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父母的心》是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比较探究”文章,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父母心》说课稿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父母的心》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父母的心》是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比较探究”文章,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与本单元所选的其他文章《背影》、《慈母情深》、《养母》、《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金色花》相比,惟有这篇是介绍整个家庭浓浓的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感较完整。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亲情吟歌”这一主题来安排的。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爱已经熟视无睹,视为当然,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这样的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反应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新教材回归生活的思想。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培养学生拥有感恩的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三次调换,从中分析总结父母的心里究竟怎么想。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出发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原则,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感悟法、鼓励欣赏法、启发式以及讨论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中朗读感悟法中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感受语言美;鼓励欣赏法能鼓励学生展示才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
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中,我将引导他们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互渗透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幻)(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学指导,学生展示(四)小结(五)作业
下面,我将把这五个环节做逐一说明。首先说第一个环节,我准备用这样的话语进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川端康成的文章——《父母的心》。
通过讲传说的方式进行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体介绍作者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对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三)自学指导、学生展示
1、检查预习情况,包括本课字词及作者简介
2、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
(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课文题目处。
依照要求请大家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学生点评)
总结:由此,我们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是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
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合作学习,大胆展示,思维更活跃,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从而进入本课的第三个环节。
3、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过渡语: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
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决定表情原因
当天傍晚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贫穷,没有能力抚养
第二天早上送走二儿子,换回大儿子无精打采老大是接班人,按次序也不对
第二天傍晚送走三岁女儿,
换回二儿子不好意思,失魂落魄老二和婆婆太像了,已五岁
第三天上午要回女儿痛哭失声女儿太小,父母冷酷无情
过渡语:同学们填表很认真,请一位同学把结果给大家说一下(幻)。老师也对文章作了认真地阅读,我是这么填写的。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忧虑。在这里要提醒学生,“三送”“三要”孩子正是整篇文章的内容,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的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我又设置了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幻):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学习伙伴共同分析、探讨、总结,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听、说、读、问、评去实现,试图帮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形成技能,掌握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挖掘课文深层的意义,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纳总结
先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可从本课主题谈,也可从写作方法上去谈。
师:在父母的心头,儿女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
(五)布置作业
1、知识积累
练习册第78页基础巩固
2、仿写句子
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条溪流,带来了一路的欢歌;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表达
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编辑一则短信,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与感谢。
这样的作业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训练思维表达能力的大好时机,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又是帮助其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的较好渠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会告诉学生,学习不能满足于课本知识,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引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的获取知识,这也是21世纪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板书
接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本课的板书我按照文章的顺序来设计,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看起来简洁美观又生动形象,启发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效果也更为显著。
五、设计反思
《父母的心》说课稿2
说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3、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
说活动准备:
1.提前召开家长会,并联系一位在外务工的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
2.准备班对课课件。
说活动过程:本次班会,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篇章 走近父母,感悟爱:
第二篇章 体谅父母,理解爱;
第三篇章 关心父母,回报爱。
一、走近父母,感悟爱
1,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分享感动。在动人的旋律中我向学生讲述那个感人的故事:在贵州一个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毁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最后,儿子奇迹般的得救了,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就是:在音乐、图片的渲染下,用那种在特定环境中,父母表现出的伟大而无私爱去触痛学生心灵最柔弱的部分,唤醒学生的亲情,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
2、自己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歌曲《懂你》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引导他们发现一杯牛奶的关怀,一把雨伞的深情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都是父母的爱。这个时候大部分同学们会沉浸在幸福之中。这时候,父母不在身边的那些同学,会显得很沉默,困为他们的爸爸妈妈离家太久,已让他们淡忘了亲情的接触,甚至有些同学会认为他被父母遗忘了。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音乐中,读一位在外地打工的家长寄给孩子的信。听完这封信,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肯定会陷入深深的思念,很多孩子一定会热泪盈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候提出倡议:同学们让我们深情地呼喊:爸爸妈妈谢谢了!
二 、 体谅父母,理解爱
这个环节我采用的是发放感恩问卷的形式来完成的,等学生完成了,再呈现家长的问卷,这个环节的设置就是通过两张问卷的对比引导他们对过去自己的行为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我安排了一个告别不足的仪式,就是把自己的不足写出来并扔进垃圾桶,一切重新开始。很自然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关心父母,回报爱
这个环节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的形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感恩父母?请几位*时做的好同学做汇报,说说自己怎样关心父母。并给他们发放奖品。接下来我总结并提出关爱父母的倡议,将本节班队课推向高潮。在倡议结束后全班同学集体演唱《感恩的心》,让同学们再次在歌声中感受父母之情,释放感恩之心。
四、 最后做总结性发言
父母的爱像阳光,像雨露,你们得到父母的爱就如同一株稚嫩的小芽得到了阳光雨露,你们明天都在爱的天地茁壮成长;而父母得到你们的爱,生活的艰辛,工作的疲惫,就会化作一种无比的幸福。同学们通过这次班队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学会爱你们的父母,善待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友善的人。此次班会在歌声中结束。
以上就是我们班这次主题班会《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的设计过程。
最后,借用当代作家毕淑敏说过的一句话来提醒自己:“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补偿。”所以当我们的父母还在身边就好好爱他们,也许你的爱只是一杯粗茶,只是一碗淡饭,但在父母的心里它是那么弥足珍贵,因为——孝心无价!
践行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从感恩父母开始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践行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从感恩父母开始》。党的*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表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居于基础地位。那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在个人层面的四项价值观中,友善又相对处于更为基础的地位,所以,在实践中积极倡导、培育友善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培育与践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我理解友善就是善待亲人、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社会。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禁要思考怎样让学生做一个友善的人呢?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我选择了首先对他们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因为感恩是在社会活动中对他人友善意识和友善行为的感激之情和举动,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只有先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关爱和回报。要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有一颗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可曾几何时,人们这种感恩之心正在令人心惊地缺失。现在的很多孩子却忽略了父母的爱。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幸福的感觉,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了感恩与回报,他们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不理解父母的期盼,荒费学业,生活浪费,个别同学还欺骗,顶撞父母,他们根本不在乎父母的感受,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设计了《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的这节班队课。
《父母的心》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父母的心》说课稿3篇(扩展1)
——父母的心说课稿5篇
父母的心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主要从说备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备课
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努力改进堂课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从而落实课堂的实效性呢?我认为那就是备好课。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来准备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的。首先,我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我校提出的“五步教学法”设计出教学草案;其次是参阅资料:1、参阅“教学参考书”和“单元提示”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2、参阅课后练习题设计教学内容,因为课后练习题是围绕本课内容而设计的重点问题。第三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完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文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课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前四篇课文已对学生进行了父爱、母爱、兄弟之爱的亲情教育,本文被选为第五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通过情感升华获得新的感悟;二是想让学生学习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2、学情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节又较简单,他们理解文本不在话下。但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阿哥、公主之类,只会享受,不想付出,对父母的爱视为当然,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3、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意之间的联系。” 又根据前面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此结合本课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4、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作者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把一对深爱着孩子的父母亲割舍一个孩子时心灵遭受地艰难地抉择和巨大的悲怆有力的表现了出来,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教学本文的难点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我采用“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学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并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会的重要途径”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以下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程序来实现。我的教学程序是
(一)、情景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导入新课
(课标中“语文教学建议”一部分中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此运用传说创设情景,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情感在老师的语言中激荡起来,内心世界动起来。从而架起文本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通过反复阅读,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
3、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此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遵循并努力完成这些目标)。
(三)学习新课
我运用四步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来解决本课的学习目标,这和我前面提到的教学方法是一致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出你认为难读或者难写的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说说故事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是依据课标中对初中段“识字与写字”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而提出的,并且也体现了文本是学生积累的重要源泉。第二个问题在于突出课标中要求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
(这一步是让学生跳读课文解决问题。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理性角度把握文章情节的变化,并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写作特点“一波三折” 用板书变得直观简单,易于理解,达到教学中化难为易的目的)。
3、三读课文,感悟真情
在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之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父母那浓浓的爱,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精读故事情节部分。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时的理由。
并追问了两个问题
追问1、你认为这些理由是真的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对所找词语和句子加以分析。
追问3、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解决这些问题是学习本文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疑难”,所以处理这一环节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对文本的理解立体起来,才能走进这对父母深沉的内心去感受、品读父母亲对子女那难以割舍的`至爱真情。
4、朗读体会真情
请同学们从文中父母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读一读来传达你内心的感动。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还提出通过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所以此设计一是培养朗读技能,使学生读书做到课标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入的体会父母那真挚的爱。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面对眼前的状况你选择去还是不去?为什么?
要求: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
设计这一步依据的课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谈自己内心的想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即要珍视亲情、珍爱父母。
所以我在结束语中说:
(五)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让学生在我动情又带有号召力的话语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恩思想,至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珍视亲情水到渠成。所以趁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就布置了以下作业)
(六)作业
1、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
(一方面是对本节课情感教育的检验,另一方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后收集一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目的在积累)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目的一是直观突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重点。二是突出本课中心。让学生看到板书就明白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本课中心是什么。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日)
送走长子 女儿换二儿子
浓 浓 的 爱
二儿子换长子 要回女儿
父母的心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课文。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至爱亲情。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已经体会到了父亲深沉的爱、母亲温暖的爱、手足真挚的爱。《父母的心》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所写。他年幼父母双亡,只好寄居在体弱多病的祖父家中。不久,祖父也猝逝了。作者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怀,因而特别渴望父爱、母爱。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让学生们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至爱亲情。这篇小说情节短小,但却一波三折。父母的形象也在这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升华。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普遍逆反心理比较重,不能理解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仍然非常重要。而在这一单元中的学习都是有关于至爱亲情的,所以,在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倦怠情绪。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理解文中父母的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至爱亲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应该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升华为自己的感情世界。我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叙事笔法”作为教学目标,是因为初中生擅长的文体是写记叙文,但学生却很容易犯记流水帐的毛病,让学生在本文简单的情节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说的中人物的描写让学生们看到了人物的特征,然后了解了人物的性格与心理。而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爱,父母为其倾注了一切,但是理解父母辛苦的又有几个呢?因此在情感上有必要让他们学会体谅父母,懂得感激、孝顺父母。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理解父母的感情变化。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讲读法
(情境的创设不可缺少,它就是餐桌上的那道开口汤,有了它课堂的情境才能引人入胜。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初二的学生基础好些的对课文的理解就透些,基础不好的就难些,所以在课堂中讲授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农村中学的孩子来学,学习的条件有限,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去提前收集资料,所以讲授可以转化为学生接受的过程。)
(文本内容需要多读才能理解。吃不透文本也就理解不了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所以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诵读后学生有个整体的对课文的认识。古代教学就处处体现诵读的地位,现在,有些时候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诵读在教学中的地位。)
学法:互动、合作
(课堂学习的氛围很重要,这就需要学生们能在独立思考后的基础上互动起来。大家把各自的理解、想法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最后达成共识。这种互动在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也让学生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六、说教学程序
1、情境创设
收集表现出父母之爱的图片,创设一个情境。然后发问。
导入:父母的爱是什么?(生各抒己见)
是的,父母的爱不是闪闪发光的钻石,不是津津有味的美食,它只是我们在悲伤的时候一句简单的安慰,只是我们在寒冷时一个温暖的怀抱,我记得有人说过:父母的爱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们则是那小小的帆,永远也走不出那片海。无论我们多大,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日本小说家所写《父母的心》。
(提问式导入,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呼唤学生心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在导入语的召唤下,学生的内心感情会有所起伏,为学生理解文本作铺垫。)
2、整体感知(《课标》中要求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
再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体会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 教师 、文本之间的对话。不仅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还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合作探究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a、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
b、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在“送子”“换子”“要子”的情节中是怎样来表现父母那浓浓的爱的?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时的理由。
(3)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对于这个环节,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学习伙伴共同分析、探讨、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疑难”,所以处理这一环节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对文本的理解立体起来,才能走进父母深沉的内心去感受、品读父母亲对子女那难以割舍的至爱真情。
4、拓展——讲述“爱”的故事
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师讲述这首歌背后的真实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10时20分左右,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 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却离开了人世……
韩红从小没爸爸,我5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然后母亲又不在身边,所以父母的这种爱对她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是有哪个孩子不愿意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呢?她被父母这种本能的爱所深深打动,创作了《天亮了》。
(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在感受文中父母的心之后为学生讲述一个这样残忍、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能够加深学生理解父母的心。听的时候很震撼,之后会引发思考。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图回报,子女就是贪婪的索取者。在你享受爱的同时,你是否明白这份爱?)
5、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学生们写出想要对父母说的话。
活动二、请学生们把上述话语告诉父母。(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发微博等。)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居多,他们和父母的见面机会少,自然沟通的也少。这个活动的设计是想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感情上孩子是爱父母的,但都缺少直白的表达,而父母有时爱的方式容易让初中生误解,所以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而且也加深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唯有理解了父母的心,学生们才会写出真挚的话语。这个活动,班级里的学生都会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6、结束语
父母的爱是对子女的不舍,父母的爱是对子女的心疼,父母的爱是为子女哭泣的眼泪,父母的爱是与儿女一生相守的日子。让我们为这一家人祈福,愿他们度过暂时的困难,永远快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解读、分析、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而成的。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求子
贵夫人欲领养 犹豫不决
送子
送大儿子 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送子
送二儿子 无精打采
送子
送女儿 失魂落魄
索子
索要女儿 痛哭失声
(板书体现了重难点。把送子过程和父母的感情变化理出脉络。从这个板书上,学生可以看到父母在送子的过程中忍受的煎熬。让学生们明白父母的爱的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爱,是人类所共有的最美的感情。父母的爱是无私、真纯的。作者自身的经历,使他渴望父母之爱。为我们构思出温暖人心的父母之爱。)
父母的心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父母的心》是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比较探究”文章,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与本单元所选的其他文章《背影》、《慈母情深》、《养母》、《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金色花》相比,惟有这篇是介绍整个家庭浓浓的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情感较完整。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亲情吟歌”这一主题来安排的。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爱已经熟视无睹,视为当然,不知感恩,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这样的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反应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新教材回归生活的思想。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熟读课文,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培养学生拥有感恩的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三次调换,从中分析总结父母的心里究竟怎么想。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出发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原则,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感悟法、鼓励欣赏法、启发式以及讨论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其中朗读感悟法中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感受语言美;鼓励欣赏法能鼓励学生展示才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起来,把他们健康的个性发展起来。
当然,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中,我将引导他们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互渗透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幻)(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自学指导,学生展示(四)小结(五)作业
下面,我将把这五个环节做逐一说明。首先说第一个环节,我准备用这样的话语进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川端康成的文章——《父母的心》。
通过讲传说的方式进行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体介绍作者可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对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三)自学指导、学生展示
1、检查预习情况,包括本课字词及作者简介
2、初读课文:感受父母心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语言简明
(2)内容完整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请大家把你的内容概括写在课文题目处。
依照要求请大家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学生点评)
总结:由此,我们明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说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是这么概括的(投影:本文讲了一对父母因贫穷想送孩子最终没送出去的故事)
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合作学习,大胆展示,思维更活跃,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从而进入本课的第三个环节。
3、再读课文:揣摩父母心
过渡语: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我们或许会发现,文中的父母在送还是不送孩子这个问题上一直是处于犹豫和矛盾之中,那么,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了哪些波澜呢?现在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来体验一下父母内心的真实的感受吧。
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决定表情原因
当天傍晚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贫穷,没有能力抚养
第二天早上送走二儿子,换回大儿子 无精打采 老大是接班人,按次序也不对
第二天傍晚送走三岁女儿,
换回二儿子不好意思,失魂落魄老二和婆婆太像了,已五岁
第三天上午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女儿太小,父母冷酷无情
过渡语:同学们填表很认真,请一位同学把结果给大家说一下(幻)。老师也对文章作了认真地阅读,我是这么填写的。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忧虑。在这里要提醒学生,“三送”“三要”孩子正是整篇文章的内容,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深层的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我又设置了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幻):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学习伙伴共同分析、探讨、总结,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听、说、读、问、评去实现,试图帮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形成技能,掌握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挖掘课文深层的意义,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纳总结
先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可从本课主题谈,也可从写作方法上去谈。
师:在父母的心头,儿女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
(五)布置作业
1、知识积累
练习册第78页基础巩固
2、仿写句子
父母的心是一缕春风,吹暖了我们的心田;
父母的心是一条溪流,带来了一路的欢歌;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父母的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3、情感表达
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编辑一则短信,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与感谢。
这样的作业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训练思维表达能力的大好时机,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又是帮助其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的较好渠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会告诉学生,学习不能满足于课本知识,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引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的获取知识,这也是21世纪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板书
接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本课的板书我按照文章的顺序来设计,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看起来简洁美观又生动形象,启发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效果也更为显著。
五、设计反思
父母的心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四部分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要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无论多么优厚的物质条件,也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儿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本单元围绕“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这一主题来安排课文,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采用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
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在合作中得到肯定,在探索中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至爱亲情,激发学生珍视亲情。
二、说教法
1、激趣法:根据“把课内语文和课外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到生活的海洋里,到大语文环境中,去汲取语文和思想的琼浆”的课标要求,我在课前播放了歌曲“天下父母心”,营造气氛,而后用故事导入课题,在授课结束后,小散文的诵读都是为了达到此目标。课本只是个载体,是个桥梁,根据课文内容,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我们老师,特别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
2、导读法: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养成默读的习惯,且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初中生要求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根据这个要求,我采用了“导读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本。
3、情感体验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引进了一个心理测试:通过老师的讲述使孩子们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不可违背的规率,然后由孩子们在纸上写出自己最亲近的五个人,在经过自己的慎重选择后,用笔将他们的名字一一划去,每划去一个,意味着你的一个亲人将离你而去。这个测试虽说残忍,但对于目前孩子们出现的情感淡漠现象,无疑是一剂良药,通过实验使孩子们明白,我们的父母终有一天将离我们而去,我们要学会珍惜。
三、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及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掊养学生概括大意的能力及通过比较获取信息能力。这些是中考所必备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时就要对学生强加训练。
四、说教学流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共设计了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营造氛围,并以动人的故事导入新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有这么一个传说:一位男子发现自己得了绝症,大夫说要用他母亲的心才能治好。他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没有一点犹豫就马上把自己的心掏了出来。这男子捧着母亲热腾腾的心,赶快去找那位能挽救他生命的大夫。天很黑了,他一不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心说话了:儿啊,摔疼了吗?不知大家在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何感触?‘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心是最无私,最真挚的。他们的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今天,我们就走近一个日本家庭,再次去感受父母的心。”
2、走近作者,品味风格
借这个环节使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写作风格。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设计了两项内容,一是检查预习,以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二是为课文拟标题,目的有二,其一让学生明白拟定题目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其二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概述文章内容。
4、探究交流,理解课文
抓住文中几次换子,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提练关键词语填写图表,通过理由、神态的对比,体会当时父母的心境。“探究”环节的设计则是让同学们更好理解:无论送子,还是要子,父母的心都很矛。这出于对孩子的爱,他们在爱中煎熬,在爱中挣扎。
5、延伸拓展,真情讲述
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材,我在授课时充分地利用这一点。现在的孩子大都感情淡漠,他们生活在福窝里,他们对父母的关爱,亲人的付出,总认为理所应当。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引入了《实话实说》栏目中的一个心理测试。
说实话这个测试很残忍。当初我跟随电视做这个实验时,心中好不忍,纸上所写的每一个人对我来说,同等的重要,我不忍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离开我,每划去一个,我的心都在颤抖,都在流血……最后,我放弃了这场游戏,我实在不愿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但无论有多么不情愿,现实——我们终有一天都要面对。生活中,我们的孩子感情非常淡漠,对于自己的父母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甚至有的从未想过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因此我决定将这一测试引入课堂,虽说痛,但我想这种刮骨疗伤般的疼痛,会使每个经历过的人都受到震憾,如我一样。通过测试我想使孩子们明白,我们的父母亲人终有一天将离我们而去,我们要学会珍惜手中拥有的幸福,并要学会付出,让亲人也因你而幸福。
孩子们在做过这个测试后,心情可能很不*静,此时我会这样对孩子们讲“同学们,我们现在可以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幸亏他们都还在,这只是一个游戏而已。但请同学想想,这些亲人*时是如何对待我的,我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最想说些什么。”因此,我设计真情讲述一环节,让孩子们说出了父母亲人对自己种种的好来,说说了自己的种种不足,说说了自己的想法……
到此我们的上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6、结束语
最后,我引用了一篇小散文《有一天,父母也会老》,以告诉孩子,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未来,孝顺要及时啊!
7、作业:收集有关歌颂亲情的诗歌。
8、板书:
附:有一天,父母也会老。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过马路行动反应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老母亲的一些习惯已不再是习惯时……
那么,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千万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被遗弃了。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们,要有耐心,而不要有怨言。
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生病时不眠不休的照料、供给读书……父母的关心和行动一刻都未停歇过。
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
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父母今天就是自己的未来,孝顺可要及时啊。
父母的心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主要从说备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备课
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努力改进堂课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从而落实课堂的实效性呢?我认为那就是备好课。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来准备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的。首先,我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我校提出的“五步教学法”设计出教学草案;其次是参阅资料:1、参阅“教学参考书”和“单元提示”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2、参阅课后练习题设计教学内容,因为课后练习题是围绕本课内容而设计的重点问题。第三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完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文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课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前四篇课文已对学生进行了父爱、母爱、兄弟之爱的亲情教育,本文被选为第五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通过情感升华获得新的感悟;二是想让学生学习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2、学情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节又较简单,他们理解文本不在话下。但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阿哥、公主之类,只会享受,不想付出,对父母的爱视为当然,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3、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意之间的联系。” 又根据前面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此结合本课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4、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作者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把一对深爱着孩子的父母亲割舍一个孩子时心灵遭受地艰难地抉择和巨大的悲怆有力的表现了出来,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教学本文的难点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我采用“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学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并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会的重要途径”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以下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程序来实现。我的教学程序是
(一)、情景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导入新课
(课标中“语文教学建议”一部分中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此运用传说创设情景,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情感在老师的语言中激荡起来,内心世界动起来。从而架起文本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通过反复阅读,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
3、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此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遵循并努力完成这些目标)。
(三)学习新课
我运用四步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来解决本课的学习目标,这和我前面提到的教学方法是一致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出你认为难读或者难写的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说说故事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是依据课标中对初中段“识字与写字”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而提出的,并且也体现了文本是学生积累的重要源泉。第二个问题在于突出课标中要求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
(这一步是让学生跳读课文解决问题。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理性角度把握文章情节的变化,并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写作特点“一波三折” 用板书变得直观简单,易于理解,达到教学中化难为易的目的)。
3、三读课文,感悟真情
在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之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父母那浓浓的爱,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精读故事情节部分。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时的理由。
并追问了两个问题
追问1、你认为这些理由是真的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对所找词语和句子加以分析。
追问3、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解决这些问题是学习本文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疑难”,所以处理这一环节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对文本的理解立体起来,才能走进这对父母深沉的内心去感受、品读父母亲对子女那难以割舍的至爱真情。
4、朗读体会真情
请同学们从文中父母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读一读来传达你内心的感动。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还提出通过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所以此设计一是培养朗读技能,使学生读书做到课标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入的体会父母那真挚的爱。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面对眼前的状况你选择去还是不去?为什么?
要求: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
设计这一步依据的课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谈自己内心的想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即要珍视亲情、珍爱父母。
所以我在结束语中说:
(五)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让学生在我动情又带有号召力的话语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恩思想,至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珍视亲情水到渠成。所以趁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就布置了以下作业)
(六)作业
1、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
(一方面是对本节课情感教育的检验,另一方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后收集一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目的在积累)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目的一是直观突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重点。二是突出本课中心。让学生看到板书就明白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本课中心是什么。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日)
送走长子 女儿换二儿子
浓 浓 的 爱
二儿子换长子 要回女儿
《父母的心》说课稿3篇(扩展2)
——《妈妈的心》说课稿3篇
《妈妈的心》说课稿1
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5课的歌曲——《妈妈的心》, 这首歌曲《妈妈的心》是一首结构规整,曲调流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内心表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歌曲为2/4拍,宫调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
本单元的五首作品以"妈妈的歌"为专题,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对妈妈深切的爱。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崇高品德。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对妈妈的爱有了很深的感悟。本节课学生需要知道歌曲用妈妈来比喻祖国,来表现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培养对学生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基于上述学情,并结合音乐课程标准中总目标、阶段目标及本单元目标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1、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好《妈妈的心》,通过学习歌曲《妈妈的心》表达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
2、学会用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并了解其在音乐中的作用、意义,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通过歌声抒*感,体现孩子们对祖国妈妈那种天真纯洁的爱是本课的重点,在演唱实践中准确表达休止符是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品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爱祖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爱国主义情感。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还采用了听赏法、引导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小组合作、即兴表演、跟随音乐主动学习歌曲。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预设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1、激趣导入,旋律练习
(1)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首先出示"四四方方一片红云,闪闪烁烁五颗金星。"请同学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问题简单易猜,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本课创设的情境之中。(出示图片*)告诉孩子它可是我们祖国妈妈的象征呢!到今年为止,我们的祖国妈妈已经有61周岁了,可是她却越来越美丽!(配乐欣赏祖国山河风光图)这样的祖国妈妈,你们喜欢吗?
(2)接下来我用歌声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表达我快乐的心情!
范唱歌曲的高潮部分:
5 5 6 5 | 5 3 5 5 6 | 5 — |3 3 5 3 | 3 1 2 2 3 | 2 — ||啦…… 啦……
请喜欢祖国妈妈的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吗?也来表达一下快乐的心情吧!
学生跟老师学唱旋律,指导学生用自然舒服的声音唱好这条旋律。
这样的设计过渡自然,并分散了歌曲的难点,让音乐与情感融为一体。
2、歌曲欣赏
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心形*图片,同时请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请仔细听听,他是怎么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的?歌曲是活泼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
学生交流反馈。要求:知道歌曲的情感,掌握歌曲的情绪。
3、范唱导入,学习休止符
教师范唱歌曲,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老师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停顿了一下?再请同学们讨论:音乐停顿在歌谱上是怎样表示的?
学生回答后我出示四分休止符,并讲解:乐曲中有休止符就表示红灯,看到谱上有"0"休止符要记住"红灯停一停",这一拍要唱在心里。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出示节奏:
X 0 | X 0 | X 0 | X 0 ||
拍手 握拳
仔细观察这条节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学会带有四分休止符的节奏型。
四分休止符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讨论及趣味练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4、层层深入学习歌曲
(1)学唱第一段。
聆听琴声伴奏,学生用 "m" 轻声哼唱旋律。 (注意唱好休止符,提醒学生"红灯停一停" .)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学生随琴声伴奏,对老师的口型,在心里默唱歌词。让学生随琴声伴奏,轻声地唱歌词。
(2)自学第二段。
重点指导学生唱结束句,说说这句跟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不一样?
对比旋律,指导学生唱好结束句。
(3)完整跟琴声轻声唱全曲。
师生共同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妈妈!
(4)用你喜欢的方式给自己伴奏。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这个节奏来给歌曲伴奏。
X — | X — | X — | X — ||
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因此,我在歌曲处理上采用了引导法,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学习歌曲,从而达到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让学生在听、说、唱、动等情感体验活动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
5、拓展延伸,欣赏乐曲
播放《爱我中华》学生围成圈,随音乐律动。
在教学的尾声我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这是本课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拓展。
6、总结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妈妈,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妈妈的心》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跟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第五册教材第五课《妈妈的歌》当中的《妈妈的心》一课。下面,我将重点围绕有效聆听、情感渗透在歌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要有自己的理解,切忌抄教参。很惭愧,我就是抄的教参。)
在本单元中,学唱歌曲《妈妈的心》是一首结构规整,曲调流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内心表白,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歌曲为2/4拍、宫调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个乐段在四个乐句中,都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第一乐句到第二乐句的八度跳进,及第四乐句的旋律上行和充满深情、富有儿童语气的自白,表达了儿女对祖国妈妈发自内心的崇敬情感。第二乐段,用“啦啦啦”衬词和跨小节切分节奏,在旋律上下移三度的模进,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与前段形成强烈的对比,点明了主题,歌声在儿女们对祖国妈妈的祝福中结束——祝灿烂的祖国永远昌盛繁荣。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确立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目标要小,最好能当堂检测。上升到思想高度的目标最好不要出现,太空洞且无法检测。很惭愧,我的教学目标里也出现了!)
1、感受歌曲在音调节奏上的松、紧变化以及歌曲不同乐段情绪对比的特点。
2、能够用亲切地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妈妈的心》,并能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附点八分音符和休止符。
3、在感受音乐作品旋律节奏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伴奏、表演等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儿女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
二、说教学思路:(思路要清晰,最好有小标题,可一目了然。)
本课总的设计思路是以“妈妈的歌”为主题,通过多遍有目的的有效聆听,感受歌曲的特点;以不同乐段情绪对比的方式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变化;以伴奏、表演等多种参与性、创造性艺术展示活动,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与感受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长辈的崇高品格。为此,我预设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听一听——以多遍聆听为手段,通过设计节奏游戏、打击乐器伴奏的形式,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情绪特点。
2、唱一唱——采用歌谱接唱、小组动作创编等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妈妈的心》,体验歌曲的情感特点。
3、演一演——以独唱齐唱多种演唱形式相结合、小组为单位唱奏演于一体综合表现歌曲的形式,创设参与性、创造性综合艺术展示*台,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介绍一下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
开课伊始,我将以泰戈尔的诗歌《仿佛》切入本课,以一首深情的表现妈妈的诗歌奠定感情基调导出本课的"主题“妈妈的歌”。导入处选择的诗歌不作为学生理解的内容,仅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饱含的深情即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
像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
凝住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妈妈总是我们内心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妈妈的歌——《妈妈的心》。”
1、听一听——
第一遍聆听,提出设问“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主要在歌曲的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速度等基本音乐要素,以及歌曲表达的内容。第二遍聆听,学生可在心里轻轻跟着范唱哼唱,同时提问“歌曲在节奏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歌曲中的停顿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了解休止符,并作讲解,音符中有休止符表示停顿,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拍。第三遍聆听,提问“通过聆听,你感受到歌曲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不同乐段,并感受乐段之间鲜明的情绪变化,点明歌曲的主题。第四遍聆听,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感知休止符。此处作为关键处处理一,将在后续详细阐述。
2、唱一唱——
上一部分的有效聆听,学生对歌曲的曲调旋律也比较熟悉了,唱一唱部分,主要带领学生在唱会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歌曲情感的渲染,引导学生能够有感情地从容自如地演唱歌曲。我把歌曲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
(1)分乐段学唱。第一乐段:采用歌谱接唱的形式,让学生接唱第一乐段中比较容易的后一小节,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同时注意休止符。请老师们配合我一起来试一下吧!然后,分析歌谱中出现了mp做讲解p为弱mp为中弱,也出现很多附点八分音符,演唱时带附点的音符要唱的稍微长一点,后面跟着的小尾巴要唱的短一点。歌谱演唱熟练后,加上歌词演唱,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第二乐段:首先分析第二乐段出现了mf做讲解f为强mf为中强,结尾处出现1、2两个小房间,第一乐段的结尾要唱第1个小房间,第二段的结尾即全曲的结尾要唱第2个小房间,注意全曲的结尾出现了渐强符号,这是全曲的高潮,歌曲的主题在这里深化,演唱时情绪要饱满声音要放开。第二乐段的学习结合旋律线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先演唱曲谱,再演唱歌词。注意乐句的连贯,情绪的宣泄,并再次强调最后一乐句句首休止符的演唱,轻轻握拳唱在心里。
(2)通过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身体律动来表现歌曲,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情歌唱。此处作为关键处处理二,将在后续详细阐述。
3、演一演——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独唱、齐唱演唱形式的变化以及唱奏演相结合表现歌曲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同时,大胆激发学生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开展综合艺术展示活动。
以上是我对教学设计思路的阐述,依据本课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两个教学关键处:
一、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休止符节奏。
二、能够用自然、优美、亲切地声音展示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对比,表现歌曲爱妈妈从而爱祖国的情感。
详细介绍一下几个关键处的处理手段:
本课关键处一:准确演唱歌曲中频繁出现的休止符的节奏。关于休止符的处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在听一听的最后聆听环节,小组讨论“歌曲中的休止符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达?”“轻轻点头”“轻轻握拳”等,加深学生对休止符的理解,休止符表示停顿,这里的节奏不出声音唱在心里。并请学生思考“休止符为歌曲的情感表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里的停顿表达出儿女对妈妈甜蜜的爱心)引导学生更细致地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出示设计带有休止符的节奏,以拍手和打舌的方式练习打节奏,进一步感知休止符。
A:X 0 X 0(拍手)
B:0 XX 0 XX(打舌)
在练习打节奏的同时注意强调节奏的强弱变化,拍手的节奏要强一些,打舌的节奏要弱一些。(请老师们互相配合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3、通过打击游戏的进行,进而加入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这里也请几位老师配合我一起来为歌曲伴奏吧!(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配合到这里吧,谢谢各位老师!)
新课标中明确阐述了:3——6年级学生应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并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作品的情绪。所以这节课我首先设计了用身体语言表现休止符的方式初步感知,然后设计带有休止符的节奏型进一步感知,最后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由简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准确演唱休止符。
设计意图: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听音乐打节奏感知休止符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打击乐器伴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合作的能力。
本课关键处二:能够用自然、优美、亲切地声音展示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对比,表现歌曲爱妈妈从而爱祖国的情感。对此关键处的处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本课开始的听一听部分,通过感受基本音乐要素、了解休止符、对比歌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实践感知休止符,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循序渐进地体会歌曲,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在唱一唱环节,分乐段学唱的过程中,适时提问“通过对不同乐段的学习,同学们认为每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会用怎样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呢?”分小组设计动作表现歌曲,一乐段停顿*缓,表达对妈妈甜蜜的爱心,二乐段连贯激昂,表达对伟大祖国深深的爱。通过讨论、表演,引导学生用真情表现歌曲。巧妙的肢体语言能够使演唱“锦上添花”。以情带声,引导学生在脑海里“画出美妙的画”来。唱准曲谱后,再演唱歌词,通过演唱验证自己所“画”的作品的美妙,使学生领略用情歌唱的魅力。
3、通过演一演环节中唱奏演三位一体表现歌曲,独唱、齐唱不同演唱形式的转换以及互动评价机制的辅助下,对歌曲的学习成果集中展示,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表演的舞台,学生自主合作,可以将歌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是3~6年级在演唱方面提出的学段目标。此关键处围绕从歌曲的学习的第一部分聆听开始渗透,直至最后目标的达成,在实践中感受歌曲、理解歌曲,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各位领导、老师们,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点设计思路和想法。有效聆听,打开了音乐学习的智慧之门;情感渗透,为美妙的歌声插上翅膀。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收获!
谢谢大家。
《妈妈的心》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妈妈的心》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2、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
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妈妈的心》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4、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音乐知识:掌握四分休止符,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
3、激励创新。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使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不但牢固的掌握了知识,而且能享受到成功创新的快乐。
三、说学法
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创作歌词、节奏练习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说教学程序
(一)用母子间的情感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情感。
(二)抒*感使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
(三)新课讲授:
1、激趣设疑,情感导入
2、根据歌曲创编歌词,通过创编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边拍边读,使他们提前掌握歌曲的歌词和节奏,为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3、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用“啦”模唱歌曲的旋律。
(3)分段随琴学唱歌曲
(4)边唱边为歌曲伴奏。
(5)听歌曲,边唱边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加上适当的动作。
(6)小小展示台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7)改编歌词唱一唱。
(8)巩固
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形式来演唱使歌曲更加优美动听?
(运用多种形式来演唱歌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低视生与全盲生的合作精神。)
五、课堂小结
《父母的心》说课稿3篇(扩展3)
——《父母的爱》说课稿3篇
《父母的爱》说课稿1
一、说教学内容和学情: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材中习作内容的表述是“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可以写出完整的习作,但内容表达总是不够具体,显得空洞,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来。
二、说教学目标:
本次习作练习需要两个课时,我在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的习作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课文学习内容和写法的引导,第一课时着重落实指导习作,初步完成表现父母爱的具体事例的重点片段。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写作水*,本课时我拟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小结表现人物品质和特点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在习作中怎样能使事例更加具体、生动。
2、引领学生感悟生活中温暖的母爱与深深的父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学会沟通,学会理解。
三、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有效地完成这次的习作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激趣法:通过谈话和图片展示,以及对例文修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
2、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细节描写的多种方法,以及引导怎样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生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教师尽量少说,大量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2、互说互评法:学生讲好的故事,无论句、段、篇,哪怕是一个词,教师也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3、学生修改法:说中改、评中改,提高学生口头修改作文能力,在交流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通过单元主题内容的回顾,揭示本次习作是表达“父母的爱”为主题内容的。
(二)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还得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先展示一篇不太成功的习作,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性。然后阅读回顾本单元学习的细节描写的句子,体悟描写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对这篇习作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畅谈父母的爱、交流心声。从“你的爸爸有没有像例文中这样的?”引出话题,自由交流自己和父母相处的一件小事、一个瞬间,表达出我们内心最想和父母说的话。再结合生活中父母爱的图片,来触动孩子们心底最深、最浓的亲情。拓宽了学生对爱的认知,激发出他们内心对父母的温情,增进对父母的理解和爱意,更激发出他们想要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欲望。
(四)学生自由习作。时间关系,要求学生只写出与父母相处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习作片段展示、作简要讲评。只要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有具体的事例展示出来,都要给予表扬。使他们更有信心完成整篇的习作任务。
(六)总结收获。
总之,整节课我都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尽量激活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善说,进而达到乐写、善写。
《父母的爱》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疼爱》。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父母的疼爱》是*地图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本单元以家庭生活为主题,共有5课,分别是《家庭树》、《父母的疼爱》、《现在的"我能做什么》、《家庭的记忆》和《我想要 我能要》。这5课在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上互相依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深刻感受亲情中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父母的疼爱,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为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的疼爱,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
2、能力与方法目标:学会关心父母,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知识目标: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学期品德与社会课的重点训练目标和本单元的主题,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感受父母的疼爱。
难点:懂得感激父母。
四、教法学法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以新课程为指南,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活动体验、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
1、激趣导入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材是开放的文本。”“一堂好课,开好头是关键。”教材中歌曲欣赏环节提供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孩子们唱得比较少。为了更贴近现代孩子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选用的歌曲是《爸爸去哪儿》。上课伊始,我就播放这首歌曲,让孩子们随着音乐轻轻地哼唱,左右摇摆。老师随着孩子们的情绪导入课文: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节课让我们去感受父母的疼爱。板书:父母的疼爱。
孩子们通过倾听哼唱,重温欢快的生活,回忆父母对自己疼爱的点点滴滴,是多么温馨愉快的一件事啊!
2、感受疼爱
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好,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对于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事,大部分孩子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能全面地正确理解父母的疼爱。为了突破这一重点,让孩子从心灵的深处真切地感受、正确地理解父母的疼爱。
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让学生去感受父母的疼爱。
(1)找一找,爱无处不在
首先要让他们感受父母的爱无处不在。于是,我让孩子们说说从小到大父母为自己做过什么,接着让同桌间互相找一找书包里的文具、看一看身上穿的衣服鞋子,闻一闻头发里飘出来的洗发水的香味儿,你感受到父母的疼爱了吗?在这个简单的活动中让孩子们亲自寻找并交流父母从物质、精神上都给予了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疼爱无处不在。
(2)说一说,倾诉伟大的爱
为了让他们从心底中真切地体会理解父母的爱,让父母深深的爱叩击到孩子们心灵的深处形成情感的共鸣。我接着将课前准备的一篇故事与孩子们分享。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湖北女士陈玉蓉,她的儿子13岁那年被确诊患有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可能导致死亡。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但在当时,这位母亲患了重度脂肪肝,为了挽救儿子的性命,她通过锻炼、节食、暴走在短短七个多月里让脂肪肝奇迹般地消失了,成功地赋予了儿子第二次生命。陈妈妈用她*凡地举动倾注着对儿子不懈的爱。20**年她当选为“感动*”十大人物之一。在她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下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当孩子感受这位母亲对儿子伟大的爱后,回忆父母亲对自己的爱中最感人的一瞬间。接下来让孩子们以小组形式交流,每一组推荐一名故事讲得最感人的孩子在全班进行交流。
(3)辩一辩,理解正确的爱
当孩子正沉浸在父母爱的浓情时,为了突破正确理解父母的疼爱,懂得感激父母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下面这个教学环节:我用课件出示两幅图片。第一幅图是孩子在前悠闲地走着,而父亲身上背满了孩子的各种物件;第二幅图是父亲严厉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孩子觉得很委屈、伤心。图片出示后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正反方进行辩论。
在感受亲情这一环节中,我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辩一辩来感受父母的疼爱。
3、体验亲情
“体验学习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所以我设计以下两个情境,让学生换位扮演“父亲”或“母亲”。
情景一:*时,当父母早起为自己做早餐时,孩子们还沉浸在梦乡里。当孩子起来吃着美味的早餐时,父母早挤上拥挤的公交车去往上班的途中。周六,当父母还未苏醒时,孩子们反过来为父母准备一杯热腾腾的牛奶。
情景二:当孩子生病时,父母对孩子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当父母生病时,孩子为他们端茶倒水。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亲身体验,理解对父母疼爱自己的厚重与不易。
4、感恩行动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首先让孩子填写61页、62页令父母操心、生气、高兴的是什么以及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心愿是什么等。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亲情卡片,完成课本61页“你为父母做过什么”并将填好的卡片贴到我们的亲情树上。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父母的同时,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回报父母的方式,让学生对父母的爱具体化,落实到实处。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板书: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让学生感受爱、认知爱、体验爱、回报爱为线索,采用了情景教学、活动体验、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深刻体会父母的爱是伟大、厚重的并学会感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父母的爱》说课稿3
一、活动背景: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他们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很少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的生活的忙碌与劳累。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这一活动主题,授课的年级是四年级。
二、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课所有的准备队员自己完成,主要包括:一引导队员围绕感恩父母开展小调查、小寻访、小体验活动;二了解身边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三注重从社会和校园生活中发现身边孝心少年。
三、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课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来报答父母;
3.为了让学生从心底体验感恩,学会感激,以充满爱心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活动准备
为了这次活动,我们准备了反映父爱和母爱的歌曲《爱的奉献》《感恩的心》;收集了感恩的故事,孝敬父母的图片;会后,希望同学们能给父母写一封信或写一篇关于感恩父母的演讲稿。此次的活动,我们还邀请班里学生的家长,在活动中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五、活动过程:
首先是队会仪式,接下来围绕目标,与孩子们集体讨论,确定了以下活动环节:
(一)、“走进父母,感悟爱”
首先在队会的开始,大家先欣赏一段歌舞表演《爱的奉献》,将学生带入氛围中。接下来,主持人宣布队会正式开始。第一部分我们重点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述“苹果树和小男孩”的感人故事。讲完故事之后,要让学生明白,那棵苹果树就像我们的父母,而我们就像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地索取,父母尽其所能,我们接受的却是那么地心安理得。此时此刻,学生应该已经被故事和我们的话语感动,心情都不会很*静。
中队长点评:虽然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谁也不能否认,成长的每一步无不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体现着父母深沉的爱。你们的父母在时时刻刻挂念着你们,祝福着你们,当你们寂寞时,抚慰你们孤寂的心灵;当你们迷惘时,照亮你们茫茫的人生”可我们又对父母了解多
少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
(二)、“体谅父母,理解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歌曲《鲁冰花》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从一杯牛奶的关怀,一把雨伞的深情中体会到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父母的爱,沐浴着父母的爱,同学们会沉浸在每一幸福的时刻。
为了让学生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些调查的题目,如:你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父母的爱好是什么?父母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通过课下调查显示的结果,使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不用调查也会知道结果,父母会对我们的一切记忆的都很深刻。
此环节我还设计了真情互动环节:我们会播放“妈妈,洗脚”的广告,进行真情互动。(播完后说)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双手端着一盆满满的清水,朝着母亲边走边喊“妈妈,洗脚”。这纯真的童音,这动人的画面,给我们以强烈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感恩我们的父母呢?将此问题抛出,引出下一个环节。
(三)、“关心父母,回报爱”
本环节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感受、朗诵等形式达到活动效果,首先小组讨论交流自己为父母做的小事,并请几位同学做汇报,说说自己怎样关心父母。其次主持人带领全班同学配乐朗诵诗歌(〈秋的喁语〉),使学生把感恩父
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这将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四)、“拥抱父母,拉近爱”
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重点引导孩子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立志向--找榜样--筑梦想--同进步--在行动五个形式引导全体队员做传承孝心小使者。
第一小组搜集我们身边孝敬父母少年的小故事,同学汇报。第二小组搜集身边孝心少年的图片,我们展示。与榜样比一比,找一找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引导队员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中队、我们的校园做起,争做孝心好少年。
最后,我设计了向父母献花的环节,班里的孩子为邀请来的父母献花,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谢,并发表感言。其他同学制作贺卡,通过亲手制作并对父母说上一句感恩祝福或*时最难以表达的话,让学生进一步走近父母,懂得长存感恩之心。全班同学集体表演唱《感恩的心》,让同学们再次在歌舞中感受父母之情,释放感恩之心,此次班会在歌声中结束。
辅导员总结:同学们,将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这将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六、希望达到的效果
1.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大家感受着,思索着,回忆着来自父母的爱,沉浸在爱与被
爱中。
2.以前,孩子们认为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都理所应当,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一次班会活动,让孩子们明白,原来爱就在生活中最*常最细微之处。
3.希望教学活动过程能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更加敬爱父母,让他们永怀感恩之心,与爱同行。把对父母的爱与感恩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
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父母的心》说课稿3篇(扩展4)
——《父母的心》教案10篇
《父母的心》教案1
教学目标
1、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心。
2、让学生体会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小说的这种文体。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理解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之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文本
1、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读课题(“心”字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全文,然后复述故事(复述要详尽)
2、在掌握了故事情节后,我们能不能把它归纳得更简洁些?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2文章中的这对父母几次送出孩子,又几次后悔而要回?
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题
1、我就有个疑问了,这对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
1贫穷到无法养活孩子
2希望孩子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2、既然送是体现对孩子的爱,这对父母又为什么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
1他们是不是那种随意爽约的人?
2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实际隐藏着父母什么样的感情?
③这种深切的"不舍之情,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④为什么会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⑤无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⑥父母的魂魄是什么?
⑦加上痛哭失声,这一连串的词语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顺序?
12、父母的心在理智与情感中煎熬
现实:过上好日子——送
爱
情感:万般不舍——不送
四、品味结尾,引发思考
1、请一位同学读结尾,看看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2、它有什么含义需要重读?
3、看到他们一家人团聚,大家是否感到高兴?
4、小小说的结尾常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出人预料,二是引人深思、回味无穷。本文属于第几种形式?
《父母的心》教案2
教学目标
1、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心。
2、让学生体会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小说的这种文体。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理解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之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文本
1、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读课题(“心”字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全文,然后复述故事(复述要详尽)
2、在掌握了故事情节后,我们能不能把它归纳得更简洁些?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2文章中的这对父母几次送出孩子,又几次后悔而要回?
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题
1、我就有个疑问了,这对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
1贫穷到无法养活孩子
2希望孩子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2、既然送是体现对孩子的爱,这对父母又为什么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
1他们是不是那种随意爽约的人?
2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实际隐藏着父母什么样的.感情?
③这种深切的不舍之情,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④为什么会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⑤无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⑥父母的魂魄是什么?
⑦加上痛哭失声,这一连串的词语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顺序?
12、父母的心在理智与情感中煎熬
现实:过上好日子——送
爱
情感:万般不舍——不送
四、品味结尾,引发思考
1、请一位同学读结尾,看看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2、它有什么含义需要重读?
3、看到他们一家人团聚,大家是否感到高兴?
4、小小说的结尾常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出人预料,二是引人深思、回味无穷。本文属于第几种形式?
《父母的心》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技巧。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初读理情节、品读析人物、悟读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
1、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难点: 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两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板书)。那么父母之爱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父母的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老师指导补充
2、(1)给下列字注音或组词:
濑( ) 佣( )酬( ) 舱( ) 褴褛( )
(2)解释:
失魂落魄:
如数奉还:
3、作者介绍
同学们自愿举手回答和完善,老师补充注意事项: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奖,作者身世对其创作的影响。
三、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文中父母的心情变化。
2、划分段落,进一步掌握文章结构和故事的展开
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想*。
发展(7-12)三次送换子女。(送大儿子→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用小女儿换二儿子)
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3、小结:这个故事的三次送换,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再读课文,想想:三次换子女时,父母分别用了什么样的理由?有什么不同的表情?你能从中体会到父母什么样的心理?完成下表: 次数 理由 表情 心理
五、悟读课文,明确主旨
三读课文,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说出你的理由。
讨论后教师总结:在父母的心头,儿女就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正如俗话所说: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送与不送都是爱。
六、总结
小说写作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小说主题特点: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愁(父母的心的内涵)
七、布置作业
1、仿写“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
2、思考日常生活中父母为我们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出的努力,我们又做出过什么让他们欣慰的和伤心的事;把它们分别列写出来,交给父母。
【附】板书: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次数 理由 表情 心理
一 贫穷 眼含热泪 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怨
二 接班人次序 无精打采
三 和婆婆太像 失魂落魄
四 太小、冷酷 痛苦失声 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
作品风格: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
《父母的心》教案4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教学设想:
1、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2、课前布置学生交流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准备课堂交流,以感受父母的爱。
3、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收集到积累本上,准备课堂交流。
4、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
(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2、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时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送走长子时条件优越,减轻负担
次子换回长子时
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女儿换回长子时
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要回女儿时难舍女儿,决意不送
《父母的心》教案5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4、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翻译出版。
2、导语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19自然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6),破题。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7—10),故事的开端。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部分(11—13),故事的发展。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部分(14—18),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
第五部分(19),小说的结局。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
(一)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五、句段理解
(二)那男人才哭着说:“本来不应该……。把那么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当爹妈的冷酷无情。你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女儿一家六口人而死在一起好。”
理解: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土窝。”托.富勒说:“孩子是穷人的财富。”(《箴言集》)苏霍姆林斯基说:“爱孩子——这是作为能够影响他人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名人名言录》)这几句话点出了本文的中心。
(三)该是父母和儿子分手的时候了,这对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地走出了舱房。……那位父亲牵着五岁的儿子的手,无精打采地走进那财主太太的客舱。
……这回两口子一起来到那位财主夫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理解:为生活所迫而卖亲骨肉,其痛苦自不待言。怎么避免雷同的表达效果呢?作者三次调换分别用”眼含热泪、难割难舍”“无精打采”“痛哭失声”描述,痛苦逐渐加深,我们不难从中感到父母情感的震荡,从情节上说,又为“有钱妇人”最终放弃了收养作了铺垫。
六、积累中学语文在线
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学生互相交流。
七、小结
1、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八、结构图解
贫穷父母 夫妻 第一次送子 第二次送子、索子 第三次送子、索子 索回女儿
多子没能力抚养 商量 请你收下吧 长子“是我接班人 “ 就像把婆婆仍了 “太太担心”
贵妇人 无子 求子:过好日子 第一次得子 第二次得子、 第三次得女、还子 还女儿 也跟着悲伤
日子富足 继承家业 按约付钱 还子,高兴同意 “有些不高兴” “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
九、布置作业
《父母的心》教案6
学习目标:
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文章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
1、 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2、 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
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
出示.课件:
1、 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 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
3、 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
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
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
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
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并谈谈你最喜欢的一句是什么?
同学交流,明确。
请同学们用手中智慧的笔,以你喜欢的文学样式,学学古人,写一段话,来颂扬这种淳朴美丽的情感。
学生先自写,然后小组交流,按组推荐一至二篇,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并说出推荐的理由,然后请同学点评。
《父母的心》教案7
教学目标
1、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心。
2、让学生体会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小说的这种文体。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理解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之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文本
1、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读课题(“心”字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全文,然后复述故事(复述要详尽)
2、在掌握了故事情节后,我们能不能把它归纳得更简洁些?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2文章中的这对父母几次送出孩子,又几次后悔而要回?
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题
1、我就有个疑问了,这对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
1贫穷到无法养活孩子
2希望孩子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2、既然送是体现对孩子的爱,这对父母又为什么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
1他们是不是那种随意爽约的人?
2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实际隐藏着父母什么样的感情?
③这种深切的不舍之情,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④为什么会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⑤无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⑥父母的魂魄是什么?
⑦加上痛哭失声,这一连串的词语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顺序?
12、父母的心在理智与情感中煎熬
现实:过上好日子——送
爱
情感:万般不舍——不送
四、品味结尾,引发思考
1、请一位同学读结尾,看看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2、它有什么含义需要重读?
3、看到他们一家人团聚,大家是否感到高兴?
4、小小说的结尾常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出人预料,二是引人深思、回味无穷。本文属于第几种形式?
《父母的心》教案8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自主导学】
1.《父母的心》作者是 , (国)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uán 故 无精打cǎi 如数fènɡ 还 xiàn 慕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①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
褴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但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贫穷 贫困
①那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的 父亲和他的孩子们。
②他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生活非常 。
酬谢 感谢
①我 我的母亲,因为她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②钱呢,就算你们教给我懂得 父母之心的吧。
5.速读全文,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大意。
序幕: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穷人夫妇最后一次索回女儿,一家人团聚。
【自主合作探究】
6.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7.揣摩文中“父母的心”,根据下列情境,补写那对穷夫妇当时的心理。
示例:送走长子时:他们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让他过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减轻一些。
(1)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2)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3)要回女儿时:
8.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题目。(4分)
一位有钱的太太虽然年过四十,但还没有孩子。她看见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衣衫褴褛,带着三个孩子,日子很艰难。这位高贵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位贫穷的父亲和他的孩子们。她唤过一名女佣,低声吩咐了一番后,女佣便来到那位父亲的跟前说:“________________”
(1)高贵的夫人是怎样吩咐女佣的?请想像一下,把夫人吩咐的话写出来。
(2)女佣将怎样对那位父亲说,把你认为最得体的一种写在下面。
9.“父母的心”中的“心”有何含义和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文章中的父母亲从事件开始,心理就不断地在变化着;对人物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他们的心理变化展开的。
B.文中用财主夫人的心与父母的心作对比,文章的中心也是通过这一点体现出来的,突出了父母的“心”是不慕钱财的。
C.从这对父母的决定可以说明这颗心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心。
D.心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导线,串起了整个故事的情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反馈检测】(20分)
10.“数”字有三个读音:A.shǔ B.shù C.shu,下面的成语中加粗的“数”应读什么音?在括号内写上序号。(6分)
(1)数不胜数( ) (2)如数奉还( )
(3)数典忘祖( ) (4)数见不鲜( )
(5)数米而炊( ) (6)数一数二( )
11.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并说说这些关联词的表达作用。(3分)
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 )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 ),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 )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下老大。
12.课文的原文有这样一句:“……但是孩子的衣服却相当的脏。”课文将这个“脏”字改作“破旧”。为什么要这样改?请说说你的体会。(4分)
13.课文写父母对三个孩子一个也割舍不掉,你能否用一句民间俗语来概括?(3分)
14.《战国策》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认为课文中父母不愿把儿女给富人,是不是失策?(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4分)
《父母的心》教案9
教 学目 标
1、体会蕴含于小说中的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2、学习在曲折的情节中展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3、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重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自学质疑】
结合学案内容,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拨和指导。(此环节放在课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假如爱有天意》,创设情境。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它,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
二、交流展示:了解感人故事
1、第一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1题。
(1)走近作者
川端康成,日本现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2)给划线字注音。
濑户lài 褴褛lánlǚ 酬谢chóu 函馆hán
舱房 cāng 失魂落魄 hún p
2、第二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2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 本文讲述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父母
对子女的崇高爱心。
3、第三小组代表展示学案第3题。 (学生板书文中几件事)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富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
送长子
一波三折 换次子
换女儿
要女儿
分析本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穷父母、四个孩子、贵妇人和她的女佣;
环境:航行在海上的轮船;
情节:开端,贵妇人想要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发展,穷父母三次换送子女给贵妇人;
高潮,穷父母要回自己的女儿;
结局,穷人一家六口又团员团聚了。
3、你认为本文故事围绕穷父母送不送孩子情节有何特点?作用怎样?
学生交流:
情节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作用: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贫穷父母内心的矛盾和对子女的爱。
4、讨论阅读本文时在语速、感情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并范读。
教师指点:语速舒缓,语带无奈、哀怨,读出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
三、合作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1、父母把孩子送出去,抉择是如此的艰难,内心是如此的矛盾,小组合作朗读5-15节,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语句,找出具体的词语赏析,仔细体会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
(学生齐读或小组分读)配乐《假如爱有天意》
——小组展示: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说出表现这种心理的语句,一生总结。
a、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四、精讲点拨:领悟文章主旨
(质疑探究:学生事先提出问题,教师投影展示)
1、你觉得父母要回孩子的哪一次理由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 师总结:最后一次理由,是实质性的理由,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颗至亲至诚的爱心。)
(请同学们从文中父母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读一读来传达你内心的感动。)
2、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不是更能体现父母的爱子之心吗?文章现在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总结: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
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考虑的,为下文情节发展蓄势。)
五、拓展迁移:表达情感
1、过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要回了,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板书:
父母的心
〔日〕川端康成
主人公:穷父母
↙ ↘
情节 神态描写 → 体会心理
富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 十分犹豫 一
送走长子 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切
次子换回长子 无精打采 为
女儿换回次子 失魂落魄 子
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 女
《父母的心》教案10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教学设想:
1、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2、课前布置学生交流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准备课堂交流,以感受父母的爱。
3、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收集到积累本上,准备课堂交流。
4、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
(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2、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时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送走长子时条件优越,减轻负担
次子换回长子时
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女儿换回长子时
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要回女儿时难舍女儿,决意不送
《父母的心》说课稿3篇(扩展5)
——《父母的心》教案10篇
《父母的心》教案1
教学目标:1、能体会课文中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我们来作个调查:知道爸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指名学生说说父母的生日)知道爸妈生日并给爸妈庆祝过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
看来,父母在我们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却永远是第一位的:下雨时,总能见到父母送伞的身影,生病时,总能见到父母担忧的神情,生日时,仍能见到父母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那么,我们今天就跟随川端康成一起来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110页。
二、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
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说说理由。
(建议大家朗读)
准备好了吗?荆老师注意到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这个词有个别同学读得不很准确:褴褛 谁能告诉我它怎么读?学生读
相信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就请大家发表观点。
答案:①、 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请2—3人发言,比比谁更简洁。
提问:其他同学怎么样?有没有比他更简洁的?
②、(不可恶。
a、他们地位低下。一家六口,生活艰难,把孩子送出去,是现实所迫。
b、富人家条件好,孩子去了能过上好日子,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
c、他们最终还是把孩子要回来了。
因此,这对父母并不可恶。)
过度:这对父母不但不可恶,而且在内心深处痛苦地挣扎着,他们所作的一切源于对孩子的爱。而这种真挚的感情已经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文字还原成真挚的感情。
2、再读体验: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细细品味,边读边圈点勾画,思考两个问题:
①他们既然把孩子送出了,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来?
②文中哪个画面最使你感动?请简述理由。
(可从神态、语言、动作入手,抓关键字词等方面分析)
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答案:①、虽然理智告诉他们可以送出孩子,但这种理智经不起时间和感情的折磨,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的考验。爱子之心使他们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贵妇人要回了孩子。
3、三读感悟:
过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要回了,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四人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①、这一家六口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越多越好。
答案:学生可以想象:a、一家六口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翻了身,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财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大儿子最终成了总经理家业的继承人。
c、由于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d、生活艰苦、父母后悔没有送走孩子
e、贵夫人认这几个孩子为干女儿、干儿子,给父母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一部分保障
f、父母用100元开了一家小店,和贵夫人一家有生意上的往来——)
4、真情表白
过度:文中的父亲说:“宁愿和儿女饿死在一起,也不愿舍弃任何一个孩子”,这是一种爱的表现。那么,我们自己的父母呢?她们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
①、荆老师课前采访了一位嘉宾母亲,对自己的儿子期望很高,儿子犯错,她经常会责备儿子,那么,她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首先让我们来听听这位母亲的心里话。打出采访视频。
你是如何看待视频中妈妈的? 3位学生发言
对,虽然儿子身上有许多缺点,但他在父母的心中永远是最好的。生活中父母之爱的表现虽是朴实的,*凡的,但值得在记忆中永远珍藏。
②、学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看了视频中的"母亲,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父母是多么地爱孩子,那么,今天晚上回到家里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行动。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结束后挑选一位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时间3分钟)
(学生用诗歌、歌曲、及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关心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爱
给父母写一封信…)
5、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把这些内容连在一起就是一曲爱的赞歌。这一切一切的爱都源于父母有一颗赤诚的晶莹透亮的爱子之心,荆老师现在把这爱的赞歌浓缩成一句话:父母之爱如暖阳 无私奉献给大地 来作结。
并把它赠送给在座各位的爸爸妈妈。
三、作业
1、请展开你的想象,选择一种结局进行续写。
2、请同学们把自己内心的美好祝愿浓缩成一副对联,并发挥我们班的特色,用毛笔写就送给你挚爱的父母。
四、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有了父母浓浓的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同时也让我们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安渡春秋,让亲情永驻人间。
也希望大家把这种爱的感觉延续到课后,让我们以笔传情。
《父母的心》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感知故事内容。
2学习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探究文章主旨。
助读资料
川端康成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他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母父母和姐姐有陆续病故,孤独忧郁其伴其一生。1926年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1968年因《雪国》《千羽鹤》 《古都》获诺贝尔奖。
一、自主预习,互检互测(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1、完成练习册上的字音字形部分。
2、预习完课文,你认为父母的心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我的课堂我做主)
1、复述故事 注意:(1)抓住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讲。(2 )语言简明生动。
2、穷父母为什么要一次次从贵妇人那里要回自己送走的孩子?每一次换孩子的理由是什么?神情怎样?这是什么写法?
送孩子 理由 神情
送走长子时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要回女儿时
3、用笔勾画出你认为最精采,最能表达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4、你如何看待父母亲调换孩子是的理由?他们是父母亲的心里话吗?
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我参与,我快乐!)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升(再接再厉!)
1、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请你发表你的见解。
2、收集有关父母子女的.格言、名句、诗歌或歌词。
3、请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有真情实感。(200字左右)
《父母的心》教案3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4、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翻译出版。
2、导语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19自然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6),破题。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7—10),故事的开端。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部分(11—13),故事的发展。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部分(14—18),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
第五部分(19),小说的结局。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
(一)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五、句段理解
(二)那男人才哭着说:“本来不应该……。把那么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当爹妈的冷酷无情。你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女儿一家六口人而死在一起好。”
理解: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土窝。”托.富勒说:“孩子是穷人的财富。”(《箴言集》)苏霍姆林斯基说:“爱孩子——这是作为能够影响他人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名人名言录》)这几句话点出了本文的中心。
(三)该是父母和儿子分手的时候了,这对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地走出了舱房。……那位父亲牵着五岁的儿子的手,无精打采地走进那财主太太的客舱。
……这回两口子一起来到那位财主夫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理解:为生活所迫而卖亲骨肉,其痛苦自不待言。怎么避免雷同的表达效果呢?作者三次调换分别用”眼含热泪、难割难舍”“无精打采”“痛哭失声”描述,痛苦逐渐加深,我们不难从中感到父母情感的震荡,从情节上说,又为“有钱妇人”最终放弃了收养作了铺垫。
六、积累中学语文在线
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学生互相交流。
七、小结
1、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八、结构图解
贫穷父母 夫妻 第一次送子 第二次送子、索子 第三次送子、索子 索回女儿
多子没能力抚养 商量 请你收下吧 长子“是我接班人 “ 就像把婆婆仍了 “太太担心”
贵妇人 无子 求子:过好日子 第一次得子 第二次得子、 第三次得女、还子 还女儿 也跟着悲伤
日子富足 继承家业 按约付钱 还子,高兴同意 “有些不高兴” “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
九、布置作业
《父母的心》教案4
学习目标:
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文章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
1、 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2、 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
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
出示.课件:
1、 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 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
3、 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
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
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
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
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并谈谈你最喜欢的一句是什么?
同学交流,明确。
请同学们用手中智慧的笔,以你喜欢的文学样式,学学古人,写一段话,来颂扬这种淳朴美丽的情感。
学生先自写,然后小组交流,按组推荐一至二篇,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并说出推荐的理由,然后请同学点评。
《父母的心》教案5
〖学习目标
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
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文章思考
2. 组织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考 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
3. 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 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教学反思
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交流:文章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发言
2. 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 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 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 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父母的心》教案6
学习目标
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
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文章思考
2. 组织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考 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
3. 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 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教学反思
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交流:文章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发言
2. 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 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 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 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父母的心》教案7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4、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翻译出版。
2、导语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19自然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6),破题。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7—10),故事的开端。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部分(11—13),故事的发展。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部分(14—18),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
第五部分(19),小说的结局。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
(一)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五、句段理解
(二)那男人才哭着说:“本来不应该……。把那么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当爹妈的冷酷无情。你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女儿一家六口人而死在一起好。”
理解: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土窝。”托.富勒说:“孩子是穷人的财富。”(《箴言集》)苏霍姆林斯基说:“爱孩子——这是作为能够影响他人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名人名言录》)这几句话点出了本文的中心。
(三)该是父母和儿子分手的时候了,这对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地走出了舱房。……那位父亲牵着五岁的儿子的手,无精打采地走进那财主太太的客舱。
……这回两口子一起来到那位财主夫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理解:为生活所迫而卖亲骨肉,其痛苦自不待言。怎么避免雷同的表达效果呢?作者三次调换分别用”眼含热泪、难割难舍”“无精打采”“痛哭失声”描述,痛苦逐渐加深,我们不难从中感到父母情感的震荡,从情节上说,又为“有钱妇人”最终放弃了收养作了铺垫。
六、积累中学语文在线
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学生互相交流。
七、小结
1、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八、结构图解
贫穷父母 夫妻 第一次送子 第二次送子、索子 第三次送子、索子 索回女儿
多子没能力抚养 商量 请你收下吧 长子“是我接班人 “ 就像把婆婆仍了 “太太担心”
贵妇人 无子 求子:过好日子 第一次得子 第二次得子、 第三次得女、还子 还女儿 也跟着悲伤
日子富足 继承家业 按约付钱 还子,高兴同意 “有些不高兴” “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
九、布置作业
《父母的心》教案8
教学目标
1、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心。
2、让学生体会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小说的这种文体。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理解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之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文本
1、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读课题(“心”字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全文,然后复述故事(复述要详尽)
2、在掌握了故事情节后,我们能不能把它归纳得更简洁些?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2文章中的这对父母几次送出孩子,又几次后悔而要回?
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题
1、我就有个疑问了,这对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
1贫穷到无法养活孩子
2希望孩子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2、既然送是体现对孩子的爱,这对父母又为什么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
1他们是不是那种随意爽约的人?
2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实际隐藏着父母什么样的感情?
③这种深切的不舍之情,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④为什么会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⑤无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⑥父母的魂魄是什么?
⑦加上痛哭失声,这一连串的词语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顺序?
12、父母的心在理智与情感中煎熬
现实:过上好日子——送
爱
情感:万般不舍——不送
四、品味结尾,引发思考
1、请一位同学读结尾,看看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2、它有什么含义需要重读?
3、看到他们一家人团聚,大家是否感到高兴?
4、小小说的结尾常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出人预料,二是引人深思、回味无穷。本文属于第几种形式?
《父母的心》教案9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汪洋中的船,永远惦念的是港湾;高飞的倦鸟,始终牵挂的是故林;天涯的游子,无尽思念的是亲情。再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愫!这种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个*常但催人泪下的故事——《父母的心》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2、积累字词:褴褛( )( )
失魂落魄:
无精打采:
如数奉还: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2、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分别用了什么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了几个人物?概括其形象。
3、语言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本文语言细腻、深沉且蕴含深刻,文中哪些话语最让你感动,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使你动情?
4、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积累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互相交流。
四、总结归纳:
1、这篇文章讲述 。
赞美了 的感情。本文的感情基调是 。
2、写作特点:(○)(1)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2)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父母的心》教案10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4、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翻译出版。
2、导语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比彻)……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这篇小说共19自然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6),破题。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第二部分(7—10),故事的.开端。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
第三部分(11—13),故事的发展。写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
第四部分(14—18),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已发展到了顶点。
第五部分(19),小说的结局。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
三、探究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四、语言训练
(一)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五、句段理解
(二)那男人才哭着说:“本来不应该……。把那么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当爹妈的冷酷无情。你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女儿一家六口人而死在一起好。”
理解: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土窝。”托.富勒说:“孩子是穷人的财富。”(《箴言集》)苏霍姆林斯基说:“爱孩子——这是作为能够影响他人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名人名言录》)这几句话点出了本文的中心。
(三)该是父母和儿子分手的时候了,这对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地走出了舱房。……那位父亲牵着五岁的儿子的手,无精打采地走进那财主太太的客舱。
……这回两口子一起来到那位财主夫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
理解:为生活所迫而卖亲骨肉,其痛苦自不待言。怎么避免雷同的表达效果呢?作者三次调换分别用”眼含热泪、难割难舍”“无精打采”“痛哭失声”描述,痛苦逐渐加深,我们不难从中感到父母情感的震荡,从情节上说,又为“有钱妇人”最终放弃了收养作了铺垫。
六、积累中学语文在线
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学生互相交流。
七、小结
1、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写作特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八、结构图解
贫穷父母 夫妻 第一次送子 第二次送子、索子 第三次送子、索子 索回女儿
多子没能力抚养 商量 请你收下吧 长子“是我接班人 “ 就像把婆婆仍了 “太太担心”
贵妇人 无子 求子:过好日子 第一次得子 第二次得子、 第三次得女、还子 还女儿 也跟着悲伤
日子富足 继承家业 按约付钱 还子,高兴同意 “有些不高兴” “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
九、布置作业
《父母的心》说课稿3篇(扩展6)
——父母的心小学作文10篇
父母的心小学作文1
这个假期,老师推荐我们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这本书使我真正领略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奥义,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培养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父母生我养我,长我育我,含辛茹苦的抚养我们长大*,那滔滔恩情做儿女的何时才得以偿还?所以,《弟子规》的序章就是“入则孝”。“百善孝为先”,古有王祥冰雪之天剖冰取鱼做给生病后母;黄香夏天扇席,冬天暖被只图父亲舒适。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即刻答应,不能慢吞吞地爱答不理;当父母要求做事的时候,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批评。父母,是这个世上最爱我们的人,这些是孝顺父母最基本的要求,你又做到了哪些?父母只会一味的奉献,从不奢望我们能够回报什么,而我们却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只会一味的索取,要这要那,无理取闹。
父母辛苦赚钱养家糊口,还要供我们上学,照顾我们衣食住行,早已身心疲惫,而我们却处处不让他们省心,那些委婉地建议到了我们的耳边都会觉得无比厌恶,说一句,更是恨不得顶十句。
父母就像对一块稀世珍宝似的对我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们生病时,父母哪次不是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我们痊愈了,父母却病倒了。而父母生病了,我们哪次不是一句问候就草草了事?
“谁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疼我爱我,从现在开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父母疲劳时,为她们捶捶背,揉揉肩,递上一杯温水,送上一句问候,好吗?
父母的心小学作文2
感恩,这个简单而又明了的两个字,却值得每个人细细品读。感恩,这个话题,它用一根线紧紧牵住了你的心灵。被别人感恩是一种幸福,但感恩别人更是一种极大的幸福。
感恩,对每一个子女来说很重要。我们要感谢父母,削一个水果,倒一杯热茶,是对父母的一种敬爱与感恩。也许,你只想过自己怎么玩、怎么吃,却没有想到离你这么近的父母亲的感受,他们是多累啊!当我们出生的那天,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当母亲把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是多么的疼痛啊!所以,我们应该感恩母亲、感恩上帝给了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双稚嫩的小手、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们去触摸世界、发现世界。从小,有一个高大的身影总是带着你的小手教你玩游戏、过马路……父亲,是一座山、一个家的顶梁柱,是你身边的依靠。时间从不等人,总是毫不疲倦地匆匆流去,眨眼间,我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可以挣脱怀抱自己独立飞翔了,可父母亲却老了,但他们从来就没有正视过自己的年龄,认为自己还是一座大山,是一个家的顶梁柱,还是年轻力壮。正因为他们忽视自己的年龄,我们才会认为自己没长大,认为童年的时光不会流走。我们依然那样不懂事,遇到一点小矛盾、小误解就与父母吵起来。我们总是那样的倔,从不理会父母的心情。如果凭良心问自己,你有想过父母的感受吗?他们会怎样?他们当然会很伤心,因为自己为儿女付出了那么多,换来的只是几句野蛮的气话,这样值吗?
每到周末,遇到难题不会做时,是谁在帮助你?在学校生病时,是谁日夜守候在你身边?在你开心的时候,又是谁在和你共度欢乐的时光……
父母为我们做了太多太多,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们不仅要可怜天下父母心,更是要感恩天下父母啊!
父母的心小学作文3
最近看一部电视剧《老爸当家》中,张国立主演的权来这个父亲角色,为自己的四个女儿操碎了心,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我的老妈。虽然,老妈没有剧中权来真么大的本事,她只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可是,她对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操的心,一点也不比权来这位父亲的少。
我也是兄弟姐妹四个。记得小的时候,我身体不好,三天两头的生病,老妈为了让我能好点,便打听城里的医生。老妈不识字,却可以一个人带着我来县城看病。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老妈到了县城,连前后都分不清。可是,那会却能带着我来县城一次又一次的看病。
长大以后,大姐早早的就不上学了。老爸老妈四处给姐姐找工作。出去外面又不放心。结婚后,姐夫爱喝酒,经常不着调,姐家孩子又不肯吃饭,让老妈也是一直操心。
小弟小妹小的时候聪明乖巧。长大以后却开始不听话,过早的不上学,小妹过早的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小弟花钱大手大家。小妹脾气倔犟,如今在一些事上受了很多委屈,老妈也跟着操了很多心。
自己一直上学,爸妈就一直供着,最后也没能成了什么有才之士。如今生活也过的拮据,让老妈惦记生怕自己受了委屈。
如今每次打电话,老妈总是在电话里说,姐姐家孩子身体不好,姐夫又做了什么不靠谱的事,小妹家又发生了什么闹心的事,小弟花钱不知道节省,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呀?还有我,没钱了就和他说,不要委屈自己。
每次听着老妈电话里的絮絮叨叨,我就想,这大概就是父母心吧。有几个孩子操几条心。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真的希望天下的父母都可以在操劳孩子的同时,也能稍微空余出点时间来为自己操点心。
父母的心小学作文4
我们今天的行程是参观鼓浪屿的钢琴博物馆、风琴博物馆和皓月园。路上正好经过一片沙滩,我们这帮小孩吵着让大人们给时间玩一会儿,大人们实在是受不了我们的死缠烂打,无奈之下只得同意。“快走!玩海喽!”
蔡云涛抱着没喝完的椰子迫不及待地和章子贤冲向海边。我则小心翼翼走下台阶,生怕把沙子带进鞋内,现在可是冬天哟!若是在夏天,我早就拎着鞋下海了。我轻轻踩下去,沙子松松软软,非常舒服。看着挖沙的孩子,我来到海边拾起了贝壳。贝壳大大小小,有的似锥子,有的似口哨,还有的像扇子……五颜六色,可漂亮了!一个浪打来,又冲上来许多奇形怪状的贝壳,我把它们装进保鲜袋,对着阳光看真美!
不知不觉20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极不情愿地回到了马路上。真不过瘾,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就在这时,我听到章子贤的妈妈和蔡云涛的妈妈正在批评两个儿子,我也跑过去凑凑热闹。“妈呀!两人的鞋子全湿了。怎么回事?”一打听,原来两人喝完椰子汁,将椰子壳丢进了大海里,他们俩站在海边看着椰壳被浪花冲走又推回,看着看着出神了,一个浪打来,竟然忘记跑了,等鞋湿了,才发现已经晚了。这可怎么办?同行的张妈妈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保鲜袋,说:“给,把湿袜子脱了,在保鲜袋里垫些餐巾纸,把脚包起来。”章子贤坐在石凳上,翘起脚,章妈妈便忙开了。她先把孩子脚上的湿袜子脱下来,接着在保鲜袋里铺上了好几层餐巾纸,把纸抹抹*,尽量让保鲜袋贴服脚丫,但是章子贤的脚太大了,保鲜袋根本就不能像袜子一样套上脚踝,只能将就着把脚面和脚跟裹上,所以他觉得套在脚上很不舒服,只好凑和一下。章子贤弄完了,我去看了看蔡云涛。他正好和他妈妈穿同一个码的鞋,真是太巧了!他的妈妈把自己的袜子和鞋子全部换给儿子穿,自己光着脚用保鲜袋包裹了一下,直接穿上湿鞋子。哎!可怜天下父母心!
换鞋结束,我们一行人又要忙着赶路了。
父母的心小学作文5
在我刚生下来的时候,父母就给了我全部的爱。
可是从我能记事开始我就常常惹他们生气,喜欢和父母对着干。比如妈妈叫我吃饭,我就不吃,我就觉得不饿,干嘛要吃,我饿了不能再吃吗再说了饿不饿关你什么事饿也饿不到你,担心个啥呀。明明不饿还逼人家吃,不吃还打人,真是太没道理了。再如我就喜欢往电视机跟前凑,恨不能趴到电视机屏幕上看,妈妈却非要叫我离电视远点。我就奇怪了:我想怎样关你什么事我怎么舒服就怎么看。你是存心跟我过不去,非得让我不舒服你才高兴,才开心吧。
还有总是不准我出去玩,出去玩又怎么啦人家能出去我怎么就不能去,你自己不还常常出去打牌吗你玩得很痛快,我却满肚子不高兴,是存心折磨我吧人家女孩子都能出去玩,可我却一点自由都没有,为此我常常怀疑我是不是他们亲生的,要不干嘛对我这么苛刻。印象最深的是我六岁那年,老妈非逼我去上学,我就觉得很委屈。上幼儿园还不如在家自己玩呢,那里我谁都不认识,干嘛要去。我就耍赖,想让老妈放我一马,哪知这次妈妈坚决不让步,我只能乖乖就范。在学校有时候作业没写好,老师就会拿棍子打我,为此我恨我的爸妈牙痒痒。悲哀呀,我怎么就摊上这样的父母呀。
现在我十五岁了,虽然还会和父母发生冲突,但是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怀疑他们不是我的亲生父母了。因为我知道了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我好,是爱我的表现,尽管有时候会强人所难。比如吃饭,有句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妈叫我按时吃是因为我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候。比如看电视,老妈说得没错,离电视太近对眼睛不好,结果我偏不信,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我的视力仅有0.5。还有就是上学,妈妈是希望我能学到知识,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所以我现在也想明白啦,大多数事情爸爸妈妈都是为了我好,我可再也不能“不识好人心”啦。
现在我非常感谢我老爸老妈,如果不是他们的监督,什么都不管我的话,我不知会变成什么……
父母的心小学作文6
小小的种子,不懂暴风雨的强大,就像小小的我们,不懂人生的艰辛,父母的内心。
小时候的我们,总认为父母很唠叨,嫌他们烦,从来没有真正的关心过父母,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当我们想回报父母的恩情时,已经晚了,想想过去的一切,看看现在的自己,再看看正在老去的父母,心里一阵阵疼痛,有多少人没有后悔过?父母曾一次又一次的流泪过,我们却一次都没有看见过父母的脆弱,父母总在我们的面前装作坚强,你是否体谅过父母。
七年时光匆匆而逝,想留住父母的青春,却无能为力,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改变了我的性格,也改变了父母的容颜,长大了,一切都变了,想要回到从前,却再也回不去了。我们渴望了解父母,却耗费了许多精力都不能了解透彻,如果岁月停止消逝,我是否可以让父母老的慢一点,再慢一点,我还想依偎在爸爸妈妈的面前,听他们讲小时候的故事吗,还想和他们静静地呆在一起。我曾想读懂父母的心,但他们的心太复杂,我想,他们的心里,装的都是儿女的一切吧,虽然我们不能让时间的长河停止流动,至少我们可以让它在快乐中流走,握不住一盘散沙,又何必要将它握住,只要父母过的快乐,又何必去在意从指缝中溜走的沙子,父母用一生去爱我们,不让我们受一点伤害,竭尽全力的让我们过的更好,我们的背直了,父母的背却弯曲了、我们长大了,而父母却变小了,小到需要我们去保护,父母的手指布满老茧,皱纹毫不留情的爬上了他们的脸,白霜覆盖了他们的黑发,长大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有时间多去问候下父母吧!也许你的一句问候,会使他们的眼眸浸满泪水。因为他们已经等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特立独行,快然自得的时候,父母则在悄悄地老;当你因为一些小事和父母闹心怄气的时候,父母则在默默地承受;当你某一天忽然想到要孝顺父母的时候,父母也许已然远离而去……
小小的种子,虽不懂暴风雨的强大,终有一天,会接受暴风雨的洗礼,从而变得坚强,正如小小的我们,虽不懂人生的艰辛,终有一天,我们会长大,为父母撑起一片蓝天!
父母的心小学作文7
父母,他们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关爱,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他们就算穷的只剩下一口饭也不会让我饿着。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仅体现在对子女的吃喝上,还体现在学习上,为人处世上,父母就是我们的老师。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要到大姨家做客,我随便地穿了一件上衣,一条短裤,脚踏人字拖。我妈妈却穿得很庄重,看上去也很迷人。妈妈看到我很随便地穿着,就对我说:“女儿,到人家做客要有礼貌,不能随便。你就这样去了大姨家,就是大姨不说什么,大姨夫也会觉得不舒服的。他会认为你不尊重他,那你到人家也不会受到礼遇的。相反,如果你穿得漂漂亮亮的,他们会认为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得学会先尊重别人,以后千万要记住啊。”听了妈妈的话,我似懂非懂,但还是换上了我最好的衣服,然后才和爸爸妈妈一起向大姨家出发。
到了大姨夫家,我站在门口,很礼貌地叫着:“大姨,开门啦,我们来啦。”门很快地就打开了,原来是大姨夫。妈妈说:“凡凡,快叫大姨夫。”我赶紧叫了一声“大姨夫好。”大姨夫高兴地答应着,让我们快进屋。原来大姨家早知道我们要来,丰盛的饭菜已经放在桌上了。我一看都是我*常最爱吃的,心里很高兴。吃饭时大姨和大姨夫不住口地夸我,说我今天穿得很漂亮,很有礼貌,真是长大了,还教训小表弟要多向我学习,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回家的路上,妈妈夸我说:“女儿,你真听话,是个好孩子。妈妈是为你好,你看大姨和大姨夫多开心啊,这就是你尊重他们得到的回报。人生中有许多要学的,你一定要走好啊。”我觉得妈妈说得很对,我相信在人生旅途上有爸爸妈妈做我的人生老师,我一定会成功的。
父母的心小学作文8
“不养了,不想样了,一个都不想养了…”姑爹深深地叹了口气。望着身旁刚学会走路的小亿亿,嘴里叽叽喳喳的乱叫着,姑爹又是一口长叹:“养第一个都烦死我了,现在又不听话,不知道哪时才懂事点,哪时才不用我那么操心……”姑爹眼神里流露着一份深深的期盼。
姑爹的表情慢慢的沉了下来,显得格外的忧伤。阿缘是姑爹的女儿,自从上了中学之后,她与姑爹的心里距离渐渐的疏远了。
以前每次放学回家嘴里就一直“老爸,老爸”的叫喊个不停,姑爹自然也高兴的抱起她,逗她。在家里,阿缘话多得如机关枪扫射,和爸爸妈妈聊天时,总爱问这问那的,学习生活上有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与他们分享,哪怕一丁点的小事也会憋不住口说出来。记忆里,那时阿缘也挺喜欢和我们一起玩耍的,每当见到我时,她都会很兴奋的大声叫喊着我。然后也很喜欢带着我出去逛,一路逛着,一路聊个没完没了,我们逛街,逛市场,游动物园等。印象中,阿缘就是一个很活泼可爱,乖巧懂事,天真无邪的小女孩。
时隔两年,再次见到阿缘时,她已经少了当初的那份热情。见到了我,只是淡淡的笑着和我打个招呼,然后也没什么聊的,就自个做自己的事去了。在她家做客的那段时间,也很少见着她,每次放学回家她都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很少见着她在我们人群中聊天。只有到吃饭的时候,多次叫了她,才见上她一小会,饭后也没和我们多呆会,接着又躲到房间里了。此刻,总感觉到她好像成了一位神秘的人物。因为那样,她也经常被家人说这说那,因此她心里也不好受,常常带着一肚子气躲在房间里,半天不和家人说句话。气多了,终究要爆发的。
那天阿缘放学回来晚了点,一进门,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就开始散发着。姑爹见了语气有点重:“阿缘,你今天怎么回事啊,又回来那么晚,又跑去哪里玩了。”阿缘不耐烦:“有事情忙着,当然晚啦。”姑爹火气上来:“怎么每次问你,你都说有事情,你的事情怎么那么多。”阿缘不多解释:“本来就是,你管得着吗?”姑爹恼怒了:“怎么管不着了,我是你老爸,我的话你都不听了吗…”阿缘听不进,转身直往自己房间里奔去。
地面上已经横七竖八着许多香烟了,可仍然还在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扔。浓浓的烟味早已经填满了那狭小的房间里,滚滚的烟雾里流动着源源不断的寂寞,却掺杂着对远方无声的期盼。几声轻咳,时不时打破着宁静的夜晚。接着一阵打鼾声响起,在小屋内回荡着,随着与消淡的烟味一同透过窗口细网,传到遥远的空中。不一会儿,三更来临,黑暗中一个身影开始忙碌起。城中路边的灯光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夜风中,灯光是如此的凄凉,只因为有夜中忙碌奔波者的陪伴,他们在它们的身下舞动着影子,才使得它们不再显得孤独。当灯下的影子越拉越长时,也就意味着下一刻的.孤独;当灯下的影子慢慢的消失时,也就是天亮了;当我们真正懂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岁月已经老去。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足迹,岁月在一点一滴的将我们改变。青春期就是所有变化的开始,某些时候我们可能开始渐渐的对父母产生反感,越来越不爱听父母的话,越来越不喜欢与父母聊天转而喜欢把心倾诉朋友,同学们,甚至有时候觉得父母说的话是多余的,是啰嗦的…
其实这一切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试想想,十年后,十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好好想想时,想想那个时候自己在父母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叛逆,种种任性…这些在将来的某一天来说,已经都不算什么了。到那时我们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依然还是家,不要等到哪一天父母逝去的时候,才会想起他们,才会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心与父母的心相隔得太远时,请你把它找回来。
父母的心小学作文9
有人说:生命如一颗玻璃心,一旦破碎,就化为乌有。留给亲人的,只有巨大的伤悲。而我认为,一场人生正如一场花开,花开花落不过只是生命的距离罢啦。但花落的一刹那,留给亲人的也只有冰凉的泪。
在几年前的一个的一个下午,一个蹦蹦跳跳的身影在街上行走,后来又直接越上高架玩耍。“砰”的一声巨响,像是世界爆炸的声音。直到那个孩子落地时,直到那个孩子的眼睛永远的闭上时,只带这个世界上又永远少了一个生命时,花开花落两无言。谁也不知道,在那个孩子的身影划出一道完美弧线时,他的心中又有何值得感概。它有没有相关,他的这一摔,又给他的家人带来多少的伤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他只是一个孩子呀!他才九岁呀!属于他的花样年华,它还没来得及享受呀!这么活泼的小生命,早早地就走啦。这不禁令人感慨“生命的脆弱!”。
父母,一个神圣的词语。母亲十月怀胎,冒着生命的危险生下了我们,父亲有含辛茹苦的吧我们拉扯长大。他们又图什么?他们培育的是他们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便是家长们最大的希望。当孩子出交通事故走了以后,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责任心,心安理得的到另一个世界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血浓于水的父母双亲吗?你可否想过你走了之后,父母的生活又还剩下些什么吗?你想过,你给他们造了一个一个梦,又把它活活撕碎的感觉吗?一个车祸对于一个家庭更是双重打击呀!可以说,一个车祸,害了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
曾经,一个女孩在去买早餐的途中,无意间横穿马路,被一辆突如其来的大客车碾压。当鲜血把这个女孩浸透,她早已面目全非,女孩静静地倒在血泊中,早已不能动弹。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在一分钟前还活生生的女孩,顷刻间,什么也没有留下!原先还是阳光明媚的一天,而在此刻,整个空中布满了乌云,铺满了整个天空,黑压压的,什么也看不见……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在玩耍前,请你想想你的父母,想一想他们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最后,我提倡:不在上下学的路上玩耍,不要横穿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掉以轻心,随时做好安全防备,不让家庭悲剧重演!
父母的心小学作文10
谈起父母对自己的爱,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叹到:“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的爸爸妈妈也不例外,对我的爱像涓涓细流,缓缓地送我前行。一次,我同爸爸妈妈到*碑给爸爸买衣服,路过新华书店,我提出要买书,由于我喜欢的书太多了,竟一口气选了十多本,每一本都让我爱不释手,我真想把这些书全买了,可又觉得太贵了,便又放回了几本在书架上。这时,爸爸看见了,急忙走过来说:“你喜欢就全买了吧!”付钱时,收银员阿姨笑着对我说:“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真大方,一口气给你买了三百多元的书。”听着阿姨说的话,我心想:一定不能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希望,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走出书店,钱已用得差不多了,爸爸的衣服没买成。路过肯德基店门口时,我看见该店的服务员正在邀请小朋友去跳舞,我也情不自禁地走到队伍中间跳了起来,跳完后,服务员叫我们每个人去领了一份礼品,领完后,爸爸妈妈就带我回家了。我很快就忘了这件事,可爸爸妈妈的心里好像欠了我什么似的,觉得我跟着跳了大半天的舞,而最后没有去吃肯德基,心理非常内疚。星期天,又专门带我去吃了一次肯德基,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爸爸妈妈满意地笑了。
父母对儿女的爱像柔和的春风,像温暖的阳光,像大地哺育种子,不求回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父母的心》说课稿3篇(扩展7)
——我的*心说课稿3篇
我的*心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我的*心》。下面我主要从教材、设计理念、学情和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这五方面来说。
【说教材】
《我的*心》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主题二《炎黄子孙的心愿》课题3,本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通过两个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本课以"炎黄子孙的心愿"为主题,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图文并茂,打开了解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窗口,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海外华人虽身在他乡,却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事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说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补充、重新整合、编排,整个设计力求做到:教学环节简单化,研究过程主体化,书本知识现代化。
【说学情和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晋江是有名的侨乡,本班学生对晋江华侨为晋江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略有耳闻。他们知道要爱国,但大多停留在口头文字的表述上,没有与具体的行动联系起来,有的即便是做了,也不知道那就是爱国。而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调动他们已有的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而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形成新习惯。
初始能力: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
信息素养: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初步借助网络等途径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习地图,知道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
(2)通过搜集、交流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习俗的资料,知道海外华人以*人勤劳、刻苦的美德创建并开拓着事业,并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3)通过搜集、交流海外华人的爱国故事,知道海外华人、华侨有着割舍不断的祖国情结,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收集资料及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信息,了解海外华人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学难点: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
(四)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探究,课前搜集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习俗的资料及晋江侨胞的爱国故事,并把主要事迹整理在信息卡上。
教师:搜集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习俗的图片、视频及海外华人在重大活动中的场面。
【说教法和学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活动体验、情绪调节、活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在学法指导上,本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原则,我在课堂活动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思考评价、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探究。
【说教学程序】
课前活动:轻松时刻——音乐熏陶创设情境
活动一:火眼金睛——图片引入对话文本
活动二:视频直播——交流互动升华认识
活动三:精彩连载——点击真情震撼心灵
活动四:焦点访谈——化情为行教育延伸
活动五:激情回旋——红心凝聚深化主题
课外活动:快乐出航——课外延续引领实践
具体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轻松时刻——音乐熏陶创设情境
课前,我播放《我的*心》的歌曲视频,让学生跟唱,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又为教学环节的展开创设一定的情境。
活动一:火眼金睛——图片引入对话文本
1、瞬间回放情感铺垫
上课伊始,我出示今年国庆庆典活动中"我的*心"方阵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回忆"*结"象征的意义,通过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我的*心)
2、看分布图对话文本
我出示华人分布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海外华人的数量及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分布,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各地都有我们*人?"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豆博士的话中找到答案,接着播放一段录音对海外华人进行补充介绍,引入下一环节。
活动二:视频直播——交流互动升华认识
本环节我先出示有关唐人街的图片,让学生们说说具有*特色的地方,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习俗的资料,我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交流,及时补充有关视频。学生有了丰富感知后,我再追问:"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建*城?过*节?"让学生自由发言,我适时给予点拨,(适时板书:保留传统习俗、传播中华文化)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的*心,并了解他们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活动三:精彩连载——点击真情震撼心灵
1、故事沙龙激发共鸣
我以文本中的插图——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捐建的厦门集美学村为引子,把众多爱国华侨的事例浓缩到"晋江华人"这一点上,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人、事、物入手,运用合作交流法,开展"华人故事会",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整理的晋江爱国华侨的故事,再运用思考评价法,每小组推选出有代表性的故事全班交流,以此深入了解晋江的海外华人为晋江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这样,从教科书拓展到学生具体可感知的生活实际中,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爱国情感的共鸣。
2、链接画面感悟真情
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由"晋江华人"这个"点"拓宽到"全球华人"这个"面"上,在《我的*心》的背景音乐下,展示海外华人在庆国庆、申奥、传递圣火、赈灾等重大活动中的场面,并加以解说,再让学生畅谈看后的感受,我适时给予评价。在此基础上,我运用分析归纳法,师生共同小结,屏幕显示:"喜祖国之喜,忧祖国之忧",让学生感受海外华人与祖国同悲欢,共命运(适时板书:与祖国同悲欢),我再运用情绪调节法,趁势追问:"为什么这些长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仍然心系祖国,心系家乡?"引导感受海外华人炽热的爱国心。(适时板书:爱国)
这一环节的设计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为学生情感的激发创设一个有层次的认知过程,学生有感而发,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活动四:焦点访谈——化情为行教育延伸
由书本走向现实才能体现教育的.人文质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焦点访谈,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在深入体会海外华人爱国的基础上,我先引导孩子们说说"将来如果你成为海外华人,会怎么做?如果身居国内,你又将怎样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再引导学生回到现实:"沐浴着祖国关爱的我们现在应该怎样来表现我们的*心?"运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努力学习、关爱他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来谈,使学生懂得把爱国情感落实*常的生活小事中,从而达成品德教学所要体现的知行合一的理念。
活动五:激情回旋——红心凝聚深化主题
我再次播放歌曲《我的*心》,运用活动体验法,让学生在小红心上写下自己的决心,然后贴在小组的红心上,再由组长把小组的红心贴在大红心上,颗颗红心凝聚在一起,深化了主题,使爱国之情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田。
最后在音乐中朗诵一首爱国短诗,让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课外活动:快乐出航——课外延续引领实践
在本课教学的尾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唤醒"和"引领"的功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我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亲爱的同学们,乘上你喜欢的小船出发吧!
1、把海外华人的爱国故事讲给家人听。
2、制作一版以"我的*心"为主题的手抄报。
3、把爱国情感落实到*常的事情中,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合作与交流中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共赢。学生从爱*曲中、从爱国人物的故事中、从爱国人物的精神品质中,升华了自身的爱国情感。
我的*心说课稿2
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容易动感情,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安排了《我的*心》这一课。这首作品是由黄沾作词、王福龄谱曲。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因此,一经唱出,即在全国引起震撼性的反映,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经久不衰。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水*,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能够初步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我的*心》;
3、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教法: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体验歌曲的情绪上(聆听和感受音乐)。
2、难点:分辨演唱形式。
3、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其中运用了演示法、练习法、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精心的制作,给同学们一种直观的感受。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活动,分组比赛等,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体验歌曲情绪、了解音乐知识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服装道具等。
说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唱动结合,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创造体验,将现代化信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件的每个页面都营造出一种美、趣的情景。
说教学过程: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本节课设置了六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讲解音乐知识、感受与鉴赏音乐、探索与创新、互测自结。
(一)首先是引入新课这个环节:
我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通过FLASH的彩色画面和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请你仔细聆听下面的歌曲,听后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播放《爱我中华》FLASH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知道这节课所要学习内容。1、能够初步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2、学唱歌曲《我的*心》;3、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三)讲解音乐知识:(难点)
这个难点部分我通过了多媒体上各种音响来讲解,使学生能够亲耳听到各种演唱形式的音响资料,最后还在测评中测试了这个环节。这个环节运用了一分钟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记住音乐知识。声乐的演唱形式
1、独唱:一个人演唱的形式。歌曲《笔记》周笔畅
2、齐唱与轮唱:由两个以上或更多的人演唱同一个旋律。歌曲《保卫黄河》
3、重唱:多声部的作品,根据声部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等。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黑鸭子组合 《走》彝人制造组合
4、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歌曲《河边对口曲》
5、合唱:包括几种形式A、 混声合唱:四个声部的演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歌曲《*颂》B、 同声合唱:男生合唱、女声合唱、童生合唱。歌曲《蓝色多瑙河》女声两声部 C、领唱加合唱:一领众和形式。 D、小合唱:人数较少的合唱。 E、无伴奏合唱:无乐器伴奏,由纯人声演唱的合唱。歌曲《牧歌》
(四)、感受鉴赏:(重点)
这个环节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反复聆听音乐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增加对作品情绪的感受和体验;还在下个环节中在次用分组比赛和表演的方式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验。
1、播放歌曲《我的*心》。请学生仔细聆听,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作品简介:《我的*心》这首作品是由黄沾作词、王福龄谱曲。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因此,一经唱出,即在全国引起震撼性的反映,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经久不衰。
3、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我的*心》。通过反复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并加入律动,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4、请同学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断,并打拍子反复演唱几遍,加深印象,注意音高和音准。
5、再次播放歌曲《我的*心》。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2)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五)、探索创新:
这个环节主要还是上个环节的延伸,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表现和表演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验。下面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表演,看哪组同学表现的好。分组比赛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可以用各种演唱形式.......。
(六)、互测自结:
这个环节是对教学难点的一种在体验,我通过播放三段音响让学生分辨出它是哪种演唱形式。仔细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分析一下是下面的哪种演唱形式?A、独唱 B、齐唱 C、重唱 D、对唱 E、合唱最后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 我的教学特色: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2、创造合作互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的乐趣;4、实现学科整合,了解多元文化。
我的*心说课稿3
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容易动感情,学生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安排了《我的*心》这一课。这首作品是由黄沾作词、王福龄谱曲。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因此,一经唱出,即在全国引起震撼性的反映,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经久不衰。
(二)学习目标的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水*,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能够初步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我的*心》;
3、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教法: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体验歌曲的情绪上(聆听和感受音乐)。
2、难点:分辨演唱形式。
3、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其中运用了演示法、练习法、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精心的制作,给同学们一种直观的感受。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活动,分组比赛等,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体验歌曲情绪、了解音乐知识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服装道具等。
说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唱动结合,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创造体验,将现代化信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将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件的每个页面都营造出一种美、趣的情景。
说教学过程: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本节课设置了六个教学环节:引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讲解音乐知识、感受与鉴赏音乐、探索与创新、互测自结。
(一)首先是引入新课这个环节:
我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通过FLASH的彩色画面和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请你仔细聆听下面的歌曲,听后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播放《爱我中华》FLASH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知道这节课所要学习内容。1、能够初步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2、学唱歌曲《我的*心》;3、体验歌曲的情绪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三)讲解音乐知识:(难点)
这个难点部分我通过了多媒体上各种音响来讲解,使学生能够亲耳听到各种演唱形式的音响资料,最后还在测评中测试了这个环节。这个环节运用了一分钟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记住音乐知识。声乐的演唱形式
1、独唱:一个人演唱的形式。歌曲《笔记》周笔畅
2、齐唱与轮唱:由两个以上或更多的人演唱同一个旋律。歌曲《保卫黄河》
3、重唱:多声部的作品,根据声部可分为二重唱、三重唱等。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黑鸭子组合 《走》彝人制造组合
4、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歌曲《河边对口曲》
5、合唱:包括几种形式A、 混声合唱:四个声部的演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歌曲《*颂》B、 同声合唱:男生合唱、女声合唱、童生合唱。歌曲《蓝色多瑙河》女声两声部 C、领唱加合唱:一领众和形式。 D、小合唱:人数较少的合唱。 E、无伴奏合唱:无乐器伴奏,由纯人声演唱的合唱。歌曲《牧歌》
(四)、感受鉴赏:(重点)
这个环节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反复聆听音乐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增加对作品情绪的感受和体验;还在下个环节中在次用分组比赛和表演的方式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验。
1、播放歌曲《我的*心》。请学生仔细聆听,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作品简介:《我的*心》这首作品是由黄沾作词、王福龄谱曲。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青年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曲。由于歌曲的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因此,一经唱出,即在全国引起震撼性的反映,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经久不衰。
3、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我的*心》。通过反复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并加入律动,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4、请同学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断,并打拍子反复演唱几遍,加深印象,注意音高和音准。
5、再次播放歌曲《我的*心》。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2)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五)、探索创新:
这个环节主要还是上个环节的延伸,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表现和表演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验。下面我们分成两组进行表演,看哪组同学表现的好。分组比赛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可以用各种演唱形式.......。
(六)、互测自结:
这个环节是对教学难点的一种在体验,我通过播放三段音响让学生分辨出它是哪种演唱形式。仔细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分析一下是下面的哪种演唱形式?A、独唱 B、齐唱 C、重唱 D、对唱 E、合唱最后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 我的教学特色:
1、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2、创造合作互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的乐趣;4、实现学科整合,了解多元文化。
《父母的心》说课稿3篇(扩展8)
——《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说课稿3篇
《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说课稿1
一、活动背景: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他们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很少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的生活的忙碌与劳累。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这一活动主题,授课的年级是四年级。
二、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课所有的准备队员自己完成,主要包括:一引导队员围绕感恩父母开展小调查、小寻访、小体验活动;二了解身边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三注重从社会和校园生活中发现身边孝心少年。
三、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课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来报答父母;
3、为了让学生从心底体验感恩,学会感激,以充满爱心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活动准备
为了这次活动,我们准备了反映父爱和母爱的歌曲《爱的奉献》《感恩的心》;收集了感恩的故事,孝敬父母的图片;会后,希望同学们能给父母写一封信或写一篇关于感恩父母的演讲稿。此次的活动,我们还邀请班里学生的家长,在活动中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五、活动过程:
首先是队会仪式,接下来围绕目标,与孩子们集体讨论,确定了以下活动环节:
(一)、“走进父母,感悟爱”
首先在队会的开始,大家先欣赏一段歌舞表演《爱的奉献》,将学生带入氛围中。接下来,主持人宣布队会正式开始。第一部分我们重点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述“苹果树和小男孩”的感人故事。讲完故事之后,要让学生明白,那棵苹果树就像我们的父母,而我们就像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地索取,父母尽其所能,我们接受的却是那么地心安理得。此时此刻,学生应该已经被故事和我们的话语感动,心情都不会很*静。
中队长点评:虽然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谁也不能否认,成长的每一步无不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体现着父母深沉的爱。你们的父母在时时刻刻挂念着你们,祝福着你们,当你们寂寞时,抚慰你们孤寂的心灵;当你们迷惘时,照亮你们茫茫的人生”可我们又对父母了解多少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
(二)、“体谅父母,理解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歌曲《鲁冰花》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从一杯牛奶的关怀,一把雨伞的深情中体会到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父母的爱,沐浴着父母的爱,同学们会沉浸在每一幸福的时刻。
为了让学生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些调查的题目,如:你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父母的爱好是什么?父母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通过课下调查显示的结果,使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不用调查也会知道结果,父母会对我们的一切记忆的都很深刻。
此环节我还设计了真情互动环节:我们会播放“妈妈,洗脚”的广告,进行真情互动。(播完后说)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双手端着一盆满满的清水,朝着母亲边走边喊“妈妈,洗脚”。这纯真的童音,这动人的画面,给我们以强烈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感恩我们的父母呢?将此问题抛出,引出下一个环节。
(三)、“关心父母,回报爱”
本环节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感受、朗诵等形式达到活动效果,首先小组讨论交流自己为父母做的小事,并请几位同学做汇报,说说自己怎样关心父母。其次主持人带领全班同学配乐朗诵诗歌(〈秋的喁语〉),使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这将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四)、“拥抱父母,拉近爱”
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重点引导孩子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立志向——找榜样——筑梦想——同进步——在行动五个形式引导全体队员做传承孝心小使者。
第一小组搜集我们身边孝敬父母少年的小故事,同学汇报。第二小组搜集身边孝心少年的图片,我们展示。与榜样比一比,找一找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引导队员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中队、我们的校园做起,争做孝心好少年。
最后,我设计了向父母献花的环节,班里的孩子为邀请来的父母献花,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谢,并发表感言。其他同学制作贺卡,通过亲手制作并对父母说上一句感恩祝福或*时最难以表达的话,让学生进一步走近父母,懂得长存感恩之心。全班同学集体表演唱《感恩的心》,让同学们再次在歌舞中感受父母之情,释放感恩之心,此次班会在歌声中结束。
辅导员总结:同学们,将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这将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六、希望达到的效果
1、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大家感受着,思索着,回忆着来自父母的爱,沉浸在爱与被爱中。
2、以前,孩子们认为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都理所应当,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一次班会活动,让孩子们明白,原来爱就在生活中最*常最细微之处。
3、希望教学活动过程能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更加敬爱父母,让他们永怀感恩之心,与爱同行。把对父母的爱与感恩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
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说课稿2
一、说主题分析
今天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我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法相了许多现象,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情形:有时在校园里偶尔和某些学生打个照面,看到的是一脸的漠然,对老师视而不见;而有的学生得到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后,连一句“谢谢”都不愿意说;去年班级里有位男生和母亲的关系特别僵硬,不跟母亲说话,几乎也不喊他的母亲“妈妈”;爱耍脾气,因家里没有满足一些要求,孩子就两天不吃饭,或是离家出走。种种这些现象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不足,我们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其效果自然苍白乏力。要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要让他们学会知恩,要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所以我设计了本次主题班会《感恩父母与爱同行》。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对主题的分析,我确定本次主题活动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领悟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父母,以一颗感恩的心投入自己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培养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小组合作完成活动,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集体汇报互动的形式完成主题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将外化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动,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插上感恩的羽翼迎接明天。
目标确定之后,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确定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学会感恩,知恩报答,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学习和生活。难点:领悟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升华情感,因感恩学会理解和宽容,借感恩之翼放飞理想,因爱而学会坚强,在恩情的支撑下变得善良勇敢奋力前行。
三、说设计理念
本次班会我是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构建的课堂,但是要想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完成主题内容,并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在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所以在本次活动设计上,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思路清晰。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开阔胸襟,指导行为,各环节循序渐进。
2、形式多样。通过游戏体验、故事讨论、回忆往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情感渗透。通过各种活动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受到情感的强烈碰撞,以此来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
四、说活动的准备
为了本次主题班会能够顺利进行,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
查找一些有关感恩的材料,准备好《跪羊图》歌曲视频,《我的父亲和母亲》音乐,配乐朗诵《一位老父亲给儿子的信》,《感恩的心》歌曲。发邀请函,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本次班会。布置好教室、黑板,创造良好的班会氛围。
2、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感恩的资料,邀请家长参加,10人一小组,准备好一颗幸运星。
五、说教学方法
本次班会以活动为主,运用多媒体课件,穿插视频和歌曲,以及小组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心理暗示法、亲子活动等方法。
六、说班会程序
本次班会无论是主题的选取,还是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都试图触动学生的心,感染学生的心。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在全然放松的状态下来完成本次主题班会,在班会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努力用自己张驰有度的语言节奏来引导学生。所以本次班会的程序我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中进行:
(一)导入活动主题。
谈话的方式切入主题,播放《跪羊图》,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觉上的共鸣,较快进入情境。《跪羊图》声像结合得特别好,连小羊都知道跪哺。我想通过这个环节打开学生们的心扉,让他们有所触动,冷漠的心能从此预热一番,以自然界没有语言思想的小羊都会感恩,令学生明白如果不懂得感恩连牲畜都不如,震撼心灵。听完后观察大家的表情,看看有什么反应,适当地提问一些学生,接着就出示班会的主题《感恩父母与爱同行》。
(二)、扔宝物游戏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宝物,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抉择,了解学生内心真正所想。这一环节老师交代好活动要求,准备好纸和笔,再出示游戏规则:
1、认真听老师的要求,每一次做选择的时候,划掉一件宝物。
2、扔掉的宝物意味着他们在你的生活中再也不会出现。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做出抉择,活动中学生划掉宝物的同时老师配上背景音乐和准备好一些话语。
(三)、说说名字的来历渊程
让这些学生美玲龙辉艳琼国栋益洪杨辉康婕佩芸汉林来说说自己的名字的来历和寓意,孩子表达不出来的由家长补充,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父母亲的用心良苦和对自己充满了殷切的期盼,有老师和同学家长作证,给予孩子心理暗示,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怎么样才能对得起父母和配得上名字的寓意。这是个互动环节,没有点到名字的同学就把自己名字的寓意写在纸上,为自己准备一段个性释名。了解自己的使命,醒悟当初起这个名的企盼。
(四)、出示调查表
表一:父母的生日爸爸的生日妈妈的生日
表二: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希望爸爸的兴趣、爱好妈妈的兴趣、爱好爸爸的希望妈妈的希望父母和孩子分开真实填写,不允许过问。老师当场做个统计,统计完之后出示调查表的结果。形成对比,父母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最好的留给孩子,而现在的孩子就理所当然地接受,不体谅父母亲,变得越来越骄横。通过这一环节再次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为子女做得很不够,今后要加以改正。
(五)、忆往昔点滴父母情
这一环节,孩子回忆并说说点滴父母情,感受并认识到父母情深,通过观看汶川地震中感人的画面,升华孩子对父母之情的理解和感悟。将学生紧闭麻木的心扉打开,从上一环节清楚了自己做的很不够上升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父母的爱是种大爱无私。
(六)、配乐播放《一位风烛残年的老父亲对儿子说的心里话》父亲和母亲随着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他们却一天天地在变老。生活中有许多儿女不孝的现象,特别是老人受到歧视,嫌弃老人腿脚不灵、爱唠叨、不干净。。。。。。。。
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应该尊老爱老,因为人人都会老。听听《一位风烛残年的老父亲对儿子说的心里话》引起在座的每一位共鸣,反思自己是不是如此嫌弃不敬的。再从幻灯片《为妈妈洗脚》中,领悟到几岁的小孩都懂得感恩父母为妈妈洗脚,对比在座的学生作为大孩子又是怎么表现的,侧面感召孩子体谅父母多一点,让父母的担心少一点,切实帮父母多一点。
(七)、播放《我的父亲和母亲》
将本次班会活动推向高潮,教师准备好摄影机,记录孩子在感恩路上的成长和许下的诺言,听音乐《我的父亲和母亲》,10人一组捧着亲手折的幸运星牵着父母亲来到前面,郑重地送上祝福的幸运星,向父母鞠上3个躬,说出最想说的话。以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时不好意思,开不了口,借此次班会课机会打开孩子的心扉,学会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感激之情,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铭记本次活动,大胆地表达,让社会更加温馨和谐。
(八)、唱响《感恩的心》
本次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接近尾声,以全员参与的方式结束本次活动。跟唱《感恩的心》并做手语舞,圆满结束活动。在上一环节中是让学生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在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及家长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一花一草一树木,少些抱怨,多些宽容,少些自私,多些爱心,少些彷徨,多些勇气,让生活更美好,世界充满爱。
五、说班主任总结发言:
肯定此次班会课的意义,感谢全员的参与配合,也向在场的家长和学生鞠躬谢礼,以表老师在这次活动中收获到了虔诚与感恩万物。给学生提出今后的建议要求。
《父母的心》说课稿3篇(扩展9)
——以父母心为题的作文3篇
以父母心为题的作文1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家里至高无上的小皇帝或是小公主呢?你们体会过父母的辛劳吗?你们了解过他们的苦衷吗?天下的父母可都为自己的子女操碎了心啊!下面你们就看一看这个父母与孩子的故事吧!
有两位老人,他们中的老爷爷75岁了,另一位是老奶奶,今年也是75岁。他们是一对老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她们都住在距老人很远的地方,一年也就回家几次,所以老人只好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两位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却还很硬朗,不用别人照顾。可是儿媳却很讨厌他们,经常骂他们,还不给老人吃饭,让他们穿粗布衣服,让她们住在旧房子里。老人的儿子倒是很孝顺老人,但又经常不在家,所以他对自己媳妇的这些所作所为并不知道。
有一次,老人的女儿回家为母亲过生日,当然儿媳事先也知道,所以儿媳在女儿回来之前就为老人换上了新衣,把老人打扮得整整齐齐的,很是体面。当女儿们回来之后看见自己的父母这样“幸福”,心里非常高兴,很感激她们的.嫂子。这些做女儿的当然会给父母带来了许多东西,老人当时乐得合不拢嘴,但女儿走后,儿媳就又变成了原来的那副模样,老人又回到了那受苦受气的日子了。当时老人的女儿回来时,问老人的生活还好吗?老人竟然装作很高兴的样子,说很好,儿媳很孝顺他们。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因整天吃不饱,穿不暖,两位老人便相继去世了。老人地临终的时候,还同儿子、女儿说:“儿媳对我们很好,我们都很感谢她对我们多年的照顾!”
同学们,不知你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会不会觉得这两位老人有点傻呢?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两位老人很大度,有气量,太令人佩服了。两位老人不想因自己而让儿子和儿媳的感情不好,又不想让女儿们担心,所以老人情愿自己受苦也不想让儿女们担心,我真的很佩服这两位老人。
唉,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简评:这是一个令人心酸故事,却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上演的一幕。是的,有多少老人在为儿女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之后,在老年却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这究竟是因为什么?老来难的悲剧什么时候才会停止上演呢?
以父母心为题的作文2
朋友们,让我们更懂事,更听话,不要在让父母生气了。
古代的时候,有的地方闹旱灾,闹洪水。老百姓的生活都不简单,近代,人类的生活总算是好一点了,可是,他们的生活还是不能够说家家户户都开心,吃饭有鸡鸭鱼肉,穿的衣服是羽绒啊等等。对不对?
可是到了现代,我们的生活开始转变了,而此刻,家家户户都差不多能够是说又鸡鸭鱼肉吃了,穿的衣服至少也是有棉做成的,小孩子们都很多很多的玩具玩了,像是布玩偶啊,公仔啊等等,甚至还能够养小白兔,金鱼啊等等,可是,古代的孩子们玩得到吗?所以啊,此刻的父母都是十分疼爱我们的,我们要珍惜此刻的生活,好好学习,让父母开心一点。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子女的不理解父母的苦心,有时甚至误会父母的苦心,而父母依然义无反顾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子女,由此得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并且我经过查阅网络资料还得知那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慈禧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慈禧没有时间去参加母亲的大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同时,亲笔写了一幅书法,裱好后送去了,这副书法一向保存了几代人,最终毁于*。那是慈禧写给母亲的一首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此刻有许多人都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却不明白它的来源,实际上这句话出自慈禧的诗句。”
所以,我们要理解父母的苦心!
《父母的心》说课稿3篇(扩展10)
——感恩的心感恩父母的演讲稿
感恩的心感恩父母的演讲稿1
各位叔叔阿姨,各位同学们,上午好,我们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奉献。
妈妈是海,爸爸是帆,而我们就是东升太阳底下小小的船。俗话说“父爱无言,母爱无边。“”这是多么简短的一句话啊,却体现出了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
是啊,转眼间我们已经长大了,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无数心血。同学们,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父爱无言“”说的真是太对了,父亲不仅在生活上帮助我们,而且还教会我们怎么做人,教会我们要向困难挑战,不向困难低头。父亲谢谢您。
记得那是在我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下大雨,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的路非常坎坷。我一步一跌的回到家,到家后发现我的大腿被划开了一个大口子,鲜血哗哗的流了下来,母亲为我包扎伤口,父亲却大声的说:“真是的,就这么点小伤,至于吗?真不像一个男孩子。“”我听后心里就如同被烈火烧着一样。第二天母亲说让父亲骑车送我上学,父亲却说:“我没时间,让他自己走吧。“”我听后大声说:“哼,不送就不送,我走了。“”说后,向学校跑去。心想:“你不送就不送,有什么大不了。“”但是就当我要进入校门的时候,突然看见身后有一个身影,回过头一看,竟然是父亲。我明白了,我顿时明白了。我一个箭步过去抱住了父亲。父亲说:“没事了,上学去吧。“”多么朴实的话语,但从他那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对我的期盼,信心,鼓励。他让我学会坚强,做一个人坚强的男子汉。
刚刚离开父母,过寄宿生活的我们有时难免会有些想家,但每当我有些想家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对我的信心,给我的鼓励我就不能辜负父亲对我的期望,所以我不能想家,应该拿一个好的成绩来回报他。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有一种爱,让你任意索取,享用,却从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种爱就是“母爱“”。今天,无情的岁月已在母亲的额头上留下痕迹,一丝丝白色的头发已从母亲的黑发中钻了出来,但是,母亲却永远爱着我们。当我们在外面上学的"时候,是谁在远方盼望着我们?当我们的书包破了的时候,是谁为我们一针一线的补上?这个人就是母亲。母亲我爱你!
就是开学的第一次月考,我的成绩非常的不理想,当我知道了成绩的时候,我伤心了,我痛哭了。我认为,我对不起我的母亲,我对不起在远方为我含辛茹苦的母亲。当我回到家的时候,当我用哆嗦的手指把成绩单交给母亲的时候,我本以为母亲会说我,可我没想到的是,我亲微笑了,他轻轻地对我说:“孩子,没关系,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考试,没关系,你不是笨孩子,只要你肯努力,下次就一定会名列前茅,妈妈相信你。“”母亲说后,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从那以后我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一个好的成绩,取得了一个“优秀中学生“”的称号。我所获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母亲的鼓励,母亲谢谢您!谢谢您给予我的信心,是您让我得到了鲜花和掌声。
各位叔叔阿姨,我们已经长大,你们的教育教导,我们永记心间,你们的关心呵护,我们万分感激,让我代表我们全体同学真诚地向父母说出我们的誓言:爸爸妈妈请放心我们绝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一定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