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1 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人的礼物,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仅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12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读《弟子规》有感1
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人的礼物,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仅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他虽然只有三字一句,但读起来却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弟子规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这一部分。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家中,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读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有一些羞愧之情,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叫我打扫一下房间,我装作没听见,心里却在想:“真是的!难道他们自己就不会做吗?偏偏要我亲自出马来扫!”然后嘴巴里使劲嘀咕埋怨爸爸妈妈!等他们来到我房间看着我然后重复说要我打扫房间时,我才及不情愿的站起身来,并且慌称要喝水了,于是便走到客厅,慢慢的喝水,喝完水后,又走向厕所,说要上厕所,于是我便在厕所里蹲了5、6分钟才走出来,刚一出门,便看见妈妈站在我前面紧皱眉头然后火冒三丈的说:“你怎么就这么懒啊?”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教导和训斥,讲完后妈妈便自己拿着扫把去打扫了!从这句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颗孝心,这颗孝心让我知道要听父母的话,不要让父母伤心!要让父母开心、快乐!
《入则孝》中我还很欣赏几句,有一句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以前我总是淘气调皮,爸爸妈妈哄着我给我穿衣服我都不听话!现在我知道,我不仅不能调皮捣蛋了,还要有一颗孝心,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冬天也要让父母感到暖和!以前我总是喜欢自己一人出去玩,并且从来都不向爸爸妈妈讲,因为我认为这是我的秘密,不能告诉父母,看了这句弟子规我觉得自己是错误的,应该跟父母讲!有时我从外面玩完回家后我回家后,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一个念头,就是与父母玩躲猫猫,我会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声,等到爸爸妈妈急得不行了我在悄悄溜出来吓他们一跳!现在我知道这样做十分不好!
弟子规虽然只有三字一句,大事他给了我一颗真挚的孝心!
读《弟子规》有感2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我从小就喜欢背的一本书,名叫《弟子规》。以前我很小,不知道书里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已经能领会其中深意了。它告诉我们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我记得最深刻的两句话是“父母命,行勿懒”和“出必告,反必面”。记得二年级时的一天,妈妈说了很多遍让我把垃圾倒掉,可是因为家住六楼,所以我不想去。妈妈很生气,她说:“知道‘父母命,行勿懒’是什么意思吗?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应该帮妈妈做点什么?”就这样,我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乖乖地倒了垃圾,倒完之后妈妈还表扬了我。渐渐地,我会主动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妈妈觉得我真的长大了。
记得还有一次,那是去年暑假,我刚做完作业,想出去玩又担心妈妈不同意,于是偷偷地跑了出去,中午也没有回家吃饭,直到下午肚子饿的时候才回家,到家后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妈妈说:“出门时一定要告诉父母什么时候回来,你这样做对吗?害得妈妈在家担心了一天。”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也明白了“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
现在,我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先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而这也是《弟子规》教会我的。
读《弟子规》有感3
《弟子规》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斥,读了它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教敬还有不满。
《弟子规》告诉了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尊重老师,如《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的人甚至因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催自己搞复习,从而觉得讨厌,却不知道父母是为了他们好,还有的人被老师批评或是责备了,很憎恨老师,上课开小差,却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啊!
《弟子规》中的“规”是规范的意思,还写道做人要懂得诚实,感恩,《弟子规》还有一句“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的就是既然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凡事从口里说出来的话,一定要以守信为基础。
说到感恩,父母、朋友、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也是应该好好回报下了,在家里,哪怕帮爸爸妈妈整理家务,在朋友身边,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一起解决,在学校的走廊上,如果碰到了老师就说声:“老师好!”在课堂老师为我们在黑板上写了那么多粉笔字,浪费了那么多的口水,说声:“老师,您辛苦了。”这些都是感恩,让我们一起去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亲人,感恩传授我们知识的人,感恩曾经与我们一起拼搏奋斗的人,感恩那些曾批评我们的人吧!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不少深刻的道理,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按照弟子规的条件去做好每一件事,社会将会是快乐的社会,世界将会是和谐的世界。
读《弟子规》有感4
“弟子规,圣人训……”这富有韵味的诗句,又在耳边回响。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也早已熟记于心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如:要有规矩,有礼貌,守信用,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诗句是:“父母教,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贵,须顺承”这几句话。这是书中“入则孝”的一部分,其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等了好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就应该快点去做,不能拖延或推辞。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恭敬地听,不能顶撞父母,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应当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这几句诗通过四个不同场景,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不能和父母顶嘴,不能让父母伤心。
想到这儿,我不禁有点儿羞愧了。虽然这些诗句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我在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做的,*时爸爸妈妈呼唤我,我要么就等他们喊了好多声后才不耐烦地答应,要么就假装没听见不回应他们。他们若是要我做什么事情,我一定会百般推辞,如果实在推辞不了,我就答应一声然后迟迟不去做。当父母苦口婆心地开导我时,我总是嫌他们唠叨,不耐烦地听那滔滔不绝的唠叨声,可又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把他们的话当耳旁风。爸爸妈妈批评我时,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解,绝口不承认我做错了什么事情。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深深地感触到自己以前太不懂事了,认为自己不应该那样对待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今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听话、懂事、勤劳的好孩子。为父母分忱解难,不能再让他们给我操心。
读《弟子规》有感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想必大家都还记得这耳熟能详的.《弟子规》吧!对!这是我们三年级时背过的国学内容。回顾过去学习的《弟子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谨》这一段。
“谨” 不是想想说说,随便就可以做得到的,要经过长时间养成的良好习惯。作作对比,我就有点无地自容了!这段的开头就说到了我的致命弱点:“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而我呢?晚上睡觉的确比较迟,可是早上起床就更迟了,要不是每天早上妈妈左一遍右一遍的叫我起床,说不定我哪次就迟大到了。而且每天起来以后不再床上坐个十秒十五秒的我就下不来床。太浪费时间了!再看这“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再看看我房间的床,每天早上起来以后掀开被子就不管了,换下来的睡衣往床上一扔就匆匆忙忙的上学去了。要不是每个星期的家庭大扫除,我的房间说不定会成什么样子了!还有这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而我呢,吃饭的时候我最挑食的就是姜和蒜,想到姜和蒜的那种味道就难受,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而姜是我最挑吃的东西之一,所以我一到转季的时候就会感冒。唉!痛苦啊!而且在吃饭的时候,不好吃的我就会一点儿都不吃,但遇到好吃的呢?那一餐我会吃的特别多,真是“好吃我就多吃点”!再看看这个 “缓揭帘,勿有声。宽拐弯,勿触棱。”关个门,我会关得“惊天动地”,而拐个弯呢,我有时竟然也会撞到门呀撞到东西呀。真是只能用“莽莽闯闯”来形容了!
唉!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要是我不读读《弟子规》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存在这么多缺点呢!看来我要以《弟子规》为目标,把它作为我一个努力的旗帜,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加油、改进,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弟子”!
读《弟子规》有感6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常。但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己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己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现在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己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孩子怎么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么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7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我静静地闭上眼睛,接受这圣贤智慧的洗礼。心儿像过滤般明净,没有了尘世喧嚣,没有纷尘杂扰,留下来的,只有一份安宁和坦荡。
《弟子规》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向我们讲述为人子弟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时应有的礼仪规范。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有余力,则学文”。一个人的知识如果一直停滞不前,那么他将被社会所淘汰。一个没有知识的民族,将会成为精神的侏儒,以鼠目寸光看世界。“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孔子苦读《易经》,把穿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三尺,而后成为*传统圣贤教育的一代宗师,与之对知识永不知足的探索是分不开的。
学文需室“香”
“列典籍,有定处,读完毕,还原处。”一个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总会让我们赏心悦目,并很快投入到学习中。相反,一个杂乱肮脏的学习环境只会让人嗤之以鼻,让自己身处其中烦躁不安。刘禹锡虽身处陋室,但“惟吾德馨”,在这样宁静祥和的环境里,还“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于是陋室不陋。归有光的项脊轩中,虽然“室仅方丈”,但“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仍有一番别致情趣。陋室因书香而不陋,学文因书香而充实。
成学贵在专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字就会歪歪斜斜,就难以收到显著的成效。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于是后来便有了“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之说。于濂在致东阳马生信中说:“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都说明一个人的成才,往往是扎根于对某一知识的专注。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才能直抵成功的丰碑。
学文却力行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成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如果我们只懂得死啃书本知识而不付诸实践,只知道埋头苦干而不去学习,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我们永远只能当“井底之蛙”。正如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决心要“格”院子里的竹子,结果搬了一条凳子里想了七天最终以头痛宣告失败。这便启示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践而不是空想得到,只学文不力行只会导致失败。再放眼看,诸葛孔明便是一个懂得学文且力行的人,在赤壁之战中,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致使曹操败走华客道;在城墙上,他羽扇纶巾,横赋弦琴,大摆空城计……只有懂得学文与力行相辅相成,几步忘记学习,又能付诸实践,我们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别致的情趣,难道不是吗?
学文需室“香”,成学贵在专,学文且力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有效的学习经验,那么“少年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在漫漫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便能苦中作乐,收获人生道路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人生彰显光彩。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我赶走朦胧的睡意,翻开书的"扉页……
读《弟子规》有感8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带给我快乐,教会我做人。最近我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短小而精悍的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中,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梯、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书中言简意赅的话,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还要对自己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品质高尚的人。
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无比惭愧。书中所写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告诉我们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便是很容易的事了;当父母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应一样孝顺,同时能够自我反省,体会父母的心意并做得更好,这种孝顺便是难得可贵的。可是在现实当中的我,却与这《弟子规》中所要求的相距甚远。记得暑假的时候,过得很放纵,对自己丝毫没有了要求,手机是暑假生活的主角,经常熬夜玩到很晚。父母得知后批评了我,到了最后,竟到了要没收手机的地步。我当时实在是觉得他们在无理取闹,对于父母的教育更是一个字都听不进,时时顶撞父母,现在想想,实在是感到羞赧。父母之所以会批评教育我们,都是有着同一个出发点——对我们的爱,总认为父母太过严厉或太过啰嗦,可自己却从未思量过父母为何要严厉,又为何要啰嗦?《论语》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面对父母我们要做到和颜悦色,而“孝”,最难做到的恐怕就是“和颜悦色”了。
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温暖的大手握紧我们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在身边悉心照料;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是他们如明灯般为我们指引方向……而我们,又何曾注意到,妈妈眼角的皱纹,爸爸头上那蹿出的丝丝银发?我们为人子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是起码的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没有能力做到,但应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父母回到家,倒一杯水;父母有心事了,给于他们关心……父母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的说一声:我爱你们。这些事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这却也是孝啊!父亲母亲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我们的青春,父母唠叨了,请细心聆听;父母耳朵听不清了,请耐心重复;父母老了,请孝心待之。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心中,父母也是我最宝贵的礼物。《弟子规》使我更明白“孝”的真谛,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同时,我们也应多读书,读好书,就如《弟子规》这部国学经典便是良择。伏尔泰就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读《弟子规》有感9
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历史文化,薪火相传,形成了优良传统美德,彰显于世界文明史。从朱熹的《童蒙须知》,到王应麟的《三字经》,再到李毓秀的《弟子规》,几代大师巨儒,秉承儒家教育传统,注重优良品德从日常行为抓起,先立德,后立身,因此,中华启蒙教育理论为世人所共同推崇,成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弟子规》乃儒家圣贤之古训,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撰的。“规”即规范,指的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全书以《论语·学而篇》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用三字经形式阐述而成。它从日常伦理、出门居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做人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阐述圣哲的智慧和人生态度,诠释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价值观,主张凡事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有诸己,求诸人,其国学高论、名师大德和哲人圣言,为国内外儒、释、道各家共同倡导,被视为人际交往的礼仪规范和求学做人之根本。
首先,《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亲,友爱兄弟姐妹。孝悌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曰“举忠臣与孝子之门”,这是因为守孝道者必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务于大众,为天下人谋利益。所以,有人提议把孝道列为考察干部的必备条件,这并非没有道理。从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国,孝行是创造和谐社会、安乐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慎言谨行,讲求信用。“若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有文明准则的,穿着整洁,举止文雅,戒烟节酒等,都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作为员工也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应予充分重视。做人也是要讲信用的,“诚者有信,仁者无敌”,唯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信任。我公司曾因产品包装的小小失误,宁愿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召回该批的全部产品,为的就是赢得客户的信任,树立起过硬的品牌。正因为如此,公司多次被评为“A级诚信单位”。
再次,《弟子规》告诫人们要亲爱民众,亲近仁者。一个人如果对亲人、同事、朋友、客人亲仁,必定会赢得广泛的尊敬,从而树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国领导人的亲民形象赢得了东西方社会的普遍赞誉,我们也经常说:“员工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公司也愿意用金条去换回。”公司对员工的一片爱心,也赢得了员工对公司的无限忠诚,而这正是公司冲破困难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最后,《弟子规》告诫人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一个爱学习的员工必定是充满朝气的,一个学习型的企业也必定是充满活力的。唯有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企业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
《弟子规》可读可悟,可言可行,至*至常,至神至圣,是治学、修身、齐家之范本,亦为正心、做人、立业之经典,各个阶层人物、各种年龄人、各行业职员细读这篇文章,定会感受到中华美德的深厚底蕴,沉浸于情感教育的字里行间,从而深受其感染和熏陶。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中*土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但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当今社会出现了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等现象,我们有必要通过学习经典来突出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传承精神文明和传统美德,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读《弟子规》有感10
《弟子规》是我们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以及求学的基本行为准则。在这一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学习《弟子规》的课程。
在开始学习《弟子规》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必须熟读《弟子规》,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通过一段的时间的学习,我发现身边的同学除了能熟读外,已基本上能进行背诵了,可我却一直仅仅停留在对《弟子规》的熟读上,背诵却根本无法全部完成。
我一直自信我对语文的偏爱,我也一直自豪于我相对优秀的语言成绩,但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我却总是落后于其他同学。为此我感到无比的苦恼,有时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我糟糕的情绪一天天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散开来,每天无精打采,学习也整天提不起兴趣,可是越是这样,我学习《弟子规》的进度越是变得缓慢,而且我的成绩开始下降。
这一切都被妈妈看在眼里,妈妈原以为我是在和朋友相处过程出现了一些误解,原以为过一时半会就会好转,但我的状况却是一落千丈,那天下午放学回家后,妈妈把我叫到一边仔细地了解了情况,才知道我情绪不好的根源在于在学习《弟子规》上。
妈妈对我说《弟子规》其实是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及高尚品德养成的基本标准,要想用最短的时间背会《弟子规》,你必须从根本上理解《弟子规》每一条所包含的意思,并在生活中不断进行实践运用。背诵学到的仅仅是《弟子规》的皮毛,只有真正把《弟子规》运用到你的一言一行中,才是学习《弟子规》的最高境界。
妈妈的开导让我豁然开朗,从那天开始,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一一比照着《弟子规》去做,通过很短的时间,我学习《弟子规》的进程突飞猛进。因为我对《弟子规》的每一条理解都比较到位,并且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进行了落实,我的原来许多不良的生活与行为习惯都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得到了纠正,与此同时,我也很快在学习《弟子规》上超过了同班的其他同学,真正成为一名学习《弟子规》的标兵!
读《弟子规》有感11
山河岁月,绵绵地来,匆匆地去。即使行走万里,亦抵不过这样一处世外相遇。在这样的地方,适合思考自己,抽离自己,回到另外一个时空,与另一个自己相遇。这样的地方就是书的世界。进入书的世界,给人以乐趣,给人以才干,给人以光彩。
宛如中华辽阔的疆土,我华夏的传统文化也在书的世界中占据着巨大的比重。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孝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我在读《弟子规》中“入则孝”这一篇时受益匪浅。我最喜欢的两句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为人子女应该恪守的本分:父母教育的时候,必须认真倾听,父母责骂的时候,必须恭顺承受。这句话精准地体现了“孝”作为我国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几千年来传统美德的的要求。
为何要以“孝”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呢?我想,一切美德和善都源于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而父母正是我们生命之始,是我们第一关心与尊重的人。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个人若是连父母都无法关心与尊重,那又如何会关爱尊重其它人?所以说,一个要做大事的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必先经过孝道教育来培养,没有了“孝”,其它品质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国人将“孝“作为评判君子的第一标准,国君也把“孝”作为审核官员的标尺。舜以孝德获得尧帝的禅让;东汉则直接以“举孝廉”的形式选拔官员;魏朝以孝治天下,所以才有了为孝敬祖母而辞官的李密,才有了感动世人的《陈情表》。几千年来,我们已经将“孝”之一字融入血脉,渗入骨髓,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世世代代的*人都以传承孝道,赡养父母为己任。与西方追求自由独立的思想文化不同,*人重孝道,重家庭责任,国人从没有因为成年就离开父母,成立自己的小家庭的习惯,而是选择挑起家庭重任,将营造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作为理想目标,让老人有所养,而子女更是耳濡目染,将这品质代代相传。所以四世同堂是国人最大的理想,而这一理想中透露出来的正是“孝”之精髓。
掩卷而思,我们自小就从书籍中不断聆听着“孝”的教育。《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教育着我们爱护小辈,尊敬长辈;《增广贤文》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教育着我们当供养父母,回报恩情;《韩诗外传》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教育着我们当及时行孝,莫要追悔终生。华夏儿女将生活的智慧,将”孝“之大道记入书册,在书中将我中华文明之魂凝聚,形成我泱泱中华具有民族独特性的精神支柱。它不仅是国家的根脉,更是我华夏儿女的血脉传承。在”孝“之一字的血脉传承中,*人自成谦逊温和的圆融品质,中华民族自成宽容仁爱的国风国格。
我慈孝之心,国人人人皆当有之。
读《弟子规》有感12
张爱玲说,于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就赶上了…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这本书,给我的就是“刚好赶上”的这种感觉。虽说《弟子规》是一本启蒙读物,不过我要是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读过的话,恐怕不会有多么深刻的见解,甚至于会因为半知半解而浅尝辄止,错过经典。诚然,在适当的年龄读相应的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为例,相信现在很多学生跟我一样,特别是理工类的学生,对文学经典几乎没有一点嗅觉,更别说文言文类的读本了,*常肯定也没怎么读过这类书籍,读了也会是一知半解,很少会联想到现实当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本书作者钱文忠先生风趣幽默,以全新的视角,借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这一经典,使其所表达的思想更加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本书按照《弟子规》总序的顺序为我们见解弟子规,分别详细的讲解“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部分。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我觉得关于孝,我还是做的不错的,几乎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跟爸爸妈妈聊聊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常常报喜不报忧,怕他们会过多担心我,我希望他们过得开心幸福。在读这部分时,常常不觉眼睛会涩涩的,觉得自己的父母很*凡但却很伟大,老爸虽然会去小赌,但为人老实,勤奋,很爱我们,常常跟我说,“我努力赚钱,你也要努力读书哦”。老妈每次吃饭都会把最好的夹给我们,虽然啰嗦,却是满满的爱意,每次打电话,都会跟我说“别太省了,多吃点好吃的”,而我常常会回答“放心啦,你们在家才别太省,您儿子在学校生活的很好,一点都不省”。对他们的爱,我从不吝啬表达,虽然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着实会有点矫情,但我无所谓,因为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儿子也是爱他们的。()记得高中时每次回校前我都会给我妈妈和奶奶一个拥抱,记得去年帮老爸买了部手机后我在锁屏界面上写了“爸,我爱你”四个字。诚然,有一些方面我还是做的不够好的,不过我会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规》教我们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到,因为说容易,做不易,对父母的爱,有些人很难启齿而我比较喜欢直率点的表达方式。
《弟子规》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到为人处世,小到行走站立,无论社会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虽然有些部分已经不合时宜,当从中引申出来的思想精髓还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
最后,以《弟子规》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很美的话作为结尾,“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读《弟子规》有感12篇扩展阅读
读《弟子规》有感12篇(扩展1)
——读《弟子规》有感10篇
读《弟子规》有感1
《弟子规》是一本凝聚了中华美德的书,“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母每天为我们操劳、奔波。如今他们银白的发丝,无情地占据了他们的头发;脸上一条条的皱纹,在他们脸上筑成一条条横沟;手上长满了老茧,变得粗糙。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我们怎能不知感恩回报呢?
回忆小时候,从只会在襁褓中哭泣,到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住宿,我们都经历过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光着脚丫子在地上学走路,体会着父母细心的指导,第一次哭着在学校上课,内心却想着父母来陪伴我们;第一次拿到学习成绩,望着父母欣喜的笑容……这无数个第一次,也许已经被我们慢慢地淡忘了,但是在父母的脑海里却无法抹拭。无数个第一次,父母悄声无息地在其中倾注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爱。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遇到挫折时,是谁鼓励我们,给予我们信心?遇到伤心事时,是谁安慰我们,让我们振作起来?遇到难题时,是谁帮助我们,使我们度过难关?是父母,是一生都在为我们操劳的父母,是连琐事也会为我们担心的父母,是投入了无数爱在我们身上的父母。
父母的心,有时严厉如法官、有时温暖如太阳、有时慈爱如大地;父母的心是为了我们、父母的爱是为了我们,父母的汗水是为了我们。因此,我们应该付出自己的孝心,孝顺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现在不尽一份孝心,一份能力,那么等到晚了,后悔就来不急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是父母工作累了,为他们端上一杯温开水;孝,是放学归来,亲昵地说声“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孝,是每天空闲之时,为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孝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我们只有付诸我们的行动,才能报答我们的父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装扮,才显得静穆安祥;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家庭。因为有了亲情的滋润,才显得*和温馨。而孝是绽放在亲情里的一枝最美的花。让只会索取的我们,付出行动报答我们的父母,让他们感受我们炽热的心。
读《弟子规》有感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这是早间学习的时候从教室里传出来的声音,刚劲有力,不拖泥带水。也许你会问,学生在朗读什么呢?我可以告诉你,他们在朗诵的是《弟子规》。
《弟子规》是依据圣先师孔子的教导而编写出来的,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它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是一部可以跟《三字经》媲美的诗歌类文章,语句简短,由三个字组成一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韵味。这几天我刚读了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这三个篇章,想来谈一谈感受。
总叙,顾名思义,就是《弟子规》的总起,只有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却包含了孔子对弟子的谆谆教导:它有力地概括了下面的五个篇章,把我们引进下面的学习中去。在总叙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代文字的魅力,仅用短短二十四个字,清清楚楚地交代《弟子规》的内容和核心,在我们现在这些长篇大论的文章中是很少出现的。我要学习古文,学习古文的简短流畅,发扬古文的独特魅力。
入则孝主要描写的是我们该如何尽孝道,孔子告诉我们,父母呼唤我们,我们不应该缓慢;父母命令我们去做事,我们不应该偷懒。出去回家都应该告知父母……读到这里,我刷得一下红了脸:每次爸爸妈妈让我去做事,我都半天不得相应,扭扭捏捏不肯去,还振振有词。出门回家告知父母就更别提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这几个坏毛病,才好端端正正做人。
出则第主要描写的是我们该如何尊敬长辈。读完之后我吓了一跳,我发现,古时候的少年是那么的有礼节:不论是乘车还是骑马,幼者都要等长者走完百步后才可以跟上;长者站着,幼者也得站着,长者坐着,叫幼者坐下,幼者才能坐下;凡事长者为先,幼者为后;对着长辈说话时,幼者声音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要是把如此严苛的要求让我们去执行,我们肯定不习惯,也不愿意习惯:饭桌上,鸡腿鸡肉往往是我们的,长辈们好像只配吃骨头;在长辈面前顶嘴,大吼大叫,好像已经成了我们的专利;不等长辈说,我们早就“自觉”地坐下……我觉得,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应该改掉好吃懒做,没有礼仪的毛病,应该向古时候的少年学习,学习他们的彬彬有礼。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建设祖国的担子已压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良好的习惯,才能让长辈对我们刮目相看。
《弟子规》,一本堪称经典的人生启蒙诗文,我要多从它的身上发掘,发掘人生的宝藏!
读《弟子规》有感3
《弟子规》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简约。可实际上,他是简约而不以繁华。《
弟子规》给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都是三个字所组成的。不像散文一般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也不像说明文般复杂。它有着的,不过是最为朴实的语言。也就是这些朴实的语言构成了《弟子规》这篇让人牢记的千古绝文。
《弟子规》它教会我们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亲人,还有一些常识。它教会我们如何读好书,甚至于教我们如何做人,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它是博大的,它是无私地,无论过了多少年,一千年、一万年,还是一亿年,它始终如一,它像青莲般不染世俗的污秽,洁身自好。像小树般不停向上,像阳光般照亮别人的一生,它不求回报。只愿人们都可以参透人生、热爱人生、喜爱身边的一切,好好珍惜人世间的人和物。《弟子规》中的知识多,却并不复杂,因为它所包含的全是一些*常的"做人处事的方法。它所拥有的不过也只是一些最为简单的道理,那些*常人们会遗忘的道理。有人说,书,便是你的朋友。一本坏书迷了人心。一本好书,教会你如何做人。
而《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一本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它是一本集先人智慧于一人的书,是古人留给我们无与伦比的宝藏。在文化里,它闪着不灭的光,一点一点,渗进人的心里,一丝一丝滋润人心,就像一个太阳,好像文化的世界里,缺了它便再也看不见光明了,再也没有可以指引方向的光了。文化的世界里,缺了它便不再完美。无论晴天下雨,无论酷暑寒霜,它都屹立在那里,经着风吹雨打却始终不倒。它是文化的又一个里程碑,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它历经数百年的风霜,仍完整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它是坚强的,是不屈的。它的意义是让人们难以抗拒的,它的真理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它的美丽,是世人共睹的。不以任何人为偶像,我以《弟子规》为规范。一点一滴,尽力做到最好。
《弟子规》,我的老师,我的朋友,它指引着我走向黎明,引领着我走向成功。
读《弟子规》有感4
“弟子规,圣人训……”这富有韵味的诗句,又在耳边回响。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也早已熟记于心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如:要有规矩,有礼貌,守信用,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诗句是:“父母教,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贵,须顺承”这几句话。这是书中“入则孝”的一部分,其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等了好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就应该快点去做,不能拖延或推辞。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恭敬地听,不能顶撞父母,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应当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这几句诗通过四个不同场景,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不能和父母顶嘴,不能让父母伤心。
想到这儿,我不禁有点儿羞愧了。虽然这些诗句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我在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做的,*时爸爸妈妈呼唤我,我要么就等他们喊了好多声后才不耐烦地答应,要么就假装没听见不回应他们。他们若是要我做什么事情,我一定会百般推辞,如果实在推辞不了,我就答应一声然后迟迟不去做。当父母苦口婆心地开导我时,我总是嫌他们唠叨,不耐烦地听那滔滔不绝的唠叨声,可又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把他们的话当耳旁风。爸爸妈妈批评我时,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解,绝口不承认我做错了什么事情。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深深地感触到自己以前太不懂事了,认为自己不应该那样对待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今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听话、懂事、勤劳的好孩子。为父母分忱解难,不能再让他们给我操心。
读《弟子规》有感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对你来说可能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对我来说它是一盏启明灯,时时刻刻叮嘱着我做人的道理。它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来自《弟子规》这本书。
我的性格很倔强,总惹父母生气。有一次我和妈妈顶嘴,她说一句我还一句,气得她掉下了眼泪,晚饭也没吃。我却坚持自己没错,拒不认错。最后还是爸爸出面,给我讲了很多道理,又劝了妈妈我们才和好如初。《弟子规》中讲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看到古人都是这样孝顺父母的,我感到很惭愧。想起每天天不亮爸爸妈妈就起床为我做早饭,每天接送我四趟,晚上陪我学习,陪我练琴,满足我各种各样的需求,而我却总是让他们生气伤心,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要把这些美德代代相传,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读《弟子规》有感6
第一次接触《弟子规》,是在美国看孔子学院的学生表演《弟子规》。我问妈妈:“什么叫《弟子规》?”妈妈告诉我:“《弟子规》是国学的精华,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处事。”妈妈看完《弟子规》表演后一直感慨,我都六岁多了,还没让我读弟子规,很是惭愧!我心想,《弟子规》到底是什么呀?不就是少读了一本书么,怎么会让妈妈感到这么遗憾呢?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我正要睡觉,妈妈神秘地打开电脑说:“从今天起,每天睡前听《弟子规》!”我欣然接受,就当是听故事呗。就这样我开始学习《弟子规》。
一天、两天、三天……
一天我正玩游戏,妈妈喊了几声,我没有答应。妈妈走过来问我:“父母呼……”“应勿缓!”我随口应答。妈妈说:“对呀,你《弟子规》学得不错嘛,但更要落实到行动中才有意义呀!”哦,对了,妈妈说过,《弟子规》是用来指导我们行动的",不能只学不练啊。从那以后,妈妈叫我时,我会马上回答她。我还用《弟子规》教育了我的一个小朋友呢。
一次,我和Sindy在一起玩,她的妈妈喊了她好几声,她都不答应,我说:“Sindy,父母呼,应勿缓,你怎么不理你妈妈呢?这样做很不孝顺!”阿姨听后,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琦琦,你真棒呀!”我不好意思地说:“是《弟子规》教的。”我心里想:“看来,按着《弟子规》的要求做,真是没错!”
还有一次,为了玩,我写作业很不认真,妈妈很生气,但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对我发火,而是把我叫到身边,问我:“《弟子规》的第二句是什么?”“父母命,行勿懒,”我回答。当我说出这句话时,我觉得内心很难受,觉得自己很不孝顺。我暗下决心要听父母的话,不让他们生气!
去年夏天回国后,亲戚们都觉得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吃东西之前都会先让老人再让父母和其他长辈,不再跟表哥抢玩具、打架了。因为《弟子规》教给我“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子规》教给我好多好多……
我有一个梦想: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学习《弟子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读《弟子规》有感7
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承诺,诚信待人,只有这样,方能让人人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诚信,是一泓理解的清泉;诚信,是愉快合作的前提;诚信,是我们心中永恒的美德。
大家都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吧,曾子的妻子骗儿子办完事后就杀猪吃,但她未履约。曾子知道后,就信守承诺把猪杀了给儿子吃,而赢得了后人的好评。
*奶奶小时候也很信守承诺,她为了教好朋友编花篮,而放弃了去大伯家玩的机会。在家等待许久,但好朋友没来。*奶奶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她遵守了承诺。
海尔集团的董事长张瑞敏痛下决心,让员工把质量不合格的冰箱砸烂,他这一壮举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和信誉意识,从而赢得了市场和效益,把海尔从单一的品牌……这些诚信的典范举不胜举,闪烁着熠熠生辉,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帮榜样。
读者一个个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我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有一个周六,我约好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可是我因为临时有事去不了了,又忘记打电话,害得她在我们约定好的地方苦苦等了一下午。
过了几天,我基本忘记了这件事,可好朋友却铭记在心。她打来电话,对我说了狠话,我本想跟她道歉,她扔来一句“你怎么可以这样不讲信用,‘朋友’在你心中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绝交!”
“你听我说……”话刚说了一半,只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嘟嘟”的声音,我缓缓地放下电话,伤心透顶,没想到事情会是那么严重,一件小小的事,我却因为没有诚信失去了一个好朋友。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我以后再也不会不讲信用了。
鲁迅说过:“诚信乃为人之本也!”诚信比金钱更具有吸引力,比美貌更具有可靠性,比荣誉更具有时效性。学习因诚信而进步,工作因诚信而成功,人生因诚信而精彩,社会因诚信而和谐。
让我们用心灵呼唤诚信,让我们的生命以诚信为基石。诚信如此矜贵,我们应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诚信的种子播于心中,把这份诚信传播下去。
读《弟子规》有感8
爷爷对我说过:"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的,主要在个人的努力。经过那件事后,妈妈又研制出一套方案,那就是"拆机法"把显示屏和键盘、鼠标放在桌上,主机却不见了踪影,后来我才发现,是被锁在桌子下面的保险箱里了,这回的方案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请看到此文章的人给我想一套方案,有重谢。
在小时候我背过《弟子规》,但几乎都忘记了,也不了解其中的含义,听钱文忠老师一讲,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弟子规》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与余力学文。《弟子规》里关于孝的部分,讲述了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晋朝的王祥对自已并不是很慈祥继母,都非常孝敬。在冬天里,继母时常想吃鲤鱼,王祥竟然赤身卧在冰上去找鱼,这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这则故事使我懂得了:孝不是交易,是无条件的,孝也是人的根本。我想到:对于我的亲生父母,我该怎样孝敬他们呢?我现在还小,无法用大量的体力劳动和外出挣钱孝敬父母,但能在细微之处做点事。以前周末回家,我会偶尔在早上起床后,给妈妈倒杯凉白开,以后我要坚持这个习惯;父母挣钱很辛苦,以后,当我花爸爸妈妈钱,正要买东西的时候,应该好好想想,有没有这个必要,能不能节约一下,对于父母给我买的东西,要爱惜使用......我想这也是孝吧!
当我听到:缓揭帘,勿有声,这句话时,我突然回忆起了一件往事,一次我去数学金老师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我一个箭步,顺手将门一带而过,门‘咣’的一声巨响,关上了,把屋里的老师们都吓了一跳,妈妈正好在现场,立马说我:“门应该轻轻关上,你这样做,显得你很没有教养,对老师很不尊重。”我当时挺不服气的,还叽哩哇啦解释了一通。现在想想,觉的很不好意思。
听钱文忠老师讲《弟子规》,我的心能放的很*静,边听边想到以前做过的很多事情是否正确,如果错了,应该按《弟子规》中哪点去改才对。既然《弟子规》可以给我明白那么多宝贵的道理,那我就要经常学习它,将它运用在我的实际生活中。
读《弟子规》有感9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是唯一不曾终绝而绵延启蒙教育的。
在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等文字简练、合辙押韵、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对我们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良好品行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年轻时,在科举不中之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他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教育儿童为人处世规范的启蒙书,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蒙学读物。对于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学习、如何“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最后养成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清朝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
《弟子规》其内容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而爱,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主体精神,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端正,养成忠义家风的最佳读物。
读完这本著作后我深有感触,交给人们孝道、讲诚信、关爱他人、努力学习等这些在人生路途上非常重要的东西,它不仅教我们学做人,还教给我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古代的人们把具有这些道德的人称
为圣人,比如我们伟大的孔夫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道德理论一直流传至今,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我们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些道德行为言论的人非常的少。
我们为什么不做这种被所有人称赞的人呢?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文化,为祖国的伟大事业作出努力,作出贡献!
读《弟子规》有感10
“铃……”伴随着音乐铃声我们又进入了经典诵读的时间喽!我快乐,我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情不自禁地学古代诗人摇头晃脑,琅琅诵读,书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弟子规》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一遍遍的诵读,使我深有感触:父母生儿育女,含辛茹苦。父母的爱比海还深比天还高。
回忆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在寒冬腊月的夜晚,我常常突然就“呼哧呼哧”喘得厉害。爸爸妈妈总是冒着严寒,摸黑把我送去看病。路上,我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我受凉。就这样,他们常常忙到天明才疲惫地回家,而我却在爸爸的怀抱里呼呼大睡。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他们在这样重复着这样的生活。
最难忘的是我六岁那年,在幼儿园里排练舞蹈时,不小心扭坏了脚,脚肿得像“馒头“那样高。那时我家住在七楼,恰巧那天爸爸又出差了,妈妈想扶着我上楼。可是不懂事的我不愿意,只嚷着:“妈妈抱我上楼。”妈妈默许了,背着沉重的“我”,双手拎着包包艰难地上楼了。走到三楼时,妈妈汗流浃背,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稍作休息后,妈妈又重新背上我继续上楼。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往上走。背上的我,小手越来越松,身体不断地往下“坠”。快到五楼转弯时,妈妈大叫一声,迅速扔掉手中的包包,紧紧地拽住我,因为我要掉下去啦!好险呀!妈妈长长地叹了口气,我大声地哭了起来。妈妈抱住我,安慰我,我发现妈妈全身都在发抖。
“妈妈累,我自己走!”妈妈摇摇头,重新又背起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走向七楼。
当时的我不懂事,可是今天的我却心疼不已。
爸爸妈妈,如今长大的我,总是“淘气”,“不听话”、“顶嘴”……我要在这里说一句:“对不起”。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爸爸妈妈,我一定会做一个你们孝顺你们的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12篇(扩展2)
——读弟子规有感10篇
读弟子规有感1
在寒假里,我重读了《弟子规》这本经典后,我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弟子规》要告诉人们的许多道理。我发现,要做一个人必须做到尊重长辈、诚实守信、尊敬朋友、做事谨慎这几点,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弟子规》中,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泛爱众、亲爱仁和余力学文,分别告诉了人们如何做到孝敬长辈、关爱他人、谨慎小心、诚实守信。
书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这么几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长者立,幼勿座,长者坐,命乃坐。这三句的意思是: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父母亲生病的时候,他们的药我们必须先尝尝温度,连夜地服侍父母亲,不离开床边;长辈站着的时候,我们晚辈决不能坐下,必须长辈同意时,我们才能下坐。看到这里,我自己羞愧不已。圣人要求我们要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须孝敬、尊重长辈。而*时,我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亲的劳累,有时还会和父母顶嘴。
这次读了《弟子规》,我一定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尊重父母亲。让我知道了作为一位儿子所该做的事情,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读弟子规有感2
早在几年前,妈妈就买了《弟子规》给我看,当时的我年幼无知,不懂其中的"道理,只觉得漫画书很好看,漫无目的地随手翻看了几下。现如今,老师领我们深入走进了《弟子规》,学校发了《弟子规》读本,我已经被她深深迷住了,也终于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其意:作为一个学生,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其次要做事谨慎,为人真诚,讲究信用。看到这不仅让我很惭愧,想想惜日的自己是多么不成熟,作为学生我在学校没有认真学习,做事粗心马虎,在家更没有好好听从父母的教导,曾经还把妈妈给气哭过,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其意: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恭敬敬地听从;父母的训斥是有道理的,必须虚心地接受。而我却常常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吹过算了,一只耳进,一只耳出,从不放心上。做错事要受到父母的批评,我便会很不耐烦,甚至还会顶嘴,有时还会满嘴谎话为自己辩解,真是无地自容!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其意:长辈如果站着,我们绝不可以坐,当长辈坐下来了,吩咐我们也一起坐时,我们才可以坐下来。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礼节。而我却从一为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每次吃饭我都是第一个坐下端起碗来自顾自地吃饭,有时看到喜欢的菜就全部夹在自己的碟子里,不给家人留一丁点,真是太不懂礼貌了!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其意:兄弟朋友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操心,和睦了,父母就少了一份担忧,就等于孝敬父母了。可是想想在家里总是为了一些吃的、用的跟妹妹争吵不休,常常闹得全家鸡犬不宁,惹得父母火冒三丈。爸妈一天工作已经很劳累了,我却还要惹事生非,这样的行为,真是太没良心了!
再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人要讲究信誉,诚实善良;做人要谦虚谨慎、文明礼貌……是啊,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将来怎么能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呢?再读《弟子规》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想在今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以《弟子规》为准则,时刻鞭策自己,去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读弟子规有感3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我们迎来了升入中学的第一个长假——寒假。
为了不浪费寒假的时间,我想在寒假里学习不一样的知识,便在姥爷的推荐下找来了《弟子规》来阅读。阅读才知道,这本书果然是“名不虚传”,不禁可以陶冶情操,更是教了我们后人做人的道理,我想,要真能读透这本书,肯定是受益匪浅啊!
《弟子规》中一再强调“孝是信根,信是*”,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却蕴含了决定人一生的大道理。就比如《入则孝》这一篇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所说,父母就好比树根,我们好比树枝。长出什么样的树枝,不是有树枝决定,而是由树根决定。我们是树,父母是根,根树相连,树由根生。父母叫我们,不能慢悠悠的。不孝顺,不仅伤父母的心,到最后,最受伤害的还是自己,我们想:没有父母爱的孩子,肯定不能茁壮成长。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遇事能先想到父母,从一件小事中使父母开心,久而久之,这一件件小事情积累起来,这便是孝了吧!
《弟子规》教给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和礼仪,使我懂得了怎样爱别人、尊敬别人,使我成为了一个懂礼貌的人!
读弟子规有感4
当我轻轻翻开《弟子规》时,就如同步入一个神圣的知识殿堂。
《弟子规》告诉我们,先端正品德。那句使我“脸红”的“冬则温、夏则清”,让我好好地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觉得自己确实有很大的差距。想起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父母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他们都觉得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多啰嗦了几句,我却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现在想来,那多不应该啊!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却成了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比起同龄的“黄香”——一个在冬天帮父亲暖被窝、夏天拿扇子把床扇冷的孝顺孩子来,我真是感到莫大的耻辱啊!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是他提醒了我,让我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是他,唤醒了我,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是他,告诉我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5
《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作者是清朝的一位教书先生——李毓秀,他告诉我们,按照圣人孔子的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讲的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而这句话也在《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书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最基本的“孝”讲开去,层层深入,直至最后的“学”字,和我们一起分享了古代先贤所谓的“规矩”。钱文忠先生解读《弟子规》也没有想象中满篇的之乎者也,反而用词用语十分贴近生活,用古今中外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详解了全书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
而今,虽然随着社会进步,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到各种“不规矩”在我们的身边上演,长此以往,社会如何和谐。所以,只有懂规矩,守规矩,大家本着原则和信条做人,社会才能有序、*稳、健康。所以《弟子规》的作用不只局限于时代背景下对孩子的教化启蒙,在现今也有着其对社会的现实意义。但是真正理解或者说学习规矩,不能也不是简单的背诵,而对照“规矩”的反思和自我检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才是正确的学习过程。否则,就算能倒背如流也不过是死读书而已。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文化落地为文明”,将规矩在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践行,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服务社会。唯有如此,你才能被广泛认可。而一个有着完备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基本规矩和道德的“人才”是很难被社会所接纳的。因为,知识和规矩的失衡很有可能导致知识成为某些人谋求不正当利益、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武器,此类例子触目皆是,我想不必赘述——而且,这也只是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规矩的重要……
当书本翻过最后一页,细细品味起来,觉着钱文忠先生的解读*实、易懂,而且有许多地方在原意上做了符合实际的继承和发展,也算是真知灼见,做到了古为今用。我想,如果我们能如主讲者所期望的哪样将先贤的思想精粹吸收融入日常的生活中,或许我们的`生活能有更多亮彩。
读弟子规有感6
最近看了《弟子规》。首先《弟子规》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其次《弟子规》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传统美德。所以在阅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有了很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受:
首先是入行时的孝顺,主要是教我们孝顺父母和亲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听他们的教导。还有,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养育我们的恩情。更何况弟子的规矩里也有写
“亲爱的我,孝难,亲亲我,孝。”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孝,尊重父母亲人。
第二部是《做兄弟》,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比如“道友兄弟,道公兄弟,穆兄弟,*孝道。”意思是:兄弟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如果他们不和谐,父母应该担心你。和谐了,就失去了父母的牵挂,相当于孝敬了父母。所以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这样父母才会为我们高兴,我们才会更幸福。
我们应该永远小心我们的生活。俗话说:没有规则能造就方圆。穿带纽扣的衣服,要整洁,符合自己的身份;适量饮酒,不要喝醉,不然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在背后议论别人的长短,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要计较小事,这样人会变得很幸福。
仁,就是善良和仁。善待他人、亲人、朋友和同事.现在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是“仁者”又有多少呢?俗话说,人无完人!只要我们尽力去做该做的事,至于别人怎么说,那是他们的事!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当然,光学习是不够的,还要有实际行动和一个实践的过程。
读弟子规有感7
在放假期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熟读《弟子规》。其实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挺乏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我真的看不懂。第二,是书中没有相应的注解,很难读懂其中的内容,于是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姐姐,姐姐让我先静下心来,帮我一句句的解读,通过姐姐的帮忙,我渐渐的对这本书有了兴趣,我大概的了解了其中包含的`内容,这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全书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孝悌".这简单的三个字,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和内容。不管是父母,还是师长还是兄长,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孝敬。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这些大自然的现象,不就是在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吗。假设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自己的家人都不爱,我们又能指望他做成什么大事呢?何谈爱国呢?何谈爱社会呢?从小爱到大爱,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行为轨迹。“首孝悌”可以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回想自己的过去,对父母总是态度不好,也许那句话说得很对,对越亲近的人我们越会忽视对方的感受,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慢慢的改正,成为父母的依靠。
其中书中"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我本身就不是追求华贵的人,不爱攀比,希望自己的内心过得舒服就可以,人与人之间比得越多了就越不幸福了,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本来就是父母的负担,如果还要要求穿着华丽的衣服,实在是没有必要,学生还是学习、学业为重。
"过能改,归于无",对于我们自己所犯的错误,要勇敢的承担,这样才能更好的改正,如果对自己的错误不放在认知的态度上,我相信是很难改的,知错能改的才是好孩子啊。
还有书中的"不如人,当自励"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加油,不要盲目的自卑,而是要自我激励,这样才能更好的进步,就像是我们*常的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分析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认真的读书,给自己以鼓励,相信未来一定是会更好的。
《弟子规》这本书,我还会细细的品读,不急不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更加的宽广了,思考问题的方向也可以从多方面思考了。
读弟子规有感8
在放假期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熟读《弟子规》。其实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挺乏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我真的看不懂。第二,是书中没有相应的注解,很难读懂其中的内容,于是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姐姐,姐姐让我先静下心来,帮我一句句的解读,通过姐姐的帮忙,我渐渐的对这本书有了兴趣,我大概的了解了其中包含的内容,这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全书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孝悌".这简单的三个字,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和内容。不管是父母,还是师长还是兄长,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孝敬。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这些大自然的现象,不就是在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吗。假设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自己的家人都不爱,我们又能指望他做成什么大事呢?何谈爱国呢?何谈爱社会呢?从小爱到大爱,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行为轨迹。“首孝悌”可以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回想自己的过去,对父母总是态度不好,也许那句话说得很对,对越亲近的人我们越会忽视对方的感受,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慢慢的改正,成为父母的依靠。
其中书中"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我本身就不是追求华贵的人,不爱攀比,希望自己的内心过得舒服就可以,人与人之间比得越多了就越不幸福了,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本来就是父母的负担,如果还要要求穿着华丽的衣服,实在是没有必要,学生还是学习、学业为重。
"过能改,归于无",对于我们自己所犯的错误,要勇敢的承担,这样才能更好的改正,如果对自己的错误不放在认知的态度上,我相信是很难改的,知错能改的才是好孩子啊。
还有书中的"不如人,当自励"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加油,不要盲目的自卑,而是要自我激励,这样才能更好的进步,就像是我们*常的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赶不上别人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分析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认真的读书,给自己以鼓励,相信未来一定是会更好的。
《弟子规》这本书,我还会细细的品读,不急不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更加的宽广了,思考问题的方向也可以从多方面思考了。
读弟子规有感9
晓雾将歇,清风徐来,我迈着轻快地步伐来到学校。
当我轻轻拿起那本薄薄的《弟子规》时,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大声朗读里面的每一节,每一个字!却发现有好多的内容,令我惭愧。我已上初二了,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小女孩了,理解能力已提升,怎么会再看不懂这《弟子规》的内容呢?
我羞愧?书上说的规矩,我究竟做好了哪一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面对《入则孝》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爸妈叫我,我总是慢慢地回应,即使让我做个简单的事,我总是先皱着眉跟父母唠叨一番,才不情不愿地干。我做的不对吧!父母教我,我还发疯似的说他们烦的,他们有时就骂了我两句,我都会想离家出走。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想着,想着,我鼻子酸酸的,接着往下读,《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与兄弟姐妹要友好相处,懂得珍惜光阴,讲诚信,有爱心,仁德兼备?
我不敢再读下去了,也不敢再看一眼,惶恐之中把《弟子规》合起来。我扪心自问:我哪一点儿符合《弟子规》的要求呢?忏悔的同时,反复思量自己。我一定要做好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良久,我又轻轻拿起《弟子规》,认真地读了起来。
就从今天起,就从这一秒起,让我们认真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把她作为我们一生言行的准则。
请大家跟我一起高声朗诵《弟子规》吧!
读弟子规有感10
新学期来到了,我们班级的背诵内容改成了《弟子规》。
《弟子规》主要讲的就是我们做孩子,学生应该做的事。比如说:孝顺、有礼貌,书里其中有一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回答,父母让我们做什么事的时候,不能偷懒。
可是想一想我自己呢。爸爸妈妈让*什么事的时候,我总是拖拖拉拉。而且他们招呼我过去的时候,我也缓缓慢慢,有时候我还不答应他们。不过以后我一定服从爸爸妈妈,他们让我做事我也会尽我的全力去做。
书中还有一条: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讲的是如果父母有病了的话,爸爸妈妈吃的药要我们先尝一下。要昼夜侍候父母,不能离开一步。
我又回想起我小的时候:那次,我生病了。晚上的时候,爸爸妈妈一会儿给我拿药,一会儿给我量体温,忙的不可开交。一夜都没有睡觉,一直守在我的身边寸步不离。
而妈妈有病的时候我却没有一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我也就给她拿了一下水。不过以后我也会像她对我那样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
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为我做了很多事。而我却没有给爸爸妈妈他们做太多事。不过以后我决定一定帮助爸爸妈妈干一些活来回报他们。我一生也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恩情的!
读《弟子规》有感12篇(扩展3)
——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弟子规》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弟子规》有感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短短的三字一句,其中却蕴含着无穷的道理。这就是*经典儒家文学著作《弟子规》的开篇语。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人如果从小懂得规矩,明辨是非,那么他将会成为一个有原则、有主见的人;反之,如果从小过于放纵,任由自己的脾性张扬,那么他很可能会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弟子规》就是这样一部约束、管理我们言行的规矩书,请大家谨记这是约束而不是束缚,是管理而不是管制!
全书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阐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习惯与规范。开头提到的那几句便是《弟子规》的总叙,贯穿了全书的内容,告诫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其次要为人谨慎,讲诚信。爱所有的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在把这些都做好的前提下,大德已成,再去学习文化知识。从这几句我们也不难看出,学习文化知识是放在大德之后的,人生之大德应是“孝、悌、信、爱、仁”,有大德才能有大成!
让我们再深入的体会一下大德之道!
入则孝——试想一个不爱父母的人,何以爱别人,何以信于人?他是孤立的,自私的,狭隘的,难以成事。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即使他有再大的成就,这种人也是遭人鄙视的。对于我们来说,父母就是天,为我们支撑一片生存的世界,我们怎能不感激父母?母爱如轻柔温暖的雨,父爱如坚不可摧的山,他们永远永远的付出,我们何以报答?只有“孝”这一个字。
出则悌——我明白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长辈。无论对方与你有没有血缘关系,只要是长辈,他们身上就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的东西,我们都应以诚恳、尊敬的态度去面对。对待长辈要用尊称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等等,都让我深深的反思自己,也在时时提醒自己,对待长辈时千万不可傲气凌云。
谨而信——我明白了无论在那个环境中,人都应该保持谨慎而诚信的对人做事。譬如在家如何对待亲人,在外怎么与人沟通,做事如何获得别人的信任等等。这里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我们只有对别人诚信,别人才会回馈给我们诚信。如果不能遵守约定,无论是因为什么主观的原因,都不足以挽回别人的信任。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泛爱众,而亲仁——这是与人相处的精囊妙计。正确的交往观念是人人*等,有博爱之心,爱所有的人,爱整个世界。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当别人给自己恩惠时,也要心存感激。多于那些道德高尚、见多识广的人做朋友,从而见贤思齐,提升自己的素质。
余力学文——我懂得了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自己创造优异的学习环境,努力达到目标,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以*和的心态对待学习等等,这使我受益匪浅。
读了《弟子规》这部书,我原本模糊的处事观念变得清澈了,原本不以为然的不良习惯变成我必须摒弃的恶习。我终于懂得了优秀弟子是怎样炼成的。我们的人生需要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弟子规》是我们少年时期的必修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不断完善自我,走出精彩的人生!
读《弟子规》有感2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很多,演员表演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很容易,但在生活中做一个心灵纯洁,没有私心的人却很难。这无疑是因为戏可以反复琢磨,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戏是虚构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弟子规》中的一词一句,都组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道德系统,贯彻了小学生的生活。做为小学生,就更应该学习《弟子规》,在其间感受圣人的谆谆教诲。
“首孝悌”,就是说要孝敬父母,尊敬别人。行孝是为人子女之本分,好多人往往注重将事情做得好大,好想要做到像“卧冰求鲤”一样伟大,而有些人则是把孝敬父母当做工作一样对待,之所以时不时看望父母,是因为怕别人说他望恩。而《弟子规》恰恰是要我们从细节入手,做到孝心常在,绝不是一时的思想。再就是尊敬长辈,一个人如果对长辈都丧失了尊重,对其他人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了,当然,他所做的事也很难被别人认可,支持。
“次谨信”,告诉我们要小心误入歪门邪道,对邪僻之事绝勿问。还要有信用,一个人,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品牌,有了信用,人民才会相信你。世界著名的“海尔”品牌,不就是靠诚信才被人信任的吗?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说的就是与人交往要*和,要宽以待人。多与有仁义的人交往,向他们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这些做完了,还有力气,就学习其他的知识。在生活中,就是要取长补短,向身边的人请教,虚心一点,不懂就问。
学习《弟子规》,将圣人的教诲融入生活,融入学习。尊敬他人,虚心请教,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些不就是小学生要做的吗?《弟子规》这一文化瑰宝,这一学习方向,在历史长河中永远璀璨。我们在学习中也在完善自我,树立起正确的观点,思想也有了升华的过程。
孝敬父母,爱周围的人,信任别人,虚心请教,这个社会才更加和谐。
读《弟子规》有感3
《弟子规》出自清朝的李毓秀。读此文,是一个提升个人修养、思想品德的过程。读好胜于读坏,背好胜于读好,而真正理解,胜于一切,实际做到,更是上一个等次。每三字为一段话,两字为一组,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但这些非华丽的语言,却蕴含着一片极为广阔的空间。当我认真品完后,反复回想,深有感触。
*有一句俗语,“百事孝为先”。因此,《弟子规》首先讲的是“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第一个篇章——出则孝,回想之前的所作所为,太多太多对不起父母的事……我们的一切是父母给的,不要再强求了。趁他们健在的光阴,及时行孝,岁月不待人。
第二篇章讲的是兄弟之间的原则,我很是看重这一篇章。兄弟之间,要合为一心,相互帮助,团结相处,不要因为利益,而抛弃友情。金钱买不来友谊,切记!
”谨“这一章,讲的是生活习惯。这点我认为我是做的很好的。
”信“极其重要,此章节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在现实社会中,失信往往会令朋友十分厌恶,我可是深有体会。一次,我经过长途跋走到朋友家。我和他约好一块玩,却迟迟不见他下来,过了一会儿,他打电话来说,他有事。就这样,我被”放鸽子了,只好走回去,心里很不爽。
“泛爱众”讲的是儒家学派的“仁”。这章里有两段话我非常重视:人所重,非貌高。相貌不能判断一个人,而生活中,许多却恰恰相反。流浪者的品质可能会胜于某位官员。
“亲仁”告诉我们要向有仁德的人学习。
“余力学文”是对学习方法的一种总结。
上千字,讲的就是这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却不是做上千件事就证明你能做好的。必须牢记于心!
《弟子规》引导我们树立各种优秀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带给我们的启示无穷……
读《弟子规》有感4
《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找出了我身上的许多缺点,我虽然成绩较好,可是骄傲自满,经常看不起那些学习差的人,干的很多缺德事:在学校老师不让吃零食,我放在书包里偷偷吃;和同学斤斤计较;放学了该回家了还在外边玩,让父母担心;父母生病了,还嫌弃他们没给自己做饭;做了好吃的,自己抢着吃......《弟子规》告诉我品德比知识珍贵。知识使人有学问本领,而道德知识则教人做人做事。
《弟子规》中告诫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惭愧的是我没有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自制的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安慰的话语。过生日时,母亲总是给我买上一个大大的蛋糕,全家为我祝福,母亲的生日呢,我为母亲做了什么?真的惭愧呀,他们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我没能体会得到他们的劳累,没能看明白那一条条皱纹里藏着多少辛劳。感恩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弟子规》中告诫我们: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就教我们要学会忘记怨恨,记得他人给自己的恩典。感恩授予我知识的老师。感恩哺育我的父母。感恩帮助我的人。感恩需要我帮助的人,是你们启发了我做人的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5
它还要求我们说话要文明,讲信用,与大家相处要*等博爱。读了《弟子规》,我受到很大教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迅速回答,不能迟缓,父母叫你做事的时候,要立刻去做,不能偷懒不做。
读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件事情来。有一天早晨,我正在看书,爷爷让我下楼帮他拿报纸。我想继续看书,便随口回答道:“等一会儿吧。”爷爷见我不愿意,就自己下去拿了。
听到爷爷关门下楼的声音,我随即想起《弟子规》上的这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觉得非常惭愧,想到白发苍苍的爷爷每天帮我们买菜、烧饭,有时还要接送我上学放学,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推辞埋怨的话,想到这里,我更惭愧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更听话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有感6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每天早晨校园里总会传出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那么得铿锵有力,那么得整齐。《《弟子规》用生活中的礼仪规范教育着一代代的少年儿童;《弟子规》用做人的基本道理流传至今,开导学生,风靡校园。它用一句句含有丰富哲理的语言,一个个做人的道理教育着我。
读了《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体贴长辈,友爱兄弟姐妹,珍惜亲情的好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做到规矩谨慎,要讲信用。诚心,是无价之宝是金钱所买不到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数“次谨信”了,它告诉了我诚信的贵重,诚信的容易失去,难以得回……
《弟子规》带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它带着我在知识的宝库里摸索前进,它带着我进入了孔子爷爷的课堂,学习做人的道理。但当我读着“次谨信”时,我的脸不时红了起来,一股愧疚之情油然而出。记得那天,天空中下着小雨,路上的行人撑着一把把花花绿绿的伞在路上行走着。在阵阵鸟叫声中我醒来了,看了看窗外的景象我不禁叹了一口气说:“怎么又下雨了呢?今天的”WQ“活动是进行还是不进行呢?”我的心里想着:算了,还是不要进行了反正双休日还有一天,改成明天搞活动也不迟啊!妈妈走过来了看见了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不禁问道:“怎么了?”“今天下雨了,活动是进行了还是不进行呢?我对组员说好了今天搞活动,可是下雨了,要不改成明天”我埋怨地对妈妈说道。“当然要进行了,既然说出口了就应该要做到。如果每件事都是信而无言谁还会来信任你呢?万事以诚信为先,人以诚信为本。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妈妈教育我说。我点了点头,决心一定要照常举行活动。在那天我们顺利地开展了“WQ”活动,妈妈那句“万事以诚信为先,人以诚信为本”也牢记在我的心中。
是啊,每件事都因为有了诚信而显得更加成功。诚信,是人生中不可丢失的,它是金钱所无法弥补的,胜过任何事物。诚信是开启人生大门的金钥匙;是人生中的导航标;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脚印。人以诚信为本,我们一定要讲诚信,做一个诚信的学生。
诚信,让我在成功中成长;诚信,让人生的道路更加精彩;诚信,让我迈出了一小步。《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让我对民族道德根基有春雨润物般的潜移默化,帮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读《弟子规》有感7
是怎样邂逅它的呢?
早就听闻它的大名。那天,在电视上看到几个学术专家在争论青少年该不该读它,我对它产生了好奇;那次去书店,在书架上看到它,就随手那么一翻,不经意的一瞥,我就不由自主爱上它。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编,它与《三字经》一样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其中讲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部试图揭示人生成长规律的书。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弟子规》上一些基本原则去做,那么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为社会所认同的人。
《弟子规》中一共有七则内容,按“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个方面讲述了该如何处事做人的道理,主张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以德为先。*时对人对事的点滴感悟都在《弟子规》中都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由于这个学期学业忙碌,所以我只读了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章——《博爱无疆》,这一章篇幅虽短,但却给了我许多启迪。
这一章的开篇就提到了“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是的,对待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民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充满爱护之心,都决不存在私心,不论好与坏、贫与贱,都一视同仁。就像今年三月发生在日本的地震,地震之后,*放下了以往与日本的各种矛盾,派出救援队帮助日本救灾。虽然国内有许多不理解的声音,但是许多普通民众还是先出了自己的爱心,向日本慷慨解囊。的确,日本曾在*发动了侵华战争,曾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但是那是他们的先辈犯下的过错,为什么要用他们先辈的过错来惩罚他们呢?难道一些刚出生的孩子也对我们构成了威胁?更何况,在汶川地震时,日本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像《弟子规》中说的那样,“怨欲忘、抱怨短”,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但应该忘记仇恨;只有正视过去,才能开创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与许多人一样,当听到日本地震的消息,我同样拍手称快;可是,当看到《弟子规》中的箴言,我明白了: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作为同类,我们应该报恩忘怨,在大灾难面前同舟共济、偕手共进,世界真的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搅”。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人有事,忙的没有空闲,就不要去打扰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要用闲言碎语干扰他。我想,做人不也是这样吗?我觉得生活中有些人有事无事总是爱表示以下对别人的“关心”,可是他们的“关心”却让别人难为情,让别人的心理负担加重,我们应该知道“忽略”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关心。
*人是很讲人情的,遇到别人有事出于关心询问一下是一种礼数。但有些人却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别人的家长里短的一种好奇,然后歪曲事实到处去宣扬,以此提高自己在这一小圈里的威信,他们的做法却给别人的心里埋下阴影,让别人觉得特别反感。所以,有时对别人多一点“忽视”,不是冷漠,而是关注,别人还可能因此感激你。
以上这些做人的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找到。今天,我就读到了“爱众”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读完,在读到的弟子规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后我要按照《弟子规》中的准则去做,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读《弟子规》时,就像在与古贤对话,在聆听圣人的教诲;读完之后,我们就会受到一场人生的洗礼,就会得到心灵的启迪,从而使自己的气质得到一次更深层次的升华。
读《弟子规》有感8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弟子规》译文:父母叫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迟缓。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即行动。
中华是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郯子的年轻人。他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困难取鹿乳奉亲。身为儿女,我们不必刻意模仿“郯子鹿乳”的壮举,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回报父母。再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们扪心自问,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我们做到了吗?
生活中,有许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什么事情都让爸爸妈妈来做,而爸爸妈妈叫他们做一点事情,他们不是趴在地上又哭又闹,就是拖拖拉拉。从小到大,当我们生病时,父母给我们端茶送水;当刮风下雨时,父母给我们遮风挡雨……而现在父母叫我们帮忙时,我们又是怎样做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多年,难道我们就不应该为他们做点事吗?我们就不感到羞愧吗?
如果你连“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点对父母的基本礼仪也做不到,那么又谈何报答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做爸爸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做孝顺好少年。
读《弟子规》有感9
今年暑假,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妈妈的指导下,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它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首先,我们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护兄弟姐妹。其次,做事情要谦虚谨慎,信守诚诺,讲求信用。然后,对大众要*等博爱,亲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最后还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迪,它启迪了我如何做人。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我一定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的人。
爸爸为了让我和弟弟生活得更好,为了让我和弟弟以后能上更好的学校。他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去了外地辛苦工作。妈妈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我和弟弟,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天天围着我和弟弟转,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文化,教给我们礼仪。他们无私地奉献出他们的全部,包括他们美丽的青春。所以,我们应该尊敬他们,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珍惜老师们的劳动成果。以后学有所成,一定不忘师恩,常去看望我们的老师们。
我觉得《弟子规》是一本好书,同学们一定要去读一读、学一学。
读《弟子规》有感10
打开网页,总会看到这样的报道:在某航班上,因两名*乘客喝酒斗殴,导致飞机被迫返航;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用中文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在马尔代夫,一名*女游客晒出了自己刚捞出的珊瑚照 ……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曾几何时竟下降到了最低点!
我们中华民族原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知恩图报、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民族传统美德。可是为什么现如今我们中的很多人却知书不达理、知书不懂事、知书不知礼,上了不少学,但是立身做人的道理不懂多少,待人处事的本领没有多少。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如何做人。
学校给每个孩子下发了《弟子规》,何不将此好好利用起来?于是,我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我未曾细读的国学经典。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首先,它教我们“入则孝”──要孝顺父母,感恩他们的养育,并且从很多细节入手,讲了如何才是“孝”。 如: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父母教导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等。
接着它教我们“出则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要谦虚礼让,尊重长者,与兄弟姊妹和睦相处,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同样是给出很多细节的做法,让人受益匪浅。比如在这一章里,它指出:“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意思是: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在刚毕业第一份工作的培训中,记得就有位讲师给我们讲过“电话礼仪”,即使电话那端不是找自己,主动询问并给予帮助也会给他人留下极好的印象,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素养,而这些,早在古人的训诫里了。
然后在“谨”和“信”里,它所提出的处事方式,更是精辟。简直可以编成“智者生存法则”──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后几章的“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它又教导我们:和大众相处时要*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如果人人都能身体力行,那这个世界真将是个美好的人间了。
*古代经典真是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儿童在人的一生中,是心灵最为纯洁,记忆力最好的时段。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个时期,指导孩子记诵启发人生的优美经典文章。但一开始,孩子们对《弟子规》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利用早读时间、品德课时间告诉孩子们里面的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偶尔给孩子们看看《弟子规》的动画片,慢慢地,孩子们对它产生了兴趣,班级里同学做错了什么事,也会一本正经地引用《弟子规》中的语句“教育”他。同时,我想到了做父母的也要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们在家里也能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对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对语言水*的提升,都有莫大的帮助。于是我建议家长也来读《弟子规》,一些家长也纷纷表示赞同。
《弟子规》一书中强调了人应该注意个人修养,以孝、仁、义、礼、智、信来要求自己,这与当今社会道德的准则基本相符,但其中有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我们也要和孩子解释清楚,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弟子规》,让我更深地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身体力行,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不良风气,让孩子从内心真正认识到礼仪的好处,利人利己。
读《弟子规》有感11
一本好书,就像我们的启蒙老师,教我们掌握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这部经典作品,它让我们懂得了一些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和做人的道理。比如:“父母呼,应勿缓”,当父母叫我们时,我们应立刻回答。“父母教,须敬听”,意思是:当父母教育我们时,我们应该认真听。“德有伤,贻亲羞”,意思是:当我们的品德不好时,父母会觉得很丢脸……
当我读了《弟子规》后,我觉得有些事情我还没有做到,比如,有时候当父母叫我时,我没有答应,觉得不答应也没什么;当爸爸妈妈批评教育我时,我很不耐烦,觉得父母太啰嗦,就不认真听了;有时爸爸妈妈指出我的缺点和犯的错误,我就跟他们顶嘴,不想让他们说我不好……
通过诵读《弟子规》,学习先贤和圣人的做法,我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一定要做到:父母叫我时要立即答应;父母教育我时,要耐心认真地听;当父母批评我的缺点时,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跟爸爸妈妈顶嘴了。
让我们多读一些经典作品吧!书是你最好的老师,是你最好的朋友,它会让你收获很多知识,让你明白许多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12
今天张老师让我们回家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爸爸给我讲了这句话的意思,他的第一句是,爸爸妈妈叫我的时候,得答应得快一点,不能慢慢吞吞的。第二句的意思是,妈妈爸爸命令我去干事的时候,不能偷懒,行动要快速而且不能偷偷溜走。我痛痛快快的读完了。我不光读了这句话,我还多读了好几句呢。
妈妈说:“说到容易,做到难。”我觉得我自己一定要努力做到这些要求。
读《弟子规》有感13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起去了了丽景学校参加语文老师让我们去的冬令营。
我们如期地来到了丽景学校。
这的老师素质非常高,有的还是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与大学生呢。他们都是北京大学儒行社的,所以他们教我们的也都是与儒家有关联的东西了。他们可个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呀!
在这里的课程大多都是有关《弟子规》的。也有与历史有关的东西。
最让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规》中的兄道友,{我的妈妈作文100字},弟道恭。因为我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我对弟弟十分不友好,经常对他凶巴巴的,这也因为他太讨厌了,{笑死人的中考零分作文},但是我学了《弟子规》之后,明白了对待兄弟就要恭敬,这样他也会对你好,就因为学了《弟子规》所以我和弟弟已经三个月都没有发生争吵了。
在丽景学校的这7天中,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规》给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让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识。我以后一定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学经典!他还让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点都不小,而是非常地高!
读《弟子规》有感14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家里的这本是五年级时爸爸送我的。
里面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等我都可以背的滚瓜烂熟,它也给我日后的生活、学习都带来不少帮助。它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最重要的道理: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行为谨慎,言语诚信,相处*等,亲近有德。
《在家》
在家要善事父母,心中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不与父母顶嘴、吵架,体谅父母、热爱父母、尊敬父母,最重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对父母最好的礼物。
《在社会》
在社会上要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行为谨慎,不可放逸,谨乃护神符。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与朋友一起相处,要讲*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在社会上如果人人都这样,何愁没有文明社会?何愁没有和谐家庭?人人让一步,社会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在学校》
亲近老师,尊重老师,以师事之,要跟她学习道德学问,仁者无敌!好好学习有益的学问,文以载道。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请教,以免越积越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亲近品德高尚的人们,你会发现,原来社会不是冷酷的,还有阳光,只是以前没有发现。用心感受,用爱奉献,得到的会是整个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这些道理让我受益终生。道德,让社会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清洁!在生活中彬彬有礼,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文明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这是社会中人人都该重视的,是每个人文明行为的标准。生活不是缺少真理,只是缺少发现。
读《弟子规》有感15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少年言语行动、道德修养、待人处世的行为指南,对于我们特别有教育和指导意义。
《弟子规》第四部分着重就学习作了阐述,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读懂弄通这个部分特别重要。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李嘉诚说:“知识改变命运。”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就学习的方法,《弟子规》告诉我们:“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是用心思考,眼到是仔细阅读,口到是多读几遍。学习中,只有心到、眼到、口到,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学到真正的知识。
“紧要功”这三个字对我特别有教育意义,它让我明白: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想学到书山、学海里的知识,必须抓紧点滴时间,用心学习、细心探究、全心拼搏,这样才能增长智慧。
常说一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不好的书则会蒙蔽人的思想,破坏人的心志,让人永远迷失在黑暗当中。“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只有认真、细致、反复阅读经典著作,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的理解是:少年不光要学习好经典著作,还要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不负所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是学习知识的最佳阶段。作为少年的我们,只有勤奋读书、刻苦钻研,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实现个人理想,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读《弟子规》有感12篇(扩展4)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3篇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1
现在在教育中提倡让学生学习背诵《弟子规》,在教学中我们也让学生开始练习背诵。通过假期的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的学习,我对《弟子规》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弟子规》是我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它对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都有指导作用,如果我们都能按照《弟子规》的教诲去做,那么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就能更加和谐。
有人说《弟子规》是给小孩学的,这话不完全正确。《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课本,孩子应该学,但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应该学习。因为《弟子规》讲的是前贤的教诲,是生活的规范,它能使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这种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白,所以每个人都应学习《弟子规》。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使我受到很多教育,其中受教育最深的是《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入则孝”的意思是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因为孝是道德的根本。
我们的身体受之父母,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我们的生命。因此我们应无条件的孝敬父母。那么怎样做才是对父母的孝敬呢?《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话,从表面看它的意思就是说父母的呼唤,要马上应承;父母的命令,有马上执行;父母的教诲,要恭恭敬敬的听取;父母的责备,要虚心的接受,这些都是孝心的体现。俗话说“孝顺孝顺,孝就是顺,顺就是孝”我们应顺应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心意,如果他们的要求是错误的,我们做子女的也不能顶撞他们,我们应做到“谏使更”并且要“怡吾色,柔吾声”;如果父母的责备是错误的,我们也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的成长可谓是呕心沥血,但他们不图我们的回报,就象歌曲《常回家看看》里面唱的那样,他们就图个“**安安,团团圆圆”。可是看看我们现在做的,虽然能给父母一些物质享受,使他们不愁吃穿,但每天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搪塞父母,不能常回家看看,对父母的呼唤、命令、教诲、责备都不能做到“应勿缓,行勿懒,须敬听,须顺承”。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对父母做的还很不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像《弟子规》里说的那样去做,常回家看看,抽时间多陪陪父母,使他们过的更幸福,更开心快乐。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2
先想说一句:活在当下,活着就是幸福。
百善孝为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由始而终。要细细品味,慢慢品尝,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唯有自己去体味才会更加地使人去明白。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就这一句,可以明确的看出,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从这里开始。没有从孝道入手,一个人的德行是成长不起来的,所以教育首重孝道。《弟子规》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 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尤其蔡礼旭老师把儒家文化的精髓注入了弟子规的讲解中,深入发挥了弟子规的精要,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朋友都能够得到足够的人生智慧,成就阳光幸福人生。
我们都是在父母的照顾关爱下一点一点的长大的,父母看着成长的我们不仅仅希望我们能长大同时也希望我们能都*,但是在更多的时间我们被眼前纷繁迷乱,纸醉金迷的社会所迷惑渐渐的忘了家里还有两个人在挂念着自己,还在时刻的注视着自己,还在想着今天天凉了孩子是否穿足了衣服。也许我们都不是一个大孝子,但是我们要做到为人儿女最基本的义务,尽量孝敬父母,他们的要求一点也不高,*时多往家打两通电话,过节或者父母生日的时候还可以还个小惊奇,仅仅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很幸福了。
老人有语:不养儿不知父母心呀!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父母,到那个时候我们会更能体会我们的父母的心情。有父母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在父母的爱包裹下的我们虽然现在还没有踏入社会还没有自己挣钱但是我们能做的还是很多的不是吗?
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而父母的爱有是最无私最长久的,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 ,越久越纯,当都一天你擦掉柜子上满是的灰尘打开风尘已久的那扇么,拿出那瓶酒细细的品一品你就会发现是那么的回味无穷深入人心,顿时泪如雨下,是感动还是悔恨?为了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现在的你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3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注: 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注: 每句话,每个行动。]一举一动[注: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注: 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注: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读《弟子规》有感12篇(扩展5)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读后感1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让我们写《弟子规》的读后感,在我的姐姐的引导下,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弟子”也有“规”。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顺便说一个故事:以前著名诗人王安石是当时国家的重臣,可他有一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国家开大会,他也参加了。正当国王在大会上公开地对王安石说话时,一只虱子,从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脸上,会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话。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不然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话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亲仁,当然好,好日来,坏日少”我们可要努力啊!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要以它作为行为准则!
弟子规读后感2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让我们写《弟子规》的读后感,在我的姐姐的引导下,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弟子”也有“规”。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顺便说一个故事:以前著名诗人王安石是当时国家的重臣,可他有一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国家开大会,他也参加了。正当国王在大会上公开地对王安石说话时,一只虱子,从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脸上,会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话。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不然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话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亲仁,当然好,好日来,坏日少”我们可要努力啊!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要以它作为行为准则。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内容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读《弟子规》有感12篇(扩展6)
——弟子规读书随笔
弟子规读书随笔1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