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第1篇第二课时:简便计算和巩固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6~11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汇编8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1篇
第二课时:简便计算和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 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习)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习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习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6、9、10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2篇
第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 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四、全课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 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3篇
实践要求: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9——7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2、数学思考:如何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3、问题解决:可以通过比较、思考、交流的方法,经历计算对自己的理财方案作出解释。
4、情感态度:感受理财的重要性,经历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习理财,培养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会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老师最近看了一套《贝贝熊系列》丛书,是关于培养孩子理财能力方面的书籍,读了以后觉得受益匪浅,在动物界,贝贝熊通过学习能做到对自己的财富有计划、合理支配,我想我们通过这一单元前面的学习,也能够对我们的财富进行支配,你们同意吗?那好,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也能合理支配自己的财富,即掌握《学会理财》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谈话,轻松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聪聪的爸爸是一个工程师,他设计的一个工程中标后,老板奖励他8000元的奖金。再过6年聪聪就要上大学了,爸爸决定把这笔钱存入银行,留给聪聪上大学用。(存款方式为整存整取)
(1)小组合作,做出3个存钱方案。(提示:小组先商议好方案,然后写到学案上)
(2)并算每种方案可获得的利息。(根据小组制定的三种存钱方案,组长做好合理分工,计算利息,为了便于计算,我们计算利息的时候,只考虑本金)
(3)议一议:你认为那种存钱方案?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计算利息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聪聪家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存钱方案,进而计算每种方案的利息,从而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三、小组汇报、展示
{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展示,重点放在解释哪种方案,即学生能对自己制定的方案进行合理的解释}
聪聪一家三口,妈妈每月的工资是2160元,爸爸每月的工资是4180元,爸爸的工资中还要缴纳30多元的个人所得税。过6年聪聪要上大学,请你帮聪聪家做一个零存整取的计划。
零存整取:零存整取是银行定期储蓄的一种基本类型,是指储户在进行银行存款时约定存期、每月固定存款、到期一次支取本息的一种储蓄方式。零存整取一般每月5元起存,每月存入一次,中途如有漏存,应在次月补齐,只有一次补交机会。存期一般分一年、三年和五年。
(1)计算聪聪家每个月的结余。
(2)根据聪聪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存钱计划,并说明理由。
(3)按照你的存钱计划,算一下,到期能取回多少钱?
知识链接:零存整取利息计算公式是:利息=月存金额×累计月积数×月利率。
其中累计月积数=(存入次数+1)÷2×存入次数。据此推算一年期的累计月积数为(12+1)÷2×12=78,以此类推,三年期、五年期的累计月积数分别为666和1830。
四、分享收获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感受在给定目标下,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课下作业
为自己的零花钱制定一个零存整取的存钱计划。
{设计意图:作为本节课知识的延续,让学生养成一个合理消费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上有计划的人,合理支配自己的财富}
板书设计:
收入:2160+4180=6340(元)
支出:2500+800+200+160+30=3690(元)
结余:6340—3690=2650(元)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
二、促销问题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板书:学会购物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师:一袋方便面1.5元,5袋一包的多少钱?24袋一箱的多少钱?
师:三家商店都买这种方便面,他们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条件。看图,说一说甲、乙、丙三个店的优惠条件各是什么?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
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二)提出:不计算,判断买一袋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的问题,学生发表意见后,再
讨论“买2袋、3袋呢?”“买几袋才能享受甲店的优惠条件?”
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5袋或5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买5袋方便面在哪个店合适的问题。学生计算后,全班交流。
师:你们真聪明。那么,如果要买5袋,算一算,甲店便宜还是乙店便宜?
学生算完后,指名回答。
(四)先讨论买7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再让学生计算买7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合适,然后交流。
师:现在如果想买7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师:真聪明,那就是说,要买7袋,只算6袋的钱就可以了。那大家算一算,买7袋方便面,在哪个商店买比较合适?
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 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五)提出: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学生探索的过程和结论。
师: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买7袋去甲店合适。那么买几袋方便面到乙店就比较合适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有学生算到10袋就推出结论,给予表扬。
(六)提出: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得到否定的答案,并算出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买10袋方便面能享受丙店的优惠条件吗?
生:不能。因为买10袋方便面才花10元钱,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师:那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七)提出问题(4)启发学生计算,然后用计算法等说明问题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合理购物”的意义。
师:看来丙店的优惠条件不是很容易享受到的。请同学们课件中第(4)个问题。两位同学都在丙店买方便面,奇怪的是,李明花钱多买的少,而王强花钱少买的多,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讨论,并算一算是什么原因。(学生独立计算)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2:因为王强买了20袋,20×1.=30(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24元,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八)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那么现在请大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讨论一下,如果买35袋方便面,怎样买比较合适?也可以算一算。
给学生思考和计算的时间。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结果是什么?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比较一下上面几种购买方案,我们发现,最合适的要少花5元多钱,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种“合理购物”。
三、有奖销售
(一)出示“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学生阅读了解广告中的数量信息。
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77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
学生阅读“购物广场”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10万元的商品。
师:为什么用“至少”这个词?
生:因为还有很多顾客买的商品不足100元或超过整百的余额部分不能领取奖券,我们无法计算。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师:至多“10%”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最多占10%,很可能不到10%。
师: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商家计划让利给顾客多少钱?
生:1万元。
四、分析讨论
(一)教师谈话,提出问题(3),让学生自主计算。
师:很好。我们了解到这个商家有奖销售让利给顾客1万元,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比较一下,如果这10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二)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5篇
第四课时: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习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
(1)梨树有多少棵?( 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 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 x)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二、新课。
(一)学习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说说它与复习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习。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习:
练习十六的第7题(1)、(2),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各用什么解答好?为什么?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6篇
教材分析
1、《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节课,本节内容包括教材67-71页例1、例2及69页“做一做”。
2、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后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求阴影部分面积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空间图形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并有了一定程度的计算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抽象推理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是作为十来岁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他们的个人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时我凭借课件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点 设计教学环节确定教学方法, 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和目标 减少盲目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把圆等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找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培养学生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未知转化已知过程,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写负数。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认识负数和应用负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对负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教材、整理梳理、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认真看课本第87页到91页的内容,回忆整理有关负数的知识
(1)举例说明如何读写正负数?在书写正数和负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2)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____0;
负数都_____0。
(3)正数负数表示什么样的两种量?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4分钟后,对子之间相互交流,如用疑问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结:我们把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二、基础练习。
1、展示一
(1)如果前进30m记作+30m,那么—20m表示(__),后退10m记作(__)。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__),下降50m记作(__)。
(3)如果+120m表示向东行120m,那么—70m表示(__),向西行50m记作(__)。
要求:
1、独立做题。
2、写完的同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
3、展示二
(1)读一读,填一填。
37,—78,+20,—5,0,+121,98,—1000,—13,34,—34。
负数正数
最后剩下一个数没有填入上面的框中,这个数是(__)。
(2)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10分,不答题得0分。已知一班答对1题,二班答错1题,三班对、错各1题,请写出这3个班的得分情况。
一班(__)分二班(__)分三班(__)分
三、提高练习。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记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记作(__),—45m表示(__)。
2、如果支出180元记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记作(__),—200元表示(__)。
3、如果逆时针旋转28°记作+28°,那么顺时针旋转16°记作(__),+16°表示(__)。
(二)做一做
1、同学们利用休息日帮助果农采摘苹果,从4棵苹果树上摘下的苹果分别放成4堆。果农王大伯估计每棵树可产苹果100kg,同学们以此估计数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1)这4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这4堆苹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与王大伯的估计数比较,结果用正、负数表示。
2、一个小组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位同学的身高。
(3)上表中与平均身高相差为0cm,表示(__);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正数,表示(__);
与平均身高相差为负数,表示(__)。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整理与复习
像+3、+1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像—6,—10,—155……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0小于一切正数,大于一切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8篇
第一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板演(指名学生脱式计算)
46+570÷80 60÷[(30+30)×10]
二、新课。
1.谈话:如果把板演题目中的整数换成分数,应该怎样计算?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习例1.
出示例1:计算
(1)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这个算式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大家打开练习本,抄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5)订正。怎样确保计算的准确?
3.学习例2。
出示例2 计算
(1)请你试着按运算顺序读出例题。
(2)想一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3)想一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4)在练习本上完成。
(5)指名学生板演。
(6)如何检查,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完成课本第6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计算前,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怎样才能保证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1)( )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 ),再算( )。
2.判断正误: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
推荐访问:上册 汇编 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汇编8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汇编8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