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如何密切联系群众范文(通用6篇)

时间:2022-05-15 20: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并坚持把这些原则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在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密切联系群众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如何密切联系群众6篇

第一篇: 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大作风之一。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为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增强党群团结,促进支部全体党员主动关心、密切联系群众。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职工的方针,建立赏联系群众制度。发挥民主管理、民主语言、民主监督作用,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用有效的制度、措施来保证群众了解和参与改革发,实现群众对党政负责人的有效监督。

二、加强对工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指导他们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以及各自章程,围绕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每个党员应成为党支部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经常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关心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四、每个党员应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每个党员身边掌握有1-2名群众的基本情况,并采取谈心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谈心活动一般每月每人1次,并建立群众档案和谈心活动记录。

五、每个党员应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模范。当群众遇到急难事时,党员都应身体力行为群众排忧解难,职工生病、住院要主动关心慰问。切实做职工的贴心人。

六、坚持群众对各级领导和党员的监督,每年年底召开一次群众代表座谈会,征求对班子的意见,每年六月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征求对党员的意见。

七、坚持群众对干部的评议制度,每年进行一次。

八、在发展党员时,采取多种形式征求党外群众的意见。

联系群众的内容:

1、积极宣传并带领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员工的正当权益。

2、妥善处理职工中的矛盾,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搞好同志间的团结。

3、经常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对党组织和干部、党员的意见和要求。

4、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帮助职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带领群众完成经济指标任务,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联系群众的途径:

1、党支部半年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对党支部、党员干部和党员的意见,听取群众对本单位发展目标、综合管理、经济效益及改善职工生活的意见和要求。

2、党员干部应坚持深入基层,参加单位常规活动,定期与群众交心谈心,和群众打成一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党员应经常找群众谈心,了解群众的反映,关心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坚持汇报、检查和指导:

1、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每季度应将联系群众的情况和群众反映出的问题逐级向上汇报。党支部应将党员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尽快解决或向上级党组织反映。

2、党员联系群众要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定期检查。

第二篇: 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过程体系介绍

内容摘要:任何政党的政治无非两种,或者为少数人或者为大多数人某利益,代表某个群体(社会阶层)的利益是政党能够存在的基础。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不仅是跟群众搞好关系,扶贫助困,获得选票,更不是要使上级领导或党中央满意。重要的是将人民群众的需求转换为党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体系,进而产生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过程体系和职责,通过实践服务过程让人民群众获得利益,同时要让人民能够监督我们每个服务过程的绩效,最终实现人民群众获得利益上的满足。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是共产党面对的主要矛盾过程,党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个过程进行。

关键词:客观证据、过程方法、世界观

1、密切联系群众在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主要矛盾中的地位

继“制海权”“制空权”之后,“制脑权”走上军事斗争的前台,“制脑权”发展的过程从1933年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始,到现在已经80年,其核心就是做群众思想工作,从群众中获得战争资源,用信息的优势取得作战的非对称态势。“制脑权”与制空权、制海权一样不是空洞无物的,只不过这个物是各类文件化的思想的沟通过程,在这里对过程理解和过程之间的关系控制所描述就是“制脑权”所使用的飞机、舰船和导弹,就是类似那些由基本元器件和机械零部件经过信息和能量沟通形成的武器装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这些武器装备的形态和发展作出规划,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是这些武器装备的核心。

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不是为了跟群众搞好关系,不是为了扶贫助困,也不是要使上级领导或党中央满意,这些都是社会公益组织的目的。联系群众的工作就是将群众的要求和期望有效的识别并有效的传递到所有的党员以及统一战线,作为工作创新的目标和检验工作过程成效的要求。本文的内容来自社会上的各类组织长期从事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创新形成的标准和制度,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这些实践过程可以产生客观证据来测量一个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程度。因篇幅有限,本文只列出具体的操作思路和方法,不进行详细的解释。

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是共产党执政主要矛盾存在的过程,党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个过程进行。这个主要矛盾存在的过程又可以分解为四个主要的过程:

(1)计划: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转换为党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体系和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过程体系,由党的各级组织对目标的实现进行承诺并承担对这些过程的职责;

(2)执行:实践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体系让人民群众获得利益;

(3)测量:在执行中让人民监督每个服务过程的绩效并进行满意程度的收集;

(4)改进:根据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以及意见建议对服务的过程进行持续的改进。

这四个基本的过程早在1937年就由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向全党明确的提出,持续的实践以上四个过程可以使人民群众获得利益上的满足,使中国共产党得以存在和发展。以上所有的过程都是需要人民群众参加的,为此,共产党必须要为与过程相关的各方面创造透明的沟通的环境和渠道,特别是要关注人民群众参与的程度,这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内涵。密切联系群众是融合在我们所有的工作过程中的核心过程,不是独立的临时的,需要党中央来直接布置的工作。

用以上观点分析现在各级党的组织进行的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不难发现大多数是表面的无效的,这是因为我们党的思想方法还存在问题,没有搞清楚我们要干什么,也没有给群众说清楚要干什么,干的过程和结果又是什么,因而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由此产生的实践活动必定与党的路线方针的巨大偏差。而GDP这个指标是代表少数老板所得到的利益,不是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是考核资产阶级政党绩效的指标,不应用作考核中国共产党的绩效。

我们部队基层的干部和战士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一方面他们是在创造和执行为人民服务过程,另一个方面他们是代表人民监督共产党在军队的所有工作,他们的满意程度在一个主要的方面代表着人民,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世界其他国家军队完全不同的地方,为此,军事民主、官兵一致是我军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民的利益。

2、基本的思想与工作方法

为了进一步实现四个主要过程,我们必须对过程及其实现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现代管理学认为: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确定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过程。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在本文中,一些有共同目标以及相互关系密切的实践过程的集合被称为“过程域”。

指导我们中国共产党思想的理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由两个概念融合而成。一个概念是“唯物”,其中“物”的概念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任何客观事物都有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旧的过程结束了,新的过程又开始了,所以,唯物主义可以理解为“唯”有“过程”的主义;另一个概念是“辨证”,辨证指的是世间一切事物“过程”之间都是相互影响作用的。由此形成了基本的、“唯”一的思想方法,叫做“过程方法”。

本文只讨论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的过程,本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描述唯物相关过程的内容,后半部分主要描述辨证相关的所有过程之间的关系的内容。

使用过程方法实现为人民服务目的可以由以下几个基本的过程域来实现:

(1)确定人民的需求和期望;

(2)建立工作的的方针和目标;

(3)确定实现这些工作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4)确定和提供实现这些目标必需的资源;

(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6)实践过程并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就象复杂的电子设备或机械设备一样,过程方法使用的基本过程有很多类,这些知识作为各级组织的“过程资产”被严格的进行管理,一切过程的目标都汇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满足人民的要求和实现人民的期望,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在下面所有的过程中与群众的思想进行沟通。组织的工作过程与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1)各级组织的标准工作过程和政策,例如,各单位的工作标准;人员安全与身体健康政策、伦理政策和管理政策、工作过程与工作的周期;各级组织制度的制定流程和要求;工作质量政策与程序,例如实践过程审查、工作质量改进目标、组织所使用的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开发程序、作战任务方案、计划制定流程、组织发展战略制定流程等;

(2)训练、作战、科研、后勤、政治工作标准化的指南、工作指示、建议书评价准则和绩效测量准则;

(3)工作过程和文件的模板;如飞行安全控制模板、任务和工作分解结构模板、训练进度网络图模板、科研合同模板、武器装备改进方案模板;

(4)根据教育、训练、作战工作的具体需要,“剪裁”组织标准流程的指南与准则;

(5)组织对内外沟通的规定,如具体可用的沟通的途径、沟通的技术、许可的沟通媒介、记录保存政策、网络使用以及安全保密要求,密切联系当地群众的要求;

(6)教育、训练、接装、作战收尾指南或要求,如考试、考核、验收、定型、任务终期审计、战斗力审核、或任务确认以及验收标准;

(7)财务控制程序,如定期报告、费用与支付审查、会计编码以及标准合同条款;

(8)问题与缺陷管理程序,包括对问题过程、人员与任务完成结果不合格的控制、识别与处理,以及对相关行动的跟踪;

(9)审核与变更控制程序,包括审核、修改部队作战条令、条例、标准、政策、计划、程序或任何工作任务文件所需遵循的步骤,以及如何批准和确认变更。

(10)风险与安全控制程序,包括风险的类别、概率的定义和风险的后果,以及概率影响矩阵;

(11)排序、批准与签发工作授权的程序。

共享知识库是用来交换信息的,对于组织的能力十分重要。空口无凭,过程之间只能靠文件来传递信息,文件将过程可视化信息化,对过程的测量将过程的状态和绩效量化。文件和数据库的管理过程是组织的公共过程,组织用来存取信息的共享知识库,包括(但不限于):

(1)过程测量数据库,用来收集与提供所有过程、产品、工作结果、任务的测量数据;

(2)工作档案,如任务的范围、时间、成本、进度与质量基准,教育、训练、科研、后勤、装备、政治工作绩效测量基准,各类工作任务的日历、进度网络图、风险登记册、风险应对计划和风险影响评价;

(3)历史信息与经验教训知识库,如图书资料、教育、训练、科研、后勤、装备、政治工作记录与文件、完整的工作任务收尾信息与文件、关于以往任务选择决策与绩效的信息,以及关于风险管理工作的信息,失败、失利任务的信息;

(4)问题与缺陷管理数据库,包括问题人员与完成任务结果不合格、失败的状态、控制情况、预防不合格以及解决以出现的不合格方案,以及相关行动的结果;

(5)配置管理知识库,包括组织标准、政策、程序和教育、训练、科研、后勤、装备、政治工作文件的各种版本与基准;

(6)财务数据库,包括耗时、工时、实际成本、预算和任何成本超支等信息。

对于上面所涉及的任何的一个工作过程,我们必须识别并向人民群众传递以下信息,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1)过程每个的目的、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是否形成体系?

(2)过程每个的输入(前一些个过程的输出)是什么?

(3)过程每个输入的入口准则是什么?既是怎样用客观的证据来判断每个过程的输入是满足过程的要求的,以防止不合格的、没用要求进入过程?

(4)每个过程的处理活动是什么?比如:怎样使用过程资产、方法、经验、规范、流程、技术、知识、沟通;

(5)每个过程的活动的责任人、职责、角色是什么?比如:责任人是谁,需要什么能力、有什么经历、有什么学历、负有什么责任、赋予什么权力、权力的范围多大、角色之间怎样进行相互的沟通、对角色的培养和能力评估要求、人员培养、安排和使用计划等等,防止不胜任的人进入过程;

(6)客观的对每个过程的活动结果达到每个目标的有效性测量方法(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是什么?既是怎样用客观证据证明角色是按照阶段和过程的要求进行工作的,而且要证明此工作阶段和过程有什么能力和效果;

(7)客观的对每个过程结果达到每个目标的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或目标已得到满足的认定)步骤是什么;

(8)每个过程输出是什么?一个过程的输出(工作产品)将是另一些个过程的输入(工作要求),这些个输出必须是可以用客观事件来进行验证的;

(9)每个过程的出口准则,既是对过程资产和过程的目标的要求是什么?这些目标是否可以用于确认过程的过程资产和目标已经实现。

3、“过程方法”是如何将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落实到军队的工作过程中成为承重墙

为人民服务不是靠乌合之众可以实现的,必须建立一个适合与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体系,对于基层,就是党的支部。

思想政治和组织工作过程是为了建立、巩固和发展党组织这个目标而进行的。中国共产党以及军队在政治上合格(质量)的定义就应当是“党和军队一组固有特性满足人民群众要求的程度”,政治思想管理体系要求军队必须“以人民为关注焦点”,“通过满足人民要求,增强人民满意”。采用政治思想管理体系(组织建设)应当是部队的一项战略转型决策。面对军事变革,部队转型就是在军事需求的驱动下彻底的改变部队的管理和思想体系。在这个新体系中,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被确定为首长用于建立工作方针和领导部队进行业绩改进的指导原则。

(1)以人民(战斗力)为关注焦点:党和军队依存于人民,因此,应当理解人民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人要求并争取超越人民的期望;党章指出必须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这个要求是贯穿于一切工作的过程中,“部队的战斗力”就是人民的要求的一个组成部分。

(2)首长作用:首长应确保部队的目的与方向与党保持一致。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指战员能充分参与实现部队目标的活动。党章指出:党对军队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要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部队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部队的利益发挥其才干。党章要求要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党章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部队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党章要求:建立和谐社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战斗力应当是部队的永恒目标。党章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党章要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8)与相关方互利的关系:部队与相关方相互依存,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党章要求:必须坚持统一战线。

这些管理原则在党章总纲中有明确的章节要求,经过我党多年应用,被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这就是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

各级组织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时,要求首长在落实党的领导中发挥以下作用,并遥提供以下的客观证据:

(1)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制定并保持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2)通过在整个组织内宣传方针并促进目标的实现,增强全体人员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3)确保整个组织关注人民的要求;

(4)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人民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并实现目标;

(4)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和高效的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目标;

(5)确保获得必要资源;

(6)定期评审管理体系;

(7)决定有关方针和目标的措施;

(8)决定改进管理体系的措施。

只有持续的改进的管理体系才可以使基层组织的能力不断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基层组织应按以下的过程和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1)确定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

(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过程的职责;

(3)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有效;

(4)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

(5)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6)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所以对于部队基层组织的管理体系,模仿他人的方法,统一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过去的基层部队各类工作中,政治思想和组织工作是与其他工作分离独立的进行的,比如军事训练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外挂的,不是采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过程方法”,而是全部的依靠个人的努力,对训练过程的控制和发展没有有效的方法,导致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没有过程的客观证据作支撑,用指战员的话讲“心里头没有底”。政治思想工作不是墙皮是承重墙,不是让大家亢奋,而是大家“心中有底”。政治思想工作研究,首要的就是要研究怎样教会指战员灵活的使用“过程方法”。

4、调查研究将人民的要求和期望转化为需求总路线和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体系

本章描述的是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转换为党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体系和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过程体系,由党的各级组织对目标的实现进行承诺并承担对这些过程的职责,是中国共产党落实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工作的核心过程,是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存亡的过程,也是全体党员所不齿的过程。

目标需求是量化了的能力,需求开发的目的是产生并分析人民群众、党的总路线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的需求。本节中“工作结果”一般特指“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实践活动”。

需求开发实践过程域说明三类需求:人民群众需求、党和政府工作目标需求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需求。合起来看,这些需求涉及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包括与工作目标生存周期各阶段(例如,三步走、小康)有关的需要和与工作目标属性(例如,平安、环保、和谐、平等参与、互助、温饱、时间)有关的需要。需求还涉及选择设计的解决方案(例如,市场经济、地产开发、金融政策、义务教育、医疗改革)所引起的限制。

所有的任务都有目标需求。在一个关注维护活动的任务,工作的目标需求根据现有需求、方案或实践过程的改变而改变。目标的更改,可能由人民代表提出文档化的更改申请,或是收到需求开发过程的新需求。不管它们的来源和形式,对由需求更改带来的维护活动也要相应地进行管理,见后面的一节内容。需求是工作过程设计的基础。人民和工作需求的开发包括下列实践活动:

a. 引出、分析、确认和交流人民的需要、期望和限制,以获得人民的需求,从而建立起对于什么将满足利益相关方(可能也包括社会各阶层)的理解。

b. 收集并协调利益相关方的需要。

c. 开发工作结果的生存周期需求。

d. 确定人民群众需求。

e. 确定与人民需求一致的初始的工作目标需求和目标体系需求。

需求开发过程域涉及所有人民需求而不仅仅是目标级的需求,因为人民还可能提出特殊设计要求,比如民族方面的。

人民需求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被进一步加工为工作目标需求和目标体系需求。除人民需求外,所选择的设计解决方案也可能产生目标需求和目标体系需求(比如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在整个过程域,目标的意思包含服务及其组成的过程。

在为人民服务的所有过程中,都要标识和精炼需求。在过程的每个阶段分析设计决策、随后的纠正措施、以及反馈等对导出需求和分配需求的影响。

共产党工作和服务的目标需求开发过程域包括三个专用目标:

a. “开发人民需求”涉及定义一组人民需求,用于开发目标需求。

b. “开发目标需求”涉及定义一组目标和目标体系的需求,用于设计党的总的路线和各级组织的工作过程。

c. “分析和确认需求”涉及对人民、总的路线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需求作必要分析,以定义、导出和人民群众共同的来理解该需求,这是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以及代表、党员的职责。

这第三个专用目标的专用实践的意图是帮助前两个专用目标中的专用实践。与需求开发过程域有关的过程和与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域有关的过程可以递归地相互作用。

对竞争的备选工作方案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定义和选择所有层次的需求。这些分析活动包括:

a. 分析每个服务过程生存周期阶段的需要和需求,包括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服务的运行环境和反映全体人民和最终服务群体期望和满意度的因素,如安全性、舒适性、和可支付能力。

b. 开发工作或服务方案。

c. 定义必要的工作过程和服务的功能性。

不断分析工作过程和服务体系结构的更深层次,直到获得足够的细节,以进行工作过程和服务的详细设计和测试。作为需求分析和运行方案(包括功能性、支持、维护和退役)的结果,工作过程和服务的设计方案会产生更多的导出需求,包括下列考虑:

a. 各种类型的限制。

b. 技术限制。

c. 成本和成本因素。

d. 时间限制和进度因素。

e. 风险。

f. 人民或最终用户所暗示但未明确说明的问题。

g. 开发者独特的业务考虑、规则和法律等所产生的因素。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及时的透明的与人民群众沟通,就会在需求的理解上出现差异,并导致社会矛盾,甚至敌人可能利用此问题激化社会的矛盾。

通过迭代演化的运行方案,建立过程的实体的层次结构。需求被精炼、导出和分配到这些过程的实体。需求和过程实体被分配到总目标、各级组织目标、人员、相关的过程或服务。

利益相关方(包括人民群众)参与需求的开发和分析使他们对需求演化具有可视性(透明)。这个活动持续地确保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正被正确地定义。

相关过程域:

关于管理人民和产品需求、获得与需求提供者的协议、获得实现该需求的人们的承诺、以及维护追溯性的更多信息,参见需求管理过程域。

关于需求开发的输出如何使用和在需求精练与导出中开发所用的备选方案和设计的更多信息,参见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域。

关于接口需求和接口管理的更多信息,参见产品集成过程域。

关于验证所得到的产品满足需求的更多信息,参见验证过程域。

关于将如何对照人民需要确认所构造的产品的更多信息,参见确认过程域。

关于标识和管理与需求相关风险的更多信息,参见风险管理过程域。

关于确保关键工作产品得到控制和管理的信息,参见配置管理过程域。

7.7.4 按专用目标组织的专用实践

4.1 专用目标 1 开发人民需求

收集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期望、限制和接口,并转换为人民需求。

利益相关方(例如,人民、最终群体、供方、责任人和检查者)的需要是确定人民需求的基础。对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期望、限制、接口、工作方案和工作结果方案等进行分析、协调、加工和详细说明,以便转换为一套完整的人民需求。

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期望、限制和接口往往标识得不好或有矛盾。因为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期望、限制、极限值应得到明确标识和理解,所以贯穿任务生存周期采用迭代的过程以达到这个目标。为了便于所必需的迭代,常常吸纳最终群体或人民的代理参与,以代表他们的需要并帮助解决矛盾。党组织的群众工作部门或人民代表可作为代理。创建和解决人民需求集时应考虑环境、法律和其它限制。

专用实践1.1引出需要

引出利益相关方对工作过程生存周期所有阶段的需要、期望、限制和接口。

引出过程不只是收集需求,更需要积极地标识人民未明确提出的额外需求。额外需求应阐述各种工作结果生存周期活动和它们对工作结果的影响。

一个子实践:

利用引出需要、期望、限制和外部接口的方法吸纳利益相关方参与。

专用实践1.2开发人民需求

将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期望、限制和接口转换为人民需求。

在文档化已识别的人民需求集时,应整理来自利益相关方的各种输入,获得遗漏信息,并解决其中的矛盾。人民需求可以包括关于验证和确认的需要、期望和限制。

在某些情况下,人民提供完整的需求,或需求作为前一个任务活动的输出已存在。在这些情况下,人民的需求可能与相关的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期望、制度、限制和接口发生矛盾,在矛盾恰当地解决后,需要将其转换为认可的完整人民需求。

代表工作目标生存周期各个阶段的利益相关方应该包括业务和技术职能。从这一点来看,要把所有与工作目标相关的生存周期过程的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方案同时考虑。人民需求源自精明的业务决策及其需求的技术效果。

典型工作产品:

a. 人民需求;

b. 人民关于进行验证的限制;

c. 人民关于进行确认的限制。

两个子实践:

a. 将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期望、限制和接口转换为文档化的人民需求;

b. 确定验证和确认的限制。

4.2 专用目标 2开发工作目标需求

精炼和详细说明人民需求以开发工作目标需求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需求。

与运行方案的开发一起分析人民需求,以导出更详细、精确、称为“目标需求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需求”的需求集。工作目标需求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需求说明与工作目标生存周期每一个阶段有联系的需要。导出的需求起因于限制、对某些隐含问题的考虑及某些因素而间接产生,这些问题在人民需求基线中并未明确说明;而这些因素是基于所选择的体系结构、设计、以及开发者独特的业务考虑等所产生的。要与后续的每个较低层需求集和功能结构一起再检查这些需求,同时对优先选用的工作方案精益求精。

这些需求被分配到工作过程功能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包括制度、职责、人员能力和过程。需求对功能、制度、职责、人员能力、评审、检查、审计问题或其它实体的追溯性要文档化。分配的需求和功能是技术解决方案综合的基础。随着内部工作过程和制度的开发,附加的接口被定义,并建立起接口需求。

关于维护双向追溯性的详细信息参见需求管理过程域的专用实践“维护双向需求追溯性”。

专用实践2.1 确定目标需求和各级组织目标需求

根据人民需求确定并维护工作目标需求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需求。

人民需求可以用人民的术语表示,可以是非技术性表述。工作目标需求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需求是用技术术语表述的这些需求,这样就能够用于设计决策。这种转换的例子可在第一个质量功能展开层中找到,它将人民希望映射为量化的能力。

工作目标需求和各级组织工作目标需求强调人民满意度、具体的业务目标和任务目标以及一些有联系的属性,如效能和可支付能力。

导出的需求还包括其它生存周期阶段的成本和绩效,以便与具体的业务目标相容。

需求管理过程域涵盖需求更改的管理,而本特定实践的“维护”功能部分涵盖因已批准的需求更改引起的需求的修改。

关于需求更改管理的详细信息参见需求管理过程域。

典型工作产品:

a. 导出的人民需求;

b. 总的工作目标需求;

c. 各级组织工作目标需求。

三个子实践:

a. 使用总路线和各级组织的工作过程的设计所必需的技术术语来开发需求。

开发体系结构需求,这些需求阐述工作过程结构设计所必需的关键工作质量和性能。

b. 导出由设计决策所产生的需求。

关于工作创新其它导出需求的解决方案的更多信息,参见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域。

选择某种技术,随之带来其它需求。

c. 建立和维护需求间的关系,以便在更改管理与需求分配期间加以考虑。

关于维护需求追溯性的详细信息参见需求管理过程域。

各需求之间的关系能帮助评价更改的影响。

专用实践2.2分配各级组织工作目标需求

将目标需求分配到各级组织的每个工作过程。

关于将需求分配到总路线和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的更多信息,参见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域。这个专用实践提供定义需求分配的信息,但它必须与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域中的专用实践交互作用,才能确定一些相应于其已分配需求的解决方案。

已确定解决方案的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的需求包括为满足需求的工作能力过程的分配、设计约束和功能。在更高级的需求规定性能由两个或更多工作过程负担的情况下,必须将性能划分为对每个工作过程的的唯一分配,作为一种导出需求。

典型工作产品:

a. 需求分配表。

b. 暂时的需求分配。

c. 设计约束。

d. 导出的需求。

e. 导出需求之间的关系。

一个子实践:

将需求分配到工作过程的能力。

a. 将目标需求分配到各级组织的任何一个工作过程。

b. 将设计约束分配到各级组织的任何一个工作过程。

c. 将分配需求之间的关系文档化。

关系包括依赖性,其中一个需求的更改可能影响其它需求。

专用实践2.3标识接口需求

标识接口需求。

标识过程能力(或制度)之间的接口。过程能力接口可以驱动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域中所述的备选方案的开发。

关于接口管理和总路线和各级组织的工作过程集成的更多信息,参见工作集成过程域。

确定工作过程结构中所标识的总路线和各级组织的工作过程之间的接口需求。接口需求作为总路线和各级组织的工作过程集成的一部分受控,并且是结构定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典型工作产品:

接口需求。

二个子实践:

a. 标识工作过程外部和工作过程内部的接口(例如,过程能力划分或制度之间)。

随着设计进展,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将改变各级组织工作过程的体系结构,同时又创建一些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与其他组织工作过程之间新的接口。

还应标识与工作过程有关的生存周期过程的接口。

b. 开发已标识接口的需求。

关于在设计过程中生成新接口的更多信息,参见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域。

接口需求的定义使用其信源、信宿、激活源,以及信息化系统的数据特性等项。

4.3 专用目标 3 分析和确认需求

分析和确认需求,并开发所需功能性的定义。

本特定目标的特定实践支持专用目标1“开发人民需求”和专用目标2“开发工作过程目标需求”两方面需求的开发。与这个特定目标相关的特定实践涉及关于最终群体的预定环境分析和需求确认。

进行分析以确定预定的运行环境对满足利益相关方(包括人民)需要、期望、限制和接口的能力有什么影响。必须考虑可行性、任务需要、费用限制、潜在社会规模、以及获取策略等所有因素,这些考虑依赖于工作过程的关联。必需的工作能力的定义也必须确定。要考虑所有规定的服务和工作过程的模式,并产生对时间关键功能序列的时间表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满足利益相关方需要、期望和约束的工作过程以及制度方案的备选需求,而后将这些方案转换为需求。与这个活动并行,根据人民输入和初步工作过程以及制度方案确定评价工作过程以及制度有效性所用的参数。

对需求进行确认,以增加最终工作过程以及制度在使用环境中按预定意图执行的可能性。

专用实践3.1制定运行方案和场景

建立和维护运行方案和相关联的场景。

关于详细开发运行方案的更多信息参见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域,该运行方案依赖于选定的设计。

场景是运行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时可能发生的事件序列,用来使利益相关方的某些需要更明确。而工作过程以及制度的运行方案通常既依赖于设计解决方案,也依赖于场景。例如,基于农村的工作过程以及制度的运行方案与基于城市工作过程以及制度的运行方案就迥然不同。由于准备初始运行方案时一般尚未定义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分析该需求时开发一个草拟的解决方案提供使用。随着解决方案决策的制定和较低层详细需求的开发而对运行方案进行改进。

正如总路线的设计决策可以变成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的需求,运行方案也可以变成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的场景(需求)。演变运行方案和场景使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解决方案的选择更容易,当这些解决方案实现时,它们就能够满足总路线预期的使用。不论如何,运行方案和场景都要用文档记录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与环境、人民群众、其他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的交互。

场景可以包括运行序列,所提供的这些运行序列是人民需求而不是运行方案。

典型工作产品:

a. 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运行方案。

b. 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的准备、推广、维护和支持方案。

c. 问题的处置方案。

d. 用况。

e. 运做的时间表场景。

f. 人民群众新的需求。

四个子实践:

a. 开发运行方案和场景,包括工作过程的能力、性能、维护、支持,合适时还包括处置。

b. 标识和开发符合在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期望和约束中所指定详细程度的场景,预期所建议的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就在这种场景中运行。

c. 定义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将要运行的环境,包括边界和限制。

d. 评审运行方案和场景,以改进并发现需求。

e. 运行方案和场景的开发是一个迭代过程。应定期地评审运行方案和场景以确保它们与需求一致。评审可以用走查的方式。

f. 随着总路线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的选定,开发详细的运行方案,其中定义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以及制度、最终用户和环境的交互,并且该运行方案满足运行、维护、支持和处置等需要。

专用实践3.2建立必需工作过程能力的定义

建立和维护必需工作过程能力的定义。

工作过程能力定义也称为“功能分析”,描述哪些是各级组织工作过程预期能够做的。功能性的定义可包括行动、序列、输入、输出或传达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使用方式的其它信息。工作过程功能的定义、它们的逻辑组合和它们与各类需求的关联称为功能结构。可以用于客观的评价工作的绩效,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典型工作产品:

a. 功能结构图。

b. 活动图和用例。

c. 面向制度的分析与已标识的服务。

子实践:

a. 分析和量化最终群体所需功能。

b. 分析需求以标识逻辑的或各级组织工作过程功能的划分(例如子功能)。

c. 按已建立的准则将需求分组(例如,类似的功能、性能或耦合度),以便于需求分析,并使之更清晰。

d. 在各级组织工作过程开发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考虑时间关键功能的排序。

e. 将人民需求分配到过程功能划分、制度、人员或支持要素,以支持解决方案的整合。

f. 将功能和性能需求分配到各级组织工作过程和制度的功能和子功能。

专用实践3.3分析需求

分析需求以确保它们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按照运行方案和场景分析各级组织工作过程层次结构中某一个层次的需求,以确定它们对于满足各级组织工作过程层次结构中更高层次的目标是否必要且充分。然后该已分析的需求为各级组织工作过程层次结构中更低层次的更详细、准确的需求提供基础。

随着需求被定义,必须了解这些需求与其更高层次需求和更高层次已定义功能的关系。其它行动之一是确定跟踪技术进展所使用的关键需求。例如,在整个开发期间,可基于各级组织工作过程的风险来监督各级组织工作过程和规模。

如果要进一步了解有关可以支持这种分析的验证方法,参见验证过程域。

典型工作产品:

a. 需求缺陷报告。

b. 为解决缺陷而建议的需求更改。

c. 关键需求。

d. 各级组织工作过程能力的测量项。

六个子实践:

a. 分析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期望、约束和外部接口,以排除矛盾并组织成相关科目。

b. 分析需求以确定它们是否满足更高层需求的目标。

c. 分析需求以确保它们完备、可行、可实现和可验证。

虽然设计决定具体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但这个子实践使人们了解哪些需求影响可行性。

d. 标识对成本、进度、功能性、风险或性能有强烈影响的关键需求。

e. 标识在开发期间将要跟踪的各级组织的工作能力能测量项。

关于使用测量项的更多信息,参见测量与分析过程域。

f. 分析运行方案和场景,以精练人民需要、约束和接口,并发现新的需求。

这种分析可能导致更详细的运行方案和场景,并支持导出新需求。

专用实践3.4分析需求以达到平衡

分析需求以平衡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和约束。

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和约束可能涉及成本、进度、性能、功能性、可重用部件、可维护性或风险。

典型工作产品:

与需求有关的风险评估。

四个子实践:

a. 使用经过证明的模型、仿真和原型来分析利益相关方需要和约束的平衡。

b. 分析的结果可用于降低各级组织工作过程成本和开发中的风险。

c. 对需求和各级组织工作过程功能体系结构进行风险评估。

关于对人民和各级组织工作过程需求及功能体系结构进行风险评估的信息,参见风险管理过程域。

d. 检查总路线以及各级组织工作过程生存周期方案,以分析需求对风险的影响。

专用实践 3.5 确认需求

确认需求以确保最终总路线以及各级组织工作过程能在预期的社会环境中正常运行。

在开发工作的早期,与最终人民一起执行需求确认,以获得能够指导开发的需求,并导致成功地最终确认的信心。这个活动应与风险管理活动整合。成熟的组织一般将以更完善的方式进行需求确认,并将拓宽确认的基础以包括利益相关方的其它需要和期望。

典型工作产品:

分析方法和结果的记录。

三个子实践:

a. 分析需求以确定所得到的总路线以及各级组织工作过程不能在其预定使用环境中合适地执行的风险。

b. 通过正开发总路线以及各级组织工作过程的演示(例如,原型、仿真和场景)并通过获得利益相关方对总路线以及各级组织工作过程演示的反馈意见来探讨需求的充分性和完备性。

关于准备和执行总路线以及各级组织工作过程确认的更多信息,参见确认过程域。

c. 根据需求确认环境关联对该设计进行评估,以标识确认发现的问题和暴露未陈述的需要和人民需求。

分析人民的需求的实践活动一共有3个专用的目标,10个专用的实践过程,其中包括32个子实践过程,27个实践的结果可以作为各级共产党组织的过程资产。我们可以对某个人或组织的实践活动进行测量,看是否完备并找到其缺陷所在。

我们部队一切工作目标来自“落实主题主线学习活动”和“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实践活动”,按许其亮的话讲“按照主题主线的内在要求勾画出空军各级落到实处的目标图、路线圈、展开图,紧盯使命、着眼长远、紧盯对手,深入研究具体可操怍的、能够落到实处的、推动科学发展的目标、思路和举措。”

这个目标体系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也不是靠上级领导颁布的,是要依靠广大党员调查研究学习实践过程来产生的,根据辨证法的原理,这些学习实践过程与其他工作过程之间都要交换信息,不可能独立的进行实践。群众工作是深入细致入微的,不能够搞个所谓的调查或开个什么会就实现,可能要全体共产党人扒层皮才能实现,资本家在方面可是下了死工夫,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创造了几百个过程,所以,为了取得“制脑权”大家不要抱怨这个过程也太复杂了。

5、管理人民群众的需求

人民群众都期望国家有一个稳定的政策,不会因为人事变动而随意的更改需求,所以密切联系群众的另一项实践活动,就是要管理人民群众的需求,并标识需求与所有的任务计划和工作结果间的不一致性,比如各阶层生活的需求与城市管理工作计划、目标和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导致的暴力活动。

在组织任何一个任务的生存周期间,任务的责任人应当通过下述实践活动维护当前的、经过批准的需求集:

a. 管理所有的任务需求更改;

b. 维护需求、任务计划和工作结果之间的关系;

c. 标识需求、任务计划和工作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

d. 采取纠正措施。

关于确定需求可行性的更多信息,在任务的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域。

关于确保需求反映人民的需要和期望的更多信息,在任务的需求开发过程域。

关于采取纠正措施的更多信息,在任务的监控过程域。

下面就具体的需求产生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过程进行描述。

5.1 实践1 获得对需求的理解

与需求提供者(人民群众)一起理解需求的含义。

随着任务成熟和需求导出,所有的实践活动都将接收需求。为了避免需求蠕动,须制定准则,指明接收需求的合适渠道或正式来源。在此接收活动中,接收者与需求提供者要一起对需求进行分析,以确保对该需求的含义达到共识。这种分析与对话的结果是达成一致的需求集。

典型实践结果:

a. 辨别合适的需求提供者的准则。

b. 需求的评价和验收准则。

c. 对照准则分析需求的结果。

d. 达成一致的需求集。

四个子实践:

a. 制定辨别合适的需求提供者的准则。

b. 制定验收和评价需求的客观准则:没有验收和评价准则常导致需求验证的不充分、高价返工或人民(人民)拒绝。验收和评价准则之例,如:清晰且合适的表述,完备的,相互一致的,唯一标识的,适合于实现的,可验证(可测试)的,可追溯的。

c. 分析需求,以确保其满足已制定的准则。

d. 与需求提供者一起达到对需求的共识,从而使任务的参与者能对它们做出承诺。

5.2 实践2获得对需求的承诺

获得任务参与者对需求的承诺。

关于对所作出的承诺进行监督的更多信息,在任务的监控过程域。

前一个专用实践处理与需求提供者一起得出对需求的共识,而这个专用实践则处理任务参与者之间的协议和承诺,任务参与者是负责执行实现需求必要活动的那些人。需求演化贯穿整个任务,特别如需求开发过程域和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域的专用实践所述。在需求演化过程中,这个专用实践确保任务参与者对当前的、经批准的需求作出承诺,以及对在任务计划、活动和工作产品中所发生的更改作出承诺。

典型实践结果:

a. 需求影响评估。

b. 对需求和需求更改的承诺的记录。

两个子实践:

a. 评估需求对现有承诺的影响,当需求更改时或在新需求发生时,评价其对任务参与者的影响。

b. 协商并记录承诺,在任务参与者对需求或需求更改作出承诺之前,就现有承诺的更改进行协商。

5.3 实践3管理需求更改

当需求在任务期间演化时,管理需求的更改。

关于维护和控制需求基线并使需求及其更改数据可用于任务的更多信息,参见配置管理过程域。

任务期间,需求可因多种理由更改。当需要更改和工作进展而产生附加的需求时,可能不得不对现有需求进行更改。如何有效且高效地管理这些附加需求及其更改是很重要的。为了有效地分析这些更改的影响,必须知道每个需求的来源,并记录每个更改的理由。尽管如此,任务首长可能还希望跟踪适当的、反映需求更改程度的测量项,以便判定是否要实施新的控制或修正现有的控制。

典型实践结果:

a. 需求状态。

b. 需求数据库。

c. 需求决策数据库。

四个子实践:

a. 记录所有需求及其更改,不论是外界要求任务的还是由任务产生的。

b. 维护需求更改的历史记录,以及更改理由。维护更改的历史记录有助于跟踪需求的更改程度。

c. 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评价需求更改的影响。

d. 使需求及其更改数据可为任务所用。

5.4 实践4维护需求的双向可追溯性

维护需求和工作结果之间的双向可追溯性。

这个专用实践的意图,是对每一层的工作结果进行分解,维护需求的双向可追溯性。当需求受到良好的管理时,就可建立从源需求到较低层需求和从较低层需求回到它们的源需求的双向可追溯性。这种双向可追溯性有助于确定已处理所有源需求,并且所有较低层需求能够被追溯到有效的来源。

需求可追溯性还能覆盖需求与其它实体的关系,这些实体如中间的和最终的工作结果、工作设计中的更改、以及监视计划等。可追溯性既要水平覆盖,还要垂直覆盖。进行需求更改对任务的活动和工作结果等的影响评估时,特别需要可追溯性。

典型实践结果:

a. 需求可追溯性矩阵。

b. 需求跟踪系统。

三个子实践:

a. 维护需求可追溯性,以确保已记录较低层(或导出)需求的来源。

b. 维护需求可追溯性,从一需求到其导出需求和到其功能、接口、对象、人员、过程和工作结果的分配。

c. 产生需求可追溯矩阵。

5.5 实践5标识任务工作与需求之间的不一致性

标识任务计划和工作产品与需求之间的不一致性。

关于监督和控制任务计划和工作结果与需求的一致性并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的更多信息,参见任务监控过程域。

这个专用实践检查需求与任务计划和工作结果之间的不一致,并启动纠正措施来纠正它们。

典型实践结果:

a. 记录不一致性的文档,包括不一致性的来源、条件和理由。

b. 纠正措施。

四个子实践:

a. 评审任务的计划、活动和工作结果与需求及其更改的一致性。

b. 标识不一致性的来源和理由。

c. 当需求基线更改时,标识其导致计划和工作结果所需的更改。

d. 启动纠正措施。

管理人民的需求的实践活动一共有5个大的实践过程,其中包括17个子实践过程,13个实践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某个人或组织的实践活动进行测量,看是否完备并找到其缺陷所在。

6、建立制度提高部队战斗力(文化)

钻石与石墨完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就是由于原子之间联系的方式不同。层级结构的石墨价格便宜用途单一,这就是因为石墨中的每个原子都处于某一个层次,层次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信息沟通的渠道)。而钻石价格昂贵用途广泛,就是因为钻石中的每个碳原子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同的,没有层级的关系,每个原子之间的沟通渠道可以做到最近。同样,我们部队的基层组织也可以分为石墨类的层级组织和钻石类的学习型组织,虽然成分完全相同,制度不同,组织的性质和能力完全不同,所谓部队基层的文化不同。

原子之间的类似关系在我们部队称为制度或革命传统。部队的战斗力是内部自身矛盾运动的表现,是本来就固有的制度体系所决定的,所以要建立基层组织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就是通过控制各类过程(人是一个生命的过程)之间关系相互作用。

制度化是过程改进的一个重要概念,持续进化的过程叫做“制度”,制度化意味着该过程的工作方式是固有的,且对实施此过程有承诺并保持一致性(所谓的部队文化)。条令条例不可能将所有要求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符合性的客观证据采集都概括总结并做出详细的规定,就是说,不能替代基层组织的制度。对于任何的过程,如果想要将某个过程制度化(成为部队的文化),必须通过一个系统的实践的过程(有12个可以共用),我们可以发现和理解在这些过程制度化时人民群众参与的重要性,这是与人民群众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进行融合的过程,下面是对过程制度化目标以及共用实践的描述。

(1)制定组织方针--建立和维护用于策划和执行过程的组织方针:目的是确定组织对过程的期望(从人民的要求转化的目标),并使这些期望对于组织中受影响的人来说都是可视的。一般说来,高层管理者负责确定和交流指导原则、方向和组织的期望。高层管理者的所有指示并非都适合称为“方针”。这个共用实践的期望是存在适当的组织指示,而不管它是如何称谓的,也不管它是如何授予的。

(2)策划过程--制定和维护实施过程的计划:目的是确定实施过程和达到所建立的目标需要什么、制定实施过程的计划、编写过程说明,以及使利益相关方(人民)对计划取得共识。

(3)提供资源--提供足够的资源,以实施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并提供过程服务:目的是确保按计划规定实施过程所必需的资源在需要时都可用。资源包括足够的经费、合适的物理设施、熟练的人员和合适的工具。对“足够”的解释依赖于许多因素并随时间而变化。资源不足可以通过增加资源或减少需求、约束和承诺来解决。

(4)指派职责--指派职责和权限,以实施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过程服务:目的是确保在整个过程生存周期内有实施此过程和完成指定结果的责任。所指派的人员必须具有适当权限来完成指定职责。职责可利用详细的作业说明或在诸如过程实施计划这类有效文档中指明。实施此共用实践的另一合理方式是动态指派职责,但必须在过程的整个生存周期内确保职责被指派并被接受。

(5)培训人员--需要时,培训实施或支持此过程的人员:目的是确保人员具有必要的技能和专门知识,以实施或支持此过程。对过程实施人员提供合适的培训,对与过程实施者有联系的人员提供概要培训。培训支持成功的过程绩效,它借助于建立对过程的共识(价值观)和传授实施过程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6)管理配置--将过程的指定工作产品置于合适等级的控制之下:目的是建立和维护过程(或其说明)的指定工作产品在其整个生存期内的完整性。在过程的实施计划中专门标识指定工作产品和控制级别的规格说明,防止缺斤短两和不作为。

(7)标识并吸纳利益相关方(人民)--按计划标识和吸纳过程的利益相关方:目的是在过程实施期间建立和维护期望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按照合适的利益相关方参与计划中所述,吸纳利益相关方。适当吸纳利益相关方的活动之例,如:策划、决策、承诺、沟通、协调、评审、评估、需求定义、问题/异议的解决。策划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目的是确保完成过程必需的交互,需要注意的是不允许受影响组和个人过多,以至妨碍过程执行。

(8)监督并控制过程--按执行过程的计划监督与控制此过程,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目的是对过程实施日常的直接监督和控制。保持对过程的适当可视性(对于人民),以便必要时能采取合适的纠正措施。监督和控制过程包括测量过程或它所产生的工作产品的适当属性。

(9)客观评价遵循性--客观评价过程对其过程说明、标准和规程的遵循性,并处理不符合项:目的是提供可信的支持,支持过程按计划实施,并遵循其过程说明、标准和规程。实施此共用实践,部分是通过对过程所选工作产品的评价。通常由不直接负责管理或实施过程活动的人员来评价遵循性。许多情况下,由组织内在过程或项目外的人员(人民),或者由组织外的人员来评价遵循性。因此,即使在过程受到压力期间(例如,工作滞后或预算超支),也能提供可信的遵循性保证。

(10)与更高层管理者一起评审状态:与更高层管理者一起评审过程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异议:目的是向更高层管理者提供对过程的适当可视性。更高层管理者包括组织中比负责此过程的直接管理者的层次更高的管理者。尤其是,更高层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这些评审适用于对过程提供方针和总体指导的经理们,而不适用于对过程进行日常直接监督与控制的人员。不同的管理人员对有关过程的信息有不同的需要。这些评审有助于确保对策划和实施过程能作出有远见卓识的决策。因此,期望这些评审既要定期地又要事件驱动地进行。

(11)建立已定义过程:建立和维护已定义过程(部队革命传统和现实文化)的说明:目的是建立和维护过程的一个说明,它是为了满足特定情况的需要从组织的标准过程集剪裁得来的。组织应有覆盖过程域的标准过程,并有剪裁指南,用以剪裁这些标准过程以满足项目或组织职能的需要。有了已定义过程,就使得在全组织内如何实施这些过程的变异性减小,并使过程资产、数据和经验教训可有效地共享。已定义过程说明为策划、实施和管理与过程相关的活动、工作产品和服务提供基础。

(12)采集改进信息--采集由策划与实施过程所导出的工作产品、测量项、测量结果和改进信息,以支持将来使用和改进组织过程和过程资产(革命传统或部队现实文化):此共用实践的目的是采集由策划和实施过程所导出的信息和人工制品。此共用实践应使信息和人工制品纳入组织的过程资产中,并可为现在或将来策划和实施相同或类似过程者所用。信息和人工制品存于组织的测量库和组织的过程资产库中。例如,人民对服务过程的满意程度,各种活动所花费工作量、特定活动中引入和排除的缺陷、以及经验教训。

在军事装备领域,由军代表系统代表部队或人民实行对军事装备全过程的监督,其他地方应当是人民代表进行监督,采用上述方法的部队能对其过程能力和作战能力树立信心,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从而增进人民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并使部队成功。

参考文件:

[1] 《矛盾论》

[2] 《实践论》

[3]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4] 《GJB9001 B -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5] 《GJB5000A-2008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

第三篇: 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 坚守教育信念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体会

《党章》在阐述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中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所系、以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就是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群众意识、民主意识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实现建设目标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群众意识强不强对于党的领导的感召力和领导力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民主意识强不强对于团结广大党员群众,对于决策的科学性、执行力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对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追求目标,她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和 目标。作为肩负着一所学校校长职责的我,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责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应该自觉地执行好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引,明确学校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目标,使学校的发展路径始终沿着方针政策的要求前行;其次,面向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客观深入地分析学校教育的现状和不足,根据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趋势,查找当前教育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整改和改革的措施和策略,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实现最优化的管理科学、课程科学、文化先进;第三,紧紧扭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不但要通过体制机制的优化,最大限度的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要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着力,使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社会的转型使人们的价值观、职业观有了深刻的变化,学校不再是与世隔绝的“净土”,教育不再是我行我素的“战场”,教师不再是被“驯服”的“孺子牛”……依法办学、开放办学、民主办学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首先老百姓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越发强烈,对于划定招生区域内的所谓的“差学校”不再听之任之,正为获取到优质学校的入学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其次,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作为职业的,有作为牟利的,有作为自由的等等,在教师职业价值的要素里,教师对于经济的价值越发提升;再次,家长与教师对于学校管理的参与性、监督的意识越来越关注和强烈。面对来至于方方面面的需求和期待,对于如何关注需求、平衡利益、优化机制等是摆在现代校长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

坚持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老百姓期待优质教育,那理应把办“优质学校”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社区百姓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找出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百姓对学校的期待融入到办学的措施和目标中去;第二,深入教育第一线,了解教育教学的实情,客观地分析存在的缺陷,并通过措施和政策的调整“补短板”,使学校教育始终朝着“人民期待”的目标发展。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事业成功的基本要求,教师队伍积极性高不高、专业能力强不强、大局观念有没有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当前学校治理中,尤其要突出民主性,一项政策的出台、一项制度的形成,必须是透明的、开放的,让决策的过程成为集聚教职工意愿和智慧的过程,使制度和政策真正成为教职工思想和行为的文化自觉。

党的群众观念、民主意识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党的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改革走入深水区,课程改革更加校本化,师资队伍建设更加专业化,利益分配更加注重效能的学校管理,作为校长理应更加强化群众观念和民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教职工不断走向建设“优质教育”目标。

三林镇中心小学

潘国昌

2016年5月23日

第四篇: 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整改措施

篇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整改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民

主生活会分析整改报告

根据金山街道办的统一部署,我居委组于20XX年9月25日上午召开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专题民主生活会。现将本次民主生活会分析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为了组织好这次民主生活会的召开,会前居委成员进行了认真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胡***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胡***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以及胡***的“七一”讲话精神等等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重温了党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党纪条例。这些都为我们的民主生活会顺利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也再次对局党组成员进行了一次专门思想教育理论学习。

会上,根据金山街道办的要求,各同志畅所欲言,纷纷对照党员领导干部标准,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详细说明整改方向。同志们还互相作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始终在团结、和谐、务实、求真的氛围中进行,会议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从同志们的发言中,深刻地反映出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平日由于忙于业务工作,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问题,对政治思想学习、专业业务学习有所放松。

二是由于部分同志自身的性格特点或性格缺陷,工作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是由于平日一般都能够出色完成业务工作,总认为自己可以凭多年的工作经验开展好本职工作,对工作的改革创新意识不够强。

四是忙于应付会议、应付日常业务工作,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

五是总认为居委向来团结和谐,遇到重大问题都能做到集体商议、共同决策,同志间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开展得少了些。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居委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方向和具体的整改措施。关于学习的问题。同志们一致认为要摆正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思想政治学习始终是拥抱共产党员先进本色的唯一法宝。要多学习立党的经典理论和党在新时期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学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学习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和重要工作指示。此外,为适应新时期发展和新形势要求,更好地完成街道办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服务好社区,我们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最新的管理知识,学习最新的管理政策法规,在业务水平上始终处在领先的位置。

关于工作方法的问题。同志们也一致表示要不断加以改进。在领导管理过程中,对待同志要处理好严格要求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多给同志工作、生活上的关心、鼓励、支持与帮助。要切实改变领导作风,团结和凝聚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为我居委的发展多作努力、

在改革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同志们认为,只有敢于创新,不断创新,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更多的活力。墨守成规,固步自封都是促进我居委不断发展的最大敌人。我们要拿出十分的勇气,拿出改革的魄力,勇敢面对居委事业发展的新挑战,用创新的理念**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同志们的感受最深,整改决心也最大。大家一致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这个民主生活会的专题选得很好。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整改措施)措施。

1、存在问题:近年,存在解决实际问题不够多、督促检查不够严、贯彻落实不够好现象,如对贫困村互助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

排忧解难做得也不够。

2、整改措施:严格实行一级管一级制度,充分发挥中心分管领导和各处的职责作用。把分级负责与重点督查相结合,形成纵横结合的管理体制。切实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

3、整改时限:近期。

三、杜绝官僚主义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一)切实解决“闭门造车”现象的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有时代拟上级领导讲话或文稿或文件或材料,“为了创新而创新”“为有高度而高度”,便产生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现象。特别是代拟领导讲话、文件等,多是坐在高楼里“闭门造车”,有的东西离实际相去甚远。

2、整改措施:一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写调研报告不少于5篇。认真学习上级文件、讲话精神,吃透上情;认真研究XX规律性的东西,吃透内情;多学习、了解横向部门情况,吃透外情。力尽所能,做好文字材料等方面的传帮带,与年轻同志互学互进。

3、整改时限:近期。

(二)切实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任原XX办综合处长时,急功近利的、文字上的、会场中的事做得多,深入基层的做得少;任中心主任时,也是急功近利的做得多,谋划长远的做得少。对中心职工普遍关心的生存发展问题、住房问题、福利待遇问题,思考不够、办法不多、解决不力。

可得天下”,加强对XX外资工作的长远思考谋划。按程序加快中心住房政策性补贴工作进度,争取局党组关心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把中心列入行政单位,按照现行政策兑现职工福利。

3、整改时限:近中期。

(三)切实解决严于律己不够和骄傲自满情绪问题的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得不够好,有骄傲自满情绪。

2、整改措施:加强党性锻炼修养,从严要求自己,包容别人;牢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哲理,用别人长处比自己短处,虚心接受他人批评意见,下决心夹着尾巴做人,特别是对他人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整改时限:近中期。

四、杜绝在享乐主义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一)切实解决安于现状,缺乏较强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问题的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有时安于现状,缺乏较强的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思想上存在“求稳多、求进少”倾向,缺乏极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时存在“干累了,歇口气”的想法,不思进取、缺少底线思维。

2、整改措施:切实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积极投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力争做到“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

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

3、整改时限:近中期。

(二)切实解决“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劲头不足问题的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有时也缺乏“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亲历亲为少了,有时还当起了“二传手”甚至“甩手掌柜”,还美其名曰“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2、整改措施:强化“甘当XX人,终事XX业”的个人理想信念,坚持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别人做的自己先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决不做“二传手”、“甩手掌柜”,坚持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3、整改时限:近中期。

五、杜绝在奢靡之风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一)切实解决艰苦奋斗精神有所弱化,勤俭节约意识不够强烈问题的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有时到了真正的贫困村见到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极为难受;走进真正的贫困户目睹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心酸难止。但是,回到县城面对接待,对摆上桌的美酒佳肴,还是安然接受。艰苦奋斗精神有所弱化,勤俭节约意识不够强烈,对XX对象疾苦、诉求重视、回应不够。

2、整改措施:“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一勤天下无难事。坚决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玉汝

篇四:群众路线剖析问题整改措施经典汇总

一、形式主义方面

1.学习上抓得不紧、下功夫不够。

2.调查研究不深入。

3.推动工作有追求形式和声势的现象。

4.对一些文件、会议审查把关不严格。

二、官僚主义方面

1.联系群众不紧密。

2.工作实践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有差距。

3.与分管部门领导和职工沟通交流少。

4.工作从实际出发、弘扬实事求是精神坚持得不够好。

三、享乐主义方面

1.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所减退。

2.攻坚克难的毅力不够强。

3.工作中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4.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方面存在差距。

四、奢靡之风方面

1.公务接待存在铺张浪费现象。

2.工作中接受过超出标准的工作餐。

3.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方面存在执行标准不严的现象。

4.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约束自己不严格的情况。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转变作风情况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我于1981年分配到省**局工作,1997年入党,先后在农村处、办公室、离退办工作。回顾33年的**生涯,无论在哪个阶段、哪个岗位,都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服从组织决定、听从安排,找准角色定位。但是,对照党章和党员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很多不足,政治理论学习不主动,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有差距,政治敏锐性不够,在一些消极言论面前,认为管好自己就行,缺乏应有的政治责任感。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转变作风情况。本人坚决拥护《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决拥**省委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及实施意见,在思想上努力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但与要求相比,在认识上还不到位,认为老干部门既不管钱又不管物,没有迎来送往等应酬,更没有以权谋私的条件和土壤,八项规定和反腐倡廉与自己关系不大,有观望的思想。

按照精河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的认真学习、深入调研、思考和“回头看”,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既增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真心实意地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自觉性,也增强了找出差距、改进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通过征求本局干部职工的意见,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深刻反思自己平时的工作,初步找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制订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三、整改方向和措施

1、重视理论学习,做勤学善思的表率。今后我不仅要系统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要认真学习研究党和国家政策,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仔细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问题,坚持用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和理论水品。

2、加强党性修养,做创先争优的表率。始终坚持按照《党章》对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校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自觉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工作上争创一流业绩,在生活上方方面面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

3、积极开拓进取,做求真务实的表率。热爱本职工作,深入钻研,爱岗敬业,勇于担当,见贤思齐,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处理问题,努力把工作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 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努力实现伊滨区国土事业的美好明天

伊滨区国土分局

踏上伊滨区这片开发建设的热土,条条道路和幢幢高楼展现眼前。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片麦田。园区建设日新月异,我们深深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感动着其中的辛酸。

开发建设,土地先行,三年以来,我局组织实施了十余个批次两万余亩土地的征收工作,保障园区建设有序展开。伊滨五镇总面积280平方公里,采矿采砂,违法占地,涉土信访,工作量大。我局坚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以人为本,为民解忧,努力实现着伊滨区国土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开发建设为了谁?为了伊滨群众的美好明天。开发建设,首先是征地工作,这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关系着园区建设的成败得失。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反映强烈的事就是我们最急需解决的事。征地伊始,滩区村庄如果执行区片价格应该是27500元/亩,我局积极反映情况,提高标准为31700元/亩,充分保障了群众利益;群众对征地政策不理解,我局要求局内所里同志,深入乡镇村庄,宣传解释,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土地管理,点多面广,我区南部山区矿脉众多,北边河沙资源丰富,盗采乱挖现象时有发生。我局要求各个乡所认真巡查,落实责任,有效遏制私采乱挖,形成良好的矿产资源管理局面;坚决制止违法占地,为人民群众留一方蓝天碧水。

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

群众与我如鱼水,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是我职责所在。随着园区建设的纵深发展,涉土信访案件逐年增多,我们要求全局同志认真接访,有求必应,耐心细致去做工作,让群众理解满意,让党组放心。植根人民、服务群众,既是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更是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谋利益。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不偏离,执政为民固根基。我局继续肩负责任、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为开创伊滨国土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第六篇: 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我们要牢记党的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疾苦,遇事同群众商量,发挥群众的智慧,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才能使党的路线和政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团结群众战胜困难,完成党建给我们的各项任务。特定制度如下:

1、每位共产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周围群众完成好本职工作。

2、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关心群众疾苦,随时做好身边群众的思想工作。

3、发挥桥梁作用,对各级领导部门的要求、规定要带头执行,模范遵守,不发牢骚,对群众的意见要求做正面的解释或及时反馈到主管领导。

4、每位党员联系1—2名群众或入党积极。经常交流思想,对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每学期至少谈话两次,并做有记录掌握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及时向支部汇报情况。

5、充分发挥党小组作用,党小组要定期研究本组工作范围内群众的思想动态,遇有教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发生实际困难,尽力帮助解决或及时向领导报告

6、党员同志要善于发现群众的优点和长处,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立足本岗、维护大局、保持稳定、促进工作。

7、积极配合支部做好青年教师的工作,在思想、生活、业务等诸方面给予关心指导。

推荐访问:通用 密切联系群众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