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7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8-09 08: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要、时、着、思、很、讲、把、面、怕”9个字,会认“懂、那、背、刚、勇、答、题”7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7篇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要、时、着、思、很、讲、把、面、怕”9个字,会认“懂、那、背、刚、勇、答、题”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教具: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

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基础备课个性备课

一、谈话导入:

1、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同坐合作读第一段和第二段,评选最佳合作小伙伴。

3、学生充分朗读第三段,重点指导:“他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鼓起勇气说:‘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体会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的精神。

4、读第四自然段,重点指导读最后一句。引出话题,你平时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评选勤学小星星。

四、扩充练习:

如果你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五、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篇2

《不懂就问》教学反思

我在上课是以课后问题引入“孙中山遇到问题时,他是怎样做的?”又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懂就问,为什么还要壮着胆子问?同学有怎样的表现?先生是什么样的表现?”等一系列的问题,打乱了课文的顺序来讲,用清晰的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思路清晰。自认为还不错,我把我的上法和其他老师交流,她们告诉我在中高段才会使用这样的上法,低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培养中,打乱课文顺序上,对低段学生来讲有点难,学生对课文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时,如果用我的方法教,会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没有一个好的顺序,不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习惯。

在处理第三自然段:“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读书的同学惊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时,我把书重重地摔在了桌上,学生慢慢安静下来,吃惊地看着我,看我板着脸,学生不知所措,看着他们的表现,我持续了半分钟,露出了笑容说:“孩子们,这就是鸦雀无声,不过孩子们没有做到‘顿时”,现在我们就来读第三自然段,读完后,我们要做到“顿时鸦雀无声’哦!”学生们按照我的要求读完课文,顿时鸦雀无声,这是代文涛发出了一声叹息,引得全班大笑,我及时点拨:“这只麻雀可真不听话,想想我为什么说代文涛是麻雀?”学生一下就反应过来了:“因为是鸦雀无声。” 我又问道:“你们在什么时候还遇到过‘鸦雀无声’的情况?” ……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还知道了怎样运用。”这样处理很好。

《不懂就问》教学反思

由于阅读时,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边读课文边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学生就很快地进入了自学状态中,他们各自独立地边读、边想、边写,动眼、动手、动脑,全班就呈现出独立学习、思想高度集中的这样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自读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哪些学生已能解答问题,哪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从而对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单是老师讲出来的,还要有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地读的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积累。本课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作了精心的处理,注重从整体着眼,明确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围绕“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这个主问题展开朗读教学的,学生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避免了课堂上的“碎问碎答”,学生在反复地朗读——○1初读(感知性读)○2研读(理解性读)○3品读(情感性读),最终体会到“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的真正含义。

《不懂就问》教学反思

今天是第一次上二年级下册的课,拿到教材的第一感觉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进行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教材和下册相比较,确实是量上有实质性的飞跃。虽然准备了几本教参,教师用书,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很茫然,不知道对于这么长的篇幅怎样来进行我的教学。

在上课之前,我还是用一惯的方法准备了字卡,在黑板上板书好了相应的重要句式。还没走进教室之前心里没有底,但是到了教室的时候,一切的教学设计顿时在不经意间呈现在了我的脑好中。首先,进行的师课前导入,利用课题《不懂就问》,引导孩子说出孙中山,并在黑板上用字卡出示孙字加深孩子的记忆;然后通过名字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说说孙中山的事情,老师再组织孩子的语言归纳出他是伟人,并引导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时后的孙中山。

本课时,就是要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够流利的读通课文。第一段通过读展示“私塾、背诵、讲解”,第二段认识“流利、照例、糊里糊涂”以及句子“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的背,有什么用呢?”,三自然段出示句子,交给学生读长句的方法注意断句,然后认识“摇头晃脑、吓呆、顿时、鸦雀无声”,之后的几个自然段都是通过此种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孩子认识我们的生字宝宝。最后是同桌互读互组词来完成生字教学。

本课时基本达到了教学预设目标,但是对于二年级的教学来说,内容上欠少,没有初步的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的整体性,教学应把握好尺度,注意教学的节奏。对于课前的教学要求学生预习的量不能太大,以免造成学生由于厌倦而疏忽预习,从今天的旧爱呕血上来看检查了学生的读,绝大多数孩子还是回家好好预习了的,但是为了确保教学的疏忽,课中的自由读还是不能取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给稍微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孩子。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篇3

专题: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说明:本单元的人文主体是“好习惯”。因为习惯的特点是行为的自动化,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按规则去行动,成为终生受益的一种力量。对于学生而言,形成好习惯对学习和成长无疑都具有非要重要的意义。本课的安排也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不懂就问”是一种好习惯,孙中山能成为一位革命伟人,与他从小就有这种好习惯也是密切关系的,从而认识到好习惯在一个人学习和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渐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积累“主动”“ 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2、通过学文,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动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步入课题。

1、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或图片,了解孙中山。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孙中山的这么多故事,现在老师好大家一起看看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板书课题:不懂就问

二、初读感知课文,学生自主识字。

1、 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 交流识字方法。

生:我是这样记住“诵”字的:我想背诵要说话,所以“诵”是。

生:我用分析字的意思去记“拿”字的。因为“拿”是人要用手去拿,所以“拿”的上面是“人”,下面是“手”。

生:我用的方法识记“既”字。

生:“原”字开始时我不会后来我问我的同桌了。

师:同学们将以前学过的方法都用上了,非常好。

3、同桌合用一本书读课文,相互检查正音。

【点评:此方法既是让同桌相互对课文朗读水平的检查,正音的过程,也是在逐渐培养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过程。】

4、检查反馈:

(1)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组长汇报读书情况。

(2)课文“擂台赛”。小组向小组挑战,将课文读给同学们听。

【点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课文朗读后,让学生进行课文“擂台赛”,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体验到了挑战的刺激性。】

(3)感知课文大意。

师:刚才同学们都认真的读了课文,现在请说说这篇课文只要内容是什么?要求:先自言自语的说,再同桌交流,后指名说。

三、细读课文,悟情明意。

1、师范读课文,生评出师读得好的自然段。

2、(1)自读第一自然段,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疑。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2)班内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私塾”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过字典,意思是指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

3、(1)读第二、三自然段,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疑。

生:不明白“照例”是什么意思?

生:可以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

生:我明白了,那时上课要背读文章,孙中山跟以前一样背课文了。

生:就是照以前的方法去做就是“照例”。

(2)板书:“照例”,要求学生用“照例”说一句话,并说说它的意思。思考:孙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的功课,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孙中山学习认真。

(3)师:“------地背诵”,还可以怎样填呢?(出示写有“-------地背诵”的课件。)

要求:先小组内说,其次班内说,最后在“语文天地”中填写。(学生学习)

(4)“小小辩论会”

师:“他壮着胆子……”怎么理解?各小组开辩论会,要说出理由。

生1:我认为,这句话说明孙中山害怕。我从文中的“壮着胆子……”和“教室里鸦雀无声”知道的。

生2:我认为孙中山不害怕。我从图中孙中山的表情看出他不紧张很平静。

生3:我猜想孙中山开始害怕,后来给自己鼓劲就不害怕了。

师:刚才,同学们辩论的很激烈,以后学习就要谈出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5)比较句子,理解词语。出示写有句子的课件。学生进行比较。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

生:用上摇头晃脑我能想到他们读的很认真。“顿时”说明同学们安静下来的速度快。

生:“鸦雀无声”说明这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生: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句子就不具体,不生动了。

[点评: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6)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二、三自然段。

(7)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师板书:自读、质疑、解疑、朗读。

4、用以上学习的方法自学剩下的段落。

5、朗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6、“不懂就问”发问站:

师:现在我们组建了“不懂就问”发问站,有不懂的问题,请大胆的提出来。(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

【点评:充分利用评价的积极功能,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大胆的鼓励与肯定,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四、演绎故事,再现生活。

师:同学们想当“演员”吗?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你们当导演选人,分配角色。(略)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课外拓展。

1、 将《不懂就问》的故事讲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2、 学了《不懂就问》后你有什么想法,把它写出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点评:将课堂内外紧密的结合了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将学生的独特体验融于写作之中,为以后写作作了铺垫。也实现了“生活既语文,语文既生活”的理念。】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年龄小、易疲劳、学习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特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很明显,所有同学都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他们之中有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举手。有几个同学在课下还激动的说:老师今天的课真好玩!我们喜欢上这样的课。

欢喜之余,我想:以前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聪明,从今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我们缺少“拴”学生的方法。如果给我们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想法设法的备学生、备教材(“拴”学生的法子。)如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想、去说、去问、去演,那么我们一定会把学生“拴”在我们的思路上,引着他们一步步走向知识的阶梯。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要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发展: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相关语言,让学生感悟孙中山先生小时候是个不懂就要问、善于思考的孩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的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难点:

1、会认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孙中山先生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勇于提问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的时候,你们怎样处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做学问的把。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我们来学习小时候的孙中山先生的故事。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找出课文中生字,读准字音,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4、把生字词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读几遍,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

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1、什么叫“私塾”?

“私塾”与现在的学堂的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2、指名读第2~6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

他对先生请教使用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3、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

5、学习第7、8自然段。

(1)孙中山在当时的环境不敢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2)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小组联系朗读。

2、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2、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篇5

《不懂就问》教学反思

又是新学期了,第一篇课文是写孙中山的《不懂就问》,内容很好理解,生字词较多,按照以前的思路就是第一课时认读生字,再把课文反复诵读,读熟为止。可这岂不是和文中的“读得糊里糊涂”一样的吗?因此,我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1~3段为第一课时教授内容,先集中学习生字词——抽读、齐读、开火车读,然后逐段学习——熟读、理解。剩下的段落为第二个部分,第二课时开课时先复习生字词,再进行文章的学习,使得字词的学习是一个整体,一个整合的过程,而句篇的学习则是分步进行,体现了文章中段落的独立性,为以后的分段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读到什么程度才进行课文的分析,还有待考虑,时间的把握上不是很理想。

《不懂就问》教学反思

《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主要是阅读教学,要让孩子在读书中体会文章内涵。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个性情感体验非常重要。我先让孩子在读通的基础上,再通过老师的引导读懂文章。在老师交给了方法过后,孩子们通过自渎去再次感悟,进一步了解课文。

比如。问中讲到:“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让学生投入到文中的情景中去感受,孩子们说出了不同的感受。有孩子说,孙中山这时很害怕,也有的说很紧张、还有的说他很自信。于是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读出不同的语气。孩子们在这样的朗读中,就能够更深刻、更全面的去理解课文。

《不懂就问》教学反思

《不懂就问》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好习惯”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从单元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两篇课文以及语文天地,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而《不懂就问》这篇课文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学习他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课上,为了鼓励孩子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学伊始,我和他们亲切谈话:“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孩子们小手如林,个个举手争先恐后回答:“主动捡起地上的纸屑是好习惯。”“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好习惯。”“早睡早起,早晚刷牙是好习惯。” “每天坚持早锻炼是好习惯。”“不懂的问题主动问别人是好习惯”……

“是呀,不懂就问也是一个好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一个故事。”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了。课堂上,我们通过抓住“壮着胆子”等词理解孙中山的质疑精神;抓住“吓呆”“鸦雀无声”等词理解同学们面对孙中山对先生的提问的惊讶、害怕心理;抓住“拿着戒尺”“厉声”体会私塾先生的严厉;抓住“很快”“一字不错”“主动地问”等词体会孙中山的勤奋好学……并通过朗读体会孙中山乐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也从中懂得了学习要有“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明白,“不懂就问”不止是这一节课的任务,它还应该是我们每一堂课,每一天,甚至一辈子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让学生把“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一直延续下去。

《不懂就问》课后反思

《不懂就问》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我在上完第二课时后进行了反思,再和王春老师讨论,现在我就把我的反思和交流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交流。

我在上课是以课后问题引入“孙中山遇到问题时,他是怎样做的?”又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懂就问,为什么还要壮着胆子问?同学有怎样的表现?先生是什么样的表现?”等一系列的问题,打乱了课文的顺序来讲,用清晰的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思路清晰。自认为还不错,我把我的上法和王老师交流,她告诉我她在中高段才会使用这样的上法,低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培养中,打乱课文顺序上,对低段学生来讲有点难,学生对课文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时,如果用我的方法教,会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没有一个好的顺序,不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习惯。

在处理第三自然段:“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读书的同学惊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时,我把书重重地摔在了桌上,学生慢慢安静下来,吃惊地看着我,看我板着脸,学生不知所措,看着他们的表现,我持续了半分钟,露出了笑容说:“孩子们,这就是鸦雀无声,不过孩子们没有做到‘顿时”,现在我们就来读第三自然段,读完后,我们要做到“顿时鸦雀无声’哦!”学生们按照我的要求读完课文,顿时鸦雀无声,这是代文涛发出了一声叹息,引得全班大笑,我及时点拨:“这只麻雀可真不听话,想想我为什么说代文涛是麻雀?”学生一下就反应过来了:“因为是鸦雀无声。” 我又问道:“你们在什么时候还遇到过‘鸦雀无声’的情况?” ……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还知道了怎样运用。”这样处理很好。

不过比起王老师的情景教学,我的就太不起眼了。王老师在开课伊时,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私塾课堂“的情景,让学生一直都在这个情景中,特别是在处理4—6 自然段时,王老师是私塾先生,学生是古时的学生,王老师走到一个学生面前问:”你会背了吗?”学生不知道背哪儿,起身说:“不会背。”王老师煞有介事地高高举起戒尺,轻轻地打了他三下,说:“背都不会背,还敢问。”王老师有走到另一位同学身边问道:“你会背了吗?”第二位学生动了动脑筋,把课文读了读,王老师说:“是背一背,不是读一读,先背再说。”……(具体可以看“春之声个人空间”)

这就是情景教学吧,我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篇6

说课: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课文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课文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1、教学时要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己多读。要把阅读提示中关于孙中山生平的介绍和提出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2、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问句、感叹句,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3、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是“读课文,边读边想”,在教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解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道要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这个问题,使学生知道孙中山从小就勤学好问,懂得认真读书、不懂就问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学习习惯。

不懂就问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知道不懂就问是学习的好习惯。

3、学习边读边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以前的孩子在哪里读书,怎样读书的吗 ?

交流,出示(媒体1),课文第二小节:

以前,小孩子大多在私塾上课。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说。

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媒体2)了解“私塾”    学习“诵”

2、师:确实在私塾里,先生指挥让学生跟着念书、背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讲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故事。

出示(媒体3)介绍 孙中山

3、出示课题(媒体4)

39 不懂就问

指名读,学习“懂”,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那么孙中山究竟哪里不懂,提出了怎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轻轻地读读课文,出示(媒体5 )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自形,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孙中山哪里不懂,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2、出示(媒体6)词语

值得   厉声   详细   段落   胆子

一字不漏   糊里糊涂   背诵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挨打   既然

指名小老师领读,齐读。

学习生字:段 :书空左半部分

厉 :你要提醒大家什么?比较“历”

3、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孙中山有什么不懂,他提了什么问题?

交流,(出示媒体7)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指导读,学生质疑,或老师提问:孙中山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

齐读。

2、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和老师的反应怎么样?出示(媒体8)课文3~8

用直线画出同学们的反应,用曲线划出老师的反应。

指名交流同学的反应,出示媒体9

这一问,把正在           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    。

质疑,或老师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会吓呆了?(他们会想什么?)

“ 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非常安静还可以怎么说?

交流老师的反应,媒体9 课文3~9节

理解“厉声”

分角色读5~7,师读8

师:老师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不一样?

3、师小结:正因为孙中山的勤学好问,是先生转变了态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8节, 再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

4、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出示媒体10 课文9~10

他是怎么回答的?

出示媒体11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指导读句子,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道要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学习认真,学了就要弄明白,勤学好问)

5、小结:

孙中山勤学好问,敢冒被老师打的危险;沈括勤学好问,为解谜团亲自上山观察;想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出示媒体12

名人勤学苦练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读课文,边读边思。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在本课阅读教学时,我以此训练点为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解决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时,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边读课文边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学生就很快地进入了自主学习中,他们各自独立地边读、边想、边划,动眼、动手、动脑。在学生自读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哪些学生已能解答问题,哪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从而对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单是老师讲出来的,还要有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地读的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积累。本课教学中,对教材作了精心的处理,注重从整体着眼,明确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围绕“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这个主问题展开朗读教学的,学生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避免了课堂上的“碎问碎答”,学生在反复地朗读(初读、研读、品读)最终体会到“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的真正含义。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篇7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 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课堂上孙中山提问时的情景。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不懂就问》教案

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带领学生融入故事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三、四自然段,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孙中山、私塾先生、同学,在体会人物内心想法的基础上读句子,让学生感悟孙中山是个不懂就问、善于思考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指导识记、写字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将不同结构的字分类识写。教师则重点范写,提示关键笔画即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写字,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课文插图、田字格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会本课“要、先、思、很、少、讲、于、气”9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批评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融入情境,以疑促学。

1.小朋友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侯的故事,叫“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

1. 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教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尝试自学)

学习任务:

a.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b.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c.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d.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明确分工各负其职,人人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

如:可以一人负责教生字的读音,一人负责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组词,一人负责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负责指导朗读整段话。

e.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各组轮流上台,人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其中一段。

a.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各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b.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思”是平舌音,“很”是前鼻音,“着(zhe)、要(yao)、背(bei)”是多音字。“着”是轻声。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认识“心字底(心)、双人旁(ㄔ)、言字旁(讠)”。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

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2.小组合作学习本组选择的段落之外的三个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

1.同桌练读;各组练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流利。

2.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创设情境,做“摘果子”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五。指导书写,重点:“要、很”。

1.学生观察范字,然后分别描红,再试写一个。

2.对照范字评一评。选择出现问题较具普遍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对照范字评议。

3.教师范写,提示要点:“要”字下部的“女”中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以下,写得稍长。整个字形的特点是形态稍长、上窄下宽; “很”是左窄右宽的字,第七笔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练习。

六。布置作业

1.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2.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害怕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

2. 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鼓起勇气”?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 “流利”、 “鼓起勇气”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一愣、解答”。

接着看课文插图,想一想,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教育与今天教育的不同。)

5.学习第四自然段。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是害怕也要鼓起勇气,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角色朗读。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但是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刻苦,背诵非常流利,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别人都不敢问时,孙中山为弄清道理,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不懂就问》反思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道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学习至此环节,我不由联想到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中确实遇到过一些爱提问题的孩子,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在他们向大人(包括老师、家长)提问时,也许碰到过一些钉子。于是我打破原来理解文章最后孙中山说的话的意思,直接切入生活讨论:“请谈谈你曾经面对家长、老师不敢提问”的情景,按说碰钉子也没关系,我们是为了弄清道理吗?孩子们安静了片刻后,看到我往下没有做什么明示暗示,他们纷纷发言。有的列举了在家中厨房里问妈妈为什么要把油烧热了再炒菜,却遭抢白,“躲远点,小心渐到油。” 有个小男孩却生生地说:“有一次,我向老师问家庭作业是不是生字写三遍?”老师没好气的说:“我留作业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我当时就是怕写错了才向老师问一下,可没想到……以后我再也不敢问了。

这个小男孩的话勾起了我太多的感触。是的,我们作为一位老师,总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勤学好问。有时候,学生们提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我们总是把持不住自己,而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从而打击他们积极性,使孩子们“封口”。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孩子们提问这一方面,又有多少人是耐心解答或坦诚相告呢。而其更有的除了不回答外,还追上一句“你真笨,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或是由于工作忙,而拿一句话旧搪塞掉。

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是再用话语鼓励孩子不懂就要问,也不如在平时认真对待孩子们的提问。

推荐访问:不懂 就问 教案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简短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中班 《不懂就问》教案及反思 不懂就问的教案及反思 不懂就要问教案及教学反思 《不懂就要问》教学反思 不懂就问的教学反思简短 《不懂就要问》优秀教案 不懂就要问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