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汇报资料 _“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汇报材料一、基地发展历程学校创建于1230年,其前身是舟山最早的书院——虹桥书院,学校设中心、虹桥两个教学点,23个教学班,近900名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实践汇报资料 ,供大家参考。
_“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地发展历程
学校创建于1230年,其前身是舟山最早的书院——虹桥书院,学校设中心、虹桥两个教学点,23个教学班,近900名学生,教师60位。近年来,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从实际出发,挖掘资源,以素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为抓手,建立和完善了“米丘林”
劳动实践基地,构筑了素质教育新空间。从98年开始我们就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2000年,从虹桥搬迁到了现中心。2004年,经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建立了农业科技园。占地8亩,由四部分组成:西侧是面积144平米的暖房,(有机质栽培基地)及花卉培育基地;东侧是432平米的蔬菜园,培植新引进科技蔬菜与时令蔬菜;暖房的南边为每个面积50平米的大棚6个,种植各种科技含金量较高的外来引进的蔬菜、水果;占地2000多平米的果木园里培植文旦、橘子、雪梨等。并按标准配备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用的劳动工具、实践材料。劳动实践基地初具规模。2005年开始,学校将“米丘林”劳动实践教育正式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和管理制度。去年开始,学校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对劳动实践基地进行转型升级。实施劳动科技教育,从劳动技术方式(如机质栽培技术)、劳动设备(如自动浇水系统)及培植内容(如太空丝瓜)等方面加以改进,增加科技含金量。
新劳动实践基地的功能定位方面,我们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孩子除一部分从事别的工作外,大部分还是会留在农村,农村将是未来孩子们驰骋的天地,而懂得科技兴农的孩子将使他们有灿烂的人生前景。为此,我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在“米丘林”劳动基地的学习和体验与
_科技兴农结合起来,提出“实施科技劳动教育,培养现代小农人”的工作思路,通过参加科技劳动教育和基地实践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基本的科技素养和职业兴趣,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存打下一定的基础。
基地建设前后历经10余年,从张校长到邵校长到黄校长最后到我,基地建设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历久弥新,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学校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
“省绿色学校”、“市劳动实践特色学校”、市“首批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示范学校”、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市区两级劳动实践教育现场会多次在我校召开,先进经验多次在省市级交流。学生在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劳技作品比赛中频频获奖。劳动实践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二、基地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实践场所的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杂的工作,只有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才能确保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学校建立“基地建设领导组、基地建设工作理论研究组及科技劳动实施小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指导组”,明确工作职责,对学校基地建设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而理性的思考,开展积极而慎重的实践与研究活动。经常做好阶段性的分析与研究,确保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1、实践场所建设领导组:
组长:夏波芬
组员:徐敏君
鲍金星
邵科女
陈小飞
2、基地建设理论研究组:
_组长:徐敏君
组员:马丽萍
李梅红
3、科技劳动实践小组:
组长:邵科女
组员:
陈小飞
各米丘林任课教师
各班主任
4、基地建设后勤保障组
组长:鲍金星
组员:王满珠
沈红富
梅爱君
5、基地建设专家指导组
组长:张汉耀
组员:夏阿表
(二)、师资保障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拥有一支包括“教师、家长、专家”在内的师资队伍,他们知理论、懂业务、有技术,为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1、教师:第一类:科学教师及班主任为科技劳动教育的主要指导者。
第二类:学校全面实施教学计划内的“米丘林”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教师为第二类教师。第三类:为各学科教师,学校要求各自学科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实践教育。
2、家长:充分利用学生家长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把一部分在培植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聘为校外辅导员,是我们的另一个师资途径。
3、专家:与市农、林科所建立长期活动关系,聘请他们的高级农艺师农校校长张汉耀作为我校“米丘林”农业科技园的技术顾问,保证每学期不少于两次进行有关知识讲座,并经常
推荐访问:劳动教育特色经验材料 劳动实践汇报资料 汇报 实践 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