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峰会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峰会5篇
第1篇: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峰会
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路
作者:卜海
来源:《群众》2018年第24期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江苏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支撑着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超过五成的GDP、接近六成的税收、将近七成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八成的新增就业岗位来自民营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江苏民营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方面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奋发作为,积极进取,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动对标找差,为高质量发展精准定位
江苏民营经济目前不乏在当代科技前沿领域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而同步竞争的行业和企业,也培育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在国内领跑的标杆企业,例如苏州的智能制造、纳米技术应用,南京的信息技术、生命医学、物联网、云计算,常州的光伏太阳能、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涂料,连云港的矿山掘进机械、太阳能热水器、生物医药等,不但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且掌握了相应的前沿核心技术。与此同时,江苏民营经济在不少其他领域和产业中的发展则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例如,在分享经济方面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规模和水平相对滞后;在新金融服务方面,江苏明显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组成的全国新金融第一方阵,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
江苏民营经济作为国内民营经济发展的领跑者之一,在进入新常态以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环境。从国际看,世界经济长期处于结构调整之中,国际分工和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趋向强烈,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压力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区域看,广东、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在科技类新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北京、上海等市的民营经济发展特色鲜明,山东、陕西等省份民营经济的发展强劲追赶江苏,中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力争民营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
第2篇: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峰会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及对策研究作者:于波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6期
摘要:民营经济对推动整体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分析辽阳市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个方面,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辽阳全面振兴。
关键词: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问题 对策 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58-02
近三年来,辽阳市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需关系更趋平衡,实体经济加速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大力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显现,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看到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1.从项目建设看存在问题
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重大项目少、新建项目少、产业项目少。以2018年为例,辽阳市实施了121个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但年度计划投资只有191.8亿元,截至2018年9月末,开(复)工率仅达到72.7%,这其中的复工项目还居多,对于一个地级市来说,实在是太少。相比之下,辽阳作为一个地级市还没有沈阳浑南区的项目体量大。
2.从三大产业看存在问题
工业方面:一是结构调整较慢,原材料高耗能行业占比较大,全市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占全行业比重60%以上,新兴产业占比较小;工业项目少,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二是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全市企业研发投入不足1.2(R&D),低于辽宁省平均值0.6个百分点。三是辽阳市人口流失情况比较严重,人才匮乏,特别是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四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第3篇: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峰会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马佳奇 冯馥林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10期
摘 要: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以全国百强县市宜都市为例,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微观层面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并结合地方实际,探讨如何破除民营经济发现的现实困境。
关键字:宜都;民营经济
一 宜都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作为工业百强县市,宜都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246家,其中民营企业就占到了97.5%;2019年10月,民营企业产值占到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2.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总量的91%。
重点民营企业东阳光实业(集团)产值突破90亿元,达99.6亿元;长江药业、土老憨生态农业、东阳光药业、鄂中化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形势较好,产值分别增长35.8%、14.9%、12.5%、10.7%。
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2018年宜都东阳光公司生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雄踞全球65%以上的市场份额,磷酸奥司他韦(可威)单品种销售26亿元,冬虫夏草产出干鲜草突破14吨。
二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缺少优质品牌。一是传统产业占比重。全市民营工业企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230多家民营规模工业企业中,除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外,90%以上的企业都是传统加工、制造类企业,主要业务为原料的初级加工,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二是企业科技实力弱。230多家民营企业中,高新企业仅占18%,“隐形冠軍”企业仅占5%,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仅占6%,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高附加值、技术先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企业数量少,而且规模小,难与传统行业相比。三是企业管理水平低。民营企业中家族式管理比较突出,经营观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产权不够清晰,职业经理人市场发育不健全。
第4篇: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峰会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一是民营经济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XX年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2%,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2%;民营经济在一、二、三产中的占比分别达到56.6%、53.8%、51.5%,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民营经济挑大梁。二是民营企业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截至XX年底,全省私营企业53.6万户,占全省企业总量的89.0%;民营企业集聚了全省8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工程(技术)中心,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当主力。三是民间投资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XX年,我省民间投资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8.2%、68.5%和26.7%,尤其是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民间投资占比均达到70%以上,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民间投资走前列。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把握六个方面内涵。一是产业层次要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布局大数据、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落地高质量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形成高质量的增长极。二是创新能力要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支点”和核心动力,围绕产业链加快布局创新链,补课工业2.0、3.0,追赶工业4.0,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培育一大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三是制造模式要转。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制造业为主战场,促进多个方面实现重大转变:在增长动力上,从以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驱动为主转向以数据、知识、技术驱动为主;在信息化发展上,从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主转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在产业结构上,从以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传统产业为主转向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四是集群配套要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现代产业集群的理念,立足现有优势产业基础,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企业集群,以龙头带动产业上下游,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实现相互借力、共生共荣,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集群优势和全产业链配套能力。五是产品品质要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打牢品牌根基、增加品牌数量、提升品牌档次、扩大品牌影响,推动贵州制造向贵州智造转变、贵州速度向贵州质量转变、贵州产品向贵州品牌转变。六是企业架构要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股改上市步伐,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转型为现代职业化治理模式下的公众企业。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构建全方位的支撑体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缺一不可,既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发力加速转型升级,也需要政府构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引导民营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焦“产业层次要高”,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深入推进“去产能”。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严格环保、耗能、质量、技术、安全等标准,倒逼钢铁、煤炭、水泥等重点行业民营企业过剩产能退出市场,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针对重点传统产业,制定差异化转型升级路径,促使其提高运营效率、核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三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省重点发展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税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民间投资。四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研究出台《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服务业新业态的若干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五是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制定实施民营企业下乡投资相关服务与环境支持政策,引导民营企业拓宽经营领域,培育发展订单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型业态。
聚焦“创新能力要强”,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设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实行科技支持经费与专利产出挂钩,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每年一次对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科研人员以及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进行奖励。二是优化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服务。组建区域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增建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弥补信息、技术、市场、资金短板,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强化民营企业创新人才支撑。制定出台《贵州省民营企业引进创新型人才扶持办法》,全面强化对民营企业引才聚才的政策支撑。
聚焦“制造模式要转”,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实施《贵州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建立贵州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培育库,每年一次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对入库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推动民营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对来我省落户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三是支持传统制造业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施技术改造普惠性事后奖补政策,对省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取得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证,且主营业务收入达到规定额度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四是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带动全省民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快速发展。
聚焦“集群配套要优”,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产业龙头计划,每年遴选一批发展前景较好、具有较强品牌效益及可推动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二是推动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深化协作配套和专业化分工,与大企业互用产品、互为市场、抱团发展,提升产业协作配套水平。三是构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对新设立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经专项评估后运营成效明显的,按平台建设实际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开办补助。
聚焦“产品品质要好”,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实施标准引领计划。推动建立覆盖全省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支持具有专利技术的民营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二是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在民营企业中广泛推广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服务企业活动,深入企业开展质量诊断、咨询和分析,促进企业提档升级。三是实施品牌培育计划。实施“民营品牌十百千创建工程”,力争用3-5年时间,重点扶持10家龙头企业争创世界名牌产品,100家民营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1000家民营企业争创贵州名牌产品。
聚焦“企业架构要新”,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一是实施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领计划,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二是引导民营企业丰富产权形式内容。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产权制度创新、完善法人产权制度。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完善内部组织构架。推进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四是引导民营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加快建立适应市场要求及企业发展需求的岗位体系,明确岗位职责,畅通晋升通道,推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
第5篇: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峰会
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全国工商联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凸显,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尤其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发〔2017〕25号)印发以来,全国各地将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作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但是,各地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一)民营企业投资经营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民营企业投资入股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凭借其控股的优势地位,不允许民营企业派人员参与经营,生产经营事项不召开董事会研究决策,不告知真实经营状况。
(二)民营企业财产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民营企业之间借贷以及财务来往本属正常,但是发生债务纠纷,通过裁定、判决胜诉后,得不到有效执行,民营企业的财产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生产经营受干扰
民营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获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办理规划、施工等有关手续后即可开工建设,竣工后正常生产经营。但事实上常常受到干扰。一是地价之外要补偿,县区招商引资项目公开出让用地后,被占地村委会要求在地价之外另行给予补偿;二是逢年过节要费用,民营企业负责人大都愿意与被占地村委会搞好关系,但是多数时候见不到村委领导,只有到了春节、六一、庙会之前,村委会给一个通告,让企业资助费用,出的少了不高兴、找麻烦,更有甚者村委没钱了就找企业要,经过打黑除恶后,改头换面成了以环保、占地等纠纷为由上访举报,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以极强的市场活力,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最具活力的生力军。从某种程度上讲,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快慢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未来,而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于调动民营企业健康、加速转型升级发展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