后......南郭母睁开了眼睛,问“刚才是谁吹的竽?这么好听。”“南郭啊!”

  后来,南郭先生成为了当地的吹竽好手,再也没人说他滥竽充数了。

滥竽充数作文6

  自从齐闵王上任后,南郭先生怕被拉出去砍头,便偷偷地逃了出去。他改名换姓,在一个僻远的山村盖了几间简陋的茅草屋,洗心革面,当上了一位勤勤恳恳的农民。

  在那里,他种植了萝卜、白菜、花生、玉米、麦子……年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南郭先生把这些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换了不少钱。于是,他又买了马车和马。第二年,南郭先生又扩充了几亩天地,栽种了苹果、梨、水蜜桃等很多水果树。这些水果卖得特别好,尤其是水蜜桃,一天都能卖大半马车,南郭先生的衣袋都被钱撑破了。于是,南郭先生买了一些好的家具,又买了一座用木头做的结实的房子,在房子周围种了很多奇花异草,摘一些放到自家的花瓶里,把剩下的高价卖掉。

  经过几年的奋斗,南郭先生又换了一套又大、又漂亮的房子,拥有了一块比原来大十倍的土地,还有一个大池塘,里面养满了鸭子和鱼。南郭先生成了村里一个小有名气的富翁。一天,齐闵王坐着轿子路过市场,发现了正在卖蔬菜水果的南郭先生。齐闵王说:“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你不仅改掉了过去的毛病,还让大家吃上了绿色食品,你真了不起呀!”

  后来,齐闵王让他跟一个吹笙高手免费学吹竽,南郭先生穿着很是气派,一进宫让许多人都刮目相看。他虚心求教,刻苦训练。因为南郭先生的勤奋好学,最后,他比宫里吹竽的高手吹得都要好,也得到了齐闵王和众人的一致称赞。

滥竽充数作文7

  自从南郭先生逃出皇宫,便到大街上靠乞讨为生。

  忽一日,南郭乞讨到燕国。见一山上有云霞在浮动,犹如仙女跳舞。南郭好奇之,即登山观看。行数日,终至山顶。有一老人,鹤发童颜,身边两个小童正在听老者吹竽。南郭在一旁听其吹竽,仿佛进了仙境,顿感心旷神怡。

  南郭听老者吹完一曲,即“扑通”一下跪在老者面前。老者曰:“汝此乃何意也?”南郭答曰:“在下闻老先生吹竽甚妙,恳请老先生收在下为徒!”老者曰:“汝何故硬要学吹竽,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他行业不也一样乎?”“非也,非也。”南郭急辩之,“吾因先前不会吹竽,便混在皇宫竽队,齐宣王在时,吾能‘浑水摸鱼’;如今宣王不在矣,在下只好逃跑,以乞讨为生,漂泊江湖已数载矣。故恳请老先生教我吹竽!”“好吧!”老者曰。

  自此,南郭日夜专心练习吹竽,终成能手,便辞别师父下山去了。临行时曾言,他日必当相报。

  下山后,南郭又至齐湣王处吹竽,齐湣王听之,竖起大拇指赞曰:“吹得好,大大的好。”便下旨封其为乐师,并赏黄金万两。

  此时,南郭想起师父,便买了酒菜上那山去。那老者却现了原形,合掌曰:“南郭徒儿,回去吧!吾乃南极仙翁也。”

滥竽充数作文8

  话说南郭先生从齐国皇宫逃回来之后,整天茶不思、饭不想,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一天,他的妻子从街上带回来一张《皇宫晚报》,南郭一看,心中大喜!原来那些和他一起在皇宫中给皇帝吹竽的弟兄们有一半都逃走了。这下子,南郭是十分高兴。忽然,他眼睛骨碌一转,大喊:“我想出办法了!”旁边一只猫咪狂汗!

  南郭出资,把以前和他一起吹竽的弟兄们都找来。他们聚在一起,南郭得意洋洋地说:“我们尽管已从皇宫出来了,但是在百姓面前,我们在皇宫给皇帝吹过竽,吹出来的曲子一定很好听,如果我们开一个吹竽会,百姓们一定会都来听。到时候我们就发了!” 于是南郭和他的弟兄合资买来扩音器、海报......百姓们听到消息后,个个都跑去听吹竽,全场爆满。开始了,南郭他们几个吹得鬼哭狼嚎,百姓们全都退票,南郭亏损甚大!弟兄遭到这事之后,全都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南郭。

  半夜,南郭躺在床上,心中想:我南郭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我一定要在别的路上闯出一条路来!”天亮后,南郭拿出纸和笔在那狂写......

  终于,南郭出了他的自传《南郭》。此后,南郭成为了作家。家境富裕起来了。

  南郭的故事结束了,对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是由他提倡出来的。哈哈!

滥竽充数作文9

  从前,有一个人叫南郭先生。他途径一个国家时,国王齐宣王正招募人来吹竽。南郭先生见机会来了,便加入了这个团队。在吹竽时,南郭先生吹得有模有样的。可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他要求一个一个吹,南郭先生还是想留下,但他怕被发现,这可是欺君大罪,要杀头的呀!所以他只好灰溜溜地逃跑了。

  逃跑后,网上有人骂他是混蛋,有人说一定要把他给抓回来杀了。一时间南郭先生变得臭名远扬。他来到了一家饭店打工,这个店的老板将他给赶了出去。看来这回南郭先生只能流浪街头了。

  第二天,南郭先生用自己攒下的二十两银子去买机票,准备飞到罗马。到了罗马后,南郭先生发现当服务员十分赚钱,就找到了一家应聘服务员。没想到正好有一个人也来应聘,老板发话了:“谁先将对方打倒在地,谁就会被录用。”矮小的南郭先生当然打不倒这么高大的罗马人,就灰溜溜地跑了。南郭先生流落街头,求过路人施舍点东西吃。这时,张鑫的第八十三代祖先张大人路过街头,看见了可怜的南郭先生,就将他带回了家,给他吃了自己家里的最后一碗饭。张大人问:“你是干什么的?”南郭先生不知该怎么回答。

  最后,南郭先生明白了,有才能的人才会有人要。于是他发愤图强,努力读书,最终成了大名人,而且还回国当上了齐国的大臣。

滥竽充数作文10

  “完蛋了,这一个一个人吹竽,我一定活着走不出宫门,想要想个办法!”南郭心想。这时,门外传来了齐湣王的声音。

  南郭心想:我不如谎称父亲死了,回去守孝!”于是他将水洒满一脸,坐在地上鬼哭狼嚎:“父亲,你还没等到孩儿看您最后一面,就离开人世了!”

  “你怎敢搅乱宫中安宁!”齐湣王推门而进,大声呵斥道。“大王,草民的家父已离开人世了,草莓想回家为他守孝,请大王成全!”南郭一边假哭,一边说,“孤,准你回家守孝。“齐湣王说,“谢大王成全!”南郭说。

  经过三天三夜的赶路,南郭来到了一片树林,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人,刚南郭坐在树下,叹息道:我真想离开这里!不知怎么了,就睡着了。

  当他醒来时,却在一条大街上,他走到一个人面前,问:“先生,这里是哪儿?”“这里是清朝。”那个人说。

  南郭走着走着,突然撞到了一位公子,南郭把他扶了起来,说:“对不起,我刚在想一件事。”“没事,我请你喝酒!”“好呀!”

  南郭和那位公子在酒馆中聊了很久。南郭从三国到战国讲了个遍。“没想到,先生的历史知识令我折服!”那位公子说。“贤弟的历史才令南某所折服!”南郭说道。

  “其实我是当今皇帝顺治,我想请先生去宫中教我!”顺治跪下来请南郭去宫中教书!南郭先生,不敢滥竽充数,于是好好将知识传授给顺治。

  过了许多年,南郭对顺治说:“皇上,我已经五十多岁,我告诉您一句话,不可忘掉,我们要一步一步走,不能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教案10篇(扩展4)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5篇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1

  《滥竽充数》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是一则寓言。寓言是一种短小简炼但又寓意深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告诉大家: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在教学设计,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想象为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始,我以动画资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继而以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以及寓言背后所蕴藏的道理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合作因为有了明确的目的,操作起来也变得非常实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本文内容虽然简短,但如果深入去研究,不难发现文中有许多地方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一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

  想象一:南郭先生就是钻这个空子来参加吹竽队的,当初他看到这告示会怎么想呢?看到这喜人的告示,南郭先生想:———————————————

  想象二:南郭先生简直吓坏了,他吓得 —————————————

  他心想:———————————————————————

  想象三:南郭先生逃走后,————————————————

  想象的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这则寓言的理解,从而提示其背后所蕴藏的真理。

  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说说南郭先生逃走后的故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结尾,对于学生反馈出来的“南郭先生会重操旧业”这一回答没再做引导,着实是个遗憾。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2

  鄂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学期第7课《寓言两则》包括《滥竽充数》和《画蛇添足》这两则寓言,我选择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它讲的是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湣王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偷偷逃走,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这个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再行家里充数的人。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来读一读,在第一个环节导入中让学生回忆过去的或者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交流,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感知寓言形象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阅读课文,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再全班提出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学此环节时,我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最后落脚再三个问题上:南郭先生是怎样在乐队里混的?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发现呢?后来他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课文的学习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根据学习要求,再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文,并在有收获的基础上到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抓住由这三个问题引出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课文。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南郭先生那不会装会的丑态,我用老师的朗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现象,把自己脑海里浮现出的南郭显示描述出来,然后读出来,这样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形象画面,课堂效果非常不错。再理解“讲排场”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排场”再这里是指三百人吹竽的大场面;再理解“滥”字时我又用了选择字义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不同形式地理解词语的方法都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并且注意训练学生用概括、简练的语言叙述和回答问题,不要复述课文,体现了教学的文本性和工具性,也充分体现了“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也。”

  整节课我觉得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感悟寓言小非常好,学生能够大胆发挥想象,积极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非常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我觉得还不够理想,老师的语言显得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指导性的评价,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这节课上完后,受到了刘主任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安家都说是一节成功的课,都夸我肯积极钻研教材,备课本、备学生,但是我明白,这节课不仅仅是我自己刻苦钻研的结果,它包含了许多老师的无私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董老师,上课之前,我一直压力很大,董老师一再鼓励我说:“不要受别人的影响,自己又自己的风格,相信你一定能上好!”董老师耐心地,一句一句地教我怎么说过渡语,怎么评价学生的回答……听完试教后,董老师又鼓励我说:“上得不错,下次一定会上得更好!”然后又逐字逐句地给我分析、讲解、修改,反复锤炼,正是又了董老师细心地指导和鼓励,我才能够比较成功地上好这节课。再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种钻研精神放再每一节课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争取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3

  这是一节公开课,尽管要事先详细准备,但是在找准每个知识点之外,我做好随时迎接新情况的心理准备,因为教过这么多年学之后发现,学生能想到的,绝非是老师可以预设得了的。他们是一个个有思想,随时会变化的独立个体。但是我只要抓住一个原则就好,即教学目标。我的教学任务不能偏离就好。

  上课的过程中却没有像*时在班级里一样,同学们还是有些紧张的。我觉得我们班的学生怕生,或是对于到大的场合还是不能适应的。但是关于课文的问题还是能够流利地回答的。对于预设的教学问题与目标学生们都已经基本解决,到了学生们自由发言的时候也说得不错,但是整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我教学的亮点,而是自己突然的改变。

  在说到面郭先生逃走时,张茗贺说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逃走。备课时我就在如何引导学生到寓言的寓意上而纠结。当时设计的也不是这样的,可是当他说“只好”一词,我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问:“一个‘只好’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只好逃走呢?”,“如果不逃走,要怎么办?”几个问题就引导到寓意上了。而且第一个问题,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能说的,可说的很多。然后自然而然地说到我们要努力学习好本领,不能投机取巧、走捷径。最后超出了我的预想。

  课后,坐在班级里想想自己的教学之路。觉得一名教师的成长,与备了多少篇教案关系不大,与引路人的指导有关,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多讲课。因为课堂上瞬息万变,你想不到会发生什么事。我们的学生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而预设的情况往往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能做的是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到闪光点,找到需要清除的点。可是我若事先预设了,学生不回答怎么办?或是只找照样回答的吗?

  读中师的时候,接触到是魏书生老师,很羡慕也决定要做像他那样的老师,到哪里,拿过一篇文章就能讲;走上讲台后,也一直在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从听课到评课再到备课,都会把有优点或是特点的东西记下来。同时找业务领导听自己的课,把一篇课文讲四遍。我也看一些现成的教案,但很少,针对一节教案从来都是想明白了才写的。我更注重于自己的课堂实际教学。后来有幸听到了支玉恒老师的一节《匆匆》,发现他的教案简单到只分析了课文,只讲明了教学目标管理和重点难点,根本没有教学流程。所以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想今天这节课是个转折点,让我有自信自己的课堂教学,也终于发现了这几年的努力的成效。之后所有教学中,我尽量先读通教材后自己确定目标及重难点,然后再与教学用书相对照,以试验自己的备课能力。我相信我会实现自己上学时的梦想。

  由此,我们的教学反思其实可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而不只是知识点上;同时对教师的培养上也可以想到另一种方法,而不只是要他写多少节教案,知道多少理论;理论的提升未必会落实到实践上。

  一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教学工作是会一直延续下去,而我也会不断思索,不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选择了,就要做下去;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4

  《滥竽充数》是一篇成语故事,写的是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在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里面充数.后来齐缗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这个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在上这课时,首先从课题入手,理解"滥"和"竽"的意思.接着就探究;"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呢"让学生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懂得了他之所以能蒙混过关,有两点,一是齐宣王喜欢听很多人一起吹;二是南郭先生装得像.后来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的原因也由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答案.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台,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成语故事的教学不只是停留在了解故事内容上,更重要是通过内容懂得故事要揭示的含义.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再层层深入,把故事的含义突显出来;"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让学生有一个思索,探究的过程.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5

  本次绘本的教学设计,我力图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解读《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当然,以绘本为主。

  第一个版本是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寓意的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故事。并对成语的实际运用做了举证。这是初读的过程,让学生对南郭先生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个版本是连环画。三年级的学生认知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需要图画来帮他们将书中的内容在脑海里进行建构。而教师选择的连环画用直观的方式,通过调动学生的最原始的感觉系统:眼看、耳闻、心想,深入挖掘了南郭先生的神态、动作、心理,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对故事的细节做了有益的补充。

  第三个版本是文言文。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大致疏通文言文的文意,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简洁凝练的内蕴。实际教学效果惊人,学生很快就把短文背诵下来。

  第四个版本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结合七幅连环画,先说后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这种设计,我觉得让成语、寓言的教学变得丰满起来。


《滥竽充数》教案10篇(扩展5)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3篇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

  一、引入课题

  1、今天要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动画,看里面的人在干什么?

  生:在演奏、在吹笛子、在吹竽……

  师:看来你一定认真地做了预习,动画里的人就是在吹奏古代的一种乐器竽,板书“竽”,你能根据竽这个字来猜一猜这种乐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生:是用竹子做的。师:为什么?生:因为竽字是竹字头。看来是已经懂得了根据字的偏旁来猜测字的意思。师:竽字正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一类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形声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则寓言板书“滥竽充数”就跟吹竽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到底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相信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就能明白。

  二、初步感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检测预习。师: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你都会认会读了吗?出示生字新词。请男生读左边的,女生读右边的,互相听一听。

  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待遇讲排场

  腮帮竽眼儿

  演奏继承

  一个挨一个南郭先生

  齐宣王齐湣王

  师:我们的腮帮在哪?谁来指一指?,

  师: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湣王是这则寓言中的三个人物,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三个人物中谁是吹竽的,齐宣王和齐湣王他们俩是什么关系?生:父子关系,师:谁是父亲?谁是儿子?看来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自己读懂了一些信息。

  2、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则寓言吧。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断句,不加字不漏字。全班齐读。个别纠正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1、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了这则寓言讲了南郭先生吹竽(板书),那么谁和谁要听他吹竽?(齐宣王和齐湣王,板书)结果分别怎样?(在齐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在齐湣王那只好偷偷地溜走)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找到书上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2、生竽默读反馈。师相机板书。南郭先生吹竽给齐宣王听,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到了齐湣王要听他吹竽,他却只好偷偷溜走了。

  3、师:课文的那些自然段是在讲南郭先生吹竽给齐宣王听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哪些自然段又是在讲齐湣王要听他吹竽,他却偷偷溜走了。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4、生汇报:1、2自然段讲……,3、4自然段讲……师:请同学们在2自然末尾画出象这样的双竖线,用双竖线这种符号就能把不同意思的两个部分标记出来。

  四、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品词析句,感悟寓言本义和寓意。

  (一)明确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1、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南郭先生会吹竽吗?(生:不会吹竽)请你小声自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直接描写他不会吹竽的句子,和他吹竽时的表现的相关句子,注意句子要勾画完整。

  2、生汇报: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演奏的时候,这的演奏是谁在演奏?生:是南郭先生,师:是吗?他是在演奏吗?我们把演奏这个词拆开看,吹竽的时候要演什么?又要奏出什么?现在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在演奏吗?生:不是,他只是在演吹竽的样子,并没有奏出乐曲。一起读一读南郭先生是怎样演吹竽的样子的,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这里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你圈出来,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在吹竽,于是他就得把腮帮(鼓着),把竽眼儿(捂着)卖命地演,你们会做这些动作吗?我来读这句话,你们来学一学,请女生读,男生演。你们也会表演吹竽的样子,请问你们会吹竽吗?(不会),你们是在表演,而南郭先生却是为了(骗人)演得再像也只是在演,没有奏出乐曲来啊,这不是真的在演奏,因此,书上形容南郭先生的表现是在“装腔作势”,也叫装“模作样”。同学们可以把这个词批注在下面。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常常用滥竽充数来形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他的样子怎样?(可笑、让人看不起,让人气愤)请你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我从你的读里感受到了你对他的嘲笑,讽刺。感受到你一点也瞧不起他。现在你能根据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不会吹竽,却装出会吹竽的样子,却在那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二)明确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1、既然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能混过一次又一次,在齐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齐宣王到底是怎么回事?齐读第一自然段。这段的那些语句告诉我们齐宣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齐宣王这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

  2、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你还从哪看出他爱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换词读“就有,有”只是吹竽的就有三百人,其他的军队、佣人……就更不用说了。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这为什么是一齐,而不是一起呢?我们还把两个字拆开分别组词看。可以是(场面很宏大,声音更洪亮,更能显出他的威风)

  3、出示:A齐宣王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B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请你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想想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着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联起来。

  谁愿意将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

  (三)感悟滥竽充数的最终下场,并从中受到启示。

  1、在齐宣王那里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能够得到很高的待遇,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不被人发觉,为什么在齐湣王继承王位后,却只好偷偷地溜走了呢?自读第三自然段,寻找答案。

  2、生汇报: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

  3、师出示句子。生齐读。理解挨,换词。

  4、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想些什么?生交流。

  5、正因为如此,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于是他只好偷偷溜走了。此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伤心,无可奈何,害怕,没有面子。这就是没有真本事的人的下场,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

  6、从南郭先生的境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做人要有真本事。

  五、初步感知古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寓言故事,由一本古书《韩非子。内储说上》中一篇古文改编而来的。古文就是我们的古人的写作方式。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则滥竽充数的古文。

  边看书,边听读。这古文好懂吗?是不太好懂,和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不仅不好懂,而且还不太好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问这篇古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我们刚才学的课文是4(段话),你能发现这4句话和4段话之间有联系吗?是啊,这就是我们古文的魅力,非常简洁,精炼。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经典。几千年前我们的古人就给我们总结出了做人的道理。我们可要多学习经典,把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滥竽充数

  2、教师简介“竽”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充数:凑数。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

  2、学生反馈。

  指名读。

  齐读。

  三、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激趣: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有趣的动画。(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片断)

  2、动画片看完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问题:

  南郭先生是怎样混进乐队里吹竽充数,而又不被发现?

  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⑴讨论交流: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⑵讨论交流: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⑶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

  ①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过渡:南郭先生这样弄虚作假,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乐队里吗?让我们再来看一段动画片。

  4、动画片看完了,让我们再回到课本中找一找: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5、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南郭先生见此情景,他想:XXXXXXXXXXXX。

  于是他XXXXXXXXXXXXXXXXXXXXX。

  6、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

  ①齐湣王喜欢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

  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从南郭先生和齐宣王两个人物的不同角度理解。)

  五、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六、课后延伸。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的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师:“滥竽充数”这四个字,“充数”是以前学过的,那么“滥”和“竽”我们该怎样记呢?

  (生思考,没有举手。)

  师:我提示一下“滥”减去三点水,加上——

  (红笔描“氵”。)

  生:“滥”减去三点水,加上草字头,“蓝”,蓝天的“蓝”。

  生:“滥”减去三点水,加上竹字头,“篮”,竹篮的“篮”。

  师:嗯,真不错,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谁能说说“竹篮”的“篮”为什么是竹字头呢?

  生:因为竹篮是用竹子做成的。

  生:竹字头表示和竹子有关的意思。

  师:哦,是这么回事,既然这样,那么“竽”为什么也是竹子头呢?

  (生疑惑,想说竽可能是竹子做的,又不知竽是什么,不敢确认。)

  师:我们来看课文中有一幅图,认真看看有许多人在干什么?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竽”字也带竹字头。

  生:图上有许多人在吹竽。

  生:竽就是一种用竹子做的乐器,所以带竹字头。

  师:你们观察得真细致,那么“滥”和“竽”这两个字大家记住了吗?

  生:(齐声)记住了!

  师:好,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谁愿意读?其他同学倾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第一、二自然段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抽生读课文,同学倾听,评价,正音。)

  生:故事发生在战国时候。

  生:一、二自然段中的主要人物是南郭先生、齐宣王。

  师:战国时候是什么时候呢?

  生:就是古时候。

  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生:老师刚才说了,是两千二百多年以前了。

  师:哦,是的,韩非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离现在有两千二百多年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用笔作上小问号。

  (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生:“讲排场”是什么意思?

  师:什么叫“讲排场”呢?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吧?有没有哪个词、句子解释了“讲排场”呢?画上线,标出来。

  生:“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这“三百人”就是“讲排场”。

  生:“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这“三百人一齐”就是“讲排场”。

  师:是吗,“三百人一齐”就是“讲排场”那“一齐”和“一起”有什么区别呢?好!大家一起站起来!是一起站起来!

  (学生们明白了就站了起来,不明的看别人站起来,也就起来了,最后全班陆续站了起来。)

  师:同学们做得真对,这就是一起站起来,下面,听老师的口令,一齐站起来,一——二——三!

  (生恍然大悟,全班“唰”地站起来。)

  师:好,坐下,那齐宣王“三百人一齐吹竽”,显示齐宣王哪——多么

  (师做动作。)

  生:多么有面子啊!

  生:多么有钱啦!

  生:多么了不起啊!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也喜欢讲排场,他们是怎么讲排场呢?

  生: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大表哥结婚,找了十辆轿车接新娘,十辆车排成一排,就像一条龙,不过,由于没有许多客人,有的车没坐满,有的车空着,真是太讲排场了。

  生:我太婆去世了,舅爹爹请人帮忙请客吃饭,吃了三十多桌,客人吃了半下午,都没吃完,这也讲排场。

  生:我姨妈的女儿,我表姐考了大学,送礼请客,下馆子,吃了二十多桌,也是讲排场。

  师:讲排场真不好,齐宣王只顾了自己面子,请三百人一齐吹竽,就要给三百人“很高的待遇”,供他们吃,供他们喝,还要给他们钱。更为可气的是,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也混在队里充数。那他不会吹竽,又是怎么吹的呢?从课文中找一个成语回答。

  生:装腔作势。

  师:“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能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吗?

  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师:怎样做的呢?我们看看图,看谁是南郭先生?

  (生看图找南郭先生。)

  师:你学南郭先生做这个动作,同学们看是不是在“装腔作势”。

  (生做动作,同学们哄笑。)

  师:你“捂”得真像,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字跟这个“捂”意思一样,动作也一样,是什么?

  生:“掩”!“掩耳盗铃”的“掩”。

  师:(做动作)对!“捂”和“掩”一样,都是提手旁,那“装、腔、腮、势”这几个字该怎么记呢?

  生:“装”是形声字,上面是装,下面是“衣”。

  生:“势”是“热”字去掉四点底,下面加个“力”。

  生:腔和“腮”都是月字旁。

  师:“腔”和“腮”为什么都是月字旁呢?因为呀,月字旁的字,有一个部分是肉字旁变化而来的,“腔”,“口腔”,“腮”,“腮帮”有肉吗?

  (师指自己口腔,揪腮帮。)

  生:(一齐)有!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肉,跟月字旁有关?

  (师指自己的"脸。)

  生:(一齐)脸。

  (师跺脚。)

  生:(一齐)脚。

  (师抬腿,用手指。)

  生:(一齐)腿。

  (师又手叉腰,扭腰。)

  生:(一齐)腰。

  师:“装腔作势”就是装出那种声音,作出那种架势。生活中,还有谁装腔作势地干什么?说一说,演一演。

  生:早读课上,小明正在玩,老师突然来了。小明慌忙拿起书装腔作势地读。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师:(笑,用手指着)书都拿倒了。

  生:今天早上,我不想吃早饭,妈妈生气,抄起棒槌装腔作势地要揍我。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师:(笑)自己儿子,哪里舍得真打呢。

  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没有真正的本领,他混得了一时,还能混得了一世吗?我们接着学习三、四段。老师抽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倾听、思考:这两段中多出了哪个主要人物?他和齐宣王有什么不同呢?

  (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生:多出了一个齐湣王。

  生:齐湣王不喜欢听大家一齐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

  师:“一个挨一个”就是“一个接着一个地”,那南郭先生怎么办呢?他不是不会吹吗,要是轮到他吹,那不露馅了。

  生: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师:“溜”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解释。

  生:“偷偷地走了”就是“溜”。

  师:对!“偷偷地走”就是“溜”。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不过,一定要读出感情!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学完了课文“滥竽充数”,谁能跟老师说说,“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吹竽队里充数。

  生:不会吹竽的混在行家里充数,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

  生:没有真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师:是啊,做人要有真才实学。那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他溜走以后会干些什么呢?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想像,说一说。

  生:南郭先生只好回老家种田去了。

  生:南郭先生在城里买了一间店铺,当了老板,做起了大买卖。

  生:南郭先生求得名师,学习吹竽,三年后,又回来给齐湣王吹竽。

  生:南郭先生听说赵王也爱听吹竽,而且要“三千人齐吹”,他跑到赵国又去骗赵王了。

  师:同学们的想像真是太精彩了。课后,请大家把“滥竽充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听。该怎样讲呢?能不能先跟小组的同学讲讲,再跟老师讲讲?

  课后反思

  一、课的导入。

  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根据三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和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巧妙地设计了导入,将文言文恰当地安排在导入新课之中,初步地让学生接触文言文,感受这种与*时学习不同的文体,体会*古代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这种安排恰到好处。多一分则长,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要求会读,更不要求分析理解,三年级学生也还没有分析、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少一分则短,教师和学生如果对教材中的文言文视而不见,很明显,违反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四年级学文言文点到为止。

  二、识字教学

  四年级作为一个中年级,上承识字教学为主的低年级,下接以阅读教学为主的高年级。识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既不可以作教学重点,又不能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要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为将来进入高年级自学生字打基础。本课时,主要采用随文分散识字的方法。识字方法多样,比较识字,看图理解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识字,而且各种识字方法综合交叉在一起,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富于变化的识字教学蕴含在阅读教学之中,使学生永葆积极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这节课的识字加强了本课生字之间的联系,还加强了与上节课以及以往生字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化、整体化。呈现在学生脑海中的不是单个的生字,而是一张结构严密的生字网。

  三、阅读教学。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果让学生就词解词,绝大部分学生还无法达到这样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解释,这样做,找起来简单,学生很容易达成。本文重点词语主要有三个:“讲排场、装腔作势、溜”。教师让学生先联系上下文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讲排场”;还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如“装腔作势”。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浓了。

  四、总结延伸。

  这一环节,主要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想像南郭先生溜走以后,他会干些什么?二是复述课文,将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先在班里交流。主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和复述表达能力。想像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想像是创造的前提。而复述表达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总是生活在某个集体之中 ,不可能远离社会,独自生存。要生存,就要学会和别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这两项训练为这节课的教学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压轴戏。


《滥竽充数》教案10篇(扩展6)

——续写滥竽充数3篇

续写滥竽充数1

  自从齐宣王死去,齐湣王继承王位。南郭先生就从宫廷里逃了出来,他没有工作,只能流落街头。南郭先生流落街头后,吃尽了苦头,他后悔了,于是,发奋图强想做一个真正会吹竽的人。

  南郭先生就去请教举世闻名的北郭先生,想当北郭先生的徒弟。北郭先生不答应,南郭先生每天都把北郭先生的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蹭亮蹭亮的。一年、两年过去了,北郭先生终于被南郭先生打动了,他把南郭先生收为徒弟。南郭先生每天不光要吹竽,还要打扫北郭先生的屋子,但他还是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夏天,北郭先生要睡午觉,南郭先生到小院里练吹竽,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小院子,地下好似有火在燃烧,那火好像是冲着南郭先生来的,为了惩罚他以前的坏习惯,一阵凉风吹来,又好似在表扬他。

  时间一长,南郭先生的脚底起了泡。冬天,又有一些学生到北郭先生这儿来学吹竽,他们总是中午来,南郭先生怕惊扰了他们,就到门外去吹竽,门外大雪纷飞,但他还是坚持在门外练吹竽。南郭先生的手都冻得发抖了也在练。就这样,一年、两年。他终于成了一个吹竽能手,他告别了师傅——北郭先生。

  南郭先生又回到朝廷,想继续为齐湣王吹竽,但遭到齐湣王的拒绝,他不气馁,就在京城开了一所吹竽学校。起初,没有人来南郭先生这学吹竽,因为大家都知道南郭先生是一个小混混。南郭先生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放弃,他在教室里吹起了竽,优美的竽声传到了一位家长的耳朵里。那位家长就带着孩子来到了南郭先生这儿学吹竽。过了许多年,南郭先生给这个孩子报了一个全国比赛,还得了一等奖。许多大人都从这个孩子口中得知,教他学吹竽的正是大家口中的小混混——南郭先生。喜欢吹竽的,想要吹竽的。都到南郭先生的学校里排起了长队。从此,南郭先生就举世闻名了。

续写滥竽充数2

  话说南郭先生从齐湣王那里逃出来后,马不停蹄地逃了三天三夜。

  这天中午,艳阳高照,南郭先生实在累得跑不动了,就一下子瘫坐在路边的田埂上。经过这几日的奔波,南郭先生又累又饿,惊魂未定。他不时地向身后张望,生怕有追兵过来。

  过了好一会,南郭先生才镇定下来,自言自语地说:“看样子,这里应该不是齐湣王的领地了吧!”这里,南郭先生紧张的心情*静了几分。他喃喃说道;“我也不能这样毫无目的地跑吧,我要重新做人,让所有的人都不再嘲笑我!”说到这里,南郭先生的眼神无比坚定。

  当年南郭先生在齐王宫中时,曾说过一句夸口的话:“我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吹竽乐团。”如今他决定化心愿为行动,赶赴有“竽乡”美称的终南山,在那里刻苦学艺。

  光阴似箭,四年过去了。南郭先生也学成下山。此时,他的竽技已大有长进。他开始“招兵买马”,用当年积攒下来的俸禄高薪招募吹竽乐手加入自己的乐队。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时间,南郭先生已拥有一个不下50人的吹竽乐团。南郭先生把他们再次带到终南山上去强化集训。

  又是两年过去了,南郭先生的吹竽乐团的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在南郭先生的带领下,他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京城。说来也巧,正巧赶上京城里一年一度的吹竽大赛。南郭先生与乐手们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以精湛的技艺获得第一名,南郭先生也找回了尊严和自信。

  从此南郭先生在皇宫里当了首席吹芋指挥教官,衣食无忧,颐养天年。

续写滥竽充数3

  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被揭穿后,他连夜逃出皇城,在家里无所事事,*给的俸禄早已用完。“这可怎麽办?”妻子很是担心。“去打工!”南郭先生下定了决心,他告别了妻子踏上了奇妙的“打工”之路。

  南郭先生听说南海地区物产丰富,工资高,据连夜赶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南海的区的一个名叫“翠里那”的城市里,在路店住下来,开始找工作。这儿的工作可真多:有当管家;的有当仆人的;有当佣兵的……第二天早上,南郭先生去应聘仆人,因为他既不会打算盘,也不会武功。第三天,他去工作了。他又是打水,又是烧火,还要耕地呢!主人不允许他打开一个漂亮的,用金子做的,还挂着许多金银珠宝的盒子,上面好似还有魔金密银浮在上面,亮闪闪的,应该附有魔法阵!一天,南郭先生趁主人不在打开了这个盒子,一条珍珠项链飞了出来,南郭先生立刻捡起它塞进口袋里,又将盒子藏进内袋,飞快的逃回了家。把项链给了妻子,让她卖掉好过活。南郭先生则把珍宝都拿了出来,看见有一本红色的书,还出来一看,是一本魔法书。他背了一个咒语,珍宝化作灰尘,只要南郭先生要它,它就会出现。

  后来,南郭先生的主人竟然没找他!


《滥竽充数》教案10篇(扩展7)

——《滥竽充数》续写_3篇

《滥竽充数》续写_1

  南郭先生趁着夜深人静,悄悄地逃出了齐国,离开了齐湣王的队伍后,他来到了一个非常偏远的小国家。没想到,这个小国的皇上也有着同样的爱好喜欢听吹竽,而且是很多人一起吹。于是,南郭先生又报名参加了这个吹竽队,开始故伎重演了。

  小国的皇上也给了南郭先生很丰厚的待遇,看到他每天鼓着腮帮子这么卖力地吹,又奖励了他一栋大的宅院,外加许多的金银珠宝,还给封了一个大官呢。南郭先生沾沾自喜起来,不免暗暗发笑:看我真是历害!原来高高在上的这个皇上也是这么好欺骗的啊!

  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的一天,齐湣王带着他的`大队人马来攻打这个小国家了。*时昏庸无道的皇上根本无法抵抗,被齐国的军队杀得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南郭先生也未能幸免,一起被擒住了,当场被齐湣王识别,立即打入了大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装腔作势、弄虚作假,总会有露出马脚的那一天,所以我们学东西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推荐访问:滥竽充数 教案 《滥竽充数》教案【10篇】 《滥竽充数》教案1 《滥竽充数》教案1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