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荟萃20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2-17 12:15:07 来源:网友投稿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  进入高中,语文教材难度陡增,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古文篇目大幅增加。对比初中古文篇目的内容不难发现,高中教材增添了很多逻辑性较强的论说文和典故集中、篇幅较大的长诗慢词,而学生乐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堂教学总结,荟萃20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荟萃20篇(完整文档)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

  进入高中,语文教材难度陡增,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古文篇目大幅增加。对比初中古文篇目的内容不难发现,高中教材增添了很多逻辑性较强的论说文和典故集中、篇幅较大的长诗慢词,而学生乐于接受的趣味性和感性体验都有所削弱,加之古文篇目多、长、难,不少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丧失了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信心。在日常教学中,课堂的照单全收与课后的遗忘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复的摸索与尝试都收效甚微,如何改变学生对古诗词难于接受、理解、融入的现状,也成为困扰我的难题之一。

  在近期的诗词教学中,《柳永词两首》和《苏轼词两首》前后相连,在婉约凄切与磅礴豪放之间徘徊良久,我总在思量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词人不同的情感世界。蓦然忆起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苏东坡问一位善歌的幕士:“我的词和柳永的词相比如何?”幕士说:“柳郎中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手执红牙拍板浅唱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而你的词得请关西大汉持铜琶、铁板高唱大江东去。”这典故是个不错的切入点,但前提必须是让苏轼与柳永的迥异风格给学生们留下持久的心灵震撼。而日常诗词教学中繁复的讲解、空洞的赏析、*淡的诵读完全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诠释,不论是名家的朗诵还是学生的示范,都因各自情感处理的差异而很难在学生们心中引起共鸣,因此也更难触动学生们情感的心弦。

  课间学生们拥在钢琴边弹唱歌曲的身影,突然给了我灵感,词在古代,不就是歌词吗?苏轼的词在当时就被广为传唱,而自嘲是“奉旨填词”的柳永也是北宋时最知名的“流行歌曲”词作者之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便是最好的证明。褪去“北宋大词家”的外衣,我不刻意在作者简介时强调柳永、苏轼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是尝试从“奉旨填词”的失意文人谈起,从“尘满面、鬓如霜”却功业未成的半百士子谈起,当“伟大词人”不再高高在上,学生们便消除了畏难的压力,以善感的特质,充分感受沉溺于旖旎都市,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醉生梦死的失意灵魂,亲身追随执意明辨是非,“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孤独身影在宦海中起落沉浮。在学生们的情绪酝酿到高潮时,他们便挑剔起录音朗诵里不够到位的表演,纷纷表示这种绵延不尽的感伤、壮志难酬的悲恸唯有借助音乐才能表达出来。

  借助这个时机,我提示“词又叫曲子词”,为什么不能利用我们的天赋和资源,给经典谱上自己最爱的旋律呢?学生的反应很热烈,当堂就有学生即兴创作并弹唱,旋律灵动惆怅,耳目一新,诗词也当堂成诵。我随即将这当做一项作业布置给所有作曲专业的学生,要求每人至少为本学期所学的一首诗词作曲,另外欢迎其他各专业的学生利用自己的乐器和专长参与其中,拟于半个月后收取曲谱、录音小样。基于这样的动员,也给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题材,比如将学生们的创作进行评比、组织学生自由组合表演展示,在学生们当中推广传唱等等,这些不仅让学生们重拾学习诗词的信心,而且完全是自觉自愿的切身体会,能更深刻的回味这些难忘的经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典诗词的新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表演热情,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台,调动他们的参与性与协作性,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让古典诗词的学习过程成为他们珍藏一生的回忆。

  当把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相连通时,学生们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被完全调动起来,让学生们利用自己所长主动学习自己所短,从前的诗词学习、背诵就不再是难题,含英咀华的境界也就不再遥远。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超越时空被反复的诠释,每一次诠释又会被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2

  本学年,我校为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一学年即将过去,我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做如下总结。

  在新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学生先学后教、探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几种生本课堂学习方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比如对在课堂上存在的假互动现象、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质疑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明确对自己提出教学应注意的十点即: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同学交流点,课后活动点;学得深一点,扩得广一点;纪律好一点,学得多一点。

  在教学中热爱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再就是课后积极进行反思,一是进行一节课后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功之处,得到什么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分析在合作互动中存在哪些假互动、假问题,什么地方遏止了学生的思维?什么地方出现低效现象; 二是对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从作业、辅导、讲评中反馈回来的信息,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认真思考自学的实际效果,积累成功经验,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

  我所教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女多男少,贪玩,,集体观念性强。从学习成绩来看,优生占的比例少,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占的比数较大,课堂上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几个人,课堂气氛不活跃,有部分学生存在思维能力较差,记忆力差,不肯动脑筋思考问题,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如骆声亮、范涛、刘明芳尽管完成作业,但学习应付、自制能力差,记忆力差,有个别同学上课好动、随便、精力不集中等。大多数同学的阅读和习作是弱项,测验时就这两项失分多,其中有四名同学不会作文。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报有无所谓的态度。

  从整体看女同学学习认真、上课听讲、做作业细心等,而男同学比不上她们。总之,要想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还得从各方面下一番功夫。首先,指导学生把字写好,写对笔画、笔顺,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快默读速度。在阅读教学中揣摩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的阅读。其次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作者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实处。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的提高口语表达水*。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重视作文多元性评价。

  下学期还将继续开展好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充分发挥各小组长的作用,互帮互学,共同探讨,共同讨论,使每个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力争提高课题效率。我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备课,精心批改作业,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入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阅读方面下功夫,弥补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利用农村资源网站这一教学优势,搜集有关相应的服务于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更生动有趣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惯性。在大阅读活动中,按照要求扎扎实实的开展好背诵古诗和课外阅读活动,利用晨诵时间,本学期内要完成五十首古诗的背诵任务,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打下基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努力向课堂要质量。本学期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优等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辅导,彻底改正教育观念,从不同角度锻炼、培养、开拓他们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本班的优秀率。对那些纪律松懈,学习松弛、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学,要加强教育,认真管教,让学生学有所得,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3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努力地工作,也有了一点收获,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教学总结了!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教学总结的开头该怎么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课堂教学总结(通用2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4

  一、活动概况

  1、安排周密,过程丰富,体现了竞赛的公正性。主要有四个特点:上课降序排列,科学公开;内容每天一选,同课异构;评委每天一换,随机抽取;结果每天一结,随时入库。

  2、赛点学校积极配合,为评委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3、本学科重新制定了评价细则,体现了学生为主、阅读为主、实效为主的原则。所有老师都能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兴趣先导、整体推进、注重方法、文化积累,是活动的一大特色。容量较大、学段鲜明、气氛和谐、目标达成,是我市增量阅读成果的一次大交流、大展示。

  4、乡镇及局直学校教师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同台对决,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从入围上课环节的数据看,局直有40人(包括城关和尹庄两个乡镇)乡镇有30人;从过程看,多数人能面向全体、精心整合,目标简明准确,时间分配合理,发挥了主导和主体的双重作用,教学效果较好;从结果看,局直学校相对突出,乡镇学校也出现了一些优师优课。

  5、所使用的学生课前均未和授课教师见面,但从课堂看,学生素质普遍较高,能用不同方式阅读,个体思维活跃,表达能力较强,完成任务较好。

  二、突出亮点

  凡是说课中涉及到的课文均未入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面对的都是全新的、相对长而难以处理的内容。但由于近年来教师业务水*的不断提高,还是表现出了很多亮点。

  1、能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乐学、爱学业。很多教师教学起点把握合理,导入新课科学艺术。市二小的杨**老师教学的是《一个这样的老师》,开课就以“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为话题和学生交流,然后诚恳地说,我希望这节课我就是这样的老师……市一小的张**老师把学习内容展示在白板上,学生自由自主地在上面批注修改,过程真实自然。市二小的来**教学《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时,利用图片和音乐,把学生提前拉倒了毕业时难舍难分的场景,将课文内容的背景再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形成了作者和读者的共鸣。

  2、能利用已有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帮助学习,突破难点。多数老师都重视学生的自学批注,重视阅读方法的选择和指导。有的老师还适时出示学生的摘录笔记样板,和学生交流。市一小的何**等老师教学《劳动的开端》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体会劳动的意义。西闫一小的李**老师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让他们用浏览、速度、默读等方式来学习长文《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中州实验学校的张**老师,教学时,激情充沛,语言准确,教学节奏把握较好,用自身的优势带动起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3、自主读识环节扎实,多形式的读和展示成了课堂的重头戏。大部分教师都找准了课堂的起点,用智慧丰富了教学过程,保证全体学生完成保底的任务。杨**、韦**、来**等老师都是不惜花费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初读。杨红苗设计的检测题不只是认读词语,还有对重要信息的把握情况,如凯蒂旺普斯?怀特森是什么人?这里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市一小的田春丽,紧紧抓住“卓尔不群”和“锲而不舍”两个成语,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逐层阅读,效果较好。

  4、教师能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活动中大家公认的好课都是以教师的高度、深度、广度为前提,以跳出语文教语文为理念,重组教材,整体推进。杨**老师的教学简洁有效,就是围绕不断拓展的表格来引领学习,层层深入,达到了读者对人物充分认识的目的。韦**老师在教学《跳水》时,抓住了小说的特点,设计了聚焦目标、聚焦字词、聚焦情节、聚焦人物、聚焦创作等环节,由“不知所措”的认读及文中所指,从曲线图的引领到对人物的品评,教学无痕,效果突出,特别是最后的续写:他赶快一头钻到船长室里……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纷呈。河滨小学的秦奕洁教学《城市的标识》时,从环节的设计到语言的组织,语文性及艺术性较高,特别是在设计检测题时,有意识地将词语进行了分类排列,既解决了教学难点,也为下面的分层奠定了基础,为我们提供了长文短教的有效经验。实验三小的刘**等老师教学《丝绸之路》时,能联想到国家刚刚出台的“一带一路”战略,并用相关资料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城关镇*小学的张**老师教学的是《为了他的尊严》,她设计两个中心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交流:搬不搬砖,对乞丐有什么不一样?对来妇人来说,砖放哪儿都一样,为什么还要乞丐去搬?由于议题集中且有价值,就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自学。

  5、课堂拓展方向正确、教学有效。很多教师用实际行动落实了我们*时提出的从阅读到阅读、从阅读到表达、从阅读到教育的三向拓展,取得了教学的实效。张**老师在教学《为了他的尊严》时,设计了换位思考的内容:假如你是独臂乞丐,你生气是因为……假如你是独臂乞丐,你感激是因为……,在教学的最后,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很有效的提升:曾经,尊严时叶挺在牢房中的……是晏婴在和楚国……;曾经,尊严也是朱自清……,是失去国土……,既总结了学过的内容,又提升了认识,语文味很浓。来**老师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写真情、送真情卡活动,既是巧妙的读写结合,也是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当学生代表把真情卡送给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时,那场面另所有的人感动。中州实验学校的李**老师教学《欲速则不达》时,让学生想象:当齐景公回到都城看到自己的老丞相已经去世,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做学生能设身处境地去思考,能将自己的认识借助人物来表达出来。

  6、教学中注意方法的发现和渗透。市一小的张**老师在教学《永生的眼睛》时,当学生认识了新词“角膜”后,随即提供资料,让学生了解其意思,然后指导写字,接着呈现过渡语:这节课讲的就是关于角膜的故事……这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就是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

  三、突出问题

  1、不少教师过于依赖教参,对教材研读的表面化、教学的雷同化,是这次同课异构中出现的最突出现象。课堂上个性化的东西太少,个别人甚至成了他人的传话筒。

  2、双基教学重视不够,很重要的自主读识环节,被一些老师一带而过、一测而过,在他们眼中,误把学生的课前预习当做了初读的完结。在读悟环节,不少教师牵引的痕迹太浓,课文长了,他们把教师的替代当成了捷径,有的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的*台。在读用环节,还有的老师也想拓展,但没有时间、没有方法,一切都形同虚设。

  3、不能处理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对一些课文偏重于思想教育。应试教育的残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老师竟然在在学生交流后出示了统一的标准答案。

  四、今后建议

  1、评委素质还需提高,特别是每天一换,从某种程度上看,还是有前后不一致的现象。

  2、各学校要狠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质疑能力,能说清楚的话、说完整的话、说自己的话等。

  3、课改的深化对教师的研读教材提出了新要求,必要的培训和竞赛也要经常举行,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5

  这一学习,我继续努力推行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认真编写导学案,争取做到备课有效,课堂高效。现将一学期课堂教学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这一学期,我重点关注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我不仅仅教课文,更多时候是把课文当做一篇阅读题教学。这一学期的两次公开教学《白鹅》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都尝试了自主阅读教学法。例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自主阅读题目:

  默读课文2段,完成习题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这段话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苍白——()凋零——()

  (3)小钱为什么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用“_______”画出有关句子。这句话把比作,让我们体会到。

  (4)想象说话: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而小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时,而小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时,而小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当同龄人时,而小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5)骨髓移植容易吗?从、等词可以看出。

  (6)理解:辗转:。(方法:想象说话理解词语)

  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主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在文中圈画读音,寻找反义词,勾画重点句,想象说话,并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正因为有了学生主动、认真地深入思考,之后的交流非常顺畅,课堂上举手的同学明显增多,教师只是在旁适时点拨,指导朗读就可以了,我真的很欣慰这样的举措。语文教学本来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什么不把课堂还给学生呢?为什么不多给些时间让孩子们去思考、去交流呢?为什么不能把课文当做一篇阅读题来指导孩子们完成呢吗?

  二、存在问题: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备课不精心,投入力度不够,有时候额按不符合;课堂上关注后进生不够,教师讲的深情并茂,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如:概括课文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仍需教师很好的培养。

  三、改进措施:

  首先,继续认真钻研文本,吃透教材,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不能只有一桶水,要多搜集一些拓展性、有生成性的资料编入导学案,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能力。

  其次,精心设计导学问题,问题要做到少而精,能起到统领课堂的作用,练习题要精选,围绕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还有,多关注学生的能力,把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6

  为巩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改革更趋于理性,更符合我校实际,语文组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课堂教学回头看”活动。有重点的对部分同志的课进行了听评。现对活动作以总结。

  一、课堂回顾

  王德广老师执教的《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学生展示十分活跃,展示内容的处理很有层次性,每一个小的环节的展示,都竭力吸引全部学生参与。展示学生与听课学生的互动,教师的及时的评价点拨,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李保义老师执教的《伟大的悲剧》,引导学生从“悲剧”和“伟大”两个层面,多角度的解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并且受到强烈的感染,是这次活动中水*最高的一节课。刘听会老师执教的《土地的誓言》,通过歌曲《松花江上》导入,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对展示内容没有很好的整合,头绪较多,课堂显得有点乱,影响了教学效果。高显海老师执教的《登上地球之巅》,按照“字词教学——课文复述——重点理解——语言品味”的顺序,呈现出教学线条之美。学生讲解时能够使用课堂展示笔记,教师点拨能够突出重点。

  二、取得的成绩

  几位老师的公开课,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回头看”活动,我们看到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可喜的变化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态度,由开始的观望、怀疑、尝试、动摇到现在赞成、试验、坚定不移的实施,是一个反复求索,实事求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讨论,认识逐步达到一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关注学生的一生幸福。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乐观的生活,拥有爱心、懂得感恩,有美好的志趣和情操,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思想转变后,教师关注的中心由“分数”转到“人”上,由只重知识到能力培养上,到人文熏陶上,到健全人格的培养上。教师能够正确处理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定位,能够把课堂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回头看”的几节课中,学生展示积极活跃,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评价准确,点拨适宜,引导得法,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2、课堂展示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还记得在改革初期,学生展示的情形:胆怯害羞,声音不高,照搬资料,只顾自己,不管听众,形式单调,缺少互动。现在的课堂,学生展示自然大方,质疑、纠错、补充、讨论、评价,信息多向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在李保义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的感受更为深刻。学生朗读充满感情,富有感染力,而且,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在教室里走动,让我们想到古代诗人吟哦的情境。高庙中心学校的老师来我校听课后,深有感触得说:“我非常感慨自己能亲眼看到杜郎口模式的展示者们展示自己的课。我先前是比较抵触这种模式的,总想着这样的模式是以牺牲学生为代价的,是图表面的花哨和热闹。然而,当我真正坐在了教室里,听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理解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哪里是什么课堂教学,这分明是学生思维跳跃的艺术展示,是那么令人心动,令人心旷神怡。”

  3、文本意识正在逐步强化

  本学期初,我组在九年级公开课阶段总结中指出:“不可否认,现在的课堂,师生的文本意识正在逐渐淡化。”“增强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听课,我们觉得这一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四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做了自己的努力。李保义老师以“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悲剧?悲体现在哪里?伟大体现在哪里?”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高显海老师设置“从哪里看出山势险峻?”的问题,让学生深入课文,体验登上珠峰的困难,感受登山运动员的顽强意志及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感,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展示内容缺少整合

  通过听评课,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课堂展示内容缺少必要的整合。一个小组展示过字词后,下一个小组展示还有类似的内容。有些课堂上,学生以问题训练的形式展示,组间内容交叉的很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了展示进度。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多做一些引导,以争取课堂教学的高效。

  2、教师的点拨应突出方法的点拨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存在疑惑,学生展示遇到困难时,就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我们发现,教师大多是就问题谈问题,有时甚至直接向学生出示答案。这样的引导,学生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有可能依然茫然。所以,方法的点拨至关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刚刚迈出第一步,虽然是可喜的一步,但仅仅是第一步而已。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有待我们去完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努力探索,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在范刚校长的带领下,大胆开拓,锐意进取,为教学改革倾注智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7

  优点:

  1、学习习惯有了很好的转变。在八一、北村听的4节课,所有学生自始至终坐姿良好,中小代忠娟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说”的训练非常好,达到了优质课水*。

  2、课堂教学悄然变化,新理念、新方法在课堂上尝试运用。特别是市优质课评比学习归来,教师能够主动将学习的东西去尝试、使用,成为了我们改变课堂、提高效率的开端。

  3、大部分教师能够抓住文章重点进行教学。

  问题:

  1、目标不明确,不全面,定位不准。很多教师只是注重了这一课的内容目标,忽略了年级目标、单元目标,没有把课文放入一个知识体系中看待,只是把课文当成了全部,为教课文而教课文。我们要把课文当成一个“例题”来教,利用这个例题教给学生阅读课文、学习语文的方法!

  2、有感情朗读不到位。本周听的8节课,只有代忠娟班的学生有感情朗读真有感情,其他只是形式。说明我们学生的朗读水*不高,学生不会有感情朗读!这也是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要求语文教师,在早读期间要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好“读书有感情”的学生,让他们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共同来提高我们的朗读水*。

  3、对重点句段学习缺乏层次和方法。特别是对重点句段,要按照读文-----理解品悟(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欣赏(有感情朗读等)----评价的顺序进行学习。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如:

  ①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③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想象来理解,也可以利用模仿、表演来理解。

  ④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⑤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4、合作交流中的检查,绝大多数老师只检查字词,未涉及课文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这和教学策略中合作交流的目标要领相去甚远(学习目标: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操作要领: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5、作业的布置过于简单机械。作业布置要多留积累性的、扩展阅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读写结合的作业。

  建议:

  六个需要。上课需要理出一条主线、教学一种方法、品味一个词句、读好一段文字、做好一个练习(融合在品读课文中)培养一种习惯。

  四个不要。上课不要使用方言、土话;不要上来就看教案,不钻研教材;不要逐段讲解,*均用力;不要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思考、发言。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8

  回忆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公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当着治理全班同窗的重担。先生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能够说,教师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体学校的发展。下面分多少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思想方面

  本人关心国家大事,工作当真负责,关怀学生,爱惜学生,为人师表,有贡献精力。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师校教研员的领导下进行群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懂得精神实质。而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教参,学习好纲领,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求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长处判断自己的教学思路,经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想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造教具。每次,当我工作完的时候,脖子就已经感到十分僵直而苦楚悲伤。而家人都已酣睡,时钟已静静滑过深夜十一时、十二时,有时已经凌晨一时多了。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筹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捉住重点,冲破难点,精讲精练。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动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明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个别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背靠背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应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烦讲解,不会写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接洽,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为了辅导学困生,我常常在班后把他们带回家,给他们吃小灶。

  4、作业

  依据减负的请求,我把天天的作业经由精心肠筛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施展主动性和发现性的功课。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宏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固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常脱俗"的爱。这种爱不血源跟亲情,不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气。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态、家庭情形、知识基本、学习成就、兴致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懂得。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进步教育管理程度、提高教育教学品德的必要条件。

  初接新班,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事、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高深莫测。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色,他们有什么弊端,需不须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了解学生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中午休息时和他们说谈话,在闲谈进程中了解他们的基础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知道了许多:

  懂得了孩子的所有,我才华有的放矢地去关怀他们。

  2、爱就是关心。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能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果。师爱要全面、公*。全面公正的爱是指教师要酷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敬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诚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等同的,这就是恳求教师不能*易近人,更不能利用老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主张,懂得他们成熟和天真;信赖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难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能力与教师缩警戒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靠感。

  在班上,人人都是小主人。不用老师指定,不必编排值日表,每天卫生扫除都有学生抢着去做;班上有同学遇到艰难,同学们都会主动去关心、援助……用爱心造就孩子对群体,对别人的爱,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对别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人格大树就矗立起来了。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厉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弊病错误,不放荡、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绪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作为一个合格的国民先生,我有义务引领他们走进常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空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良多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养,想了很多有趣的游戏,不仅使学生爱动的天性被发挥的畅快淋漓,由此吸引了学生的留神力,而且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学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涯和生存的根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动准则。

  刚入学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只会随心所欲地玩闹。我就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进行惯例教育,如:班会上、早检时、值周总结得到红旗和没得到红旗都要进行教育。这样让他们心中有通例,时刻有常规意识。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自发性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看"。下课时,我先走到教室门口,站在那儿,而后目送他们一个一个走出去,还要不断地提醒,某某站排里,某某把手放下。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指导他们游戏的办法。上课时光站队就得训练好几次。就这样,促地下课我不再用时时地去看着了,队伍也站得整整齐齐了。

  四、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领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五、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练习,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留心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学高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先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始终的变革。作为有任务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发性,及时发明、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诲跟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持其特点、创造其法令,失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实现咱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空虚,那沉甸甸的感情。我用我的心去教导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毕生矢志教育的宿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宝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信任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必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9

  5月21日至22日,**省第八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桐乡市会展中心举行。参赛教师是11个市的教坛骄子,代表了我省青年教师的最高教学水*。最后,省小语会会长沈大安老师给大会做了总评及专题讲座《语文教学走向生本》。

  讲座内容记录如下:

  一、本次活动的特点:

  1、教材集中在中高年级,课型有精读和略读,首次出现了综合性学习。

  2、参赛教师理念正确,个人素质好,参赛课经过精心打磨,反复实践,各地教学水*更加接近,差距进一步缩小。

  3、文本解读比较深入,普遍关注语言,有比较明确的知识和能力点,安排书面作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真实、朴实、扎实、厚实正在成为我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风格。

  (一)**:《怀念母亲》。

  教材处理详略分明,以怀念生身母亲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体会作者对祖*亲的深厚情感,使学生的认识渐次推进。抓住课文中日记“触景生情”的特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阅读,练习写作,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清晰。

  (二)**:《普罗米修斯》。

  从理清人物关系入手,落实“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年段目标,同时理解和积累词语。通过画面再现和回环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造福人类的博大爱心和坚忍精神。

  (三)**:《临死前的严监生》。

  目标指向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见文——见形——见心”几个阶段,品味名著的精妙。根据文学作品特点,注重再现形象,让学生对“一个名字”“一个场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遨游汉字王国》。

  在一系列好玩的游戏中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大胆想象,激发了探索汉字奥秘的兴趣。学生研究意向的选择和交流具有很大空间,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自主性。

  (五)**:《临死前的严监生》。

  呈现学习的真实状态,尊重学生的阅读起点,从字词疏通开始,在细读人物的动作变化中逐步感悟人物特点。课末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自己修正初始观点,课堂教学增量明显。

  (六)**:《巨人的花园》。

  体现童话特点,把课外阅读的方法辐射到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阅读策略:借助“概念圈”认识花园和巨人的发展变化,利用几何图形讲述课文主要内容,给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引入了新的元素。

  (七)**:《古诗两首》。

  引导学生从诗句中读出画面,读出画面后的情感,根据儿童认知特点进行“借景抒情”的启蒙教育。两首古诗的比较阅读,在疏通字词中渗透着学习方法和文化因素。

  (八)**:《七律·长征》。

  基于学生学习起点,关注学生学习难点,从正音和理解词语开始,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缩短诗歌与学生知识经验之间的距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章法,感受伟人的胸怀。

  (九)**:《鱼游到了纸上》。

  从标点入手,通过词语理解、形象再现、前后对比、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细读一个语段,感受青年的画技高超。通过想象写话,迁移运用课文写人的方法。

  (十)**:《刷子李》。

  为略读课文设计别出心裁又富有张力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意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课文阅读抓大放小,在拓展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小说的写作特色。

  (十一)**:《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针对学生和课文背景距离遥远的实际,引领学生品味词句,反复朗读,逐步走进伽利略面临的责难境地,通过练笔感受他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十二)**:《大瀑布的葬礼》。

  以三个画面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品味词句、感情朗读、前后对比,体验忽视环境保护的沉痛教训。在多角度的写话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实现认识和语言的同步发展。

  二、语文教学走向生本。

  现代教学论认为构成教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我国的教学历来重视知识的传承,容易成为以教材为本;过分强*师的主导作用,容易成为以教师为本。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是一个突出的现象。

  发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灌输过程,而是学习者的自我建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学好学习内容。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语文教学要走向以学生为本。

  (一)文本解读走向生本。

  教师解读文本最好经历“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估计他们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误读吗?……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需要深入和独到,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不能把*的认识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小学语文是打基础,不提倡“深度语文”。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会跟老师心中的答案完全一致,可能会有多种情况。根据对学生学习水*的估计预设不同答案和对策,并准备在课堂中按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内容选择走向生本。

  语文课的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教材作二度开发。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儿童就该有一片童心,就该保持着童真童趣。过早地让他们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之类的道理并不一定是好事。小学语文教学贵在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能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小学语文教学的定位应该在哪里?

  语言+文字=语文。

  (三)教学过程走向生本。

  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针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教学。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原有基础是什么,哪些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不需要我们再讲、再问。学习这个文本,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个阶段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见好就收;学生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变策略,努力达成目标,这就是一个好教师应有的“课感”。

  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广阔天地。学生学习的潜力是很大的。教师“示弱”,是为了让学生“逞强”,“该装傻时就装傻”。

  建议采取的措施:

  1、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谈感受,已经知道的就无需再纠缠。千万不要把学生当“零起点”。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质疑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提出“真问题”。

  3、十分重视学生的错误,把错误看作重要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

  4、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尽量设计分层作业。

  4、提倡“先试后导”、“先学后教”,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总结、运用的过程。

  课堂上既要有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要减少低效的感悟和讨论。

  (四)反馈评价走向生本。

  教师要尊重儿童,*等地看待他们,努力去理解他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反馈评价要实事求是,坚持热情鼓励,耐心辅导。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学生去感悟老师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而是老师在学生能够感悟到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和提高。老师要善于“顺势而导”,而不能“拔苗助长”。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评价语言,先求正确、规范,通俗明白,让小学生听得懂。在此基础上,再求生动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内涵。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0

  根据教体局的统一安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3月22日开始,3月29日结束,期间有33位各单位选拔来的优秀教师汇报了他们对新教材的认识的处理,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总结。现从两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成绩方面:

  (1)参赛教师基本上都是新面孔,是在新课程实验中涌现出来的教学新秀,他们理念新,素质高,角色定位准确,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二年级这个学习的特殊阶段把握较好,注意了复习和教学新知相结合,注意了逐步由识字向读写的过渡,注意了习惯的连续培养。对同一内容的处理各有千秋,使人明显感到,课堂上离“教参”渐“远”,离学生更近,在组织中激发兴趣,在参与中因势利导,在评价中总结方法,学生学习环境更为宽松,主体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自主体验,有效合作,探究创新在课堂上随处可见,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育思想也得到较为充分的贯彻。

  (2)这次活动的评委仍和过去一样,由教学骨干和教研员共同担任。23位评委大多数参加了去年的教学竞赛,是我市新课程实验的排头兵,他们用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看待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既是评判者,又是学习者。在当天最后一位教师教学完毕,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感受,总结得失,独立打分,并且都写出了文字总结,我们相信赛讲中教师的经验首先会很快在评委们所在的学校推广。

  (3)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进行,我们的教学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只是二年级学生,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比过去更浓了,思维更活跃了,爱读书了,爱写字了,爱积累了,敢于发言,特别是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学习感受,能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甚至还能给老师出一点“难题”。教改着眼于学生,落脚于学生,由此我们对今后的实验更加充满了信心。

  (4)教学竞赛不是只为了给参赛教师分出个名次,而是要通过活动推动和引导我们整个实验能有效的向纵深进行,这是主办者的意图,也是广大教师的愿望。从第一天开始,就有大批来自各乡镇及局直学校的老师踊跃听课,我们既为这种现象高兴,同时也为安置他们做了不少工作,好几天都是人满为患。听课秩序井然,他们认真的做记录,不但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还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时也积极参与了教学互动。除了主办学校的老师上完课就赶来听课外,尹庄、焦村等地的老师积极性更高。在市一小赛点我们发现,有不少人是站着听课,还有人在连站都没有地方时,又匆匆赶往实验小学去听数学课。

  (5)据我们了解的一些情况,很多单位都以非常积极的心态看待竞赛活动。有不少学校都是校长直接抓选拔和参赛,他们放大了教学的准备过程,做到了一人参赛,大家提高,可以说任何一节好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节好课就是“研”出来的。试想,搞一次活动,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在新课程的旗帜下更加凝聚,我们对课改的认识更趋统一,我们整体队伍的水*能更上一个层次,这不就是最大的收获吗?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要遵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办事,不能随心所欲的搞教学“拼盘”。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有的教师故意的混淆了课时的概念,取第一课时之头,用第二课时之尾,用意十分清楚,是想展示自己创设情境和拓展训练的水*,想给听者一个“亮点”,殊不知这样做违背了学习的规律,淡化了教学的主体,其实也不会收到多少效果。

  (2)要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眼中,不能有死角。我听课坐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上,比较多的看到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被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1

  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孩子成为现代*人的教育渠道,也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主要基地,其质量将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标志。为使素质教育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成为其强劲的动力。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讨,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本人的思考:

  一、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践,我总结了以下五点可行的方式:

  1、按照学生的智力水*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智力水*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而对智力水*相对较低的学生应放低要求。

  2、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特长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各显神通。对于不同智力水*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促使其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不断进步。

  3、按照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进行,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将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孔子的学生颜回,才智不算太高,但非常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地加以鼓励,终于使其成为儒学的一代宗师。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该鼓励他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因材施教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5、运用问答教学,灵活回答提问。问答教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手段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做到因材施教呢?通过实践,有以下四种方式:

  (1)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回答。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总是直接作答,让学生去思考,发表自己的建议,然后再作讨论。

  (3)对于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积极引导,从不厌烦。

  (4)采用追问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一系列追问,不作任何回答,迫使学生各尽其力,自己找到答案。

  三、巧妙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古诗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著名教育家托兰斯也曾指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进行,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思想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其创造力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人和”氛围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建立起民主、*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同时,教师也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之间建立起*等、友爱、互助的氛围。

  其次,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端限制,使学生有自由表现的机会。如:我在讲《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既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将是探索素质教育之路的永久性课题,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发现,才会有所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2

  一个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使以后的工作更加出色,现将本学年的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或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主动地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四、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

  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五、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第二单元课文后,布置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了解古代名人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本学年我们虽然尽了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对自己的要求还有差距,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3

  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学年组在本学期着手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一、具体措施:

  开学不久,我们二学年课题组三位成员依据课题方案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即: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有效性研究。每月三个老师轮换上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开展集体备课,精心预设教案。在研讨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集体备课,确立教案认真听课,详细记录专题学习,展开评课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我们将本课题作为学校教研组研究的课题,每次的活动都扎实有效。

  二、点滴收获:

  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富有幻想、好奇心强几乎是所有儿童共有的心理特性。在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占很大的比重,而童话这种文体,正是以其幻想性、可读性,牢牢地吸引着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如何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学习很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想一想等多种形式,亲近文本,走进文中的角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通过研讨,认为应该改变第一课时的程式化,学生的“读”要富有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索,努力改变了第一课时的“读”的泛化现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既解决了第一课时的共性问题,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努力做到“课前预习,课中扎实,课后延伸”。

  现在的课堂是书声琅琅、“读”领风骚。如何使朗读指导更有效?和于莉、管雪锋两位老师经过探讨,认为朗读不仅是技巧的指导,更是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读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悟方式,立足文本,创设情境,体现朗读过程的层次性和朗读目标的有效性,注重朗读评价,丰富学生的语感,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三、存在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本课题研究的涉及面比较广泛,我们只能选取目前课堂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也许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甚至可以说是蜻蜓点水,很希望得到专家的专业引领。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在扎实地做着,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吧,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4

  上出一堂优质而高效的语文课,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愿望。要使语文课堂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

  一、精实。

  要求教师深钻教材,对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清晰的认识,并精心选择教学突破口,设计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知识层面有准确到位的判断。这样,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当的选择,真正让学生一课一得。杜绝那些程式化的教学模式,玩花架子的课堂。

  二、民主。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的实施课堂教学计划。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的权利,即要尊重他们独立学习,思考的权利,尊重他们表达个人愿望、观点与要求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和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插嘴”、大声发笑。不要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条条框框里,不要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

  三、互动。

  就是要求老师与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等的思想情感交流。这就要求老师真正明白“教学相长”的内涵,放下架子*等的和学生一起研究学习,让学生大胆有理的讲出他们的认识、感触。老师对分析正确的要及时肯定,对不完善的要及时补充,对那些偏激和错误的认识,要及时地循循善诱地给予纠正、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认知与表达,提高素养。

  四、创新。

  首先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创新,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教研成果,不照搬教参,不甘当知识的“二传手”。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是千堂一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层面,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时时给学生以新课堂的感受。

  作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必然要摒弃过去那种单一的指派几名学生简简单单说说的框架式,应发展多元式。例如:

  (1)举办即兴演讲会、正、反两方主题辩论会;

  (2)谈天说地。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上台亮相,做广告,搞产品推销、说影视、谈书籍、评时事、议趣闻、叙奇思妙想,就像春天的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可以称得上是百花争艳。

  (3)编排课本剧,让学生饰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

  五、质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

  如教学《苹果落地》,出示课题后,学生问:苹果为什么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右跑呢?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学习《第三个小板凳》一课,爱迪生为什么连续做了三次小板凳“每一次都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对理解文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六,评价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励学生学习”是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发现。课堂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如在教学《我是你的朋友》一文时,有位同学读得绘声绘色,真正把蛇的内心感情展现了出来了,我激励他说:“你比老师读得还有感情!”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锻炼判断和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以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命名,各组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自学后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当第一组同学汇报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他们没有说明白孩子是怎么出发的”有的同学说:“朗读没有感情”……实践证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能激活学生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温馨,感到信任,会使每一学生在这*等的氛围中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喜悦。当然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分不出是与非,教师的评价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激励后进,指出不足,才会使评价落到实处,恰到好处。

  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运用智慧,激活沉闷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也会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5

  为巩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改革更趋于理性,更符合我校实际,语文组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课堂教学回头看”活动。有重点的对部分同志的课进行了听评。现对活动作以总结。

  一、课堂回顾

  王德广老师执教的《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学生展示十分活跃,展示内容的处理很有层次性,每一个小的环节的展示,都竭力吸引全部学生参与。展示学生与听课学生的互动,教师的及时的评价点拨,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李保义老师执教的《伟大的悲剧》,引导学生从“悲剧”和“伟大”两个层面,多角度的解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并且受到强烈的感染,是这次活动中水*最高的一节课。刘听会老师执教的《土地的誓言》,通过歌曲《松花江上》导入,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对展示内容没有很好的整合,头绪较多,课堂显得有点乱,影响了教学效果。高显海老师执教的《登上地球之巅》,按照“字词教学——课文复述——重点理解——语言品味”的顺序,呈现出教学线条之美。学生讲解时能够使用课堂展示笔记,教师点拨能够突出重点。

  二、取得的成绩

  几位老师的公开课,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回头看”活动,我们看到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可喜的变化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态度,由开始的观望、怀疑、尝试、动摇到现在赞成、试验、坚定不移的实施,是一个反复求索,实事求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讨论,认识逐步达到一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关注学生的一生幸福。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乐观的生活,拥有爱心、懂得感恩,有美好的志趣和情操,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思想转变后,教师关注的中心由“分数”转到“人”上,由只重知识到能力培养上,到人文熏陶上,到健全人格的培养上。教师能够正确处理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定位,能够把课堂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回头看”的几节课中,学生展示积极活跃,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评价准确,点拨适宜,引导得法,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2、课堂展示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还记得在改革初期,学生展示的情形:胆怯害羞,声音不高,照搬资料,只顾自己,不管听众,形式单调,缺少互动。现在的课堂,学生展示自然大方,质疑、纠错、补充、讨论、评价,信息多向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在李保义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的感受更为深刻。学生朗读充满感情,富有感染力,而且,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在教室里走动,让我们想到古代诗人吟哦的情境。高庙中心学校的老师来我校听课后,深有感触得说:“我非常感慨自己能亲眼看到杜郎口模式的展示者们展示自己的课。我先前是比较抵触这种模式的,总想着这样的模式是以牺牲学生为代价的,是图表面的花哨和热闹。然而,当我真正坐在了教室里,听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理解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哪里是什么课堂教学,这分明是学生思维跳跃的艺术展示,是那么令人心动,令人心旷神怡。”

  3、文本意识正在逐步强化

  本学期初,我组在九年级公开课阶段总结中指出:“不可否认,现在的课堂,师生的文本意识正在逐渐淡化。”“增强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听课,我们觉得这一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四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做了自己的努力。李保义老师以“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悲剧?悲体现在哪里?伟大体现在哪里?”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高显海老师设置“从哪里看出山势险峻?”的问题,让学生深入课文,体验登上珠峰的困难,感受登山运动员的顽强意志及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感,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展示内容缺少整合

  通过听评课,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课堂展示内容缺少必要的整合。一个小组展示过字词后,下一个小组展示还有类似的内容。有些课堂上,学生以问题训练的形式展示,组间内容交叉的很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了展示进度。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多做一些引导,以争取课堂教学的高效。

  2、教师的点拨应突出方法的点拨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存在疑惑,学生展示遇到困难时,就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我们发现,教师大多是就问题谈问题,有时甚至直接向学生出示答案。这样的引导,学生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有可能依然茫然。所以,方法的点拨至关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刚刚迈出第一步,虽然是可喜的一步,但仅仅是第一步而已。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有待我们去完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努力探索,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在范刚校长的带领下,大胆开拓,锐意进取,为教学改革倾注智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的导语设计上很用心,很巧妙,很动人,但在课堂收束时却草草收场,大多以重复课堂教学内容为主,以布置作业和自习直接收束。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总结语也很重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起到对课堂教学内容完善、补充、强调的作用,既是对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凝练收束,也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提示、引导作用,如匠心不施,就显得整个课堂虎头蛇尾。其实,语文设计贵在提升延伸,即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提升,对文本学习内容的延伸解读,进一步提醒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思路,给学生留下回味无穷的空间。

  一、总结提升凝要义

  根据心理学研究,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精神力最为涣散的时候,如果这一时间段放之任之,就会造成时间浪费、课堂松散的结果。针对学生这一特定心理现象,语文教学更应该做好总结语设计,利用最后几分钟总结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回味思考。这种总结语一般是对课堂教学内容作一个提要式的归纳,突出教学的核心,帮助学生明晰学习的要点,凝练要义、加深印象。

  如执教史铁生《我与地坛》,我将“感悟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对地坛和母亲的情感”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这样总结:

  同学们,对于史铁生而言,是地坛与母亲给予他第二次生命,因此,多年以后,即使他离开了地坛,久久不曾回到地坛,也始终忘不了地坛给予他的启示,笔下文中多次写到地坛。地坛已经成为精神憩息的家园,那里虽然颓败却并不荒芜,充满了勃勃生机;同样,多年以后,即使母亲也离开了他,他也依然不曾忘记最初写作的初衷,为了让母亲骄傲,为了告诉母亲他找到了属于自已的路,母亲已经成为其写作的动力源。此时此刻,地坛即母亲,母亲即地坛,地坛与母亲告诉他,你应该活下去,以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路。这就是地坛与母亲对史铁生最好的抚慰,也是史铁生收获的第二次生命。希望同学们课后在文中感悟作者更深层次的情感,下节课大家共同分享。

  在总结语中,我再次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重申了一次,通过比照说明,将地坛母亲对于作者的意义进行了重申,帮助学生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帮助学生明晰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总结语,可以说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提炼总结和指导归纳的效果,必将引起学生的注意,自然会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二、延伸勾连留余味

  不少教师往往很注意课堂的开始和主要教学环节,却忽视了课堂结束语。这就像一个故事,开头很有悬念,中间情节也非常生动,而结尾却不了了之一般,让人感觉不是滋味。其实,课堂教学的结尾正如精彩故事的结尾一般,也需要精心设计,丰满课堂教学的结尾。在具体设计中,可以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或者文学作品进行介绍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后加以学习,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得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生活的积累。

  如在教学《报任安书》这篇文言文时,我感觉这篇文章在风格上很有特色,将太史公的那种怨气、情绪表达得含蓄且耐人寻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总结语: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看似回复任安的要求,其实直白地表达自己著作《史记》、不愿流俗世人的宏愿。在诸多不解、鄙视的眼光中正道直行,这是一种勇气,体现在文章中就是文气纵横、气势昂扬;这样的文章同样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还有其外孙杨恽《报孙会宗书》中,同样的不屈于淫威,不计较世俗,正道直行,为几千年的*文人壮了胆气、树了榜样。同学们课后可以将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在领略这种文气的传承中,蕴文胆、养文心。

  相信在这样总结语的提示下,会有学生在课后找来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这就实现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的效果。

  三、关注现实见行动

  课堂结束语不同于导入语,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生动的言辞,需要的是真正让学生在内心接纳文本传递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在共鸣之余能在行动中有所体现。

  如执教《品质》一文时,怀着对老鞋匠的尊敬,设计总结语:

  文中的老鞋匠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真正的品质;而这些看似很傻的却可贵的品质正蕴藏在街道边、巷弄里,正如罗兰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利用周末等闲暇的时间,走街访巷,带上几瓶矿泉水,带上自己需要缝补的衣物鞋子,带上寻找诚信、朴素等可贵品质的真诚内心,寻访我们周围被忽视的散发光芒的人们,以此来洗涤我们的内心。希望大家认真记录下来,既作为一次社会实践,更作为一次心灵的洗礼,发现自己眼中的美吧!

  结果,到了周一语文课,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讲述自己在寻访中发现的美,发现的可贵品质,还有对他们的帮忙,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一瓶矿泉水,但是从他们真诚的笑脸中我也发现了这些年轻的学生们最为可贵的品质,我想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7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

  (一)运用研究性教学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学起来本应得心应手,但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受到教师影响把语文当作政治课来学,一些纯美的文学的东西都被冠以政治的高调,令学生越学越无味,主动学习更无从谈起。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传统的教学中,往往误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误区。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如竹筒倒豆般地被动学习,思维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形式,解惑能力往往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创新教学,有利于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由局限到全方位的转变。一是设置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忘记了谁是课堂的主人,而在课堂中以主人的形象自居,命令学生这样做,那样做,或命令他们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令学生厌烦至极,主动学习更无从谈起。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的天性被扼杀,主动学习的能力逐渐消失。学习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种责任、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要确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做的,不是单纯的传授给他们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掌握知识,在这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而要做到这些,就要运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尽一切努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封闭性的阅读教学,它的缺点是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时,努力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创造性地组织阅读教学,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彻底摒弃“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的狭隘阅读观,而是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在教学实际中,

  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努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努力拓宽阅读视野才是重要的。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以科学为本,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氛围才行。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其次,大胆创新考试形式。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必将催生一个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观。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8

  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孩子成为现代*人的教育渠道,也是实施教学计划的主要基地,其质量将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标志。为使素质教育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成为其强劲的动力。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讨,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本人的思考:

  一、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践,我总结了以下五点可行的方式:

  1、按照学生的智力水*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智力水*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而对智力水*相对较低的学生应放低要求。

  2、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特长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各显神通。对于不同智力水*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促使其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不断进步。

  3、按照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进行,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将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孔子的学生颜回,才智不算太高,但非常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地加以鼓励,终于使其成为儒学的一代宗师。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而应该鼓励他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因材施教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5、运用问答教学,灵活回答提问。问答教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手段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做到因材施教呢?通过实践,有以下四种方式:

  (1)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回答。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总是直接作答,让学生去思考,发表自己的建议,然后再作讨论。

  (3)对于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积极引导,从不厌烦。

  (4)采用追问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一系列追问,不作任何回答,迫使学生各尽其力,自己找到答案。

  三、巧妙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古诗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著名教育家托兰斯也曾指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进行,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思想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其创造力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人和”氛围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建立起民主、*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同时,教师也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之间建立起*等、友爱、互助的氛围。

  其次,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端限制,使学生有自由表现的机会。如:我在讲《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既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将是探索素质教育之路的永久性课题,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发现,才会有所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9

  进入高中,语文教材难度陡增,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古文篇目大幅增加。对比初中古文篇目的内容不难发现,高中教材增添了很多逻辑性较强的论说文和典故集中、篇幅较大的长诗慢词,而学生乐于接受的趣味性和感性体验都有所削弱,加之古文篇目多、长、难,不少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丧失了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信心。在日常教学中,课堂的照单全收与课后的遗忘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复的摸索与尝试都收效甚微,如何改变学生对古诗词难于接受、理解、融入的现状,也成为困扰我的难题之一。

  在近期的诗词教学中,《柳永词两首》和《苏轼词两首》前后相连,在婉约凄切与磅礴豪放之间徘徊良久,我总在思量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词人不同的情感世界。蓦然忆起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苏东坡问一位善歌的幕士:“我的词和柳永的词相比如何?”幕士说:“柳郎中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手执红牙拍板浅唱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而你的词得请关西大汉持铜琶、铁板高唱大江东去。”这典故是个不错的切入点,但前提必须是让苏轼与柳永的迥异风格给学生们留下持久的心灵震撼。而日常诗词教学中繁复的讲解、空洞的赏析、*淡的诵读完全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诠释,不论是名家的朗诵还是学生的示范,都因各自情感处理的差异而很难在学生们心中引起共鸣,因此也更难触动学生们情感的心弦。

  课间学生们拥在钢琴边弹唱歌曲的身影,突然给了我灵感,词在古代,不就是歌词吗?苏轼的词在当时就被广为传唱,而自嘲是“奉旨填词”的柳永也是北宋时最知名的“流行歌曲”词作者之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便是最好的证明。褪去“北宋大词家”的外衣,我不刻意在作者简介时强调柳永、苏轼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是尝试从“奉旨填词”的失意文人谈起,从“尘满面、鬓如霜”却功业未成的半百士子谈起,当“伟大词人”不再高高在上,学生们便消除了畏难的压力,以善感的特质,充分感受沉溺于旖旎都市,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醉生梦死的失意灵魂,亲身追随执意明辨是非,“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孤独身影在宦海中起落沉浮。在学生们的情绪酝酿到高潮时,他们便挑剔起录音朗诵里不够到位的表演,纷纷表示这种绵延不尽的感伤、壮志难酬的悲恸唯有借助音乐才能表达出来。借助这个时机,我提示“词又叫曲子词”,为什么不能利用我们的天赋和资源,给经典谱上自己最爱的旋律呢?学生的反应很热烈,当堂就有学生即兴创作并弹唱,旋律灵动惆怅,耳目一新,诗词也当堂成诵。我随即将这当做一项作业布置给所有作曲专业的学生,要求每人至少为本学期所学的一首诗词作曲,另外欢迎其他各专业的学生利用自己的乐器和专长参与其中,拟于半个月后收取曲谱、录音小样。基于这样的动员,也给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题材,比如将学生们的创作进行评比、组织学生自由组合表演展示,在学生们当中推广传唱等等,这些不仅让学生们重拾学习诗词的信心,而且完全是自觉自愿的切身体会,能更深刻的回味这些难忘的经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典诗词的新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表演热情,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台,调动他们的参与性与协作性,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让古典诗词的学习过程成为他们珍藏一生的回忆。

  当把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相连通时,学生们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被完全调动起来,让学生们利用自己所长主动学习自己所短,从前的诗词学习、背诵就不再是难题,含英咀华的境界也就不再遥远。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超越时空被反复的诠释,每一次诠释又会被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20

  为巩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改革更趋于理性,更符合我校实际,语文组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课堂教学回头看”活动。有重点的对部分同志的课进行了听评。现对活动作以总结。

  一、课堂回顾

  王德广老师执教的《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学生展示十分活跃,展示内容的处理很有层次性,每一个小的环节的展示,都竭力吸引全部学生参与。展示学生与听课学生的互动,教师的及时的评价点拨,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李保义老师执教的《伟大的悲剧》,引导学生从“悲剧”和“伟大”两个层面,多角度的解读,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并且受到强烈的感染,是这次活动中水*最高的一节课。刘听会老师执教的《土地的誓言》,通过歌曲《松花江上》导入,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对展示内容没有很好的整合,头绪较多,课堂显得有点乱,影响了教学效果。高显海老师执教的《登上地球之巅》,按照“字词教学——课文复述——重点理解——语言品味”的顺序,呈现出教学线条之美。学生讲解时能够使用课堂展示笔记,教师点拨能够突出重点。

  二、取得的成绩

  几位老师的公开课,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回头看”活动,我们看到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可喜的变化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态度,由开始的观望、怀疑、尝试、动摇到现在赞成、试验、坚定不移的实施,是一个反复求索,实事求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讨论,认识逐步达到一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关注学生的一生幸福。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乐观的生活,拥有爱心、懂得感恩,有美好的志趣和情操,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思想转变后,教师关注的中心由“分数”转到“人”上,由只重知识到能力培养上,到人文熏陶上,到健全人格的培养上。教师能够正确处理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定位,能够把课堂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回头看”的几节课中,学生展示积极活跃,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评价准确,点拨适宜,引导得法,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2、课堂展示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还记得在改革初期,学生展示的情形:胆怯害羞,声音不高,照搬资料,只顾自己,不管听众,形式单调,缺少互动。现在的课堂,学生展示自然大方,质疑、纠错、补充、讨论、评价,信息多向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正在形成。在李保义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的感受更为深刻。学生朗读充满感情,富有感染力,而且,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在教室里走动,让我们想到古代诗人吟哦的情境。高庙中心学校的老师来我校听课后,深有感触得说:“我非常感慨自己能亲眼看到杜郎口模式的展示者们展示自己的课。我先前是比较抵触这种模式的,总想着这样的模式是以牺牲学生为代价的,是图表面的花哨和热闹。然而,当我真正坐在了教室里,听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理解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哪里是什么课堂教学,这分明是学生思维跳跃的艺术展示,是那么令人心动,令人心旷神怡。”

  3、文本意识正在逐步强化

  本学期初,我组在九年级公开课阶段总结中指出:“不可否认,现在的课堂,师生的文本意识正在逐渐淡化。”“增强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听课,我们觉得这一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四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做了自己的努力。李保义老师以“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悲剧?悲体现在哪里?伟大体现在哪里?”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高显海老师设置“从哪里看出山势险峻?”的问题,让学生深入课文,体验登上珠峰的困难,感受登山运动员的顽强意志及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感,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展示内容缺少整合

  通过听评课,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课堂展示内容缺少必要的整合。一个小组展示过字词后,下一个小组展示还有类似的内容。有些课堂上,学生以问题训练的形式展示,组间内容交叉的很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了展示进度。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多做一些引导,以争取课堂教学的高效。

  2、教师的点拨应突出方法的点拨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存在疑惑,学生展示遇到困难时,就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我们发现,教师大多是就问题谈问题,有时甚至直接向学生出示答案。这样的引导,学生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有可能依然茫然。所以,方法的点拨至关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刚刚迈出第一步,虽然是可喜的一步,但仅仅是第一步而已。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有待我们去完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努力探索,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在范刚校长的带领下,大胆开拓,锐意进取,为教学改革倾注智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荟萃 语文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 荟萃20篇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00字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000字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