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一下册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重点是小说的学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祝福》说课稿,菁选20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祝福》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一下册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重点是小说的学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很多同学在学习小说时兴趣很大,但是兴趣点集中在故事情节。因此,在小说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祝福》是一篇典型的传统小说,它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写于1924年2月的一篇思想内涵深沉博大、艺术形式已臻完美的传世名作。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环境,在这篇文章中都有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学会分析小说三要素,品味语言,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的释义及注音;明白《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塑造、小说环境、悲剧原因等课文重点。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分析小说三要素方法鉴赏小说,提高小说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写作主题,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到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与小说主题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因此,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认为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又要学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我的具体方法是: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整理答案
3、点拨法:通过点拨,拓展思路
4、归纳总结法:根据大家的集思广益,得出问题答案
五、说学法
我认为做一百道题不如掌握一个方法。对于学习,掌握学法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1、讨论法(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质疑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3、让学生养成分段、做笔记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播放电影《祥林嫂》中主人公初到鲁镇和其悲惨结局的片段,激发大家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对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注音与释义。
3、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介绍。
4、挑选几位同学说出故事梗概。要求:a)能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b)能够从具体细节分析、不带个人感情。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段,得出本文线索提纲:
序幕: 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布置学生课后细读课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语言、肖像、对话描写、环境描写;为第二课时的人物分析,环境分析作预习。
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分析小说环境的方法。
1、以祥林嫂为主,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 “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结合练习3的分析句段进行。主要采用教师提示、提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
要求:a)、人物分析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仔细品味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b)、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通过情节(特别是细节描写)完成的。c)、小说环境也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刻画的。
示范分析肖像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问: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现在我们就在文中找眼睛。看谁最厉害,能够找全,分析全。
肖像描写: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4、环境分析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 (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B、 (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C、(春天)(过年时) 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么含义?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第三课时(讨论课)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题, 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讨论(先分小组讨论、再师生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这样安排有什么含
义?
小结: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小结: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死刚好发生在宝玉娶宝钗之时呢?
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提示: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2、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即“三要素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七、布置作业
1、在小说中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做性格分析。(300字左右)
2、展开联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八、说板书
环境分析: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祥林嫂悲剧:
九、说教学反思
在小说的教学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学生课后看什么小说。很多人认为看小说会影响学习,在学习了鉴赏小说之后,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
1:看什么小说: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如:《狂人日记》、《高老头》、《呼啸山庄》等。
2:怎么看小说:带着鉴赏的眼光去看,虽然学生现在的水*不高,但是不断积累实践才会进步。另外,选择合理时间,不耽误正常学习。
《祝福》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课本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高考新课标卷把小说作为了选考内容,本单元小说的鉴赏教学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学会个性化阅读。
情感目标:认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把握鲁迅小说主题的深刻性,把握个性化阅读“多元有界”的原则。
二、说教法
1、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提炼小说情节,培养语言概括能力。
2、通过教师示范阅读分析,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3、通过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三、说学法
在鉴赏本篇小说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春天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那春天里。”流浪歌手旭日阳刚一曲《春天里》让我们在春天漫山遍野的绿色中感受到了巨大的荒凉,这对农民工兄弟用悲壮的呐喊撕裂了人生短暂的麻木。谁说春天只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谁说春天只是一个思绪逍遥的季节,其实,最深的绝望和春草一样不可遏制,其实,迟暮泛滥,正是殉着春光化去的时刻。是的,就是在那个绝望的季节里,她死了丈夫,被迫改嫁,她又死了儿子,彻底绝望,她寂然离开这个世界。她是不幸的,她的生命里没有春天,她就是鲁迅小说《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祝福》,一起走进祥林嫂的悲惨世界。板书:祝福。
(一)、检查预习,指名学生复述祥林嫂的故事,提示学生从祥林嫂的角度陈述。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归纳概括小说的情节。
序幕:祝福的景象和鲁斯老爷
开端:初来鲁镇
结局:既然死去
发展:被迫改嫁
高潮:再来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二)、示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介绍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教师示范分析祥林的肖像描写。
鲁迅曾说过:要想极俭省的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本文多处描写到了祥林嫂的眼睛,找出来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明确:
1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由“顺”字,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安分守己的个性。她在死了丈夫,成功逃脱了严厉的婆婆,来到鲁镇做工时,对眼前的一切非常珍惜,很乖顺的听从主人的一切安排,虽然内心痛苦,却对生活抱有希望。
2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内心痛苦
这是经历过苦难的眼睛,泪水已经以泪水的方式镌刻在祥林嫂的脸上,她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这个弱小又不幸的女人,只能用泪水来倾诉心中的悲苦。
3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
一个直字,道出了她整日陷入对阿毛的深深思念和痛苦之中,精神有些麻木。4鲁镇人们嘲笑祥林嫂额上的伤疤——瞪着眼
一个“瞪”字,表明她微薄的愤怒。经历了那么多的人生苦难后,祥林嫂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反而引来人们无情的嘲讽,她只能用愤怒来表示自己无言的反抗。
5与柳妈对话——两眼上围了大黑圈。
当柳妈告诉祥林嫂她死后会被两个男人分抢时,她一夜未睡,苦恼了一夜,伤心了一夜,她陷入对死亡的恐惧之中。
6捐门槛——眼睛分外有神。
她用近一年的时间,倾其所有,捐了门槛后,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7再次祝福,四婶不让祝福——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四婶的一声断喝“放着吧,祥林嫂”彻底粉碎了祥林嫂的愿望,她的精神彻底崩溃。
8行乞时——眼睛间或一轮
祥林嫂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陷入极度悲哀,精神完全麻木,对生活失去希望。
9问我灵魂的有无——突然发光
这“发光”是经历长期痛苦思索后,萌发的对灵魂的一丝希望。
找出这些眼睛描写之后,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些眼神背后的情感,让学生表演这些不同的眼神,以加深对祥林嫂这一形象的理解。
最后教师总结:透过祥林嫂眼神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就这样被不幸的生活一点点吞噬了。也许生活的挫折没有彻底击垮这个女人,但当她内心的痛苦被那些愚昧的人们一次次拿出来兜售时,她被一步步逼向生命的绝境。
(三)、学生独立阅读阶段
学生找出小说中有关祥林嫂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部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与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与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与我对话灵魂——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行动描写:
祥林嫂反对自己再嫁时,逃、嚎、骂、撞
怕死后被两个男人分身,捐门槛
怀疑有无灵魂,提问
从这一系列的对话和简单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丧夫失子让祥林嫂陷入深深地自责与痛苦,而封建礼教的束缚让她的精神受到重压以致于陷入恐惧。
年轻的祥林嫂曾经愤怒过,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抗争过,但她微弱的力量又怎能抵抗一个偌大的社会呢?是的,祥林嫂的悲剧不是她个人的悲剧,不是她性格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即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勇气,她还是会被当时的那个社会中所淹没。
(其他人物形象也可用这种方法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四)、探究阅读
1、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比如:立春之时丈夫死去,孟春之时被迫改嫁,暮春之际丧失爱子,迎春之时一命归天,一般,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是打击和绝望,简析作者时间安排的巧妙。
2、小说为何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这两道题目属于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教师需要规范学生思路,提示:主要从情节线索、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几个方面入手。
3、小说开头,祥林嫂在阴暗的风雪天问我灵魂的有无,你认为祥林嫂的愿望是什么?
这道题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要立足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4、祥林嫂死了,那么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这道题针对小说主题设计的,属于学生对小说的个性化解读,答案会很多。有人可能会说是鲁四老爷,有人可能会说直接的凶手是四婶,有人也许会说是柳妈,说道柳妈就有意思了,柳妈是个善女人,不杀生的,她的身份是个帮佣,她怎么会是凶手?实际上,这个问题延伸一下,在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中包不包括祥林嫂她自己?这样可能学生讨论的更激烈了,到底祥林嫂有没有参与这场杀戮,老师可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的角度进行分析,即祥林嫂为什么去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最后剔除表层的凶手,包括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上冷漠的人们,甚至是祥林嫂自己,我们往深处挖掘,让学生理解,杀死祥林嫂的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祥林嫂既是封建制度的自觉维护者,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
5、祥林嫂死于那一天?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虽然课文中有明确的说明,祥林嫂是死于祝福之夜,但我们往深里挖掘:阿毛的死对祥林嫂意味着什么?四婶那一声大呵“放着吧,祥林嫂”意味着什么?甚至祥林嫂被四婶赶出鲁家又意味着什么?
五、小结:
也许我们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是死在哪一天的,也许在祥林嫂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的,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历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艰难的走着,这时死亡对她来说,也许不再是恐惧,在现实的痛楚里,死亡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解脱,祥林嫂死了,我想这也许是上天对她最好的安排。
六、作业:
祥林嫂被封建制度活活的残杀了,请关注现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还有封建残余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列举现象,并做简要评析,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祝福》说课稿3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三、说学法
(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祝福》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第三册有两个,即本单元和第四单元,第四册和第五册各一个。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2、教学目标
咱们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
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2、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学们接触到的小说其实已有很多,但他们是不是就会鉴赏小说了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所以,我考虑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
2、学法
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导语引入
复习鲁迅的小说集
介绍怎样鉴赏小说
有重点地鉴赏本小说
布置作业
理论支持
结束
怎样鉴赏小说(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理解人物与环境会互相作用:环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会使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果人物几经抗争,仍无法改变环境,就造成了悲剧的结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
(3)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怎样为创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4)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典型人物的刻画
问: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有是最苦的女人?(质疑引起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写祥林嫂是旧*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
肖像描写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找眼睛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语言描写
找对话论特点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行动描写
找行动论特点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典型环境
自然环境:祝福景象的描写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
社会环境:群众的反应鲁四老爷的书房
暗示: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礼教的束缚群众的淡薄、冷漠
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讨论)
人物环境
逃抓
撞嘲笑
捐不承认
问说不清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情节设置是否有力表现了人物性格?
情节内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倒叙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的作用:
1、设置悬念
2、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尖锐矛盾,突出反封建的主题。作业布置
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不拘定论)
导语“多乎哉?不多也!”咸亨酒店里,那穿着长衫,吃着茴香豆的孔乙己的形象,同学们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另一名人——祥林嫂。善良的祥林嫂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亚里士多德
理论支持顾泠沅老师的情意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顾泠沅老师的活动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习者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祝福》说课稿5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三、说学法
(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 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二)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作品的主题。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题目用《祝福》,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理解作品主题
(1)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祥林嫂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得出结论: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4、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3、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分析两个主人公命运的异同。
提示:(1)在思想内容方面,其一,它们的题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侧面,《孔乙己》反映的是读书人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则是压在底层的被雇佣的乡村劳动妇女的生活;其二,虽然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孔乙己》侧重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而《祝福》则是对封建的*、族权、神权、夫权等全面而猛烈的抨击,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对孔乙己的同情;其三,就生活环境而言,祥林嫂所处的环境比孔乙己要恶劣得多,她不像孔乙己那样好吃懒做、自视清高,却也同样遭到周围人们的冷遇,她一生勤劳、朴实,但是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可见其命运更悲惨,更令人同情。(2)在表现形式上,虽然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孔乙己》在顺叙中有补叙,使历史和现实连为一线,以此来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性。而《祝福》则采用了倒叙,把祥林嫂的被沦为乞丐和悲渗的死提在篇首,与地主阶级“祝福”的欢乐声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追叙祥林嫂的生前事迹,揭示两个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切齿痛恨和愤怒鞭挞。
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释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4、总结 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幸福。最后,在富人的声声“祝福”声中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以其对历史和人生深邃而独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礼教的虚伪,给后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同愚昧和邪恶的思想斗争是所有追求“科学”与“文明”的现代人的共同心愿及义务。
5、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通过此题,深化学生对于人物性格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情节: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人物:肖像、语言、行动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环境:祝福场景
《祝福》说课稿6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三、说学法(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 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二)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作品的主题。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题目用《祝福》,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理解作品主题
(1)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祥林嫂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得出结论: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4、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3、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分析两个主人公命运的异同。
提示:(1)在思想内容方面,其一,它们的题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侧面,《孔乙己》反映的是读书人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则是压在底层的被雇佣的乡村劳动妇女的生活;其二,虽然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孔乙己》侧重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而《祝福》则是对封建的*、族权、神权、夫权等全面而猛烈的抨击,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对孔乙己的同情;其三,就生活环境而言,祥林嫂所处的环境比孔乙己要恶劣得多,她不像孔乙己那样好吃懒做、自视清高,却也同样遭到周围人们的冷遇,她一生勤劳、朴实,但是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可见其命运更悲惨,更令人同情。(2)在表现形式上,虽然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孔乙己》在顺叙中有补叙,使历史和现实连为一线,以此来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性。而《祝福》则采用了倒叙,把祥林嫂的被沦为乞丐和悲渗的死提在篇首,与地主阶级“祝福”的欢乐声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追叙祥林嫂的生前事迹,揭示两个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切齿痛恨和愤怒鞭挞。
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释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4、总结 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幸福。最后,在富人的声声“祝福”声中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以其对历史和人生深邃而独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礼教的虚伪,给后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同愚昧和邪恶的思想斗争是所有追求“科学”与“文明”的现代人的共同心愿及义务。
5、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通过此题,深化学生对于人物性格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情节: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人物:肖像、语言、行动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环境:祝福场景
《祝福》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课本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高考新课标卷把小说作为了选考内容,本单元小说的鉴赏教学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学会个性化阅读。
情感目标:认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把握鲁迅小说主题的深刻性,把握个性化阅读“多元有界”的原则。
二、说教法
1、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提炼小说情节,培养语言概括能力。
2、通过教师示范阅读分析,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3、通过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三、说学法
在鉴赏本篇小说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春天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那春天里。”流浪歌手旭日阳刚一曲《春天里》让我们在春天漫山遍野的绿色中感受到了巨大的荒凉,这对农民工兄弟用悲壮的呐喊撕裂了人生短暂的麻木。谁说春天只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谁说春天只是一个思绪逍遥的季节,其实,最深的绝望和春草一样不可遏制,其实,迟暮泛滥,正是殉着春光化去的时刻。是的,就是在那个绝望的季节里,她死了丈夫,被迫改嫁,她又死了儿子,彻底绝望,她寂然离开这个世界。她是不幸的,她的生命里没有春天,她就是鲁迅小说《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祝福》,一起走进祥林嫂的悲惨世界。板书:祝福。
(一)、检查预习,指名学生复述祥林嫂的故事,提示学生从祥林嫂的角度陈述。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归纳概括小说的情节。
序幕:祝福的景象和鲁斯老爷
开端:初来鲁镇
结局:既然死去
发展:被迫改嫁
高潮:再来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二)、示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介绍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教师示范分析祥林的肖像描写。
鲁迅曾说过:要想极俭省的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本文多处描写到了祥林嫂的眼睛,找出来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明确:
1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由“顺”字,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安分守己的个性。她在死了丈夫,成功逃脱了严厉的婆婆,来到鲁镇做工时,对眼前的一切非常珍惜,很乖顺的听从主人的一切安排,虽然内心痛苦,却对生活抱有希望。
2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内心痛苦
这是经历过苦难的眼睛,泪水已经以泪水的方式镌刻在祥林嫂的脸上,她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这个弱小又不幸的女人,只能用泪水来倾诉心中的悲苦。
3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
一个直字,道出了她整日陷入对阿毛的深深思念和痛苦之中,精神有些麻木。4鲁镇人们嘲笑祥林嫂额上的伤疤——瞪着眼
一个“瞪”字,表明她微薄的愤怒。经历了那么多的人生苦难后,祥林嫂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反而引来人们无情的嘲讽,她只能用愤怒来表示自己无言的反抗。
5与柳妈对话——两眼上围了大黑圈。
当柳妈告诉祥林嫂她死后会被两个男人分抢时,她一夜未睡,苦恼了一夜,伤心了一夜,她陷入对死亡的恐惧之中。
6捐门槛——眼睛分外有神。
她用近一年的时间,倾其所有,捐了门槛后,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7再次祝福,四婶不让祝福——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四婶的一声断喝“放着吧,祥林嫂”彻底粉碎了祥林嫂的愿望,她的精神彻底崩溃。
8行乞时——眼睛间或一轮
祥林嫂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陷入极度悲哀,精神完全麻木,对生活失去希望。
9问我灵魂的有无——突然发光
这“发光”是经历长期痛苦思索后,萌发的对灵魂的一丝希望。
找出这些眼睛描写之后,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些眼神背后的情感,让学生表演这些不同的眼神,以加深对祥林嫂这一形象的理解。
最后教师总结:透过祥林嫂眼神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就这样被不幸的生活一点点吞噬了。也许生活的挫折没有彻底击垮这个女人,但当她内心的痛苦被那些愚昧的人们一次次拿出来兜售时,她被一步步逼向生命的绝境。
(三)、学生独立阅读阶段
学生找出小说中有关祥林嫂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部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与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与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与我对话灵魂——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行动描写:
祥林嫂反对自己再嫁时,逃、嚎、骂、撞
怕死后被两个男人分身,捐门槛
怀疑有无灵魂,提问
从这一系列的对话和简单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丧夫失子让祥林嫂陷入深深地自责与痛苦,而封建礼教的束缚让她的精神受到重压以致于陷入恐惧。
年轻的祥林嫂曾经愤怒过,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抗争过,但她微弱的力量又怎能抵抗一个偌大的社会呢?是的,祥林嫂的悲剧不是她个人的悲剧,不是她性格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即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勇气,她还是会被当时的那个社会中所淹没。
(其他人物形象也可用这种方法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四)、探究阅读
1、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比如:立春之时丈夫死去,孟春之时被迫改嫁,暮春之际丧失爱子,迎春之时一命归天,一般,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是打击和绝望,简析作者时间安排的巧妙。
2、小说为何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这两道题目属于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教师需要规范学生思路,提示:主要从情节线索、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几个方面入手。
3、小说开头,祥林嫂在阴暗的风雪天问我灵魂的有无,你认为祥林嫂的愿望是什么?
这道题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要立足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4、祥林嫂死了,那么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这道题针对小说主题设计的,属于学生对小说的个性化解读,答案会很多。有人可能会说是鲁四老爷,有人可能会说直接的凶手是四婶,有人也许会说是柳妈,说道柳妈就有意思了,柳妈是个善女人,不杀生的,她的身份是个帮佣,她怎么会是凶手?实际上,这个问题延伸一下,在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中包不包括祥林嫂她自己?这样可能学生讨论的更激烈了,到底祥林嫂有没有参与这场杀戮,老师可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的角度进行分析,即祥林嫂为什么去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最后剔除表层的凶手,包括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上冷漠的人们,甚至是祥林嫂自己,我们往深处挖掘,让学生理解,杀死祥林嫂的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祥林嫂既是封建制度的自觉维护者,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
5、祥林嫂死于那一天?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虽然课文中有明确的说明,祥林嫂是死于祝福之夜,但我们往深里挖掘:阿毛的死对祥林嫂意味着什么?四婶那一声大呵“放着吧,祥林嫂”意味着什么?甚至祥林嫂被四婶赶出鲁家又意味着什么?
五、小结:
也许我们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是死在哪一天的,也许在祥林嫂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的,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历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艰难的走着,这时死亡对她来说,也许不再是恐惧,在现实的痛楚里,死亡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解脱,祥林嫂死了,我想这也许是上天对她最好的安排。
六、作业:
祥林嫂被封建制度活活的残杀了,请关注现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还有封建残余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列举现象,并做简要评析,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祝福》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一下册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重点是小说的学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很多同学在学习小说时兴趣很大,但是兴趣点集中在故事情节。因此,在小说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祝福》是一篇典型的传统小说,它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写于1924年2月的一篇思想内涵深沉博大、艺术形式已臻完美的传世名作。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环境,在这篇文章中都有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学会分析小说三要素,品味语言,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的释义及注音;明白《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塑造、小说环境、悲剧原因等课文重点。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分析小说三要素方法鉴赏小说,提高小说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写作主题,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到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与小说主题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因此,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认为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又要学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我的具体方法是: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整理答案
3、点拨法:通过点拨,拓展思路
4、归纳总结法:根据大家的集思广益,得出问题答案
五、说学法
我认为做一百道题不如掌握一个方法。对于学习,掌握学法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1、讨论法(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质疑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3、让学生养成分段、做笔记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播放电影《祥林嫂》中主人公初到鲁镇和其悲惨结局的片段,激发大家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对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注音与释义。
3、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介绍。
4、挑选几位同学说出故事梗概。要求:a)能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b)能够从具体细节分析、不带个人感情。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段,得出本文线索提纲:
序幕: 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布置学生课后细读课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语言、肖像、对话描写、环境描写;为第二课时的人物分析,环境分析作预习。
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分析小说环境的方法。
1、以祥林嫂为主,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 “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结合练习3的分析句段进行。主要采用教师提示、提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
要求:a)、人物分析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仔细品味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b)、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通过情节(特别是细节描写)完成的。c)、小说环境也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刻画的。
示范分析肖像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问: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现在我们就在文中找眼睛。看谁最厉害,能够找全,分析全。
肖像描写: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4、环境分析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 (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B、 (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C、(春天)(过年时) 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么含义?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第三课时(讨论课)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题, 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讨论(先分小组讨论、再师生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这样安排有什么含
义?
小结: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小结: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死刚好发生在宝玉娶宝钗之时呢?
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提示: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2、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即“三要素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七、布置作业
1、在小说中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做性格分析。(300字左右)
2、展开联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八、说板书
环境分析: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 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祥林嫂悲剧:
九、说教学反思
在小说的教学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学生课后看什么小说。很多人认为看小说会影响学习,在学习了鉴赏小说之后,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
1:看什么小说: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如:《狂人日记》、《高老头》、《呼啸山庄》等。
2:怎么看小说:带着鉴赏的眼光去看,虽然学生现在的水*不高,但是不断积累实践才会进步。另外,选择合理时间,不耽误正常学习。
《祝福》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第三册有两个,即本单元和第四单元,第四册和第五册各一个。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2、教学目标
咱们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
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学们接触到的小说其实已有很多,但他们是不是就会鉴赏小说了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所以,我考虑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
2、学法
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导语引入
复习鲁迅的小说集
介绍怎样鉴赏小说
有重点地鉴赏本小说
布置作业
理论支持
结束
怎样鉴赏小说(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理解人物与环境会互相作用:环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会使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果人物几经抗争,仍无法改变环境,就造成了悲剧的结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
(3)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怎样为创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4)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典型人物的刻画
问: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有是最苦的女人?(质疑引起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写祥林嫂是旧*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
肖像描写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找眼睛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语言描写
找对话论特点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行动描写
找行动论特点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典型环境
自然环境:祝福景象的描写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
社会环境:群众的反应鲁四老爷的书房
暗示: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礼教的束缚群众的淡薄、冷漠
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讨论)
人物环境
逃抓
撞嘲笑
捐不承认
问说不清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情节设置是否有力表现了人物性格?
情节内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倒叙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的作用:1、设置悬念2、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尖锐矛盾,突出反封建的主题。作业布置
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不拘定论)导语“多乎哉?不多也!”咸亨酒店里,那穿着长衫,吃着茴香豆的孔乙己的形象,同学们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另一名人——祥林嫂。善良的祥林嫂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亚里士多德
理论支持顾泠沅老师的情意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顾泠沅老师的活动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习者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祝福》说课稿10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三、说学法
(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
(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
(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
(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被卖改嫁高潮: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怕被分身——捐(门槛)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二)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作品的主题。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是祥林嫂?
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题目用《祝福》,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理解作品主题
(1)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祥林嫂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得出结论: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4、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3、比较阅读:比较阅读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分析两个主人公命运的异同。
提示:
(1)在思想内容方面,其一,它们的题材相同,但是各有不同的生活侧面,《孔乙己》反映的是读书人的生活,,而《祝福》反映的则是压在底层的被雇佣的乡村劳动妇女的生活;其二,虽然都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孔乙己》侧重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否定,而《祝福》则是对封建的*、族权、神权、夫权等全面而猛烈的抨击,作者对祥林嫂的同情也甚于对孔乙己的同情;其三,就生活环境而言,祥林嫂所处的环境比孔乙己要恶劣得多,她不像孔乙己那样好吃懒做、自视清高,却也同样遭到周围人们的冷遇,她一生勤劳、朴实,但是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可见其命运更悲惨,更令人同情。
(2)在表现形式上,虽然都是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孔乙己》在顺叙中有补叙,使历史和现实连为一线,以此来揭示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性。而《祝福》则采用了倒叙,把祥林嫂的被沦为乞丐和悲渗的死提在篇首,与地主阶级“祝福”的欢乐声形成鲜明的对照,然后再追叙祥林嫂的生前事迹,揭示两个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根源表达作者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切齿痛恨和愤怒鞭挞。
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释疑的能力,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升,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4、总结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幸福。最后,在富人的声声“祝福”声中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以其对历史和人生深邃而独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礼教的虚伪,给后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同愚昧和邪恶的思想斗争是所有追求“科学”与“文明”的现代人的共同心愿及义务。
5、布置作业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通过此题,深化学生对于人物性格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情节: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
人物:肖像、语言、行动主题: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环境:祝福场景文章来
《祝福》说课稿11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生、教师和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宗旨: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课题的分析与处理
1、说教材
1、本课内容选自龙教版五六年制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六课《祝福你的朋友》。在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如何上因特网,如何浏览因特网丰富的资源,如何利用因特网进行资料的查找,感受到了因特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种种便利,知道了在因特网上,人们进行沟通的形式有很多,其中利用电子邮件是最普遍的一种,电子邮件服务是因特网最常用的功能之一。随着网络社会的悄然来临,电子邮件已成为现代青少年必备的技能之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浏览网页,搜索、下载资料后,已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网络的看客,很想在网络中开创一个自己的空间,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这节课就是学生第一次在网上申请、注册了伊妹儿后,第一次带有自己个性的网络操作,所以本节课如果学习效果很好,会对以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的在因特网上与他人进行沟通。对于下一节“BBS”内容的学习会有一个引导的作用。
2、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熟悉Windows98操作系统,初步了解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
能力基础:对文件和文件夹等操作熟练;能够浏览网页和网络搜索,能下载文件。
情感分析:对上网有强烈的兴趣,很想在广`阔的网络环境中划出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间,尝试在网络中做些自己的事情,并被证实。但对网络缺乏正确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差。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及整理电子邮件的基本方法,了解转发、回复、通讯录及抄送等按钮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模拟QQ聊天的形式创设“祝福你的朋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互发电子邮件,使学生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互发电子邮件,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电子邮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来自同学和朋友的一种特别的温馨与祝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网络知识,培养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确定以上目标的原因:
本节课的课题是核心是收发电子邮件,因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初步掌握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学习和具体实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去探索和发现更多更好的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和动手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的水*。
另外,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在这以前通过别的途径已经学过,可能已经非常熟练了,而有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为了能使大家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协作、团对精神。因此,创设一个和谐、欢乐的氛围,让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是非常有利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另外,学生刚刚接触网络,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渴望了解和学习更多的东西,自我保护意识极弱,因此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加强使用网络的德育教育由为重要。
4、教学重点
要实现在因特网上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交流,就必须学会如何利用邮箱进行信件的发送和接收。因此,我认为本节的重点是如何利用邮箱进行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5、教学难点
(1)邮件的接收与发送
(2)转发、回复、通讯录、抄送:在邮箱中写信时学生总是看到这些按钮,又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从功能上不易理解,因此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尝试法和巡堂辅导法
为了比较好的让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根据不同的要求,我分别采用了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尝试法和巡堂辅导法去帮助学生学习、消化和掌握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演示,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尝试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巡堂辅导下,使学生学习巩固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2、教学环境:连接因特网的电脑网络教室
本节课的具体实施是在连接因特网的电脑网络教室。借助“大屏幕”教学展示系统,能很好的对全体学生进行演示和布置任务,也能及时地接受到学生反馈的各种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非常好地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本节是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一节课,因此,在学生进行学习操作的过程中,我允许邻桌的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创设一个和谐、愉快、活跃的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相互协作”,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去进行学习和操作。同时以两个同学在QQ上的聊天内容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通过相互协作扩展知识面和发现更多的操作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为了能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必须使所有学生用机都能连接因特网;
(2)由于各网站的邮箱界面和操作有个别差异,为了确保演示过程准确无误,老师要事先操作在指定网站登陆免费邮箱的过程;
(3)为了使演示能顺利进行,要确保“大屏幕”能正常使用。
(4)设置好上课要用到的邮箱及邮件。
(二)教学过程:
1、明确要求,体验快乐。
上课伊始,教师不急于讲授新课,而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爱玩爱动不易进入预设情境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认动物的测试眼力的小游戏,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了课堂上,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极为有效的组织教学,同时也让学生在简短的小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明确了上课的要求,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根据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网络,对QQ聊天及与他人网上交流都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实际,教师结合上课之前测试眼力的小游戏,顺理成章的以测试学生听力为切入点,出示QQ消息提示音,让学生听是什么声音,从而创设两人聊天的情境,在学生心情极度兴奋的状态下导入新课,使学生听、看两个小同学聊天的同时,让他们明确了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及时出示课题。同时,使学生在形式上初步接触了用QQ与他人交流,为以后“朋友面对面”单元的教学做了铺垫。
3、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1、接收邮件
明确了学习任务以后,以两位同学聊天内容为主线,创设了梦飞扬要过生日,叮咚给他发了个祝福生日快乐的邮件梦飞扬不会看,而要学习收邮件的情境。通过情境中叮咚给梦飞扬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学会了接收邮件的操作,教师出示主线任务:叮咚也给大家发了个脑筋急转弯的邮件,看我们同学谁能最先看到邮件,并把脑筋急转弯的答案告诉老师。
在操作之前教师强调在打开邮件之前,要看清发件人和主题,对于来历不明的邮件不要轻易打开,以免遭受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侵入。同时,教师故意向邮箱中发送了假设的病毒邮件,有的学生没按教师讲的看清发件人和主题,打开的邮件就会提示:“你的电脑已感染病毒!!!”让学生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对全体同学说明,这是老师故意放置的假的病毒邮件,提醒学生,如果在今后现实的生活中,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就会真的受到病毒的侵害。从而使他们在今后吸取教训增强对网络病毒的防范意识。
设计意图:兴趣引入任务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进一步的巩固简单文本邮件接收的操作。使全体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使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任务2删除邮件
在学生发现病毒邮件之后,学生自然不知所措,继而会产生问题:我要怎么办?我该对病毒邮件怎么处理?这时教师不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只是说看完叮咚和梦飞扬下面的对话你就知道怎么作了。使全体学生产生悬念和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接着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中叮咚和梦飞扬的谈话知道了对于病毒邮件和来历不明的邮件要进行删除操作,同时叮咚提出让同学们自己试着找出删除垃圾邮件的两种方法。学生进行尝试操作,由于删除邮件的操作不是很复杂所以学生一定会尝试出来,尝试完之后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同时体验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时教师播放课件演示较正。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同时引发解决问题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任务3、发送邮件
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学会了接收邮件、删除邮件的操作,自然的会对怎么样发送邮件产生兴趣和好奇,而且这种好奇是上课以来压抑了很久的,这时正是使他们主动学习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教师把教材中的学习顺序作了前后调整的原因。这时教师出示课件进行方法演示,并提出“可不可以同时把一个邮件发送给多人?”教师强化提问发送邮箱的界面有哪几栏需要我们填写,讲解把邮件发送给多人的方法。学生在学完发送邮件的方法后就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大家都给梦飞扬发送祝贺生日的电子邮件。实现对邮件的综全运用,在学生练习的同时,老师走到课堂中,及时解决学生所碰到的各种问题,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完后,教时对学生发送的邮件进行展评,这是对课业完成情况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教师对于学生的进行及时表扬并提出不足。从而圆满完成本课重点环节的教学。
4、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学生在学习了接、收和删除邮件之后,会对收件箱中的,转发、回复、抄送等产生疑问,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在完成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之后,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连线题,让学生把转发、回复、抄送、通讯录与其相应的功能对号入座,从而产生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把每一项作为一个课题分配给各小组进行研究,最后向老师进行研究汇报。
设计意图: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针对难点工具及时点拨,质疑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突破难点。在汇报学习中,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学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积极思考、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
5、答难释疑,完成建构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总结所学知识点,明确重点,突出难点,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对学生心中疑问进行解答。同时用通过课件中两位同学的对话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最后教师小节,鼓励学生摒弃不良上网习惯,正确运用学到的网络知识造福人类。从而完成知识构建。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提高,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网络应用习惯。
五、说教学设计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几种方法的运用,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助精神的培养。
《祝福》说课稿1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举杯祝福》一课!我将从教材浅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 教材浅析
《举杯祝福》是人音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个内容。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和风俗人情。《举杯祝福》是一首**乌兹别克族民歌,歌曲结构工整、曲调优美、节奏富舞蹈性,充分表现了乌兹别克族人民对繁荣的祖国和美好生活的衷心祝福。随着六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强这一特点,应用音乐的表现力与旋律的美,以及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是本堂课成功的基础。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因此,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举杯祝福》,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学习(创编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舞蹈模仿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乌兹别克族民歌、曲调优美和欢快的舞蹈,增强对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出快乐的心情,同时了解乌兹别克族的风俗风情,在学习感悟中,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1、学会为歌曲进行打击乐伴奏。
2、加入舞蹈的元素,将音乐与舞蹈进行自然的融合。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我采用了如下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他们都能诱发儿童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六年级的学生好模仿、爱表现,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艺术素养,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常凭兴趣做事,因此,本课的设计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导入、节奏律动、合作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
三、 教学过程
(一) 歌曲欣赏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通过课件展示,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时让学生欣赏几个常见少数民族的歌舞及服饰图片,把学生带入56朵花这个单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内容作铺垫。
(二) 走进乌兹别克民族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本课主题,介绍**乌兹别克族以及它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如都它尔、弹布尔、手鼓等,着重介绍本课的重难点-课堂打击乐器手鼓及其演奏方法,学会它的典型节奏 (出示卡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乌兹别克族的热爱。
(三) 歌曲教学
1、首先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
2、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如何“听”音乐。“听”是理解和感知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艺术时间都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也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放在首位。因此我引导学生从听入手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从速度、情绪、力度、节奏等方面思考对歌曲的感受,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
3、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抓出这首歌曲的主体节奏(教师示范)。
4、然后指导学生用准备好的课堂打击乐器--手鼓练好以上节奏型。
5、在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手鼓基本节奏型的前提下,复听歌曲,引导学生边听歌边用手鼓为歌曲伴奏,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教师用手鼓示范一小段)
6、接下来进入学唱新歌部分。播放歌曲录音,全体学生跟着哼唱旋律,从整体上熟悉歌曲,为后面的填唱歌词作铺垫(两遍)。
7、 六年级的学生基本上能够自主的学唱旋律,在哼唱两遍后,学生们跟着教师琴声齐唱旋律,在演唱时注意歌曲节奏。
8、 在旋律唱熟唱准的前提下,学生们跟着教师琴声自主的填唱歌词。在教学中给学生解释歌曲中出现最多的“别比亚拉”是表示欢呼声的衬词,原意是一碗酒的意思。
9、 接下来全体学生完整地随琴演唱《举杯祝福》这首歌曲,注意保护嗓子,不要高声喊唱。
10、为了贯彻打击乐器进课堂的宗旨,在新歌完全学会的前提下,运用我们已经学会的手鼓打击节奏 ,随琴边唱歌边为歌曲进行打击乐伴奏。
11、 反复练习几次后,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人随琴唱歌,另一部分人用手鼓为歌曲进行打击乐伴奏,然后互换角色。
(四)拓展练习
**乌兹别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们的舞蹈非常热情而富有感染力。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几个最常见的**舞动作-托腮手和托帽手(教师示范),学生通过学习模仿,将艺术领域的舞蹈融入课堂,丰富课堂形式教学。
下面进入歌舞表演时间,我给大家表演一段**舞,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来和我一起,其他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我们伴奏,在欢快的歌舞声中结束本课!
四、教学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通过适合儿童年龄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艺术领域的音乐与舞蹈进行自然的融合,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获得审美的愉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祝福》说课稿13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所处的位置和地位。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必修五本书,共有2个单元中外小说单元。一个必修3的第一单元,一个是必修5的第一单元,共六篇文章。(《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祝福》是属于前者。
小说是拥有众多读者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环境,因此在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所以学习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也是有助于学生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为将来的小说阅读打下基础。
鲁迅的《祝福》是*现代小说的精品,当中的人物祥林嫂也是鲁迅小说中与阿Q、孔乙己三个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研读好这篇文章,对将来小说的阅读,小说中人物的理解,甚至小说的写作都有深广意义。
教学目标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咱们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理清小说的情节。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标:总结人物刻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妇女悲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入认识到造*生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班级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讲授新课:(3课时)
《祝福》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第三册有两个,即本单元和第四单元,第四册和第五册各一个。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2、教学目标
咱们的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
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为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学们接触到的小说其实已有很多,但他们是不是就会鉴赏小说了呢?可以肯定地说“不”!所以,我考虑先教给学生鉴赏小说的方法,然后让他们在方法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去鉴赏本篇小说,并争取能够举一反三,用于其他小说的鉴赏中。
2、学法
在鉴赏本篇小说时,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导语引入
复习鲁迅的小说集
介绍怎样鉴赏小说
有重点地鉴赏本小说
布置作业
理论支持
结束
怎样鉴赏小说(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理解人物与环境会互相作用:环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会使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果人物几经抗争,仍无法改变环境,就造成了悲剧的结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
(3)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怎样为创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4)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典型人物的刻画
问: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有是最苦的女人?(质疑引起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写祥林嫂是旧*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
肖像描写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找眼睛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语言描写
找对话论特点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行动描写
找行动论特点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典型环境
自然环境:祝福景象的描写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
社会环境:群众的反应鲁四老爷的书房
暗示: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礼教的束缚群众的淡薄、冷漠
人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讨论)
人物环境
逃抓
撞嘲笑
捐不承认
问说不清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情节设置是否有力表现了人物性格?
情节内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倒叙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的作用:1、设置悬念2、突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尖锐矛盾,突出反封建的主题。作业布置
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好不好?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不拘定论)导语“多乎哉?不多也!”咸亨酒店里,那穿着长衫,吃着茴香豆的孔乙己的形象,同学们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另一名人——祥林嫂。善良的祥林嫂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亚里士多德
理论支持顾泠沅老师的情意原理告诉我们,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顾泠沅老师的活动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习者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祝福》说课稿15
一、关于教材
《 祝福》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的首篇。本学期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小说与剧本。小说占60%,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原刊1924年3月2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惶》,是《彷惶》的第一篇。其深邃的思想,启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从民族文化反省的角度阅读作品,我们深深感到封建的思想、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摧残是无以复加的,它极大的阻碍,甚至是牢牢地捆绑着中华民族追求*的手脚。封建的伦理,封建的道德,是套在我们民族身上的镣铐和锁链。它造成了我们民族的衰败和落后,造成了我们人生的压抑和不幸。而女性所受的压抑和不幸又远甚于男性。*妇女则是*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通过《祝福》中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刻画,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指导思想
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是本学期的重点。学生阅读小说并非从高中开始,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学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本课的教学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鲁迅小说《孔已己》入手,自主阅读《祝福》并初步掌握、理解小说的情节(这一要求安排在课外进行),课内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讨论、探讨,达到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掌握读懂小说,总结主旨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课本中的单元提示:教学要点是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①知识目标: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理解一些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的词语(如“决计”、“肯依”等)的词义。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重点是学会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③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分析小说人物性格——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再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引导学生着重从具体事件(细节)中去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征,从而掌握人物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是把握鲁迅小说主题深刻性(鲁迅小说解剖、抨击*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针眨国民的卑怯性。)
环境描写的作用(略讲环境描写,安排为《荷花淀》的教学重点)
《祝福》说课稿16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祝福》,我将从八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六个小说单元:第四册三个,第五册两个;第六册一个。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 知识目标
1、 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 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
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方式。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三个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四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小说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什么?又是谁剥夺了她的“春天”?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等的走近鲁迅,走进《祝福》。
(二)检查预习(落实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说涉及的人物、环境、情节,)
(三)表演擂台(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精彩片断,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论坛(每两组负责一个问题)
1、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又是最苦的女人?
根据教学重点与目标2,我设计了问题1,意在引导学生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祥林嫂是旧*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2、比较:祥林嫂与如今下岗女工的命运的异同?
根据教学难点,我设计了问题2,意在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祥林嫂与如今下岗女工都遇到了人生的险滩:前者丧夫失子,后者下岗;也同样为改变命运作了抗争。祥林嫂的抗争是”逃_撞_捐_问”, 但她的这种抗争是带有封建和迷信色彩的,在当时,像她这样的女人是注定要被封建伦理制度排挤甚至吞噬的。如今下岗女工想再上岗就容易多了,只要积极参加再就业学习、培训就有机会找到工作,登上展示个人价值的舞台。更何况社会也会向她伸出友爱之手。这是与不同的社会制度分不开的。
(五)影片点点评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再次突出教学重点。
(六) 课外阅读
阅读鲁迅小说《离婚》,注意比较爱姑和祥林嫂的命运,看看有何深刻含义?
六、说教师教学观念和基本素养
我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基于本学科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而设计的。在本课中,主要通过学生表演、提问、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并注意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轴”的“三主式”“育人为本”的理念的发挥。
七、说创新点
传统的小说鉴赏,习惯于按小说三要素的顺序一一落实,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祝福》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论坛”“影片点点评”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八、说板书
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课文的内容,体现了直观性的特点,另外,板书文字简练,但不单调,体现了艺术性。
谁杀害了祥林嫂?
内因: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个性
悲剧根源
外因: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
《祝福》说课稿17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一下册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重点是小说的学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很多同学在学习小说时兴趣很大,但是兴趣点集中在故事情节。因此,在小说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祝福》是一篇典型的传统小说,它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写于1924年2月的一篇思想内涵深沉博大、艺术形式已臻完美的传世名作。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环境,在这篇文章中都有非常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学会分析小说三要素,品味语言,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的释义及注音;明白《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塑造、小说环境、悲剧原因等课文重点。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分析小说三要素方法鉴赏小说,提高小说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写作主题,理解造*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到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与小说主题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因此,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认为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又要学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我的具体方法是: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整理答案
3.点拨法:通过点拨,拓展思路
4.归纳总结法:根据大家的集思广益,得出问题答案
五.说学法
对于学习,掌握学法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1.讨论法(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质疑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3.让学生养成分段、做笔记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播放电影《祥林嫂》中主人公初到鲁镇和其悲惨结局的片段,激发大家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对文中重点词语进行注音与释义。
3.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介绍。
4.挑选几位同学说出故事梗概。要求:a)能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b)能够从具体细节分析、不带个人感情。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段,得出本文线索提纲:
序幕: 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布置学生课后细读课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语言、肖像、对话描写、环境描写;为第二课时的人物分析,环境分析作预习。
第二课时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分析小说环境的方法。
1.以祥林嫂为主,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柳妈、 “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结合练习3的分析句段进行。主要采用教师提示、提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
要求:a.人物分析以课文内容为基础。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仔细品味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b.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通过情节(特别是细节描写)完成的。c.小说环境也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刻画的。
示范分析肖像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问: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 现在我们就在文中找眼睛。看谁最厉害,能够找全,分析全。
肖像描写: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4.环境分析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性和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②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感染力
③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A (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鲁镇做工。B、(新年刚过),被婆婆卖到贺家坳。C(春天)(过年时) 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么含义?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第三课时(讨论课)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题, 总结阅读小说的方法。
1.讨论(先分小组讨论、再师生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小结: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鲁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b)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小结: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祥林嫂却在这样的氛围中倒毙在雪地上,把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在喜庆的大背景下,更显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死刚好发生在宝玉娶宝钗之时呢?
从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题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过标题,形成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c)“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提示:从小说情节分析、总结入手,为什么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罪魁祸首是封建制度。)
2.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即“三要素方法”(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理解环境描写的含义——理解主题)
七.布置作业
1.在小说中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做性格分析。(300字左右)
2.展开联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八.说教学反思
在小说的教学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学生课后看什么小说。很多人认为看小说会影响学习,在学习了鉴赏小说之后,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
1.看什么小说: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小说作品。如:《狂人日记》、《高老头》、《呼啸山庄》等。
2.怎么看小说:带着鉴赏的眼光去看,虽然学生现在的水*不高,但是不断积累实践才会进步。另外,选择合理时间,不耽误正常学习。
《祝福》说课稿18
一、说教材
《张衡传》这种传记模式是高考文言文考察的最普遍的形式。
这就是《张衡传》这篇课文的特殊性和他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既要弄懂张衡传本身,还要利用这篇范文介绍读基本古代人物传记和高考文言文的基本考察的入手点,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这就是为什么重点讲这篇文章。
二、学情
高二上半年或高一下半年,经过三本必修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知识系统和方法尚未系统化,可以适当介入课外知识和高考的适当内容。
三、教学过程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我划分了三个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疏通文意,掌握古代官职调度的术语。
2、 了解张衡一生的经历、性格特征及其评价
3、 学习并学会使用三要素法读古代人物传记,使学生明确读古代人物传记和高考文言文的入手点。
关于重难点前两点作为教学重点,最后一点作为教学重点。
关于教学方法
回答法(训练学生推测并确定词义和特殊句式的能力)
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张衡生*、评价的梳理)
演示法(通过张衡传的解读演示阅读古代人物传记的基本方法)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教学过程阐述这几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节课,我将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节课,简单导入,介绍张衡和范晔《后汉书》,时间约在5分钟左右。
然后带领学生疏通课文,这里就采用回答法,给出问题有同学回答,为了解大多数同学的掌握情况要求同学采用一条龙式依次作答,推测词义判断句式,并解释原因,就是训练学生推测并确定词义和特殊句式的能力,同时避免单纯讲解或看注释的枯燥。
课下要求同学整理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并查阅书籍了解各代官职调动的知识。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介绍阅读古代人物传记和高考文言文考试的"的三要素法
这种方法,要求从三个角度对古代人物传记进行梳理,即人物(籍贯家世性格),事件(时间地点过程),评价(时人评价,传者评价,后人评价(读者自己的评价))
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进行学习表格的填充,最后进行提示,单纯阅读古代人物传记重要在于评价和史料价值,文言文阅读重点在事件,特别是细节事件。达到对《张衡传》的梳理,并掌握这种学习方法,掌握阅读古代人物传记的入手点。
最后是对作业的一个考虑,两个古文,一个是高考真题,还有一个是单纯的人物传记要求学生按照可上所讲的表格对这篇文章进行梳理。
这就是我将如何讲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同学们在学会这篇古文的基础上,掌握读人物传记或读史的方法和文言文阅读的入手点。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关于语文教学的感悟。
我们承认语文课程无用之大用的价值所在,但现阶段学生们关注的是语文课程的有用性,从而涉及到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关注度,所以我们要将语文课本之外的技能方法带到语文课堂上来,将语文所要求的基本素养整合讲授,得有用之尽用。
无用之大用,有用之尽用。
《祝福》说课稿19
一、教学目标
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本单元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学习中起到开端和奠定基础的作用。本文是必修三小说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第一课、*传统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之后。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传统小说特点的基础上,走进*现代小说的世界。
1、本文作者鲁迅。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巨大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是新文化革命中的主将,更重要的是他代表着新文化的方向,将西方先进思想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
2、所谓现代小说与古代小说的区别在于叙述什么样的事(内容)和怎样叙述这些事(形式)。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注重了内容而忽略了形式。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如下:
1、理解并准确说出“我”及第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2、说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有何联系,与主题有何关系
3、两个部分中人称的变化有什么用意,理解不同叙事角度的不同作用
二、教学重点:
1、说出文中“我”的性格特点及第一部分对揭示主题所起的作用。
①明确“我”的身份、经历
②“我”的思想特点
③概括“我”的性格特点
2、“我”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3、说出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不同叙事角度对文章主题的不同作用
四、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1、使用祥林嫂三个阶段的肖像图片进行对比,直观感受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2、利用图表把“我”的各方面信息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迅速把握“我”的性格特点。
3、利用不同的背景颜色烘托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与祥林嫂的心情变化形成鲜明对比,渲染祥林嫂命运的悲惨,为整个故事奠定一个灰暗、凄凉的基调。在这个背景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第一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必然联系。
3、用红色字显示小结部分内容即涉及到的叙事学名词叙述者和叙述视角,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4、使用画面,展示从个人出发的视角范围与上帝式全知全觉的视角范围的区别。使学生直观上感受“视角”一词的含义
五、教法:
讨论法:
本文教学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叙事学是新兴的文艺鉴赏理论,学生接触可能要陌生一些,所以让学生互相讨论,阐述自己的见解能使他们更好地把握教学思路。
六、学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多媒体设计:使用祥林嫂三个阶段的肖像图片进行对比,直观感受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对小说的基本要素在文中的体现进行简单回顾
人物:三次外貌描写第一次:乞丐;第二次:周正;第三次:木偶
情节:三个祝福片段第一次:参加;第二次:无权;第三次:被诅咒
环境:三次雪景描写第一次:2节;第二次:32节;第三次:112节
揭示小说主题:通过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把批判的锋芒直指造成其悲剧的社会环境和封建伦理道德。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能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小结:可以说小说就是历史。通过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历史、见证历史。
——亨利詹姆斯(美国作家)
多媒体设计:用红色字展示。
设计意图:将学生在小说中感受到的感性材料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理性认识。
2、“祝福”这段故事可以直接从第二部分即祥林嫂的经历入手,为何加入第一部分?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即内容)的曲折生动上,还要学会思考作者在文章的结构布局(即形式)上的匠心独具。
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我”的身份、经历、思想入手,了解“我”的性格。
多媒体设计:使用图表,简单明了地把“我”的各方面信息列出,让学生迅速概括出性格特点
我是一个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有与旧思想旧世界断绝的新思想,即所谓“*”。所以“我”应该是有学问、有良知、有同情心的人。同时“我”又具有懦弱、逃避的弱点。
②“我”与祥林嫂的悲剧形成是否具有必然关系?
多媒体设计:利用不同的背景颜色烘托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与祥林嫂的心情变化形成鲜明对比,渲染祥林嫂命运的悲惨,为整个故事奠定一个灰暗、凄凉的基调。
答案是肯定的。必然关系表现在我作为一个有学问、有良知的、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对祥林嫂应该同情、帮助和拯救。但是,我的胆怯懦弱和逃避让我虽然对祥林嫂深表同情,但是却无力挽救;直至最后彻底放弃,甚至让自己渐渐忘记,内心渐渐舒畅。从而,使悲剧更增添了一层悲凉。
③小说中的“我”与作者是否是同一个人?
设计意图:对于作品中的“我”,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和作者相混。利用叙事学的理论加以明确,会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明晰。
事件中的“我”与作者并不是同一个人,而是在事件中讲述故事的人。这个人在叙事学中有个专有的名词,叫做叙述者。文章的作者只是负责记录讲述的故事。所以,“我”要加上引号作为特定称谓,代表特定的意义。
3、安排第一部分的目的是什么?
为故事的展开铺设悲凉的背景,为悲剧的形成探究深刻的原因。
多媒体使用:将背景变化为凄惨、悲凉的画面。烘托悲凉的气氛。
小结:历史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种手段,对各种人间悲欢离合之事的记载与对社会兴衰发展规律之昭示,不仅具有意义,更具有“意味”。——《小说叙事学》徐岱
4、第二部分详细叙述祥林嫂的故事,使用了第三人称。人称的变化对故事的讲述有什么作用?
多媒体使用:设计图片分别表现“我”的视野范围和掌握全局的全知者的视野范围。让学生明白视角的含义。
第一部分站在“我”的角度,祥林嫂也是我眼中看到的祥林嫂,因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若使读者对事件的了解既全面又真实。仍然使用第一人称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只能用第三人称。下文对祥林嫂的一生经历遭遇要进行更完整、更深切的介绍,全面的讲述祥林嫂的经历,刻画与之相关联的各色人等的面孔。就要求只能采用第三人称视角。
在叙事学中,第三人称称为全知视角,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只有这样才能解答读者的疑惑。刚刚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使用的就是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古代小说绝大部分使用的是全知视角,目的就是让读者掌握全局,全面了解,从故事中认识历史,警戒劝谏。
设计意图:小说阅读中往往关注情节、环境和人物,忽略作者在形式上的隐形安排,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小说写作中的技巧及技巧后面的深刻含义。以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小说阅读中关注技巧。
小结:在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都要受到观察点影响。
——卢伯克英国小说家
5、课后思考:结尾一段又回到“我”的世界。再没有提到祥林嫂,这样安排对表现祥林嫂的悲剧和主题的深化有什么作用?
《祝福》说课稿20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祝福》,我将从八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六个小说单元:第四册三个,第五册两个;第六册一个。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 知识目标
1、 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 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
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方式。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三个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四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小说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什么?又是谁剥夺了她的“春天”?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等的走近鲁迅,走进《祝福》。
(二)检查预习(落实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说涉及的人物、环境、情节,)
(三)表演擂台(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精彩片断,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论坛(每两组负责一个问题)
1、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又是最苦的女人?
根据教学重点与目标2,我设计了问题1,意在引导学生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而认识到祥林嫂是旧*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身上既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2、比较:祥林嫂与如今下岗女工的命运的异同?
根据教学难点,我设计了问题2,意在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祥林嫂与如今下岗女工都遇到了人生的险滩:前者丧夫失子,后者下岗;也同样为改变命运作了抗争。祥林嫂的抗争是”逃_撞_捐_问”, 但她的这种抗争是带有封建和迷信色彩的,在当时,像她这样的女人是注定要被封建伦理制度排挤甚至吞噬的。如今下岗女工想再上岗就容易多了,只要积极参加再就业学习、培训就有机会找到工作,登上展示个人价值的舞台。更何况社会也会向她伸出友爱之手。这是与不同的社会制度分不开的"。
(五)影片点点评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再次突出教学重点。
(六) 课外阅读
阅读鲁迅小说《离婚》,注意比较爱姑和祥林嫂的命运,看看有何深刻含义?
六、说教师教学观念和基本素养
我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基于本学科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而设计的。在本课中,主要通过学生表演、提问、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并注意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轴”的“三主式”“育人为本”的理念的发挥。
七、说创新点
传统的小说鉴赏,习惯于按小说三要素的顺序一一落实,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祝福》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论坛”“影片点点评”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八、说板书
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课文的内容,体现了直观性的特点,另外,板书文字简练,但不单调,体现了艺术性。
谁杀害了祥林嫂?
内因: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个性
悲剧根源
外因: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
推荐访问:祝福 说课稿 菁选 《祝福》说课稿 菁选20篇 《祝福》说课稿1 《祝福》说课稿1年级 《祝福》说课稿15分钟 《祝福》说课稿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