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反思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反思3篇
第1篇: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反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删去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老师: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题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在课堂的一开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可乐引入课题,使学生感觉新鲜又好奇,整堂课围绕着可乐来开展活动,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
3、善于设疑。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科学的探究。
4、设置适当的错误和意外。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印象会更为深刻。而“意外”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印象最为深刻。它打破了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不仅会产生疑问的火花,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
九、教学反思
1、教学前反思: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从一瓶可乐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步步引导,让学生从一瓶可乐中发现二氧化碳的诸多性质,然后分小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2篇: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反思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44.01
【密度】1.977g/L(相对密度1.53(以空气的平均密度(1.29g/L)为基准)
【熔点(℃)】-56.6(5270帕)
【沸点(℃)】-78.48(升华)
【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有酸味。
【溶解情况】
溶于水(体积比1:1),部分生成碳酸。
【用途】
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等。
【制备或来源】
可由碳在过量的空气中燃烧或使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煅烧或与酸作用而得。是石灰、发酵等工业的副产品。
【结构式】O=C=O
【其他】表示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结合而成。
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分子形状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能被液化成液体二氧化碳,相对密度1.101(-37℃),沸点-78.5℃(升华)。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饮料基本原理)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做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试验都可以用到。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
二氧化碳不参与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也被用作灭火剂。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止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止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在焊接领域应用广泛,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
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温下密度比空气略大,受热膨胀后则会聚集于上方.也常被用作灭火剂,但Mg燃烧时不能用CO2来灭火,因为:2Mg+CO2=2MgO+C(点燃)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止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止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g/mL,熔点-56.6℃(226.89千帕——5.2大气压),沸点-78.5℃(升华)。临界温度31.1℃。常温下7092.75千帕(70大气压)液化成无色液体。液体二氧化碳密度1.1克/厘米3。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密度为1.56克/厘米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体积二氧化碳,一部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一般不支持燃烧,但活泼金属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点燃的镁条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跟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跟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无毒、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也会使人因缺氧而发生窒息。绿色植物能将二氧化碳跟水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碳酸氢铵、小苏打、纯碱、尿素、铅白颜料、饮料、灭火器以及铸钢件的淬火。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约占总体积的0.0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实验室中常用盐酸跟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或酿酒的发酵气中来获得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所生成的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加热变红的紫色石蕊后又能变回紫色。
因此,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生成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判断集气瓶内气体是否二氧化碳。
编辑本段二氧化碳能变液体燃料全球知名的技术集团ABB宣布在北京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建造两个温室气体化学实验室,他们将转让约150-200万美元的设备,及派出相关的科研人员,以帮助中国提高技术水平以减 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能源、工业及运输业领域所造成的温室废气排放。
在位于瑞士的ABB研发中心指导下,该课题初期将主要就催化等离子体转化温室气体合成高 品质液体燃料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二氧化碳是困扰地球的主要温室气体,而中国因为 燃煤等因素,有可能成为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研究通过某些技术把二氧化 碳转化成为高品质的液体燃料,将是既消除污染又增加能源的、有利而无害的好事。
8年前,ABB签署了《ICC可持续发展商业公章》。在国际能源组织(IEA)的温室气体研究及发 展项目中,ABB代表瑞士作为该机构的成员积极参与其中的工作。在世界能源理事会(WEC)的上届国际会议上,ABB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林道先生介导了一个全球性的项目,旨在世界每年减少10亿吨的温室废气排放。而此次与中国科学家的合作是推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步骤。
ABB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执行委员马库斯·白业功先生说:“ABB非常关注全球气体变暖这一世 界性的问题,并清楚地意识到,未来全人类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ABB将在未来的10年中,将大力发中国市场,并使之成为全球的三大市场之一。在研发方面,1999年,ABB公司投入了20亿美元,大约占营业额的8%。ABB的经费投入重点不仅满足今天的技术上的需要,通讯、电力系统、制造技术都是重点投入领域,现逐渐转型向高新技术、微电子、纳米、无线电技术等,传统的ABB中心,7个在欧洲,3个在美国,而现在在明显东移。 因为植物的光和作用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和阳光作为能源,来合成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其中阳光的因素人为不可控制, 水又不是什么稀有的东西,来源丰富,所以人们用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
编辑本段奇特的肥料——气肥目前开发的气体肥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因此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气肥。美国科学家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农场里,利用二氧化碳对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他们发现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使用,效果最显著。在这两个时期中,如果每周喷射两次二氧化碳气体,喷上4~5次后,蔬菜可增产90%,水稻增产70%,大豆增产60%,高粱甚至可以增产200%。
气肥发展前途很大,但目前科学家还难以确定每种作物究竟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后效果最好。除了二氧化碳外 ,是否还有其他气体可作气体肥料?
最近,德国地质学家埃伦斯特发现,凡是在有地下天然气冒出来的地方,植物都生长得特别茂盛。于是他将液化天然气通过专门管道送人土壤,结果在两年之中这种特殊的气体肥料都一直有效。原来是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起的作用,甲烷用于帮助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而这些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帮助植物充分地吸收营养物质。
有些充装单位在充装二氧化碳气瓶时,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只充装十几公斤、二十几公斤的液化气体,二氧化碳气瓶不需要太好,因此往往把本充装站安全状况比较差的、快接近报废期限的气瓶作为二氧化碳气瓶使用,有的甚至把工作压力只有12.5MPa(或更低)气瓶作为二氧化碳气瓶使用,其实是危险隐患极大。因为CO2临界温度为31℃,而CO2气瓶又是一种无绝热层的薄壁容器,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极大。在炎热的夏季室温高于31℃是常有的,一旦瓶内CO2介质温度高于31℃,瓶内的液态将变为气态,此时瓶内的压力决不是饱和蒸汽压的简单延伸,而是骤然陡增的,故此段时间CO2气瓶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如果一只40L、按系数0.6kg/L充装的气瓶置于烈日下使用或贮运,其瓶内介质温度达到或超过60℃更是非常危险,此时瓶内压力将快速上升至16.7MPA以上,大大超过了该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就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就会酿成严重事故。有时当出现CO2气瓶瓶阀上安全防爆膜鼓破泄放气体,这已表明,此时瓶内CO2气体压力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对此,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应立即采取降温防爆措施。
综上所述,在充装和使用二氧化碳气瓶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要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防止事故的发生。
充装和使用二氧化碳气瓶时必须做到:
1.对使用的气瓶一定要按照2000年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及GB14193—1993《液化气体充装规定》等有关规定,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气瓶,充装量必须在0.6kg/L以下(公称工作压力15MPa)。2.加强充装前的气瓶检查,持证人员必须逐只进行检查,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气瓶不得充装。3.对充装后的CO2气瓶做好复称工作,做好各项记录。4.保持衡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5.二氧化碳气瓶严禁爆晒,在炎热的夏季做好降温工作等。
只有我们各充装站提高认识,共同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的发生,才能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为我们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作贡献
第3篇: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奇妙的二氧化碳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课时: 第一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沪教版上册第二章身边化学物质第二节内容。 学生在学完性质活泼的氧气后学习熟悉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了学习气体物质的顺序和思路。本课时内容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常见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雪碧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展示]:教师出示一瓶雪碧。同学们喝过这种饮料吗?这里面有气体吗?是什么气体?
展示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瓶雪碧中的二氧化气体,要想研究它,我们先把它取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把这瓶雪碧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赶”到集气瓶中?
[提问]怎样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引导]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能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想、回答。
学生相互讨论,请一位同学上台协助教师收集雪碧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一位学生上台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内确实有二氧化碳。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1、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趣味实验,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思考如何“取”气体,充分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有助于激发其探究实验的热情。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些性质是否正确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呢?
[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演示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思考、观看、讨论、回答、归纳得到:[结论]二氧化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提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你能否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并给予恰当的鼓励。
[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结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1、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并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装置草图,讲解原理,教师给予评价。
2、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3、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实验]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稀醋酸
[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2、、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水
3、把紫色花放放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4、把喷水后的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
[提问]为什么变红的溶液又变回紫色?
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
得出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以下内容均由学生回答。]
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
得出结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动手实验。
分析原因,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变色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归纳与整理: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你能写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用途?
[练习巩固]课后2、3、4、5
回顾、总结。
自主练习
1.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
2.应用知识,形成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姓名_____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
评价者 评价对象
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小组互相评价
学生口答
学生上台演示
小组讨论结果
创新答案
八、板书设计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通常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由红变回紫色
二氧化碳+水 → 碳酸
(CO2)(H2O)(H2CO3)
加热
碳酸 → 二氧化碳 +水
(H2CO3)(CO2)(H2O)
②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检测)
现象:出现白色浑浊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CO2)(Ca(OH)2)CaCO3)(H2O)
三、CO2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