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在市政协读书班结业仪式上讲话(完整),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通过三天的共同努力,本次读书班就要结束了。近年来,我们坚持每年组织常委培训,创办了“大讲堂”和“道德讲堂”,定期举行学习报告会,每年组织机关干部应知应会测试。经过长期不懈努力,XX书香常绕的氛围日益浓厚,学习型组织建设已经成为共识、形成自觉。大家知道,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融入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八目”的思想。特别是第七、第八两条,对党员领导干部修身、齐家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我围绕读书学习与“八目”的内在联系,谈一下自己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一、读书学习对修身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强调读书是修身立德之本。其一,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成就希望。我们都是公务人员,大家回想一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恐怕或多或少都与读书学习有一定关系,“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成就希望”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真理,有无数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其二,不同时态下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古今中外,知识的力量总是那样强大,以至于知识智慧者总是占据高的社会地位,知识智慧所占社会资源的比重越来越大,知识智慧者的比例越来越大。过去时——占据第一等级。不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知识智慧之人总是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等观念虽带有封建思想烙印,却依然影响着世人。现在时——迎来知识爆炸。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总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新学科不断出现,新理论层出不穷,脑力工作者的比例持续增长,知识大爆炸带来就业等竞争更为激烈。我们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将来时——清一色的智人。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知识智慧将以高科技的形式覆盖全人类,脑力劳动者终将取代体力劳动者。我们所处的时代用体力还能勉强混碗饭吃,但我们的子孙后代所处的时代就没有这样“宽容”,谁如果没有知识智慧,仅靠体力或许就无法生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其三,读书学习与能说、能写、能应对的因果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人们爱听、爱读、爱看,甚至在国外也广受欢迎,海外媒体称之为习氏风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讲话之所以发人深省、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酷爱读书学习。他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或许就是“习氏语言风格”和其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源头活水”吧。我们不得不承认,凡是热爱读书学习之人,总是在谈话时更能发表独到的见解,在写作时更能妙笔生花、文思泉涌,在处理问题时更能应对从容、游刃有余。
二、读书学习对齐家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那些不仅显赫一时,而且能够接续传承的家族,无不把读书学习作为家风家训和传家之宝。其一,感悟两个“三代”的启示。西方有句谚语:“没有三代积淀培养不出一个绅士。”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前者讲的是文化积淀的重要性,后者讲的是忽视学习的危害性。看似矛盾的两个“三代”定律恰恰说明了读书学习、道德传家的重要性,说明一个家族的兴旺与衰落,关键在于能否书香常绕。其二,感悟曾国藩家族的变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对其推崇备至、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感叹。大家知道,曾国藩的家世并不显赫,他的爷爷曾星冈只是普通的农民,有一次去酒馆喝酒时受到别人的嘲笑,就腾出房屋创办了私塾“利见斋”,下定决心让子孙后代通过读书学习改变命运。曾国藩的父亲脑子很笨,从十几岁开始考秀才,前后考了17次,一直考到43岁,头发花白了才考中秀才。或许是家庭遗传的缘故,曾国藩的智商也不高,他的科举道路一开始和他的父亲有点像。前6次考秀才都失败了,一直到第7次才勉强考上秀才。左宗棠嘲笑他“欠才略”“才太短”“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李鸿章当面说他“儒缓”,说他做事反应太慢。传说他小时候天赋不高,有一篇文章重复许多遍也没有背下来。有个贼人潜伏在他家屋檐下,准备等他入睡之后偷些钱财。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觉,翻来覆去地背那篇文章。贼人忍不住大声说道:“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终归是贼人,曾国藩却通过勤学苦读成为圣人。在曾国藩和他父亲精神的感召下,曾氏家族的后人也纷纷通过读书学习,不仅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定律,而且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遍布全世界,没有一个留在湖南老家依靠先人“吃老本”的。其三,学习精神能够遗传。从曾国藩家族重视读书学习的经历与结果,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学习精神可以家族遗传,从而实现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目标。
三、读书学习对治国的重要性
从《资治通鉴》和《贞观政要》成书的初衷来看,即使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也十分重视从读书学习中寻求治国之道。首先,从四大文明古国的结局说起。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四大文明体系中惟有中国文化一枝独秀、绵延至今,其他如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等文化要么消失,要么断流,要么被替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是因为中华民族高度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传承。其次,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学习增强本领。今天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爆发83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举行纪念活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决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更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事实,也不要忘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话语。******在为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所作的《序言》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最后,来看犹太人与吉普赛人命运的对比。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读书学习甚至能挽救国家的命运,如犹太民族。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有阅读习惯的民族,以犹太人最多的以色列来看,以色列人均读书量居全球第一。犹太人把读书作为传承教育、传统、知识的手段,被誉为“读书的民族”、“教育的民族”、“记忆的民族”以及“学习和思考的民族”。凭借一部《旧约》维系的强大的民族文化力量和“哭墙”唤起的忧患意识,终于在流散两千年后成功实现了复国。反观与犹太民族有着相似历史的吉普赛人,由于他们长期淡忘了自己民族的历史,从不注重读书学习,导致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至今过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成为欧洲人眼里小偷、骗子的代名词。这两个民族截然不同的命运,只是因为对待历史文化和读书学习的态度不同而已。
四、读书学习对平天下的重要性
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大同,不但是中国老百姓世世代代永恒的期盼,也是中国历史上往圣先贤所一直追求的社会理想。其一,关于张载的“四为句”。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古今中外众多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但说到底,这四句话都要通过读书学习来实现。其二,学习能够**事业发展的难题。要通过读书学习提高本领、增长才干,通过读书学习防范和化解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通过学习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通过学习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有人说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少,我觉得这些都不难解决。不怕人口多、只要素质高,不怕底子薄、只要发展快,不怕资源少、只要走出去。究竟什么最可怕,就是我们的部分同志心浮气躁不学习。其三,学习能够战胜“不战而胜”的企图。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不战而胜》书中说:“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尼克松先生提醒我们,决不能放松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决不能割裂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读书学习这个问题。
五、读书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还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我们可以理解为增长阅历、获取知识、端正品格、确立目标的过程。对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来讲,要通过学习做到六个方面:第一,方向要明。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政治组织。所以政协人一定要讲政治,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能力。第二,大事要知。政协不仅要办好政协的事,还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省市工作部署。只有知大局、识大势、明大事,才能更好地议大事。第三,业务要精。俗话说:“干啥吆喝啥。”就是要“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努力做政协工作的行家里手。第四,道德要好。我们要珍惜政协和委员的声誉,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明,倡树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第五,本事要强。就是要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选准角度、把握力度、体现深度,不断提高履职的成效。第六,与时要进。“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政协人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常态、提高新能力、应对新问题、做出新贡献。
六、要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
孔子的后代子思提出读书学习的方法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
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
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
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
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尽力做好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
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掌握了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又能认真笃行,就会取得“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好效果;
反之,就会“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欹器”的故事:传说孔子到鲁桓公的庙堂上参观,看到一只倾斜易覆的器皿,孔子对他的学生说:“我曾听说过这样的器皿,空了它便倾斜,适中时它就端正,满了就会倾覆。英明的君主以此来作为最好的鉴诫,所以常常将它放置于座位的右边来警示自己。”孔子叹息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据说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座右铭”的来历。古人说:“学不可以已。”我们要明白“学无止境”“读书学习永远在路上”的道理,永葆谦虚好学的姿态,持之以恒,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