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1-11 11:20:03 来源:网友投稿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1  第一部分本章内容讲解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列出的对本章节内容的考查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发展心理学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精选文档)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1

  第一部分 本章内容讲解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列出的对本章节内容的考查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设计。

  第二部分 本章重要考点

  通过对历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本章节内容属于发展心理学的基础性知识点,但对本章节内容的考查形式却是多样的,单选题、多选题甚至综合题都会有所涉及。考查形式多样,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不同考查形式,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在历年真题中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发展心理学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及其主要的贡献即可。这两部分知识点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本章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主要包括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双生子研究、家谱研究等。在历年真题中,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比较多样,如选择题、综合题。在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查形式包括:结合具体研究例子判断属于哪种研究设计、考查各研究设计的优缺点及研究中容易出现的各自效应、不同效应的含义及对应的具体例子;在综合题中,对于研究设计的考查,容易涉及到学科内部知识点的结合、学科之间知识点的结合,如根据具体研究事例,判断属于哪种研究设计、简述该研究设计的优缺点等。针对这些考查形式和特点,在复习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各个研究设计各自的含义、基本设计模式、优缺点对比等。

  第三部分 真题再现

  1.(2007.70)导致纵向研究使用较少的原因有(多选题)

  A. 样本因时间延续而丢失 B. 阶段性资料不易保存

  C. 研究人员变动频繁 D. 反复测查影响数据的可靠性

  解析:本题是对纵向研究设计优缺点的考查,属于基础性知识点的考查。纵向研究是指对同一个体或年龄组的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其心理发展水*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连续观察和研究,也叫追踪研究。其优点在于系统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显著的阶段特征(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被试随时间逐渐流失;反复测量引起练习效应;研究期长过程中变量增多;存在跨代效应;费时费力。据此,本题答案为AD。

  2. (2012.20) 下列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 荣格最先开展对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B. 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C. 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学》,创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D. 皮亚杰以活动特点标准将心理学发展划分四个阶段

  解析:本题是对发展心理学历史发展的考查,复习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对于发展心理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及其贡献。本题也属于基础知识点的考查。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但霍尔没有明确提出心理学要研究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研究的心理学家;普莱尔1882年出版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学》,成为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皮亚杰以以智力发展为划分标准,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因此答案选D。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2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1)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一个在1-3岁),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常常用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这也导致了个性上的主观偏执,一方面总认为自己正确;另一方面总感到别人在挑剔自己。初中者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衡性,即并普遍存在反抗心理和情绪上的矛盾。

  (2)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本特点归结如下:

  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成分分化(形成自我和超我);

  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自我评价的成熟;

  ⑤较强的自尊心;

  ⑥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自我形象: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

  自我形象在高中阶段已趋于稳定。

  自我评价:个体对自身思想、能力、水*等方面所作的评价,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份。

  自我评价能力只有在高中阶段才开始成熟。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个体在青少年期必须对自己和他人有较充分的了解。当然,这里的他人是指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同一性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坚持自我整合感,二是指坚持与他人分享一些基本经验(Erikson,1959)。

  处于青少年晚期的个体,会对自己的核心本质产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在努力为自己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必须把自己过去已经与他人建立的关系和未来的志向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通过重新检验获得有选择的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同一性就好比一个基点,使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必要的、连续性的经验。许多女性不符合同一性发展标准,他们趋向于被动地社会化,通过留心别人的行为来界定自己的同一性。

  同一性获得:个体成功将自我许多成分统合,形成明确的世界观和前景目标。

  将内部的信仰和价值观与新的外部的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促进个体从事积极有意义的行为。

  同一性危机:个体所依赖的赋予日常生活意义和目的的价值和目标体系的突然解题或退化。

  通常包含强烈的情感焦虑和抑郁(六年来我第一次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痛苦——MJ注)。

  同一性早闭:个体没有经过内心抉择的危机时期就已经投入到了自己的制药和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之中

  这种选择几乎完全依赖父母,因此具有一定欺骗性。

  同一性混乱:个体在心理社会性危机中表现出适应不了的一种更加明显的状态。

  个体不能确定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将想法付诸行动,无法把自己扮演的各种角色进行整合,对自己能力毫无信心。

  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青春期的发展任务是同一性的建立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但这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生发展的课题。许多青年处于一种心理社会型停滞的状态,即一直处于自由试验阶段,以延缓承担义务和责任,避免同一性提前完成。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的一段时间叫“合法延缓期”,虽然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这将最后导致个人整合的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扩展阅读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扩展1)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3篇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

  一、填空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2、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它们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上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5、人脑由(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构成,其中,高级神经中枢指(大脑)。

  6、(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7、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8、英国哲学家(洛克)摒弃了传统的性恶论和性善论,指出儿童天生既不是善良的,也不是罪恶的。

  9、(卢梭)指出。儿童教育要顺应自然,不能催熟,不应体罚,教育要注意个别差异,不要造就“稚气的博士和衰老的儿童”。

  10、1882年,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12、任何研究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取向。据此,我们把研究分为(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大类。

  13、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可以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14、理论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元分析研究),第二层次是(发展理论)的研究。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3、情感过程:情感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

  4、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个性心理: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成熟水*,与其遗传素质、社会关系、所受教育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整个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这种总的精神面貌,成为个性。

  6、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成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加以观测,求出某种心理水*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并加以比较。

  7、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指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测(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

  三、简答题

  1、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1)纵向研究的优点:可以使研究者随着时间的进程,直接地测量个体变化的速率,取得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缺点:耗时费力;对象有时缺乏典型性,且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2)横断研究的优点:较短时间得到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缺点:时间较短,难以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当前反应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当,容易形成抽样误差,造成虚假结果。

  2、作为一门学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应揭示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又十分重视发展的差异性。为什么?

  (1)揭示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要求。

  (2)重视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也就是承认发展的多元性,承认不同发展条件(包括不同的生理条件)、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合理性。这是学科人文化嗯体现,也是社会认识进步的反映。

  3、如何理解个体发展中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1)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统一的。心理发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先天程序的展开,也不能机械地归结为后天环境的复写。

  (2)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就是主体对客体采取的一系列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向外和向内两个不同方向。主客体相互作用向外可以把人的认识对象加以组织使这些外部对象与人的认识形成特定的关系,主客体相互作用向内可以将人的动作加以组织,连接成头脑内部连贯的,概括的,简缩的智力活动。

  4、如何理解个体心理发展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并不矛盾,可以把它们看作对立的统一,即发展是一个有阶段的连续过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完善和提高。在新阶段中,前一阶段并没有消失,而且被整合在其中。新阶段表面上是突发的,但实质上是从先前的阶段中衍生出来的。各个发展阶段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逐级包含。新阶段的发展内涵既是新的构建,有是对原有水*的重新塑造。

  (2)心理的发展阶段在内部是连贯的,有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既没有绝对起点,又不是间断跳跃的不断建构的发展全过程。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扩展2)

——发展心理学论文3篇

发展心理学论文1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我国管理心理学是在借鉴西方的基础上,从1978 年开始,我国心理学者开始系统地引入国外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的发展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在工作动机与激励理论、工作态度与价值取向、领导心理与行为、管理决策与组织变革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而有效的研究,但目前还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极大的学科交叉性,并且二者都是以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偏重于理论解释和预测,人力资源资源管理更注重实践和事实检验。管理者将管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符合企业的利益追求,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对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具有现实意义。

  一、管理心理学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规划是指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要所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规划,需要将企业价值观贯穿其中,重视管理方针的制定和实践。任用跟企业有同价值观的人,注重员工的品质、忠诚度、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和基本的智商等。管理方针和实践是以日常注重实效的考核反衬出企业的价值观,价值观说到底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定式。相同价值的人会为共同目标努力,当价值观与实践管理结合起来,企业会培养出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战略才会呈现出来。

  (二)指导企业进行招聘和录用

  企业在招聘中注重员工的心理资本,即个性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激情、乐观、韧性、情商、主观幸福感等心理资本能够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首先,人力资源部门要制定信度和效度均符合要求的心理资本测量表;其次,要对招募人员进行心理资本甄别培训;再次注意心理资本与岗位的匹配。

  (三)对员工进行心理学培训和开发

  培训开发是人力资源实现增值的重要途径,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善员工工作业绩并最终提升企业整体绩效。传统意义上的培训开发注重的是员工短期效益,集中体现在对员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但是在本科生、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中,往往对绩效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诸如知识、技能等门槛素质,而是诸如自信、乐观等员工的积极心态。因此,培训开发要注重员工的心理培训,提高员工的心理资本,才是实现企业培训的最大收益。

  (四)从管理心理学角度进行薪酬管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合理的薪酬制能够为企业保留和吸引大量的核心人才,员工所获得的薪酬除了各种货币性收入和实物以外,对符合业绩的员工进行福利嘉奖,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好,如果太少起不到相应的激励作用,过高甚至高于其自身工资则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心理满足和心理收入进行两方面的设计,进行有效的工作设计,组织职工创新,使工作不断丰富化、多彩化,给员工带来心理的满足感;在考虑工作责任、工作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条件等因素基础上,将心理资本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报酬评价体系之中。

  (五)引导企业进行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有设计绩效计划、绩效沟通与辅导、绩效评估以及绩效反馈四个阶段组成。有效的绩效管理应有助于保持和提升员工的积极心理状态。因此,制定绩效计划首先必须考虑到员工心理状态的调整与改善,工作目标应具体化,具有一定挑战性,并且可被测量和评价。这样工作目标设置能够帮助员工树立信心,建立对未来的希望。绩效执行阶段,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保持畅通,及时解决问题,引导员工的心理状态向积极方向发展。进入绩效评估阶段时,绩效结果的测量应遵循的首要准则是公*原则,否则易引发员工的负面情绪。公*原则是深化绩效管理的核心,不仅设计要公*,执行要公*,考核要公*、评价也必须公*。多数心理障碍都是从不公*开始的。此外,还需要引导员工针对绩效结果作出良好的自我评价,把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内因,把不足归于心理资本的不足,以激发和保持长期的自信和乐观。最终,绩效结果的反馈和应用阶段,把职务晋升、薪酬分配等绩效考核结果关联,为员工的自我提升提供环境支持,确保员工的希望不被破灭,工作激情节节高升。

  (六)指引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中,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一直是*衡、不*衡、再*衡的动态关系。有时候,冲突和合作在劳动关系的发展中不断演化,当劳动关系双方在设计劳动利益除了矛盾时会出现博弈。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应未雨绸缪,在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加强劳动关系双方的民主、*等协商,把一些劳动纠纷处理在萌芽中。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更注重双方通过协商达到共赢,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

  二、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管理心理学由借鉴西方的理论而来,这种借鉴而来的理论跟我国的具体国情有一定的差距,在企业应用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套用,需要一步步进行探索,调整研究方向,否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一)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阻碍了管理心理学的应用

  目前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给以足够的重视,相对于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步相对较晚,至今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即便是一些企业建立起了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所以管理心理学在应用的过程中难度很大。比如说管理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学科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味着管理需要变革,而员工对于新的事物没有那么容易接受;另一方面管理变革会触碰到各个阶层的利益,会阻碍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部分还沿袭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很大程度制约了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

  (二)管理心理学的应用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管理心理学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岗位进行分析,获取岗位的工作信息,包括工作的内容、任职者的行为能力、语言能力、知识结构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任职者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要符合企业的要求。企业在进行人才甄选和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对任职者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测试。这就要求企业首先需要有管理心理学这领域的人才,其次才是需要制定一套测试方法对任职者进行测试和配置。企业在培养或者招聘具有管理心理学领域的人才,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同时在对任职者一系列复杂的综合素质和心理进行测试分析也要比普通的招聘付出更大的成本,所以管理心理学的应用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三)企业难以赋予员工工作的完整性

  应用管理心理学工作本身的激励过程中,工作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激励效果包括工作任务的完整性、任务的重要性和工作的自主性等,应用这种激励能使员工感到与物质激励不同的效果。实际中要赋予员工工作的完整性,需要赋予员工很大的权力,保证员工完成任务的流畅性。通常作为企业的基层员工,企业不可能赋予员工很大的权力,这就削弱了员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自主性,导致管理心理学在应用过程中达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四)忽视企业基本的沟通问题

  管理心理学在应用的过程中,上层领导一味的关注着管理心理学的应用效果,往往会忽视上下级之间最基本的沟通问题。企业不同的部门之间本身在沟通方面就存在着难度,企业如果只是关注每个员工的任职情况能否匹配,就会忽视其在每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问题。无论是垂直式管理还是水*式的管理,企业中都存在着上下级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影响着企业的等级制度,往往企业中的等级制度越严格,其阻碍管理心理学应用的力度更大。

  (五)企业人才结构教育的反作用

  根据企业的发展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会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利用人才结构的培训教育作用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同时人才结构也具有反作用。让个性互补的员工配合工作,会使个体在相互地学习中优势互补,可能也会使相互间消极的态度影响对方。人才结构的调整不可能一次就能达到最优的结果,当再次调整企业的人才结构中,可能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产生不被企业认同的心理,给企业的人才结构教育带来相反的作用。

  三、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之策

  (一)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是对企业员工劳动付出的一种反馈,同时也是支付薪酬的重要依据。绩效考核通常是指从企业的经营目标出发,用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对员工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并使评价以及评价之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运用管理心理学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的结果才会得到每一个员工的认可,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促进企业的向前发展。

  2、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运用管理心理学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激励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强大的作用,经过激励的行为与未经激励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别。从不同角度来看,激励划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但高薪并不能真正留住人才,关键是企业能否提供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台。因此精神激励也需要重视,它能使职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所以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稳定人心和维持用人关系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有效避免人才资源流动性大而造成的一系列难以管理的现象发生。

  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企业的人力资源,不断增强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并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通过员工的积极性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增强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制定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建立一套聘用、选用、提拔、优化人才的办法及相应的薪酬制度、奖惩制度、福利待遇制度,完善的激励机制,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从而打破原有以奖励核心和高端人才为主的激励制度,以便将全部员工纳入激励制度下,最终形成多层次的激励模式。为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管理心理学方面的人才

  1、引入管理心理学方面的人才

  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心理学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引入管理心理学方面的人才,探寻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方法,是企业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管理心理学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结合,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加大专业培训力度

  将管理心理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结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加大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可以促进员工对当前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解,提高其专业化知识。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员工培训制度。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一套内容丰富、灵活应变的培训信息系统,汇集培训所需的信息;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的具体目标、内容、办法和步骤;同时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培训的沟通,让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更加高效快捷;最后是对整个培训进行效果评估,以便于进行下一轮的培训。另一方面是要完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多层次的培训,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拥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只有完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才能提高培训的水*。

  (三)赋予员工工作的完整性

  1、员工参与决策

  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决策,让员工知道工作的完整进程,保证员工对企业每一决策的知情权。最重要的是企业组织内部要建立强健的机制,把每一个员工拉入到决策制定过程之中来,让员工人人都参与决策,人人拥有决策的权力。让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企业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

  2、适当下放权力给员工

  现代企业是由多个部门或团队组成,适当的下放权力给员工,把完整的任务交给部门或团队执行,这样既能使员工体验工作完整性的同时还可发挥工作本身的激励作用,让员工感到任务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能增强员工自身的认同感,激发人才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

  (四)构建企业沟通的*台

  1、改善企业沟通的环境

  目前需要改革的是由公司领导层下达命令,下属被动接收的单向沟通模式。良好的沟通机制应该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完整组织架构,形成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对话机制。因此,必须改善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环境,可以通过一定的沟通工具,如电子媒体、意见信箱、内部刊物、布告栏等,建立纵横交错的高效信息沟通网络,确保各种信息能够在企业内畅通,使有关工作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沟通并得以进一步解决。

  2、建立企业沟通的*台

  企业同时要为员工提供交流的*台,员工可以在此*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管理者要认真倾听员工的心声,注重与员工沟通感情。给员工表达自己心声和想法的机会,让他们发泄心中的烦躁和不满情绪,管理者理性听取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这样不仅使下属情感得到了宣泄,还能有种被重视的感觉。同时,管理者还可从员工的见解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管理水*。另外,管理者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一切可以与员工沟通的机会,在重大节日或生日时,给员工送出礼物或祝福,让员工感受到领导的关怀,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五)重视企业的才结构和教育工作

  1、深化企业的人才结构

  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密切关注社会知识型人才市场的进展与变化。也就是说,随着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发育,随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资本价值与其接近或接轨,提倡员工多岗位实践,通过在组织内部人力资源规划中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多通道的发展,特别是对一些知识技术骨干型人才,尊重其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相协调,鼓励和提倡他们向交叉专业、边缘化专业、甚至跨专业岗位实践发展,从而促进其挑战性、创新性进一步发展。深化企业的人员结构,使企业的人员作用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

  2、做好人才结构调整的安抚工作

  企业要做好人才结构的调整工作,避免员工消极态度的产生,一方面先要建立完善的人力结构调整机制,做好初次的人才结构调整工作,避免再次人才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再次人才结构调整中的安抚工作,避免员工出现挫败感和消极心理。因此,企业要了解企业内部的岗位特点,善于整合内部资源,使人才结构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扩展3)

——考研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要点 (菁选2篇)

考研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要点1

  大部分生物都是会死的,只有一种例外,它们可以再生,亚述人称之为不死鸟(Phoenix)。不死鸟并非靠花草果实维生,而是以乳香为食,在降生五百年后它会落在棕榈树顶端的橡木枝上为自己搭建一个巢,然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没药等香料,衔入巢内,垫在自己的身下,当它呼出最后一口气后会悄然浴火重生,从它的身体的灰烬里飞出一只新的不死鸟,同样拥有五百年的生命。

  1、死亡的意义

  死亡:死亡与疾病一样是生命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它是人生所承受的最后袭击。

  一般来说我们会尽可能将其向后推迟。老年期的死亡是生物意义上生命的自然终结,它不仅是个人生命的终止,而且是影响死者周围人的一种社会事件。

  对死亡概念的全面了解至少学要三个因素:

  ①不可逆转性:人死不能复生

  ②无功能性:活着时的技能在死后就停止了

  ③普遍性: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死亡焦虑

  大多数人都会经历某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死亡焦虑。死亡焦虑至少具备四个不同特征:

  ①对躯体变化的担忧,如老化和疾病

  ②对时间流逝的意识

  ③对伴随死亡而来的痛苦和紧张的担忧

  ④对死亡引起的智力和情绪反应的担忧

  成年晚期的死亡焦虑更多是一种长时间的消极情绪,这种情绪由以上提到的四点原因造成。然而研究证明,青年人怀有的死亡焦虑到达一生中的顶峰,对这一模式有三种解释:

  ①老年人更虔诚,并可能会在死后生命的概念中找到安慰

  ②老年人可能比年轻人感到更能接受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决定

  ③老年人对死亡更为熟悉,也就是经历他人死亡的机会

  3、临终心理

  老年临终病人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变化,临终的状态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①否认阶段:病人对疾病的严重性尚无思想准备,否认是为了暂时躲避病症给予的压迫感,有些病人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但了解自己死亡的预期后,故做欢态,为不使家人过度悲伤,但对知情者则会哭诉真情,以减轻内心痛苦且期望奇迹治疗。

  ②愤怒阶段:当病情趋于危重、难以否定时,病人表现生气,愤怒及怨天忧人的情绪,常迁怨家属及医护人员,责怪上帝,发泄他们的苦闷及无奈。

  ③乞求阶段:此时期,病人存有发生奇迹治疗的幻想,期盼延长寿命,提出种种要求,要求活到完成某些重要事情等。这个阶段病人还存在着希望,也努力配合治疗。

  ④抑郁阶段:当病人知道自己乞求无效时,死亡无法逃脱之后,便进入重度抑郁,表现为悲伤,情绪低落,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此时病人会体验到绝望及一种准备后事的悲哀,家属必须在其身旁全心陪伴。

  ⑤接纳阶段:此阶段病人准备接纳与之俱来的一切,多数病人自己即将面临死亡有所准备,心情相当*静,对高兴或悲哀麻木默然、置之度外。

  4、死亡应对

  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关怀,主要应该根据临终病人心理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心理关怀,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做好基础护理是心理护理的基础。

  ②解除临终病人的苦闷与恐惧。

  ③满足临终病人需求和愿望。

  a.基本的生理需求b.安全感的需求c.归属与的需求d.自尊或自我价值的需求e.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

  ④通过教育帮助临终病人正视死亡。

考研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要点2

  1.*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1)卡特尔的智力理论

  卡特尔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与天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将能力(智力)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液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认知、类比、归纳、演绎等。

  一般人20岁以后,液体能力达顶峰,30岁后开始下降。

  晶体能力: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学习和社会文化。

  晶体能力在一生中一直发展,25岁后发展较*缓。

  (2)智力双重过程理论

  巴尔特斯(P.B.Baltes)等人提出的*智力的双重过程概念和伴随选择的最优补偿的智力模型,这一模型是与卡特尔的关于液态智力与晶态智力的理论相对应的。这种模型认为智力发展可区分为两种过程:

  基础过程——与思维的基本形式密切相关,主要功能在于负责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得组织,所以又叫智力技能。

  儿童青少年智力发展以第一过程为主。

  应用过程——智力技能的情景、知识相联系的应用,所以又叫实用智力。

  它主导成年智力的发展。如果有联系的机会,它能在后半生继续增长乃至超过成年早期。

  他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液态智力会逐渐下降,但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个体会选择适当的晶态智力来补偿,他将这种在成功地解决许多人问题和社会问题之后获得的,来自于对现实丰富经验的整合而成的*的能力称为智慧(wisdom),他认为,构成智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熟悉性,老年人并不存在智力降低的问题。研究还发现60岁老年人的智慧有明显的增加。

  (3)新皮亚杰主义

  佩里(William Perry)等人研究了*思维发展的模式,对皮亚杰的将15岁定为思维成熟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15岁不一定是思维发展的成熟年龄,形式运算思维也不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佩里把大学生的思维概括为如下三种水*:(1)二元论水*;(2)相对论水*;(3)约定性水*。

  (4)智力适应理论

  沙依(W.Shaie)相信成年人智力活动特点是与其对环境的适应分不开的,智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发展。

  根据智力适应理论,沙依巴人的一生智力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

  ①获取阶段——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②实现阶段——青年期主要任务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必须将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③责任阶段——中年期,中年人是社会中坚,社会责任重大,家庭、事业,如果有人还在当领导,就转入下个阶段。

  ④行政阶段——承担领导责任,取决于如个人才能、成就、机会等多种因素。

  ⑤整合阶段——老年期智力活动专项内心世界,重新整合自己一生的"经验。

  2.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

  我们不得不承认,晚年认知活动,尤其是感知觉记忆,总体发展趋势是衰退的。

  (1)感觉功能理论

  晚年的各种感觉能力,尤其是减退严重的视觉和听觉,的衰退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认知能力。

  (2)加工速度理论

  以记忆为主的信息加工速度的降低是老年人认知老化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记忆方面的衰退表现明显。

  (3)抑制理论

  抑制:阻碍无关信息进入记忆或将影响作业的无关信息排除。

  在老年阶段,抑制能力随年龄而变弱,表现在不能有效地组织无关信息或干扰信息,从而使加工速度变慢。

  (4)工作记忆理论

  老年人的工作记忆广度随年龄老化而减少,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心算、推理等认知活动。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扩展4)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10篇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1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是不是说明,个体从*卵到出生之前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心理呢?至少胎儿发展到后期应该是有部分的心理的。或许这段时间的心理由无到有也是人类心理进化的缩影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我国心理学家张春兴认为:“心理科学是超科学的科学”。因此,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人们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外部行为上。

  行为与心理的关系:首先,人的行为很明显要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外部行为乃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及整个人格对行为又有很大的影响。其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甚至表现出一些与内心不符的外部假象。最后,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能使心理活动成为神秘莫测、不可捉摸、无法研究的东西。

  通过比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仪器分析,我们仍然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理解。对于心理的认识,以及对于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至少是*的)比较遵循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大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认为行为是意识的外显表现;认为心理可以分析。但是以我的观点看,认为心理是由物质决定的或者过度神秘化心理(灵魂),都不是很全面。心理之中,既有有生物基础的部分,也有一些部分是物质之外的。

  如果把心理活动分成不同层次,在不同水*上加以研究,心理学可分为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如果把心理学按其应用范围加以研究,心理学又可以分为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

  我们心理咨询行业的各种“大师”的课程,放在这个体系中,寥若星辰。人的个体发展离不开种系的发展。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心理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一个是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狭义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今人类的心理必然有动物心理和早期人类心理的遗存,这部分就是集体潜意识。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2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一些教育原则,明白教育规律,使自己的教育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我读了英国心理学家布丽姬特。贾艾斯的《发展心理学》。本书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它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知名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胎儿的发展、婴儿的认知、知觉发展、发展阶段、记忆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应用和未来的挑战等方面,全面介绍人一生的心理发展进程、各个阶段的特点,系统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历史、重要人物、重要理论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更深入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具有指导意义。

  书中第一章和第四章的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感受也多些。第一章胎儿的发展让我更深入地意识到胎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起跑线应该指受孕的那一刻起。一个胎儿在子宫中就已经开始学习了。胎儿时期,认知能力、视觉能力、味觉嗅觉、听觉、运动能力都在发展。很多认知技能都有自己的关键时期,一旦关键时期错过了,一些认知技能将不能以同样的熟练程度被学会。胎教的内容多少会被胎儿记住,也就是说胎儿有记忆。

  例如:对新生儿地研究明确显示,他们仍然记得在子宫里的经验。在出生之前一直听的音乐会阻止他的哭声,因为这个音乐并不是婴儿第一次听到。莱斯艾略特博士曾说:“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就已经具备了智力技巧和抵抗易患病的体质,以及独一无二的适应早期生活的关键要求。”因此,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们应从胎教开始努力。第四章详细论述了发展的阶段。关于儿童心智和认知发展与两个最重要的理论。

  一个是俄国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是跟更有经验的人学习的“学徒”。维果茨基通过实验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是最近发展区刺激了儿童的发展。我明白了要想让学生发展,就得弄清学生的现有水*,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促使学生发展。促使学生发展的关键是更有经验的人恰当帮助。另一个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与列夫·维果茨基观点不同的是皮亚杰把儿童看做体验其周围环境的“探索中的科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更突出了儿童的自主性,因此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及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经过了四个不同的阶段。感觉运动期(从出生到两岁)、前期运思期(从两岁开始到七岁结束)、具体运思期(从七岁开始到十一岁结束)、形式运思期(大概从十一岁开始到成年时期确立)。

  每个儿童都是有差别的,他们将会以自己的速度经历不同的阶段。*的小学生从六岁入学十二岁毕业,经历着前期运思期、具体运思期、形式运思期。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儿童是自我中心主义的,他们很难理解别人的观点,并不是他们只关心自己。儿童在整个前运思期过程中都在学习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大约七岁时确实学会这个本领。由此我明白了,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上课为什么注意力那么容易分散,上课总喜欢王子窗外和摆弄自己的物品,总是不由自主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连和老师谈话时也总喜欢说自己有关的事情,而把老师的提醒抛到脑后。本来我很生气总想:真可气,这些小不点儿竟不把老师放眼里,真是不长记性,前面左耳朵听后面右耳朵就扔了。现在我明白了,我生气也是白费功夫,他们本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很难理解别人的观点,今后再教低年级的学生时要多理解孩子并且引导他们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具体运思期的儿童出现了心智运思,懂得了守恒概念,可以同时探索同一事物的不同属性,但只能思考具体的事物。

  当碰到复杂的问题是,他们处理问题的程序仍然存在相当多的试错成分,所以他们常常会重复前面已经做过的步骤。了解了具体运思期的儿童的特点后,教师们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因为学生常常重复已有的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必然会出现许多错误,老师们也经常埋怨道:怎么搞得,原来会的知识需要在新的知识中运用孩子反而不会了,讲过好几遍的东西就是容易错。

  也真不知道这些孩子是怎么搞的?有时火大了,直接发到了学生身上,既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也破坏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十一岁的儿童和成年人才可以用形式运思去思考那些存在的事物,抽象思维才得以发展,做事情解决问题会制定出有效的计划。教师此时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各种有效计划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

  读完《发展心理学》后,我想到了教育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我对一个人的发展阶段有了清醒的认识,也更多地了解了小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同时也明白了,在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迁怒。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3

  刚刚意识到,什么叫自己的选择。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我的选择。并且我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不一定是此时此刻我要做的事情。

  我希望我以后可以做一个执行力强的人,从这一分这一秒开始。刚刚看到了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咨询室放着一个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怜,另一面刻着“别人很可恶”,最后一面刻着“怎么办”。每次有来访者到他的咨询室里,他都会拿出他的三面柱,问来访者:“你选择谈什么呢”。

  我决定也做一个自己的三面柱,遇到事情或者任何非休闲休息的时间都可以问一下自己,“我选择让自己的大脑想什么呢?”

  淘宝买的柱子已经在路上了,回头用A4纸手写上几个选择就好了。提醒也已经做好了。为了不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写上了,简易版,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好。不要想着做一个特别精美的插画做背景啥的。因为那样会导致自己的行动力为0。毕竟以后可以慢慢升级。

  讨论对错的思维方式,它通常会假想一个受害者和一个施害者。所以,以后不要认为自己错了,可以说自己做的不够好。也可以说对方还有改进的空间。大家都没有错,不是吗?需要思考有没有用,我没有办法改变,也许不是我的错,可是,最终谁要为结果负责呢?还是我自己。所以做一点有用的事情吧。

  每一次思考的结论应该是我应该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而不是自我怜悯,自我指责。陈海贤老师说让我找一个目前最想改变的目标。那么就是行动力了,具体一点就是做出我自己的面试题小程序。

  你为自己不改变找的所有借口,统统都是你的选择。甚至连你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那也是你的选择。这一句话太有用了,值得我反复来回敲,来回看。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4

  作为一位新东方的个性化老师,我认为自己有必要也有义务去全面的了解学生,遵循一些教育原则,明白教育规律,使自己的教育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我读了英国心理学家布丽姬特。贾艾斯的《发展心理学》。本书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它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知名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胎儿的发展、婴儿的认知、知觉发展、发展阶段、记忆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应用和未来的挑战等方面,全面介绍人一生的心理发展进程、各个阶段的特点,系统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历史、重要人物、重要理论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更深入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具有指导意义。

  因为*时比较多接触到的都是初中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都处在我们*时所说的青春期中。青春期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衡、*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我看过一篇调查报告,600多名参加调查的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时,42%的初中生和75%的高中生的心理防卫方式大多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在我看来,很多学生的在上初中时出现成绩下滑,逃学、厌学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很多都可以归结为心理健康的问题。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是把成绩差的原因归结于表面的贪玩,走神等等,盲目施加压力,而忽略了孩子的很多心理需求。而学校的教师因为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有着各种各样的进度压力,升学压力,绩效压力,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为新东方的个性化教师,逃过了不完善的教育制度,一对一的面对学生,对学生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这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去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从而在根本原因上去帮助他们。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在课余时间去更多的阅读相关的书籍,更多的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好的去和学生沟通交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更好的去帮助他们。

  在书中有提到中学生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中有提到一个学习障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学习障碍一般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残缺。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生物)的,也可能是心理的,但就中学生而言,则大多是社会(家庭、学校)因素造成的。

  “……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学,我通常会忍不住地忌妒,不自觉的跟他们比较。都以像敌人的眼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子会陷于一些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已从入学持续到现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发霉了一样,极度的困惑和难受。我很担忧,因为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我还是处在这种困境当中,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困难是中学生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成因,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

  1、调整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及时肯定进步。

  2、配合学校的任课教师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

  3、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心理素质薄弱的方面。

  4、真正含义上的“分层教学”,创设成功情景(降低作业难度、评分标准、提供必要帮助等),体验成功喜悦。

  5、克罗华特的“角色地位改变”法(帮助低年级学生),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生产生责任感并改进方法。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时在家里受到百般疼爱,一旦与老师同学发生不愉快的摩擦,往往不肯主动承认错误,缺乏宽容谅解之心。当学习成绩或日常表现出现问题时,他们又常常处于困惑、迷茫状态,心理很脆弱,而此时如果老师和家长的过度施压,会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大,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对学习感到厌烦并采取回避的方式。

  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对学习、考试中的难题、错题,设法解决它们,就会进步,而回避只能会将缺失积少成多。真正的快乐是一朵需要困难作陪衬的花儿。

  遇到困难,寻求别人的帮助,不是降低了我们的能力,而是一种升华。不要怕被拒绝,恰当的寻求帮助是我们生命的成长力量。在共同应对艰难困苦的学习生活中,携手并进,过关斩将,才会拥有攀跃巅峰的辉煌。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5

  一直都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所以,这一学期,我毫不犹豫地选修了丁敬耘老师的"《发展心理学课程》。丁敬耘老师在复旦大学从事心理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案例。虽然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深奥难懂,但是经过丁老师的讲解,却变得浅显起来。

  丁老师首先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含义一一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并总结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从生到死一生的心理发展现象。

  在谈到心理发展特点的时候,丁老师告诉我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我们要尊重规律,不能逆规律行事,也不要拔苗助长。对于这段话,我感触特别深。

  或许是这个社会发展太快了,很多人都处于恐慌之中,尤其是做了父母的人。看着怀里嗷嗷待哺的孩子,父母就开始担忧他们的未来,很早就为他们规划了一条成长之路。所以,孩子刚会张口说话,父母就开始自己的培养计划了。三四岁的孩子,就已经上了各种辅导班一一钢琴、舞蹈、主持、声乐,甚至还有英语、奥数。为了迎合家长,现在的幼儿园,几乎就变成了小学低年级的课堂,幼儿园的孩子们要学习拼音、写字,还要学习算术、加减。

  老师和家长们都忽略了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觉得自己是在给孩子增加营养,好让孩子强筋壮骨,有能力在这个世界中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其实,他们却是在揠苗助长一一过早被催熟的孩子往往没后劲儿,甚至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同样违背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还有父母对孩子的掌控。孩子三岁,就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到了七八岁,他们开始进入第一个逆反期;而到了12岁,则进入第二个逆反期。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父母就应该适当放手,退到孩子身后。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因为不放心孩子,而把孩子限定在自己身边,事无巨细,都一一插手。还有的父母则是过于依赖孩子,舍不得与孩子分离,因此通过情感纠缠的方式,将孩子拴在自己身边。正如丁老师所说,孩子该独立的阶段,一定要让ta去独立,不要留在身边。如果现在你放不开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也放不开你,他会事事依赖你,甚至会变为啃老族。

  从这一点来看,所有做父母的,都应该好好学习心理学,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心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衡性。孩子心理的发展,有的阶段特别快,有的阶段则很慢,但各个阶段都有发展的任务,过了这个阶段,想发展就很困难。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关键期。比如孩子3到5岁时,正是立规则的时候,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做了就要受到惩罚。如果父母错过了孩子3到5岁这个规则教育的关键期,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就会无所畏惧。一个无所畏惧、任意妄为的孩子是最可怕的,他会像小怪兽一样席卷一切、破坏一切。此时你再想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关键期。

  丁老师说,心理发展实质是我们人对客体环境的适应。发展好了,就与环境*衡了;发展不好,人与环境格格不入,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及时进行矫正和调整,是孩子的身心都得以健康发展。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6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为我们呈现了人类发展的整体概观。这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的一本关于发展心理学的书。

  虽然都是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与我们准备复试时读的《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还是有区别的。《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的章节是按照人的年龄阶段来划分的,然后介绍该年龄阶段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等。而《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的章节是先按照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划分了几部分,在按照年龄阶段介绍的。而且,从书名中也可以看出来,《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介绍的人的发展阶段是从人的出生到死亡,《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着重介绍了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发展进程。

  我感叹研究中的观察之细致,思维之巧妙。比如,我在逗婴儿玩的时候喜欢把我的手指放在婴儿手中,然后婴儿就会抓住我的手指,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但是等我上了心理学的课程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种婴儿的反射活动,之前的我从没有想过这个动作会和发展有什么联系。再比如对于婴儿可管用就行的研究,婴儿都还不会说话,但是研究者们精心的设计还是会让这些婴儿“开口说话”。

  毕生发展还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而且人的发展和衰老不只是一个生理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作用的结果。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所谓人的老年化是因为老一辈人与新一代人具有不同的教育情况、社会背景及文化特点,因而他们之间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然而青年人却把上一代人的不同行为表现看作是老年化的结果。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语能力、判断力及学会的各种技能等所谓的晶体智力并不减退,只有知觉、记忆、运算速度等流体智力有所减退。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社会观念和技术手段在不断更新,上一代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变得无用了,也没有能够得到补充和更新,而这却被青年人看作是老年化的标志。

  事实上,人到老年仍有较大的学习潜力,如果能不断地适应新的社会思想,及时掌握新技能,追随时代潮流,则必然会延缓“衰老”进程。随着社会的老年化,老年人的继续教育将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

  总之,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兴起在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但它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首先,到目前为止,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工作仍多于实验性研究,它的许多观点尚有待于具体材料的支持和实验研究的验证。其中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个体心理发展的可塑性、变异性、受历史阶段的影响等一般原则在心理发展各个方面是否有不同的重要性和不同的表现。其次,它需要进一步跨学科、跨文化地联合研究,特别是生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支持。最后,接受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会导致把人的心理发展看成是无规律可循、没有任何限制的变化过程等这些问题也有待我们今后努力探讨和解决。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7

  终于安安静静地读完《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了,这是开学到现在,读完的第四本书。读书,真的可以让人内心变得*静。

  《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主要讲解了从婴儿到青少年这四个阶段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及其本质。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很有趣的实验和很新颖的打动人心的观点。例如行为主义学家华生研究的小阿尔伯特的实验,婴儿小阿尔伯特本来对毛茸茸的小白鼠不害怕,但是实验室,当阿尔伯特即将伸手去触碰毛茸茸的小白鼠时,研究者播放巨大的噪音。小阿尔伯特被噪音吓哭了,在噪音和小白鼠搭配实验重复出现几次后,小阿尔伯特每当看到小白鼠,就会吓哭。

  通过该实验证明,通过条件反射,婴儿可以对原本不害怕的东西产生恐惧。但是这个实验涉及到了实验伦理道德问题,值得后来实验者的反思。此外,幼小的婴儿也会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情绪和人格变化的。譬如0—3岁的婴儿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会从自身出发,没有将自己和外界事物区别开来。

  斯金纳的三山实验,先让一个婴儿面对一张桌子坐下,桌子上放着三座山。然后再让一个布娃娃面对婴儿坐下。研究者问婴儿“布娃娃能看到什么”,但是婴儿无法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实验证明,婴儿知识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去描述,以为自己看到的也是布娃娃所看到的。

  婴儿这个时候的身理心理特点,都是其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我们应该遵循其发展的潜质去培育和引导孩子,而不是用大人的意志去过多干预。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8

  一直都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所以,这一学期,我毫不犹豫地选修了丁敬耘老师的《发展心理学课程》。丁敬耘老师在复旦大学从事心理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案例。虽然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深奥难懂,但是经过丁老师的讲解,却变得浅显起来。

  丁老师首先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含义一一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并总结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从生到死一生的心理发展现象。

  在谈到心理发展特点的时候,丁老师告诉我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我们要尊重规律,不能逆规律行事,也不要拔苗助长。对于这段话,我感触特别深。

  或许是这个社会发展太快了,很多人都处于恐慌之中,尤其是做了父母的人。看着怀里嗷嗷待哺的孩子,父母就开始担忧他们的未来,很早就为他们规划了一条成长之路。所以,孩子刚会张口说话,父母就开始自己的培养计划了。三四岁的孩子,就已经上了各种辅导班一一钢琴、舞蹈、主持、声乐,甚至还有英语、奥数。为了迎合家长,现在的幼儿园,几乎就变成了小学低年级的课堂,幼儿园的孩子们要学习拼音、写字,还要学习算术、加减。

  老师和家长们都忽略了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觉得自己是在给孩子增加营养,好让孩子强筋壮骨,有能力在这个世界中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其实,他们却是在揠苗助长一一过早被催熟的孩子往往没后劲儿,甚至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同样违背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还有父母对孩子的掌控。孩子三岁,就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到了七八岁,他们开始进入第一个逆反期;而到了12岁,则进入第二个逆反期。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父母就应该适当放手,退到孩子身后。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因为不放心孩子,而把孩子限定在自己身边,事无巨细,都一一插手。还有的父母则是过于依赖孩子,舍不得与孩子分离,因此通过情感纠缠的方式,将孩子拴在自己身边。正如丁老师所说,孩子该独立的阶段,一定要让ta去独立,不要留在身边。如果现在你放不开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也放不开你,他会事事依赖你,甚至会变为啃老族。

  从这一点来看,所有做父母的,都应该好好学习心理学,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心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衡性。孩子心理的发展,有的阶段特别快,有的阶段则很慢,但各个阶段都有发展的任务,过了这个阶段,想发展就很困难。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关键期。比如孩子3到5岁时,正是立规则的时候,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做了就要受到惩罚。如果父母错过了孩子3到5岁这个规则教育的关键期,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就会无所畏惧。一个无所畏惧、任意妄为的孩子是最可怕的,他会像小怪兽一样席卷一切、破坏一切。此时你再想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关键期。

  丁老师说,心理发展实质是我们人对客体环境的适应。发展好了,就与环境*衡了;发展不好,人与环境格格不入,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及时进行矫正和调整,是孩子的身心都得以健康发展。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9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一些教育原则,明白教育规律,使自己的教育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我读了英国心理学家布丽姬特。贾艾斯的《发展心理学》。本书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它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知名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胎儿的发展、婴儿的认知、知觉发展、发展阶段、记忆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应用和未来的挑战等方面,全面介绍人一生的心理发展进程、各个阶段的特点,系统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历史、重要人物、重要理论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更深入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具有指导意义。

  书中第一章和第四章的内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感受也多些。第一章胎儿的发展让我更深入地意识到胎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起跑线应该指受孕的那一刻起。一个胎儿在子宫中就已经开始学习了。胎儿时期,认知能力、视觉能力、味觉嗅觉、听觉、运动能力都在发展。很多认知技能都有自己的关键时期,一旦关键时期错过了,一些认知技能将不能以同样的熟练程度被学会。胎教的内容多少会被胎儿记住,也就是说胎儿有记忆。

  例如:对新生儿地研究明确显示,他们仍然记得在子宫里的经验。在出生之前一直听的音乐会阻止他的哭声,因为这个音乐并不是婴儿第一次听到。莱斯艾略特博士曾说:“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就已经具备了智力技巧和抵抗易患病的体质,以及独一无二的适应早期生活的关键要求。”因此,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们应从胎教开始努力。第四章详细论述了发展的阶段。关于儿童心智和认知发展与两个最重要的理论。

  一个是俄国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是跟更有经验的人学习的“学徒”。维果茨基通过实验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是最近发展区刺激了儿童的发展。我明白了要想让学生发展,就得弄清学生的现有水*,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促使学生发展。促使学生发展的关键是更有经验的人恰当帮助。另一个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与列夫·维果茨基观点不同的是皮亚杰把儿童看做体验其周围环境的“探索中的科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更突出了儿童的自主性,因此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及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经过了四个不同的阶段。感觉运动期(从出生到两岁)、前期运思期(从两岁开始到七岁结束)、具体运思期(从七岁开始到十一岁结束)、形式运思期(大概从十一岁开始到成年时期确立)。

  每个儿童都是有差别的,他们将会以自己的速度经历不同的阶段。*的小学生从六岁入学十二岁毕业,经历着前期运思期、具体运思期、形式运思期。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儿童是自我中心主义的,他们很难理解别人的观点,并不是他们只关心自己。儿童在整个前运思期过程中都在学习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大约七岁时确实学会这个本领。由此我明白了,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上课为什么注意力那么容易分散,上课总喜欢王子窗外和摆弄自己的物品,总是不由自主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连和老师谈话时也总喜欢说自己有关的事情,而把老师的提醒抛到脑后。本来我很生气总想:真可气,这些小不点儿竟不把老师放眼里,真是不长记性,前面左耳朵听后面右耳朵就扔了。现在我明白了,我生气也是白费功夫,他们本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很难理解别人的观点,今后再教低年级的学生时要多理解孩子并且引导他们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具体运思期的儿童出现了心智运思,懂得了守恒概念,可以同时探索同一事物的不同属性,但只能思考具体的事物。

  当碰到复杂的问题是,他们处理问题的程序仍然存在相当多的试错成分,所以他们常常会重复前面已经做过的步骤。了解了具体运思期的儿童的特点后,教师们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因为学生常常重复已有的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必然会出现许多错误,老师们也经常埋怨道:怎么搞得,原来会的知识需要在新的知识中运用孩子反而不会了,讲过好几遍的东西就是容易错。

  也真不知道这些孩子是怎么搞的?有时火大了,直接发到了学生身上,既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也破坏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十一岁的儿童和成年人才可以用形式运思去思考那些存在的事物,抽象思维才得以发展,做事情解决问题会制定出有效的计划。教师此时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各种有效计划促进学生不断地发展。

  读完《发展心理学》后,我想到了教育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我对一个人的发展阶段有了清醒的认识,也更多地了解了小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同时也明白了,在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迁怒。

《发展心理学》读后感10

  下班了,伴随着同事们关门锁门的声音,静下心来,结合自己近年来与心理学接触的有限经历,以及最近阅读《发展心理学》第一章《毕生发展绪论》的有限心得,提炼出“从盲人摸象到睁眼观象”这个自认为还算形象的题目。

  因为从事妇女儿童工作的原因,断断续续接触到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书、人、事、物,东一榔头西一榔头,脑海里星星点点记录下或模糊、或碎片的概念,就象盲人摸象般,觉得心理学是张德芬、是家排、是心理动力学、是海蓝博士、是曼陀罗、是海灵格、是催眠……这个领域的知识始终是一团乱麻,和完全不懂的人还敢白话两句,在专业人士面前只能噤若寒蝉。

  今年2月下旬从朋友那里得知景老师去年组织了一个《发展心理学》的主题阅读群,大家通过共同学习竟然意犹未尽,纷纷建议“重走长征路”,感到既好奇又兴奋,立即购书入群。按照要求仅读了1个章节便有了豁然开朗的感受,心理学这头“大象”一下子立体起来,原来不是“扇子”,不是“柱子”,更不是“一堵墙”。“毕生发展”是考察个体在生命历程中行为的发展、变化和稳定模式的学科领域。这本被北大心理系选中作为教材的大部头,以全面的视角,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纵观个体从产前阶段到成年晚期和死亡的发展过程,其完备、条理的编书特点极其符合自己的学习口味,虽然专业性很强,但读起来充满了乐趣感。

  当然,由于零基础,底子太薄,专业术语前面读后面忘,逻辑分类前面记后面丢,年近半百怎么也无法与青春年少的好时光攀比。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重复读,挤时间将前30页品读了3遍,每一遍都有新发现、新理解和新风光。

  尽管如此,依然感觉没有读透,好在这是绪论,很多内容在后面的章节都会展开来讲,相信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在景老师的引领以及各位学友的共同参悟下,《发展心理学》会满足自己的诸多期待。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扩展5)

——学习发展心理学的心得体会3篇

学习发展心理学的心得体会1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但有一点和我们*时理解不大一样,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当然它还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阶段,比如常用的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儿童早期(2岁到6岁)、儿童中期(6岁到11岁)和青少年期(11岁到20岁)。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这本书中,我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印象颇深。皮亚杰把儿童看成是一个初露头角的科学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信息加工理论把儿童(和*)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接受问题信息,贮存信息,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回答。而儿童的认知也可比喻为从环境中接受信息,贮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反应。

  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如感觉、知觉、注意和记忆)与理性部分(思维)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论者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拟,在感性认识部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记忆研究方面最有成效。

  儿童多方面的认知发展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紧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儿童学习的规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

  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关系与牵动都将充盈着和谐与愉悦。

学习发展心理学的心得体会2

  最近在读一本很有意思的书《社会心理学》,书很厚,但很有趣,由一个个社会心理现象组成,描述一些社会心理现象,并进行分析,解释,让人看完之后能够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不由得感叹:哦,原来是这样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好像和我们固有的认知不一样,到底是为什么呢?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法国工程师林格曼发现,选手在群体拔河中所付出的努力仅有个人单独努力之总和的一半。这表明,与“人多力量大”的.普遍观念恰恰相反,实际上,在群体任务中小组成员的努力程度反而较小。也许糟糕的表现源于糟糕的合作一人们一起拉绳子的时候,用力的方向和时间可能问题,他们让参与者认为自己在和其他人一起拉绳子,而实际上是参与者ー个人在拉。

  蒙在鼓里的参与者们被排在如图83所示装置的第一个位置,并且要求他们:“你的全力去拉。”结果发现,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ー个人在拉,那么使出的力气比以为身后还有25个人和自己一起拉时多出18%,研究者同时也注意到了社会懈怠现象的其他方面。他们观察到:6个人一起尽全力叫喊或者鼓掌所发出的喧闹声还没有1个人单独所发出喧闹声的3倍响。就像拔河比赛制造喧闹声的任务也很容易受群体低效的影响。这个有趣的心理现象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说老师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对下边的学生说:你们这么多人的声音还没有我一个人大,其实多看书能让我们知道更多,了解更多,从而更好的处理事情

学习发展心理学的心得体会3

  成为心灵智者,创造幸福人生

  ——心理健康的自我呵护

  压力导致身体和心理疾病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压力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人一旦觉得压力大,身心都会反映出来。所谓身体的反应可以导致各种不适,最简单的就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体不适会影响生活状况、影响工作、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疾病,比如胃溃疡、不孕不育、癌症等。在发达国家,医学体系已经改称为生物、心理和社会理念体系,也不再单纯把人当动物看待,就是因为人有心理反应,有社会过程。

  心理压力当然也反映在精神上。例如,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人的信息加工能力会下降,脑力劳动成绩也下降,严重的会导致工作系统的错乱。当身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作出严格的判断非常难。但基本上所有疾病都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完全是生理因素,跟心理因素一点儿不相干的,科学研究证明还没有。一旦生病,应该积极地求医问药,积极考虑有哪些心理因素可以改善。身体和精神双管齐下,就更有利于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自我调节和减压要分成几个方面来实现。首先要提高认识水*,要知道心理压力的存在,如果不知道,就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

  其二,要逐步地变化,不要变化太猛,要把变化改为一种缓慢的过程,要有适应期。其三,维持心理健康通用的规则,就是要从事适度的体育锻炼,它不仅对身体有好处,对心理健康也非常有好处。在锻炼过程中,人会自然而然地摆脱一切烦恼。

  其四,要进行社交活动,尤其是退休人员。

  最后,如果确实觉得自己压力太大,觉也睡不着,可以找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帮助。不过,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有利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到了某个基点才会产生负面作用。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扩展6)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指导1

  对于初中学生朋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提供了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指导,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使用引号,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用引号的话里还有需要引用的话,外边一层用双引号,里边一层用单引号。

  (二)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点标点。但是,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例:写文章要做到“*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例: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例:那天晚上,我刚走到胡洞口,就听到“啊呀!”一声。

  (三)只说出别人的话的意思,不照原样引用,叫做转述。转述的话不用引号。

  例:有的说,你们走了,就像我掉了一扇膀子;有说的,你们走了,就像是吃饭时缺少了盐;有的.说,要是背得动,妈妈要把你们背着送过鸭绿江。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扩展7)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的知识点 (菁选2篇)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的知识点1

  1、心理测验的目的是指:我们编测验干什么用。

  2、测验目的种类:

  (1)显示性测验是指:测验题目和要测量的特征相似的测验,比如成就测验。

  (2)预测性测验是:为了预测一些没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

  3、心理测验的目标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测什么样的心理特征或人格特点。

  4、目标分析依测验不同可分为:

  (1)工作分析:对于预测或选拔用的测验,主要任务就是对所预测行为活动做具体分析,即任务分析或工作分析。

  (2)对特定概念下定义:

  (3)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5、命题的基本原则:

  (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2)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3)题目格式要不被人误解。

  (4)语句要简明扼要。既排除与答题无关的因素,又不能遗漏答题所依据的必要条件。避免使用生僻的字句或词汇。

  (5)答案确定,不应引起争议。(创造力测验和人格测验除外)。

  (6)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互不牵连,对不同题目的回答不致相互影响。

  (7)题目不能含有答题倾向的线索。

  (8)题目内容不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和理解能力。

  (9)比开社会敏感性问题,如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的题目不应使用。

  (10)便于施测,评分简捷。

  6、如测验涉及社会敏感性问题时的策略:

  (1)命题时假定被试具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该行为时才否定,可避免否定答案过多的倾向。

  (2)假定规范不一致。

  (3)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7、测验题目的来源:已出版的标准测验、理论和专家的经验、临床观察和记录。

  8、心理测验题目的类型:根据对被试的要求不同来分,可有两大类:提供型和选择型的题目。前者求被试给出答案内容,如论文题、简答题、填充题;选择型题目要求被试在几个有限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是非题、匹配题(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构成)、填充题等。

  9、测验题目在编排时所遵循的普遍原则是:测试同一因素的题目放在一起、同类型的测试题尽可能组合在一起、题目的难度排列宜逐步上升。

  10、测题的常见编排方式: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的知识点2

  1.选择题

  这部分题量较大,从历年考研试卷来看,它是考生分数拉开差距、决定是否上线的关键。选择题大多考查的是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一些重要的概念,不单要简单地记忆、背诵,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科中不同章节的概念、观点综合起来把握。这一部分也相对灵活,这也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和实例,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

  选择题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两种,由于考查方式不同,其解题方法就有差异。

  单项选择题。总的来讲,解答单项选择题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种情况、三种思路和三种方法:

  (1)答案唯一型。按题干要求的规定性,排除其他错误的,所剩一项就为正确项,或直接将题干与选项挂钩找出符合题意的项即可。

  (2)答案最佳型。即题中的四个选项有两个以上或全部都符合题意,但其中一个是最佳答案即符合题干规定性、指向性要求的,它或者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最主要或最根本问题,或是回答了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中的最直接或最本质的联系或问题。

  (3)多项组合型。除了如前边所讲的在做题过程中进行答案分解、逐个排查外,还有一个最简捷的办法是排除错误项,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答此类题要掌握一定技巧和正确思想。第一步是读懂题,审好题,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这一问题。第二步是鉴别和判断选择题肢项。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应排除掉。这又分三种:第一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错误和含有错误成份,试题要求又是正确的;第二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第三种题肢选项中概念和判断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的外延要求。另一类是最符合题意的该选出的题肢选项。

  在解题中可先用排除法,把所有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不论是正向、逆向思维设问,还是题肢选项本身的错误,统统排除,然后再比较余下的题肢,用所学的概念、观点、原理判断其是否正确,并确定哪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即该选项能否按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方向、范围和意义进行解答。

  多项选择题。一般而言,多项选择题是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试题,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1)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明确题干对题肢的要求是什么。例如题干的说法是全对的还是全错的,或者是正误混杂的;它对题肢选择的要求是相关的还是无关的。一定要注意理解题干的意思。

  (2)审查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明确题肢本身是对的还是错的。

  (3)审查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按题干的要求选出题肢。如果题干本身表述正确,且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排谬法: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题肢;

  第二,排异法:题肢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毫无关联,须排除掉;

  第三,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的问题,而是对题干意思的变相重复,须排除掉;

  第四,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须排除。

  做多项选择题要求必须吃透原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必死记硬背。它重在理解、吃透,是体现能力的一种好题型。解题的方法也很多,但总的来讲是四个字:"正确、有关"。所谓"正确"即观点正确;所谓"有关",就是题肢的论点与题干的要求有关联。题肢必须是正确而又有关联的,才是对的。同时还要注意,只有直接有关联的才能选,间接关联的则不选。

  2.简答题

  仔细审题后,首先对于题目进行要点的提取。再针对每个要点稍作扩展,切忌只围绕一个点反复地长篇大论。

  3.综合题

  综合题形式独特,分值比例大,难度也大,是考生考研中的`一大难点,这里就单独列出并讲述一下其答题技巧。考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注重联系实际,材料归纳出来后,用相关的事实理论做依据进行分析。二是结合理论分析问题时,要尽可能全面。材料涉及几个点,答题时就要将这几个点答全,每个点不需要展开太多,但要把基本要点说到。解答材料题时,尤其要注意层次和逻辑,不要自相矛盾,在答案中最好把观点一一罗列出来,便于阅卷教师找到要点。

  解答材料题目的基本要求:在理论部分,要求准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是解题的主导部分,是命题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要准确、简洁地回答出有关理论知识内容。这一部分答好了,就能为下一步解题做好铺垫,使后面的分析论述有理有据。

  首先,"掐头取尾",看题干提示句和题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一般的材料题开题就有一句:"下面是一组关于……的材料",这就给考生在阅读时获取什么样的信息界定了范围,使阅读不再盲目,以获取相关信息为重;然后,再迅速浏览题后问题,问题的要求又进一步缩小了信息取舍的范围,什么是"的",在这里就确定了。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其次,仔细而快速地阅读材料。认真研读试题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深挖材料内涵。材料分析题的材料灵活多变,无一固定模式。有文字型的、图表型的:文字型的可分为摘自报刊、古籍、文件、人物讲话,也有命题者描述某种现象,提出几种观点的;图表型的有漫画、表格、地图、历史文物图片、函数图等。材料可能是一则,也可能有多则;既有单一类型的,也有文字型、图表型混合的;材料长短也各异,有的十分简短,有的篇幅冗长。不管材料以何种形式出现,认真阅读材料是基础,掌握其中信息是关键。

  一般的材料提供信息很多,有主有次,还有重复的,这就提醒考生在做这类试题、阅读材料时,边读边用铅笔将含义相同的归类,并用1、2、3、……标注,对重要的核心句或者关键词,在下面画线,以备答题时直接应用,避免大量的重复阅读,造成无为的浪费。

  第三,利用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在答题论述时,要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解题的主体部分,要求考生用选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联系题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把理论与实际、观点与事实结合起来,即做到事理交融,观点统帅材料。要紧扣材料分析,或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用观点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论证观点。防止就事论事,或就理论谈理论。

  第四,简短有力地做好小结。在小结部分,要牢牢抓住题意,适可而止。这是答题的结尾部分,是解题的落脚点。在结尾时,或针砭时弊,或点明意义,或联系自身,这些都要从题意出发,恰到好处,总的要求是思路清晰、表述简练、视角丰富,达到用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目的就可。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扩展8)

——考研数学线代知识点的复习指导 (菁选2篇)

考研数学线代知识点的复习指导1

  线性代数总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行列式

  本章的考试重点是行列式的计算,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数值型行列式的计算,二是抽象型行列式的计算.另外数值型行列式的计算不会单独的考大题,考选择填空题较多,有时出现在大题当中的一问或者是在大题的处理其他问题需要计算行列式,题目难度不是很大。主要方法是利用行列式的性质或者展开定理即可。而抽象型行列式的计算主要: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利用矩阵乘法、利用特征值、直接利用公式、利用单位阵进行变形、利用相似关系。06、08、10、12年、13年的填空题均是抽象型的行列式计算问题,14年选择考了一个数值型的矩阵行列式,15、16年的数一、三的填空题考查的是一个n行列式的计算,。今年数一、数二、数三这块都没有涉及。

  第二章矩阵

  本章的概念和运算较多,而且结论比较多,但是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另外也会结合其他章节的知识点考大题。本章的重点较多,有矩阵的乘法、矩阵的秩、逆矩阵、伴随矩阵、初等变换以及初等矩阵等。其中06、09、11、12年均考查的是初等变换与矩阵乘法之间的相互转化,10年考查的是矩阵的秩,08年考的则是抽象矩阵求逆的问题,这几年考查的形式为小题,而13年的两道大题均考查到了本章的知识点,第一道题目涉及到矩阵的运算,第二道大题则用到了矩阵的秩的相关性质。14的第一道大题的第二问延续了13年第一道大题的思路,考查的仍然是矩阵乘法与线性方程组结合的知识,但

  是除了这些还涉及到了矩阵的分块。16年只有数二了矩阵等价的判断确定参数。

  第三章向量

  本章是线代里面的重点也是难点,抽象、概念与性质结论比较多。重要的概念有向量的线性表出、向量组等价、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极大线性无关组等。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和从不同角度理解。做题重心要放在问题转换上面。出题方式主要以选择与大题为主。这一章无论是大题还是小题都特别容易出考题,06年以来每年都有一道考题,不是向量组的线性表出就是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判断,10年还考了一道向量组秩的问题,13年考查的则是向量组的等价,14年的选择题则考查了向量组的线性无关性。15年数一第20题结合向量空间的基问题考查了向量组等价的问题。16年数数一、数三第21题与数二23题考的同样的题,第二问考向量组的线性表示的问题。今年17年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

  主要考点有两个:一是解的判定与解的结构、二是求解方程。考察的方式还是比较固定,直接给方程讨论解的情况、解方程或者通过其他的关系转化为线性方程组、矩阵方程的形式来考。06年以来只有11年没有出大题,其他几年的考题均是含参方程的求解或者是解的判定问题,13年考查的第一道大题考查的形式不是很明显,但也是线性方程组求解的问题。14年的第一道大题就是线性方程组的问题,15年选择题考查了解的判定,数二、数三同一个大题里面考查了矩阵方程的问题。16年数一第20题矩阵方程解的判断和求解,数三第20题与数二第22题直接考线性方程解的判断和求解,数一第21题第二问解矩阵方程。16年数一、数三第21题与数二第23题第二问直接考矩阵方程解求解,基本都不需要大家做转换。今年数一、数三第20题、数二第22题第二问题都考了抽象的线性方程的求解问题。

  第五章矩阵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每年大题都会涉及这章的内容。考大题的时候较多。重点考查三个方面,一是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性质以及求法;二是矩阵的相似对角化问题,三是实对称矩阵的性质以及正交相似对角化的问题。要的实对称矩阵的`性质与正交相似对角化问题可以说每年必考,09、10、11、12、13年都考了。14考查的则是矩阵的相似对角化问题,是以证明题的形式考查的。15年数一、数二、数三选择题结合二次型正交化特点然后结合特征值定义考查;大题也是有一个题目相同,都是矩阵相似,然后对角化问题。16年数一数三第21题与数二第23题的第一问以考高次幂的形式出现,实质就是矩阵相似对角化问题。今年数一、数三第5、6、20、题与数二第7、8、14、22、14题都考相似、相似对角的判断性质。今年在这章涉及的分数高达20多分。

  第六章二次型

  本章是第五章的运用,有两个重点:一是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二是正定二次型。前一个重点主要考查大题,有两种处理方法:配方法与正交变换法,而正交变换法是考查的重中之重。10、11、12年均以大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是利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而13年的最后一道大题考查的也是二次型的题目,但它考查的则是二次型的矩阵表示,另外也考到二次型的标准形,它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求得特征值然后直接得出标准形的。后一考点正定二次型则以小题为主。14则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的,考查的题目为已知二次型的负惯性指数为1,让求参数的取值范围。15年结合对角化考了个选择题。16年数一结合空间解析几何考了二次型的标准型,数三、数二正负惯性指数考察。今年数一、数三第21题与数二第3题考察的就是二次型正交对角化问题。

  综合所述,线代每年的考题都比较固定,大题基本上在线性方程和特征值的角度出。所以建议18的同学在复习线代的时候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一、把线代基本的概念弄清楚,线代的概念要从定义的角度和形式上面去把握;

  二、线代的记号要清楚,而且能够写成对应的形式去表示;

  三、重视线代里面知识点的不同角度的转换关系,比如秩与解关系、行列式与秩关系等;

  四、前期要把线代里面固定题型的方法弄透,比如齐次方程的基础解系是怎么求的、矩阵秩怎么求等。

考研数学线代知识点的复习指导2

  高等数学分为5大知识模块:

  1、一元微积分学;2、多元微积分学;3、曲线、曲面积分;4、无穷级数;5、微分方程。这里面的曲线、曲面积分是数一的同学特有的,其他内容是所有考数学的同学都要考查的。

  线性代数分为3大知识模块:

  1、行列式和矩阵;2、向量和线性方程组;3、特征值、特征向量和二次型。线性代数部分从考纲来看各个卷种的差别不大,近些年的变化也不大,是考研数学相对稳定的一部分考查内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为3大知识模块:

  1、概率、概率基本性质及简单的概型,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与数字特征,3、统计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及假设检验,这部分是数二的同学不要求的,而数一和数三大纲的要求还是有些差距的,比如数一要求假设检验而数三不要求。

  建议大家可以按下面提供的方法进行四个不同层次的归纳总结:

  第一个层次是概念、性质、公式、定理及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别的归纳与总结。我们的方法是:首先按照自己认为的重要到次重要的顺序进行回忆,之后比照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看自己有哪些遗漏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我们还要对遗漏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要搞清楚这个知识点是由于和这个小的知识模块关系不紧密而没有联系起来,还是自己在复习过程中忽略了。

  对于前一种情况大家不用放在心上,只要看一看这个知识点说的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比如:在我们回忆一元微积分学时,如果没想起来曲率的概念,这关系不是很大,要知道和整个知识模块相对游离的知识点往往不是考研的重点,我们知道即可。可是对于那些本来很重要的知识点由于自己的忽视而没有想起来,这时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起来了,这些知识应该是自己的相对弱点和盲点,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是我们是否能考出好成绩的关键!对这些知识点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理解,去练习,直到掌握了为止!在这一层次中大家要知道,考研中的重要的考点往往是不同部分的节点,这样的知识点可能联系着两个或多个的概念,是起桥梁作用的知识。

  第二个层次是对题型的归纳总结。做完第一个层次的总结,我们只是把考研要考的一些小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知识的网络图,但我们还不知道考研是从什么角度,如何考查大家,这时我们要进行第二个层次的总结。我们归纳总结的方法是先根据自己看过的和做过的辅导材料凭记忆总结出若干的题型,之后比照自己所看的材料看自己总结的是否能涵盖复习材料中大部分的例题,另外,大家还可以参照专门讲题型的书,用自己总结的题型和复习材料上的进行对照,通过对照充实自己总结出来的题型。

  第三个层次是对题型解法的归纳总结。有了第二个层次的归纳总结,我们对考研数学的畏惧心理都消失了,你已经知道了考研数学可能考你的方式、方法和角度了,现在要做的是对总结的题型进行解题方法的总结了。我们的方法是首先根据自己做过的一种题型的若干例题总结出典型的解题思路形成有效的解题程序和过程。对于一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例题中归纳出多种的方法和思路。之后,我们对照复习材料进行充实和改造自己归纳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尽可能多的把能用的思路和方法总结出来。

  第四个层次是解题思路的升华。有了第三个层次的归纳总结,我们对自己遇到的题目就心中有底了,我们已经知道,一般的题目只要按照自己总结的方法一种一种的去试,基本上能把题目做出来,只不过我们的解题的速度不快,这时侯我们需要在第三个层次的基础上进行思路的升华,找到最好的对付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我们的方法是在自己总结的方法中找最快捷和最适合自己发挥的解题思路,之后去找些有关题型的复习材料做些比较,再看看自己的方法和这些材料的方法哪个更适合自己。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扩展9)

——心理学考研专业课怎么复习

心理学考研专业课怎么复习1

  通过知识模块练习

  考试通过考题来检验考生对知识点的运用,复习时固然要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还要注重转化考题后面的实践能力。以往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考生在*时复习得很好,但是一旦到了考试实战训练时,往往成绩不如人意。因此,建议考生可以将知识梳理成知识模块后加强练习,在练习中查漏补缺,对以往出现的错题认真分析,寻找出错误的原因。同时,考生特别需要掌握近五年真题的出题规律,做到既巩固基础知识点,同时也对自己实战能力进行提升。

  逻辑思维导图串联法

  近年来,心理学考研题型比较灵活,跨章节考核,跨学科考察题型频繁出现,建议考生使用逻辑思维导图,将心理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大家可以从两条主线入手:(1)普通心理学(实验后半部具体实验部分)→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2)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前半部实验方法技术部分)。在复习中,结合热点心理学的方法来思考命题,来思考现象。或者通过自己的方法,总结串联出其它主线,加深在复习中的认识,尤其是要针对复习的知识死角,不断强化,最终能达到巩固记忆,灵活运用的程度。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法

  冲刺阶段是查漏补缺的时期,有些考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都进入考研的最后冲刺阶段了,我再怎么进行考研基础的复习,也不能有所提高。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记忆遗忘曲线,复习不仅以纲为纲,更要以基础知识为纲,考生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样才能确保在考研中90分的分值不失。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扩展10)

——心理学小知识

心理学小知识1

  关于快乐

  1、心理学家索尼娅·柳波莫斯基研究证明,快乐并非源于成功,恰恰相反,是快乐带来了成功。可见,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态多么重要。

  2、大量研究标明,每个人快乐的感觉,大约一半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做一个快乐的人,会影响到你的后代是否会成为快乐的人。

  有10%的快乐感觉受制于环境因素(教育背景收入水*、已婚或单身等等),剩下40%的快乐感觉来自于你每天的日常行为,以及你对自己与别人的看法。

  3、如何感到快乐

  经常微笑;

  写下感恩的事情和人,描述自己的美好;

  购物体验比购物更能带给人快乐;

  如何增强魅力

  1、轻轻触碰别人的上臂

  轻轻地触碰别人的上臂,更能让别人赞同你提出的要求,因为这样的触碰会让人们下意识地产生你比他们地位高的信号。在实验里,在夜总会邀请别人跳舞,这样的触碰能帮助当事人增加20%的成功率,还能使大街上陌生人愿意留下电话号码的概率增加10%。

  2、避开“完美”的陷阱

  如果你是一位长相帅气且在工作中地位较高的人,要谨防掉入“好得难以置信”的陷阱,你要学会低调地处理自己的成功。因为太完美的男性是否能够长期伴侣方面,并不为女性所看好,因为很多女性认为他们很难做到专一。

  3、去可以加快心跳的地方约会

  为了提升每一次约会的成功率,可以选择去做一些让心跳加速的事情。尽量避免节奏缓慢的古典音乐会、户外散步等活动。相反,你完全可以试一试去看恐怖电影,到主题探险公园游玩或是蹦极等活动。研究表明,你的约会对象会把他(她)心跳加速的原因归结在你身上,以让自己深信你对他(她)有特殊的吸引力。

推荐访问:发展心理学 知识点 考研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3篇 发展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复习指导1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