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说课稿1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满井游记说课稿,菁选2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满井游记说课稿1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首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2、能力目标,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3、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其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第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本堂课使用朗读带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情境。
那么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必须说明,这节课是我上的满井游记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我将文章的字词意思及文章的脉络大体串了一遍,并且布置学生将其中的写景第二段改写为现代文。)
一、回顾上节课、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普遍问题(学生在赏析写景文章时都只是照字面分析),从而导入新课,介绍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具体过程,介绍四步赏景法
1、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通过配乐朗诵(班得瑞one day in spring),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艺术形象
2、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由发言,说说对第二个步骤的了解,再由教师补充,加深他们的理解。让学生描绘第二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感受如何将静态的画面动化起来。
3、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使他们能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4、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要求学生在三个步骤之后再次回顾全文,归纳景点,理清层次,对文章有个总体的把握。
5、对这四个步骤作个简单的小结
三、课堂练习
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让学生再次重温《湖心亭看雪》,利用所学的赏景方法赏析西湖雪后奇景,力求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
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满井游记(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写景特点
3、学习赏景技巧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培养自身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比较阅读法、品味鉴赏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附简案)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五一出游经历导入
2、作者及背景介绍
简单介绍袁宏道及*派的文学创作主张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4、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行翻译,教师巡视并指导
5、教师讲解其中重点字词,例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6、理清文章整体脉络,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7、点出文章重点在于第二段之写景部分,为第二课时作铺垫
城中余寒
总:满井全景
满井春色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结束全文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要点】介绍四步赏景法,让学生通过作品领会写景文章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将《满井游记》的字面意思及文章思路理了一遍。很明显,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作者在早春二月时出城游玩,看到了满井的满园春色。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而《满井游记》可算是他的代表之作,尤其是其中描写满井春光的第2段更是写景妙笔。上节课,我布置给大家一项作业,让大家回去将第2段的写景部分改写为现代文。现在,我们花一点时间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业情况。
2、作业情况
现在我念两份作业,大家注意听,之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份作业做的好原因是什么。(选择2份作业,一为照课文翻译,一为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加工)
教师小结: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是将第2段直接翻译出来,虽然严格忠于原文,但是少了一点的灵气,请注意,我的题目是改写,而不是翻译,而做的比较好的同学,则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加上自己的语言,将一幅很有立体感的满井春光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十分生动。
3、联系写作问题
说到写景的文章,大家现在都普遍存在一种排斥心理,不愿意写这类文章,觉得有点难度,不知道该如何将死的景物写活。要写一篇好文章,首先应该从欣赏同类文章开始,那么,我们今天就以《满井游记》的第2段为例,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赏析一篇写景文章。
二、介绍四步赏景法
(一)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从作业看来,很多同学赏析文章只是拘泥于原有语句,思维受到了限制,少了一点的想象力,文字是死的,而如何将它起死回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积极而合理的想象,让作品所描述的形象活现于我们的脑海里,从而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获得鲜明、深刻的感知。说了半天,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现在让我们一起实践一下。
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第2段,同时请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北京东北郊的满井,在早春二月时是怎么样的一种风光,听的时候,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呆会请一些同学告诉大家,你们看到了什么。
配乐朗诵(班得瑞one day in spring)
学生自由描述脑海中呈现的满井春光图(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例如,写到作者一群人初到满井时见到的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我们阅读时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是对满井风光的总写,而应该在脑海中活现出高柳夹堤的形象画面,感受作者一望空阔时的神情,只有排列整齐的高大柳树分列在大堤两边这样一幅很有气势的画面再现于我们的脑海,柳树的形象才会鲜明突出,我们对高柳夹堤才会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才易于感受作者放眼四方时轻松而舒坦的喜悦神情。
通过这样的想象,大家是不是觉得脑海中的满井比起课本上的更加立体了呢,所以在赏析写景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使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赏析写景文章的第一个步骤--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板书)
(二)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接着,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二个步骤--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板书)
在我讲之前,先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对这个步骤的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画面是死的,如何使死的画面动起来呢(学生也许会提到景物的活动,可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联系到画面中的人和动物)
教师小结:有时候,仅仅投影式的再现画面还不足以显示出描述对象的内涵与丰韵神采,难以显示其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还要善于动化画面,让作品的静态化成为连续活动的镜头,并且要力求读出镜头中的声音与色彩,只有这样,景物才会生动起来,才会充满了灵气,焕发出盎然的生机与活泼的情趣。
师生共同赏析《满井游记》的第2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我们阅读时应尽量让它活动起来。老人们掬泉水煮茶,从容地细品;青年男子们举杯畅饮,高歌助兴,杯盏脆响,歌声高亢,姑娘们身穿艳装骑驴缓缓而行,很闲适地顾盼留恋。甚至连动物都参与其中,显得喜气洋洋。(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想象)这样,我们就能从这幅声色兼备、形态各异的动态画面里立体地感受一种融洽而闲适的情景氛围,体会到作者投身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与陶醉之情,只要大家用心去体会,就会感觉到仿佛自己也在满井郊游,也欣赏着这幅美景。
这就是赏景的第二个步骤,要求大家从再现出的静态的画面中品味出动态的美,感受周围的氛围。
(三)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当然,作者要把景物写活,还需要运用到一些修辞手法及一些特别的写作手法,现在请大家找找,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比喻,作者在写水和山时分别用了一个比喻句,说水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说山是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细细品味这两个喻体便可以把握初春之时满井景物的鲜明特征:水是冷而清的,山是明净而秀丽的;拟人,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移情入景,心境物化,将自己对春景的喜爱,陶醉之情投射在了动物身上。作者之所以能敏锐地感受出满井景物的这些特征,并予以生动的描绘,在于他投身于初春的大自然有一种特别的兴奋与喜悦,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热爱,我们在赏析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文中所用的修辞,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三个步骤--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四)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经过再现画面、动化画面、品味修辞三步骤之后,我们已经能较准确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感情了。最后我们当然要回过头来再次纵观全文,归纳文中所描写的景点,理清写景层次。第四步骤--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满井游记》中先写自然景物,再由景写人,继而又由人及物,层次清晰。写自然景物,先总后分,分写时由山到水再到万物;写人,先写他人情态后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写物,不仅写出了飞禽游鱼的外在形态,更是写出了他们内在的神。这样回过头来归纳一下景点,把握了写景层次,便能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内容,对文章的行文结构获得深刻的印象。
(五)小结
那么以上我向大家介绍了赏析写景文章的四个步骤,当然,不是说在欣赏每篇文章是都要严格按照这几个步骤,今天只是让大家对赏析写景文章初略的有个认识,当遇到这类文章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些适当的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经过我们大家一同对《满井游记》的赏析,如果再次让大家来做昨天的作业,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把今天所学的四步赏景法实际地运用一下吧。
三、课堂练习
请大家翻开上册课本,也是一篇很短的文言文,请看《湖心亭看雪》,在上个学期我们只是简单地赏析过这课,那么,在大家深入分析过《满井游记》之后,能不能对这篇课文有另外一番的领悟呢?这篇文章以清新自然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现在就请大家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方法,重新解读《湖心亭看雪》,迅速地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受意境,呆会请一些同学说说他们的所见所感,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四、课堂总结
那么,今天我们以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为例,介绍了一些赏析景物的方法及步骤,现在我们最后一起回顾一下四步赏景法:首先,要在自己的脑海中再现文章中的画面,感受其中的艺术形象;其次,我们不能满足于投影式的静态画面,而是要将静态画面动化,组成一系列连续的镜头,将自己投身进去感受那种情境;第三,注意文章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通过它们来把握景物的特征;最后,记得要回过头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归纳所有景点,理清文中写景层次。希望大家能在将来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久而久之,大家的写作水品自然也会相应地提高。同时也希望大家能从*时的生活中不断地发掘出美的东西,相信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
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四步赏景法
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满井游记说课稿2
我说课的题目是 《满井游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满井游记》 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是以 “写景记游” 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 经过对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学习, 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 《满井游记》 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于 1599年在京任职国子监助教时通过描绘北京近郊满井一带初春的美好景色来抒发作者厌倦都市宫场生活、 寄情于山石草木的记游小品 语言简练, 运用白描、 层次清晰; 描写生动、 情趣盎然, 这些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为此, 我对八年级学生作了如下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和欣赏文盲文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前几课内容都是山水游记, 学生已经了解到古代山水游记借景抒怀、 借题发挥的写法; 同时也体会到明清山水游记偏重于表现自然之美和个人情趣的特点 可以说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和合作探究文言文的能力, 并且具有了一定的欣赏古代散文和审美的能力。
3、教学目标
《满井游记) 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 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 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 “北国之春”, 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 根据以上特点, 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欣赏、 领悟课文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2) 能力目标: 重视诵读, 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 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 并结合学生实际,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确定
为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5、教 具: 录音机、 多媒体课件
6、课时安排= l课时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为有效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结合我们学生的情况和本文的特点, 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 的指导思想 教法
具体如下:
1) 诵读教学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 重点语段, 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 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 通过听朗读, 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 感受文章意境, 力求突破教学重点)
2) 比较阅读法 (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 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
3) (教师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 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交流,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 更好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能共同提高)
4) 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展示北方初春的景物图和满井的风景
图, 让学生把联想与现实结合起来,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自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 此外, 课件的背景全部采用与文言文意境相似的*古典山水画, 整体界面古色古香, 充满了浓浓的*传统文化的韵味)
2、学习方法古人主张: “授人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 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他们今后的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因此, 学法上我遵循把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
学法具体如下:
1) 圈点勾画法 (勤动笔墨, 积极读书, 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 讨论法 (充分讨论, 互相启迪,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3) 自主探究法 (学生实践, 巩固提高, 运用知识)
4) 诵读法 (把握文言文的节奏, 体会其中的音乐美, 感悟*古代文化的韵味)
三、 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因此教学本课我主要通过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环节1:导入新课 (3 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在众人眼里,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 充满希望的季节, 同学们喜欢春天吗? 我们南方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北方的春天和南方的春天是一样的吗?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袁宏道一起到满井看看, 领略一下北方的春天。 (设计意图3 由问题导入, 主要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 问题涉及的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 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把学生很快地带入课堂。)
环节2: 整体感知 (15 分钟)
1) 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词并试着译课文, 整体感知文意。
2) 学生自由发言, 交流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自由交流读后感受是一个比较有弹性的环节, 既能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又能掌握学生不懂的地方)
3) 幻灯片展示字词, 全班共同学习, 积累整合文言知识
4)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 作品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 《满并游记》 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的主旨)
5) 听朗读录音, 学习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 欣赏、 领悟课文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6) 学生齐读课文 , 想象文中的画面,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创造行为, 应当遵循阅读规律, 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环节3: 研究探讨, 突出重点。 (17分钟)
1) 在进行本环节的教学时, 教师先用幻灯片展示三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学习: 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 经过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依次反馈三个问题的讨论情况,不足之处教师加以补充。
3) 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三个大问题之下的 10 个形成顶针特色的 “连环问” 按序抛出,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引领学生深入课文。
这 10 个小问题是: 第一自然段描绘的是城中 “余寒” 的景物,这些景物并不在满井, 能否把第一自然段删去? (讨论归纳: 这是认知规律, 有的起铺垫作用, 有的起过渡作用, 有的活跃气氛, 使学生 “跳起来能摘到果子”。 通过连环追问学习方式,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大大加深, 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在赏析过程中, 以不同方式的阅读, 让学生在读中学, 读中悟)
环节4: 拓展延伸。 (4 分钟)
1) 展示北方初春的景物图和满
井的风景图, 升华对课文的理解
2) 幻灯片呈现朱自清的 《春》,对比阅读, 感受两篇文章不同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 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
环节5: 课堂总结 (5 分钟)
1) 学生进行配乐朗诵。
2) 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设计意图: 此环节对学生活动给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励, 回到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上, 体会本文的音乐美、 语言美, 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3) 完成配餐作业。
环节6: 布置作业 (1 分钟) 以 “家乡的春” 为中心, 写一篇短文, 体裁不限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 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激发创新的精神。)
四、 说板书设计
妤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 是课文精华的体现, 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这堂课中, 我根据课文内容, 设计了这样一个个板书, 力求突出重点, 做到简明、 概括, 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对这节课 有关设想。 根据以上的教学说明, 我对本课时进行简要评价: 本节课, 我做到以读为主线, 以展开想象为发散点, 以情为核心, 以培养能力为目的, 使学生在本堂课中达到会读 会学会用 说课完毕,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