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1 (一)对登记制度改革存在认识误区。一是由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时间不长,外界对登记制度改革理解不够全面,部分媒体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宣传较为片面,单方面注重宣传改革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记制度改革存在问题,菁选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登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1
(一)对登记制度改革存在认识误区。一是由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时间不长,外界对登记制度改革理解不够全面,部分媒体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宣传较为片面,单方面注重宣传改革红利,疏于介绍改革的分步推进和具体措施,使不少群众误认为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就是“先照后证”的改革,误认为“办公司不需要注册资本”,误认为“办营业执照不要什么条件”等等。二是注册资本实行认缴制后,投资者认为改革就是登记门槛降低了,可以随意申报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常被视为企业实力的象征,在市场准入、合同招标等项目中也是重要的条件和参数之一。为了提升信誉度,一些投资者对个人出资能力、承担风险能力考虑得不多,随意变更出资及出资期限,部分企业甚至不顾自身实力和发展需要盲目增资,出现了“漫天认缴”的行为,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三是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后,出资额、出资期限、出资方式不再作为登记事项,后期监管的措施还没有出台,很多企业认为缴纳多少资金、什么时候缴清,全由自己说了算,产生侥幸心理,出现了“只认不缴”的现象,并未认识到违约所要承担的责任,法律意识有待增强。
(二)后续监管任重道远。改革后,市场主体数量大幅上升,监管任务加重,大量的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和事后监管,工商部门一直存在的有限监管力量与无限监管任务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当前基层的监管模式无法彻底解决这一矛盾,监管力量也跟不上“严管”的高强度要求。目前最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推行“先照后证”模式后,各行政审批单位对市场主体行政许可方面监管模式的转变。“先证后照”模式改为“先照后证”并不仅仅是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与申请行政许可顺序的简单位移,它涉及到各行政审批部门对于“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的理解和认知,涉及到各行政审批部门对审批与监管的统一管理,涉及到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和监管力量的转变。“先照后证”模式下,除涉及*、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外,经营主体可直接申请营业执照,若经营主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未到相关部门申请行政许可,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后续监管,这种后续监管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多部门联合监管。但由于考核机制和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对行政许可的后续监管还没形成良好的协作联动机制。
(三)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技术*台支撑。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后,市场准入关口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程序进一步简化,给工商部门高效能、全方位“严管”到位提出了新要求。而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是工商部门以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为主导,根据市场主体的行业、经营地域和预警等情况进行内部分类、评价和监管等级划分,并相应采取不同监管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信用监管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与质检、食药监、税务、*、银行、金融机构等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方面并未实现真正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以工商登记数据库为基础的涵盖各行政审批部门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尚未统一建成,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后续衔接方面还缺乏统一的技术*台支撑。
(四)部门之间的协作存在问题。对于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有相当多的部门和单位认为,这只是工商部门的一家之事,与其他部门无关。一个最明显的现象是围绕注册资本、工商法规的调整,其他相关部门规章未能按《公司法》及时调整,出现诸多不协调现象。如,工商部门在今年取消了年检要求,但有些行业监管部门仍然要求公司提交带有工商部门年检公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质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银行系统对基本账户的管理仍须依赖工商登记和年检。因此,转变监管方式,各部门的协作监管机制需要及时调整和重新建立。
登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2
(一)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公示栏和各工商所登记窗口,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的政策、具体做法和措施。通过现场咨询、市场巡查、基层走访、征求意见和举办政策宣讲会等形式,发放相关资料,广泛宣传、普及登记制度改革的相关信息,做足改革的政策宣传和答疑解惑工作。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之机广泛宣传,派发工商登记改革的宣传小册子,提升群众对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的知晓率和认知度,使之深入民心。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9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
(二)加强培训,胜任岗位。采取集中学、辅导学、专题培训等形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见性解读。让工作人员学深学透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政策法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软件操作等方面的内容。采取业余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注册登记岗位人员对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工商总局新印发的《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内资企业登记文书规范》的学习,统筹解决和协调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为登记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打下基础。共开展各类培训活动5次,参训人员120余人次,切实做到了系统内人人知晓改革内容,人人熟练操作登记软件
(三)保障有力,积极应对。结合县*“三到位、三集中”工作,迅速安排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到窗口岗位,确保每个登记窗口配备足够人员,及时办理业务。为系统内各注册登记窗口更换新式办公电脑及营业执照打印设备共17套,确保设备保障到位。针对改革初期可能出现的业务*台故障、执照打印故障等各种问题,信息中心人员连续一周深入到注册登记窗口跟班工作,及时处理各种故障,确保技术保障到位。及时印制注册登记各类新式文书,包括新版营业执照、各类申请书、表格填写范本、各类登记指南等,做足一切准备工作,确保注册登记工作优质高效运转。
登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3
(一)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长。由于推进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放宽住所(经营场所)限制等改革措施,进一步降低了准入门槛。2014年6月底,郯城县期末实有企业总数2410户,注册资本209970万元;个体工商户18359户,注册资本5065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199户,注册资本43946万元;其中,上半年新登记私营企业206户,注册资金8080 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2%;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06户,注册资本419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
(二)促进了市场主体结构升级。实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后,不再限制出资方式、出资时限,促进了投资者选择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公司作为企业组织形式。自3月1日实施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以来至6月底,全县新登记有限公司95 户,新增注册资本12050万元,市场主体结构实现升级。
(三)提高了行政效能。结合注册登记制度改革,郯城县工商局及时推出了登记材料清单及办事回执制度、行政指导建议书制度和照后提醒制度,企业登记时间全部缩短至5个工作日以内,名称预核业务当场予以办结,个体、个人独资、合伙企业设立、变更登记均力争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实行免费登记,为企业、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推荐访问:制度改革 存在问题 登记 登记制度改革存在问题 菁选3篇 登记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1 登记制度改革有利于 实行登记制度 根据企业登记制度改革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