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ǎn wù,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出自汉刘向《列女传·张汤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阿长与山海经阅读感悟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感悟5篇
第1篇: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感悟
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回答问题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我”向来没有和阿长说过《山海经》的事,“我”是怎么想的?
2.“我”对阿长“发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什么?
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4.“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的魂灵!”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概括本段的内容。
6.本段对阿长描写运用了 、 、 。“有画的‘三哼经’”适合阿长的身份吗?说明阿长的什么性格特点?
7.我为什么说阿长有“伟大的神力”?
8.这四本书对“我”有什么影响?
9.作者可回忆的事很多,为什么要详实写买《山海经》一书的事?
二、阅读《背影》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1.填空
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
2..找出父亲如何爬月台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3.“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馋她”两句中的“赶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4.文中写我两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心境?
5.“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为什么?
6.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却“心理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
7.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可都不是当着父亲流下的,为什么?
8.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
9.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 和 方面写了父亲的形象。
10.全文以 为线索,开篇写 ,然后交代 ,在具体写
,最后,与开头照应。其中详写的是 。
三、阅读《老王》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文中写“镶嵌在们框里”一句中的“镶嵌”二字有什么用?
2.老王送的鸡蛋,为什么在我的记忆中数不完?
3.老王有什么性格特点?
4.文中“强笑”一词有何作用?
5.“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有何作用?
6.作者所以对老王产生愧怍的心理,其根本原因是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第2篇: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感悟
6 阿长与《山海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文章,根据对文章描写人物的语句进行分析,初步掌握人物形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的相关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那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在这些文章中,你们觉得鲁迅先生对他的家乡,家乡的亲人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深深的眷恋、无尽的思念)
3、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过去被誉为“匕首”、“投枪”,但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中,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而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人和事的眷念。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几乎已经幻化成了一个梦境般的美好世界。
4、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好蛇的故事吗?(指名复述故事)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情。
5、板书课题,作者。
(二)《朝花夕拾》及《山海经》简介: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示题为《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说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即《阿长与》《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书中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双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在儿时的“我”看来,那是“念念不忘,最为心爱的宝书”)
(三)整体感知
●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1.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对于每一件事情,作者对于阿长的情感又是如何的?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
2.如何划分段落?
3.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从文中找句子,分析阿长的形象。(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4.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5.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6. 你认为本文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1.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不佩服) ②限制我的行动(讨厌)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非常讨厌)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不耐烦)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空前敬意)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新的敬意伟大的神力。)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及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3—18)作者介绍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三部分:(19—29)长妈妈为我寻找并购买《山海经》,作者感激她。
第四部分:(30—31)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
划分的依据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依据。
3.引导归纳,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从而全方位感知阿长。
学生可能会这样说: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 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 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 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教师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他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他“不许我动”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和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他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4.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师生共同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作者对他的“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对他的繁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他讲的长毛故事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最后他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就叫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5.纵观全文,作者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6.对于买《山海经》,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描写,作者只是随意的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他却真的买了回来,这令作者对他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关心、爱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重点部分,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品味语言魅力
(一)重点研读——研读第18-28自然段。
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明确:在”我”渴慕得到绘图的《山海经》,远房叔祖找不到,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自己去买又没有机会的时候,长妈妈却神奇般地买到了。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消息啊!她根本不识字,她连书名都说不准,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我们可以想象幼小的鲁迅此时那种激动而又敬佩的心情,“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残"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一个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二)语言品味,方法借鉴。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请你细细品味,你将会感受到无穷妙趣。请同学们试着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交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例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例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你能分析一下吗?
A、传神的描写:
①细节描写:
②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
③心理描写,突出中心。
B、对比、映衬法:
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
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C、先抑后扬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三)总结全文。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四)作业
1.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把你喜欢的文章讲给大家听。
2.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板书设计:
第3篇: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感悟
《阿长与山海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学语文组0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角度阐述我的教学设想。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平实有味、自然生动。作者以儿时的眼光和现实的眼光回忆了保姆阿长。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对作者倾注了一片心血,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无尽感激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阅读能力,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但缺乏透过文字来深入感悟文本内容的能力。
接着我要说的是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特设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这是本课的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清新质朴的语言,学习并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真善美。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教法、学法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诵读品味法,辅之以多媒体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探究文本内涵。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初,我将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示日本仙台市鲁迅纪念碑的图片,并设计一段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处处洋溢着爱,人们歌颂父爱、母爱......但鲁迅先生却歌颂着一个身份特殊人物的爱----保姆的爱,那是中年鲁迅拾起的儿时的爱,你知道他的保姆是个什么样的人吗?请看《阿长与山海经》。顺势板书课题及作者,接着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资料然后在大屏幕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一环节,意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环节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首先,我请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圈画生字难词,借助工具书,同桌交流解决。我重点强调“疮疤”的“疮”、“诘问”的“诘”等字的读音和写法。此步意在夯实基础。在解决生字词后,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并思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分别表现了我对阿长怎样的情感变化?待学生交流后,我明确:共写了七件事,长妈妈的名称来历;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给我买《山海经》。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是:不大敬佩-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环节三:细读文本,品词赏句
深入研读教材,找好切入点,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本着这一理念,我设计这一问题:文章重点写了哪件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人?学生通过交流很容易找出: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19-29自然段,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可采用我最喜欢的语句是____,因为_____的方式说一说的理由。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我巡回指导,待小组交流后,我明确。
学生可能会找出这一语句:“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搜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来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我适时点拨:‘三哼经’写出了阿长的粗俗,无知,却真诚善良的品质,‘霹雳、震悚’写出我的震惊和意外之情而‘赶紧、打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我的感动,突出了长妈妈的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是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妈妈形象。
接着,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最后,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再一次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这样,本环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思、议、悟,既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理解文本内涵,又培养了学生品词赏句和表达阐述的能力。
环节四: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请学生谈学习收获,我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本文的语言平淡自然,作者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接着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并把此项拓展作为课下作业。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设计体现内容,让学生明确了本篇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简洁凝练,利于学生理解。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的原则,强调品语言、悟情感,进行扎实的语言运用训练,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4篇: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感悟
1.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是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加以说明。
【解析】对于“叔祖”这个无关紧要的人物,文章却着墨甚多,仿佛“闲笔”,实则“闲笔不闲”,起到了对主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答案:从侧面衬托阿长对“我”的关爱。因为下文写到“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答案:因为长妈妈送给“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我”万分激动和欣喜。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说“她却有伟大的神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内涵及表达效果掌握。
答案: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喜爱与感激。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内涵的理解及对文章主旨的领会。
答案: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说明“我”当时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表现了“我”对阿长不以为意乃至轻视。
(2)品味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此句从描写的角度看为心理描写)
“震悚”在这里指“身体因过度兴奋而颤动”,表现了我”听到阿长买回书时的震惊、惊喜和感激之情。
(3)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
4.文章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请在后文中找到和它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照应,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后文是这样照应的,结尾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
5、“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表达了对长妈妈深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6.读文中下列语句,说说其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第三自然段中)
这里是对阿长睡姿的细节描写。一个“大”字,把阿长伸手伸脚的睡姿写得生动传神。通过“伸”“摆”“挤”,以及对“大”字的特写,可以看出阿长的粗俗、不拘小节,也可以看出“我”对阿长的厌烦。
2)“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第七自然段)
这里是对阿长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其中,“郑重”是神态描写,表现了阿长倔强、严肃的性格特点。“就得”“要记着”“不许说别的话”突出了阿长烦琐的特点、强硬的态度,从中也透露出阿长对“我”的爱,以及对幸福的渴望,符合底层劳动妇女的身份。
7.作者运用了些什么手法来写这篇文章?你如何理解这些手法的运用?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联系上下文看,第三至十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我”讨厌背地里说人长短,反感她的睡姿,不满她对“我”的管束,再写长妈懂得的繁多礼节也让“我”不耐烦,但这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
第5篇: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感悟
《阿长与山海经》
说课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教案
一、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课程标准教材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出自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二单元,体裁为叙事散文,根据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良好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本文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在合作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本文体裁是叙事散文,语言平实自然、朴素亲切,其中所蕴含的感情需要学生通过听、读、说去分析去品味。对文章的阅读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长妈妈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作者围绕中心选材,有详有略,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并且记叙时有一定的顺序,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本篇运用了许多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握语句中蕴涵的感情。
综上所述,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有:
1、找出文章围绕阿长所写的事情,哪些详,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重点]
3、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4、作文片段练习:针对本文所学,进行作文训练。
二、说教法
1、听说读写结合法。这是针对本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听说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本文所学进行作文片段练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提示法。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陷入迷茫时,教师在一旁给予必要的引导、点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赏识成功教育。学生在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指导
1、圈注法。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2、小组合作讨论法。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本课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了写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这样设计,与以前所学知识很好的联系在一起,让知识成为一个整体。(约需1分钟)
(二)板题,解题
根据预习作业,学生七嘴八舌起来介绍鲁迅,同时教师给以补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能力。(约需3分钟)
(三)电脑出示目标
为了加深印象,学生默读识记,约需2分钟。
(四)整体感知
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文章写了长妈妈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话说出来。这些事表现了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2、文章写长妈妈的事情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题1,让学生速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将讨论的要点批注在书上相应的位置,第一问比较简单,学生自己就可解决,第二问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提示,比较容易。题2,回答前两问,较容易;第三问,学生理解较难,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提示学生从选择材料突出中心方面来考虑,学生就比较好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小结: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5个事例,有详有略,详写了长妈妈买《山海经》,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应注意详略得当。通过小结,学生明白了怎样围绕中心来选材,为下面的作文练习打好基础。
这一环节中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批注能力,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重点研读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刻画人物的方法,仔细品味本文的语言。我让学生抓住重点,精读课文,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阅读的:
1、全文中找出描写长妈妈品格风貌的句子,并体会所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2、点研读长妈妈买《山海经》部分,进一步体会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重点语句体会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第一方面,让学生速读全文,用笔勾画出你认为在刻画人物方面最精彩的语句,并做简单批注,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七嘴八舌起来发言,畅所欲言,教师在一旁进行点拨提示。我着重从描写法和对比映衬法方面指导,描写法有对长妈妈进行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一点以前训练过较为容易;对比映衬法,学生接触不多,能说到这一点较难,因此我提出几个问题:
①文中“叔祖”的疏懒与长妈妈的热情形成了什么?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怎样的感情?
②《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形成了什么?突出了“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通过这一提示点拨,学生容易理解两者的“对比”关系,对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了了解,有完整的印象。
这时教师小结:长妈妈这一形象主要通过描写法和对比映衬法来刻画的。
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圈点批注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
解决1后,请学生找出给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有些学生可能会说长妈妈买《山海经》部分,我顺势导入第二方面,主要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自学,质疑,教师巡回指导,点拨。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把握作者所蕴含的感情时,我在一旁加以提示,如①“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产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变化角度来考虑,学生能较好理解。特别是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让学生联系上文内容,加以体会。在理解这些语句蕴含的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细细品味,通过读更好的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这样教师教给方法后,由学生自学,质疑,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口头作文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谁讲的真实生动传神。然后推举出几名学生口头作文,学生和教师围绕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加以评价。这样对本课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学会了应用,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七)教师总结:
1、教师对照板书总结: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选了5个事例,有详有略,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通过苗写法和对比映衬法,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其词恳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2、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表扬鼓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归纳总结,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去指导今后的学习。
(八)布置作业
把课堂上的口头作文,写在周记本上。
板书: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梁艳杰,女,青岛崂山八中语文组教师,1999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从教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