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社区工作调研报告大调研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篇1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近日,**区民政局联合区人社局等相关区直部门成立调研课题组,深入到**路街道、**路街道、**社区、x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调研社区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调研报告是调研任务的书面表达,是落实一项措施的书面借鉴,对于调研报告,写作者务必要依据任务的需求,拟定出简单可实施的调研计划,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大调研社区工作调研报告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调研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篇1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近日,**区民政局联合区人社局等相关区直部门成立调研课题组,深入到**路街道、**路街道、**社区、**楼社区、**社区等3个街道以及10个社区,对社区工作现状、社区人员管理、社区办公设施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始终坚持把加强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的基础工程,社区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区共有11个街道,成立了151个社区居委会,其中127个纯居型社区居委会,23个单位型社区居委会(家委会),各社区均成立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常住人口约58万,流动人口约20余万,每个社区平均服务居民1500户、4100人。20**年11月,**区顺利推行了“村改居”工作,将8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并划归到相关街道管辖。截止目前,全区共建设街道服务中心8个、社区服务中心60个,1000平米以上社区服务中心24个,占中心总数的35%,500平米以上共35个。先后打造了**、**、**、**、**、**等26个精品社区服务中心,其中19个通过了全市和谐示范社区验收,发挥了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区社区居委会委员职数按照每个社区3-5人,20**户以下3人,20**户以上5人标准配备;社工配备以社区服务对象为主要依据,按照每名社工服务500户居民标准配备。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工作者799名,其中委员455人,社工349人,平均年龄34.6岁,大专以上学历541人,新一届社区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合理,配置优化。
**区的社区建设工作20**年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街道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路**社区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20**年**路**社区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二、存在问题
通过实地走访一些社区,与社区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发现重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社区承担大量行政职能,工作任务繁重。
社区居委会本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居委会却成了政府的下属机构。长期以来,承担了大量行政职能工作,来自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经常性的、临时性的工作难以计算。通过粗略统计,目前**区社区居委会承担着诸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民政、社保、医保、再就业、计生、教育、综治、城管、卫生、文体、科普等80多项具体事务。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要求,社区居委会有宣传教育、文明创建、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和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的职责。但实际工作中,居委会扮演的并不是一个协助者的角色,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操作者。大多数情况是各职能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直接将工作任务下派到社区,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代收费用、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特别是一些经济、房管、统计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则也交给居委会单独完成,无形中为社区增添了很大的压力。以**区其中一个社区近一个月的工作为例,除需做好日常工作外,要入户填写近400户的非物业小区转准物业小区的问卷调查,填写100多份的禁烟调查,同时要做好城乡面貌提升,小区绿地认养的入户调查,并做好常态化的小广告清理以及居民纠纷的调解。而且还会有许多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分配下来。目前**区社区委员与社工每个社区最多有9个人,只有1名再就业协理员,为尽快完成各项任务,社区同志需要加班加点,很难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调研分析,在日常工作中应由社区办理的工作主要有:失业证的办理及年审、社保补贴的审核与发放、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收缴,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代办、卫生费收缴、日常环境卫生治理、计生证的办理,人口系统的录入、低保的办理与审核、残疾证的办理、老龄困难补贴、各类救助、经济适用房的申报等;但社区承担的工作中有较大难度的有:开墙建店治理、境内经营商户安全生产、经济普查、住房状况调查、流入流出人口登记、拆违拆迁等情况统计及问卷调查。
同时,社区需要建立多种台帐,按照各个部门的布置,社区需建立的台帐有15项40多本。特别是这些台帐中,如党建、低保台帐、残疾人台帐、已婚育龄妇女台账等社区相对还好掌握,但流动人口台帐也需社区建立,由于暂住证的办理在派出所,社区并不能准确掌握,工作起来难度大,不能保证质量,类似这样的台帐应由派出所等职能负责。
此外,社区需要出具各类证明信、盖章的名目有20多种。按照工作职能,应由社区出具的证明信及盖章的有:社区居住证明信和不练**功证明信2种。如果居民提供相关依据可以出具的有:亲属关系证明信、无工作单位的政审证明信、毕业生基础信息证明信、出租车年检证明信,结婚证遗失时夫妻关系证明信、家庭困难证明信。社区无法确认真实性、不能出具证明信及盖章的有:开墙破店办营业执照证明信、唯一住套住房证明信、卖房各项费用缴清证明信、住院证明信、身份证丢失、存单丢失及其它票据丢失证明信、法定继承人证明信、贷款资质诚信证明、保险公司投保车辆损坏程度证明、死亡证明等15种,这些主要集中在住建、银行、保险、公安、卫生等领域。这些不该由社区出具的证明信牵扯了社区大量的工作精力,使社区工作更加繁重,同时也承担着很大的法律责任。
(二)社区自治功能弱化,行政化倾向明显。
目前,许多部门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致使社区居委会出现了“一多三少”的现象。即:居委会的工作多;居委会人员走街串户了解情况少;少数社区组织社区群众开展活动少;对社区民间组织培育指导、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少。由于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居委会无时间无精力为居民开展服务,导致了居委会无法真真正正渗透到社区居民的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自治组织的性质,淡化了居委会和居民的关系。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普遍反映现在是工作越来越多,可与居民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为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关部门应该尽快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切实尊重和保障居委会的自治地位,变管理社区为服务社区,变领导社区为指导社区。从居委会自身讲,目前我们在工作中明显存在着两种错位:一是角色错位。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协助政府工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会把社区居委会也视作一级政务机关,把办理居委会日常事务视作为处理“政务”。这里就有一个角认知上的偏差,其实居委会工作人员本质上是大家推举出来,带领居民开展社区自治的服务者,而不是行政工作人员。二是思维方式错位。工作起来只是跟着相关政府部门亦步亦趋,而不懂得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工作。正是这两种错位导致了一方面社区依附于政府,缺乏自治理念和自主精神,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一方面居民和居委会产生的距离感,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对基层管理的良性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社区工作经费不足,不能满足社区工作需要。
自20**年以来,**区按照当时社区居委会数量核定,每年安排社区工作经费200余万元,六年来一直未予增长。20**年,区财政担负20万元作为“村改居后”新增社区工作经费。**区社区工作经费标准为每1000户拨付1万元,增长1户增加11元,平均每个社区每年安排工作经费1.8万元。造成社区工作经费紧张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拨付的这区办公经费不能满足社区每年需支出需求。试举一例:**区一个办公用房刚好达到300平方米,办公设施较为完备的社区居委会,每年的费用大约需要2.5万元左右,其中包括:电话费1500多元、打印、复印材料报表1000多元、报刊费20**多元、日常非娱乐性活动经费3000多元、办公用品1000多元、水电费4000多元、各类活动器材、办公设施维修费4000多元。有关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5000多元。按社区内有100个楼门组长,每年每人给30元补贴要3000元。如果是社区用房面积大、管辖户数多、开展活动多的社区开销远不止于此。二是一些职能部门工作延伸到社区,但“费不随事转”,未对社区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很多时候社区协助职能部门工作,如宣传、调查等需要的费用还需要社区从自己的经费中自行担负。三是各种形式的考评、检查、达标升级活动,需准备相关书面材料,制做宣传单、展板等,除去其它日常办公开支,社区经费所剩无已,社区普遍反映事多钱少,运转困难。除以上原因外,个别街道办事处还存在占用社区工作经费的现象。
大调研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篇2
一、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的表现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积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下沉,将社会管理和服务向社区延伸,切实方便了群众生活。但由于缺乏政策规范,社区也被迫承担了许多超出职责范围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负担日益加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承接的管理服务多。目前,社区承接的政府延伸下来的综合治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事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体教育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事项不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通过对11个社区实际工作的梳理,有26个部门的215项工作下沉到社区,任务比较多的是综治、组织、卫计、人社等部门,都在20项以上。这些工作中,行政管理事务170项,占79.07%;服务性事务45项,占20.93%。这些工作事项,有的是社区居委会依法应该协助政府完成的,但却成了责任主体;有的已经超出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范围。大多数部门没有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赋予社区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应条件。
(二)应对的检查考核多。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对社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的有组织、纪检、综治、司法、人社、民政等23个部门,涉及到基层党建、廉政文化、综合治理、爱国卫生、环保、计划生育、就业、科普、禁毒、防灾减灾等各类事务68项,平均每个社区一年要应对140多次检查考核。有些考核评比工作频率高、要求严,如**市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对社区几乎是天天查、周周查、月月查。此外,社区还要承担各种大型创建活动的基础任务。在大型创建活动期间,社区都是检查验收的主要对象,许多任务也都压给社区完成,社区干部成了创建活动的主要力量,成天围绕创建指标转,不是在办公室做台帐整理资料,就是在大街小巷检查巡逻,相关职能部门却成了旁观者、指挥者。
(三)完成的台账报表多。名目繁多的台帐资料和各类统计报表使社区不堪重负。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台帐资料最多的社区有68 类 293 本,最少的社区也有8类58本,平均每个社区有各类台账160多本。一些部门忽视社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要求,导致社区在做台帐的时候随意编造,东拼西凑,有的社区不得已而互相学习、照搬照抄,以应付检查。相关部门把实际工作异化为各种文字记录和影象资料,使社区干部把做台帐当成了主业,成了“台帐干部”。同时,各级各部门还要求社区开展人口、计生、经济、文化、卫生、体育、教育、房产、第三产业等方方面面的调查统计工作,所调查的11个社区每年要填报80多种、400多份各类统计报表。
(四)出具的证明盖章多。当前,要求社区出具证明和盖章的事项越来越多,致使社区公章被誉为“万能章”。据**市的调查,该市中心城区要求社区盖章、出证明的涉及30多个部门单位、170多个事项。其中,经常盖章的有60多项,一般性的盖章项目有80多项,偶尔盖章的有30多项,每个社区每年出具的各类证明都在1000份以上。在上述170多个项目中,不该由社区出证或虽可出证但社区难以掌握和核实情况的事项,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一些诸如居民身份、违法犯罪记录、婚姻状况、房屋权属等证明,明显应由有关职能部门出具,但都推到了社区;一些诸如房产拥有情况、单位职工生活困难情况等部门或单位自身能够掌握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证明;一些诸如人口伤亡、居民亲子关系等社区很难核实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五)连接的信息网络多。目前,省、市、区有关部门建立并延伸到社区的网络平台有20多个,主要来自于各级组织、纪检、政法、计生、人社、民政、司法、文化、妇联、残联等部门。这些网络平台都是各个部门分别建立的,都要求录入人口基础信息,由于互不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致使社区干部重复采集、反复录入。有些信息系统即使是同一个部门建立的,也存在不能兼容、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比如卫计部门关于计划生育的信息系统就有4个,相互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为完成这方面的工作,社区干部不仅要会电脑操作,还要掌握相关技术,心理压力较大。
(六)承担的临时任务多。社区在承担常规性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各种临时性、突击性工作。比如,社区干部经常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有的是为了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有的纯粹是去凑人数、撑场面。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每个社区每年要参加160多次会议。社区承担的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主要来源于综治、城管、信访、维稳等方面,其次是各类创建达标活动,大部分都对社区实行“一票否决”,甚至要求社区书记、主任24小时不能关闭手机,随时待命。此外,社区还要完成房屋拆迁、慈善捐赠、无偿献血、报刊征订等摊派任务。在一些地方,社区还要承担招商引资、协税等经济工作。有的地方要求社区发展商务,社区只好弄几平方米的房子,摆上一些烟酒,以应付检查。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都与社区工作绩效及干部待遇挂钩,再难也得做。
(七)悬挂的各类牌子多。所调查的11个社区,共悬挂各种牌子86块,涉及到组织、纪检、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教育、工商、卫计、人社、环保等部门。不同的部门对社区挂牌有不同的要求,致使同一间房子要挂若干块牌子,有的有20多块。有的社区为了对付检查,把需要悬挂的牌子做成活动式,哪个部门来检查就挂上哪个部门的牌子。一些部门还要求在社区成立工作机构,有的社区成立的各类领导小组达50多个。这些机构被社区干部形象地比喻说,要么存在电脑里,要么贴在墙上,没有实际作用。
二、社区工作负担重的危害
社区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工作职能无限扩大,不仅加重了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对我国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治理以及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居民自治进程受到阻碍。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民主自治活动。由于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大为增强,而自治功能明显减弱。由于工作任务、各种资源来自政府,考核评估等权力也掌握在政府手中,社区干部只好对上负责,竭尽全力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动和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活动,也不可能通过民主自治方式,引导居民表达需求、讨论社区问题、治理社区事务,导致居民社会责任感弱化、社区认同感低下。
(二)社区治理失去社会基础。社区治理的目标是要建立多元互动的格局,其立足点是通过培育、发展、壮大包括社区居委会在内的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而不是政府“一竿子插到底”、包揽一切。随着社区行政化不断加重,政府将社区居委会纳入政府组织框架之内,既弱化了社区居委会的社会功能,又挤占了社区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空间,这势必使社区治理的一元格局难以打破,且严重影响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区治理失去应有的社会基础。
(三)党的群众基础受到影响。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协助基层政府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措施,通过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居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代表党和政府为居民群众服务。社区组织承担过多过滥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甚至把主要精力用来应付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交办的行政工作或各类形式主义的事务上,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影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三、社区工作负担重的原因
社区负担不断加重,既有政府组织碎片化、制度保障不力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区服务供需结构、社区组织类型结构以及社区干部能力结构等方面的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服务资源分割,部门各自为阵。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政府职能划分过细,部门数量过多,导致政府组织碎片化问题十分严重。一方面,各个部门掌握着大量的行政资源,且形成独立体系,在社区层面上严重分割,缺乏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各部门业务缺乏协同,彼此间不协调、不合作甚至相互冲突,造成社区工作多头指导、各自为政。比如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台帐资料的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上报等,各部门都有各自的标准和要求,缺乏统筹协调,致使社区重复建设、干部重复劳动,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增加了社区负担。
(二)社会管理体制不顺,政社职责不清。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工作中,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作为不同的主体,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自应该承担什么职责,有关法规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致使这些规定形同虚设,难以落实,从而造成实际工作政社职责的不清晰,也导致基层政府与社区居委会关系错位,通常把社区居委会视为一级“行政组织”或“下设机构”,随意把各种任务、责任、矛盾转嫁给社区,使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被无限放大。
(三)社会矛盾集中社区,居民需求剧增。目前,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且主要集中在社区层面。同时,居民群众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也呈现出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需求向社区积聚,居民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呈指数级、复杂性、多样性增长,而且,社区问题的解决和居民需求的满足的跨部门性特征日益明显。这种需求的结构变化需要供给的结构性调整,但现实是供给结构的变化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客观上使得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多的任务。
(四)社区干部能力不足,工作疲于应付。当前,社区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而社区干部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脱节,他们严重缺乏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习惯于“当超级保姆”,不懂得团队协作,不懂得助人自助,不懂得激发居民参与,不懂得发现居民领袖,不懂得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不懂得开发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加重了社区干部“人累心也累”的痛苦体验,难以享受“快乐公益”,“抱怨多、满意少、压力大”成为常态。
(五)社区组织结构失衡,治理主体单一。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严重不足,存在总量少、结构失衡问题。目前,全省平均每个社区约有6个社会组织,主要是自娱自乐的兴趣类组织,志愿服务、公众参与及专业服务等组织都比较稀少。由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区居委会过多地承接了政府延伸下来、企业转移出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生出来的各种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政府部门向社区居委会转嫁负担提供了借口。另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还在倡导和探索之中,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不畅,也加重了社区工作负担。
(六)基层群众意识淡薄,不正之风蔓延。一些部门和单位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推进工作进社区不是到社区为群众服务,而是热衷于设机构、挂牌子、摆桌子;有的部门主观意识较强,不顾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实际,对社区工作指手画脚,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要求;也有的部门本位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较重,一味强调本部门工作在社区的“痕迹”,这些都导致社区干部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有些部门和单位也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把本该自己做的事情交给社区组织去做,把责任和风险也转嫁给社区组织,既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也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
四、为社区减负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一些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通过实行准入制度、建立政社互动机制等措施进行专项整治,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年3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9条硬性措施为社区减负,取得一定成效,也遇到不少阻力。实践经验和教训证明,治理社区工作负担不能就减负而减负,需要以治理社区负担为契机,以构建社区治理格局为突破口,以提升社区工作效能为目标,站在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开展协调行动,实施综合治理。具体思路和对策是:
(一)理顺基层管理体制,厘清政社权责。在政府层面,要按照“大部制”的思路,对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形成一条线对下,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确立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机构的性质、职能,确保政府自身的本职工作能做到位、做好。在社区层面,要理顺组织之间以及与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职能清晰、关系顺畅、责任明确的社区组织体系。其次,要划清基层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的责权边界,实现“政社分开”,推进“政社互动”。在此基础上,建立诸如 “准入制”等相应的制度,禁止政府向居委会转嫁行政事务性工作,赋予居委会拒绝承担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权利,促使政府依法行政,保证居委会依法自治,建立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协商合作机制,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新配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权力,将现在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本应属于社区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居委会在本区域范围内成为治理主体。与此同时,推进政府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向基层推卸责任,向社区转嫁负担。总结推广**市的做法,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取消社区承担的不合理的工作任务,取消面向社区开展的与居民利益无关的创建达标评比活动,取消各级各部门要求在社区设立的组织机构,取消社区不必要的工作台帐,取消社区不合理的证明盖章事项,还社区一片净土。
(三)培育发展社区组织,激发社会活力。要大力实施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工程,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力度,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服务组织,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社区服务专业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同时,要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培育发展社工服务组织,着力做好流动人口、老年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社工服务,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另外,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完成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任务,使社区居委会也从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要根据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针对社区工作的特殊需求,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扩大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使优秀的人才被吸引到社区工作岗位上来。要建立规范化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机制,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重点是培训专业社会工作基层理论知识,训练他们的专业社会工作能力,转变他们的工作思路,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要建立和完善与社区工作者实际工作相匹配的薪酬保障机制、表彰激励机制,激发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使社区工作岗位留得住人才,保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
(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改进工作手段。信息化工作之所以成为社区重要负担之一,主要是因为延伸到社区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太多,而且互不兼容。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上至下,对延伸到社区的各种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清理,按照共享、高效的.原则,对这些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立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事务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完成,资源共享,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六)创新社区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对社区工作负担进行系统治理需要整体性的制度和持续性的机制。为保证社区负担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应建立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协调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向社区组织转嫁任务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和服务外包、公益创投、公益采购等机制,建立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公益事业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居委会民主评议政府部门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民主协商的制度和机制。
大调研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篇3
最新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工作部署,结合城镇社区实际,我们组织人员对真阳镇**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真阳镇**社区于20**年组建(系原真阳镇北农村分开的 **社区和陈庄社区之一,属村转社区),位于正阳县城西北部,正汝路、正确路穿境而过,系城乡结合部,面积2.5平方公里,分5个(片)组,社区内一级机构7个,二级机构及企事业单位19个,大型集贸市场2个(**市场、西农贸市场),社区2103户,常住人口6576人,出租房屋319所,流动人口500多人。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59人(不包括单位党员和流动党员),社区两委班子成员6人,支部委员全部在居委会交叉任职。
二、工作现状
(一)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社区党支部把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把打造一流的社区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作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从优化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入手,不断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是20**年8月,经过换届选举后,实现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的一肩挑,避免出现工作推诿扯皮现象,强化了责任制的落实,并设置了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支部委员全部在居委会交叉任职,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平均45岁。
二是加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社区党支部把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做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以开展“双争”活动为契机,多次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基层干部普法培训”等学习培训,每个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都写下了一万多字的学习笔记,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学习培训,社区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三是今年县财政把农村(包括社区)的村干部的工资纳入了财政预算,解决村(居)干部的工资待遇。
四是加强社区领导干部的管理,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工作规范化运作,在工作中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确保社区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在运行上实行责任制,在班子中创造了团结协作的良好气氛,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效廉洁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社区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工作,抓好这一项工作,必须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打牢基础,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支部从多个方面对党员加强教育管理,
一是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机制、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公开承诺、民主评议党员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
二是做好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坚持把文化高、热爱社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政治立场坚定的优秀青年做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对培养合格的优秀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目前,**社区共有入党积极分子9名,共发展党员3名。
(三)强化社区服务,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
**社区党支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网络,组织开展了多种便民利民活动,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社区现有的常住人口中,有75%是企事业单位内的职工及家属,社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900多人,这些低收入人群80%来自于社区内的停产、破产企业。这些计划经济年代生存很好的国有制企业,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铁饭碗”已不复存在,导致于企业停产、破产,职工下岗、再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接踵而至。也是当前社区面临的最大的热点难点问题。20,社区党员干部着力围绕解决下岗失业居民的再就业问题。
一是结合**社区实际,自觉当服务居民的表率,利用多种渠道为他们找出路、谋生计。通过开展再就业工程,免费为210多名困难职工和居民进行了技术培训,输出和转移劳动力43人,为23名下岗工人找到了就业岗位,为31户居民申请了廉租住房,为37名困难群众办理了城镇居民医保。
二是社区两委干部还结合在社区开展的“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深入到居民家中,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共为社区居民办好事60余件,新修民巷100多米,清理卫生死角21处,积极协调落实了社区内一单位家属院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又解决了35户居民的住房难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是在社区开展了“贫困党员帮扶工程”和“党员与困难居民结对工程”,帮助他们拓宽致富渠道、提高致富能力。几年来,为帮扶户提供就业岗位近50个,安置就业人员53人,提供致富信息100多条。
四是社区党支部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争创活动中,社区党支部力求突出主体、创新载体,提出了以“打造平安**、构建和谐新社区”为主体,以“争创示范基层组织、争当社区发展先锋”为载体的活动内容,随着社区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社区党支部制订了创先争优活动的《争创计划和具体措施》,并规定了争创时间及争创目标责任人,结合“十百千”示范工程和“123”争创活动,广大党员同社区党支部签订了《社区党员争创目标责任书》、争创《双强》社区干部责任书、《双强》党员责任书,社区党支部也提出了必创“30佳先进党支部”的目标,并在社区办公用房紧缺、办公经费极其困难情况下,挤出一间房屋,投资数千元建立了全县第一所社区党群服务站,实行接待党员群众和办理事务“一站式”服务,公开了岗位职责,在接待社区党员和居民时,实行首问责任制,倡讲文明用语,来访有登记,接待有人员,处理有结果,在服务上实行承诺制,同时,设立了“共产党员示范岗”、印制了20**多张“党群干群连心卡”向社区居民发放,支部提出了“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的口号,向社区居民公布了社区服务电话和监督举报电话,公开向社区居民承诺,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社区党支部与党员干部的真诚承诺,博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也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进一步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渠道。社区党支部书记闵拥政还在新浪网上建立了**创先争优博客。
大调研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篇4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为了做好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让社区矫正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就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5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4.2万人,地理位置处于市东北部。目前我镇共接管14名社区矫正对象.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矫正人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矫正对象本人的心理障碍,某些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方式存在一定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不愿意回到社会执行刑罚,不愿意让亲戚朋友知道自己犯事。对于集中的学习和公益活动感到耻辱,同时希望司法机关不要做定期的家访,以免打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家庭生活。
2、一般社会群众习惯认为矫正人员有污点,重犯率相对偏高,都避而远之,有排斥、歧视的心理,而这一心态也使得矫正人员缺少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抵触心理。
二、经验和做法
在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主”的个性化原则,逐步探索新时期社区矫正管理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突出个性化矫正方案设计。根据矫正对象特征、犯罪性质、家庭经济情况、认罪悔过的程度、家庭人员对其犯罪及被惩处的态度、预测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可能性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措施并根据改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区别对待,因人施矫,对症下药,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矫正质量。严格落实走访、谈心、教育、思想汇报、公益劳动等经常性工作制度,及时发现不安定因素和隐患以及倾向性问题,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做到不脱管、不漏管,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严防矫正对象再犯新罪。
二是突出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理论。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按期思想表现,做到“五必访”,即:新接收的要走访,家庭出现纠纷的要走访,生活有困难的要走访,重大节日前要走访,有疾病时要走访。通过认真逐一走访,真正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如矫正对象胡某,70岁,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走路不方便,我们除了以上“五访”之外,并定期上门走访,了解其情况。
三是帮困解难,管理逐渐向服务转变。针对矫正对象不同的心理,为了努力消除矫正对象的对立情绪,引导其顺利融入社会,我们召开了矫正工作志愿者和社区**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暨座谈会,邀请局矫正科同志对他们进行知识讲座并参加座谈。通过座谈,拉近**人员与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距离,从根本上促进其思想转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多种形式帮困解难。如保外就医人员俞某,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由于经济基础差,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再加自己又不能工作,仅靠姐姐的资助看病,我们在座谈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其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想方设法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在春节前送上爱心帮扶慰问金500元,让他过一个快乐的年。
四是突出抓好“接收”、“解矫”程序的规范。我所对每一位新接收的矫正对象都要举行人性化接收仪式,给每位矫正对象送一封《给社区矫正对象的一封信》,既使矫正对象在进入社区矫正前感受到矫正的严肃性和认真性,又使矫正对象感受到人性化的一面,使他们尽快了解社区矫正,服从社区矫正。同时对每一名解矫对象也举行解矫程序,对他们在矫正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讲评,提出要求和希望,使矫正对象切身感受到矫正对他们的帮助,通过矫正悔过自新,重新认识自我,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真正做到工作有始有终。
五是注重实效,正面引导。由于双峰山高路远,为了更好地为矫正人员做好服务,我们在双峰和黄坛各设立了公益劳动场所,以便于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人性化,我们把矫正对象的亲属、所在地联村干部等纳入帮教监管网络,实施人性化教育管理。在矫正过程中,根据矫正对象工作情况“量身定制”教育改造方式。如:对胡某走访,了解到他的犯罪过程是哥们义气,被人利用,在被判**后,因为年轻,自认为是其一生中的污点,他这一辈子就此完了,对生活、对今后的前途十分悲观,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谈心、教育,使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风帆,现胡某在跃龙街道范家村开摩托车修理部,工作积极,收入稳定。
三、存在问题
社区矫正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虽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在调研中发现,随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问题也不少。
(一)群众的认同度不高。社区矫正是需要执法机关、矫正对象和社会群体的三方配合,由国家机关借助社会综合资源的帮助而对矫正对象进行的开放式行刑方式,在我国它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在调研过程中,据了解,矫正工作者认为在试点阶段,由于社区矫正还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如果工作得不到地方的政府领导的重视,工作就很难开展,但现在的状况是很多领导都不了解社区矫正究竟为何物,社会上的一般群众就更不用说了。由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挖掘各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同时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新闻,讲座等多种形式向人民大众进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面,增强社会影响力,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二)机构不健全,司法行政系统陷于孤军作战的被动局面。社区矫正是执法工作,又是教育矫正人的工作,涉及到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要将社区矫正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健全社区矫正机构,配齐工作人员。目前,我们既无专门的执行机构,又缺乏执行人员,志愿者力量不足,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只是简单停留在转接材料、建立监管档案阶段。
(三)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社区矫正的质量难以保证。矫正经费短缺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公安机关是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但现在具体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局极其下属的司法所进行,司法所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教育设施。矫正工作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但它仍然是一种国家机关的行刑方式,缺乏国家专门的财政支援是不可能进行的。
(四)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衔接不密切。社区矫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根据两高两部的通知精神,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实施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监狱等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但实践中由于牵涉的部门较多,权利义务不明确,且没有固定的统一办公场所,各部门为了局部利益,对做好这项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反而使工作复杂化。
四、探索和思考
为此,面对当前新形势和新问题,社区矫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总结规律,积极探索长效、稳定、务实的新机制,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做好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仅靠镇综治办、司法所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的作用,特别是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要负起直接领导责任并给予大力支持。实行齐抓共管,动员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派出所、司法所、工办、民政、团委、妇联等组织,要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单靠司法行政机构唱独角戏,搞孤军奋战,都是行不通的。
(二)保证工作经费,建立安置帮教基金。基金使用:给于归正人员回籍初期生活无着落、重大疾病、遭受灾害及**在教人员家属遇到特殊困难等方面提供社会救济和帮助,给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归正人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必须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专项基金,数额由上级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同级财务部门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标准,保证足额下发,专款专用,对于贫困地区,上级要在经费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确保整个地区的平衡性。
(三)优化环境,为社区矫正人员和谐共处的营造良好氛围。要紧紧抓住社区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宣传画,要做到真正让每个村民了解社区矫正工作,把握好宣传工作的尺度。
(四)尽快成立统一的社区矫正工作管理机构。加快司法体制改革步伐,自上而下地成立统一领导的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诸部门指定人员参加,设立固定办公地点,由上述部门合署办公,便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与协调。
大调研社区工作调研报告篇5
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当前我县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街道社区职能的不断拓展,社区党建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带动作用逐步显现。近年来,街道社区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实现社区管理上层次、服务上水平。
一、基本情况
****县街道办事处成立于****6年11月,位于****县城中心,辖区面积12.75平方公里,下辖桥南、桥北、中心街社区、红都、灵皇地台5个社区和城关、马岔2个村,人口48289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94个,党员321名,其中干部党员53名,居民党员131人,农村党员24人,流动党员29人,离退休党员84人。社区党组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两委”班子组织健全,主任、书记各1名,并配备助理、专委数名。
二、工作成效
1、以学习为主线,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构建一个知识引导实践的学习型社区,街道办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学、找、破、求、干”五字为主线,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开展了《党章》、“五项教育”、“学理论、找差距、求创新”新一轮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郭孝义、刘x等同志学习活动,对各项学习活动进行了分阶段的学习、教育、讨论。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将学习落到了实处,使全体党员和干部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认识有了大提高、作风有了大转变、观念有了大更新、境界有了大提升。
2、整合资源,健全网络,逐步构建以党建引领工作的新格局。为适应新时期对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街道办党委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于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社区建设原则,跳出了原有以条为主的旧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的组织资源、政治资源,构筑了以街道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以社区单位党支部为依托,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的管理新格局。一是构建了领导有力协调各方齐心协力整合创建力量的工作格局。将党建创建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具体到人。硬件建设做到了“十有”,即“有方案、有人抓、有阵地、有牌子、有制度、有设备(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碟片)、有活动、有记载、有特色、有成效”;软件建设做了到“六有”,即“有影像资料、有健全的民情卡、有健全的党员花名册、有社区党建工作记载薄、有社区党员电教播放登记表、有规范的党建资料”,从而使党建创建工作实现了“三个统一、三个到位”(思想认识统一:举全街道之力真创、真建;工作步调统一:由党委书记组织牵头抓总、协调各方;创建标准统一:资料、牌名等基础性工作规范统一;领导责任夯实到位、共建力量到位、任务分解到位)。二是构建了社区党建广泛参与的横向管理工作格局。组建了社区党建联席制度,对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通过互通情况,交流信息,架起了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在职党员与社区党组织和广大社区党员的桥梁。从而实现一人做给一人看、一群帮着一群干的良好局面。三是构建了街道、社区、党员三位一体的纵向管理工作格局。强化了目标责任捆绑管理,与社区党组织签定目标责任书,实施“软目标”“硬考核”,落实了考核奖惩制度。并发挥社区党员的旗帜作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设立了桥南社区党员延时岗、灵皇地台社区小区管家,建立了中心街温馨谈心室、红都社区夕阳红服务队,桥北社区推行了党员听评会制度。通过社区个性活动的开展,由党员辐射居民,实现县城整体水平的跨越性提升。
3、加强管理,落实制度,着力实现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抓党建、促队伍,抓重点、促全面,抓服务、促管理的“三抓三促”活动,大力实施党建立区、基础奠区、教育提区、服务优区、文化活区、环境美区六大工程,着力实现联建、联管、联创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即联建:通过社区与辖区内单位资源优势互补,建成伙伴关系,开创社区活动共同开展、社区管理共同负责、社区党建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联管:采取纵横结合的办法实施社区党员交叉管理制度,对社区直属党员实行“全管”、对社区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对流动党员实行“协管”、对下岗职工党员实行“接管”。联创:社区与辖区单位、私营经济组织及其一切党组织共同打造省级一流社区。开展了八大惠民工程:即为社区发展献一策、为社区服务办一事、为困难家庭排一忧、为邻里和睦访一家、为扶贫帮困捐一物、为优化环境出一力、为安全防范查一院、为服务对象送一策,力争把党心、民心凝聚在和谐社区建设之中。
三、存在问题
1、共建机制难落实,“区域党建”工作格局形成缓慢。一方面,不少市直单位或企业,在思想观念上不理解、不认同、不重视社区,认为社区建设是党委、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即使参与社区建设,也是迫于党委、政府的压力,被动参与。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仍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线,无法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共驻共建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不少上级直管单位和行业,如工商、税务、质监、国土等部门及邮政电信、金融保险、电力等行业,虽然有的"党组织挂靠地方代管,但人、财、物权均不隶属当地,党委和政府没有较为有效的抓手,影响了构建城市社区共驻共建机制的严肃性。
2、党组织作用难发挥,凝聚和动员社区群众的能力提升较慢。一是少数社区“两委”班子整体素质不够高,有的文化程度较低,工作经验也不够丰富,有的年老体弱,工作力不从心,有的思想观念较为封闭保守,影响了社区党组织政治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少数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力不够强。部分干部文化素质较低,对社区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认识,对工作目标和任务不够明确,工作思想不够清晰,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发展的需要。三是社区工作不堪重负。当前上级单位、部门给我办社区下任务、定指标、评优劣,不仅要做好一些长期性的“中心工作”,又要应付日常性“繁忙事务”,还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一系列的临时性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致使不少社区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党员的工作、做居民的工作,更不谈抓党建工作了。
3、社区党员难管理,教育纠偏、纯洁队伍缺乏手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区的快速发展,在社区居住和生活的党员越来越多,党员结构日趋复杂。由于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从业复杂的特点,开展组织生活和实施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增大,党章明确规定对“三不”党员应清退出党,但对于那些参加组织生活不够经常,不按时按比例上交党费的党员,社区党组织往往在劝说教育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听任态度,这不仅损害了党员义务的严肃性和党组织的权威性,也削弱了党组织对党员的约束力。而不少在职党员生活在社区,却不愿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不肯参与社区建设,“八小时之内”单位管不到位,“八小时之外”社区又管不了。还有一些流动党员,流出时,不给组织说明,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流入时,不持党员流动证,不及时到所在社区支部办理关系转移手续,仅靠社区干部摸底了解,根本无法深入解其组织生活动态。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探索加强党员分类教育、全天候管理的有效途径,同时建议上级考虑出台相关政策,对社区在职党员的双重登记、双重管理进行统一规定。
4、党建经费难筹集,党组织开展活动受制约。目前社区的经费并没有纳入年初的财政预算,仅靠行政经费来救济,社区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党组织开展工作受到制约,社区党建经费、工作经费、活动经费无着落。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土地日益吃紧,一些社区党组织欲解决无办公活动场所的问题将更加困难,而财政拨款有如杯水车薪,难以满足需要。
四、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3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通过社区网络平台,利用社区讲堂,定期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开展集体活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党员意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反腐倡廉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做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特别是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重视抓调查摸底,抓重点求突破,以点带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整体推动,抓好活动的开展。健全完善相关簿、册、记录,整理资料档案,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进党组织建设。
2、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任务,以“红都保安党旗红”为主题,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突出服务居民群众。按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的工作思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建党建示范社区,继续推行党员延时岗、党员听评会,设立更多的小区管家、温馨谈心室,新组建一些有辐射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努力建设领导班子好、队伍建设好、工作制度好、服务网络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党组织。
3、深化“三问三解”活动,拓展社区组织的服务领域。以开展“三包三联强服务、三问三解惠民生”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四个工程”,即打造“核心工程”,让党的旗帜在社区飘起来;打造“文明工程”,让社区形象在居民群众中树起来;打造“安康工程”,让社区群众的生活好起来;打造“造血工程”,让社区组织逐步强起来。形成以社区党员教育平台为阵地、以党员为主体、以党员联系困难户为纽带、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的社区党建“四位一体”工作模式,设立关爱帮困岗、治安巡逻岗等岗位,切实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引导党员在建设和谐社区的进程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推广“文建明工作法”,推进党建互联互动。一是科学配置工作力量,全面推行“三制”、“三定”、“三教育”、“两下”、“两集中”工作法,探索建立“服务型”党建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之间双向联系、双向反馈、双向服务的共驻共建机制。三是建立对口帮扶机制,采取每两至三个驻区单位共同帮扶一个社区的办法,形成“一帮一”、“多帮一”的对口帮扶机制,推进社区共驻共建。
5、促进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结合服务居民。社区党组织要利用自己的组织、政治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设计和推进社区建设,积极有效地将自身建设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能脱离社区建设就党建抓党建,而应着眼于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党的建设工作渗透、融合到社区建设中去。要善于把党的社区建设和管理目标与社区广大居民的切身需要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新型的活动方式。通过开展活动,吸引、团结、凝聚社区广大居民群众,把党和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化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
6、推行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施以居住地域为基本单元的网格式管理。根据社区地域面积、楼宇多少、人口数量,将每个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以楼院为基本单元,原则上以****户(居民)左右范围为一个网格。在网格化管理中实行社区工作者责任包干和“a b岗”制,“a岗”指社区专职工作者在社区所分管的工作,“b岗”指社区专职工作者在自己所分网格内从事的党建、调查、统计、宣传、调解、信息收集、应急管理等基础工作。社区工作者每天至少到责任区进行走访检查1次,准确、快速地采集和反馈居民群众各类需求信息和责任网格内的突发事件,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发现、早处置。
五、几点建议
1、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社区党组织干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社区党的建设的效果。而往往上级组织培训侧重于农村党员的教育与农村产业的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一是系统地加以教育培训,通过参加一些培训,使他们接受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二是加大交流力度,创造更多更好的平台,改变以往社区干部交流仅局限于街道内部的做法,推动干部的街道内外大循环。
2、积极改善社区党建工作物质条件。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物质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的改善要靠经费保障。在筹措经费方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上级党组织可以从党建活动费中划拨一部分作为社区党建专项经费;二是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从党员党费中提留一部分;三是可以动员党员原工作单位和社区内其他一些组织、单位赞助一部分。四是参照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做法和“三有一化”建设要求,适时将剩余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纳入项目规划,逐步解决一些社区无场所办公、无阵地开展活动的问题。
3、强化部门工作“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功能。社区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有关部门应该是“指导与服务、协调与监督”的关系。而目前社区却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现状。因此部门工作进社区应该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权”指的是社区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依法赋予社区必要的权力。“费随事转”的“费”指的是社区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事费配套”的原则,有关部门需由社区协助开展的工作,应该按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及时将经费划拨给社区。
推荐访问:大调研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调研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