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1 重要性概念,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属于注册会计师(CPA)的专业判断范畴。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运用,菁选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浅谈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1
重要性概念,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属于注册会计师(CPA)的专业判断范畴。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因此,正确理解、全面掌握、科*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制定审计策略、选择审计方法、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审计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要性水*的确定及分配
1.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重要性水*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固定比率法即在选定判断某础上,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得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但这个百分比是多少,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作出规定。
笔者比较倾向于使用一些同内事务所的数值。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水*的判断,而重要性水*和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由于我们目前所向临的会计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减少CPA自身的审计风险,我们应接受相对较高的重要性水*。当然审计重要性的运用,绝对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界定,而只能由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被审计对象的不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CPA的专业判断来确认其重要性水*。
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是: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来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2.确定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CPA在制定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审计程序前,可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分配至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也可单独确定它们的重要性水*。但单独确定的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重要性水*之和不应大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否则,就收集不到充分、适当的证据。
3.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考虑。在实际工作中,CPA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性质、面临的特定环境和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首先应考虑错报或漏报的性质,即先按错报或漏报的原因判断其重要性水*。有的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可能并不重要,但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蓄意错报或漏报比相同金额的笔误更严重。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比如,某项错报或漏报使得企业的营运资金增加几百元,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这项错报或漏报使营运资金从低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变为稍稍高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这就影响了贷款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所以是重要的。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例如,某项错报或漏报使企业由亏损变为盈利,或使企业由盈利变为7损,或使企业的收益由每年递增1%的趋势变为本年度收益下降1%,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就具有重要性。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如现金、应交税金和实收资本账户存在错报或漏报,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重要性水*数量标准计算方法的使用范围。一般来说,利润法适用于利润比较稳定,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总收入法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因为微利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一般收入总额大而利润相对较小,如果采用利润法,必然会得到太高的重要性水*,这时注册会计师就会扩大审计范围或追加审计程序,而实际上,只能是浪费时间和人力;总资产法适用于金融、保险或其他资产大而盈利小的企业。
(3)如果同一时期被审计单位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不同,CPA应当选择其最低值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
4.重要性水*的分配。CPA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的分配办法,具体分配备账户余额的重要性水*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①被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被审计项目愈重要,分配的重要性水*就愈低;②被审计项目出现错弊可能性的大小。被审计项目出现错弊的可能性愈大,分配的重要性水*就愈低。
二、重要性概念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
1.评价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即确定多少的错误入达即为重要;对重要性水*作出初步的判断,以合理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并据此初步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重点领域。如对集团公司审计,在了解客户基本业务情况之后,初步确定对重要的子公司采取直接审计方法,对次要的子公司采用审阅方法。如果某些子公司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占整个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的比率均在10%以下,也可以不合并审计。又如,通过对会计报表的总体复核,检查波动幅度较大的项目,分析其合理性,对波动异常的项目,确定为重要审计领域。
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
1.履行重要的审计程序。所谓重要的审计程序,就是确认某一审计项目最关键、具有决定意义的程序。当重要审计程序不能如愿实施时,应当追加相应的替代程序。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弊端的迹象,并可能因此导致重要反映失实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
2.获取重要的审计证据。所谓重要的审计证据,是指能对重要的审计意见显示出其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相对审计意见而言是重要的,其二是就其本身证明力而言是重要的。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CPA就越需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对不太重要的审计项目,可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3.确定要调整的重要会计误差。会计误差是指未正确地记录与报告经济事项或业务发生时存在的事实。会计报表中的会计误差由计算错误、误用会计方法或忽视会计报表编制时存在的事实而引起。CPA对于会计误差,并不是一概作出调整建议,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报表各项目可接受的最大差错额,对重要的会计误差作出调整建议,对次要的、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性的会计误差事项,可以适当忽略。
四、重要性概念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
1.复核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根据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判断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报表饮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重大遗漏或歪曲。
2.错报和漏报的汇总。CPA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边当处理。
3.决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CPA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后,汇总所有的审计差异而形成审计结果,并对其进行评价,这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前提。CPA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金额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CPA应当考虑采用两种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一是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确认汇总数是否重要;二是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使其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
(2)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金额的汇总数接近重要件水*,但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CPA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
(3)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或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仍超过重要性水*的,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一般来说,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的汇总数可能影响某个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但会计报表的反映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大多数甚至全部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CPA就应当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浅谈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2
重要性概念,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属于注册会计师(CPA)的专业判断范畴。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因此,正确理解、全面掌握、科*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制定审计策略、选择审计方法、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审计风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要性水*的确定及分配
1.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重要性水*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固定比率法即在选定判断某础上,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得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但这个百分比是多少,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作出规定。
笔者比较倾向于使用一些同内事务所的数值。因为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水*的判断,而重要性水*和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由于我们目前所向临的会计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为了减少CPA自身的审计风险,我们应接受相对较高的重要性水*。当然审计重要性的运用,绝对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界定,而只能由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被审计对象的不同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CPA的专业判断来确认其重要性水*。
变动比率法的基本原理是: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一般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来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2.确定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CPA在制定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审计程序前,可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分配至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也可单独确定它们的重要性水*。但单独确定的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的重要性水*之和不应大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否则,就收集不到充分、适当的证据。
3.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考虑。在实际工作中,CPA应当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性质、面临的特定环境和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首先应考虑错报或漏报的性质,即先按错报或漏报的原因判断其重要性水*。有的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可能并不重要,但从其性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蓄意错报或漏报比相同金额的笔误更严重。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比如,某项错报或漏报使得企业的营运资金增加几百元,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这项错报或漏报使营运资金从低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变为稍稍高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这就影响了贷款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所以是重要的。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例如,某项错报或漏报使企业由亏损变为盈利,或使企业由盈利变为7损,或使企业的收益由每年递增1%的趋势变为本年度收益下降1%,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就具有重要性。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如现金、应交税金和实收资本账户存在错报或漏报,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重要性水*数量标准计算方法的使用范围。一般来说,利润法适用于利润比较稳定,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总收入法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因为微利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一般收入总额大而利润相对较小,如果采用利润法,必然会得到太高的重要性水*,这时注册会计师就会扩大审计范围或追加审计程序,而实际上,只能是浪费时间和人力;总资产法适用于金融、保险或其他资产大而盈利小的企业。
(3)如果同一时期被审计单位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不同,CPA应当选择其最低值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
4.重要性水*的分配。CPA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的分配办法,具体分配备账户余额的重要性水*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①被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被审计项目愈重要,分配的重要性水*就愈低;②被审计项目出现错弊可能性的大小。被审计项目出现错弊的可能性愈大,分配的重要性水*就愈低。
二、重要性概念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
1.评价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即确定多少的错误入达即为重要;对重要性水*作出初步的判断,以合理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并据此初步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重点领域。如对集团公司审计,在了解客户基本业务情况之后,初步确定对重要的子公司采取直接审计方法,对次要的子公司采用审阅方法。如果某些子公司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占整个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的比率均在10%以下,也可以不合并审计。又如,通过对会计报表的总体复核,检查波动幅度较大的项目,分析其合理性,对波动异常的项目,确定为重要审计领域。
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
1.履行重要的审计程序。所谓重要的审计程序,就是确认某一审计项目最关键、具有决定意义的程序。当重要审计程序不能如愿实施时,应当追加相应的替代程序。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弊端的迹象,并可能因此导致重要反映失实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
2.获取重要的审计证据。所谓重要的审计证据,是指能对重要的审计意见显示出其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相对审计意见而言是重要的,其二是就其本身证明力而言是重要的。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CPA就越需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对不太重要的审计项目,可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3.确定要调整的重要会计误差。会计误差是指未正确地记录与报告经济事项或业务发生时存在的事实。会计报表中的会计误差由计算错误、误用会计方法或忽视会计报表编制时存在的事实而引起。CPA对于会计误差,并不是一概作出调整建议,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报表各项目可接受的最大差错额,对重要的会计误差作出调整建议,对次要的、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性的会计误差事项,可以适当忽略。
四、重要性概念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
1.复核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根据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判断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报表饮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重大遗漏或歪曲。
2.错报和漏报的汇总。CPA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边当处理。
3.决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CPA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后,汇总所有的审计差异而形成审计结果,并对其进行评价,这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前提。CPA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金额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CPA应当考虑采用两种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一是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确认汇总数是否重要;二是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使其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
(2)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金额的`汇总数接近重要件水*,但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CPA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
(3)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或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仍超过重要性水*的,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一般来说,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的汇总数可能影响某个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但会计报表的反映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CPA应当发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大多数甚至全部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CPA就应当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浅谈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3
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主要表现为:依据国家法律或基于国家行*力行使而取得的国有财产、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资产、由于接受馈赠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的财产、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等。对事业单位而言,凡是国家机关及国有企业单位创办或者所属的事业单位,其占有使用的资产全部属于国有资产;非国家机关及非国有企业单位创办的事业单位,凡是由国家投入的资产也应属于国家所有。审计中,应能透过表面的经济现象分析判断出哪些经济行为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从而防止国有资产不受侵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关键词:审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
(一)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性资产流动性较强,容易发生错弊,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重点的审计内容应包括:会计、出纳等相关岗位是否建立了不相容的职责分工;银行存款、现金的领用报销手续和程序是否完善;是否存在库存现金超限额使用、坐支现金、不应借出的款项白条抵库、超出结算起点支付现金等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问题;银行开户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多头开户、出借账户等问题,审计人员还应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督盘点,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核查银行账户未达账项中有无收付均未入账的款项。
(二)往来账的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对账及记账情况,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主要表现为:
1、有的单位内部往来款项多年不对账,有的已经根本无法对账。
2、记账依据不够充分,内部往来挂账随意性较大。如,有些单位使用白条、自制说明、领导批件、工程完工单或自制收据作为入账依据;有些单位之间发生的临时借款,出借方已凭借据记账,借款方未记账,双方不同时记账;有的为了应付审计部门或*门的专项检查而随意挂账,造成账实不符。
3、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直接凭借条借款给经办人挂账,经办人报销费用后未及时冲销原来的借款,造成虚增负债。
4、人员调动时未及时结算,长时间挂账。
5、有的事业单位将不该报销的费用支出挂入往来。
6、有的事业单位将房租收入、上级单位拨入的专项资金、下级部门上缴的管理费等收入记入“暂存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既逃避了预算外资金监督管理、截留挪用了专项资金、隐瞒了管理费收入,又偷逃了国家税金。另外,还在“暂付款”和“其他应收款”中,将不应报销的费用列入,或对无法收回的款项及个人借款长期挂账不做账务处理。
(三)对实物性资产,审计中应重点关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之间的责任是否明确,各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如何。三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能否保证所有实物资产变动的情况均能在有关资料上得到正确的反映;是否将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保管、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内容在固定资产卡片上详细记录;
增加的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账;资产的减少有无报批,转让计价有无合法依据,是否存在低价处理国有资产的问题,是否存在购建资产作为支出核销后形成账外资产的情况;资产的领用、核销手续是否健全;资产盘盈、盘亏的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以保证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是否规范了固定资产抵押管理,有无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程序和审批权限等;固定资产的配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有无擅自提高标准的问题。审计人员可根据需要对全部或部分实物性资产进行监督盘点,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控制,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及处置定价,防范固定资产的流失。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由于价值高、不易移动,容易忽视对其真实情况的审计。审计中发现,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有些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未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二是某些单位自行处置固定资产,手续不健全,程序不合法;三是有些单位以出租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与其他单位合作建房,房屋建成使用多年后仍未办理竣工决算,房租收入和固定资产也未入账;四是有些单位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或虽设有明细账,但登记不规范、不及时,甚至有错登、漏登现象发生;五是有的长期未盘点,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造成账账、账实不符。这样,就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实,家底不清,税款及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四)收入的审计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
1、有些事业单位将收取的费用直接记入往来科目,长期挂账且未申报纳税。
2、将应收取的费用通过合同约定直接冲抵购买的办公用品等,收支均未开票入账,也未申报纳税。
3、有些单位之间为了逃避财政等部门的监管,将支出票据在应收取相关费用的单位报销,抵顶应收对方单位款项。
4、未将收取的相关费用纳入账内核算,直接支付了相关费用。
以上造成事业单位收入核算不实,影响了单位收入规模的真实性,逃避了财税部门监管,易形成账外资产———小金库。
(五)经费审计中应关注下列内容:检查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和开支标准,有无挤占挪用、提高开支标准、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挥霍浪费等问题;要审查经费开支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支出,有无将资金转移下属单位进行支出等问题;审批权限是否合法合规,对于由*或上级部门审批的收费项目是否认真地执行,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仍在收取已经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问题。
(六)票据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漏洞也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有些单位票据领用和核销未办理任何手续,容易形成“小金库”;有些单位为了谋取小团体利益,采取开“阴阳票”或自制收据套取现金,逃避*门监管,形成“账外账”。
若审计中能就上述关键控制点展开询问、盘点、查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定会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强化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力度,审计查处国有资产流失舞弊的效率,定能及大地防范和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从而也对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及管理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
2浅谈固定资产的审计
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
4浅析固定资产折旧的税收筹划
推荐访问:浅谈 重要性 审计 浅谈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运用 菁选3篇 浅谈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1 浅谈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100字 浅谈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10字 重要性概念及其在审计过程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