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情况(共7篇) 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情况(共7篇)第1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XX村位于行唐县西部丘陵地带,村中有始建于北宋的“广济桥”和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情况(共7篇) ,供大家参考。
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情况(共7篇)
第1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
汇
报
XX村位于行唐县西部丘陵地带,村中有始建于北宋的“广济桥”和明代的“仙人桥”,是一个千年古村。我村行政区域总面积565XX亩,全村659户XXXXXX8人。近XX0年来,村两委班子一直保持团结稳定,今年五月份进行的村委换届,新的支委以高票当选,实现新老支委平稳过渡。
XX0XX7年XX月以来,我村在上级的领导下,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过程中,我们抓了宣传引导、人口清查、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经营运行“五个环节”。
在宣传引导环节,部分村民首先想到是不是又要改成吃大锅饭,回到原来。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村“两委”分包划片,一户一户发放明白纸,一户一户讲解政策,让每个村民都成了政策的明白人。
在清产核资环节,使用测绘仪器,对村集体的土地进行精准测量;聘请有授权的资产评估机构,对经营性资源、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对账内资产资金、债权债务和村级资源,采取以账找物、以物对账、账物相符的办法,做到了账目清、资产清、类别清,实现“五账相符”(账据、账账、账实、账款、账表)。通过清产核资,我村共有经营性资产XX60.8万元;非经营性资产XX56.XX9XX5万元;资源性资产565XX.XXXX亩,其中耕地XXXX95.XX8亩,建设用地58XX.96亩,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87XX.88亩。
在成员界定环节,我们本着“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原则,经过依法定条件、民主定成员、酌情定身份三个环节,最后确定有资格配置股权的共XXXXXX8人。
在股权设置环节,经过民主讨论,我们将股权结构分为基本股、劳龄股和村龄股。为确保股份占比公平公正合理,我们始终把握一个原则,股份差距不宜过大,股份最多比最少不应超过XX00%。(XXXXXX.670.8)根据村情进行多次测算
和公开征求意见,股权设置为:基本股为70股,劳龄股
-1发展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打造品牌效应。我村在XX0XX7年注册“甄XX”商标,扩大品牌知名度,逐步把“甄XX”商标打造成老百姓的放心品牌。
第2篇:苏木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苏木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前德门苏木位于扎鲁特旗东部,西接乌额格其牧场,东与科右中旗毗邻,南与道老杜交界,北与乌额格其苏木相连。
前德门苏木总土地面积66.6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80亩,草牧场44.67万亩,林地9.58万亩。全苏木总户数1958户,7285人。行政区划分为8个行政村,是典型以农业为主体的农牧林相结合的经济类型区。
二、进展情况
自从旗动员安排部署以来,我苏木按照《扎鲁特旗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扎党办字﹝2021﹞123号)精神,结合我苏木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一)高度重视,健全了组织机构。我苏木成立了党委书记苏木达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苏木办公室。
(二)制定了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扎鲁特旗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扎党办字﹝2021﹞123号)精神,结合我苏木实际,制定了《前德门苏木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三)广泛宣传培训。我苏木通过动员会、培训会、调度会、推进会,对苏木嘎查宣传培训,全面开展推进了我苏木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四)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去年12月末前,我苏木8个嘎查全面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目前8个村已完成了清产核资结果确认,公示工作,并做好了软件材料。
(五)安排部署了确认成员身份工作。4月份,我苏木召开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重点安排部署了产权制度改革确认成员身份工作,参会人员有苏木党
委书记、苏木达、分管领导,经管工作人员,各村书记,村主任,报账员等。
三、存在的问题
(一)清产核资工作方面,各村还未全面完成债权人、债务人的询证函、送达回执工作。
(二)确认成员身份工作方面,嘎查村进度缓慢,部分嘎查村初步排查认定工作都还没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推进改革工作。各嘎查村债权人、债务人的询证函、送达回执工作与身份确认人口排查同步进行。
(二)做好清产核资“回头看”工作。按照扎鲁特旗开展农村牧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验收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做好清产核资工作。
前德门苏木农业服务中心
2021年6月21日
第3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2021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现将**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镇位于**区南部山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70余个农村专业合作社,现有农户17600户,人口4.5人,耕地面积34700亩。根据这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精神,我镇***、**、***三个村为首批试点村。三个试点村1999年第二轮土地延包签订的耕地面积2497.21亩,签订土地延包合同1135份。二轮延包后共收回330人承包地。其中因家庭人口变化收回承包地的有236人(死亡、出嫁),因上学收回承包地的有36人,因户口迁移收回承包地的有52人,外出务工经商收回承包地6人。近几年三个试点村土地流转的总面积达到1078亩(其中流转到合作社的370亩、流转到企业的708亩,)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873份,涉及农户873户。
为抓好该工作的落实,组织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相关包村工
作人员先后到临淄、沂水等先进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为该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工作中,一是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党委副书记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办公室副主任;安排14名机关干部作为产权改革指导员入驻各试点村,全面负责各村工作指导、协调和督导工作。同时,根据市区工作要求及全镇实际,镇党委政府召开动员会,制定出台《**镇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后,三个试点村也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并选派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熟悉业务的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在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重视宣传发动。三个试点村通过召开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会议,根据本村实际,对在确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并认真学习《**镇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首先带头宣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知识,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全力配合。镇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村两委,先后印发宣传资料宣传单1000余份,发放到每家每户,并在村民集中居住区和人口密集地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小标语、举办宣传栏等形式进行深入宣传,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为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确权登记过程中,各户确定了户代表,由各村村民小组长组成村级议事机构,负责解决在产权具体摸底方法,确保了入户调查的质量。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包村指导员、试点村书记主任、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和座谈。针对改革的相关政策、实施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工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抓好相关人员培训。组织三个试点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市区培训班,系统学习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具体掌握农村产权制度工作的主要步骤和重要政策依据。同时,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也先后3次对相关工作人员重点对该项工作的各项程序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是做好基础材料的准备工作。镇经管站和各试点村
在第二阶段工作开展之前将第二轮延包合同和土地台账进行确认,并对所有合同进行复印,为存档工作打好基础。使包村指导员和村工作人员了解了情况。
五是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各试点村实施方案。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原则是:各试点村依据村情制定相应的方案,以村为主组织实施。根据土地变更情况,就是第一条提到的情况,经过分析,三个村都制定了先将土地变更情况进行规范后,再行入户的方案。目前各试点村正在进行这项工作,按照要求,这项工作于6月20日结束。具体办法是,对调地换地的,双方签订协议,签字并经村委认可存档,出现纠纷的村组织协调,协调不成的,存疑,暂不发证。同时也初步制定了几条工作原则,一是对侵占扩大种植面积的,经现场指认,按照原承包面积登记发证;二是对抽地、补地等土地变更的,按照现实情况登记颁证;三是对发现的新的问题和矛盾,统计汇总后统一进行答复。
六是加强督导,确保了入户调查质量保证按时保质完成。搞好摸底调查登记工作。在区农业局、经管站等部门、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各村认真统筹协调、精心指导下,分组负责展开调查摸底、登记工作,在确保开好一个群众会的同时,实行调查登记和房屋测绘同时进行。在详细填写摸底表和房屋测绘过程中,扎实抓好现场操作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登记情况和房屋测绘的准确性。每天按时收集整理各个工作组提出的问题,及时推进我镇农村改革试点的工作进度。调查摸底工作结束后,组织人要开展了摸底登记表的数据审查和查漏补缺工作,及时梳理在调查摸底工作中了解到和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对一时不能解决和答复的问题及时上报到区农业局。组织各村结合自身实情,()进行解释和调处,对法律法规无明确归档的相关事项,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的问题,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户代表会议进行讨论表决,表决结果写入村规民约。
七是做好基础材料和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做好档案工作,及时将各村工作开展情况、各类基础材料、影像资料整理完善。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目标
一是抓好测绘工作,严格公示程序。测绘结束后,组织农户现场确认土地,要求承包人和四邻均在图纸上签字,公示后予以确认。
二是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督导。镇领导小组加强定期调度,坚持当天一汇总、两天一调度的原则,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三是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在抓进度、抓质量的同时,要抓好矛盾处理,要做到提前预见矛盾,合理避免矛盾,化解新的矛盾,确保该项工作如期顺利圆满完成。
第4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现将**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镇位于**区南部山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70余个农村专业合作社,现有农户17600户,人口4.5人,耕地面积34700亩。根据这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精神,我镇***、**、***三个村为首批试点村。三个试点村1999年第二轮土地延包签订的耕地面积2497.21亩,签订土地延包合同1135份。二轮延包后共收回330人承包地。其中因家庭人口变化收回承包地的有236人(死亡、出嫁),因上学收回承包地的有36人,因户口迁移收回承包地的有52人,外出务工经商收回承包地6人。近几年三个试点村土地流转的总面积达到1078亩(其中流转到合作社的370亩、流转到企业的708亩,)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873份,涉及农户873户。
为抓好该工作的落实,组织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相关包村工作人员先后到临淄、沂水等先进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为该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体工作中,一是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党委副书记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分管农业副镇长为办公室副主任;安排14名机关干部作为产权改革指导员入驻各试点村,全面负责各村工作指导、协调和督导工作。同时,根据市区工作要求及全镇实际,镇党委政府召开动员会,制定出台《**镇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会后,三个试点村也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并选派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熟悉业务的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在镇农村产权制
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重视宣传发动。三个试点村通过召开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会议,根据本村实际,对在确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并认真学习《**镇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首先带头宣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知识,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全力配合。镇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村两委,先后印发宣传资料宣传单1000余份,发放到每家每户,并在村民集中居住区和人口密集地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小标语、举办宣传栏等形式进行深入宣传,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为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确权登记过程中,各户确定了户代表,由各村村民小组长组成村级议事机构,负责解决在产权具体摸底方法,确保了入户调查的质量。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包村指导员、试点村书记主任、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和座谈。针对改革的相关政策、实施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工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抓好相关人员培训。组织三个试点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市区培训班,系统学习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具体掌握农村产权制度工作的主要步骤和重要政策依据。同时,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也先后3次对相关工作人员重点对该项工作的各项程序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是做好基础材料的准备工作。镇经管站和各试点村在第二阶段工作开展之前将第二轮延包合同和土地台账进行确认,并对所有合同进行复印,为存档工作打好基础。使包村指导员和村工作人员了解了情况。
五是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各试点村实施方案。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原则是:各试点村依据村情制定相应的方案,以村为主组织实施。根据土地变更情况,就是第一条提到的情况,经过分析,三个村都制定了先将土地变更情况进行规范后,再行入户的方案。目前各试点村正在进行这项工作,按照要求,这项工作于6月20日结束。具体办法是,对调地换地的,双方签订协议,签字并经村委认可存档,出现纠纷的村组织协调,协调不成的,存疑,暂不发证。同时也初步制定了几条工作原则,一是对侵占扩大种植面积的,经现场指认,按照原承
包面积登记发证;二是对抽地、补地等土地变更的,按照现实情况登记颁证;三是对发现的新的问题和矛盾,统计汇总后统一进行答复。
六是加强督导,确保了入户调查质量保证按时保质完成。搞好摸底调查登记工作。在区农业局、经管站等部门、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各村认真统筹协调、精心指导下,分组负责展开调查摸底、登记工作,在确保开好一个群众会的同时,实行调查登记和房屋测绘同时进行。在详细填写摸底表和房屋测绘过程中,扎实抓好现场操作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登记情况和房屋测绘的准确性。每天按时收集整理各个工作组提出的问题,及时推进我镇农村改革试点的工作进度。调查摸底工作结束后,组织人要开展了摸底登记表的数据审查和查漏补缺工作,及时梳理在调查摸底工作中了解到和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对一时不能解决和答复的问题及时上报到区农业局。组织各村结合自身实情,进行解释和调处,对法律法规无明确归档的相关事项,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的问题,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户代表会议进行讨论表决,表决结果写入村规民约。
七是做好基础材料和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做好档案工作,及时将各村工作开展情况、各类基础材料、影像资料整理完善。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目标
一是抓好测绘工作,严格公示程序。测绘结束后,组织农户现场确认土地,要求承包人和四邻均在图纸上签字,公示后予以确认。
二是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督导。镇领导小组加强定期调度,坚持当天一汇总、两天一调度的原则,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三是化解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在抓进度、抓质量的同时,要抓好矛盾处理,要做到提前预见矛盾,合理避免矛盾,化解新的矛盾,确保该项工作如期顺利圆满完成。
第5篇:元山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元山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中共元山镇党委
元山镇人民政府
元山镇位于平昌县东北部,距县城22公里,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18个村
(居),130个农业合作社,12642户,人口36774人,劳动力14897人;耕地面积25873亩,其中:水田13594亩,旱地12279亩,林地面积36660亩。有库2个,塘148口。人均纯收入4372元。巴山新居点20个,2021年已建7个点231户;2021年13个点,巴山新居点规划860户,已建房442套,在建房418套,土坯房改造完工755户,危房改造已完工380户。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是探索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路径,统筹城乡的新举措,加快农村发展的新动力,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保证。为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村发展需要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开创城乡一体化新局面,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的意见﹙川办?2021?5号﹚和《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巴委发?2021?1号﹚文件精神,就元山镇农村产权制度
1改革试点情况汇报如下:
一、试点原则
坚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久稳定,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坚持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处理好耕地保护同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确保在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的前提下,盘活农村闲置、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资源,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和集约利用。
坚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对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法保障集体资产、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让农民通过改革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业务指导、监督管理职能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提高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场化运作程度。
坚持试点示范和分步实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做到科学规
划、试点示范,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
二、推进步骤
2元山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国土、林业、建管、农业、水利、房管、派出所、民政、劳保、财政、金融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2021年)22号文件,为尽快启动改革并确保工作成效,党委政府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农村产权融资基础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产权融资担保公司组建,资产评估组建(或聘请),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等分别由一名党委委员牵头揽点,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时限,并由相关职能部门具体抓落实。各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构,在镇农村产权制度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落实目标,解决新问题并村村社社,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发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目的意义和改革试点的内容,全力抓好辖区内的改革工作。
三、推进现状
我们选择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巴山新居点的中岭、新华、长城、通木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试点成功后再全镇展开2年完成。目前,组建的工作未班已进驻四个村开展相关工作,计划6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并及时进行总结完善,为7月份全镇全面开改革工作奠定基础,自4月10日启动试点以来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领证1013户,15个农业合作社,3583.6亩,规范流转土地860亩;对林地经营权
3和所有权确权领证2651户;规范流转林地林木810亩;测量和登记农村宅基地245户39000平方米,集体建设用地1200平方米;登记确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证115户,房屋产权75户,其中:中岭村52户,通木村23户,27000平方米;成立温氏生猪养殖、翼展草莓种植、经果林、兴荣银杏专业合作社、平昌正鼎林业、农家乐等专业合作社组织6个,带动发展农户2700家,同时在县政务中心和试点镇设置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在试点村设置代办服务站;农村产权抵押融资117万元,其中:中岭村11户48万元(联保户8户38万元、信用户3户10万元)、通木村4户13万元(信用户)、新华村13户56万元(联保户7户28万元;信用户6户28万元)。
四、推进措施(重点围绕“五突出五到户”):一是突出镇村主导,宣传发动
到户;二是突出因户制宜,信息掌握到户;三是突出农户
主体,意见征集到户;四是突出矛盾解决,问题化解到户;五是突出权责统一,权属确权到户。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总结问题点上抓深入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少户人整家外出,人员流动大造成统计领证确权不明显;二是由于基层干部换届更平凡,因年久找不到二轮承包土地登记薄,不便确权登记;三是一部分农户老、弱在家思
4想不解放,思维放不开对确权无所谓;四是由于近年来基础设施占地、公益性占地等问题矛盾多。总之问题、矛盾多,我们更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说服教育,利用广播、群众会、给打工户联系,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开展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问题点上抓深入。
(二)巩固成果上抓突破
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四个重点村的成果上,按照市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发展定位,突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探索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路径,统筹城乡的新举措,加快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坚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还权赋能”为核心,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全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通过四个“中心村”试点,力争用二年时间,基本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规范”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使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资产在权属上更加清晰,在权能上更加完善,在管理上更加规范,在保障上更加充分,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巩固成果上抓突出。
(三)总结经验机制求创新
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总结经验机制:一
5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引导农户争取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条件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机制求创新;二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育林业生产要素市场,鼓励林地经营权、林木经营权和所有权等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的机制上创新;三是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在确保符合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以及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出让、出租、转让、抵押和作价入股等方式进行流转,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随之流转的机制上求创新;四是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房屋产权及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依法建设的农民自建单体房屋,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经批准可自主流转,逐步实现城乡房屋同证同权的机制上求创新;五是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明晰所有权为核心,推动所有权,使用权以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各种方式进行流转。同时配套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居民向特色镇、中心村、产业聚集地聚集,消除转移体制性保障,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转,助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机制上求创新。
第6篇:张远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涂家垴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给农民带来带来很多好处,概括起来说有两点:一是解决农村产权明晰问题,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对农村产权的自主权,特别是处置权;二是激活农村生产要素,赋予农村产权商品属性,促进其流动增值,赋予农民利用农村产权自主发展的能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无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三农”绘就美好蓝图,引领“三农”走上阳光大道,但是拆迁腾地这第一根火柴如何点燃?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收益和生活如何得到保障?等等问题,在改革的开局中都要应对有策。涂家垴镇张远村是全市农村产权改革试点村,万秀村和畈上但村是镇试点村,改革工作正在顺利推进,解决的问题多遇到的问题也多,在实地调研中,看到一些举措是可供思考借鉴的。
一、涂家垴镇张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全张远村辖16个村民小组、437户、1338人;总面积10945亩,其中耕地44047.5亩,山地4250亩,养殖水面1306亩,宅基地487.1亩,未利用土地510.4亩;现有房屋347栋,总计建筑面积53609.92平方米。
2021年2月以来,涂家垴镇按照鄂州发[2021]3号、鄂州综改办[2021]12号文件精神,采取由点到面、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办法,张远村结合村级治理机制,成立了议事会、监事会,协助村两委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完成家庭人口公示、田亩公示和房屋补偿标准公布、村民建筑面积公布,一期计划迁村腾
地165.25亩,已有六个村五十余户签字同意拆迁,第7篇: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关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2021年11月7日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根据《关于报送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工作推进情况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全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我县开展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我县农商行是“三权”抵押贷款的主办金融机构。目前,我县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372笔共13016万元,为农村小微企业、产业大户等规模经营经济主体和移民搬迁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信贷支持。
(一)林权抵押贷款。我县共有集体林地面积355万余亩,已经确权面积240.68万亩,宗地数为6.17万宗,已打证5.057万本(包括还未领证的),人均占有林地面积3.5亩,其中联户勾图联户发证面积为38.1218万亩,单户发证(包含联户勾图分户发证)面积为46.62万亩,村组集体林地发证面积为55.94万亩。非林地上的林木确权:我县共有非林地面积5.12万余亩,发证面积2.384万亩,发证本数为243本。截至2021年10月末,我县农商行已向当地农业企业、个人累计发放了351笔共金额8756万元的林权抵押贷款,有力支持农户用于畜牧、中药材、茶叶、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截至2021年10月末,我县农商行累计发放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525户共4260万元,贷款投向是支持生态移民搬迁。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经调查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进程缓慢,截至2021年10月末,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89户共860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制度保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成立了“三权领导小组,制定出台《XX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方
案》、《XX县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XX县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XX县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实施细则》及《XX县“三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和处置预案》等制度,并多次组织召开我县“两权”抵押贷款工作推进会,研究“三权”抵押贷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创新模式勇于先行先试。一是结合XX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以复兴镇等3个乡镇作为首期“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乡镇,在试点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总结经验,全面铺开,强势推进”的原则,逐步将创新“三权”抵押贷款向我县全面铺开,有效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二是以“三权”为载体,创新多元化融资模式和全方位的支农框架,如“一般抵押担保”、“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信贷服务模式,为农户、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村经济组织以及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融资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三)唤醒农村“沉睡资本”,**农村融资难题。“三权”抵押贷款的启动,不仅有效拓宽了农村担保物范围,唤醒了农村“沉睡资本”,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户和涉农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资金不足和无担保抵押融资难问题。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同时,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夯实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三权”抵押中介评估机构和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合理评估是“三权”抵押贷款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当前我县尚无“三权”价值评估机构和专业评估人员。由于没有经过权威机构客观公正的评估,一方面难以切实保护农户基本利益;另一方面导致金融机构在开办“三权”业务的过程中没有相对独立的评估价值作参照,价值评估主观判断成份较大,实际价值难以合理确定,发放贷款时难以准确授信,从而影响“三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有效开展。
(二)缺少相关政策保障。由于农民对金融机构在行使抵押权时,农户会产生失去土地和未来社会保障的担忧,部分村委会往往不同意农户以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
(三)确权难。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进展迟缓,已办理农村房屋产权证的农户不多。由于缺乏农村房屋产权证书,住建局、国土局尚未开办集体土地上农村房产抵押登记手续,导致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只能办理宅基地抵押登记,而地上房产权则无法实施抵押登记,严重影响了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顺利推进,难以发挥好该品种的金融服务功能。
(四)处置难。未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如出现贷款偿还风险,金融机构虽有权根据相关法律程序对抵押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及宅基地使用权、林权进行处置、流转,用所得收益来偿还贷款本息。但由于流转市场不健全,抵押土地、林权难以处置变现,增加了贷款本息的收取难度,贷款风险不好控制。
四、主要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快速推动“三权”抵押工作。加快确权颁证工作。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农村房屋所有权证并完善其管理制度。强化评估机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三权”抵押贷款的资产评估、登记流程,规范农村土地、森林、房屋权属流转程序。
(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要设立“三权”抵押贷款风险保障基金。鼓励县内现有担保公司创新担保机制,拓展担保业务,延伸担保链条,积极为“三权三证”抵押融资提供担保。鼓励各保险公司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广覆盖、多层次、政策互补、风险共担的银保互动机制,提升保险在涉农贷款中的渗透度,进一步扩大各类农村财物的保险范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完善涉农抵押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农村抵押担保财产评估、管理、处置制度。
(三)简化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协调金融机构,在符合基本贷款的前提下,放宽贷款的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评估标准,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贷款模式,逐步扩大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