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田园里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优秀范文】

时间:2023-01-21 12:45:03 来源:网友投稿

“田园里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田园里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作者:佘娟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8年第12期【教学目标】1.趣味诵读,感受童谣的韵律及意境,激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田园里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供大家参考。

“田园里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田园里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作者:佘娟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8年第12期

  【教学目标】

  1.趣味诵读,感受童谣的韵律及意境,激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风格的田园主题作品,体会童谣和童诗的异同。

  3.拓展阅读,深化对“田园”象征意义的理解与认同。

  【教学过程】

  一、由词入境,轻叩田园生活的大门

  1.今天我带来一组词串,谁来读一读?(出示词串)

  依山傍水树木葱茏绿草如茵

  阡陌交错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这组词串描绘的是哪里的生活场景?(乡村、田园)会阅读的学生能从词语里读出一幅幅画面。自由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田园,它承载着中国人最古老的生活方式,但随着城市文明的建设,这样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条回归田园的路,那就是——诗歌。(板书“田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诗歌去轻叩田园生活的大门吧!

  【设计意图:语言是具有图画功能的。经由语言,学生可以打开通往世界的一扇窗。在对词语意境的还原和想象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代入其中,仿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从而快速地进入到词语所描绘的田园图景之中。】

  二、趣味诵读,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1.首先,让我们穿越回自己还是小小孩的时候,来读一首童谣。(出示)谁来读给大家听?

  小白鸡儿,碾碾子儿/锅里蒸的白卷子儿/爹吃了,扶犁儿去/娘吃了,刷盆儿去/爷爷吃了,赶集儿去/奶奶吃了,串门儿去/小孩吃了,挖泥儿去。

  2.什么是碾子,见过吗?(出示图:碾子是一种将谷物脱壳或者碾碎成面粉的工具)读着这首童谣,你仿佛从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3.是啊,在这样一个三代之家里,每个人都从事着自己的劳作,只有小孩子在玩耍嬉戏,也许他们正在自己圈起的“瓜地”里用泥巴捏出一片东、南、西、北瓜来呢。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酿造着甜蜜的田园生活。

  4.你们发现这首童谣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儿化音、每一句结构相似)这样使我们读起来更加亲切、有意思,还富有韵律感。咱们边拍手,边配合着来读一读。

  5.农家少闲月,田园生活总是和农活儿连在一起的。我们再来看(出示):

  小白妮儿,拾棉花/一拾拾个大甜瓜/爹咬口,娘咬口/咬着小白妮的手指头/白妮白妮你别哭/我给你买个皮老鼠。

  6.在这首童谣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看到白妮儿的表情了吗?她是怎么唤爹娘的?爹娘又是怎样哄孩子的?

  7.这首童谣里既有画面,又有戏剧化的故事场景,多么有趣而又温馨!同桌两个人,一人读前一句,一人学着爹娘的语气哄哄孩子。

  【设计意图:这两首童谣,距离学生的生活已经有些遥远了,却并不影响他们穿越文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忙碌与艰辛,恬淡与美好。学生在诵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再现,在再现中感受,一家人其乐融融、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像画卷般在学生的面前打开,使他们不知不觉重温了田园里的童年生活。】

  8.其实,在我们的家乡如东也有许多散发着田园气息的童谣。我小的时候,我的奶奶就常常一边逗我玩,一边教我念(指名读):

  牵磨,带磨,吃过粑粑再来磨。

  9.我的奶奶没学过普通话,她只会用方言给我念。(师用方言念,生笑)还有谁也来学一学我的奶奶?(指名读)

  10.就在这儿一牵一带里,不经意间我便走过了我的童年。如今,我们早已不用石磨磨面,我也好久不玩这简单幼稚的游戏,但这有趣的歌谣却伴着奶奶的温情一同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设计意图:从流传在其他地区的童谣到家乡土地里长出来的童谣,散发着浓郁的地域色彩的童谣从时间的记忆中走来。而我要和学生分享的,不仅是一首传统的地方童谣,更是一种对亲人的感念,对岁月的感怀,对乡音的感悟,对乡土的感恩。因为,文学教育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情感教育。】

  三、比较阅读,品味不同风格的田园作品

  1.像这样描摹田园风光或者展现田园生活的童诗童谣还有许多。下面我们打开阅读材料,先有滋有味地读一读阅读材料中的童诗童谣,然后我们来做个小研究。(材料说明:材料1为民间童谣,材料2为作家宋晓杰创作的《中华二十四节气儿童诗——四季的韵脚》。)

  2.出示文学小研究:

  (1)材料1和材料2的诗歌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2)你更喜欢哪一类?为什么呢?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研究,然后交流讨论。

  3.交流童诗和童谣的异同点。(选材、风格、写作手法、表达特点等。)

  4.你更喜欢哪一种风格的诗歌呢?可以举例说明。

  5.在这两组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是谁的身影?(儿童)是啊,难怪有人说: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而今天我们还可以这样说:田园是童年的沃土。(板书:童年的沃土)

  【设计意图:通过比照阅读,学生既能一下子接触到较多的田园主题的诗歌作品,又能在对比中发现不同作品的表达特点,从而体会到文学发现的独特乐趣,受到文学知识的最初熏陶。】

  四、拓展阅读,体味田园的象征意义

  1.田园,是我们生命最早开始的地方,而诗歌,承载了人类最初的情感。所以,许多人即使在成年以后,还念念不忘童年时生活的乡村、田园。诗人徐志摩便是其中的一位。(出示徐志摩的《乡村的音籁》,指名配乐朗读。)

  2.诗人听到了乡村里的哪些音籁?(田园劳作的声音、小孩的呼唤、鸡鸣狗吠)也许他还听到了……这些声音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感?(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3.时光一去不复返,而留在记忆中的童年的乡村是那样令人怀念!就像诗人所写的那样(引读最后一小节)一个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永远走不出的是这份对乡村的情。田园,是每一个人永远的精神家园!(板书:精神的家园)

  【设计意图:田园对于一个人的意义远不止童年时生活的一片土壤,它还承载着一个人最初的精神世界。徐志摩的这首诗就很好地诠释了童年时乡村生活给予他的纯净的精神之源。这首诗,将会引领学生的情感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4.其实,早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寄情于田园。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你们读过他的诗吗?能背出其中一些经典的诗句吗?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出自这首《饮酒》。谁来读一读?

  5.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过得怎么样呢?对照译文,自己读一读,再仔细体会体会。(思考、交流)

  这首诗大约作于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第12年,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权力、名誉、地位是衡量一个人的主要价值尺度。而陶渊明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辞去官职,隐退田园,过起了自耕自食的农夫生活。田园成了他超越世俗的心灵憩息地。(板书:心灵憩息地)

  6.陶渊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如此令人羡慕,那么我们要不要也像他那样归隐田园呢?(自由交流:想或不想)

  【设计意图:在“归”与“不归”的辩论中,学生展开的便是一段与自我心灵的碰撞。也许,他们会意识到,“归”与“不归”有时不过是心境的不同而已;也许,他们还要等到某一天才会有所顿悟。那就把思考延伸开去,其余的交给时间。】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东县双甸小学)

  责任编辑宋园弟

推荐访问:诗歌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田园里的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田园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