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进修小结1 3月10日和11日,我作为**学校班主任的一员很荣幸的参加了班主任核心素养研修班。作为一个只有一年半的新班主任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来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面对这次的研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核心素养进修小结,菁选2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核心素养进修小结1
3月10日和11日,我作为**学校班主任的一员很荣幸的参加了班主任核心素养研修班。作为一个只有一年半的新班主任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来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面对这次的研修班中心内容“班主任核心素养”这个主题,我在上课之前就问自己,什么是班主任核心素养,怎么样拥有班主任的核心素养……
带着这些问题我来到了研修班,经过2天,听了6位大师级老师的讲座后我对怎么样做好一个班主任有了一个较深刻的体会,同时明确了班主任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究竟是那些。通过这次研修班也引发了我对自己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作为一个特殊学校的班主任我们所面对的孩子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仅是他们和普通学校孩子的不同,也是特殊孩子与特殊孩子之间的各种不同的差异性。对于未来这些班主任来说,虽然我们一个班十几个孩子远远少于普校的几十个孩子,但是对于班主任来说存在的压力并不小于普通学校。对于班主任核心素养问题,6位老师分别从:老师自身幸福感、和谐教育、学生互助、教师技能修炼、教师礼仪、用情用智教育这6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虽然他们的出发点都是面对普校的学生和班级,但是我们特校班主任也从中学习到了作为班主任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上,即墨二十八中的李校长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学生互助传达正能量。我们的孩子的差异导致了能力上明显的分化,所以让能力较好的学生去帮助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不仅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更是能树立起一个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通过班级中好人好事的宣言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让更多孩子愿意去做好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如何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掌握主动权,刘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实用性意见。孩子们都在天性活泼的年龄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情况,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们怎么样和他们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一个技巧。刘老师的眼神注视,给了我灵感。在课堂上,我会遇到孩子因为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等问题在课堂上发出其他声音影响全班课堂的正常进行,这时候简单的语言制止的效果有限,眼神的注视作用能让这个孩子很快发现老师的意图,相对安静下来保持的时间也更长。每一次当别人得知我们是教特殊孩子时,他们自然而然的给我们定义了两个词:爱心和耐心。不错,对于特殊孩子而言,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付出的爱心和耐心要多于普通孩子。有时我们的付出并不一定能有立竿见影的成效,有时我们也会迷茫到底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究竟值不值得?听了桂老师的课让我找到了答案。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耐心、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学困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这因生给爱的十法拨开了我的困惑。即使我们的孩子不同于其他孩子但是我们给他们的爱却是不能动摇的,他们会在我们的爱中慢慢成长,虽然过程漫长但是值得等待。
核心素养进修小结2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