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与工作成效范文(通用5篇)

时间:2022-05-15 19: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基本解释:1.处理事情方法。2.制作物品的方法。3.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方法和手段。4.宗教信仰人士装神弄鬼的把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与工作成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与工作成效5篇

【篇一】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与工作成效

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

(共计28项)

序号

改革举措

主要内容

一、改革投资审批等制度

1

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

  山西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备案类企业投资项目报建阶段的28项审批事项中,7项政府承诺供地前服务;3项由政府、企业双向承诺,政府承诺在供地前完成相关服务,企业根据相关标准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3项开工前由企业作出信用承诺即可;3项转为政府内部审批流转;12项要求企业开工前完成。目前,全省试点项目260个,项目落地周期缩短三分之一以上。

2

“多规合一”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系改革

  福建厦门以“多规合一”为抓手,建立“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系,即整合“一张蓝图”,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统筹整合各类规划;搭建“一个系统”,建设涵盖市、区两级108个部门、957个审批服务事项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设立“一个窗口”,统一受理业务;形成“一张表单”,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审批模式;建立“一套机制”,出台“多规合一”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生态控制线、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等220余项规章制度。
  海南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在海口美安科技新城等三个园区试行六项改革措施:以园区“多规合一”总体规划取代立项审批;园区统一编制综合评估评审报告;政府制定“准入清单”并明确入园项目投资产出等指标,企业自主决策投资;投资主体书面承诺执行行业标准、规范,开展项目设计、建设和自验工作,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实施人防、消防、规划、环保、地震等“联合验收”;建立分类监管检查制度,重点加强施工安全、环境污染防治等事项事中事后监管。

3

并联审批和“多图联审”等改革

  福建厦门、辽宁沈阳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限定时间完成审批。
  浙江、湖北武汉将消防设计审核、人防设计审查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相关部门不再进行技术审查,并推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4

区域评估改革

  浙江实施区域能评、环评等区域评估改革,取代区域内每个独立项目的重复评价,变独立评为统一评。
  江苏在开发区统一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区域性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开发区内项目共享使用,节约了项目落地时间,减轻了企业负担。

5

“标准地”改革

  浙江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投资、能耗、环境、建设等标准进行出让并实行对标管理的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出让前,由政府统一组织开展区域评估,研究制定投资、能耗等标准,向社会公告出让。企业通过对标竞价,按照约定条件取得出让土地,并可选择常规审批或承诺制审批。对选择常规审批的项目,实行“一窗服务”;对选择承诺制审批的项目,由相关部门制定项目具体标准和条件,企业书面承诺并经公示后,审批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许可决定,企业可以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出让“标准地”225宗,总面积约8916亩。

6

限时联合验收改革

  北京建立全市统一的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由多个管理部门各自独立实施的专项竣工验收模式,改为“统一平台、信息共享、集中验收、限时办结、统一确认”的五位一体验收模式,联验之外再无核验。
  浙江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测验合一”,规划、国土、消防、人防等部门实行限时联合验收,统一竣工验收图纸和验收标准,统一出具验收意见。对验收涉及到的测量工作,实行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

7

强市放权改革

  广东深入推进强市放权改革,通过下放、委托等方式,分两批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教文卫、生态环境等领域共202项省级政府部门微观审批管理职权,调整由地市实施,赋予地市更多自主权。

8

制定政府部门内部审批事项清单

  云南公布省级政府部门内部审批事项清单,明确内部审批事项的审批部门、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审批对象、审批权限、审批时限,进一步厘清政府部门间、层级间关系,规范管理政府部门内部审批事项,严格限制自由裁量权,提高审批效率。

二、便利企业开办和经营

9

“一照多址”和“一证多址”改革

  上海市长宁区开展“一照多址”和“一证多址”改革试点,从事“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且本区内另有营业场所的内资企业,在区内增设经营场所时无需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同时,企业在区内新开设经营项目相同的分支实体店,根据企业报备的连锁门店标准和依法合规经营承诺,只需直接在第一家实体店的许可证之外进行附记备案,视同取得许可证。通过改革,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个经营地址、一次行政许可”。

10

涉税业务“全市通办”

  北京推行涉税业务“全市通办”,纳税人可通过网上办税服务厅、微信等方式预约全市任一实体办税服务厅,办理申领发票、申报纳税、税收优惠等300多项税收业务。

11

以“线上税银互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陕西全面推行“线上税银互动”模式,实现税务端和银行端专线数据直连,建立以税银征信互认、用户授权、信息共享、大数据风控为基础的税银合作机制,将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情况与信贷发放结合起来,简化融资手续、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和成本。

三、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12

推行“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

  天津在全面梳理进出口收费项目基础上,公布实施口岸服务“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并将收费标准、服务内容等进行公示,实现“明码标价、公开透明”。截至目前,累计约19.3万标准箱受益。

13

贸易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

  浙江义乌设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整合公安、商务、税务、海关等12个部门125个涉外事项,集涉外行政审批、涉外公共服务、涉外中介服务、涉外国际交流和信息交流于一体,实现办理涉外事项只进“一扇门”、服务“一站式”。目前日均办件量1500件。

14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四自一简”监管模式

  重庆自贸试验区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实施自主备案、自行确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税、简化业务核准手续等监管模式,将过去由企业向海关申报并递交纸质材料,改为企业在线填报、系统自动备案;将过去由海关确认核销周期,改为企业自定;将过去海关到企业核查盘点、核算并与企业核对达成一致后,再由企业向海关报核,改为企业在自主核销周期内自主盘点,自聘审计机构开展核算并向海关报送核算结果,海关据此核销;企业需要补缴税款的,直接办理补税手续并向海关报核,海关保税业务部门不再出具补税联系单;将过去海关逐项核准的企业业务资质,改为根据企业资信,一次性为企业开通11类业务资质,并根据企业资信变化和业务开展情况动态调整,海关不再另行核准。

四、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

15

信用风险分类监管

  福建创新实施依信用风险分类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把抽查检查结果信息作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的重要考量因素,并根据企业风险信用状况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企业,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打扰;对信用风险一般的企业,按正常比例和频次抽取;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企业,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严管重罚。

16

制定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

  上海积极探索对新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梳理200多个新兴行业企业经营范围和名称表述,制定《上海市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解决新兴行业企业“身份认证”难题。

17

大数据监管

  北京依托市场监管“风险洞察平台”开展大数据监管。通过综合工商系统数据、企业信用数据和互联网信息,形成企业的大数据全景信息视图,为实时监测年报数据异常等高风险行为、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综合监管、提高执法效能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平台已建立涉及18个监管部门、71项监管事项的风险台账,将112.45万户企业纳入监测范围,占全市现有企业总数的74.67%。

18

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

  上海市长宁区、杭州市余杭区对接,探索建立跨省市监管协作工作机制、跨区域网络违法行为监管协作工作机制。网络违法行为协查、违法线索及案件移送实现全程电子化,案件从录入到归档形成完整闭环管理。从协查请求到信息反馈由原先数月缩减至3个工作日内。目前,这一跨省市合作已延伸至江苏宿迁、浙江金华等长三角城市。

五、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19

“互联网+医疗健康”和“互联网+教育”

  宁夏银川建设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批准设立了一批互联网医院,开设远程专家门诊,引入全国2.76万名医生资源,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日常化互联网视频问诊,累计服务区内患者43万人次。同时,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所有学校,方便偏远地区师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0

“互联网+医保”

  吉林白城运用“互联网+医保”,89项医保经办业务实现“只跑一次”,其中居民办理参保、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等35项业务实现“零跑腿”。

21

公用服务企业入驻政务服务中心

  北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全部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可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后同步申请办理报装业务,在施工阶段完成接入条件和图纸审查,工程竣工后直接办理验收和接入。

22

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

  北京开展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专项服务行动,将低压供电容量由100千瓦提升到160千瓦。客户报装后无需往返营业厅,由供电企业负责勘查施工和装表送电;精简用电报装资料种类和数量,取消小微企业内部工程图纸审核及中间检查,办电环节由原来的6个减少到2个;掘路审批由串联向并联转变,低压电力接入办理由原来的141天压缩至25天以内;供电企业全额承担表箱及以上设备设施投资。改革实施以来,完成低压小微企业接电5590家,接电平均用时4.74天。
  上海将与电网接入工程有关的规划许可、绿化许可、掘路许可等审批环节从串联前置审批改为并联同步操作,大幅压缩办理时间,平均用时压缩至25个工作日以内。取消低压非居民用户电力接入工程费用,小微用户获得电力接入成本直接降为零。

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23

政务服务一张网

  浙江建设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网,覆盖各级政府机关3000多个、乡镇(街道)1300多个、村(社区)2万余个。同时,大力破除信息孤岛,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已开放57个省级单位1.35万余项数据共享权限,打通省市县三级259套系统。

24

审批服务标准化

  湖北武汉在全市推行“同标准、无差别”的标准化审批服务,按照“一事项一标准、一子项一编码、一流程一规范”要求,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事项逐项编制标准化的办事指南表和一次性告知书,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
  广东佛山对市、区两级55个系统1833项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编制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细化415个标准要件,并全面应用于综合窗口、审批部门、网上办事大厅。同时,制定前后台流转标准、数据对接标准、物料流转流程规范等,推动实现“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无差别服务。

25

集成套餐服务

  贵州开展“集成套餐服务”,对办“一件事”涉及的多个审批服务事项打包,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和群众提供量身定制的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取消各类重复提交的证明材料,推行一表申请。目前,已编制完成300平方米以下个体工商户餐馆、药品零售店、美发店、幼儿园、小卖部、200平方米以上旅馆、旅行社开办等21种通用型“集成套餐服务”并在全省推广。在实体政务大厅开设“集成套餐服务”窗口,企业和群众只需到“集成套餐服务”窗口提交申请即可办理。

26

民生服务“指尖”办理

  广东推出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粤省事”,首批上线155项政务服务事项,包括驾驶证、出入境证件、出生证、居住证等十大证件服务,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服务以及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等多类特殊群体专门服务。用户通过人脸识别等方式完成实名认证,即可全平台办理一系列民生服务。截至目前,“粤省事”小程序实名注册用户达166万,最高日访问量达1455.9万。

27

不动产登记改革

  浙江在不动产交易登记领域合并建设、税务、国土三个窗口,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只需取一次号、排一次队。凭国土部门出具的不动产登记受理通知书办理水电气联动过户,实现不动产登记和水电气过户只跑一次。
  江西宜春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一体化改革,将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及档案馆整体合并到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全面整合不动产登记与房产交易事项,设立综合窗口统一办理,实现房产交易备案、税费缴纳和不动产登记等事项“一站式”办理。

28

建设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

  上海以“12345”热线为基础,建立企业和市民的统一政策咨询、投诉、建议平台,做到市场和社会诉求“一号响应”。
  浙江建设“12345”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构建“统一接收、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的闭环机制,企业和群众打一次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江西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发展环境咨询投诉举报制度,建设“江西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一号对外、诉求汇总、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

【篇二】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与工作成效

营商环境乡镇优化营商环境汇报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乡镇优化营商环境汇报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一、基本情况。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我镇主要从X园区征拆工作、服务落地企业、建设政务服务大厅等方面落实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X园区征拆工作。

X.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推动征拆工作顺利完成。一是充分发挥群众党员的带头作用,一方面动员农村党员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的征拆工作,另一方面发挥农村党员群众基础好,说话有威信,做事有魄力的作用,在涉及两屯争议地还未解决之前,由他们号召涉及群众响应政府“搁置争议、先行用地”的创新性提议,确保了涉及争议地的多个项目进驻园区用地顺利开工修建。二是充分发挥工作组中党员的带头作用,发扬“干为先”的X精神,采用“X+X”、“白+黑”的超常规工作方法,带动工作组其他人员深入村屯作宣传动员,深入农户家中“拔钉子”、“啃骨头”。

X.开创性实践“搁置争议,先行用地”的范例,成功地将涉及两个屯多达X多亩的争议地先行为企业供地。

(二)服务企业工作。

X.积极协调进驻X园区企业与群众的关系,确保项目顺利施工。园区的建设也是为了带动地方就业,在项目平整和围墙建设过程中,我镇通过政府协调,让附近的村民也能找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X个项目的施工都有与地方施工队有各种各样、灵活多变的合作方式,既确保了企业顺利施工,又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达到了双赢,解决了园区建设过程中常见的村民阻工问题。

X.积极协助X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新街小区项目。我镇组织涉及该项目群众代表、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代表与X投资有限公司就房屋置换、市场置换两个关键问题进行协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达成一致意愿。同时,积极主动与区建设局、区国土分局就项目建设指标、项目用地等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完成了项目总平面图、功能分析图和流线分析图等设计方案,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X.积极协助开心生态农业示范园开展土地流转、项目申报等工作。安排专人负责跟踪协助企业开展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路桥)、土地调规等工作,解决项目用电用水问题,积极与区国土部门对接,尽快开始入园道路协议征地工作。

X.整合资源建设政务服务大厅。我镇整合了党建、社保等项目,建设X多平方米的政务服务大厅。简化了办事程序,方便了群众。群众办事可以直接到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等、靠、推、拖的办事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中心工作人员互相促进、互相监督,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都在社会的监督之下,促使工作人员自觉提高素质,改进服务质量,增强了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真正树立了公仆形象。

【篇三】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与工作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摘要:深入推进重点项目“一次性盖章汇”审批,不断创新政务窗口服务,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一次性告知等便利化措施,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格”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来回跑等突出问题,在工业园区设立水、电、气、讯保障管理服务的专门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与水、电、气、讯服务企业、园区企业信息共享、工作互动、矛盾联调的工作长效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的工作要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突出经开区、商务、税务、住建等重要涉及部门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着力发现和解决履职尽责不够、履行行业监管责任不严、项目落地难、服务企业和群众不到位、干部作风不严不实、审批效率不高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及推进“放管服”改革相关要求,切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我市《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的落地落实,全面提升我县的营商环境水平,全力推进全县产业项目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东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东安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切实解决项目落地时间过长、涉企服务质效不高、生产要素保障不充分、市场监管有缺失等短板和问题,着力建设有利于聚集更多优质产业、先进生产力及生产要素的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二、主要目标 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紧扣企业和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高频事件”,以开展“一项活动”、建立“两项机制”、实施“三项规范”、强化“四项服务”为工作重点,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成本环境、信用环境,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构建稳定规范、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东安经济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一项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全县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以突破一批改革难点、破除一批“堵点”“痛点”、查处一批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对标审批服务、监管执法、成本负担、公平信用和工作作风五个方面的95项“堵点”“痛点”问题,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主动查找和解决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实行挂账销号。在开展活动中,对发现的损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的问题坚决进行查处,并按“三个一律”规定处理到位。

(二)建立“两项机制” 1.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好差评”测评机制。创新测评方式方法,建立在线测评平台,采取电话民调和在线测评相结合方式,聚焦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运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测评。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测评库,测评库成员涵盖园区内全部企业、园区外规模以上全部企业、“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工商联代表、县政务中心及各乡镇政务中心办事群众代表等约1000人左右。年中、年终各采集一次数据,每次测评采取从测评库中随机选取400人左右实行手机APP在线测评,并进行电子化量化计分排名。同时,及时公布测评结果,对测评排名靠前的单位实行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加大问责力度。

2.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县直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客观评估,明确评估指标标准和分值,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纳税、获得信贷、执行合同、政务服务、企业注销、政府采购等13项指标中进一步细化评估标准。通过深入走访和调研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等进行收集数据,规范评估工作客观公正开展,定期发布评估结果。同时,对第三方评估提出的问题,按照属地原则和责任主体,形成整改任务交办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要求各单位对号入座,认账领账,并实行挂账管理,逐项研究,逐项整改,逐项销号,以查改问题的实际成效不断提升各部门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三项规范” 1.规范涉企执法检查。严格执行《关于对园区企业(项目)开展涉企检查行为实行报备的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组织实施跨部门(单位)综合执法、联合检查,严禁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粗暴执法,严禁以检查之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加强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部门(单位)对企业的执法行为,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惩处力度。探索构建“先辅导再整改后执法”的行政执法流程,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合法规范。

2.规范涉企中介服务。编制涉审服务目录清单和涉审中介机构名录库,健全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平台,扩展信息公示渠道,供业主自主选取。按照“多评合一”要求,精简整合同类评估事项,推动首次评估结果通用。坚决打破垄断,通过市场化竞争方式选择中介服务主体,对于各类中介服务评估事项能取消的全部取消,能合并的进行合并,最大限度减少评审环节的随意性,从而提高效率、规范行为。

3.规范招投标行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的全过程信息公开,中标、成交结果、合同签订等信息应依法依规及时公开。建立政府采购合同跟踪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严禁无故拖延支付合同款项。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推进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提高政府采购竞争度和中小企业参与度。加强招投标管理,健全招投标综合监管、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管理。规范保证金收取行为,一律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国务院批准的保证金项目。强化标后履约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将履约、违约情况纳入信用管理。健全招投标投诉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理机制,实施投诉管理首问负责制。

(四)强化“四项服务” 1.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审批服务“一网覆盖、一次办好”,实现县、乡镇、村(社区)全覆盖。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改进企业不动产登记,优化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统筹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简化企业开办注销程序,提升企业注册登记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登记事项全程电子化。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深入推进重点项目“一次性盖章汇”审批,不断创新政务窗口服务,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一次性告知等便利化措施,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格”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来回跑等突出问题。继续实行办事群众三分之一的电话回访制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2.创新生产保障服务。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对企业结构性、季节性用工问题加强协调对接。加强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水、电、气、讯保障相关设备设施建设,简化业务流程、规范报装收费,大幅压减时限。整合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和供水、供电等市政公用单位分散设立的实体服务窗口,设立“县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综合窗口”,水、电等相关部门在建设规划、工程报装、维护检修等服务方面为规模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开通“绿色通道”。在工业园区设立水、电、气、讯保障管理服务的专门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与水、电、气、讯服务企业、园区企业信息共享、工作互动、矛盾联调的工作长效机制。

3.加大融资信贷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的政策措施,防止对民营企业随意减少授信、抽贷断贷“一刀切”等做法,落实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通过优化工作流程、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审核门槛,探索通过信用方式发放创业贷款,逐步取消创业担保基金反担保等方式,支持大众创新创业。推进“银税互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纳税信用信息创新信贷产品,推动税务、银行信息互联互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4.完善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建立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依法收集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信用记录,以及工商管理、税务、环境保护、金融、社会保险、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等信用信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健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依托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建立健全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实现“红黑名单”统一管理和联合惩戒业务协同,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依法采取市场进入限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开展专项巡察。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的工作要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突出经开区、商务、税务、住建等重要涉及部门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着力发现和解决履职尽责不够、履行行业监管责任不严、项目落地难、服务企业和群众不到位、干部作风不严不实、审批效率不高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实施“精准帮扶”。建立健全“精准帮扶”机制,对全县园区工业实体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开展“精准帮扶”,并要求每家企业的联系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要下沉到企业一线,主动及时了解企业困难所在、发展所需,对企业履约及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畅通问题投诉。在县政务中心设立作风监督岗,做好一线受理办事群众的投诉和服务工作。向企业和群众公布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优化办和12345投诉受理电话,开通生产保障服务“直通车”,对反映或收集上来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别交予相关部门认真调查核实处理或协调处理,采取面复、信复等方式在7个工作日内(复杂的案件除外)回复当事人,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四)加强“四项保障”。聚焦“陋习”及“四风”新表现、政务服务、执法规范、企业服务管理等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县行政审批局联合成立纠“四风”“陋习”督查组、政务服务督查组、企业服务管理督查组、执法规范督查组,明确督查人员、督查范围、督查时间及任务,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督查中发现的违反“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严禁规定”的问题线索及时上报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到位,着力**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大力推动和督促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见附件1.2) (五)注重结果运用。将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好差评”测评和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等作为县直单位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项奖励,对工作推进积极、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落实、任务完成不好的部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篇四】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与工作成效

供电公司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及成效范文

供电公司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及成效

一是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落实省营商环境30条措施推进会议要求,国网**供电公司成立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实施阳光业扩行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召开了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各县公司出台相应措施并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会议,让全员从思想上入脑入心、在行动上落细落实。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解难题。国网**供电公司以“环节、时间、成本、供电可靠性”目标为导向,主动对接2020年市重点推进项目, 开展报装提速行动;强化内部协调管控、过程监督和跨专业协同,对在途项目进行重点督办,保障重点项目用电快接快送;通过明查暗访、营销稽查、电话回访、客户评价等方式,不断完善优化管理机制。截至6月底,完成“零费用”接入**万户,合计报装容量**万千瓦,高、低压办电环节分别精简至3个、2个,平均办电时间分别压缩至40天、10天。严格执行电价优惠政策,截至7月3日,共受理**户高压用户申请暂停、减容、变更基本电费计收方式等业务,减少客户电费支出**万元。落实企业电费减免5%的优惠,共减少**万户非高耗能一般工商业及大工业用户用电成本**万元。

三是强化供电服务提升客户获得感。在**日报上开办专栏,加强对公司在推广线上办电、压减办电环节、简化办电手续、精简办电资料等便民利民措施的宣传。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活动、客户见面会、业扩报装回访工作,主动获取客户获得电力的真实感受,不断推动供电服务流程升级。推行“一口对外、一网办理、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建成覆盖**万户的服务网格。

【篇五】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与工作成效

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

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及推进“放管服”改革相关要求切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我市《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的落地落实全面提升我县的营商环境水平全力推进全县产业项目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东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东安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_______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切实解决项目落地时间过长、涉企服务质效不高、生产要素保障不充分、市场监管有缺失等短板和问题着力建设有利于聚集更多优质产业、先进生产力及生产要素的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二、主要目标 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紧扣企业和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高频事件”以开展“一项活动”、建立“两项机制”、实施“三项规范”、强化“四项服务”为工作重点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成本环境、信用环境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构建稳定规范、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东安经济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一项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全县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以突破一批改革难点、破除一批“堵点”“痛点”、查处一批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对标审批服务、监管执法、成本负担、公平信用和工作作风五个方面的95项“堵点”“痛点”问题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主动查找和解决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实行挂账销号。在开展活动中对发现的损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的问题坚决进行查处并按“三个一律”规定处理到位。

(二)建立“两项机制” 1.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好差评”测评机制。创新测评方式方法建立在线测评平台采取电话民调和在线测评相结合方式聚焦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运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测评。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测评库测评库成员涵盖园区内全部企业、园区外规模以上全部企业、“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工商联代表、县政务中心及各乡镇政务中心办事群众代表等约1000人左右。年中、年终各采集一次数据每次测评采取从测评库中随机选取400人左右实行手机APP在线测评并进行电子化量化计分排名。同时及时公布测评结果对测评排名靠前的单位实行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加大问责力度。

2.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县直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客观评估明确评估指标标准和分值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纳税、获得信贷、执行合同、政务服务、企业注销、政府采购等13项指标中进一步细化评估标准。通过深入走访和调研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等进行收集数据,规范评估工作客观公正开展定期发布评估结果。同时对第三方评估提出的问题按照属地原则和责任主体形成整改任务交办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要求各单位对号入座认账领账并实行挂账管理逐项研究逐项整改逐项销号以查改问题的实际成效不断提升各部门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三项规范” 1.规范涉企执法检查。严格执行《关于对园区企业(项目)开展涉企检查行为实行报备的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组织实施跨部门(单位)综合执法、联合检查严禁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粗暴执法严禁以检查之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加强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部门(单位)对企业的执法行为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惩处力度。探索构建“先辅导再整改后执法”的行政执法流程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合法规范。

2.规范涉企中介服务。编制涉审服务目录清单和涉审中介机构名录库健全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平台扩展信息公示渠道供业主自主选取。按照“多评合一”要求精简整合同类评估事项推动首次评估结果通用。坚决打破垄断通过市场化竞争方式选择中介服务主体对于各类中介服务评估事项能取消的全部取消能合并的进行合并最大限度减少评审环节的随意性从而提高效率、规范行为。

3.规范招投标行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的全过程信息公开中标、成交结果、合同签订等信息应依法依规及时公开。建立政府采购合同跟踪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严禁无故拖延支付合同款项。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推进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提高政府采购竞争度和中小企业参与度。加强招投标管理健全招投标综合监管、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管理。规范保证金收取行为一律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国务院批准的保证金项目。强化标后履约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将履约、违约情况纳入信用管理。健全招投标投诉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理机制实施投诉管理首问负责制。

4.完善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建立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依法收集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信用记录以及工商管理、税务、环境保护、金融、社会保险、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等信用信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健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依托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建立健全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实现“红黑名单”统一管理和联合惩戒业务协同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依法采取市场进入限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开展专项巡察。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的工作要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突出经开区、商务、税务、住建等重要涉及部门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着力发现和解决履职尽责不够、履行行业监管责任不严、项目落地难、服务企业和群众不到位、干部作风不严不实、审批效率不高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实施“精准帮扶”。建立健全“精准帮扶”机制对全县园区工业实体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开展“精准帮扶”并要求每家企业的联系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要下沉到企业一线主动及时了解企业困难所在、发展所需对企业履约及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畅通问题投诉。在县政务中心设立作风监督岗做好一线受理办事群众的投诉和服务工作。向企业和群众公布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优化办和12345投诉受理电话开通生产保障服务“直通车”对反映或收集上来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别交予相关部门认真调查核实处理或协调处理采取面复、信复等方式在7个工作日内(复杂的案件除外)回复当事人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四)加强“四项保障”。聚焦“陋习”及“四风”新表现、政务服务、执法规范、企业服务管理等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县行政审批局联合成立纠“四风”“陋习”督查组、政务服务督查组、企业服务管理督查组、执法规范督查组明确督查人员、督查范围、督查时间及任务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督查中发现的违反“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严禁规定”的问题线索及时上报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到位着力**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大力推动和督促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见附件1.2) (五)注重结果运用。将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好差评”测评和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等作为县直单位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项奖励对工作推进积极、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落实、任务完成不好的部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推荐访问:成效 做法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