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1 摘要: 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注重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达到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学前儿童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和人交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菁选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1
摘要:
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注重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达到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学前儿童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发展生存的能力,乐于和人交往,性格良好,行为统一协调,形成一个能够协调内在需要和外部压力的良好心理。随着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和改革不断深入,学前儿童教育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我国学前儿童心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分析
幼儿的一日生活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这是他们学习与生活的基本场所。家庭的基本结构,父母的关系,家长的教育观念无一不影响着幼儿自身的心理变化。对学前儿童社会性适应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在家里依赖父母,在幼儿园依赖老师。因此,如果幼儿所处的环境是不融洽的。就很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的良好发展。父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关心爱护孩子,使孩子得到足够的母爱和父爱的温暖。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造成和幼儿的交流时间过少,不够关注幼儿等问题。并且很少真正从孩子兴趣出发考虑,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从而致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和反抗性行为。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断出现。要帮助其通过合理的方法宣泄出来,减轻幼儿的心理负担,使其获得*衡的心态,不至于在心理上或身体发育上形成障碍。在幼儿园里,教师的行为容易引起幼儿的模仿。教师教育幼儿时的言行举止非常重要,教师可能觉得是无意的一次训斥幼儿,动机是好的,但也有可能导致幼儿形成自卑、孤僻的心理。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的规划是否符合幼儿成长的需要,也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形成。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也较多。这些细微的过程贯穿幼儿成长阶段的始终。并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渗透
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因此,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应充分利用一日常规生活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是贯穿始终的。幼儿园教育倡导玩中学:“活动游戏是独立性培养和合群性养成的极好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维护心理健康。并从中学习到如何与同伴和谐相处。通过这种具体且形象的活动方式,幼儿的心理不断地得到成长与发展。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教师也应该多表扬幼儿,幼儿往往渴望获得老师的赞扬和喜爱。并从中获得信心“。在有些具有较强规则的游戏里,孩子们还能够学会如何对待挫折,面对挑战,这些游戏都有助于孩子们品质和意志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的教育活动,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每天都在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教师要牢牢把握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渗透性教育。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从原始的在书本上的教育,延伸至其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利用幼儿园的进餐、午睡等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区域角,开展角色游戏。通过做游戏,唱儿歌,讲故事等多种多种多样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助、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让每个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不放弃任何一个幼儿。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
2.2良好心理环境的建构
生态学指出,要把幼儿的心理发展放在多个心理系统中并加以整合。而幼儿发展的环境并不是在一个家庭中,一个幼儿园中。而是特指那些以人际文化为主要元素的人文环境。除了必须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环境安全的保护。教师、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过多的厉声责备幼儿。尽管他们的心理年龄尚且还小,但是他们对这种安全的心理氛围的要求也就尤其重要。我们作为幼儿最依赖的人,更应该多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考虑问题。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觉得幼儿年龄尚且比较小,不懂事。就可以不顾他们的心理想法,做一些伤害他们的事情。而是应该多鼓励、表扬幼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对于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2.3幼教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据笔者了解,现今我国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还不是很高。很多学前教育缺乏新的师资力量,原有的教育理论还在比较低的水*。幼儿教师一般而言,基本是一些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的。相对别的国家来说,还存在十分大的差距。她们对于儿童表现的心理特征不能很好的进行分析与矫正。也更没有能力来预见和干预了。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特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则是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不仅没有对症下药,还有可能恶化幼儿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专业化水*要求相当高的职业,因此需要专业化的师资培养。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是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师资缺乏的重要途径。可以把这种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内容,通过专业化的教育,无论是在基础的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际的操作技能方面,都能使幼儿教师得到很好的职后训练,从而保证其能胜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然而,心理问题对于幼儿在该阶段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壮大幼儿教育群体的师资力量尤为重要。我们要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的开展,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自身的心理水*。这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系统的教育的途径和教育的方法等。
2.4加强家园共育
幼儿是在周围环境中各种条件的相互作用中成长起来的。在幼儿期,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辨别力差,对*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幼儿生活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家园犹如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利用时间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随时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表现,以取得家园一致性教育。同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对于某些内向的幼儿来说,也许会有一些问题不愿意与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就憋在心里。这时,我们可以采取个案法,给予特别的关注,及时矫正不良的心理行为。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根据不同,制定出不一样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然而,正因为缺乏有效的交流,才会引起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我们通过老师、和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沟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能及时、积极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家长应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也应常常与家长联系、沟通。加强家园共育。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的。只有在学校与家长的双方共同努力的条件下开展教育,才能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多倾听幼儿的心声。倾听并不是简单的听,而是全身心的投入,专注的倾听儿童诉说的态度、方式及内容,是儿童对辅导者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因素。当儿童与教师诉说一个他所遇到的问题时,教师必须积极倾听,并不时给予反馈,让儿童知道你在专心倾听,以促进良好的沟通。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引导,才能引导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学前教育是对于幼儿的一种启蒙性教育,它又在幼儿教育中起着导向的作用。理论研究表明:幼儿身上表现出的问题,往往源自家庭教育。由此可得,教师要引导家长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确保家园共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应该使双方达到统一的认识高度,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进一步加强了家长与幼儿园的双方的主动和创造,使教育一致性原则得到了真正落实。幼儿园多于家长沟通,力求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影响和教育,让家长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深感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陆续有很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3、结语
综上,幼儿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念。促进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所有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幼儿园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因为学前儿童的情绪比较明显,大多数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没有掩饰,是很直白的。作为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与践行者,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能机械地一个一个照搬照套,而需结合实际进行。我们应该将幼儿的发展摆在首位。了解幼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应多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动态,从他们的外显的行为中发现其心理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幼儿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从而也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2
蒙台梭利有一个精彩论断:儿童拥有一份吸收性心智。儿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是与*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在这一时期,如果*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现在生活水*提高了,教师和家长一般比较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幼儿园教师有必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这一问题。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真正“健康”,我认为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热爱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总是先感受到*对自己的爱,进而才能发展到爱周围的人。如果教师不爱幼儿,幼儿就无法适应冷漠的幼儿园环境与温馨的家庭环境间的巨大反差,就会怕上幼儿园,怕老师,患“幼儿园恐惧症”。
二、尊重幼儿
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尊重儿童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尊重幼儿,主要表现在*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让幼儿主动地发展。幼儿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教师要尊重其权利和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以长者自居,要幼儿听命于自己,否则就批评惩罚或斥责,要么不准参加游戏,要么罚站……其实,幼儿出现“对抗”行为一定事出有因,且这正是其独立意识和自主性萌发的表现。因而遇到冲突,教师要研究其原因,再作处理。“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的陈旧观念一定要剔除。另外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给予其充分活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果*的言行中处处体现着对幼儿的尊重,就会使幼儿意识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能力和必不可少的,从而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如果幼儿发现自己是被忽视的,又经常为做错事遭到责备,幼儿会逐渐在心里确认自己是无能的,进而导致幼儿丧失最基本的自尊与自信,建立起消极的自我概念。作为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幼儿的自我概念一经确立,便会相对持久地保持下去。我们无法相信,一个整天要服从于*指令或是不时遭*指责的幼儿会构建出活泼开朗、宽容友善的人格特征。因而“尊重幼儿”这一行为本身所内含的潜在教育价值是不该也不能被忽视的。
三、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首先,教师应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师情绪沮丧时,态度粗暴生硬;情绪愉快时,就无原则地迁就容忍。教师的情绪波动最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应始终保持*和愉快的心境,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其次,要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心灵的自然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
最后,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游戏场所,以及有吸引力的玩具,让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游戏。儿童只有在自己选择的有兴趣的活动中,才能达到专注和自主,此时,他们的困扰将会消失,梦魇不再出现,行为问题会逐渐减少,食欲与健康也会恢复如常。如艺术教育活动就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爱美天性,使幼儿的人格变得高尚、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四、参与并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幼儿会有安全感、归属感;反之,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现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对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交往中,如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合作;教育幼儿助人为乐;鼓励小朋友在父母带领下彼此串门等。在这种开放环境中,幼儿交往机会多,更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五、加强家园合作
近些年来,幼儿产生情绪和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在升高。究其原因,大多由社会和家庭生活紧张、家庭变化、家庭教养态度和方式不当、家庭人际交往缺乏等原因引起。所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在思想及行为上必须保持一致。出现问题,教师们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幼儿心理健康障碍,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3
[提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全面身心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们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家长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学习、与幼儿老师沟通、听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等,让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1.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2004.49页.
2.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07.25页.
3.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页.
推荐访问:浅析 学前 心理健康 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菁选3篇 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1 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100字 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 浅析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