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评价目标范文四篇

时间:2022-05-15 11: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评价目标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评价目标4篇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评价目标篇1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删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老师: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在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引入课题,使学生感觉新鲜又好奇,整堂课围绕着可乐来开展活动,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

3、善于设疑。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科学的探究。

4、设置适当的错误和意外。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而“意外”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印象最为深刻。它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不仅会产生疑问的火花,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

九、教学反思

1、教学前反思: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从一瓶可乐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步步引导,让学生从一瓶可乐中发现二氧化碳的诸多性质,然后分小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评价目标篇2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宁安市海浪中学 李传华

【教材分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

计能力。  
c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②二氧化碳的用途。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三、教具准备

新制二氧化碳、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醋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两瓶,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水、烧杯、蜡烛、导管、澄清石灰水、集气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锥形瓶、双孔胶塞、长颈漏斗、注射器。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本课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之后,学生已具备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的化学用语,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一些化学反应。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学生对其已有简单的了解。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先通过展示二氧化碳让学生认识其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二个实验来探究,然后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这一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 通过视频介绍二氧化碳及干冰的用途,让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

关系。

2、 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效实施双边互动,提高学习效益。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展示]:大屏幕出现一个用木炭

烧烤食物的画面并放音乐,同学们。同学们听到这优美的音乐,看到这样熟悉的图片大家想了什么?木炭燃烧又想到了什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什么不同?

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可能会引起性质不同,本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知识的学习。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展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观察这瓶正放在桌面的二氧化碳气体,我们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提问]还有哪些方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引导]根据刚才的一系列实验,你能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学生会想到用炭火烤食物

学生又会想到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学生:一氧化碳的每个分子比二氧化碳的分子少一个氧原子。

学生会回答出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1、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木炭烘烤食物的场景来引入新课,并放音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2、通过一瓶正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物让学生想象出物质的性质。

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状态中。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些性质是否正确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呢?

[教师演示实验]自制简易天平,两端各有一个纸筒,然后拿起集气瓶向一侧的集气瓶倾倒二氧化碳。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引导]请同学们把矿泉水中的二氧化碳倒入装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播放动画]灯火实验

[结论]二氧化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学生都能回答出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能观察到天平向倒二氧化碳的一侧倾斜了。

学生合作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完成学习材料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许多学生都能够分析出原因。

1、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2、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的操作能力。

3、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实验]1、引导学生向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加入石蕊溶液,并,观察现象。

提问:石蕊溶液为什么由紫色变为红色呢?是什么物质使它由紫色变为红色呢?现在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提问:下面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下列物品(大屏幕展示:用石蕊染成的紫色干燥小花、二氧化碳、蒸馏水、稀醋酸),下面同学们自行设计如何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紫色的石蕊变红色。大家讨论一下:

[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讲述]请同学们把可乐倒入锥形瓶中,快速用瓶塞塞紧,并把导管通往紫色石蕊试液中,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把变色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观察现象。

[提问]为什么变红的溶液又变回紫色?

学生会观察到石蕊由紫色变为红色。

学生会提出各种猜想:

1、可能是由于水的原因;

2、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原因;

3、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使石蕊变成了红色。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实验]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稀醋酸

2、、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水

3、把紫色花放放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4、把喷水后的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

得出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以下内容均由学生回答。]

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

得出结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动手实验。

分析原因,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培养学生作出猜想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4、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变色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4、用生活中的物质来做实验,大大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将更为深刻。

4、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三、归纳与整理: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你能写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用途?

[练习巩固]

[学生设计]

1、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可乐瓶口,把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2、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学生实验]向玻璃管内吹气,并观察实验现象。

辨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1、加强实验设计的体验,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

2、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留有疑问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八、教学反思:CO2是学生较熟悉的物质,因此教学时从学生身边较熟悉的物质或现象入手,容易引起学生对其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学习CO2 能溶于水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喝的饮料是如何制成的。这样既巩固了已有的知识,也为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以上措施使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性质的同时也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不能更好的利用压强知识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再有部分实验的目的性不强,如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意图不清。这些都是有待改进和研究的内容。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评价目标篇3

《二氧化碳》教案设计

通山实验中学曹善琦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温室效应及防止措施。

3、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图片、猜谜语、讲故事

二、新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老师制取、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首先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然后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3)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阶梯蜡烛实验,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倾倒。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讨论]:为什么蜡烛会熄灭?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也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 演示实验,播放视频: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3) 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引导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4) 学以致用,能力提升。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3、二氧化碳的用途:

过渡: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只占0.03%,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碳会怎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思考“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一热点话题。培养学生树立“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三、课堂练习,巩固所学,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

一、CO2物理性质

无色 无味 气态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二、CO2化学性质

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与水发生反应

CO2 + H2O = H2CO3

3.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CO2 + Ca(OH)2=CaCO3↓+ H2O

三、CO2用途:灭火、气体肥料、人工降雨等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评价目标篇4

教学内容教学
3、二氧化碳
1、初步学会做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2、初步具有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目标
3、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
三维目标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综合表述
4、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重点难点
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正确做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重、难点实验和视频等教法设计课型教学过程
新授课一、创境导入
出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材料、讲明制取的方法个小组制取
师讲:同学们通过试验制取的气体、叫二氧化碳(板书)二、自主操究1、
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授课日期
⑴观察二氧化碳无色无臭无味
⑵发现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学生作书中的实验2、实验3


汇报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
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⑶发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特性学生作书中的实验4小组讨论交流,课出结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⑷研究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师讲做法学生实验
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
探讨二氧化碳的正负面影响
讨论:⑴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师提供相关资料⑴图片⑵阅读资料
3、二氧化碳制作灭火器
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板书设计
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作业设计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目标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