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教学反思3篇(2023年)

时间:2023-03-01 18: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1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教学反思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教学反思3篇(2023年)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1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第二课时,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雨滂沱的黄昏,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通过联系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的其它苦并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在对李时珍的语言一唱三叹中,感悟人物高大的形象!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1)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难点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文章分别从三部分入手来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由于课前让学生查找了李时珍的资料。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

  第一部分:因为一直忙于采集草药、寻访百姓,错过了客店,只好住在破败的古寺中,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灰尘”、“青苔”、“蜘蛛网”体会到古寺的破败,再次品读课文时,学生就能再次的从文字中寻求到文字的魅力,还未等我的提醒,很多学生已经等不及的要发表自己的新发现的“老师,我觉得‘到处、长满、厚厚’这些形容词更能看得出古寺的破败。”教学到这时,我就感觉到对于四年级这样课文深层的理解,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得走上了轨道,而且走的还是顺利的。

  古寺非常破败、李时珍师徒俩不计较,啃干粮也不在乎,最重要的是修订好《本草纲目》,体现了李时珍为民造福,学生抓住师徒俩的"对话,分角色朗读,一字一读一品中告诉了我,他们已经走进了那个为民造福的李时珍。

  深夜了,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地记录白天的寻访收获,为了记载准确,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学习这一部分时,我抛出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什么?”我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让他们充分的读课文,自主学习,同时要抓住语言文字来感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谈,充分给予时间来让学生之间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有的是告诉我了解到了有关中药的作用,有的是说当医生真不容易,而更多的孩子能够抓住课文中心体会到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严谨认真,为民造福这一中心。

  文章虽然是三部分,但是紧随中心来刻画人物,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李时珍的高贵品质。在教学时紧抓中心,细细品悟,和孩子们一起受了洗礼。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2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3

  这篇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为了写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那么,如何深入文本抓住一个“苦”字,从“吃、住、行、记录”四方面去体味李时珍的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呢?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认真品读文字,并结合联想,细细体会住得苦。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我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让他们去描述,体会。学生踊跃发言。

  再次就是抓住课文的动词,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吃得苦。教学中让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去体会,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最后指导学生读对话,抓细枝末节,细细体会记录的苦。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

  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

  课后我深深地思考: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的理解层次来删减我们的预设呢?学生的理解层次是不同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过程。但重要的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要充分估计更多学生在各个不同理解层次上的反应,设计应是全面且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调整,进行删减教学环节,我们教学设计与教学都应是灵活多变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4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教学到这时,我感觉对于四年级这样的课文深层的理解,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走上了轨道。

  处理第二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立足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条件的艰苦和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课文第7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比:住在破庙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强调出自己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对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在寒冬和酷暑出外查访药材分别会遇到哪些危险。孩子们在短时间中想象说话,能把话说完整,言之有理,想象丰富合理。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加深对其理解,就避免了学生左猜右想,却答不到要点的困难处境。课文12自然段应抓住“端详”这一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而“端详”体现在“扯一点嚼嚼”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使学生加深对“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中心的理解。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5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习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6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7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古寺、吃干粮、尝草药的故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在备课时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了课文,确定文章思想的主线是“以苦为乐”,整节课我也以这条主线循序渐进地安排着教学流程。

  一、读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议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8

  《李时珍夜宿古寺》描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引导学生从第七自然段入手学习课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9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扰,学生举手回答的人总是那么几位,那些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整节课沉默,即便是你叫他起来回答,他也说不出什么内容,再看他们的课堂表情,眼神无光,表情呆滞。也许他们是听不懂,也许他们上课走神了。如何调动这部分学生也能来参与课堂呢,在《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我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第一布置课前预习,特别是课文朗读,我总认为如果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顺,那上课效果是不可想象的,但以往也布置读书任务,但检查起来实在困难,于是读不读就完全凭学生的自觉了。这一次我要求学生回家读熟,并明确告诉学生第二天课堂上,老师将进行检查,检查时是要求学生合起书来回答有关书中的内容的。当我第二天上课时,我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不增加任何难度),果然许多同学愿意起来回答了,连*时从不举手的小云也举起了手,这是多么可喜的事情呀。可见我们的孩子当他们认为自己能成功时,都会有伸手摘苹果的欲望的。

  第二,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保持学生这种积极性,让其能以这样的`热情投入到研读课文中去呢?我觉得接下来应该做的事就是精心设计问题。学生不回答问题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问题太简单不屑回答;问题太大不知所问;问题太难,思考后仍然不会。因此,我在设计问题时,应当以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知识储备水*为前提,同样的问题怎样问更适合于自己的学生,只要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回答,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还是很强的,都是想被老师肯定,都想成功的。就以此课为例,重点是理解李时珍的为人,但如果我一开始就这样提问:“读了课文,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位怎样的人物?”我想能够一针见血答出来的,不会太多,那么就要设计好坡度问题。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回答:“李时珍投宿的是怎样的一座古寺?你能用一些词来形容吗?书上用了哪个词?同学你们能来说说自己的家吗?”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了李时珍住宿条件的艰苦。接着提问:“你愿意做这样的破庙吗?李时珍愿意吗?为什么愿意呢?读一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学生很快便明白了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紧接着:“修订好《本草纲目》,谁能得福?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一下就说出了不怕吃苦、为民造福、坚持不懈等许多词语。这一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闪烁着兴奋目光的眼睛。

  第三,正确及时评判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艺术性的评价,切忌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在肯定的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要不甘落后,使他们相互竞争、相互比赛。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者不会回答,老师切不可简单否定,可以给他们一些引导,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回答,此时再给他一些鼓励,肯定一下他的领悟力,他会非常激动的。再看一下他的小手,在下一次提问时,他往往会再次举起来。因为他呀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了……

  实践中我体会到,一是深入地解读教材,对文本有独到的理解就能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最佳路径直奔教学的目标;二是教师对课堂信息的巧妙处理,把握住对话方向,轻轻一点拨,就能撞击出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吸引学生探究文本主旨。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要扮演好这一角色:当学生精神萎靡时,努力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茫无头绪时,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以教学的热情唤起他的力量!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听出创造。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习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2)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难点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文章分别从三部分入手来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由于课前让学生查找了李时珍的资料。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

  第一部分:因为一直忙于采集草药、寻访百姓,错过了客店,只好住在破败的古寺中,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灰尘”、“青苔”、“蜘蛛网”体会到古寺的破败,再次品读课文时,学生就能再次的从文字中寻求到文字的魅力,还未等我的提醒,很多学生已经等不及的要发表自己的新发现的“老师,我觉得‘到处、长满、厚厚’这些形容词更能看得出古寺的破败。”教学到这时,我就感觉到对于四年级这样课文深层的理解,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得走上了轨道,而且走的还是顺利的。

  古寺非常破败、李时珍师徒俩不计较,啃干粮也不在乎,最重要的是修订好《本草纲目》,体现了李时珍为民造福,学生抓住师徒俩的"对话,分角色朗读,一字一读一品中告诉了我,他们已经走进了那个为民造福的李时珍。

  深夜了,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地记录白天的寻访收获,为了记载准确,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学习这一部分时,我抛出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什么?”我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让他们充分的读课文,自主学习,同时要抓住语言文字来感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谈,充分给予时间来让学生之间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有的是告诉我了解到了有关中药的作用,有的是说当医生真不容易,而更多的孩子能够抓住课文中心体会到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严谨认真,为民造福这一中心。

  文章虽然是三部分,但是紧随中心来刻画人物,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李时珍的高贵品质。在教学时紧抓中心,细细品悟,和孩子们一起受了洗礼。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2

  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不管是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是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那么,如何深入文本抓住一个“苦”字,从“吃、住、行、记录”四方面去体味李时珍的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呢?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品文字,结合联想,体会住得苦

  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在这过程中,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这样的设计调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文本。他们这样描述:我看到古寺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风呼呼地吹进寺内;地上很潮湿长了许多青苔,他们只好在上面铺了些稻草作床;那古寺的门已经歪斜,窗户上糊的纸已经不在了,夜晚寒风呼呼,真冷啊!寺内到处事蜘蛛网,神像也倒塌了,可见从来没人住的。……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古寺破败不堪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他们俩住得苦也便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二、抓动词,联系上文,体会吃得苦

  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吃得苦是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体会到的。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动词去体会。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当学生通过这些动词切实体会到了李时珍和徒弟查访途中吃得苦时,再请学生联系前文,告诉学生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了,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是怎么说的?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一词思考:“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却让老师看到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你也看到了吗?”这样,一方面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三、读对话,抓细枝末节,体会记录的苦

  记录的条件之苦时极其容易体会的,但对于记录过程中李时珍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的体会有难度。因此,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他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就自然不过了。

  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水到渠成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3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

  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4

  人人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公开课的课堂之上,可以从其他老师的身上汲取许多经验,也能够让我在教育岗位上更快地成长。要想自己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够有所成长和进步,就要把自己所授和所学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为以后的教学铺设一条大道,总结历次公开课中的得与失。

  以下我就今天的公开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反思,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由小游戏导入到本课,能够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对其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导入方式的新颖的。

  二、学生预习的补充分。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在课下就搜集关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内容,但是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这部分内容,这就要去在以后加强学生这方面的预习。学生在简介《本草纲目》和李时珍的时候,有很多的内容都非常的冗杂,没有一定的条目。

  三、我想对课文中生词的理解和分析是一个亮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几个生词的解释能够让学生把握其中的含义从而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本次公开课所讲的内容要围绕自己科目的小课题开展。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我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没有符合这一要求,而把学生置在一种听讲的程度上,即使有让学生发挥的部分,也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说几句,没有把这个内容落实到实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而且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时刻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发展。把学生致力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发挥想象地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课文朗读形式单一。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着重讲解的时候,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课文,这样不能了解到学生朗读的情况。如果能够让学生朗读和小组之间进行接力式的朗读,这样就会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

  六、没有把握住课文讲解的重难点。在简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课文讲解的时候,让学生按照自己思路走,没有把学生置于一个发展的主体的地位。

  七、在深化主题的时候,学生根本就没有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他们把李时珍身上所具有的精神说出来是强人所难。对重点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重点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很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要的中心思想。

  通过各位老师的指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吸取优点,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上发挥自己的才智,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够让自己有所进步和提高。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5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6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习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7

  为了迎接校内公开课,我今天借班试上了《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了促进自己成长得更快,还兴冲冲地去王宁主任那里借来了小摄像机和支架摆放在教室后面,刘芸老师则又当听课老师,又当摄影师。

  课上完了,感觉不错,挺顺畅,但是一评课,我才发现自己问题太多,以至于不敢回头看自己的上课视频。不管怎样,前进的道路之所以艰辛,是因为我们在努力走上坡,收拾心情,认真总结、不断进步才是真正该做的。

  听完刘老师与余老师的评课,我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对词语教学的把握不准

  (一)对词语教学的度把握不准

  我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词语的读音和意义上,而有些要求是不符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的。比如说在讲解“晓行夜宿”时,很多孩子已经说出了“白天赶路晚上睡觉”的意思,也知道“晓”指白天,可是我偏要引导孩子通过与“春眠不觉晓”相联系,理解“晓”是“天刚亮”的意思。实际上字典中也明确说明“晓”是“天刚亮的时候”。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样子,我知道这个要求有点高了。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到底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的认知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但实际教学中实施起来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地制宜。生字生词具体教到什么程度,还要靠老师的摸索与总结。我不断对自己说:“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

  (二)对词语教学的方式不够熟练

  这堂课,我采用的是集中展示与讲解的方式。刚刚过去的两个月,我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发现很多老师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方法,所以也照搬照抄。可是这样的方法不仅耽误了我很多的课堂时间,而且收效甚微。课后余美丽老师对我的课堂进行点评时说到,如果要稳扎稳打透彻讲解生词,最好的方式是随文讲解,因为课标对四年级孩子的要求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而“集中字词深入讲解”是不可取的。如果采用集中讲解的方式,那么课前一定要有“预习导航”来引导孩子自己掌握字词读音与意思,老师在上课伊始快速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三言两语点拨重要字词即可。由于一些实际情况,我一直没有将“预习导航”提上日程,这样耽误了些许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学顺序把握不到位

  我在备课时思考的顺序是以“苦”为核心,引领孩子分别找出“行”“住”“食”“记”之“苦”,而“记”的部分因为比较多、比较杂,所以我把“苦记”部分割裂开来,明确指出“自由朗读1~7自然段,思考李时珍苦在哪里。”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相应的内容,在此同时由于孩子找的比较乱,我并没有用ppt展示相关文字内容,也是考虑到作为新老师,课堂上可能稍显慌乱,ppt展示的经验不足,怕出问题,所以在备课时就没有准备有关ppt文字。事后我考虑了一下,ppt出示孩子们找到的文字,并把重点字词用红色标记出来,也许能够增加孩子们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共鸣,对反复品赏朗读也更有益。

  那孩子们找到的关键内容比较乱怎么办呢?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是使用超链接,实际上我也经常在ppt中使用超链接,但是超链接很容易出错,所以我选择了避而不用。事后想想,我在遇到问题时没有选择迎难而上,而是逃避、退缩,也许这样的态度是个严重的错误。而且,孩子们找得乱,并不能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过程,老师应该能够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化解混乱。比如说,有个孩子找到了“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他认为这是“苦行”的表现,这时,我引导同学思考: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苦行”的体现呢?这样,将“苦”总结为三类,有条不紊。

  而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将课文上得尤其的乱,后来总结原因,也许是因为课前准备不足,并没有预设好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好适当的引导。所以课前准备很重要,课堂经验和必要的反思与记录也很重要。勉励自己:脚踏实地,勤能补拙。

  三、课堂废话太多

  从小就讨厌啰嗦的老师,没想到自己就是个啰嗦的老师。我是怎么成长为“啰嗦的老师”的呢?

  这要追溯到一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小学的课堂上,讲台地下坐着的是刚从幼儿园毕业的调皮鬼们,哈着大大的嘴巴,天真无邪而又不明所以的一群孩子。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懂什么不懂什么,只得不厌其烦地解释解释再解释,重复重复再重复,所以就成了一个总也说不完,总也不放心的老师,也就是“啰嗦”的老师。

  即使是四年级,课堂上老师的很多语言孩子们并不能理解,课本里的很多情境他们并不能理解,词语用在哪里他们也不能完全搞懂,怎么办?怎么办?我不停地企图去解释。所以,我成了最“啰嗦”的老师。

  没有这节公开课,也许我会在“啰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好,余老师告诉我,认清事实多么重要,四年级的孩子只能理解这么多,不理解的讲多少遍也不能理解,理解的无需赘述。回到语文课程标准,三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没有提出过多过深的要求。感谢这节课,感谢两位听课老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8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习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9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第二课时,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雨滂沱的黄昏,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通过联系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的其它苦并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在对李时珍的语言一唱三叹中,感悟人物高大的形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

  李时珍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耗费3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嘉惠后世,奠定了他作为和医圣张仲景齐名“医林二圣”的地位。《本草纲目》还先后有了日、朝、德、法、英、俄、拉丁等文字的译本,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国际影响。医圣李时珍的名字,不仅在我国医药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而且还不容置疑地载入了世界科学伟人的名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写的就是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而寻访药材的一天。李时珍的医圣风范如果用事情来一一罗列,恐怕两火车也不够装。但这篇课文把医圣的形象蕴藏在细节描写里,读来既让人感觉李时珍的亲切慈祥,又能凸显李时珍的医圣风范。

  一是动作描写。

  当庞宪和李时珍来到一座破败的古寺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一座破败的门古寺李时珍尚且要“轻轻推开”,可见他爱惜物品的程度,万民的生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正是因为有了对万民生命的热爱,才能对一草一木一物怀着珍惜的情感。

  “夜幕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论地位,李时珍在徒弟之上;论年纪,李时珍当时已经“快50岁了”,而庞宪才20多岁。但李时珍却没有摆师傅的架子,和徒弟一起去找枯枝杂草。可见李时珍是多么*易近人!

  二是语言描写。

  当庞宪看到房屋轮廓时,忍不住喜出望外地说:“先生,你瞧!”而此时李时珍却什么也没有说。而“近前一看”是“破败的古寺”,庞宪什么话也没说,可见失望的程度。但在这时,李时珍却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对比师徒二人的话,不难发现庞宪的乐极生悲的情感变化,而李时珍却始终波澜不惊,那时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医圣的处变不惊可见一斑。

  在火边,李时珍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李时珍和徒弟为了《本草纲目》,过的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生活,怎能不苦?可是李时珍自己却不叫苦,反而关心的问徒弟‘觉得苦吗?’好一个体贴的师傅,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李时珍待徒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可见,他是多么体谅年轻人,关心年轻人!

  听到庞宪的回答,很满意,一个“嗯”字,就包含了对徒弟的肯定,李时珍是惜字如金的人。而这样一个内敛的人在表达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时却好不含糊:“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好一个万民得福,这就是医圣的气度,医圣的胸襟,医圣的至善之境。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劳累奔波了一天的李时珍又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的寻访所得记下来吧。”李时珍顾不得一天的劳累,还要记录当天的寻访所得,为了早日完善《本草》造福万民,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孜孜不倦的耕耘。谁是接近上帝的人,是行者。李时珍就是这样的一个行者。

  三是行为描写。

  第一次出现李时珍行为描写是在师徒二人在火边啃干粮。啃的意思是用力咬,而需用力咬的原因是带的粮食风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长了。李时珍都五十多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饿了就啃些干粮,喝些凉水。李时珍从不叫苦,他那辛苦一人,造福万民的精神就在这一啃里。

  当李时珍对鸡肠草和鹅长草分不开时,先“端详了”一阵,仍不能区分,就“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绝不!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正是为了万民得福而持有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四是神态描写。

  在破庙里的火堆边,李时珍“笑”真问庞宪觉得苦吗。好一个笑字!面对为访药材要晓行夜宿的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行之苦;面对住古寺不能洗澡,不能热水洗脚脸,没有安榻的住之苦;面对又破又脏的衣之苦;面对啃干粮,喝泉水的食之苦。面对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思之苦。李时珍却仍然能“笑”问徒弟,李时珍的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怎能不叫人肃然起敬!

  五是意境刻画。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表面上看,这一段话并没有写到李时珍”。但联系全文,一推敲,我们就知道,第一句话是我们常人对阴森森的古寺的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而第二句话,正是李时珍宁静的心境写照。佛教中常以月亮来比喻世界与本性的空明澄澈,同时也是人内心“无念”的具体表现。月亮是佛性的圆满,是了悟了的透彻。作者正是借“月”释怀,将李时珍除《本草纲目》外心五杂念的医圣风范展现在我们面前。

  掩卷沉思,一个鲜活的李时珍向我走来,他是慈祥的长者,他是一丝不苟的科学工作者,他是为民造福的至善者,他是孜孜不倦的行者,他是心无杂念的医者。一座刻着李时珍名字的丰碑竖在我的心中。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3)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难点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文章分别从三部分入手来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在备课时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了课文,确定文章思想的主线是“以苦为乐”,整节课我也以这条主线循序渐进地安排着教学流程。

  一、朗读,感悟“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象,诉说“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讨论,体会“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

  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

  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2

  一、品文字,结合联想,体会住得苦

  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在这过程中,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这样的设计调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文本。他们这样描述:我看到古寺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风呼呼地吹进寺内;地上很潮湿长了许多青苔,他们只好在上面铺了些稻草作床;那古寺的门已经歪斜,窗户上糊的纸已经不在了,夜晚寒风呼呼,真冷啊!寺内到处是蜘蛛网,神像也倒塌了,可见从来没人住的。……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古寺破败不堪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他们俩住得苦也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二、抓动词,联系上文,体会吃得苦

  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吃得苦是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体会到的。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动词去体会。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当学生通过这些动词切实体会到了李时珍和徒弟查访途中吃得苦时,再请学生联系前文,告诉学生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了,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是怎么说的?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一词思考:“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却让老师看到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你也看到了吗?”这样,一方面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三、读对话,抓细枝末节,体会记录的苦

  记录的条件之苦时极其容易体会的,但对于记录过程中李时珍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的体会有难度。因此,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他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就自然不过了。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水到渠成了。

  课后思考: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的理解层次来删减我们的预设。

  在学习记录之苦时,学生已然从他不怕牺牲,咀嚼草药,辨析药性,而体会到了他一心为民的精神,是否可以把在体会到他们的苦后设计的这样一个环节“在我们看来,李时珍和庞宪四处察访药材住破庙,喝泉水,吃干粮,借月光垒砖块当桌子记录无一不苦,那他们觉得苦吗?看看他们俩怎么说的?”去掉?设计时之所以放在里面是因为,生怕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到“虽苦但值”这一层次。但课堂上学生已品悟到了,再继续这样的环节不是显得多余了吗?也有为了设计而设计的嫌疑。课堂上,我把这个环节去掉了,而是直接奔向中心“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确实,正像一些老师说的,这样的“手术”似乎使教学过程缺少了一个阶梯式的过渡,但从学生一头去考虑,他们需要这样的阶梯吗?

  当然,学生的理解层次是不同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过程。但重要的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要充分估计更多学生在各个不同理解层次上的反应,设计应是全面且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调整,进行删减教学环节,也就是说,我们教学设计与教学都应是灵活多变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3

  这篇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为了写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那么,如何深入文本抓住一个“苦”字,从“吃、住、行、记录”四方面去体味李时珍的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呢?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认真品读文字,并结合联想,细细体会住得苦。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我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让他们去描述,体会。学生踊跃发言

  再次就是抓住课文的动词,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吃得苦。教学中让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去体会,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最后指导学生读对话,抓细枝末节,细细体会记录的苦。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

  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

  课后我深深地思考: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的理解层次来删减我们的预设呢?学生的理解层次是不同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过程。但重要的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要充分估计更多学生在各个不同理解层次上的反应,设计应是全面且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调整,进行删减教学环节,我们教学设计与教学都应是灵活多变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4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描写的是一个他们察访药材的一个小镜头。从这个小小的镜头体会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我主抓三点:一是古寺的破败,二是在古寺和徒弟的谈话,我抓住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句话“我们编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三是以身试药。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充分体会他“衣食住行”之苦,文中没有描写衣之苦,设计了让学生想象会遇到那些苦,然后继续拓展还会有那些苦,体会李时珍生活的艰辛。

  二、通过古寺的谈话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崇高思想,并通过长年累月再次体会他们的辛苦,通过“笑”字体会他们以苦作乐的精神。

  三、通过鸡肠草和鹅肠草的学习理解端详,指名表演,感受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精神,并采访学生说说为什么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以身试药,答“为了万民得福……”再次升华中心。

  本片课文还涉及一个知识点,就是文中穿插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所以一上课我就出示了课文最后一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配上西北风的音乐,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感觉,谈谈体会。大家都感受到了阴森恐怖。在课文讲完后再次出示这段话,说说为什么在这阴森的环境下,李时珍却心似一轮圆月?体会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忘记了害怕,忘记了休息,因心中只有本草纲目,只想着一心为民。再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段话没有写李时珍,去体会到这么多,说说环境描写的好处?总结出:能渲染气氛,更加突出主题。在文中找找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环境描写,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也能恰当的运用。

  这节课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他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本课教学能让我有所长进,有所收获,很感谢广源老师认真、耐心的指导。再次说声谢谢!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5

  一、读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议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6

  人人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公开课的课堂之上,可以从其他老师的身上汲取许多经验,也能够让我在教育岗位上更快地成长。要想自己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够有所成长和进步,就要把自己所授和所学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为以后的教学铺设一条大道,总结历次公开课中的得与失。

  以下我就今天的公开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反思,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由小游戏导入到本课,能够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对其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导入方式的新颖的。

  二、学生预习的补充分。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在课下就搜集关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内容,但是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这部分内容,这就要去在以后加强学生这方面的预习。学生在简介《本草纲目》和李时珍的时候,有很多的内容都非常的冗杂,没有一定的条目。

  三、我想对课文中生词的理解和分析是一个亮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几个生词的解释能够让学生把握其中的含义从而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本次公开课所讲的内容要围绕自己科目的小课题开展。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我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没有符合这一要求,而把学生置在一种听讲的程度上,即使有让学生发挥的部分,也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说几句,没有把这个内容落实到实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而且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时刻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发展。把学生致力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发挥想象地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课文朗读形式单一。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着重讲解的时候,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课文,这样不能了解到学生朗读的情况。如果能够让学生朗读和小组之间进行接力式的朗读,这样就会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

  六、没有把握住课文讲解的重难点。在简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课文讲解的时候,让学生按照自己思路走,没有把学生置于一个发展的主体的地位。

  七、在深化主题的`时候,学生根本就没有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他们把李时珍身上所具有的精神说出来是强人所难。对重点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重点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很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要的中心思想。

  通过各位老师的指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吸取优点,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上发挥自己的才智,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够让自己有所进步和提高。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7

  《李时珍夜宿古寺》描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引导学生从第七自然段入手学习课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8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在对于本课的理解上,我们不能孤立在局部,而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注意文中的前后联系。对于第12段的理解,如果不联系6、7段的师徒对话,不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学生也许只能停留在对嚼草举动危险性的认识,就不能挖掘到他此举的思想根源是为了“万民得福”,学生也就不能在心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课题展开学习,学着老师的方法,紧扣课题,理解文章主要写了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和在古寺里干了什么的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学会了根据课题学习,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养成这样的教学习惯,会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周密性很有帮助。

  但是老师在课堂上语言的引导不够,对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没有提前搜集更多的资料,使学生对当时人们生活的疾苦体会得不够深刻,以至在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时,不那么水到渠成。以后再上此类课,老师应提前做好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9

  这篇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为了写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那么,如何深入文本抓住一个“苦”字,从“吃、住、行、记录”四方面去体味李时珍的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呢?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认真品读文字,并结合联想,细细体会住得苦.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我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让他们去描述,体会.学生踊跃发言.

  再次就是抓住课文的动词,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吃得苦.教学中让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去体会,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针对今天上课情况,学校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对我提了许多宝贵意见,现做如下反思:

  一、板书时“苦”字的间架结构摆放不好,板书时速度过快、字迹不够工整美观。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苦练基本功,多练字、写好字。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要更加从容,课堂教学时板书要速度适中。

  二、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苦”展开讨论,着力让学生自读自讲,却没有让学生结合相关语句中的重点字词来理解,所以学生往往只是针对找的句子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给人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感觉。

  三、在讨论完李时珍和庞宪的“苦”之后,我三言两语就将李时珍的精神品质给总结了,然后匆匆给学生拓展李时珍的其它故事,却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的精神品质。而分析李时珍的精神品质就要抓住关键段落第七小节来讲,我在第七小节用时过少。

  四、在与学生讨论李时珍的精神品质时,学生都谈到李时珍是个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人,我就只板书了这两个词。其实,在文章的第12小节,有描写李时珍亲自品尝药草的细节,这里可以体现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我没有引导学生展开描述,因而没能讲出李时珍还是个严谨认真的人。

  五、在课堂最后,我有意识的给学生拓展了李时珍开棺救人的故事,本意是想丰富学生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李时珍的医术高明。但所选故事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因此给人较为突兀的感觉。其实选择古今中外其他人物的故事也无妨,只要该人物也具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品质就行,这样就能和文章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

  六、在讲读文章的过程中,我只关注文章内容,却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学语文是为了在生活中用语文。文章大范围描写人物的苦,其实最终目的就是衬托人物的精神品质。

  “励进杯”赛课已经结束,老师们的热心指导让我获益良多,愿反思后再上此类课时能有所长进。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1

  李时珍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耗费3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嘉惠后世,奠定了他作为和医圣张仲景齐名“医林二圣”的地位。《本草纲目》还先后有了日、朝、德、法、英、俄、拉丁等文字的译本,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国际影响。医圣李时珍的名字,不仅在我国医药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而且还不容置疑地载入了世界科学伟人的名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写的就是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而寻访药材的一天。李时珍的医圣风范如果用事情来一一罗列,恐怕两火车也不够装。但这篇课文把医圣的形象蕴藏在细节描写里,读来既让人感觉李时珍的亲切慈祥,又能凸显李时珍的医圣风范。

  一是动作描写。

  当庞宪和李时珍来到一座破败的古寺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一座破败的门古寺李时珍尚且要“轻轻推开”,可见他爱惜物品的程度,万民的生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正是因为有了对万民生命的热爱,才能对一草一木一物怀着珍惜的情感。

  “夜幕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论地位,李时珍在徒弟之上;论年纪,李时珍当时已经“快50岁了”,而庞宪才20多岁。但李时珍却没有摆师傅的架子,和徒弟一起去找枯枝杂草。可见李时珍是多么*易近人!

  二是语言描写。

  当庞宪看到房屋轮廓时,忍不住喜出望外地说:“先生,你瞧!”而此时李时珍却什么也没有说。而“近前一看”是“破败的古寺”,庞宪什么话也没说,可见失望的程度。但在这时,李时珍却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对比师徒二人的话,不难发现庞宪的乐极生悲的情感变化,而李时珍却始终波澜不惊,那时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医圣的处变不惊可见一斑。

  在火边,李时珍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李时珍和徒弟为了《本草纲目》,过的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生活,怎能不苦?可是李时珍自己却不叫苦,反而关心的问徒弟‘觉得苦吗?’好一个体贴的师傅,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李时珍待徒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可见,他是多么体谅年轻人,关心年轻人!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2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习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3

  教学反思:

  一、朗读,感悟“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象,诉说“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讨论,体会“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4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第二课时,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雨滂沱的黄昏,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通过联系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的其它苦并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在对李时珍的语言一唱三叹中,感悟人物高大的形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5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是上第二课时时我向学生提的问题。虽然在第一课时我已经跟学生探讨过了,但还有那么一些学困生回答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呢?回想上节课的上课情形,我让学生想一想这个问题,因为赶着上下一个环节,就匆忙得一带而过。叫那几个举手的同学回答,然后订正板书在黑板上。至于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们对这个问题考虑得怎么样?还是根本就没想?当时我没有深究。没有自己的想法,对老师与同学所说的内容又怎么引起共鸣呢?印象不深记不住也是很正常的。怎样促进这些学生也能思考呢?最近上课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作记号,写批注。防止有些同学上课不动脑,这只是一种逼迫的情形,不是较好的方法。如果能引起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思考。那课堂该是多么美妙!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了解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重点。本课我主要围绕着“李时珍具有怎样的精神?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层层展开教学。最后说一说“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先打好预防针,不能泛泛而谈只说李时珍你真棒,你要说出他棒在哪儿,也不能只说,你要向他学习。要说说你向他学习什么。因为前面有了充分的感悟,学生都能说得很到位。

  反思四: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4)

——《李时珍》语文教学反思3篇

《李时珍》语文教学反思1

  听了两位老师上的《李时珍》第二课时后,颇有感触。两位老师自身素质都很好,课堂调控能力也都不错,也很注意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一位教师围绕课后思考题“为什么人们称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来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自由读书,勾画体现李时珍伟大的词语句子,思考,讨论,交流。可以说,给了学生较大的自学、讨论、思考的空间,但是在反馈时,明显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究其原因,是那个“伟大”限制了学生,把学生吓住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很难把握,学生很难把李时珍的一些具体行为马上与伟大联系起来,他们看到的是从小立志学医,处处留心学习、为了编书不畏艰辛,踏遍名山,访遍众人,亲口品尝药物的李时珍,而不是“伟大”这两个抽象的字。老师却要他们把这些都归纳到“伟大”上来,真是难为了孩子们。因此,教师不得不费劲地把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牵到“伟大”上来,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信心慢慢地也被牵走了。

  另一位老师的课没有把“伟大”提出来,孩子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却处处感受到了李时珍的“伟大”。李时珍的伟大表现在他有一部伟大的巨著《本草纲目》,还表现在有一个伟大的编书历程。这些只能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上课开始,教师请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本草纲目》的有关知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线装本的《本草纲目》并简要介绍,那本古朴的年代久远的书和教师的介绍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正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恰到好处地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想不想去看看当年李时珍是怎样编这本书的?学生的学习欲望马上被调动起来。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反复读,边读边体会,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这样的学习要求符合孩子的学习心理特征,,便于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每个孩子在自己能力所及都会有所体验,有所感受,由于有情感的投入,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不论是自学还是小组讨论,学生都很投入。反馈时,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情绪高昂。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的`句子,或引导对比,品析语言,或引导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李时珍的形象也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逐渐高大起来。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通过读书,上网了解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以及正走向世界,焕发青春的*中医的有关知识。

  这两节课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呢?

  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应顺应学生学的过程。第一节课漠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第二节课的教学,正是顺应了学生学的需求,教师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思维活跃,并进行着积极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要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第一节课着重于认知性,第二节课则制造了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课内外了解《本草纲目》等正是积累文化,带领学生和李时珍一起去感受编书的历程就是积淀一种精神。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5)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案3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涎滑”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准备。

  3、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微课《本草纲目》、SMART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刚刚认识。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微课播放《一个人和一部书》。

  一、微课导课:

  1、导课:见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书课题,教学“宿”。

  引读过渡: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在此过程中会生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2、思:划出一天内时间变化的语句,思考在这些时间段内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在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

  检查初读情况: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皎洁月光、断垣残壁、笔墨砚台

  师徒俩、舀来泉水、垒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

  (1)请同学读,一个同学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找最后一组词语特点,指导有节奏地读词串。

  (3)读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总结方法:拆分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4)理清文脉:小组讨论自读要求第二项。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小标题: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

  对应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三件事来记叙课文的。将小标题与时间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古寺”部分,体会住的“苦”:

  1、我们跟着李时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2、请同学自由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座古寺给你怎样的感受?(荒凉、破败不堪、萧条、简陋……)

  3、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教师圈:到处、长满、厚厚……)

  4、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关键词,会读书)

  5、我们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入情入境。来,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去看一看这破败的古寺。(出示图片)

  6、练习说话:

  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 ,是 ,是 ,是 。在这里,没有 ,没有 ,没有 。

  7、如果你就是李时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读……(配乐朗读)

  四、仿写一个地方:

  1、回顾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过哪几个景物,来描写古寺的破败的?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体会了李时珍和庞宪住的苦,学会了写一个地方。那李时珍就仅仅是住的苦么?面对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2、回忆自己看过的、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积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七: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古寺

  月下谈苦

  记载尝药

  八、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 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 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 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 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 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 “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查字典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 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 汇报结果

  (查字典、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十、作业

  板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刘蓉 发表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涎滑”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准备。

  3、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微课《本草纲目》、SMART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刚刚认识。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微课播放《一个人和一部书》。

  一、微课导课:

  1、导课:见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书课题,教学“宿”。

  引读过渡: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在此过程中会生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2、思:划出一天内时间变化的语句,思考在这些时间段内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在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

  检查初读情况: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皎洁月光、断垣残壁、笔墨砚台

  师徒俩、舀来泉水、垒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

  (1)请同学读,一个同学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找最后一组词语特点,指导有节奏地读词串。

  (3)读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总结方法:拆分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4)理清文脉:小组讨论自读要求第二项。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小标题: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

  对应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三件事来记叙课文的。将小标题与时间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古寺”部分,体会住的“苦”:

  1、我们跟着李时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2、请同学自由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座古寺给你怎样的感受?(荒凉、破败不堪、萧条、简陋……)

  3、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教师圈:到处、长满、厚厚……)

  4、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关键词,会读书)

  5、我们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入情入境。来,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去看一看这破败的古寺。(出示图片)

  6、练习说话:

  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 ,是 ,是 ,是 。在这里,没有 ,没有 ,没有 。

  7、如果你就是李时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读……(配乐朗读)

  四、仿写一个地方:

  1、回顾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过哪几个景物,来描写古寺的破败的?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体会了李时珍和庞宪住的苦,学会了写一个地方。那李时珍就仅仅是住的苦么?面对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2、回忆自己看过的、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积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七: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古寺

  月下谈苦

  记载尝药

  八、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6)

——《航天飞机》一文的反思3篇

《航天飞机》一文的反思1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从内容看,这也是一篇科学童话,按照单元主题教学的要求,应该继续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也就是说要延续《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目标。这篇科学童话,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

  课文语言生动,叙述灵活,在将普通飞机与航天飞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既渗透了科学知识,又提供了语言学习的范例。并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更扩大了他们的阅读视野,特别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我们三年级组的教研主题是“通过组块教学,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在这一节课的实践中,感觉有两点做得比较满意:

  1、根据教研主题,以读为主线。

  这篇课文中,有较多的篇幅是通过智慧老人之口介绍航天飞机的一些知识和基本特点。了解这些知识和特点是语文课的一项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任务。但是,如果把了解知识作为语文的全部,就很容易使语文课堂变味。所以,我们把握好“了解”这一目标的尺度。恰当地进行了解目标的达成操作。以读为主,通过读体现航天飞机的特点,通过读展现飞机情绪的变化,还是通过读,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

  课文是通过普通飞机和智慧老人的对话来展开的。将这些知识自然又充满童趣地渗透其间。最突出的一个线索就是将普通飞机的情感融会其中,由开始时候的“觉得很得意”到“产生了好奇和疑问”,再到聆听了智慧老人的介绍后“不自在”,直至最后在智慧老人的开导下心服口服,正确认识自己。如果说了解航天飞机的知识是课文的重点所在,那么,感受普通飞机的情感所经历的变化是这篇课文的一条外在的线索。一条贯穿阅读课的“线”。抓好这条情感线索,也是语文课进行人文教育的很好机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本领,认识“别人比我强”,认识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忠告,从而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正确对待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2、找准“训练点”,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1)如果仔细研读课文就会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值得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在介绍航天飞机特点的时候,分别用的是什么方法?(举数字、对比、……,让学生在了解航天飞机知识的同时学会写作的方法,另外,对于本册课文来说,了解段落的结构,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可以结合课文进行相关的训练。比如: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它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能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第一句话具有总起的作用,而在写作的时候,这样的方法往往就是叙述中非常常用的方法。因此也可以把它作为语言训练的点。

  (2)变换人称,介绍航天飞机。把他的一些知识和特点介绍给大家。同时也是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但是,本课还是留下很多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说明方法的运用还需要更扎实些。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提到了说明方法,但还嫌浅了,如果在学生说话练习之前,再次提示学生:“我们可以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在评价学生的说话时,也能从说明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对说明方法的印象会更深。

  2、迁移运用这一环节要求太简单,过早地出示辅助句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3、板书、表格的作用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板书应该起到指导学生说话的作用,但因为位置安排的考虑不够周全,容易误导学生。

  4、本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渴望,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但教学中侧重于体会“各有所长”的道理,没有很好地让学生体会爱科学这一价值观。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7)

——《草原》一文教后反思?3篇

《草原》一文教后反思?1

  《草原》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此类文章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从而感受其语言的精妙。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结合欣赏歌曲、电脑图片激发学生读书、发言的兴趣,提高其语文能力。下面我就本节课具体情况做几点总结:

  1、以到过草原的同学的切身体验,欣赏歌唱草原歌曲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草原的距离,起到了激情导入的作用。

  2、通过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如茫茫、勾勒、渲染、翠*流等词语,激发学生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读出语言文字背后“草天一色”的意境美。

  4、在学生理解体会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当他们的情感为之陶醉之时,让他们及时表达,学生这时会一吐为快,下笔有神,达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本节课,我做了很好的设想,但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后面设计的看图片进行语言个性表达没有进行,另外,学生的朗读还太欠缺,组织语言、想象能力也需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总之,今后在语文教学中,我要努力探寻好方法、好思路,争取把语文课上得如各位主任所讲的真实、朴实、扎实。

《草原》一文教后反思?2

  《草原》这篇文章叙述的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情景,文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在这里,教者主要谈谈教学草原美部分的反思和感受。

  由于真正亲眼见到草原的人不多,对草原人们往往都存在一种向往之情。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将搜集到的草原美图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上德德玛演唱的草原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使学生很快陶醉在草原的美景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举手发言用词语或短语描述草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我顺势要求他们结合刚才欣赏的图片完整地说说想象中草原的样子,这时学生很自然的就或引用、或模仿课文的句子,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优美语言,也为下一步指导感情朗读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并注重和珍视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感受。教学中,我还通过精心准备的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感受内蒙古草原的景色美。再安排自读感悟、展开想象、品词析句、交流感悟、感情朗读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例如,在品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这句时,学生的理解让我刮目相看。我问:“为什么作者会说这儿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时,本来我的意图是按照教参上的提示引导学生抓住“那么……那么……”来体会就可以了。有学生这样回答:“作者是初次来到草原,猛然间换了一个环境,他不但看到了明朗的天空,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还看到了羊群、小丘、骏马,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美丽,所以他的心情格外愉快,看什么就都觉得可爱了。”也有同学说老舍生活在大城市,就像我们生活的城市一样,城市的天空自然没法和草原比,作者这样说是为了更加突出草原天空的美……学生的潜能真正被调动起来了。其实只要老师激发的好,学生的表现一定会超乎你的想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氛围中,教者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形式,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并带着理解把本文的“美”字突出出来,也就是读出来。在读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朗读的把握更全面,同时也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水*。

  回首本节课,我做了很好的"预设,但有的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还不够丰富。此外,在教授“渲染”、“勾勒”时,凸显老师的素养也需加强。另外,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和方式上还要多下功夫。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钻研教材,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弥补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8)

——医药代表每日一文3篇

医药代表每日一文1

  20XX年X月X日 X天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到一家药店当一名销售人员,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这次的实习对我的帮助很大。在实习中经过各位师傅的精心指导,我能较好的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取得了很大进步。实习结束了我来给这段时间的实习做一下总结;

  在实习中,我严格遵守药店的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和不无故旷工。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看一个人的品质和素质问题,所谓近朱者赤、进近墨者黑,跟好人学好人,在生活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然很多好机会都会和你失之交臂,在工作中和同事领导们打好关系,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

  在实习中,要做事勤快,虚心好学,不懂就问。在工作中所有的人都不是生下来就会工作的,他们都是靠努力学习才会的,所以在工作中不要自卑,不要骄傲,要虚心的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向其他同事请教,没有人会因此而笑话你,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这样的人才会让人看不起。

  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而作为一名医药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责任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要心不在焉,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就会酿成一些错误,到时后悔就完了,所以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认真负责,这样才是一名优秀的员工。

  在实习中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与顾客交谈时要真诚,这样才更容易的进行沟通,对待任何人都是以微笑面对。在工作上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会是另一番景象,要学会宽容,这样你就会交到更多的知心朋友。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让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在实习中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工作实践当中,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们对社会工作和自己所学专业更加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多做一些准备。在实习中我们学会了动手实践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这些事工作上的基础,一名销售看的就是这些,只有会交谈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那么他就是一名合格的销售。

医药代表每日一文2

  几经选择、反反复复、投 简历 、层层 面试 下,终如愿以偿,成 为一名默克公司的医药代表实习生。非常幸运,我所到的默克公司, 所到的这个团队让我有不一样的感觉,遇到的每一位前辈给予我最 真切的帮助,宽容我的过失,甚至不仅帮我改正,更给予鼓励。他 们把我当作团队里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自己也把自己当作团队 的一员,真切地感受到其他人在工作上给予帮助而完成工作的快乐。 这将是我人生当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予了我多方面的知识, 例如人际交往、对待上司的应有态度、对本工作的态度。

  在很多的公司考虑到自己不是医药背景的情况下,自己又努力 在面试的`时候表现自己,但还是屡屡失败,几番周折来到默克公司, 在头一天几乎是同时收到默克与诺华诺德的面试通知,不过时间倒 是没有冲突,但当我面试完默克公司的时候,出了电梯间,毫不犹 豫的拒绝了诺华诺德的面试,因为默克公司对我的感觉不一样,娜 姐、超哥对我的感觉不一样。当时还抱着默克就是自己最后一次面 试了,自己再面试不上就好好的准备其他行业了,但到现在现实告 诉了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当初的感觉也是没有丝毫偏差。

  对医药代表这个行业,自己在自己做出人生职业规划的时候就 已经在自己起步的初期能够踏入这个行业,从中能够正确的去认识 自己,锻炼自己,发挥自己潜在的价值,让自己能收益,所以当初 想要选择一个让自己有成长性的公司。最初是从“ 医学信息沟通专 员”这个词语体会出,当初自己对这个行业的认识也只是与医生的 人际关系做好仅此而已,可是到自己实习打现在发现,一切不是那 么简单的。我稍微概括了一下“建立人际关系,发挥自身特长,传 递产品信息,发掘一切客情。” 自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正式代表去 做,把超哥分给自己的客户作为一个小市场,这也是自己努力的最 最基础的。

  一、 客情

  最初,超哥分给我总共十个客户,让自己可以在这十个客户展 开拜访,然后同时给我讲解了拜访基本流程、拜访技巧与日工作安 排,到第二周自己懵懵懂懂的就去拜访,果不其然在这一周几乎都 不是那么顺利,但自己还是坚持了下来,等到超哥回来之后问了问 拜访的小细节,又向他模拟了一下自己拜访客户的情况,超哥及时 给予了指导,原来要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客情 跟进。我及时更正自己拜访的形式,在超哥的引荐之下自己在很多

  客户那里踏出了自己第一步,让自己再接下来的拜访打下基础。接 着自己又明白了实习生要做的一点就是跟诊,所以自己再周一,周 二,周三上午时常会出现在杨燕华老师门诊上,在周三整天也会在 林家底门诊帮忙,同时也在观察其他代表的相处形式,学习其他优 秀代表的优点,由于喜格迈的特殊情况,自己还兼任着带喜格迈病 人去同康药房拿药的任务。这段时间自己规规矩矩的按照分给自己 的客户的情况进行一一的客情拜访,也拉近了自身与客户之间的距 离。也在中对自己的客户进行了分层。

  二、学习

  1、在日常,虽然和超哥见面学习的机会不是那么的多,师傅领 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也是每一次都抓住自己提问的机会,毕竟 机会稍纵即逝,自己会在自己本子和手机上面写上最近的困惑的事 情,有些是怎么去做一个正式代表,怎么去抓住客户的思想,有些 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自己还是要记下来,或许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点。

  2、在正常客情的跟进中,不乏有一些活动会议的邀请,在自己 的客户中选择一些去邀请,第一次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大多数都是 应付,思考了一下觉着还是自己的客情没有做熟的原因,在第二次 邀请的时候自己抓住每次会议的重要主题,讲给客户听,抓住机会 邀请,最终有些效果。

  3、在进入公司的这段时间里,自己有空闲时间会看一些关于自 己产品信息,产品说明书, ppt 、竞品信息,清楚了两个产品的适应 症、作用机制、主要不良反应、与竞品的区别;在每次会议自己也 是进行会议内容的学习;在空暇时间会关注着身边的一些心血管信 息, 抓住一切有用的消息。

  三、其他

  1、在自己自身工作做好之后,会有些临时事情进行处理,例如:关注超哥注重关注的客户情况;跟着超哥进行日常工作的"进行。

  2、在这些工作做的同时,自己找时间把省医院、成都中医药大 学附属医院的心内科、老干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的门诊排班情 况;在几次夜访的努力下,清楚了省医院的心内科、老干科、肾内 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的医生构架已经管床情况。

  3、一些琐碎的杂事。

  四、工作进展

  在近段时间近期目标——客户对自己面熟、知晓自己是什么产 品,已经达到,有些客户也是对自己有认可,但这一阶段的结束, 代表着要进入下一阶段,可是自己还在迷茫,下一阶段不知道从何 做起,不知道自己突破口在哪,很迷惑。近段时间也想找其他人进 行学习交流。在这里做个检讨,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多,否则自己会 有很多办法来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

  五、工作思想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我懂得将工作中出现避免不了困 难努力去克服。在这之中我还应提高我待人接物的能力,交流沟通 能力,说服力,最重要的是,学会更好地适应社会,锻炼步入社会 的能力 ,让自己做个自己想做的人,对于现在慢慢改变的自己,自 己很满意 。

  坚信未来我会很好的,因为我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因为我是 一个懂得珍惜机会的人。无论是什么样的机会我都会珍惜的,都会 锻炼自己的。医药代表之路不好走,但是我要坚持走下去。相信自 己有这个实力,有这个能力。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勤奋创新,端 正心态 。 加油,未来的路好长,人生的路更是不*凡,努力,成就 不*凡的人生!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3篇(扩展9)

——语文高一文学常识

语文高一文学常识1

  【语文必修一】

  1、戴望舒是*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诗歌《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

  2、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作家,其诗作《再别康桥》细致入微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3、艾青是*现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的原名是《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专》《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5、《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6、司马迁是西汉(朝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开创了我国史学纪传体的先河,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8、西汉司马迁(作者)创作的《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鲁迅是*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等。

  10、鲁迅1918年5月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动的基石。其中篇小说《阿Q正传》通过对主人公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表明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魂灵”中的精神病症。

  11、巴金是20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现代文坛的巨匠,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12、夏衍是*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细菌》等,其创作的《包身工》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1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作者是梁实秋,*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批评家,代表作有散文《雅舍小品》等。

  14、《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荆轲刺秦王》选自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编写的《战国策》,《鸿门宴》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记》,《记念刘和珍君》选自*现代著名作家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小狗包弟》选自*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

  15、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奉为“至圣”,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他编辑整理的《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6、《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他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该书共分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并称“六艺”。

  17、《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的“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指50岁,“耳顺”指60岁。

  18、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国别)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主线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史。重要作品还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艰难时世》《双城记》。

  【语文必修二】

  19、朱自清是*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踪迹》《欧游杂记》等,其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借写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委婉地抒发了作者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感情。

  20、郁达夫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其散文《故都的秋》抒发了对北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

  21、陆蠡是*现代散文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等,其散文《囚绿记》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

  2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23、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诗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24、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是“楚辞体”,又因为以屈原作品《离骚》为代表,所以后世也称此诗体为“骚体”。

  25、《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

  集,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编辑。《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共373句。

  26、《诗经》中的《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在文学史上并称为“风骚”,分别是*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27、《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颂了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28、《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29、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诗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其诗作《短歌行》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30、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31、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美称,世称“王右军”。其散文《兰亭集序》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

  32、苏轼是北宋(朝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开豪放词派之风。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33、王安石是北宋(朝代)著名文学家、政治革新家,世称王荆公,又称临川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游褒禅山记》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34、蔡元培是*现代教育家,其演讲辞《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对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35、马丁路德金是美国(国别)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其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集中表达了他对自由、*等、公正的追求与憧憬。

  36、雨果是19世纪法国(国别)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1831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主人公是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另一部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是冉阿让。主要作品还有《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37、《家》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其中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

  38、巴金(作家)的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家》,该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是爱情和婚姻纠葛,主题是通过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三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为主干,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败落,表现青春和美好的感情如何受到封建家族统治的迫害,以及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

  39、小说《家》中的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小说写他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如向“门户不当”的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帮助觉民逃婚等。他的大哥觉新由于受封建礼教约束较多,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小说还刻画了其他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环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荒淫的假道士冯乐山等等。

  40、《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

推荐访问:李时珍 夜宿 一文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教学反思3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的教学反思1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