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是一个汉语词语。含义是: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学生为若干级谓之年级。如我国现行学制一般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为一年级,第二学年升入二年级,馀类推。同一年级学生人数多者,再分成若干班,中小学一般分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观察物体教案 二年级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观察物体教案 二年级3篇
第1篇: 观察物体教案 二年级
二年级观察物体数学日记
“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真有趣,没想到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能发现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观察物体,一个人是不可能把它的全部都观察到的,要跟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合作。观察时,应注意辨认物体主要特征,应边观察边想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形状有什么不同,然后与同学交流。
我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镜面对称更有趣,比如镜子中的钟面3:00就是9:00,1:00就是11:00,原来跟实物的方向是相反的。
(点评:你能在学习中切身体会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必要,就具备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把学习的内容表述得这么的清晰,完整,令人佩服!)
第2篇: 观察物体教案 二年级
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6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目标解析: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教具、学具: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阳阳”玩偶;游戏道具;课件。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课前谈话:如何区分左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故事引入: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故事。请看大屏幕:《盲人摸象》。比一比谁看得最仔细、听得最认真!(课件播放故事)师:你想和这几位盲人叔叔说点什么?(生答)师:你很勇敢,第一个举起手来,大胆发言。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都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但实际是他们每个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其实把这五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
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设计意图】故事导入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物体要全面,初步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到学习的良好状态。
2.揭示课题:那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玩具,提出观察要求: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阳阳”截图)师:它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小羊,它是今年羊年的吉祥物,名字叫“阳阳”,喜欢吗?师:今天阳阳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它就藏你们的桌洞里,组长快把它拿出来吧!师:孩子们,这些可爱的“阳阳”是我们学习的小伙伴
,咱可不能随便用小手去碰它,否则“阳阳”生气了,它就不和我们一起学习了。能做到吗?师: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阳阳”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摆正了。(你们坐得更端正!)2.本位观察:(1)确定方位师:来,请你悄悄地告诉阳阳,你坐在它的哪一边?生:我坐在阳阳的左边。师:谁还坐在阳阳的左边,向老师挥挥手;坐在阳阳右边的同学对老师笑一个......师:我知道了,你们分别坐在阳阳的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
板书:位置不同)(2)独立观察师:现在,请每组的四位同学都正对着阳阳坐好,头不要偏,手不要动它,目光正对阳阳,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阳阳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师: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先和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强调:仔细观察、坐姿、认真倾听等习惯)(课件出示:你坐在“阳阳”的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3)汇报交流:师:指课件——你坐在“阳阳”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谁想说?(指名依次答)其他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你可真够细心的!说得真清楚!)A、前面:师:请看大屏幕,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生:第一幅)师:这是阳阳的哪个面?(生:前面)(师课件点出并板书:前面)师:哪些同学也看到了阳阳的前面?请举手。师:你们6位同学看到了阳阳前面的形状。B、后面:师:其他同学呢?(生:我坐在阳阳的后面,看到了......)师:和屏幕上的哪幅图形状一样?(生:第二幅)师:对了,这是阳阳的——
后面。(师课件点出并板书:后面)师:谁也观察到了阳阳的后面,请举手。师(课件):哦,你们
6位同学看到了阳阳后面的形状。C、左右侧面:师:谁还看到了阳阳的其他面?(生:我坐在阳阳的左边
,看到了......)师: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图形吗?(生:第三幅)师:这是阳阳的——左侧面(师课件点出并板书:左侧面)师:哪些同学看到了阳阳左侧面的形状,挥挥手。师:谁看到了第四幅图的形状,请举手!师:你们是坐在阳阳的——右边,看到了什么?(生:......)
师:对!这是阳阳右侧面的形状。(师课件点出并板书:右侧面)D、小结:师:来,一起读一读: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师:记住阳阳前后左右四个面的形状了吗?师:为什么咱们观察的是同一只“阳阳”,你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师:看来呀,孩子们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阳阳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板书:形状不同)
3.换位观察:师:刚才每个孩子只是在自己的座位上看到了阳阳一个面的形状,想不想换个位置观察体验,亲眼看看其他面的形状师:那你们要边体验边思:你换到什么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回答完整)师:来,孩子们,轻轻起身,到其他小朋友的位置去体验一下吧!师:如果有了发现,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师:谁来说说,你刚才换到哪个位置体验了?看到了什么?(指生汇报)生1:我换到阳阳的后面(或前面)体验了,看到了“阳阳”的......师:还真是这样的。你换到后面看到的阳阳和之前他们在后面看到的一样哎!师:但和你在其他位置看到的阳阳就——不一样了。生2:我换到阳阳的左面(或右面)体验了,看到了“阳阳”的......师:阳阳的右面你看过了吗?看到了什么?左面和右面有什么不一样吗?师:真的是这样。看上去阳阳的左面和右面大体形状差不多,都有羊角、耳朵......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左侧面有一个“福”字,右侧面没有,这样可好区分了。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师小结:对呀!因为换了位置,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了,看到的阳阳的形状真的不一样了。4.全面观察:师:孩子们,回想一下,刚才换位体验时,阳阳不动,你们围着阳阳转了一圈,看到了它的前后左右四个面。(课件出示方法1)师:除了围着阳阳转一圈,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让我们全面地观察阳阳?生:把阳阳转一圈。师怎么转?你来试试。不要转得太快,每转过一个面停一下,让正对着的同学看清楚再转。孩子们,坐正,眼睛看这里!(指生上前演示)师:他示范得怎么样?(很到位,很标准)你们想不想试试?每个同学都可以体验一下。师:第X组同学体验完马上坐端正了,习惯真好!师(指屏幕):真的是这样围着
阳阳转一转或者把阳阳转一转,两种方法都可以让我们全面地观察阳阳。师:可现在阳阳有点累了,咱让它休息一下好不好?请组长把阳阳放进桌洞里。5.试一试(课本例1)师:孩子们,刚才你们很仔细地观察了阳阳,并且开脑筋想出了很多观察物体的好方法。瞧!这四位同学——小明、小亮、小红、小芳,他们在观察什么呢?(例1情境图)生:大熊猫。师:是呀!这只大熊猫可爱漂亮了!今天她还特意打扮了一番呢!——你们看,它在脖子上系了个大红的心形领结,在哪只耳朵上带了个漂亮的蝴蝶结?生:右耳。师:仔细看图,想一想:师:如果你是小明,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看到的是熊猫的前面。(你很有想象力)师:如果你是小亮,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呢?有没有明显的标记?(抓住明显标记进判断,你很会观察)师:第三幅图是谁看到的?看到的是熊猫的左面。(你判断得真准)师:第四幅图是谁看到的?看到的是熊猫的后面。师:你们的想象力太准确了,把自己假设成小芳,想象出了小芳看到的熊猫后面的样子6.课堂小结:师:刚才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你们通过观察实物阳阳和想象图片中不同的位置,看到了物体的不同的形状。【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羊年吉祥物“阳阳”玩偶为直观背景,通过学生的集体观察和交流,强化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借助比较
、思考、交流、想象、推理等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
构,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激活学生准确判断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把学生的认知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情境图,能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状图的转化,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看到平面图时进行表象的提取作准备。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师: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不仅会观察、会想象、会思考,还能积极参与活动,发言,学习习惯很好。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真是一群自信的孩子)师:下面我就来个智大闯关!1.第一关:比比谁的眼力好!(会观察、会想象、会思考、会判断)(1)一连:请你先仔细观察左边的图形,想一想:右边的这些分别是谁看到的?然后在作业纸上的第
1题连一连。(教材第68页)(你们很会观察,连线也正确,厉害!)(
2)填一填:
3名同学站在不同的位置给天安门城楼拍了照片,你知道下面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几号位置拍的吗?请在作
业纸上第
2题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速度可真够快的!老师太佩服了!)(
3)连一连:仔细观察左边的图形,想一想: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你们
连得这么好,这么快,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师:祝贺同学们成功闯过第一关!——放音乐
2.第二关:比比谁的反应快!师:现在老师想邀请大家做一个游戏,怎么样?师:这是游戏的道具一把茶壶,请大家先观察一下(壶嘴、壶把、有花、无花),放在讲台。请看屏幕,这是老师给茶壶拍的四张照片。待会我任意点一张,你想想站在讲台的哪个位置能拍到这张照片,你们小组的
4个人先考虑好,我喊几组,几组的同学就快快跑到那个位置,其他判断一下他们站的位置对不对。听明白了吗?来,全体起立,把凳子朝里面放一放。呆会找位置的时候,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反应最快,秩序最好:要轻轻跑动,注意安全。对自己组有没有信心?师:眼睛看屏幕,我喊一、二、三
,开始!师:第一轮过后问:怎么想的?为什么站在这儿?(哇,这次好整齐啊!)师:四轮后,孩子们个个身手矫健,不但反应很快,而且秩序很好!师:请回到原位。想象一下,从哪个位置能拍到下面这
两张照片?(课件出示:上面或下面)师:谁演示一下怎么从上面或下面拍?(指两生上台模拟拍照
)师:你们俩配合得真默契;你真像一个小小摄影师,演示得有模
有样。师:还有其他方法吗?(指生演示)只要开动脑筋,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拍到这两张照片。师:通过刚才的智力大闯关,老师看到了你们非常出色的表现,踊跃、大胆、自信!点赞!【设计意图】练习的设
计,难易适度,巧妙的把练习和活动穿插在一起,激发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要下课了。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师:这节课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师:想一想:在生活中、数学里,有没有这样的物体,咱们从的前、后、左、右甚至上、下面,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出示课件)回去想一想、找一找,再来和老师交流,好吗?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做一个会观察、爱观察、勤思考的好孩子!谢谢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设计意图】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比较满意:(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毓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我创设了故事导入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阳阳”玩偶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阳阳”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阳阳”一周,观察正面、后面、左右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借助教材例1让学生展开想象,教材呈现了四名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熊猫玩偶的情境图,并在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从熊猫前面、后面看到的形状会有较大差别,学生很容易辨认;但从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形状却基本相同,只是脸、胳膊的朝向不同,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一年级认识左、右时,只要求以“自我”的方向为参照点辨认左、右,对与自己方向相反的人
或物为参照点辨认左、右不作要求)。因此,教材在熊猫的一只耳朵上戴上了一个蝴蝶结作为“标志性标志”,利用这一形象特征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通过例1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可能是不同的,进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应该说,二年级学生的自觉性还是比较差的,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很容易被观察活动以外的内容所吸引。在这个过程中,我适时组织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多种好习惯。比如,在出示玩具后,我及时提出了观察要求;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我强调了小组的4个同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要学会认真倾听;在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以及“比比谁的反应快”的游戏中,我着重强调:要轻轻地下位,看哪个小组的秩序最好,怎么全面观察等。在教师精心的引领和积极的鼓励下,整个的观察活动井然有序,学生亲自参与到观察的全过程中,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乐于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好习惯。就本节课而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不强;面向全体还做得不太好;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及时、丰富等,这些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改进。俗话说得好:“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教师的影子,虽然本次录课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但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坚持不懈,为学生的一生奠基,那么学生幸甚,我们也幸甚!
《观察物体》观评记录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gbd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杨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一、创“疑”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杨老师播放了一段录象《盲人摸象》,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紧接着,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呢?板书完课题后,紧接着出示一个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羊羊”玩具,更加刺激了学生。学生的眼球还会不盯着老师吗?这样的设计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学生置于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布“动”境,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杨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了3个不同层次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同伴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索的精神。1.本位观察:让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仔细观察喜羊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自己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换位观察:让坐在喜羊羊前后的同学和左右的同学互换位置观察喜羊羊,让学生亲身体会,由于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喜羊羊也就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怎样才能看到喜羊羊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观察、质疑、讨论,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总结出观察物体的不同方法。通过展示、交流、评析过程中,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关于“观察物体方法、方位知识、识图方法”等综合性、整体性的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真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总之,本节课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
效果分析
上好一节课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教学过程和合理的教学结构。我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
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及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策略,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安排本节课的教学:(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以故事《盲人摸象》导入,新颖有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顺势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导入设计既帮助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搭建了认知平台,也抓住了学生和听课教师。为了很好地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结合实际,我将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整合于教学之中,并适时组织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多种好习惯。比如,在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以及“比比谁的反应快”的游戏中,学生需要多次下位活动,如果组织不好,非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还有安全隐患。活动的形式我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做法得当,反馈及时。我着重强调:要轻轻地下位,看哪个小组的秩序最好,怎么全面观察等。在教师精心的引领和积极的鼓励下,整个的观察活动井然有序,学生亲自参与到观察的全过程中,在观察中比较,在讨论中发现,他们用眼去看、用口描述、用脑思考、用心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乐于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好习惯。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教师的要求过多,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对于二年级的同学来说,还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呢?另外,本节课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整个第二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且乐意与同伴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学生
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空间想象、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的同时,更加热爱数学。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能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在本课大量创造条件,以教材68页例1、“做一做”及设置的“智力大闯关”为诱饵,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在实际生活中巩固所学新知,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比较、判断、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丰富
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后,适时提问: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一堂好课应该有“引人入胜的开头、高潮迭起的过程和意犹未尽的结尾”。本课的结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想一想:生活中、数学里有没有这样的物体,咱们从它的各个面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让学生把有限的40分钟延伸到无限的生活中去,体验到“用数学”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总之,从学生整体的课堂表现来看,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还不是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不叫清晰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从学生认知发展角度看,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玩具和包装盒,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而且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关系,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只是一般外表的特征,对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缺乏经验,也有一定难度。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亲身观察熊猫玩具的时间,交流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熊猫是什么样子,让他们真实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不一样。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他们既爱说又爱动,注意力不持久,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还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针对本单元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他们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是,他们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思想是原始的,思维是不够系统的。这一内容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应重视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为儿童拓宽了体验的渠道,让他们能形成正确的知识表象,尽量让他们在操作中学,在操作中感知,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促进他们数学思想的培养。同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中要充分相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此外,由于学生好玩好动,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使用各种手段评价鼓励学生,调控课堂,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3篇: 观察物体教案 二年级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写上不同文明用语的大正方体,实物数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从左侧面看,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现在看到的是侧面,刚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现在看到的是背面,刚才看到是侧面。
……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侧面 正面 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