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2022秋五年级上科学试卷月考一【4篇】

时间:2022-05-09 16:05:04 来源:网友投稿

年级是一个汉语词语。含义是: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学生为若干级谓之年级。如我国现行学制一般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为一年级,第二学年升入二年级,馀类推。同一年级学生人数多者,再分成若干班,中小学一般分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2021秋五年级上科学试卷月考一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0-2021秋五年级上科学试卷月考一4篇

【篇1】2020-2021秋五年级上科学试卷月考一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

数学月考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2020.1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再放回口袋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共摸了150次,其中有50次摸到黑球,已知口袋中有黑球10个和若干个白球,由此估计口袋中大约有多少个白球(  )

A. 10个 B. 20个 C. 30个 D. 无法确定

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x+a2﹣4=0的一个根0,则a值为(  )

A.2       B.﹣2   C.±2   D.0

3.用配方法解方程x2-6x-5=0,变形后的结果正确的是(  )

A.(x-3)2=14 B.(x-3)2=4C.(x+3)2=14 D.(x+3)2=4

4.已知关于x的方程kx2+(1-k)x-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k≠0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 B.当k=0时,方程无解

C.当k=-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 D.当k=1时,方程有一个实数解

5. 二次函数y=2x2-4x+3的顶点坐标是( )

A.(1,1) B.(1,2) C.(1,3) D.(2,3)

6.把抛物线y=2x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

A.y=2(x-1)2+3 B. y=2(x-1)2-3 C. y= 2(x+1)2+3 D. y=2(x+1)2-3

7.已知抛物线y=ax2+bx+c(ay2 B.y1=y2C.y1

【篇2】2020-2021秋五年级上科学试卷月考一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36分)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后可化为( )

A. B. C. D.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此菱形的周长是(  )

A.5 B.20 C.24 D.32

3.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解是(  )

A.x1=1,x2=﹣1 B.x1=x2=1 C.x1=x2=﹣1 D.x1=﹣1,x2=2

4.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D作DH⊥AB于点H,连接OH,若OA=6,OH=4,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

A.72 B.24 C.48 D.96

5. x=1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x2+ax+2b=0的解,则2a+4b=( )

A. -2 B. -3 C. 4 D. -6

6.若关于x的方程x2+2x+a=0不存在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B)

A.a<1 B.a>1 C.a≤1 D.a≥1

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AB上且BE=1,F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BFE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5 B. 6 C. 7 D. 8

8.若方程x2﹣2x﹣4=0的两个实数根为α,β,则α2+β2的值为(  )

A.12 B.10 C.4 D.﹣4

9.如果顺次连接四边形的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那么原来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满足的条件是(  )

A.互相平分 B.相等 C.互相垂直 D.互相垂直平分

10.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了x2﹣2x=0的两个实数根,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x1≠x2   B.x12﹣2x1=0 C.x1+x2=2    D.x1·x2=2

11.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BC,AD于点E,F,若BE=3,AF=5,则AC的长为(  )

A.4 B.4 C.10 D.8

1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0,BC=14,E,F分别为边BC,AD上的点,若四边形AECF为正方形,则AE的长为( )

A.6或8   B.4或10   C.5或9   D.7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 共24分)

13.(1)一元二次方程(x-2)(x-3)=0的根是    .

(2)以正方形ABCD的边AD作等边△ADE,则∠BEC的度数是_________.

14..菱形一对角线长为8,其边长是方程x2﹣9x+20=0的一个根,则菱形周长为    .

15.如图,在矩形ABCD中,AD=8,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

AE⊥BD,垂足为点E,且AE平分∠BAC,则AB的长为   .

16.已知实数m、n(m≠n)满足

17.如图,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若把这样的n个小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1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BC边上一点,连接AE,把∠B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当△CEB′为直角三角形时,BE的长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共60分.)

19.解方程(每小题5分 本题满分10分)

(1) (2)

20、(本题满分10分)如图,AE∥BF,BD平分∠ABC交AE于点D,点C在BF上且BC=AB,连接CD.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1.(本题满分8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b、c分别为△ABC三边的长.
(1)如果x=-1是方程的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如果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2.(本题满分10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k=0有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如果k是符合条件的最大整数,且一元二次方程(m﹣1)x2+x+m﹣3=0与方程x2﹣3x+k=0有一个相同的根,求此时m的值

23.(本题满分10分)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D,CD上两点,BE

交AF于点G,且DE=CF.

(1)写出BE与AF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若AB=2,点E为AD的中点,连接GD,试证明GD是∠EGF的角平分线,并求出GD的长.

24.(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过点C的直线MN∥AB,D为AB边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交直线MN于E,垂足为F,连接CD、BE.

(1)求证:CE=AD;

(2)当D在AB中点时,四边形BE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

(3)若D为AB中点,则当∠A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

请说明你的理由.


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C

C

A

B

B

A

C

D

A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 14. 20 15.

16. 17. n-1 18.

三.解答题:(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 共60分)

19.解方程(每小题5分,本题满分10分)

(1) (2)

X1=1 x2=9 x2=-—1

20.(本题满分10分)

证明:∵AE∥BF,

∴∠ADB=∠DBC,

∵BD平分∠ABC,

∴∠DBC=∠ABD,

∴∠ADB=∠ABD,

∴AB=AD,

又∵AB=BC,

∴AD=BC,

∵AE∥BF,即AD∥BC,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又∵AB=AD,

∴四边形ABCD为菱形.

21.(本题满分8分)

解:(1)△ABC是等腰三角形;

理由:把x=﹣1代入方程得a+c﹣2b+a﹣c=0,则a=b,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4分

(2)△ABC为直角三角形;

理由:根据题意得△=(2b)2﹣4(a+c)(a﹣c)=0,即b2+c2=a2,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8分

22.(本题满分10分)

解:(1)根据题意得△=(﹣3)2﹣4k≥0,

解得k≤,......5分

(2)k的最大整数为2,

方程x2﹣3x+k=0变形为x2﹣3x+2=0,解得x1=1,x2=2,

∵一元二次方程(m﹣1)x2+x+m﹣3=0与方程x2﹣3x+k=0有一个相同的根,

∴当x=1时,m﹣1+1+m﹣3=0,解得m=;

当x=2时,4(m﹣1)+2+m﹣3=0,解得m=1,

而m﹣1≠0,

∴m的值为.,......10分

23.(本题满分12分)

(1)证明:∵DE⊥BC,

∴∠DFB=90°,

∵∠ACB=90°,

∴∠ACB=∠DFB,

∴AC∥DE,......1分

∵MN∥AB,即CE∥AD,

∴四边形ADEC是平行四边形,

∴CE=AD;......4分

(2)解:四边形BECD是菱形,......5分

理由是:∵D为AB中点,

∴AD=BD,

∵CE=AD,

∴BD=CE,

∵BD∥CE,

∴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

∵∠ACB=90°,D为AB中点,

∴CD=BD,

∴四边形BECD是菱形;......8分

(3)当∠A=45°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9分

理由是:

解:∵∠ACB=90°,∠A=45°,

∴∠ABC=∠A=45°,

∴AC=BC

∵D为BA中点,

∴CD⊥AB,

∴∠CDB=90°,

∵四边形BECD是菱形,

∴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12分

即当∠A=45°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

24.(本题满分10分)

解:(1)BE=AF,BE⊥AF,理由: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AD=CD,∠BAE=∠D=90°,

∵DE=CF,

∴AE=DE,

∴△BAE≌△ADF(SAS),

∴BE=AF,∠ABE=∠DAF,

∵∠ABE+∠AEB=90°,

∴∠DAE+∠AEB=90°,

∴∠BGA=90°,

∴BE⊥AF,,......5分

(2)如图2,过点D作DN⊥AF于N,DM⊥BE交BE的延长线于M,

在Rt△AD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F=,

∵S△ADF=AD×FD=AD×DN,

∴DN=,

∵△BAE≌△ADF,

∴S△BAE=S△ADF,

∵BE=AF,

∴AG=DN,

易证,△AEG≌△DEM(AAS),

∴AG=DM,

∴DN=DM,

∵DM⊥BE,DN⊥AF,

∴GD平分∠MGN,

∴∠DGN=∠MGN=45°,

∴△DG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GD=DN=;,......10分

【篇3】2020-2021秋五年级上科学试卷月考一

2020-2021年五年级下册阅读理解测试卷(有答案)

一、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1.

幸福的秘密

邓迎雪

①拿到新房钥匙的那一刻,我高兴得差点流出了眼泪。想到从此能让爷爷过上温暖舒适的日子,我的内心充满了欣慰和喜说,积压了两年的心事终于落地。

②自从今春决定买房,我的生活就变得忙碌不堪:选房、筹钱、办贷……房奴的路不好走,我有时也想打退堂鼓,但想想爷爷,又无法退缩。爷爷已经七十二岁,风烛残年,为了不给我增加负担,至今仍在故乡的偏野山村独自生活。

③爷爷还有多少生命的时先可让我尽孝?孝心哪能等呢。

④我是爷爷捡来的孩子,小时候,大伯和叔叔多次指责爷爷养我这个累赘。每次,爷爷总会紧紧搂着我,生气地辩解,俺有能力养,不用你们养。为了收养我,大伯和叔叔至今和爷爷都不来往。爷爷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将我抚养成人,又供我到大学毕业。工作后,我多次劝爷爷来城里,但他都执拗不来。

⑤为了不让爷爷担心,这几个月,我借钱买房一直瞒着爷爷,现在一切都安置好了,我准备回家接他过来,揭晓这个幸福的秘密。

⑥坐了三个小时的火车,我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开门进去,小院空荡荡的。大声喊爷爷,没人应,我赶紧去房间查看,床上空空的,像是久无人住。我顿时恐慌起来,急忙拨打爷爷手机,就在昨晚,爷爷还在电话里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

⑦这一回,却没有打通。

⑧到邻居家打听,邻居很惊奇:“老爷子几个月前就进城了,你不知道吗?”

⑨直到下午四点,才跟爷爷联系上。原来,爷爷就在我所在的城市!

我赶到郊区橡胶厂,远远就见爷爷正站在厂前面的一个路口等我,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因为廋,衣服像大了一码,风很大,爷爷的白发被吹得乱蓬蓬的。

①看见我,爷爷眼里顿时显出了许多笑意,深深浅浅的皱纹里全是喜悦,但又只是笑,不说什么,只是像小时候一样,拉着我的手,笑眯眯地进了厂门口左侧的传达室。

②我环视四周,心酸又有些生气,您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做工,也不告诉我一声?

爷爷像犯错的小孩,只是笑着收拾桌上的报纸,过了一会儿,才下决心似的说:“你借钱买房的事,俺听说了。你上班才两年,哪有钱买房啊。为这,俺整天愁得睡不着,琢磨着咱咋还债。正好老同事家这个厂缺个看门的,俺一听说就来这了。”

②说到这里,爷爷很有成就感地冲我一乐:“俺早算过了,这样以后能把俺的退休金全撒下来还债,一年攒一万,俺要是再活十年,最少也能还十万啊。”

①我的眼泪不知什么时候起已噼里啪啦地砸在桌面上。原来,在我们心里,都有一个让对方幸福的秘密厖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风烛残年:

魂牵梦绕:

2.联系全文,理解并说说“幸福的秘密”中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中写大伯和叔叔有什么作用?

4.文中有不少句子对爷爷的描写非常传神,请你摘录一句,并加以赏析。

5.读了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1.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

2.“我”瞒着爷爷借钱买了房子;爷爷瞒着“我”去工厂做工。

3.反衬出爷爷的善良、慈爱和无私。

4.示例:第③自然段中“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因为瘦,腐乳像大了一码,风很大,爷爷的白发被吹得乱蓬蓬的”,赏析: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刻画了爷爷节俭、辛劳的特点。

5.略

2.

心比眼睛看见的多

马迎辉

①偶然看到一期电视娱乐节目,竟遇到感人的一幕。那是一档平民娱乐节目,由女儿和母亲搭档出演。节目接近尾声,最后一对母女上场。

②台上的女儿花样的亮丽,颀(qí)长挺拔的身姿似一株亭亭玉立的竹。一双湖水般的眼睛,汪着青春的憧憬与美好。主持人问观众:“大家注意到没有,前面的几对选手上台时,都是女儿搀着妈妈。而这对母女却是妈妈小心地扶着女儿?”观众还在一头雾水地猜着主持人的用意,舞台上的妈妈却已泪水涟涟:“大家可能没有看出来,我女儿两只眼睛的视力加起来才只有0.1,她眼中的世界只是一个个模糊的轮廓。而在一年前,她的视力还是2.0。由于视神经萎缩,她的视力可能永远不会再恢复了。”我惋惜地看着那双眼睛,清澈见底的眼眸中看不出悲苦,而是装满着微笑和爱意,洒向观众,望着妈妈。

③主持人十分痛惜地问女孩:“当初,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毕竟,年轻的女孩都是爱美的。”我理解,主持人是想听一个女孩在不幸的打击中重新振作的心路故事。没想到,女孩绽出一个甜美的笑:“我觉得生病之后,我依然很美丽啊!”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女孩说:“我不能天天悲伤,让妈妈为我担心,因为那就不是我了。”女孩的眼睛始终在笑,这样纯净的眼睛似乎装满了世间所有的美丽。花开着,云飘着,未来亦是铺满锦绣。她的笑,却将观众的眼泪笑落了。最后,主持人问女孩:“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我会帮你实现愿望。”说着,他望向对面的几位明星嘉宾。又一次意外,女孩说出的愿望不是在近处看看某个明星,而是“我最想看到的是妈妈住进我为她买的新房子。我要给妈妈家的温暖和幸福”。母亲和美丽的女儿相拥而泣。一向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努力地克制着眼泪,动情地说:“我相信,不管今后眼睛如何,你一定能看到妈妈住进新房子,一定看得到。因为,只要把心打开,看到的会比眼睛看见的要多。”

④心比眼睛看见的多!真的是这样啊,我们这些视力正常的人,常常因为心灵蒙尘,让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而这个生活在模糊世界的美丽女孩用纯净的微笑和真挚的爱告诉我们,一个水晶般清澈的心灵能望得见最美的未来。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从文章中找出一句描写女孩眼睛的句子写下来,并结合句子仔细品读,写出女孩的性格特征。

2.文章第③段中:“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观众和嘉宾为什么“笑了”却“汪着泪”?

3.文章第③段女孩的两次“意外”回答,透过这两次“意外”回答的背后,你分别读出了女孩怎样的内心呢?

4.文章题目讲“心比眼睛看见的多”,文中的女孩用美丽心灵看到了什么呢?

1.①一双湖水般的眼睛,汪着青春的憧憬与美好。——向信,纯洁。

②清澈见底的眼眸……望着妈妈。——乐观、善良、有孝心。(任选一句)

2.①“笑”是因为女孩的回答很自信,出乎大家的意料,这是欣赏和善意的笑。②“汪着泪”这是感动的泪,因为这女孩没被不幸击垮,而是乐观向上。(意思对即可)

3.第一次回答,让我感受到女孩的乐观、坚强;第二次回答,我读懂女孩的孝顺、阳光,对未来充满希望。

4.她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对生活的期待,身边人真挚的情感,妈妈的爱。

3.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羡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wǎn)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⑧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yān)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⑪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⑫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⑬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⑭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⑮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1.填空。

“临”字的音序是______,音节是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到,来;②换着,靠近;③照着字、画模仿。文中“莅临”的“临”取第_______种解释。

2.照样子,写词语。

(1)乐呵呵(ABB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东倒西歪(含反义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规规矩矩(AABB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文章叙写了三位老师的不同特点和对“我”的影响,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特点

对“我”的影响

小学时的班主任

不怒自威的军人

(1)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

(2)

让“我们”学会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

忧郁的诗人

(3)

4.文中第⑤段描绘老师女儿,并没有写老师,有人说多余了,应该删掉,你认为应不应该删掉?为什么?

5.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这句话是什么描写?这样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加点词语在本句中有什么作用?

6.“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是在解读师生之间的关系,根据你平时的经历及本文的讲述,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L lin L 8 ①

2.(1)黑乎乎 绿油油 金灿灿(2)异口同声 左顾右盼 里应外合(3)慌慌张张 干干净净认认真真(答案不唯一)

3.(1)让“我”懂得了气质(教养)的美(2)慢条斯理的老头(3)让“我”明白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4.不应该删掉。老师女儿的风采气质是老师独特教育要求的结果,描写老师的女儿其实就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老师的教育对“我”成长的巨大影响。

5.(1)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师的宽容,表现了老师对我们的宠爱与教育的智慧。(2)连用三个叠词,强调了老师讲课的投入,突出了老师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和喜爱及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6.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引领,文中的三位老师在“我”成长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小学老师让“我”领略了气质的美,初中老师让“我”学会不要错过自己,高中老师让“我”对生活有了坚持和梦想,三位老师唤醒了“我”的灵魂,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促进了“我”的成长。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唤醒,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

4.

日子里的诗意

鲍捷

①她的煎饼摊就摆在热闹的步行街口,简单的手推车上嵌着一个平底锅,锅边一盆和好的面粉,一盆碧绿金黄的韭菜鸡蛋馅。每天,她专心致志做着煎饼,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群,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就在面粉的搓揉拿捏中寂寂度过。

②那个深秋的黄昏,空气中刮着冷冷的风,我接儿子放学,等公交车时,被一阵阵浓郁的韭菜香吸引,忍不住停下脚步。第一次仔细看她: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留下岁月的痕迹,脸和手都被冷风吹得通红,看上去四十多岁,没有一般小摊女人的邋遢(lā tā)随意,大红冬袄外围着一条蓝色碎花围裙,朴素而洁净。她正用双手飞快地搓揉翻拣,一个个圆乎乎、油汪汪、金灿灿的韭菜饼子在她的手下翻飞。

③瑟瑟秋风里,能有这样一个热乎乎的煎饼也是一种寻常日子里的幸福吧。

④等煎饼的间隙,我打量这个小摊,没什么特别。在昏黄的街灯下,她及她的小摊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烟火的气息,一种浓浓的家的味道。突然,我发现在小推车中间的档子上,放着一个红皮笔记本,式样已经过时,却是一种记录岁月的陈旧,有一种俗世里的美好。看得出,主人一定很爱它,并日日抚摸它,翻阅它。

⑤我的目光停留在红皮笔记本上,久久没有移动。她仿佛看出我的疑问,腼腆一笑说:“没事时坐着晒晒太阳、翻翻杂志,遇见好的诗,忍不住抄下来。呵呵,年轻时候喜欢文学。”她的话让我愕然,想不到,这样一个卖煎饼的女人,被生活打磨得如此粗糙,却又如此细腻,竟如此执着地喜欢诗、喜欢文学,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和坚守?

⑥忽然间,很想看看她的红皮笔记本。“可以吗?”

⑦她用沾满面粉的手递过来。“不好意思啊,只是觉得这些句子好,爱。”

⑧爱,多么强大的理由!

⑨我想起电影《SWANN》中那个写诗的普通农妇,生前默默无闻后却令许多城里人惊讶喜爱。她常穿着农家朴素的衣裙,站在风里,嘴唇紧闭,目光忧郁地望着远方。她生活在粗壮丈夫的暴力之下,那个男人不懂得她的诗,更不懂得她的美。她只能在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后,才悄悄地把自己沉浸在内心深处的世界里,把内心丰富的情感用美丽的句子表达。她将希望与梦想写在破碎的纸片上,一片又一片,藏在皱皱的牛皮纸袋里,在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中,她从来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思想的飞翔。

⑩其实,做煎饼女人抄写的诗句有多美,意蕴有多深刻,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与电影中的农妇一样,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

⑪此时,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坐在暖和的车厢里,儿子依偎在我的怀中,他香甜地吃着煎饼,和我说着幼儿园的趣事。车窗外,秋雨潇潇,夜色渐浓,华灯初上。下班的人们裹着阵阵寒气上车,不一会儿,车厢里的阵阵温暖就将这寒气融化,人们说着笑着,牵挂着不远处亮着灯光的家。

⑫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是晴空艳阳的暖,是春风拂面的柔,是姹紫嫣红的娇,是围坐火炉的热,是韭菜煎饼烙在锅里的香。日子里的诗意,原来是这样好!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8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干净——( ) 好像——( ) 惊奇——( ) 温暖——( )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粗糙”和“细腻”分别指什么?这对反义词放在一个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⑨段中写电影《SWANN》的内容对表现做煎饼女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中写做煎饼女人朴素洁净的衣着与一般小摊女人不同,为下文写她对诗歌的热爱作了铺垫。

B.选文第②段中写了秋天的冷风,既表现出天气的寒冷,又衬托出做煎饼女人生活的辛苦。

C.选文第⑪段中写“我”因为坐在暖和的车厢里,所以才觉得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

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生活就会处处充满诗意。

6.结合选文说说“日子里的诗意”有什么含义。

1.洁净 仿佛 惊讶 暖和

2.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人做煎饼时动作娴熟,表现了她勤劳能干。

3.“粗糙”指煎饼女人外表沧桑;“细腻”指她内心敏感。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做煎饼女人的内心的美好,表达了“我”对她的欣赏。

14.电影《SWANN》写了一个普通农妇在艰难的生活中热爱诗歌,坚持写诗的事,用这位农妇的坚强、执着,衬托做煎饼女人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5.C

6.“日子里的诗意”既指两个女人在或平凡或艰难的生活中所坚守的对诗的热爱,也指生活中所有能给人带来美好感受的事物,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5.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 )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 )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pān( )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拥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看上去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tǎng( )。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么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2.根据“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态度变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______________→我希望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

3.第⑤段画线句“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 ”线的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要将两个孩子放在一起写?作者的“无言以对”之时,内心是怎么想的呢?

5.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1.he yǎo 攀 淌

2.没注意 心里不是滋味

3.外貌描写,突出孩子的可爱、健壮,为下文我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作铺垫。

4.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更能突显卖豆浆孩子的不容易与艰辛。作者内心一定是苦涩的,一定在为男孩的遭遇而感到难受。(具体的想法,合理即可)

5.越坎坷的经历,对将来越是巨大的财富。生活中有许多不幸,我们要怀抱希望,勇敢面对。

6.

我和父亲的“战争”

我5岁,他29岁。

有天我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边抹眼泪边对他说:“我要改名字,我的名字不好听,而且班上有个小朋友的名字跟我一模一样。我讨厌!”

“名字是你爷爷取的,怎么能说改就改?不行!”他的态度坚决,脸色铁青。我是这个大家族唯一的女孩,爷爷很宠我,名字当然也是爷爷包办的。

我开始哭闹,可是他无动于衷,根本就不理我。我不得不拿出我的杀手锏——不吃饭。我心里盘算:坚持绝食,直到他答应为止。果然,第三天,他宣布,为我改成单名“廖夏”。我高兴极了。我已经饿了两天,如果他再不做出反应,我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台。

我16岁,他40岁。

某天吃晚饭时,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我的三魂六魄都吓掉了一半。我不敢抬头,只顾低着头往嘴里塞饭。我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谁唆使你去上职中的?你眼里还有父母吗?这件事到此为止。如果你敢再提,我就揍你。还有你。”他指着我那上小学六年级的老弟,接着说道:“别学你姐,脑子糊了,进水了,好不容易考个好的高中,居然不想去上。”

“有我什么事,又不是我。”老弟嘴里嘟囔着。我朝他做了个鬼脸。

这一次,我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我19岁,他43岁。

黑色的七月终于过去了。走出考场,我长吁一口气。接下来是填志愿。因为这件事,我和他又昏天黑地地吵了好几天,互不相让。我想去外省上大学,脱离他的控制。他则希望我在省内上学,理由是女孩子离家近点好。

在那几天,我们见面就斗嘴。后来弄得老妈都烦死了:“你们再这样,就给我到大街上去吵。”我们只得马上闭嘴。

到了填志愿的那天,他跟着我去了学校。一到学校,他就不见人影,后来我发现,他和我的班主任在一个角落里嘀嘀咕咕。再后来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我报省内那所知名大学的中文系是最保险的。我晕倒!班主任居然被他收买了。

这一次我又以失败告终。不过后来事实证明他是时的。

我23岁,他47岁。

我刚刚遭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但我最终失去了我的爱情。那段日子,我不吃不喝,不和任何人交流。人瘦了一大圈。家里再也听不到我和他抬杠的争吵声。

有天深夜,我感觉有人进了房间,他坐在床边,帮我把被子盖好。“孩子,我知道你心里难过,看见你这样不吃不喝,我更难过。从小到大,我都希望把你培养成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主的女孩子。”他顿了顿,接着说,“你知道我和你母亲是多么心疼你、担心你吗?忘掉以前的一切,重新开始,一定会有更好的,更适合你的人在等着你。”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那声音明显苍老了很多,没了平时的霸道和强势。说完,他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我感觉到他在抽泣。

那夜,我哭得好伤心。

第二天,我开始出现在饭桌上,依然和从前一样挑三栋四,但这回他没有指责我。我悄悄地瞥了他一眼,看见他脸上闪过一丝笑容。

现在,虽然我离家在外工作,但我们的“战争”却依然持续着。只不过,现在我们不是面对面,而是靠一根电话线维系着“战争”。我依然喜欢和他抬杠;喜欢挑他写的工作报告中的毛病;喜欢在做错事情后先死不认账,然后道歉;喜欢和他煲电话粥,一煲几个小时;喜欢在某个深夜发条信息给他,上面只有五个字:“老爸,我爱你。”

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我一天一天地长大,老爸一天一天地变老。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老爸最最贴心的小棉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父亲之间的几次“战争”及其结果。

2.文中不同的故事所要讲述的父亲的爱是不同的,请你概括说明。

3.在“我”和父亲的“战争”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句子。

4.体会文中加点词,并回答问题。

(1)“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句中的“小心翼翼”表现了“我” 。

(2)“喜欢和他煲电话粥,一煲几个小时”中的“煲电话粥”一词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5.父爱深沉而浓烈,这种爱有时我们并不能立刻理解,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1.改名字“我”胜利;择校之争“我”失败;填志愿之争“我”失败。

2.①改名字:父亲心疼“我”所以妥协。②择校之争:父亲关心“我”的前途,体现出强硬的态度。③填志愿:父亲爱得很有智慧。④失恋:父亲爱得柔软且宠溺。

3.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

4.(1)在向父亲提出自己想法时胆小害怕的心理,也写出了“我”的想法不合常理,为父亲发火埋下伏笔(2)比喻 “我”和父亲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表达了父女感情的深厚

5.紧扣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7.

老yù妪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lái)。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suō)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⑪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⑫儿子仰脸看我。

⑬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⑭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⑮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行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⑯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文章第②段交代了怎样的现实?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2.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回答下列问题。

(1)“我”“不平”的原因是

(2)“我”产生“体恤”和“怜悯”的原因是

3.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______描写。这样描写老妪的作用是

4.“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出于什么目的?后来“我”为什么自责“猥琐”?

5.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6.用“ ”画出与老叟“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绝无半点乞意”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请结合文章分析“我”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

8.你是如何理解同情心与尊重的?

1.现实:商业味浓,人情味淡(答出“人情淡薄”等大意即可)。作用:衬托了老妪诚实善良的尊贵形象。

2.(1)男人们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2)老妪不善招徕,生意冷清

3.肖像 以没有美感的外表反衬老妪人格的高尚

4.为了获得自信自己仍立在好人边上的自慰。后来老妪退还了多给的两毛钱,表现了近乎本能的“人心的尊贵”,相比之下,深感自己类同施舍的行径十分庸俗。

5.通过“扯”这个动作,写出了内心的故意,强调了自我表现的冲动。“佯装”一词则很好地表现出这是一种自我安慰。

6.句子:“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绝无半点儿乞意。”目的:这样写突出了两位老人自甘冷清、坚守人格的高贵品质。

7.从“我”看到卖茶蛋的老叟时的表现和文章最后的抒情、议论可以看出,“我”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具有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8.有的时候,自以为是的同情心会伤害别人,如果想帮助弱者,就不要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要以满足自我为前提,这才是最起码的尊重。(意思对即可)

8.

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①有一个小男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偏瘫,嘴角畸形,左耳失聪,讲话和微笑时嘴角歪向一边。

②为了矫正口吃,这个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小男孩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最终,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口吃,能流利地讲话了。

③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为了获取知识,他默默地承受着别人嘲笑的话语和讥讽的目光,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从不退缩,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通过发愤学习,他顺利地完成了中学的学业,(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④1993年10月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的成长经历打动了无数选民,他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一经提出,就深入人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人们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他,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

⑤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

1.给下列加点字标出正确的读音。

丑陋______ 疾病______ 偏瘫______ 畸形______

磨烂______ 束缚______ 沉浸______ 汲取______

2.请你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敬重:

(2)如饥似渴:

3.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因为……所以…… B.不仅……还……

C.尽管……还是…… D.无论……都……

4.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总领全文

C.承上启下 D.首尾呼应

5.请你根据史意,写出“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这一句中“茧”的含义。

6.从让·克雷蒂安的故事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单说明理由。

7.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lòu jí tān jī mó shù jìn jí

2.(1)恭敬,尊重。(2)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3.B

4.C

5.先天残疾带来的束缚、学习中的困难险阻。

6.让·克雷蒂安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刻苦学习的人。他为矫正口吃,嘴里含着石子,嘴巴舌头都磨烂仍不放弃;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怕困难,最终取得优异成绩。这些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7.略(结合文章,言之成理即可)

9.

局长的鱼

大海

局长突然发现自己开始苍老时,已经57岁。局长明白,按照惯例,要不了一年,自己将退居“二线”,改任调研员。身体看似硬朗的局长,开始有意无意,为行将退休的日子做准备。

同事们说,局长您的字漂亮,再加紧练习下,说不准退休后会成为大书法家呢!

局长嘴上笑笑,没说话。

同事们说说也就罢了,只有小黄知道,局长除了特别好吃鱼,还有个工作之外的癖好:钓鱼。局长从没在同事们面前提及钓鱼之事。小黄是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单位的文秘工作,常常要将往来文件呈给局长审阅,少不了要去局长家里或者不是单位的地方找局长,自然如道局长的业余癖好,尤其是近半年,几次周末,小黄带着加急文件找局长时,发现他都在钓鱼。

年中,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单位的经济科科长调走。局党组将空的经济科科长位置放出,在单位宣布;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符合晋升条件者均可报名,一律竞争上岗。干了五年办公室副主任的小黄,大学读的是区城经济专业,有心去竟逐这个位置,却发现符合条件的同事多达六人。在干部提拔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的今天,这次竞岗选拔,非过五关斩六将不了有!报名后的小黄,想到局长的癖好,灵机一动,专门请了一天假,跑去邻市一家上档次的钓鱼商城,花5000元买了套高级钓具。

一个周末,小黄带着新买的钓具,叩开了局长家门,就是顺路给局长带了条装备。局长有心拒绝,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小黄趁热打铁,说局长,要不我陪你现在就去试下?局长心痒痒,说也好。就拿着新钓具,拉了小黄去了河边。有了上好的装备,结果自然非同一般。小黄买的钓具在大派用场,局长用它钓到一条七斤重的野生大河鲤。

当晚,局长兴奋得亲自下厨,将河鲤分不同味道烹之,与小黄在家中食鱼对饮。几杯酒下肚,脸红耳热的局长扶着小黄肩膀,说了很多往事。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因为我是渔民的儿子,父辈们风里浪尖辛苦打鱼谋生,我生在船上以鱼果腹,不爱吃鱼爱吃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黝黑的脸庞,似懂非懂。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钓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父辈们不赶海下水时,靠岸停歇结网补漏别无其他娱乐,我则拿根竹竿在船上钓鱼玩,我不爱钓鱼爱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粗壮的胳膊,点了点头。但此时此刻,小黄迫切想打听的,是关于竞争上岗的事,但欲言又止。

局长说,人生有些东西犹如捕鱼,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光想也没用,努力了就好;大家心里都装着盏灯,像鱼膘那么那么大的灯,真的很亮很亮呢!局长说完,用手比画着鱼的样子。小黄有点儿哭笑不得,但见杯盏之间局长称兄道弟不断,自己也喝了几杯后,慢慢地心就踏实了。

后来的况岗过程,经过公开演讲、面试答辩、领导评鉴、民主没评、拟任公示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小黄,终于经济科科长。长嘘出一口气的小黄,手里捏着任职通知书,心里有了几分庆幸:幸好当时买了那套钓具,羊毛出在羊身上,投入产出成了正比,看来值得啊!

不久,全市公开遴选镇区制职领导,小黄乘胜报名。经过几轮激烈北争,再一次优胜而出,被组织推荐为某镇副镇长,即将履新上任。

小黄临行前夕,局长钓到一条大鱼,邀小黄来家吃鱼,说是为他饯行。饭前,局长递给小黄一个信封:谢谢你上次给我买的钓具,那套东西相当好,让我如虎添翼呢,那些鱼啊,一条接一条地上钩!

小黄接来拆开一看,立时呆了:厚厚一沓钞票,足足有5000块啊!就有些发蒙。

局长说,我工作到今天,虽然钱财不多,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知足安心;我要是白拿你这套东西,弄得退休不宁,恐怕到时连鱼都钓不成!

小黄有些发颤,说,上次竞岗,局长你帮了我大忙,否则我怕是胜不了他人呢!

局长大笑:错愕之间,局长扶了小黄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也是当领导的人了,今后肯定会面临很多诱惑;今天请你来家吃鱼是想告诉你,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这人生的路漫漫啊,我希望退休后开开心心地去钓鱼,也希望你能轻轻松松来我家吃鱼。

局长言毕,忙手忙脚地将几盘鱼香扑鼻的好菜端上桌来。

躺在盘子里的蒸鱼鲜嫩无比,在灯光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刺得小黄眼睛发疼。小黄举杯投箸,已是泪光迷蒙。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0期,有删节)

1.“过五关斩六将”引申自《三国演义》中 (人物)的典故,在文中的意思是:

2.你如何理解“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这句话?

3.第一次和小黄吃鱼时,局长为什么对小黄说他喜欢钓鱼和吃鱼的原因?

4. 小说以“局长的鱼”为标题,十分精妙。“鱼”是小说的线索,是局长和小黄交往的重要媒介,你认为“鱼”还有没有深层次的含义?

5.文中的局长有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1.关羽 符合经济科科长职位的人选较多,小黄竞争这个岗位困难重重

2.“我”替你处理了上一次你向“我”行贿的事,并将钱还给了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受到权力的诱惑而再次犯错。

3.对小黄诉说了自己不忘初心,生活始终质朴,暗示了小黄做人要走正道,不要被贪心和权力迷失。

4.有“鱼”还指像小黄那样的人。因为局长位高权量、很容易的来小黄那样意图走不正之路的“鱼”。

5.①清醒睿智:别人奉承他字好,小黄给他送钓具时,他都没有得意忘形。②质朴、知足:保留小时候的生活习惯,对生活满足,不贪心。③爱才惜才:竭力喝奶粉才干的小黄走上正路。为官清廉、正派:不收贿赂。

10.

1.一愕 坚持

2.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恶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母亲发电报的情节作铺垫。

3.“稍微”一词写出了老妇人虽然生活拮据,但是对儿子的思念和爱盖过了其他所有,所以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还是坚持要加“妈妈想你”四个字。“稍微”一词用得十分精辟传神。

4.本文写的是老妇人发电报的事,但作者却通过这件事感悟到了父母对于我们的爱一直都是无声、沉默的,这份爱他们不会言说,但却汹涌而规热,他们的爱就像一朵无声的花一样,沉默而惊艳,所以作者以此为题,用比喻手法,赞扬了父母之爱的平凡与伟大。

11.

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部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年。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自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③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④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我点点头。“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颜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地一愕。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起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合诉他,场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我按照也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转自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玟不够简洁,便 对她说:“大娘,你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写,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老妇人一听后,刚准备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我笑了:“看您说,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你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⑤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可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 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⑥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老妇人面对“我”告诉她电报价格时,其心理变化很微妙,我出老妇人心理变化的词。

( )一犹豫—( )

2.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4.本文绝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老妇人发电报的事,文章却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为什么?

12.

1.没有任何征兆厖三头野牛来不及防备,已和狮子相遇,没有地方可让。

2.这三个词生动地写出了野牛的勇猛和力量,将野牛的威猛和狮子的狼狈刻画得十分传神。

3.①与标题相照应;②强调牛狮之战时间之短;③突出牛狮之战给“我”的震撼之大。

4.作者认为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团结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击败强悍的对手。示例:我支持他的看法。团结是一种力量,俗话说“蚁多咬死象”“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学会团结,就能克服困难,战胜强大的敌人。

13.

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

①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骋(chěng)赛场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差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②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后,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④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着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⑥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⑧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⑨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他们,踢翻他们,绕过他们,就会抵达梦的前方。

1.第①自然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 )

2.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又为什么难过?

3.仔细品读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三十二”“不仅”表现了 ;

“第一个蝉联”说明 。

4.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5.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

6.品味选文,谈谈你对如何成功有什么见解。

1.差→羞

2.他羡慕那些运动员能有机会参加训练,又为自己拿不出训练费,买不起跑鞋不能参加训练,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难过。

3.贝基拉作为运动员年纪偏大,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 他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4.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

5.不好。“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则没有这种效果。(意近即可)

6.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朝着目标去努力,并坚持下去。

14.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们在自己的水城一声不响的钓鱼。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12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渔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他钓到了一条王鮭,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地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鮭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鮭鱼猛地向下游蹿去,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钓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简防水靴的边缘。王鮭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柴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起渔网向男孩走去。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这时候鮭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人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渔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新一扑,紧追着鮭鱼钻进了茂密的灌木丛。

我们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生蛙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生鱼从树丛里倒退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千克重的王鮭。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孩子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鮭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过程,细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将“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据战 → →与鱼周旋→ → 捕鱼成功

2.“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请揣摩男孩此时的心理。

3.文章结尾时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请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当孩子艰难地和王鮭“搏斗”时,他选择了“袖手旁观”,你赞同他这样的做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1.沉入深水区拖入灌木丛

2.抓这么大的鱼,可累坏我了,但是我坚持下来了,依靠自己战胜了困难,终于抓住了罕见的王鲑,真高兴,我为自己骄做。

3.表明父亲深爱儿子,为儿子能捕到大鱼感到骄傲;尊重儿子的劳动成果,让儿子自己做决定;点题;突出文章的中心;勇敢、执着,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4.文中的父亲是一位关爱儿子,尊重儿子,懂得让儿子独立,有自己独特教育方式的父亲。示例一:我赞同他的做法,这样能培养儿子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得到成长。示例二:我不赞同他的做法,让儿子独立解决问题也要有个度,像文中万一儿子被鱼拖下水,可能连救都来不及,这是有很大危险的。(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15.课外阅读

《      》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____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____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你________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________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4)徐文长是怎样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呢?

(5)你觉得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6)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1)《聪明的徐文长》

(2)既;又

(3)提着两桶水渡过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

竹竿顶取礼物,但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也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4)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5)善于用脑,在难题面前善于变通,相当机智,临危不惧。

(6)本文主要描述徐文长在伯父两次的考核中,善用自己机智的头脑顺利地通过了考核,从而取得了礼物.

【解析】【分析】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____成____与____功____两个字组成的____成是功的积累____叫做____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午……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在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殊不知成功是由________成________与________功________两个字组成的________成是功的积累________叫做________功到自然成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______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__的。

(3)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的概括。

(4)“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答案】 (1)“;”;“;”;。;,;“;”

(2)积累;结果;自私;公平

(3)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午临池学书终成书法家;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4)略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围绕“持之以恒地努力”谈即可。

故答案为:(1)“”“”。,“”

(2)积累、结果、自私、公平

(3)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午临池学书终成书法家;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4)水滴石穿对我的启示是:人生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可能摘取胜利的桂冠。我们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并持之以恒,才能获得好成绩。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所以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坚持不懈,争取成功。

【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17.课外阅读。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走了很多路,冲进一个小屋。屋里有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上尉命令:“搜!”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上尉命令他们放下。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喝个精光。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请你先喝!”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孩:“你也喝一点!”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喝吧!”女儿也喝了半杯水。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士兵们也都喝了。一罐水很快喝光了。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地而死。妇女和孩子也死了。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

人们都(纪念 怀念 钦佩)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一拥而上:________。

一饮而尽:________。

(2)“上尉命令:‘搜!’”表现了侵略者行为________(果断 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________(憎恨冷淡)。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________(狡猾 无耻)。

(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答案】(1)一齐拥上来

;一口气喝光

(2)粗暴

;憎恨

;狡猾

(3)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

(4)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拥而上:一齐拥上来。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光。(2)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再根据句子的意思确定选项。“上尉命令:‘搜!’”表现了侵略者行为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憎恨。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狡猾。(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2)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

18.课外阅读。

书的王国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病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让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幸幸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上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  zhǒnɡ zhànɡ )不堪,硬得跟石头一样。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己深迷其间,无法自拔了。对我,真是一种极大心灵享受。

      就这样,我由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了许多份书报杂志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其乐无穷。

      我发现,一个人(    )肯做 (     )在三尺宽长的病床上,(    )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阔的新天地。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zhǒnɡ zhànɡ

________

(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这”指的是(  )。

A. 书                                      B. 看书                                      C. 休息                                      D. 写作

(4)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

A.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反衬父亲的冷漠。          B.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表现母亲的关爱之情。

C. 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          D.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映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

【答案】 (1)肿胀

(2)只要

;即使

;也

(3)D

(4)D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拼音,难度不大, 第二题考查关联词,只要,表示条件。即使,也表示让步;第三题“这”指代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19.课外阅读。

趣答难题

    周恩来总理是我国人民敬爱的领袖,同时,在外交领域,周恩来总理也是亨誉世界的外交大师。

   一天,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一次中外记者召待会。总理介绍完中国经济和建设方面的成就后,记者们纷纷提问。

   有的西方记者对中国抱有扁见,提出来的问题让人很难回答。每次周总理都能随机应变,绕过暗礁。

   一个记者问:“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存款?”这是一个挑衅性质的提问,它实质是嘲笑中国人穷。

   周总理不慌不忙,幽默地说:“十八元八角八分。”全场都愕然了,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总理解释道:“当前我国发行的人民币有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它们加起来是十八元八角八分。”

   人们听了总理精彩的解答,不仅热烈地鼓起掌来。

(1)找出短文中四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3自然段和第4~7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3)“暗礁”在短文中指________,这个词所在的句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周总理如果直接回答外国记者的问题,会________,而周总理幽默的回答既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亨;享;召;招;扁;偏;仅;禁

(2)先概括后具体。

(3)外国记者的挑衅性提问;比喻

(4)有损我们国家的形象,被人嘲笑我国很穷;巧妙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缓解了尴尬;捍卫了国家尊严;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主要找错别字,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不难找出。第3自然段和第4~7自然段是明显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暗礁”采取比喻手法,象征着外国记者的挑战。这篇课文周总理以幽默的回答既巧妙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缓解了尴尬,又捍卫了国家尊严,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20.

美德在民间

孙道荣

①为了36元钱,一个人苦苦找寻了另一个人,整整三年。

②找人的叫老张,是个鞋匠,专门帮人修鞋、擦鞋,在街上开了个修鞋的小店,已经摆了**年,一直没挪窝,加上手艺又很好,所以生意不错,积累了很多熟客。老张要找的人叫石慧,石慧是附近的住户,也是老张的一个客户。

③如果客户预存一笔钱,可以打八折,老张的这个主意,吸引了好多客户。老张有三个厚厚的大本子,清清楚楚登记着每一个客户的存款和每一笔消费记录,从无差错。其中有个客户,预付款还剩余36元,但她已经三年没有来过了,鞋匠老张要找的人就是她,他想把钱退还给她,或者请她把剩余的钱消费掉。

④可是,除了知道她名叫石慧,住在附近的某个小区之外,老张对她一无所知,也没有她的任何联系方式。老张就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一个个地问。每一个前来擦鞋或者修鞋的客户,他都要问人家一句,你认识石慧这个人吗?久而久之,竟然成了老张的一个习惯。

⑤有人被反复地问,就好奇地反问他,为什么要找这个人?老张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人家。有人劝慰老张,可能是她搬家了,或者有其他原因,不来了,反正就这么点钱,不用找了吧。老张一本正经地说,那可不成,再少,也是人家预存在我这儿的,她若不来消费了,我就要把钱退给人家。

⑥慢慢地,到老张的店铺来修鞋或擦鞋的人,都知道老张在找一个人,那个人叫石慧。

⑦有个客户认识石慧,但客人沉重地告诉老张,两年前,她就已经因病去世了。他也不知道她具体住哪个小区,也没有她的联系方式。

③老张很难过。但他不想就此放弃,他想,石慧不在了,那就找到石慧的家人,把剩下来的36元退给人家。因此,他依然固执地向每一个到店的客人询问,你认识石慧吗?

日子就在老张的这一声声询问中,慢慢流逝。

①终于,有个新客户告诉老张,他认识石慧的丈夫。

①第二天,石慧的丈夫,来到了鞋匠老张的小店内。老张拿出一本厚厚的旧账本,翻到其中的一页,对石慧的丈夫说,她的预存款还剩36元,把钱退给你,或者你来修鞋、擦鞋,都可以。

②石慧的丈夫却坚决不肯收,他说,这么点钱,你却一连找了我们三年,已经很让我感动了,钱我不能收。

13一个坚持退钱,一个坚决不肯收。最后,还是鞋匠老张想了个办法,要不,我们把这钱捐了吧,也算是对石慧的一个纪念。

14第二天,鞋匠老张来到当地的红十字会,以石慧的名义,捐了336元钱,其中的36元,是石慧三年前预存在鞋匠老张店里的余款,另外的300元,是石慧的丈夫追捐的。

15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善良而关满的结局。我不厌其烦地复述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这个社会需要的很多东西,比如善良,比如诚信,比如承诺,以及其他的很多美德,从来就不稀缺,它们就在民间,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从原文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3.读了文章,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悟。请具体写出其中某一点感悟,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80字左右)

4.本文语言朴素,丝毫不加粉饰,读完却让人颇为感动。结合你平时的写作,你认为一篇好文章是内容重要,还是华丽的词句和描写重要?谈谈你的看法。

1.鞋匠“老张”三年苦寻顾客退还36元预付款。

2.这个社会需要的很多东西,比如善良,比如诚信,比如承诺,以及其他的很多美德,从来就不稀缺,它们就在民间,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

3.感悟:①诚信最美;②生活中到处都有修身树德的正能量;③普通人的心智最朴素,还没有被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所沾染,他们身上形显着人类最本真的优秀品质。(结合实际,略)

4.示例:我认为文章的内容重要,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华丽的词句固然可以锦上添花,但却不能少了文章思想的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21.课外阅读。

灯光

   夏夜,静悄悄的,星星眨着眼睛,月亮姑娘出外飘游。她那柔和的金黄色的光芒,像轻纱一样笼罩着大地。她在天空中飘呀,飘呀。夜渐渐深了,一家家的灯火相继熄灭了,人们进入了梦乡。

   夜更深了,月亮姑娘在静寂的夜空继续慢慢地飘着。忽然,她发现有一盏灯还亮着,那灯光和天上的星光相互辉映。月亮姑娘好奇地探头一望,只见那明亮的灯光下有一位老师,她面前放着厚厚的一摞学生作业本。这位老师正在埋头批改学生作业。她改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连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不放过。额上渗出了细小的汗 珠,她也顾不上擦。咦,她怎么笑了?月亮姑娘又往前探了探头,啊,她改到了一篇好文章。哟,怎么又皱眉了?咳,原来是批到了“淘气大王”的胡涂作业。

   啊,这就是老师的甘和苦。在这盏“长明灯”下,她的双鬓银丝不断增多,她的额上皱纹逐渐加深。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月亮姑娘叹息着悄悄离去,她不忍心打扰老师的工作。

   啊,夏天的夜晚是多么宁静!月亮是那么柔和,星星是那么闪烁迷人。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1)给短文分段。

(2)概括第二、五自然段段意。

(3)找出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4)为什么说:“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答案】(1)共分三段。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节)。

(2)第2自然段:深夜,月亮姑娘看见老师还在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第5自然段:老师屋里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迷人。

(3)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4)是老师无私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每分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星、月亮更柔和、迷人。

【解析】【分析】(1)这篇课文共分三段。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节)。(2)第2自然段:深夜,月亮姑娘看见老师还在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第5自然段:老师屋里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迷人。(3)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4)是老师无私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每分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星、月亮更柔和、迷人。

【点评】(1)只有掌握了课文内容,才能划分出段落。(2)找出了每段的中心思想;(3)考查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为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4)告诉了我们是老师无私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每分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星、月亮更柔和、迷人。

2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当头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以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就是这样滋味。”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起头颅而被聘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低头”的寓意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谦虚。

(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3)落聘的人因为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第一自然段概括答案。(3)解答第一问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第二、三自然段概括答案。第二问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谦虚。(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3)落聘的人因为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未知生命起源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密切——________   复杂——________   沸腾——________

(2)生命的构成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来自于“________”后元素的演化。

(3)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的是________。

(4)写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

(5)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________

②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________

【答案】 (1)疏远;简单;冷却

(2)碳;氢;氧;氮;磷;硫;大爆炸

(3)原始地壳的出现。

(4)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密切相关的。

(5)列数字;列数字、举例子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5)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1)疏远、简单、冷却

(2)碳、氢、氧、氮、磷、硫、大爆炸

(3)原始地壳的出现。

(4)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密切相关的。

(5)列数字;列数字、举例子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5)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4.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 )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jū( )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气chuǎn( )如牛 jū()了一躬 西装革履( ) 衣袖(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贵——( ) 慷慨——( )

3.造句

气度非凡——

美中不足——

4.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5.文中的“我”对母亲让乞丐搬砖头这件事特别不理解,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6.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7.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1.喘 鞠 lǚ xiù

2.低贱 吝啬(小气)

3.略

4.她要教会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

5.如果“搬”等于把握一个机会,让他有可能认识到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劳动生活,唤醒他的自尊;如果“不搬”就会失掉一个认识自己,可以克服自身残疾的机会。

6.母亲是个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

7.“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这里指给予别人不同寻常的,激励人自强、自立、自尊的特别的教育帮助。

25.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毫升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无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人物是父亲,作者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2.请简要赏析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3.第②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心里漫上一阵痛楚”,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4.第③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有何作用?

1.父亲为生病在床的“我”买冰棍;父亲躲在学校操场的大树下默默关注“我”的颁奖典礼;父亲给“我”买收录机,并教育我不要和人攀比。

2.这句话对父亲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描写,写出了父亲细心呵护冰棍、生怕冰棍化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

3.为父亲爱子行为而感动,为自己不理解父亲的心意而内疚、后悔。

4.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可以生存、长大,人活着要有志气。(意思对即可)

5.父亲虽然没有活到60岁就病逝了,但是父亲的善良、坚强等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我”将像父亲那样去做人、去生活。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主题。

26.

27.

沉默的竹笛

李澍声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含临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己悄悄地散去,心情清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溢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②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支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关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岛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鸣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幕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⑤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后来,那支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仿照示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愁闷忧伤听竹笛; ; ;千辛万苦吹笛;班会课上演吹笛。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

(2)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中的“幸福”和“耻辱”?

3.本文作者从他吹竹笛的往事中感悟出了什么道理?

4.许多人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还有人说:“只要努力过,就不后悔。”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想法。

1.如愿以偿买竹笛,回家途中吹竹笛(意近即可。)

2.⑴划线句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日的美丽(小草飘动的样子),表达了我第一次吹奏竹笛时内心的喜悦和兴奋,“幸福”指竹笛带给我的快乐;“耻辱”指班会课吹笛出丑。

3.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

4.略

2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上生明月(节选)

巴金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咸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一粟。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

①辽阔的海面上雾气蒙蒙。________

②明亮的月亮。________

③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拟人句。

(3)目睹了明月升天的过程,作者有何感慨?用文中语句回答。

(4)作者最难忘的月出是怎样的?

(5)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两句与大家共赏。

(6)月亮总能勾起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发挥想象说一说月亮在你心中像什么。

【答案】 (1)万顷烟波;皓月;沧海一粟

(2)|

(3)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4)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5)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略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所谓“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6) 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发挥想象。

故答案为:(1)①万顷烟波、②皓月、③沧海一粟

(2)比喻句: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拟人句: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3)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4)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5)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理解词义。(2)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想象。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9.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圆圆的豌豆躺在竹匾里,暖暖的太阳晒着,好舒服!

忽然,一粒豌豆动了动,同伴们被它碰醒了,嘀咕起来:“别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

“我就是要动,”会动的豌豆大叫起来,“你们会自己动吗?哼!”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

“我_____要动,_____要跳舞。”会动的豌豆左右摇摆起来,嘿,还是扭的摇摆舞呢。

大家更惊讶了。

“我_____要跳舞,我_____……”不等会动的豌豆说完话,一只黑壳虫从它肚子里钻出来,抖抖触须,飞走了。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也不再说话了。

大家看看它肚皮上的圆眼儿,说:“唉,多可怜呀!”

(1)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做为题目:________。

(2)选择关联词,填在括号内。

既……也……     不仅……还……

一边……一边……    不但……而且……

我________要动,________要跳舞。

我________要跳舞,我________……

(3)照样子填词。

例:一(粒)豌豆

一________太阳   一________竹匾    一________电视机

一________蓝天   一________星星    一________黑壳虫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是因为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家更惊讶了”,是因为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了”,是因为________。

【答案】 (1)会动的豌豆

(2)不但

;而且

;不仅

;还

(3)个

;捆

;台

;片

;颗

;只

(4)豌豆影响了别人休息,不仅不认错道歉,还那样蛮横无理

(5)豌豆竟左右摇摆起来

(6)黑壳虫把豌豆蛀空了,虫子从圆眼里钻出来,飞走了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做为题目:会动的豌豆(2)分析句子的意思可知:①分句前后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而且……”;②分句前后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 “不仅……还……”。(3)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太阳、 一捆竹匾、一台电视机、一片蓝天、一颗星星、一只黑壳虫。(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是因为豌豆影响了别人休息,不仅不认错道歉,还那样蛮横无理。(5)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大家更惊讶了”,是因为豌豆竟左右摇摆起来。(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了”,是因为黑壳虫把豌豆蛀空了,虫子从圆眼里钻出来,飞走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3)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4)、(5)、(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30.

拯救老妈

余显斌

他特别烦老妈,一会儿敲门进来,让他吃饭;一会儿又拿一件衣服,给他轻轻披在肩上。

他屡次受到影响,气坏了,一白眼睛说:“老妈,你不能安静一点儿啊?”

老妈拿着一盘水果,长叹一声,张张嘴,想说什么,又没有说,无声地走了出去,轻轻地关上门。

他安下心来,又进入了新的战斗中。

这是一款新开发的游戏,叫作《拯救母奈》,大概是从一个古老神话《沉香救母》中衍出来的。老妈被捉,压在一座名叫“千仞不倒山”的大山下,受尽折磨和苦难。作为儿子,必须去救老妈,。他披盔戴甲,手里拿着一把威力无穷的降魔刀,亮光闪闪,一路冲杀过去。路上,有雷神,有雨神,有二郎神,甚至还有齐天大圣拿着金箍棒赶来阻拦。

他用尽全力,可是,沿路总有杀不尽的妖魔鬼怪,打不完的各路神仙。

他有些心焦火急,一头汗珠。可又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天黑了,他打到深夜,实在受不了,他会趴在来上,打上一个哈欠。天亮了,他揉一下眼睛,接着开始。饿了的时候,手一伸,旁边放着吃的东西,是老妈悄悄送来的。老妈每次来,站在他身边望一会儿,想说什么,怕他生气,又没有说,轻轻走了出去。

他拿过东西,两下吞咽下去,接着又开始游戏。

渐渐地,他感到,老妈没再来啰嗦了。

屋子里静静的,甚至没有了老妈的一丝声音。

老妈已经出去了。当时是他闯关最紧张的时候,隐隐约约中,他听到老妈一声叹息。然门响了,又轻轻关上了。

太阳光照在窗户上,亮亮的,如一片温馨的水光,然后又移到椅子上,接着又慢慢移到脚下。天,再次黑了,他感到有些饿了,甚至能听到肚子里咕咕地叫着。他本能地伸伸手,去拿旁边的食物吃,可是旁边空的,什么也没有。

他的手机此时响起来,他没工夫接,继续忙着。

手机响个不停,真讨厌。他想,将手伸进兜里,关死手机。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打败了二郎神,接着又打败骑着风火轮冲来的哪吒,让他提着他的火尖枪,逃回姥姥家去了。最后,他腾云驾雾,规尽变化,与斗战胜佛大战一千回合,两人惺惺相惜,结成生死之交,相偕飞向千仞不倒山。站在山顶,他大喊一声:“老妈,我来救你了。”随着喊声,一刀剁下去,神山被缓缓剖开,老妈从山中缓缓走出。

他和老妈相拥,泪如雨下。

他胜利了,伸伸腰,走出游戏。

天,已经彻底黑了。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同时也有一种虚脱,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他终于想起老妈,大声喊道:“妈,妈—”没人答应,屋内是一片怕人的空寂,还有浮荡周身的孤独。

他猛地想起,老妈出去两天多了,怎么还不回来,甚至也不来个电话?

他转了两圈,突然一拍昏沉沉的脑袋,忙打开关死的手机,叩响了老妈的号码。手机响了一会儿,那边通了,他问:“妈,你在哪儿?”

那边,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告诉他,这是医院,赶快来。

他一惊,愣了一会儿,然后疯了一样向医院跑去。赶到地方,在走廊里,他看到,几个护士,用一张白床单包裹着一个刚刚停止呼吸的女病人,向外缓缓推去。那人,正是他的老妈,患急性病死去的老妈。

他睁着眼睛站在那儿,耳边一片空静。

手机突然又响了,一个声音问:“有人给你订了份外卖,请问,你在家吗?现在可以送来吗?”

他的泪一涌而出,扑过去喊道:“妈,别离开我。”他知道,那份外卖,一定是老妈临死前担心他没吃饭,在病床上给他订下的。那时,当老妈挣扎在死亡线上时,他正在网上,竭力拯救着那位虚幻的老妈。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第9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文中两次写妈妈“想说什么,又没有说”,你认为妈妈想对儿子说什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写到“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同时也有一种虚脱,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有人说这篇小说妈妈帮儿子叫外卖部分和前文内容无关,属于画蛇添足,你怎么认为?

5.看完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1.画线句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写阳光从窗户上,又移椅子上,又移到脚下的照射角度的变化,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侧面写出他玩游戏的时间之长。

2.妈妈可能想告诉儿子:不要只顾着玩游戏,饿了要自己做饭,冷了要加衣服,困了要注意体息,你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3.“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指他在游戏中取得了胜利,很有成就感,“一种虚脱”指他在游戏中取得的成就是十分空虚的,同时人的身体也很疲惫。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指他很久没吃饭而十分饥饿。

4.有关,小说结尾部分写了儿子沉迷游戏,直到妈妈去世才追悔莫及,而妈妈在生命快直到尽头时,心中想的却是儿子会不会挨饿,这样强烈对比,突出了妈妈无私的母爱和伟大形象,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5.略

【篇4】2020-2021秋五年级上科学试卷月考一

2020-2021年五年级下册阅读理解测试卷(有答案)

一、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1.

幸福的秘密

邓迎雪

①拿到新房钥匙的那一刻,我高兴得差点流出了眼泪。想到从此能让爷爷过上温暖舒适的日子,我的内心充满了欣慰和喜说,积压了两年的心事终于落地。

②自从今春决定买房,我的生活就变得忙碌不堪:选房、筹钱、办贷……房奴的路不好走,我有时也想打退堂鼓,但想想爷爷,又无法退缩。爷爷已经七十二岁,风烛残年,为了不给我增加负担,至今仍在故乡的偏野山村独自生活。

③爷爷还有多少生命的时先可让我尽孝?孝心哪能等呢。

④我是爷爷捡来的孩子,小时候,大伯和叔叔多次指责爷爷养我这个累赘。每次,爷爷总会紧紧搂着我,生气地辩解,俺有能力养,不用你们养。为了收养我,大伯和叔叔至今和爷爷都不来往。爷爷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将我抚养成人,又供我到大学毕业。工作后,我多次劝爷爷来城里,但他都执拗不来。

⑤为了不让爷爷担心,这几个月,我借钱买房一直瞒着爷爷,现在一切都安置好了,我准备回家接他过来,揭晓这个幸福的秘密。

⑥坐了三个小时的火车,我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开门进去,小院空荡荡的。大声喊爷爷,没人应,我赶紧去房间查看,床上空空的,像是久无人住。我顿时恐慌起来,急忙拨打爷爷手机,就在昨晚,爷爷还在电话里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

⑦这一回,却没有打通。

⑧到邻居家打听,邻居很惊奇:“老爷子几个月前就进城了,你不知道吗?”

⑨直到下午四点,才跟爷爷联系上。原来,爷爷就在我所在的城市!

我赶到郊区橡胶厂,远远就见爷爷正站在厂前面的一个路口等我,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因为廋,衣服像大了一码,风很大,爷爷的白发被吹得乱蓬蓬的。

①看见我,爷爷眼里顿时显出了许多笑意,深深浅浅的皱纹里全是喜悦,但又只是笑,不说什么,只是像小时候一样,拉着我的手,笑眯眯地进了厂门口左侧的传达室。

②我环视四周,心酸又有些生气,您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做工,也不告诉我一声?

爷爷像犯错的小孩,只是笑着收拾桌上的报纸,过了一会儿,才下决心似的说:“你借钱买房的事,俺听说了。你上班才两年,哪有钱买房啊。为这,俺整天愁得睡不着,琢磨着咱咋还债。正好老同事家这个厂缺个看门的,俺一听说就来这了。”

②说到这里,爷爷很有成就感地冲我一乐:“俺早算过了,这样以后能把俺的退休金全撒下来还债,一年攒一万,俺要是再活十年,最少也能还十万啊。”

①我的眼泪不知什么时候起已噼里啪啦地砸在桌面上。原来,在我们心里,都有一个让对方幸福的秘密厖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风烛残年:

魂牵梦绕:

2.联系全文,理解并说说“幸福的秘密”中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中写大伯和叔叔有什么作用?

4.文中有不少句子对爷爷的描写非常传神,请你摘录一句,并加以赏析。

5.读了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1.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

2.“我”瞒着爷爷借钱买了房子;爷爷瞒着“我”去工厂做工。

3.反衬出爷爷的善良、慈爱和无私。

4.示例:第③自然段中“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因为瘦,腐乳像大了一码,风很大,爷爷的白发被吹得乱蓬蓬的”,赏析: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刻画了爷爷节俭、辛劳的特点。

5.略

2.

心比眼睛看见的多

马迎辉

①偶然看到一期电视娱乐节目,竟遇到感人的一幕。那是一档平民娱乐节目,由女儿和母亲搭档出演。节目接近尾声,最后一对母女上场。

②台上的女儿花样的亮丽,颀(qí)长挺拔的身姿似一株亭亭玉立的竹。一双湖水般的眼睛,汪着青春的憧憬与美好。主持人问观众:“大家注意到没有,前面的几对选手上台时,都是女儿搀着妈妈。而这对母女却是妈妈小心地扶着女儿?”观众还在一头雾水地猜着主持人的用意,舞台上的妈妈却已泪水涟涟:“大家可能没有看出来,我女儿两只眼睛的视力加起来才只有0.1,她眼中的世界只是一个个模糊的轮廓。而在一年前,她的视力还是2.0。由于视神经萎缩,她的视力可能永远不会再恢复了。”我惋惜地看着那双眼睛,清澈见底的眼眸中看不出悲苦,而是装满着微笑和爱意,洒向观众,望着妈妈。

③主持人十分痛惜地问女孩:“当初,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毕竟,年轻的女孩都是爱美的。”我理解,主持人是想听一个女孩在不幸的打击中重新振作的心路故事。没想到,女孩绽出一个甜美的笑:“我觉得生病之后,我依然很美丽啊!”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女孩说:“我不能天天悲伤,让妈妈为我担心,因为那就不是我了。”女孩的眼睛始终在笑,这样纯净的眼睛似乎装满了世间所有的美丽。花开着,云飘着,未来亦是铺满锦绣。她的笑,却将观众的眼泪笑落了。最后,主持人问女孩:“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我会帮你实现愿望。”说着,他望向对面的几位明星嘉宾。又一次意外,女孩说出的愿望不是在近处看看某个明星,而是“我最想看到的是妈妈住进我为她买的新房子。我要给妈妈家的温暖和幸福”。母亲和美丽的女儿相拥而泣。一向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努力地克制着眼泪,动情地说:“我相信,不管今后眼睛如何,你一定能看到妈妈住进新房子,一定看得到。因为,只要把心打开,看到的会比眼睛看见的要多。”

④心比眼睛看见的多!真的是这样啊,我们这些视力正常的人,常常因为心灵蒙尘,让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而这个生活在模糊世界的美丽女孩用纯净的微笑和真挚的爱告诉我们,一个水晶般清澈的心灵能望得见最美的未来。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从文章中找出一句描写女孩眼睛的句子写下来,并结合句子仔细品读,写出女孩的性格特征。

2.文章第③段中:“观众和嘉宾都被这意外的回答逗笑了,眼里却汪着泪。”观众和嘉宾为什么“笑了”却“汪着泪”?

3.文章第③段女孩的两次“意外”回答,透过这两次“意外”回答的背后,你分别读出了女孩怎样的内心呢?

4.文章题目讲“心比眼睛看见的多”,文中的女孩用美丽心灵看到了什么呢?

1.①一双湖水般的眼睛,汪着青春的憧憬与美好。——向信,纯洁。

②清澈见底的眼眸……望着妈妈。——乐观、善良、有孝心。(任选一句)

2.①“笑”是因为女孩的回答很自信,出乎大家的意料,这是欣赏和善意的笑。②“汪着泪”这是感动的泪,因为这女孩没被不幸击垮,而是乐观向上。(意思对即可)

3.第一次回答,让我感受到女孩的乐观、坚强;第二次回答,我读懂女孩的孝顺、阳光,对未来充满希望。

4.她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对生活的期待,身边人真挚的情感,妈妈的爱。

3.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羡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wǎn)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⑧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yān)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⑪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⑫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⑬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⑭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⑮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1.填空。

“临”字的音序是______,音节是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到,来;②换着,靠近;③照着字、画模仿。文中“莅临”的“临”取第_______种解释。

2.照样子,写词语。

(1)乐呵呵(ABB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东倒西歪(含反义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规规矩矩(AABB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文章叙写了三位老师的不同特点和对“我”的影响,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特点

对“我”的影响

小学时的班主任

不怒自威的军人

(1)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

(2)

让“我们”学会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

忧郁的诗人

(3)

4.文中第⑤段描绘老师女儿,并没有写老师,有人说多余了,应该删掉,你认为应不应该删掉?为什么?

5.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这句话是什么描写?这样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加点词语在本句中有什么作用?

6.“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是在解读师生之间的关系,根据你平时的经历及本文的讲述,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L lin L 8 ①

2.(1)黑乎乎 绿油油 金灿灿(2)异口同声 左顾右盼 里应外合(3)慌慌张张 干干净净认认真真(答案不唯一)

3.(1)让“我”懂得了气质(教养)的美(2)慢条斯理的老头(3)让“我”明白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4.不应该删掉。老师女儿的风采气质是老师独特教育要求的结果,描写老师的女儿其实就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老师的教育对“我”成长的巨大影响。

5.(1)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师的宽容,表现了老师对我们的宠爱与教育的智慧。(2)连用三个叠词,强调了老师讲课的投入,突出了老师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和喜爱及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6.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引领,文中的三位老师在“我”成长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小学老师让“我”领略了气质的美,初中老师让“我”学会不要错过自己,高中老师让“我”对生活有了坚持和梦想,三位老师唤醒了“我”的灵魂,走进了“我”的内心世界,促进了“我”的成长。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唤醒,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

4.

日子里的诗意

鲍捷

①她的煎饼摊就摆在热闹的步行街口,简单的手推车上嵌着一个平底锅,锅边一盆和好的面粉,一盆碧绿金黄的韭菜鸡蛋馅。每天,她专心致志做着煎饼,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群,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就在面粉的搓揉拿捏中寂寂度过。

②那个深秋的黄昏,空气中刮着冷冷的风,我接儿子放学,等公交车时,被一阵阵浓郁的韭菜香吸引,忍不住停下脚步。第一次仔细看她: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留下岁月的痕迹,脸和手都被冷风吹得通红,看上去四十多岁,没有一般小摊女人的邋遢(lā tā)随意,大红冬袄外围着一条蓝色碎花围裙,朴素而洁净。她正用双手飞快地搓揉翻拣,一个个圆乎乎、油汪汪、金灿灿的韭菜饼子在她的手下翻飞。

③瑟瑟秋风里,能有这样一个热乎乎的煎饼也是一种寻常日子里的幸福吧。

④等煎饼的间隙,我打量这个小摊,没什么特别。在昏黄的街灯下,她及她的小摊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烟火的气息,一种浓浓的家的味道。突然,我发现在小推车中间的档子上,放着一个红皮笔记本,式样已经过时,却是一种记录岁月的陈旧,有一种俗世里的美好。看得出,主人一定很爱它,并日日抚摸它,翻阅它。

⑤我的目光停留在红皮笔记本上,久久没有移动。她仿佛看出我的疑问,腼腆一笑说:“没事时坐着晒晒太阳、翻翻杂志,遇见好的诗,忍不住抄下来。呵呵,年轻时候喜欢文学。”她的话让我愕然,想不到,这样一个卖煎饼的女人,被生活打磨得如此粗糙,却又如此细腻,竟如此执着地喜欢诗、喜欢文学,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和坚守?

⑥忽然间,很想看看她的红皮笔记本。“可以吗?”

⑦她用沾满面粉的手递过来。“不好意思啊,只是觉得这些句子好,爱。”

⑧爱,多么强大的理由!

⑨我想起电影《SWANN》中那个写诗的普通农妇,生前默默无闻后却令许多城里人惊讶喜爱。她常穿着农家朴素的衣裙,站在风里,嘴唇紧闭,目光忧郁地望着远方。她生活在粗壮丈夫的暴力之下,那个男人不懂得她的诗,更不懂得她的美。她只能在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后,才悄悄地把自己沉浸在内心深处的世界里,把内心丰富的情感用美丽的句子表达。她将希望与梦想写在破碎的纸片上,一片又一片,藏在皱皱的牛皮纸袋里,在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中,她从来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思想的飞翔。

⑩其实,做煎饼女人抄写的诗句有多美,意蕴有多深刻,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与电影中的农妇一样,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

⑪此时,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坐在暖和的车厢里,儿子依偎在我的怀中,他香甜地吃着煎饼,和我说着幼儿园的趣事。车窗外,秋雨潇潇,夜色渐浓,华灯初上。下班的人们裹着阵阵寒气上车,不一会儿,车厢里的阵阵温暖就将这寒气融化,人们说着笑着,牵挂着不远处亮着灯光的家。

⑫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是晴空艳阳的暖,是春风拂面的柔,是姹紫嫣红的娇,是围坐火炉的热,是韭菜煎饼烙在锅里的香。日子里的诗意,原来是这样好!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8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干净——( ) 好像——( ) 惊奇——( ) 温暖——( )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粗糙”和“细腻”分别指什么?这对反义词放在一个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⑨段中写电影《SWANN》的内容对表现做煎饼女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中写做煎饼女人朴素洁净的衣着与一般小摊女人不同,为下文写她对诗歌的热爱作了铺垫。

B.选文第②段中写了秋天的冷风,既表现出天气的寒冷,又衬托出做煎饼女人生活的辛苦。

C.选文第⑪段中写“我”因为坐在暖和的车厢里,所以才觉得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

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生活就会处处充满诗意。

6.结合选文说说“日子里的诗意”有什么含义。

1.洁净 仿佛 惊讶 暖和

2.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人做煎饼时动作娴熟,表现了她勤劳能干。

3.“粗糙”指煎饼女人外表沧桑;“细腻”指她内心敏感。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做煎饼女人的内心的美好,表达了“我”对她的欣赏。

14.电影《SWANN》写了一个普通农妇在艰难的生活中热爱诗歌,坚持写诗的事,用这位农妇的坚强、执着,衬托做煎饼女人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5.C

6.“日子里的诗意”既指两个女人在或平凡或艰难的生活中所坚守的对诗的热爱,也指生活中所有能给人带来美好感受的事物,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5.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 )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 )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pān( )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拥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看上去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tǎng( )。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么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2.根据“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态度变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______________→我希望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

3.第⑤段画线句“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 ”线的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要将两个孩子放在一起写?作者的“无言以对”之时,内心是怎么想的呢?

5.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1.he yǎo 攀 淌

2.没注意 心里不是滋味

3.外貌描写,突出孩子的可爱、健壮,为下文我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作铺垫。

4.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更能突显卖豆浆孩子的不容易与艰辛。作者内心一定是苦涩的,一定在为男孩的遭遇而感到难受。(具体的想法,合理即可)

5.越坎坷的经历,对将来越是巨大的财富。生活中有许多不幸,我们要怀抱希望,勇敢面对。

6.

我和父亲的“战争”

我5岁,他29岁。

有天我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边抹眼泪边对他说:“我要改名字,我的名字不好听,而且班上有个小朋友的名字跟我一模一样。我讨厌!”

“名字是你爷爷取的,怎么能说改就改?不行!”他的态度坚决,脸色铁青。我是这个大家族唯一的女孩,爷爷很宠我,名字当然也是爷爷包办的。

我开始哭闹,可是他无动于衷,根本就不理我。我不得不拿出我的杀手锏——不吃饭。我心里盘算:坚持绝食,直到他答应为止。果然,第三天,他宣布,为我改成单名“廖夏”。我高兴极了。我已经饿了两天,如果他再不做出反应,我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台。

我16岁,他40岁。

某天吃晚饭时,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我的三魂六魄都吓掉了一半。我不敢抬头,只顾低着头往嘴里塞饭。我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谁唆使你去上职中的?你眼里还有父母吗?这件事到此为止。如果你敢再提,我就揍你。还有你。”他指着我那上小学六年级的老弟,接着说道:“别学你姐,脑子糊了,进水了,好不容易考个好的高中,居然不想去上。”

“有我什么事,又不是我。”老弟嘴里嘟囔着。我朝他做了个鬼脸。

这一次,我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我19岁,他43岁。

黑色的七月终于过去了。走出考场,我长吁一口气。接下来是填志愿。因为这件事,我和他又昏天黑地地吵了好几天,互不相让。我想去外省上大学,脱离他的控制。他则希望我在省内上学,理由是女孩子离家近点好。

在那几天,我们见面就斗嘴。后来弄得老妈都烦死了:“你们再这样,就给我到大街上去吵。”我们只得马上闭嘴。

到了填志愿的那天,他跟着我去了学校。一到学校,他就不见人影,后来我发现,他和我的班主任在一个角落里嘀嘀咕咕。再后来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我报省内那所知名大学的中文系是最保险的。我晕倒!班主任居然被他收买了。

这一次我又以失败告终。不过后来事实证明他是时的。

我23岁,他47岁。

我刚刚遭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但我最终失去了我的爱情。那段日子,我不吃不喝,不和任何人交流。人瘦了一大圈。家里再也听不到我和他抬杠的争吵声。

有天深夜,我感觉有人进了房间,他坐在床边,帮我把被子盖好。“孩子,我知道你心里难过,看见你这样不吃不喝,我更难过。从小到大,我都希望把你培养成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主的女孩子。”他顿了顿,接着说,“你知道我和你母亲是多么心疼你、担心你吗?忘掉以前的一切,重新开始,一定会有更好的,更适合你的人在等着你。”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那声音明显苍老了很多,没了平时的霸道和强势。说完,他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我感觉到他在抽泣。

那夜,我哭得好伤心。

第二天,我开始出现在饭桌上,依然和从前一样挑三栋四,但这回他没有指责我。我悄悄地瞥了他一眼,看见他脸上闪过一丝笑容。

现在,虽然我离家在外工作,但我们的“战争”却依然持续着。只不过,现在我们不是面对面,而是靠一根电话线维系着“战争”。我依然喜欢和他抬杠;喜欢挑他写的工作报告中的毛病;喜欢在做错事情后先死不认账,然后道歉;喜欢和他煲电话粥,一煲几个小时;喜欢在某个深夜发条信息给他,上面只有五个字:“老爸,我爱你。”

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我一天一天地长大,老爸一天一天地变老。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老爸最最贴心的小棉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父亲之间的几次“战争”及其结果。

2.文中不同的故事所要讲述的父亲的爱是不同的,请你概括说明。

3.在“我”和父亲的“战争”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句子。

4.体会文中加点词,并回答问题。

(1)“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句中的“小心翼翼”表现了“我” 。

(2)“喜欢和他煲电话粥,一煲几个小时”中的“煲电话粥”一词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5.父爱深沉而浓烈,这种爱有时我们并不能立刻理解,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1.改名字“我”胜利;择校之争“我”失败;填志愿之争“我”失败。

2.①改名字:父亲心疼“我”所以妥协。②择校之争:父亲关心“我”的前途,体现出强硬的态度。③填志愿:父亲爱得很有智慧。④失恋:父亲爱得柔软且宠溺。

3.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

4.(1)在向父亲提出自己想法时胆小害怕的心理,也写出了“我”的想法不合常理,为父亲发火埋下伏笔(2)比喻 “我”和父亲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表达了父女感情的深厚

5.紧扣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7.

老yù妪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lái)。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suō)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⑪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⑫儿子仰脸看我。

⑬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⑭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⑮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行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⑯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文章第②段交代了怎样的现实?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2.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回答下列问题。

(1)“我”“不平”的原因是

(2)“我”产生“体恤”和“怜悯”的原因是

3.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______描写。这样描写老妪的作用是

4.“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出于什么目的?后来“我”为什么自责“猥琐”?

5.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6.用“ ”画出与老叟“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绝无半点乞意”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请结合文章分析“我”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

8.你是如何理解同情心与尊重的?

1.现实:商业味浓,人情味淡(答出“人情淡薄”等大意即可)。作用:衬托了老妪诚实善良的尊贵形象。

2.(1)男人们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2)老妪不善招徕,生意冷清

3.肖像 以没有美感的外表反衬老妪人格的高尚

4.为了获得自信自己仍立在好人边上的自慰。后来老妪退还了多给的两毛钱,表现了近乎本能的“人心的尊贵”,相比之下,深感自己类同施舍的行径十分庸俗。

5.通过“扯”这个动作,写出了内心的故意,强调了自我表现的冲动。“佯装”一词则很好地表现出这是一种自我安慰。

6.句子:“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绝无半点儿乞意。”目的:这样写突出了两位老人自甘冷清、坚守人格的高贵品质。

7.从“我”看到卖茶蛋的老叟时的表现和文章最后的抒情、议论可以看出,“我”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具有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8.有的时候,自以为是的同情心会伤害别人,如果想帮助弱者,就不要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要以满足自我为前提,这才是最起码的尊重。(意思对即可)

8.

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①有一个小男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偏瘫,嘴角畸形,左耳失聪,讲话和微笑时嘴角歪向一边。

②为了矫正口吃,这个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小男孩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最终,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口吃,能流利地讲话了。

③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为了获取知识,他默默地承受着别人嘲笑的话语和讥讽的目光,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从不退缩,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通过发愤学习,他顺利地完成了中学的学业,(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④1993年10月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的成长经历打动了无数选民,他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一经提出,就深入人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人们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他,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

⑤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

1.给下列加点字标出正确的读音。

丑陋______ 疾病______ 偏瘫______ 畸形______

磨烂______ 束缚______ 沉浸______ 汲取______

2.请你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敬重:

(2)如饥似渴:

3.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因为……所以…… B.不仅……还……

C.尽管……还是…… D.无论……都……

4.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总领全文

C.承上启下 D.首尾呼应

5.请你根据史意,写出“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这一句中“茧”的含义。

6.从让·克雷蒂安的故事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单说明理由。

7.读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lòu jí tān jī mó shù jìn jí

2.(1)恭敬,尊重。(2)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3.B

4.C

5.先天残疾带来的束缚、学习中的困难险阻。

6.让·克雷蒂安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刻苦学习的人。他为矫正口吃,嘴里含着石子,嘴巴舌头都磨烂仍不放弃;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怕困难,最终取得优异成绩。这些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所具有的优良品质。

7.略(结合文章,言之成理即可)

9.

局长的鱼

大海

局长突然发现自己开始苍老时,已经57岁。局长明白,按照惯例,要不了一年,自己将退居“二线”,改任调研员。身体看似硬朗的局长,开始有意无意,为行将退休的日子做准备。

同事们说,局长您的字漂亮,再加紧练习下,说不准退休后会成为大书法家呢!

局长嘴上笑笑,没说话。

同事们说说也就罢了,只有小黄知道,局长除了特别好吃鱼,还有个工作之外的癖好:钓鱼。局长从没在同事们面前提及钓鱼之事。小黄是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处理单位的文秘工作,常常要将往来文件呈给局长审阅,少不了要去局长家里或者不是单位的地方找局长,自然如道局长的业余癖好,尤其是近半年,几次周末,小黄带着加急文件找局长时,发现他都在钓鱼。

年中,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单位的经济科科长调走。局党组将空的经济科科长位置放出,在单位宣布;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符合晋升条件者均可报名,一律竞争上岗。干了五年办公室副主任的小黄,大学读的是区城经济专业,有心去竟逐这个位置,却发现符合条件的同事多达六人。在干部提拔越来越公开、公平、公正的今天,这次竞岗选拔,非过五关斩六将不了有!报名后的小黄,想到局长的癖好,灵机一动,专门请了一天假,跑去邻市一家上档次的钓鱼商城,花5000元买了套高级钓具。

一个周末,小黄带着新买的钓具,叩开了局长家门,就是顺路给局长带了条装备。局长有心拒绝,想了想,还是没说出来。小黄趁热打铁,说局长,要不我陪你现在就去试下?局长心痒痒,说也好。就拿着新钓具,拉了小黄去了河边。有了上好的装备,结果自然非同一般。小黄买的钓具在大派用场,局长用它钓到一条七斤重的野生大河鲤。

当晚,局长兴奋得亲自下厨,将河鲤分不同味道烹之,与小黄在家中食鱼对饮。几杯酒下肚,脸红耳热的局长扶着小黄肩膀,说了很多往事。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吃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因为我是渔民的儿子,父辈们风里浪尖辛苦打鱼谋生,我生在船上以鱼果腹,不爱吃鱼爱吃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黝黑的脸庞,似懂非懂。

局长说,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钓鱼吗?

小黄说,不知道。

局长说,父辈们不赶海下水时,靠岸停歇结网补漏别无其他娱乐,我则拿根竹竿在船上钓鱼玩,我不爱钓鱼爱什么?

小黄看看局长粗壮的胳膊,点了点头。但此时此刻,小黄迫切想打听的,是关于竞争上岗的事,但欲言又止。

局长说,人生有些东西犹如捕鱼,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光想也没用,努力了就好;大家心里都装着盏灯,像鱼膘那么那么大的灯,真的很亮很亮呢!局长说完,用手比画着鱼的样子。小黄有点儿哭笑不得,但见杯盏之间局长称兄道弟不断,自己也喝了几杯后,慢慢地心就踏实了。

后来的况岗过程,经过公开演讲、面试答辩、领导评鉴、民主没评、拟任公示等环节,脱颖而出的小黄,终于经济科科长。长嘘出一口气的小黄,手里捏着任职通知书,心里有了几分庆幸:幸好当时买了那套钓具,羊毛出在羊身上,投入产出成了正比,看来值得啊!

不久,全市公开遴选镇区制职领导,小黄乘胜报名。经过几轮激烈北争,再一次优胜而出,被组织推荐为某镇副镇长,即将履新上任。

小黄临行前夕,局长钓到一条大鱼,邀小黄来家吃鱼,说是为他饯行。饭前,局长递给小黄一个信封:谢谢你上次给我买的钓具,那套东西相当好,让我如虎添翼呢,那些鱼啊,一条接一条地上钩!

小黄接来拆开一看,立时呆了:厚厚一沓钞票,足足有5000块啊!就有些发蒙。

局长说,我工作到今天,虽然钱财不多,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知足安心;我要是白拿你这套东西,弄得退休不宁,恐怕到时连鱼都钓不成!

小黄有些发颤,说,上次竞岗,局长你帮了我大忙,否则我怕是胜不了他人呢!

局长大笑:错愕之间,局长扶了小黄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也是当领导的人了,今后肯定会面临很多诱惑;今天请你来家吃鱼是想告诉你,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这人生的路漫漫啊,我希望退休后开开心心地去钓鱼,也希望你能轻轻松松来我家吃鱼。

局长言毕,忙手忙脚地将几盘鱼香扑鼻的好菜端上桌来。

躺在盘子里的蒸鱼鲜嫩无比,在灯光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刺得小黄眼睛发疼。小黄举杯投箸,已是泪光迷蒙。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0期,有删节)

1.“过五关斩六将”引申自《三国演义》中 (人物)的典故,在文中的意思是:

2.你如何理解“我替你处理了初一的不正,你可要去了十五的歪风”这句话?

3.第一次和小黄吃鱼时,局长为什么对小黄说他喜欢钓鱼和吃鱼的原因?

4. 小说以“局长的鱼”为标题,十分精妙。“鱼”是小说的线索,是局长和小黄交往的重要媒介,你认为“鱼”还有没有深层次的含义?

5.文中的局长有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1.关羽 符合经济科科长职位的人选较多,小黄竞争这个岗位困难重重

2.“我”替你处理了上一次你向“我”行贿的事,并将钱还给了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受到权力的诱惑而再次犯错。

3.对小黄诉说了自己不忘初心,生活始终质朴,暗示了小黄做人要走正道,不要被贪心和权力迷失。

4.有“鱼”还指像小黄那样的人。因为局长位高权量、很容易的来小黄那样意图走不正之路的“鱼”。

5.①清醒睿智:别人奉承他字好,小黄给他送钓具时,他都没有得意忘形。②质朴、知足:保留小时候的生活习惯,对生活满足,不贪心。③爱才惜才:竭力喝奶粉才干的小黄走上正路。为官清廉、正派:不收贿赂。

10.

1.一愕 坚持

2.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恶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母亲发电报的情节作铺垫。

3.“稍微”一词写出了老妇人虽然生活拮据,但是对儿子的思念和爱盖过了其他所有,所以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还是坚持要加“妈妈想你”四个字。“稍微”一词用得十分精辟传神。

4.本文写的是老妇人发电报的事,但作者却通过这件事感悟到了父母对于我们的爱一直都是无声、沉默的,这份爱他们不会言说,但却汹涌而规热,他们的爱就像一朵无声的花一样,沉默而惊艳,所以作者以此为题,用比喻手法,赞扬了父母之爱的平凡与伟大。

11.

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部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年。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自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③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④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我点点头。“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颜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地一愕。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起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合诉他,场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我按照也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转自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玟不够简洁,便 对她说:“大娘,你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写,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老妇人一听后,刚准备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我笑了:“看您说,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你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⑤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可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 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⑥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老妇人面对“我”告诉她电报价格时,其心理变化很微妙,我出老妇人心理变化的词。

( )一犹豫—( )

2.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4.本文绝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老妇人发电报的事,文章却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为什么?

12.

1.没有任何征兆厖三头野牛来不及防备,已和狮子相遇,没有地方可让。

2.这三个词生动地写出了野牛的勇猛和力量,将野牛的威猛和狮子的狼狈刻画得十分传神。

3.①与标题相照应;②强调牛狮之战时间之短;③突出牛狮之战给“我”的震撼之大。

4.作者认为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团结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击败强悍的对手。示例:我支持他的看法。团结是一种力量,俗话说“蚁多咬死象”“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要学会团结,就能克服困难,战胜强大的敌人。

13.

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

①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骋(chěng)赛场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差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②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后,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④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着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⑥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⑧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⑨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他们,踢翻他们,绕过他们,就会抵达梦的前方。

1.第①自然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 )

2.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又为什么难过?

3.仔细品读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三十二”“不仅”表现了 ;

“第一个蝉联”说明 。

4.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5.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

6.品味选文,谈谈你对如何成功有什么见解。

1.差→羞

2.他羡慕那些运动员能有机会参加训练,又为自己拿不出训练费,买不起跑鞋不能参加训练,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难过。

3.贝基拉作为运动员年纪偏大,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 他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4.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

5.不好。“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则没有这种效果。(意近即可)

6.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朝着目标去努力,并坚持下去。

14.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们在自己的水城一声不响的钓鱼。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12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渔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他钓到了一条王鮭,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地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鮭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鮭鱼猛地向下游蹿去,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钓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简防水靴的边缘。王鮭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柴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起渔网向男孩走去。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这时候鮭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人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渔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新一扑,紧追着鮭鱼钻进了茂密的灌木丛。

我们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生蛙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生鱼从树丛里倒退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千克重的王鮭。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孩子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鮭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过程,细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将“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据战 → →与鱼周旋→ → 捕鱼成功

2.“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请揣摩男孩此时的心理。

3.文章结尾时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请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当孩子艰难地和王鮭“搏斗”时,他选择了“袖手旁观”,你赞同他这样的做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1.沉入深水区拖入灌木丛

2.抓这么大的鱼,可累坏我了,但是我坚持下来了,依靠自己战胜了困难,终于抓住了罕见的王鲑,真高兴,我为自己骄做。

3.表明父亲深爱儿子,为儿子能捕到大鱼感到骄傲;尊重儿子的劳动成果,让儿子自己做决定;点题;突出文章的中心;勇敢、执着,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4.文中的父亲是一位关爱儿子,尊重儿子,懂得让儿子独立,有自己独特教育方式的父亲。示例一:我赞同他的做法,这样能培养儿子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得到成长。示例二:我不赞同他的做法,让儿子独立解决问题也要有个度,像文中万一儿子被鱼拖下水,可能连救都来不及,这是有很大危险的。(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15.课外阅读

《      》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____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____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你________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________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4)徐文长是怎样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呢?

(5)你觉得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6)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1)《聪明的徐文长》

(2)既;又

(3)提着两桶水渡过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

竹竿顶取礼物,但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也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4)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5)善于用脑,在难题面前善于变通,相当机智,临危不惧。

(6)本文主要描述徐文长在伯父两次的考核中,善用自己机智的头脑顺利地通过了考核,从而取得了礼物.

【解析】【分析】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____成____与____功____两个字组成的____成是功的积累____叫做____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午……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在第一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殊不知成功是由________成________与________功________两个字组成的________成是功的积累________叫做________功到自然成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______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__的。

(3)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的概括。

(4)“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答案】 (1)“;”;“;”;。;,;“;”

(2)积累;结果;自私;公平

(3)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午临池学书终成书法家;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4)略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围绕“持之以恒地努力”谈即可。

故答案为:(1)“”“”。,“”

(2)积累、结果、自私、公平

(3)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午临池学书终成书法家;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4)水滴石穿对我的启示是:人生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可能摘取胜利的桂冠。我们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并持之以恒,才能获得好成绩。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所以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坚持不懈,争取成功。

【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17.课外阅读。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走了很多路,冲进一个小屋。屋里有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上尉命令:“搜!”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上尉命令他们放下。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喝个精光。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请你先喝!”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孩:“你也喝一点!”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喝吧!”女儿也喝了半杯水。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士兵们也都喝了。一罐水很快喝光了。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地而死。妇女和孩子也死了。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

人们都(纪念 怀念 钦佩)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一拥而上:________。

一饮而尽:________。

(2)“上尉命令:‘搜!’”表现了侵略者行为________(果断 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________(憎恨冷淡)。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________(狡猾 无耻)。

(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答案】(1)一齐拥上来

;一口气喝光

(2)粗暴

;憎恨

;狡猾

(3)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

(4)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拥而上:一齐拥上来。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光。(2)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再根据句子的意思确定选项。“上尉命令:‘搜!’”表现了侵略者行为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憎恨。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狡猾。(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2)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

18.课外阅读。

书的王国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病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让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幸幸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上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边,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  zhǒnɡ zhànɡ )不堪,硬得跟石头一样。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己深迷其间,无法自拔了。对我,真是一种极大心灵享受。

      就这样,我由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了许多份书报杂志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其乐无穷。

      我发现,一个人(    )肯做 (     )在三尺宽长的病床上,(    )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阔的新天地。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zhǒnɡ zhànɡ

________

(2)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这”指的是(  )。

A. 书                                      B. 看书                                      C. 休息                                      D. 写作

(4)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

A.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反衬父亲的冷漠。          B.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表现母亲的关爱之情。

C. 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          D. 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映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

【答案】 (1)肿胀

(2)只要

;即使

;也

(3)D

(4)D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拼音,难度不大, 第二题考查关联词,只要,表示条件。即使,也表示让步;第三题“这”指代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以母亲到处借书却供不上“我”看,来衬托“我”如饥似渴的读书情景。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19.课外阅读。

趣答难题

    周恩来总理是我国人民敬爱的领袖,同时,在外交领域,周恩来总理也是亨誉世界的外交大师。

   一天,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一次中外记者召待会。总理介绍完中国经济和建设方面的成就后,记者们纷纷提问。

   有的西方记者对中国抱有扁见,提出来的问题让人很难回答。每次周总理都能随机应变,绕过暗礁。

   一个记者问:“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存款?”这是一个挑衅性质的提问,它实质是嘲笑中国人穷。

   周总理不慌不忙,幽默地说:“十八元八角八分。”全场都愕然了,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总理解释道:“当前我国发行的人民币有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它们加起来是十八元八角八分。”

   人们听了总理精彩的解答,不仅热烈地鼓起掌来。

(1)找出短文中四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3自然段和第4~7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3)“暗礁”在短文中指________,这个词所在的句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周总理如果直接回答外国记者的问题,会________,而周总理幽默的回答既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亨;享;召;招;扁;偏;仅;禁

(2)先概括后具体。

(3)外国记者的挑衅性提问;比喻

(4)有损我们国家的形象,被人嘲笑我国很穷;巧妙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缓解了尴尬;捍卫了国家尊严;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主要找错别字,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不难找出。第3自然段和第4~7自然段是明显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暗礁”采取比喻手法,象征着外国记者的挑战。这篇课文周总理以幽默的回答既巧妙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缓解了尴尬,又捍卫了国家尊严,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20.

美德在民间

孙道荣

①为了36元钱,一个人苦苦找寻了另一个人,整整三年。

②找人的叫老张,是个鞋匠,专门帮人修鞋、擦鞋,在街上开了个修鞋的小店,已经摆了**年,一直没挪窝,加上手艺又很好,所以生意不错,积累了很多熟客。老张要找的人叫石慧,石慧是附近的住户,也是老张的一个客户。

③如果客户预存一笔钱,可以打八折,老张的这个主意,吸引了好多客户。老张有三个厚厚的大本子,清清楚楚登记着每一个客户的存款和每一笔消费记录,从无差错。其中有个客户,预付款还剩余36元,但她已经三年没有来过了,鞋匠老张要找的人就是她,他想把钱退还给她,或者请她把剩余的钱消费掉。

④可是,除了知道她名叫石慧,住在附近的某个小区之外,老张对她一无所知,也没有她的任何联系方式。老张就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一个个地问。每一个前来擦鞋或者修鞋的客户,他都要问人家一句,你认识石慧这个人吗?久而久之,竟然成了老张的一个习惯。

⑤有人被反复地问,就好奇地反问他,为什么要找这个人?老张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人家。有人劝慰老张,可能是她搬家了,或者有其他原因,不来了,反正就这么点钱,不用找了吧。老张一本正经地说,那可不成,再少,也是人家预存在我这儿的,她若不来消费了,我就要把钱退给人家。

⑥慢慢地,到老张的店铺来修鞋或擦鞋的人,都知道老张在找一个人,那个人叫石慧。

⑦有个客户认识石慧,但客人沉重地告诉老张,两年前,她就已经因病去世了。他也不知道她具体住哪个小区,也没有她的联系方式。

③老张很难过。但他不想就此放弃,他想,石慧不在了,那就找到石慧的家人,把剩下来的36元退给人家。因此,他依然固执地向每一个到店的客人询问,你认识石慧吗?

日子就在老张的这一声声询问中,慢慢流逝。

①终于,有个新客户告诉老张,他认识石慧的丈夫。

①第二天,石慧的丈夫,来到了鞋匠老张的小店内。老张拿出一本厚厚的旧账本,翻到其中的一页,对石慧的丈夫说,她的预存款还剩36元,把钱退给你,或者你来修鞋、擦鞋,都可以。

②石慧的丈夫却坚决不肯收,他说,这么点钱,你却一连找了我们三年,已经很让我感动了,钱我不能收。

13一个坚持退钱,一个坚决不肯收。最后,还是鞋匠老张想了个办法,要不,我们把这钱捐了吧,也算是对石慧的一个纪念。

14第二天,鞋匠老张来到当地的红十字会,以石慧的名义,捐了336元钱,其中的36元,是石慧三年前预存在鞋匠老张店里的余款,另外的300元,是石慧的丈夫追捐的。

15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善良而关满的结局。我不厌其烦地复述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这个社会需要的很多东西,比如善良,比如诚信,比如承诺,以及其他的很多美德,从来就不稀缺,它们就在民间,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从原文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3.读了文章,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悟。请具体写出其中某一点感悟,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80字左右)

4.本文语言朴素,丝毫不加粉饰,读完却让人颇为感动。结合你平时的写作,你认为一篇好文章是内容重要,还是华丽的词句和描写重要?谈谈你的看法。

1.鞋匠“老张”三年苦寻顾客退还36元预付款。

2.这个社会需要的很多东西,比如善良,比如诚信,比如承诺,以及其他的很多美德,从来就不稀缺,它们就在民间,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

3.感悟:①诚信最美;②生活中到处都有修身树德的正能量;③普通人的心智最朴素,还没有被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所沾染,他们身上形显着人类最本真的优秀品质。(结合实际,略)

4.示例:我认为文章的内容重要,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华丽的词句固然可以锦上添花,但却不能少了文章思想的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21.课外阅读。

灯光

   夏夜,静悄悄的,星星眨着眼睛,月亮姑娘出外飘游。她那柔和的金黄色的光芒,像轻纱一样笼罩着大地。她在天空中飘呀,飘呀。夜渐渐深了,一家家的灯火相继熄灭了,人们进入了梦乡。

   夜更深了,月亮姑娘在静寂的夜空继续慢慢地飘着。忽然,她发现有一盏灯还亮着,那灯光和天上的星光相互辉映。月亮姑娘好奇地探头一望,只见那明亮的灯光下有一位老师,她面前放着厚厚的一摞学生作业本。这位老师正在埋头批改学生作业。她改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连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不放过。额上渗出了细小的汗 珠,她也顾不上擦。咦,她怎么笑了?月亮姑娘又往前探了探头,啊,她改到了一篇好文章。哟,怎么又皱眉了?咳,原来是批到了“淘气大王”的胡涂作业。

   啊,这就是老师的甘和苦。在这盏“长明灯”下,她的双鬓银丝不断增多,她的额上皱纹逐渐加深。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月亮姑娘叹息着悄悄离去,她不忍心打扰老师的工作。

   啊,夏天的夜晚是多么宁静!月亮是那么柔和,星星是那么闪烁迷人。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1)给短文分段。

(2)概括第二、五自然段段意。

(3)找出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4)为什么说:“老师屋里的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更迷人”?

【答案】(1)共分三段。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节)。

(2)第2自然段:深夜,月亮姑娘看见老师还在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第5自然段:老师屋里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迷人。

(3)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

(4)是老师无私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每分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星、月亮更柔和、迷人。

【解析】【分析】(1)这篇课文共分三段。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第2—4节)第三段(第5节)。(2)第2自然段:深夜,月亮姑娘看见老师还在认真批改学生作业。第5自然段:老师屋里那盏灯比月亮、星星更柔和、迷人。(3)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4)是老师无私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每分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星、月亮更柔和、迷人。

【点评】(1)只有掌握了课文内容,才能划分出段落。(2)找出了每段的中心思想;(3)考查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为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她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她的每一分光。(4)告诉了我们是老师无私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每分光的精神使她屋中的灯光比星星、月亮更柔和、迷人。

2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当头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以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就是这样滋味。”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起头颅而被聘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低头”的寓意是什么?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谦虚。

(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3)落聘的人因为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第一自然段概括答案。(3)解答第一问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第二、三自然段概括答案。第二问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谦虚。(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3)落聘的人因为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未知生命起源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密切——________   复杂——________   沸腾——________

(2)生命的构成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来自于“________”后元素的演化。

(3)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的是________。

(4)写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

(5)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________

②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________

【答案】 (1)疏远;简单;冷却

(2)碳;氢;氧;氮;磷;硫;大爆炸

(3)原始地壳的出现。

(4)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密切相关的。

(5)列数字;列数字、举例子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5)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1)疏远、简单、冷却

(2)碳、氢、氧、氮、磷、硫、大爆炸

(3)原始地壳的出现。

(4)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密切相关的。

(5)列数字;列数字、举例子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5)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4.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 )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jū( )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气chuǎn( )如牛 jū()了一躬 西装革履( ) 衣袖(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贵——( ) 慷慨——( )

3.造句

气度非凡——

美中不足——

4.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5.文中的“我”对母亲让乞丐搬砖头这件事特别不理解,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6.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7.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1.喘 鞠 lǚ xiù

2.低贱 吝啬(小气)

3.略

4.她要教会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

5.如果“搬”等于把握一个机会,让他有可能认识到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劳动生活,唤醒他的自尊;如果“不搬”就会失掉一个认识自己,可以克服自身残疾的机会。

6.母亲是个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

7.“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这里指给予别人不同寻常的,激励人自强、自立、自尊的特别的教育帮助。

25.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毫升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无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人物是父亲,作者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2.请简要赏析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3.第②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心里漫上一阵痛楚”,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4.第③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有何作用?

1.父亲为生病在床的“我”买冰棍;父亲躲在学校操场的大树下默默关注“我”的颁奖典礼;父亲给“我”买收录机,并教育我不要和人攀比。

2.这句话对父亲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描写,写出了父亲细心呵护冰棍、生怕冰棍化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

3.为父亲爱子行为而感动,为自己不理解父亲的心意而内疚、后悔。

4.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可以生存、长大,人活着要有志气。(意思对即可)

5.父亲虽然没有活到60岁就病逝了,但是父亲的善良、坚强等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我”将像父亲那样去做人、去生活。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主题。

26.

27.

沉默的竹笛

李澍声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含临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己悄悄地散去,心情清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溢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②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支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关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岛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鸣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幕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⑤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后来,那支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仿照示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愁闷忧伤听竹笛; ; ;千辛万苦吹笛;班会课上演吹笛。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

(2)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中的“幸福”和“耻辱”?

3.本文作者从他吹竹笛的往事中感悟出了什么道理?

4.许多人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还有人说:“只要努力过,就不后悔。”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想法。

1.如愿以偿买竹笛,回家途中吹竹笛(意近即可。)

2.⑴划线句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日的美丽(小草飘动的样子),表达了我第一次吹奏竹笛时内心的喜悦和兴奋,“幸福”指竹笛带给我的快乐;“耻辱”指班会课吹笛出丑。

3.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

4.略

2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上生明月(节选)

巴金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咸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一粟。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

①辽阔的海面上雾气蒙蒙。________

②明亮的月亮。________

③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拟人句。

(3)目睹了明月升天的过程,作者有何感慨?用文中语句回答。

(4)作者最难忘的月出是怎样的?

(5)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两句与大家共赏。

(6)月亮总能勾起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发挥想象说一说月亮在你心中像什么。

【答案】 (1)万顷烟波;皓月;沧海一粟

(2)|

(3)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4)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5)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略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所谓“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6) 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发挥想象。

故答案为:(1)①万顷烟波、②皓月、③沧海一粟

(2)比喻句: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拟人句: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3)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4)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5)小时不识月,忽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理解词义。(2)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想象。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9.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圆圆的豌豆躺在竹匾里,暖暖的太阳晒着,好舒服!

忽然,一粒豌豆动了动,同伴们被它碰醒了,嘀咕起来:“别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

“我就是要动,”会动的豌豆大叫起来,“你们会自己动吗?哼!”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

“我_____要动,_____要跳舞。”会动的豌豆左右摇摆起来,嘿,还是扭的摇摆舞呢。

大家更惊讶了。

“我_____要跳舞,我_____……”不等会动的豌豆说完话,一只黑壳虫从它肚子里钻出来,抖抖触须,飞走了。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也不再说话了。

大家看看它肚皮上的圆眼儿,说:“唉,多可怜呀!”

(1)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做为题目:________。

(2)选择关联词,填在括号内。

既……也……     不仅……还……

一边……一边……    不但……而且……

我________要动,________要跳舞。

我________要跳舞,我________……

(3)照样子填词。

例:一(粒)豌豆

一________太阳   一________竹匾    一________电视机

一________蓝天   一________星星    一________黑壳虫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是因为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家更惊讶了”,是因为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了”,是因为________。

【答案】 (1)会动的豌豆

(2)不但

;而且

;不仅

;还

(3)个

;捆

;台

;片

;颗

;只

(4)豌豆影响了别人休息,不仅不认错道歉,还那样蛮横无理

(5)豌豆竟左右摇摆起来

(6)黑壳虫把豌豆蛀空了,虫子从圆眼里钻出来,飞走了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做为题目:会动的豌豆(2)分析句子的意思可知:①分句前后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而且……”;②分句前后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 “不仅……还……”。(3)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太阳、 一捆竹匾、一台电视机、一片蓝天、一颗星星、一只黑壳虫。(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是因为豌豆影响了别人休息,不仅不认错道歉,还那样蛮横无理。(5)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大家更惊讶了”,是因为豌豆竟左右摇摆起来。(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了”,是因为黑壳虫把豌豆蛀空了,虫子从圆眼里钻出来,飞走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3)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4)、(5)、(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30.

拯救老妈

余显斌

他特别烦老妈,一会儿敲门进来,让他吃饭;一会儿又拿一件衣服,给他轻轻披在肩上。

他屡次受到影响,气坏了,一白眼睛说:“老妈,你不能安静一点儿啊?”

老妈拿着一盘水果,长叹一声,张张嘴,想说什么,又没有说,无声地走了出去,轻轻地关上门。

他安下心来,又进入了新的战斗中。

这是一款新开发的游戏,叫作《拯救母奈》,大概是从一个古老神话《沉香救母》中衍出来的。老妈被捉,压在一座名叫“千仞不倒山”的大山下,受尽折磨和苦难。作为儿子,必须去救老妈,。他披盔戴甲,手里拿着一把威力无穷的降魔刀,亮光闪闪,一路冲杀过去。路上,有雷神,有雨神,有二郎神,甚至还有齐天大圣拿着金箍棒赶来阻拦。

他用尽全力,可是,沿路总有杀不尽的妖魔鬼怪,打不完的各路神仙。

他有些心焦火急,一头汗珠。可又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天黑了,他打到深夜,实在受不了,他会趴在来上,打上一个哈欠。天亮了,他揉一下眼睛,接着开始。饿了的时候,手一伸,旁边放着吃的东西,是老妈悄悄送来的。老妈每次来,站在他身边望一会儿,想说什么,怕他生气,又没有说,轻轻走了出去。

他拿过东西,两下吞咽下去,接着又开始游戏。

渐渐地,他感到,老妈没再来啰嗦了。

屋子里静静的,甚至没有了老妈的一丝声音。

老妈已经出去了。当时是他闯关最紧张的时候,隐隐约约中,他听到老妈一声叹息。然门响了,又轻轻关上了。

太阳光照在窗户上,亮亮的,如一片温馨的水光,然后又移到椅子上,接着又慢慢移到脚下。天,再次黑了,他感到有些饿了,甚至能听到肚子里咕咕地叫着。他本能地伸伸手,去拿旁边的食物吃,可是旁边空的,什么也没有。

他的手机此时响起来,他没工夫接,继续忙着。

手机响个不停,真讨厌。他想,将手伸进兜里,关死手机。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他终于打败了二郎神,接着又打败骑着风火轮冲来的哪吒,让他提着他的火尖枪,逃回姥姥家去了。最后,他腾云驾雾,规尽变化,与斗战胜佛大战一千回合,两人惺惺相惜,结成生死之交,相偕飞向千仞不倒山。站在山顶,他大喊一声:“老妈,我来救你了。”随着喊声,一刀剁下去,神山被缓缓剖开,老妈从山中缓缓走出。

他和老妈相拥,泪如雨下。

他胜利了,伸伸腰,走出游戏。

天,已经彻底黑了。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同时也有一种虚脱,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他终于想起老妈,大声喊道:“妈,妈—”没人答应,屋内是一片怕人的空寂,还有浮荡周身的孤独。

他猛地想起,老妈出去两天多了,怎么还不回来,甚至也不来个电话?

他转了两圈,突然一拍昏沉沉的脑袋,忙打开关死的手机,叩响了老妈的号码。手机响了一会儿,那边通了,他问:“妈,你在哪儿?”

那边,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告诉他,这是医院,赶快来。

他一惊,愣了一会儿,然后疯了一样向医院跑去。赶到地方,在走廊里,他看到,几个护士,用一张白床单包裹着一个刚刚停止呼吸的女病人,向外缓缓推去。那人,正是他的老妈,患急性病死去的老妈。

他睁着眼睛站在那儿,耳边一片空静。

手机突然又响了,一个声音问:“有人给你订了份外卖,请问,你在家吗?现在可以送来吗?”

他的泪一涌而出,扑过去喊道:“妈,别离开我。”他知道,那份外卖,一定是老妈临死前担心他没吃饭,在病床上给他订下的。那时,当老妈挣扎在死亡线上时,他正在网上,竭力拯救着那位虚幻的老妈。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第9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文中两次写妈妈“想说什么,又没有说”,你认为妈妈想对儿子说什么?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写到“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同时也有一种虚脱,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有人说这篇小说妈妈帮儿子叫外卖部分和前文内容无关,属于画蛇添足,你怎么认为?

5.看完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1.画线句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写阳光从窗户上,又移椅子上,又移到脚下的照射角度的变化,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侧面写出他玩游戏的时间之长。

2.妈妈可能想告诉儿子:不要只顾着玩游戏,饿了要自己做饭,冷了要加衣服,困了要注意体息,你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3.“一种前所未有过的荣耀”指他在游戏中取得了胜利,很有成就感,“一种虚脱”指他在游戏中取得的成就是十分空虚的,同时人的身体也很疲惫。一种彻心彻肺的饥饿”指他很久没吃饭而十分饥饿。

4.有关,小说结尾部分写了儿子沉迷游戏,直到妈妈去世才追悔莫及,而妈妈在生命快直到尽头时,心中想的却是儿子会不会挨饿,这样强烈对比,突出了妈妈无私的母爱和伟大形象,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5.略

推荐访问:五年级 试卷 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