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菁选2篇

时间:2023-02-07 14:00:07 来源:网友投稿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1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庄词媚  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史上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菁选2篇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1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庄词媚

  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史上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总结,形成了“诗庄词媚”之说。所谓“诗庄”,取字面意思就是说诗歌大都庄肃严整;“词媚”就是指词相对婉约媚气。这种说法看似简单而概括,实则一语道破诗与词的风格之异。那么“诗庄词媚”之说产生的原因何在呢?

  近体诗发展以来,人们在写诗时,必须遵从严格的*仄和字数要求,写出来的诗也就带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词则不然。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词牌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并没有固定的*仄和字数要求。如此看来,诗工整,词自由,格式上的差异构成了“诗庄词媚”说法的一部分。

  唐代科举取士需要考诗赋,这也决定了作诗的严肃性。才子文人们需凭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内容上自然也不能放松要求,多是追求功业、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而落榜失意的人写诗,就是为了感慨身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了。诗也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尚书 尧典》中有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而词一直被人们称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淫滥郑声”,它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依靠风尘女子来传播,多被唱作艳曲。词中的女性形象也占了很大部分,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题材上,词以言情为主,欧阳炯《花间集序》中写:“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可见,“用助妖娆之态”的词自然不能脱离“媚”这一形容词了。有人说,“词植根于教坊歌女之口,扬声于雕栏玉砌之间,寓形于风花雪月之中”。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也解释了“诗庄词媚”这一观点。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中,诗歌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诗经》开始,人们便强调“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等需严格遵守的戒条,孔子、荀子等儒家巨匠也阐释过“诗言志”这一中心命题。经过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洗礼,诗歌始终遵循着“经夫妻,成孝顺,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起着教化作用。相对而言,词并没有历史的规定和局限,一直以通俗文学、娱乐大众的身份存在并流传,正如张炎《词源》云:“簸风弄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

  人们说“诗庄词媚”,这对诗词的风格来讲固然是个大方向,但历史上也存在着诗“媚”词“庄”的现象。诗也有美的一面,也有“媚”的一面,我国的诗也存在着很多男女情爱之作,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名句。此外,诗歌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性,也充分体现出诗歌的美感。另一方面,自古以来词的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其中不乏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念奴娇 大江东去》和《江城子 密州出猎》等名篇,都体现了庞大的气势和远大的抱负,这又是词“庄”的重要体现。

  “诗庄词媚”,诗重庄肃蕴敛、雅正刚挺,词尚谐婉有致、豁朗纤艳,二者在*古典文学中可谓“并蒂花开一树香”,它们不仅成为中华文化永远的经典,而且也构成世界叹为观止的永恒遗存。

  (摘编自于溟跃《也谈“诗庄词媚”》,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诗庄词媚”现象的一项是

  A.同是写离别,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柳永却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同是写思乡,李白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而周邦彦却说“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C.同样是写愁,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而李清照却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同样是写江,张若虚说“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苏轼却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与诗相比,词没有固定的*仄和字数要求,形式自由,这和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以及词牌的多种多样有关系。

  B.“诗庄词媚”的说法只是相对的,历史上也存在诗“媚”词“庄”的现象,比如诗歌中也存在着大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而词中也有如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样的豪放词作。

  C.“词植根于教坊歌女之口,扬声于雕栏玉砌之间”,因此词中都是女性形象 ,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

  D.诗歌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具有教化的功能,“经夫妻,成孝顺,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相比之下,词没有历史的规定和局限,更具有通俗性和娱乐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如追求功业,表达政治抱负,感慨身世,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等,而在豪放派出现以前,词并未表现出“庄”的一面。

  B.词一直被人们称为“淫滥郑声”,这是由于词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并依靠风尘女子传播,多被唱作艳曲,所以不登大雅之堂。

  C.诗歌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性,诗歌里也存在许多男女情爱之作,这些都反映了诗有“美”的一面,也有“媚”的一面。

  D.纵观全篇,“诗庄词媚”的风格和诗词的格式、用途及历史等因素有关。在*古典文学领域,诗与词的风格各不相同,却并无高下之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花瓷细腰鼓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飞扬。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沦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侧。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很敬重。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青花瓷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香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以“眉间坊”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开头部分又特别交代航拍镜头下“人字的那一撇”,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

  B.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神秘阴森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

  C.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

  D.“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真传,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

  2.小说中三次出现“七里香”,第一次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爬满七里香”,表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其他两处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3.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言语照明的世界

  苏娅

  ①采访自己敬重的翻译家傅惟慈,是件困难的事,想不出更好的问题。关于他的志趣、性情和对世界的看法,答案似乎都隐含于他的译作《布登勃洛克一家》《月亮和六便士》《问题的核心》和随笔集《牌戏人生》中,任何时候读,总有一两个句子蹦出来呼应你的探寻,正像他所喜欢的穆旦的诗句:“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

  ②第一次走进四根柏小院采访傅惟慈,是20**年初夏的事。那是一次为侦探小说家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和《高窗》做的采访。傅惟慈开门见山地说,自己不是做文学批评的,很难说清楚一个作家怎么个好,很多时候是被小说的语言打动。然后,翻出《高窗》,给我们念了几段。

  ③后来听录音,才意识到自己是被他说的“我不是搞文学批评的,说不出怎么个好来”给迷惑了,实际上,在那些闲言般的点评中,傅惟慈举重若轻地勾勒了他所挚爱的作家的小说技艺,甚至这位作家在某一类型小说史上的位置。

  ④那年秋天,我们又做了一次采访,这次是为傅惟慈的钱币收藏,因为截稿时间紧促,采访临时安排在傍晚,他*时与朋友的清谈或采访通常在下午,上午是看报、读书和写作的时间。

  ⑤秋天傍晚的四根柏小院寂静安详,小屋书桌上放着为采访准备的老钱币和两摞相关的书,另外几摞放在桌子下的面板上,后来在采访中随时查看。交往多了才发觉,为每次和朋友的聚会准备话题、和话题相关的书籍与物件是先生的一个习惯。

  ⑥钱币收藏,是傅惟慈少时成长的一个印迹。但这个少年时代就有的兴趣,傅惟慈在临近晚年才重新拾起,很早他就清楚,搞收藏是需要闲暇、学识和一定的经济条件的。

  ⑦那天采访完,傅惟慈整理了十多枚珍贵的钱币,让我带回来拍照片用作配图, 揣着这些钱币走出胡同的感觉,至今印象清晰,路上行人稀少,和一位颤巍巍的老奶奶擦肩而过时,我头一回生出一种往来人世里默默已黄昏的怅然,但这个念头很快就消失了,我们眼里的傅惟慈依然身形健朗、心力旺盛。

  ⑧后来,为作一个人物特写的采访,我们交往多起来,可以聊一些相对深的问题了。他用小本子摘录读书看报时得到的信息,极限偶然想到的话和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傅惟慈的挚友蓝华在发来的哀悼信里写:“傅先生是一个极为勤奋博学的文人,也是我相识的人中最为慈悲的好人”。他是我见过阅读最勤力最驳杂的老人,总有一股劲让他通过阅读来拓宽思想视野,年近90了,还会为一个读到的句子震动。枯坐回味很久,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设法掏出一些自己的经历与之回应。

  ⑨永远会记得一次采访中遇到的小插曲,那天我们正聊着,家里的白猫轻柔地绕进来,徘徊,我弯腰抱起白猫,谈话停止了。傅惟慈忽然说:“我虽然也喜欢它,但从没主动抱过,我总以为克制情感是人的一种尊严。”我当时真尴尬,为自己没礼貌地从谈话中“走出”,碰巧这时,白猫纵身一跃跳上窗台看外面的风景,窗前树影婆娑,回来听,录音笔里留下很长一段沉默。现在想来,“克制情感是人的一种尊严”是傅惟慈先生对我最严厉的训诫。

  (摘自20**年3月24日《第一时经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⑤段的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丰富人物精神世界,使得文章古朴深邃。

  B.傅惟慈虽少年时代就对收藏有兴趣,但因没有条件,临近晚年才重新拾起收藏古币的爱好。

  C.第⑦段写颤巍巍的老人,是为了反衬傅惟慈虽年事已高,但其依然身形健朗、心力旺盛,仍对其事业和志趣充满热情。

  D.第⑧段直接引用傅惟慈挚友悼念信里的话,不仅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也能增强文章真实感。

  E.文章主要写了对傅惟慈的三次采访,以顺叙为主,辅以插叙,使得文章跌宕生姿,曲折有致。

  2.标题“言语照明的世界”有何意蕴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①。

  *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②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③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 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③纳:交出。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有分条陈述之意。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C.刺史制度是*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有检核问事之意,史即御史。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盗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D.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拒,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

  三、句子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3)老当益壮,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6)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B.“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C.“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D.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E.冯延巳的词善于用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2.柳永的《雨霖铃》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尽离别之意,历来被人称道,本词中“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与此句十分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两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予jǐ 挟带xié 咋舌zhà 脊梁jǐ 翘首以待qiào

  B.挣脱zhēng 巢穴xuè 兴奋xìng 山冈gāng 解甲归田jiě

  C.埋藏zàng 透露lòu 看座kàn 道行heng 济济一堂jǐ

  D.窥伺sì 逮捕dài 余荫yìn 关卡qiǎ 壮志未遂suì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先生继承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21世纪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同提出了大学的新功能:____________。

  A.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B.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

  C.大学应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

  D.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最新观察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整体不利,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这些进一步增大了实现任务目标的难度。

  B.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美的事物如诗歌、图画、音乐、舞蹈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

  C.经初步统计,自20**年以来,该团伙在购物网站上销售金额近亿元,买家的人数多达3.7万余人,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

  D.我国主题公园自主品牌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积极创新的发展,多家机构纷纷预测我国主题公园市场未来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六、语言应用

  把下面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曾提出过一个问题。

  (2)为什么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

  (3)他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黑暗无知的时代。

  (4)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将只剩下娱乐和成功。

  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蒲松龄说:有志者二事意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崔鹤同说:人生是一座富矿,有待于自身去开采。

  5.孙中山说:不断的奋斗就是走向成功之路。

  6.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数名言警醒后世、催人奋进。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2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现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形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有些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

  老子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道”。为什么不知道它名字,勉强叫它“道”呢?因为我们既听不见它的声音,又看不见它的形体。换句诂说,它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名”是随着“形”而来的,既然“道”没有确定的形体,当然就“不可名”了。

  “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为什么老子要设定“道”是无形的呢?因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就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了,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是会生灭变化的。然而在老子看来,“道”却是永久存在的东西,所以他要肯定“道”是无形的。为什么老子又要反复声明“道”是“不可名”的呢?因为有了名,就会把它限定住了,而“道”是无限性的。通常我们用名来指称某一事物,某一事物被命名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其他东西了。例如我们用“菊花”这个字来称呼“菊花”这个东西,既经命名之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了。由于“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实常在的“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用概念来表达的。现在勉强用“道”字来称呼它,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道”虽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们感觉知觉作用的范围,但它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都说明了“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老子又告诉我们,这个实有的存在体,在这宇宙间是唯一的、绝对的,它本身是永久长存的,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我外在的力量而改变,所以说它“独立而不改”。有些人把老子的“道”和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相比附,这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巴门尼底斯所说的“存有”,固然是指唯一的、绝对的、永存的,同时又认为它是不变不动的。但老子的“道”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所以说它“周行而不殆”。“道”乃是一个变体,是一个动体,它本身是不断地在变动着的,整个宇宙万物都随着“道”而永远在“变”在“动”。“道”的变动,由是产生了天地万物。

  (摘编自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书上的“道”字虽然符号形式相同,但它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观念的载体,在书中具有不同的涵义。

  B、“道”作为形而上学的实存着,既无固定的形体,也无适且的称谓,我们无法用感觉知觉去直接接触到它。

  C、老子设定“道”是无形的,是因为他认为“道”是“不可名”的,如果“道”有了名,它就会被限定住了。

  D、在老子看来,“道”是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的永久常存的实有存在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总说老子“道”的三个义涵,然后较深入地分析了它的第一个义涵。

  B、文章中“道”的命名问题,巧妙引出“道”是永久存在的无形之物这一特征。

  C、文章第三段引用《老子》里的话,意在说明“常道”“常名”不可言表的特性。

  D、文章第四段比较“道”与“存有”的异同,是为了证明“道”的变动产生天地万物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道”这个字来指称具有无限件的“道”,只是一种勉强的命名方式,更恰当的名称还有待人们去发明。

  B、通常情况下,客观存在的亊物如果不被命为某个名称,那么它就不会被该名称限定住而存在其他命名的可能性。

  C、如果认同并坚持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观念,就可能造成用孤立、静止、片而的观点看问题。

  D、“道”这个不断变动的实存体,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万物还是由它所创生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剃刀侠

  木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刮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毕恭毕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的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啦!”

  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忽然寂静了下来。霎时间,这就围满了大半圈的集市人,窃窃私语着……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除了刻画“剃刀侠”“蓝翎爷”,还描写了“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是为了衬托“剃刀侠”的处变不惊,并使“雁翎爷”暴虐成性、欺行霸市、耀武扬威的形象更加凸显。

  B.“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说明门楼下老摊贩曾被这些蓝翎侍卫欺负。

  C.小说只对剃刀侠经行了侧面描写,一个久在江湖,武艺高强的侠客形象就跃然纸上。

  D.小说没有直接写蓝翎爷与剃刀侠相遇,而是先由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过渡进而来到剃刀侠身边,由剃刀侠给他剃头,引出剃刀侠的.打抱不*,这样设计情节更真实、耐读。

  E.小说通过讲述剃刀侠在不知不觉中杀死了蓝翎爷的故事,表现了剃刀侠高超的武艺,以及表达了对我国民间奇人的敬佩之情的主题。

  2.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蓝翎爷和剃刀侠的形象形成多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4.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

  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育在*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育谓:“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遂寝;寝:*息

  B、陷骁将郭恩;陷:陷害

  C、因事与仲淹忤;忤:抵触

  D、和丹砂饵之;饵:服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育在*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B、育在*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C、育在*/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D、育在*/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

  B、“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表示降职。

  C、“庆历”是年号,年号是*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D、“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绶以很严重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

  B、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

  C、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

  D、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

  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尉佗,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秦亡后,汉高祖封其为南越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B、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C、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D、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在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供*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一般来说名与字之间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亮”和“孔明”是同义的。

  B、右丞,官名,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自汉至金有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

  C、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是*辈之间的拜礼。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有时也指获取官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等名称,指官员就职上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真从小喜欢读书,又善击剑,有正义感。元末盗贼蜂起,他因此弃官返乡,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里。

  B、何真有智谋,善作战,屡立战功。他击败黄常,收复惠州;击败海寇邵宗愚,收复广州;击败熊天瑞,保全了广州。

  C、何真忠于朝廷。元朝末年,中原大乱,他虽用兵岭南,依然不辞路远,屡次进贡于朝廷,官至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D、何真识大局,不愚忠。他深知元朝大势已去,为让他治下的广东免于战乱,百姓得以安定的生活,主动归顺明太祖。

  4.把下面的句子以及课文中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对本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借游人总述,称夸赞江南好,进而劝告客居、隐居的人在此久居直到年老。

  B、景点的选择,极富江南水乡特点,既有景,又有游人的感受。

  C、“垆边人似月”一句用的是借代,写卖酒少女的美丽动人,以此写出江南的景人皆美。

  D、全词描摹江南水乡是风光宜人的胜地,抒发自己客居于此的得意之情。

  E、一般写游子,都写思乡断肠,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独具新意。如果不到年老就回到家乡,会无限遗憾,以此表达词人愿久居江南的心愿。

  2.作者为了表现江南的美,采取了哪些艺术手法?

  四、句子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也,_________;更也,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的人都有感于三十几年来*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②评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③一些古代文人,当理想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时,就会选择隐居,避开人群,开始在大自然中求田问舍,寻求心灵上的寄托。

  ④木心研究者陇菲先生认为,《木心谈木心》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⑤老去,尤其是孤独地老去,实在是人生中最最残酷的事情。纵使富可敌国,奴仆环侍,也只能落得个孤苦伶灯、芳华凋零的结局,真可谓生荣死哀。

  ⑥美国试图通过解决流动性危机来解决支付性危机无异于抱薪救火,借更多的债来解决债务危机,这种求助力度越大,危机扩散幅度就越深,持续时间也越长。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④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5G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5G试验的国际合作。

  B、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

  C、为贯彻落实**关于20**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教育部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

  D、特洛伊安斯卡亚及其研究小组利用机器学习创建了一份基因相互作用图,将已经为人熟知的少数自闭症风险基因的相互作用跟数千个其他未知基因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类似之处。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十几年前写给旧友的信还压在箱底,可惜当时山水阻隔,无法送达,朋友至今也不能领会我的雅意,令人唏嘘惑叹。

  B、令嫒知书达理,聪明颖悟,好学上进,理在又秉承父志,走上了研究金文的道路,实在是令人羡慕,可喜可贺!

  C、笔者仅是谈一谈自己的浅知拙见,当然,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需要我解答的,我也会倾其所有,不吝赐教的。

  D、听说那位同学家庭困难,却积极乐现,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大家都表示愿意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鼎力相助。

  六、语言应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在世上经营,都想寻找理想的合作伙伴。然而,①____,先哲就有“六不合作”的选择标准。所谓“六不合作”即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不与没有使命感的人合作,不与没有人情味的人合作,不与负能量的人合作,不与没有人生原则的人合作,不与无感恩之心的人合作。②____,真正辨别起来就困难了,③____,才能达到识人识面又识心的效果。

  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面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请为它们分别设汁面外音一要求中心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下法。

  示例:

  画面: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

  画外音: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画面一:一个行动缓慢的老人脱下帽子,向停车礼让他的司机深深鞠躬致谢。

  画外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二: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前方落石滚滚,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与人们逆向奔跑,跑向救灾前线。

  画外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庆祝女儿的降生,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将99%股份(450亿美元)捐给慈善机构,他在给女儿的信中称这笔捐款是为了“与全球慈善家一道发展人类潜能,促进下一代所有孩子的*等权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爱你,更因为我们对于下一代的孩子们有着道义上的责任。”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做法,有人点赞,认为马克?扎克伯格的做法超越了个人之爱,是大爱,是留给女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人拍砖,认为马克?扎克伯格太苛刻,很不尽人情,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你对马克?扎克伯格以这种方式来庆祝女儿的降生有何联想与感悟?请你权衡、思考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推荐访问:高二 下学期 开学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菁选2篇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1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