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蒙古族民族风俗(完整文档)

时间:2023-03-07 15:4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蒙古族民族风俗(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蒙古族民族风俗(完整文档)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1

  蒙古族的婚俗趣话

  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曾盛行抢婚习俗,男方家召集人马将对方家的女儿抢来和自己儿子成亲,如果没有抢成功,两家会结下冤仇。公元十三世纪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才普遍实行聘婚制。

  蒙古族的婚俗是从求亲开始的,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有一句蒙古族婚俗谚语说:“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全羊到女家“下聘”,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蒙古族的婚俗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异,但都非常隆重。新娘到了男家,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额吉(妈妈)给新娘梳头。

  婚宴通常摆设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

  婚宴上“求名问庚”是不可少的:新郎要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要出些影射乳名的词语,让新郎猜答或相互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问庚犹如一场智力竞赛,尽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

  蒙古族人的信仰习俗

  崇拜天地

  蒙古崇拜天地族对天地十分崇拜,喻天地为父母。以为天是伟大而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支配着世间的一切。大地哺育万物,是万物生长之源。因此,在一些重大活动乃至日常生活中,对天地很崇敬,如熬好奶子,首先向天地泼洒敬祭;喝酒时,用无名指蘸酒,朝天地弹洒后,才能自饮;吃咒发誓时,向天地表明心意等等。如遇干旱无或人畜疾病流行,要祭祀天地,请求天地保佑,开恩赐福。

  祭山神

  蒙古族以为山有山神,掌管一个地区的风雨和福祸。在蒙古族地区,高山的山尖和牙豁立有峨博,每年定时举行祭祀峨博的仪式,祈求山神保佑人畜两旺,水草丰盛。

  祭海神

  蒙古语称海为“尔迪尼*”,意为世界上最大的神圣之物。以为大海是无比纯洁的,不能往海里倒脏水,扔脏东西,也不能乱动海水或打捞海生物。他们认为海里有海王,海王神通广大,掌管着海水的涨落,假若不慎惹怒海王,就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所以,人们对海进行祭祀。

  火神祟拜

  火有神灵的概念存在于青海蒙古族中,他们以为火有驱逐邪恶之功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传统观念里,它也是一家之主——灶神的化身,主一家之兴衰。*时在饮酒或吃肉时,向火中点撒一些,以敬火神。过年时专门设供品敬祭。分家另过的夫妻回父母家时,妻子首先向灶神叩拜。禁忌往火里倒水、用刀子等尖硬物捅火。

  发誓

  *前,蒙古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审判方法。即设坛供佛,被告人向佛发誓,驳辩指控,即可认定无罪。”发誓“是古代民族生活习惯的残余,当时的人们相信语言有魔力,承认并相信万物都有它主宰的神,都有灵魂,所以它适应于当时的社会。人们在结交、结拜、结盟、约会、约定某个事时都要发誓,并且把发誓看作是一种神圣的举动,不得反悔,若有失誓言者,他将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使他在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拜神佛

  蒙古族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对宗教领袖和活佛,特别尊敬和崇拜。老人们认为人间最伟大、最值得尊敬的人,便是宗教领袖和活佛;活佛天生就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知道现在,还能知道过去和未来,是人间最万能的人。如果*民能受到他们的摩顶,就会得到幸福和*安。因此,老人们克服一切困难到活佛所住的地方顶礼膜拜,向佛爷虔诚地敬献出一切珍贵的东西。

  搏齐

  蒙古族最早时,信仰原始宗——萨满教。主持教仪的人,蒙古语称为“博”或者“博齐”,意为男巫。据说蒙古族最早期的`法师是由女人充当的,称其为“萨玛干”。现代蒙古语词汇中“萨玛干”一词的意思是指老年妇女。“博齐”和“萨玛干”有专门的法器和法衣。*常为人“驱邪治病”,其方式是,口念咒语,手舞足蹈,装出鬼神附身的样子。蒙古族萨满教巫师所念的咒语,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最后发展成为蒙古族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一一蒙古族民间祝赞词。

  蒙古族古老的占卜风俗

  蒙古人遇有疑难问题需要解答或预知未来之事,用占卜方式取得答案,然后按占卜所得行事。蒙古族中占卜之风较盛,有专门的占卜者。

  骨卜

  将羊前脚骨烘烧,使其保持原样,以上面所行成的纹路来断定吉凶。

  炮绳卜

  把炮儿对折,在两头稍下挽成环,再拽环绳,如环解开认为吉利,如解不开则凶。

  指卜

  紧闭双眼,双手握拳伸食指,使食指在脑前互绕成圈,然后两指尖互碰,碰合为吉,否则示凶。

  制钱卜

  用 9 个或 7 个制钱拿在手中晃动,掷于地上,以朝上朝下的背或面测吉凶。

  羊粪卜地面上划一“十”字,在芨芨草杆上挂一颗羊粪蛋,将草秤插于十字交汇处,用火烧断草杆让粪蛋摔下,以粪蛋掉下的方向断吉凶。

  求子女

  蒙古族不重男轻女,但视无子女为憾,年轻而有生育希望却无子女者,有求子之举,或请*念经,祷告佛保佑生育子女,或借多子女之人的腰带,以求得子女。

  吉凶之兆

  乌鸦叫为凶兆,认为会给人畜带来不利。喜鹊叫为吉兆,预示将遇好事或来客。如梦中在海上乘轮船前进,在高山上,冰上行走,过大河,骑马,赶着牛群,穿着白色衣服,拉着肥壮骆驼或梦见酥油、酸奶、葡萄为吉兆,如梦见金子、红色、蛇或处于困境之中,感到难受为凶兆,可用煨桑祷告禳解之。若梦见死人则为太*之兆。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扩展阅读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扩展1)

——蒙古族的风俗作文3篇

蒙古族的风俗作文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的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吧!今天我就要给大家介绍这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古语只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丰富又摔跤,赛马,射箭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表演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手抓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食肉的主要方法,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着食用而得此名。

  这就是蒙古族,如果感兴趣的话,大家去多多了解一下吧!

蒙古族的风俗作文2

  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虽然不像徽派建筑那样有名,也不像苏州园林那样漂亮,但它依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独有的特色。保留着蒙古族的民族传统。

  蒙古包是许多蒙古人民的日常居住地,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牧区。一圆形天空,通烟器,包门小。朝南或者朝东南。在古时候,它还有好几个别名,分别是“穹庐、毡帐还有毡房。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最大有蒙古包约可容纳600人,最小的蒙古包大约能够容纳20人。

  蒙古包的架设非常简单。一般是搭建在风水好、水草适宜的地方。先根据蒙古包的大小画一个圈,然后就能够按照这个圈的大小进行搭建。蒙古包搭好后,人们便开始装饰蒙古包的内部。铺上厚厚的地毯,放上一两张既舒适又漂亮的小床,四周再挂上镜框和各种美观的装饰。现在一些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给蒙古包增添了许多色彩。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便内部面积确很大。它不但采光条件好,而且不怕风吹雨打,冬暖夏凉。

  蒙古包不像徽派建筑那样有名,不像苏州园林那样漂亮,但它以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保留下来。

蒙古族的风俗作文3

  我的家乡是内蒙古牙克石,这是一个小林区。这里的人人情好客。这里美景数不胜数。这里的食物让你吃了还想吃。

  若说食物啊,我们蒙古有许多的特色。其中奶酪就是我们蒙古族的特色之一哦!在我们蒙古族是被成为奶豆腐的,完全干透的干酪又叫奶疙瘩。在这其中奶酪也有很多种吃法;最经典的就是和红酒配着来,红白两物相互逗引对方内蕴的味道,直至酒乳相融……而且他还有许多种类,.鲜奶酪、花皮软奶酪、富强奶酪……哈哈,说了这么多。你们是不是也都饿了呢?

  还有一样就是内蒙的手把肉,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把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

  哈哈。说了这么多的特色小吃。大家有没有心动呢?如果心动的话,那就快来内蒙古吧。心动不如行动哦。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扩展2)

——蒙古族风俗习惯

蒙古族风俗习惯1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顺,人畜*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扩展3)

——蒙古族风俗的作文

蒙古族风俗的作文1

  我特别钟爱于蒙古族,因为我流淌的血就是蒙古族的血统。蒙古人的大汗成吉思汗英勇善战,激励着他们的后代。望着英勇的前辈,我真是敬佩不已。

  说起内蒙古的美丽,没有领略过它风光的人大概很难想象。且不说那雄伟的大青山,滔滔的黄河水,只看那无边无际的草原就足够让你留连忘返了。如果你夏天来到草原,看到的将是一泻千里的绿,*地是绿、溪水是绿的、线条柔美的小小丘也是绿的,到处都布满了绿色,直到和天际相联。在宽阔的绿野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野花、姹紫嫣红把草原打扮得更加迷人。而那星星点点散布在草原上雪白的蒙古包与流动着的马群、羊群、牛群更加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画。

  有时候,服装往往会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信仰和特点。蒙古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蒙古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对于袍子的颜色,男子大多喜欢穿蓝色、棕色。女子则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女袍比较紧,以显示身材苗条和健美。蒙古人认为,像乳汁一样洁白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多穿于盛典、年节吉日时穿用;蓝色则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红色是像火和太阳一样能给人温暖、光明和愉快,所以*时多穿这样颜色的衣服。腰带则更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材。总之蒙古族服饰总体上表现为自然大方缺细琢精雕的沉稳风俗。

  而蒙古族的白节就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白节又称新年。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色,所以又称春节为白节,在白节对蒙古人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互相抱吻,互送祝福。白节在腊月三十日晚上,全家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通常全家老少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家长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开始拜年。白节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哦!多么独特的蒙古族,我爱你。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扩展4)

——介绍蒙古族的作文500字3篇

介绍蒙古族的作文500字1

  在我国北方,有着茫茫的大草原;草原上,散落着各式各样的蒙古包;在蒙古包里,有着勤劳、豪放的蒙古族。他们的性格豪爽,待人热情,有着“马背上的民族”之称。

  蒙古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总共有五百多万人,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北方——内蒙古自治州。蒙古族中“蒙、古”二字,代表着“勤劳、勇敢”的含义。他们主要是养羊、养牛、养马为生。

  蒙古族煮东西与我们大不相同。我们汉族一般是把肉、蔬菜切成片状,在放入锅中煮、或炒。而蒙古族一般把整只羊拔了毛后丢入锅中煮到六分熟,再用柴架起来点燃,又用一根木棍从羊头穿到羊尾,再架起来烤,火越来越旺,白羊变成了金羊,它表面浸出一层金黄色的油,亮闪闪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垂延欲滴。

  蒙古人吃东西与我门不同,他们是直接用手抓、撕,再送入嘴中细细品尝,也有人用尖刀划一下,在撕下来吃,因此他们魁梧彪悍。

  蒙古人是游牧民,在大草原上转悠迁移,因此没有固定的房子。于是,他们用厚帆布、木桩搭成的圆锥形帐篷,他便于携带,容易四处搬迁。

  不必说蒙古族悠久的历史,只说他们豪爽的吃法和颇具特色的帐篷,就使我难忘。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一大早,我就和妈妈、小姨、表弟一起,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兴高采烈地前往民生广场,逛逛热闹的水街美食节。

  来到那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穿着蒙古族特色服装的小伙子,双手拿着五六串羊肉串,在长长的烤炉和烧得火红的炭上隔着一层铁网烤。他们用灵巧的双手,不停地翻着手中的烤肉,烤得差不多后,再洒上一些喷香的调味粉,涂上一些美味的调味酱,最后再烤一会儿,几串香味扑鼻的羊肉串就烤好了。看看那刚烤好的羊肉串,焦黄的外表,冒着一股股热气,还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让人们垂涎欲滴,没等肉串凉些就直接往嘴里塞,吃相狼狈不堪。美食节上人来人往,如潮水一般。大家不顾火辣的太阳,来到这里品尝美味,人们有的手里拿着又长又多彩的棉花糖,有的拿着刚烤好的羊肉串,还有的挤在摊位前,迫不及待地花钱来品美食。我和亲人们走走逛逛,兴奋极了。我和表弟快活得像只小鱼,在人群中穿梭着,寻找更好吃的美食。这里的美食可真多啊:有酸辣可口的酸粉,有栩栩如生的糖画,有香喷喷的粉饺,还有清凉解渴的甜品凉茶……美味佳肴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令我最难忘的是四川糖画。我和表弟挤在摊前,只见做糖画的中年男人一脸严肃,右手拿勺子舀了一勺糖浆,把糖浆均匀而迅速地洒在一块干净的白石板上,慢慢地,渐渐勾勒出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他画好形状后开始画花纹,渐渐画好了一只蝴蝶。他最后把一根竹签固定在蝴蝶上,等糖浆凝固后,用一块干净的黄色的薄小铁片慢慢插入蝴蝶中间,又慢慢掀起。一个栩栩如生的蝴蝶就做成功,我和表弟每人要了一个兔子,乐滋滋的享用。

  快乐的时光总是一闪而逝。转眼就到了下午一点。我们告别了水街美食节,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水街美食节体现了我们南宁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我喜欢这个美食节。

介绍蒙古族的作文500字2

  饮食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扩展5)

——蒙古族的风俗有什么 (菁选2篇)

蒙古族的风俗有什么1

  “那达慕”大会

  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大*。“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的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

  “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古老而又神圣。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1225年用畏兀儿蒙文(古蒙古文)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在这篇石刻中说:成吉思汗为了庆祝征服花刺子模的胜利,在布哈苏齐海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他的一个侄儿在距离三百三十五度(音妥,*两臂*伸的长度,每度约五尺左右)远的地方射中了目标。另外,在《蒙古秘史》中也有几处提到过射箭比赛。后来,凡牧马较多的部落举行“那达慕”大会时,都要进行赛马。在蒙古族文学巨著《格斯尔传》及其他民间史诗,对赛马都有描写。摔跤则更为普遍,一般的“那达慕”大会,多以摔跤比赛为主。

  元、明两代,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结合一起,从此形成男子三项“那达慕”大会比赛的固定形式。当时的“那达慕”祝颂词中说:“得心应手的马头琴声,悠扬动听;洁白无暇的哈达,闪闪发光;传统的三项‘那达慕’,接连不断;蒙古族力士,整队上场。”14世纪末记载蒙古族风俗习惯的文献中说:擀毡子,举行婚礼或射箭、赛马、摔跤等“那达慕”开始时,蒙古族长者举起盛满鲜奶的银碗和哈达,朗读祝颂词。祝颂词有“那达慕”祝颂词、射箭祝颂词等多种。如土尔扈特蒙古族射箭祝领词中说:“你擎起万钧弓呀,搭上了金色利箭,引弓犹如满月,啪地撒放扣环。你能射倒耸立的高山,你能射穿飞翔的大雁。啊!祝福你啊,生铜熟铁般的大力士”。从上述记载以及其他民间故事史诗对“那达慕”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较前均有发展。当时的蒙古族王公以苏木(相当一个区)、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那达慕”大会,并对比赛胜利者分等级给予奖赏和称号。但当时由于王公贵族的操纵,“那达慕”会上经常由王爷的摔跤手。赛马手和射箭手获得冠军。

  春节

  鄂伦春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一般要进行四至五天,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鄂伦春族地区。

  鄂伦春族的春节源于汉族习俗。节前,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清扫庭院;上山狩猎或在外工作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准备过年。除夕,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

  初一清晨,人们忙着煮新包的“谢纳温”(饺子),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枪,以示迎来了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面向东或南,燃起九柱香,叩头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灵恩赐猎物,保佑全家免灾免祸、吉祥如意。

  太阳出来以后,人们穿上新衣服,携儿带女,带着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长者家里行拜,然后再到其他家。进门先烧香祭火神,向篝火里扔一块肉,洒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祭祀完毕,客人向主人敬酒、敬烟、叩头,并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受拜的长辈同样向来拜者说几句祝福的话,有的还要给压岁钱或几块糖。这一天,老人一般都在家里等候晚辈来拜年。

  初二开始,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饮酒娱乐,青年人则自动组织起来进行文体活动,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赛马射击、摔跤比赛,或者下棋玩牌。歌舞尤为人们所喜,他们的舞蹈有反映飞禽走兽生活面貌的,有表现猎人捕捉野兽情景的,也有描绘妇女采集劳动场面的,动作古朴纯真,具有深厚的狩猎生活气息。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初四。初五,人们认为是“鬼日”,忌讳出门,也不许娱乐和吵闹,这一天,人们都各自在家里休息。初六开始,猎民可以上山打猎,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

  “敖包”

  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敖包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蒙古族牧民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观念的更新,今天的祭敖包,在其内容、形式方面都有了变化。

蒙古族的风俗有什么2

  哈达,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蒙古族人民的最高礼节就是献上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与办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上绣有佛像或云纹、八宝、寿字等吉祥图案。哈达最初是*教寺庙中一种祭神的用品。随着*教的传入,献哈达的意识很快被蒙古族人民接受。蒙古族人民每逢贵客来临、敬神祭祖、拜见尊长、婚嫁节庆、祝贺生日、远行送别、盛大庆典等重要场合,都要献哈达来表达自己的诚心和美好的祝愿。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扩展6)

——蒙古族风俗习惯作文 (菁选2篇)

蒙古族风俗习惯作文1

  内蒙古特色服饰我是汉族女孩可我热爱我的家乡,我热爱这里的文化,热爱这里的历史。在美丽的内蒙古,蒙古族是这里最具有特色的民族,具有特色的房子,具有特色的习俗,具有特色的食品……可是最具有特色的还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的服饰,实用、美观,从头到脚都有一定的讲究。鄂尔多斯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由于气候、自然条件和野外放牧生活的需要,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与内蒙古自治区其它地区蒙古族的长袍在式样上不同。鄂尔多斯蒙古族较长,两侧开叉,大襟右边系扣,男式长袍较肥大,穿时系腰带,前胸带上部可装东西。长袍袖子长,领子高。冬天骑马持缰时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夏天则可避蚊虫叮咬。女式蒙古袍则做得比较紧身以显示女子身材的苗条与健美。男子喜欢穿蓝色或棕色袍,女子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绸质袍。夏天穿的单,夹蒙古袍颜色较淡,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想一想在夏天蒙古女子穿上美丽的蒙古袍站在草原上,那是一条多么美丽的风景线呀!蒙古袍发挥了自身宽大的优点,不但可供白天穿着用,夜间还可以当被子盖。蒙古袍是每位蒙古人最重要的服饰,它显示出蒙古人民的聪明智慧,让美观,实用合二为一铸造成蒙古最具有特色的服饰。

蒙古族风俗习惯作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有56个民族,是个“大家庭”。

  对于蒙古族,大家肯定不陌生吧!那么,对于蒙古族的礼节,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当你来到蒙古的大草原时,你会不由得陶醉在其中,有种惬意的感觉。不久后,你就会看见路边出现一位蒙古族人,你不用奇怪,这是蒙古族主人来迎接你们来啦!接着会不断有蒙古族主人来迎接,他们会在你车子的前后左右围成一个圈给你们带路。

  当你来到蒙古包时,你肯定会由衷地赞叹起来:“这里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你要是用临时学的蒙古语“赛怒!赛怒!”来赞叹的话,蒙古族人会更加高兴的。

  接着,主人会给你倒上自己酿制而成的香甜的奶酒,醇香的奶酒会使你更加喜欢这个民族,甚至会深深爱上这个民族。这也是对主人的尊重和亲密。

  品尝完了香甜的奶酒,主人会带你到美丽无边的大草原上游览一番,观赏那美丽的.风景。既然,生活在大草原上,马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族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主人会给你挑上一批上等的好马。有主人带路,先熟悉一下蒙古的地理。接下来,主人会目视你在绿色的海洋里自由驰骋。

  蒙古族,是不是很特别呢,有这么多的特色。五十六个民族,有着如此多不同的风俗,真是令人赞叹不已啊!

  

推荐访问:蒙古族 风俗 民族 蒙古族民族风俗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1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和民族节日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是什么 蒙古族的民族风俗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