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杜甫群诗阅读——教学设计【群文篇目】《春望》《望岳》《登岳阳楼》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重点)2.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供大家参考。
杜甫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群文篇目】
《春望》《望岳》《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重点)
2.细读品味,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忧国伤己、思亲念家的情感。(重点)
3.通过比较阅读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了解人生经历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感悟杜甫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知人论世,合作探究,对比阅读
课时:1课时
一、“望”字导入
杜甫生于盛唐,亲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的由盛而衰。他年少时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成年后仕途不顺,生活也日渐贫困。这样经历,让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在风格上和情感上略有差异。今天,我们先一同来学习杜甫的《春望》,看一看在这首诗中,杜甫望见了何景,抒发了何情。
二、望中所见
(1)自由朗读,扫清障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烽(fēng)
搔(sāo)
胜(shēng)
簪(zān)
[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二一二、二二一或二三]
(2)学生展示,找出望景(诗人望见了哪些景物)
国(破)、山河、城春、草木深、花、鸟
(3)齐读诗歌,感受诗境(用一个四字词概括景物特点)
三、望中所感
(1)哪两个词语指明了社会背景?诗人有怎样的命运遭际?
学生介绍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杜甫赴奉先探家。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去投奔,不料途中被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卑小,未被囚禁。这首诗写于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
(2)任选一联诗,结合对景物和人的具体描写,分析诗人情感。
首联:满目疮痍——忧国伤时
颔联:恨别感时——感时伤世
颈联:家书难寄——思念担忧
尾联:白头难簪——苍老悲己
(3)再读诗歌,融入情感。
语速慢,语调低沉,情感悲痛。
四、所“望”为何
同样写“望景”,抒“望情”的,还有《望岳》和《登岳阳楼》。学生齐读《望岳》和《登岳阳楼》,根据预习成果和诗歌注释,思考下列问题:
1.《望岳》写于何时何地?诗人经历了什么?所见何景?表达何种情感?
背景介绍: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到洛阳举进士不第。次年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望岳》写于此时。
2.《登岳阳楼》写于何时何地?诗人经历了什么?所见何景?表达何种情感?
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路漂泊,来到岳州
(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触景生情,于是写下《登岳阳楼》等诗。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表:
序诗歌
号
公元736年《望1岳》
人25岁)
公元757年《春2望》
人45岁)
公元768年《登岳3阳楼》
人58岁)
3.分析表格,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1)诗人为何由昂扬进取转为潦倒悲痛?
(2)诗人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4.杜甫的所“望”和经历会影响他的思想情感。那么你能说说杜甫始终期望着什么呢?
体衰
之景
(诗岳阳
定、年老磅礴的洞庭湖怀才不遇,心忧家国
漂泊无水势浩瀚、气势(诗长安
乱
安春景
安史之满目疮痍的长忧伤国事,思念家人
赵
(诗齐、不第
景
壮志
北游举进士秀丽的泰山之敢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高大巍峨、神奇热爱祖国山河、不怕困难、时间
地点
经历
景物
情感
五、课堂小结
(1)诗圣杜甫——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两句。其实,通过解读杜甫人生不同阶段的诗歌,我们发现,杜甫哪里是“一年到头为百姓发愁、叹息、焦急”,他的一生都在为百姓愁,为国家忧。长安陷落,他有“少陵野老吞声哭”的悲悼;人民困苦,他有“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控诉!大风破屋,他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安史之乱结束,他有“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快意!喜怒哀乐,皆与国家息息相关。“诗圣”杜甫,不仅因为他的诗歌成就,更是因为他的仁者之心,他的爱国之情!
(2)齐读三首诗。读出青年时的雄心壮志,读出中年时的沉郁悲痛,读出老年时的报国无门的凄伤与无可奈何。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春望》和《登岳阳楼》;
(2)课后查找资料,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杜甫小传。
七、板书设计
《望岳》
热爱山河
雄心壮志(25岁)
杜甫诗
《春望》
忧伤国事
思念家人(45岁)
《登岳阳楼》
怀才不遇
心忧家国(58岁)
推荐访问:诗歌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杜甫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杜甫 教学设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