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1 史蒂芬柯维博士,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来自于史蒂芬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有感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1
史蒂芬柯维博士,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来自于史蒂芬柯维博士创作,这是一本影响全世界的经典著作,值得反复学习,以下是我个人提炼书中的简要读书笔记,希望对热爱阅读的你有所帮助。
一、重新探索自我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就得先改变对问题的看法。
思维定式是一种对万物看待的“主观事实”,是一种影响人强大而可怕的存在,而思维转换就是改变思维定式的存在,是一种以自然原则为主的“客观现实”,对于我们来说,价值观就是一种可感触而存在的思维定式,如思维定式符合原则,我们就能高效的生活。
不要为个人魅力所迷惑,要深入人的内心,由内而外造就自己,这是一切改变的基础。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求知的第一步,人生包含太多成长与改变,往往只能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而不断精进。短暂的技巧只能缓一时之痛,并不能铲除病根,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即基于原则的思维定式,它能正确的引导我们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要阐述的内容,是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与人际效能的共同提升。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人的成长经历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要实现真正的效能,就必须让产出与产能最大限度得到*衡。
二、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主动”是指:个人的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环境,人类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积极主动的人注重内在的认知,会根据外在的客观情况选择有意识的待人接物,不会受制于外界太大的影响,始终掌握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
人是具有自我独立意识的,能在外界的刺激与自我回应之间找到选择的自由。“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简单的一句话说明选择对于自我是何其的重要。
逆境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待世界,审视生命的意义,所以逆境能促使人得到快速的成长。爱是一个动词,而爱的感觉是爱的行动所带来的感觉,要以实际行动来表达爱。
人的精力与时间会放在两个圈中,一个为关注圈,另一个为影响圈,我们要做的是把时间与精力持续根植于影响圈,扩大影响圈。要专注于可控制的事物上,对于不可控的事情则以真诚*和的心态去接受。“失败是成功之母”,对待错误,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承认,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以此来反败为胜。
满意源自于自己内心,不要总是追求通过外在的改变而追求幸福,这样往往是徒劳无功的。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明确个人方向与目标的重要性,以目标为起始,就不会南辕北辙,能朝着固定的目标不断精进、努力。
任何事物都经历两次创造,首先是头脑中构造,然后是付诸于实践,作为个体的人要充分觉察到主动性在于自己,而非外在的约束性限制与被动,要明白第一次创造是由自身所作出来的。
领导与管理就像思想与行为,领导作用是做正确的事,而管理则为正确的做事。
我们要以原则与道德为中心,明白人生所感,从内心出发,知道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东西,懂得保持冷静与客观,不受情绪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内心专注于此,不受羁绊。
学会运用心灵演练,以价值观为中心,发挥想象力,对未知的事情进行合理的设想。
要撰写好人生使命宣言,明白个体在社会中所担负的各种不同的角色,有针对性的确定不同角色的长期目标,组织的使命宣言重在共同参与制定,这样认同感高,付诸于实施效果好。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歌德。有效的管理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
在时间管理矩阵中,按照日常需处理的事物可简要分为四类,即一类是重要且紧急、二类是重要不紧急、三类是紧急不重要、四类是不重要且不紧急,而我们要做的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在第二类事务上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
如果要专注于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要有说“不”的勇气,且是不卑不亢、有礼貌的说“不”。
管理者要做责任型授权,而不是指令型授权(会导致亲力亲为)。责任型授权即双方沟通好需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给与对方一些基础资源、陷阱指导,而不是具体事项,明确责任与奖惩即可。
三、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并不是简单地一加一大于二,它是在彼此坚持自己原则的基础上兼顾对方的利益,以求达到彼此都满意的结果。我们生存的世界很大,人人都有立足的空间,要知道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世界并非零和博弈。
双赢来自于诚信、成熟与知足的人格,是高度自信的结果。有时无法实现双赢,可以选择放弃,这是一种理智且避免各自受损的好做法。
习惯五:知己解彼——移情沟通的原则
人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于心理,即我们常说的被人理解、肯定、认可与欣赏。
移情倾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把自己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了解对方谈话的目的,并掌握清晰准确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的情感客观的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移情倾听存在一定的风险,即你要去影响别人,就得先真正被别人所影响,这样才能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的理解对方。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就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其精髓就是要尊重差异。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依次为互相提防(有输有赢)到互相尊重(妥协),再到统合综效(双赢)。
日常生活中遇到分歧时,不要着急着进行妥协或者对抗,要用开放、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问题,找出彼此都满意的第三选择,以求解决当下的分歧与问题。
(七个习惯的关联图)
四、自我提升与完善
习惯七:不断更新——*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自我提升与完善的四个方面,即身体、精神、智力、社会与情感。在身体方面,我们可以做到满足自己健康的饮食、充足的休息以及定期的锻炼。在精神方面,我们要懂得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学会一个人静心思考与独处。在智力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书籍、自由写作、参加相关课程培训等身体力行的方式提高自己智力层面的能力。
在社会与情感方面,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间,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移情倾听、彼此产生分歧时,第三道路的选择以及尊重批次差异进行交往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实践,达到一种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目的。
在*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衡好这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共同推进,来成就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未来。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2
初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感到作者的观点跟我的思考事物的逻辑、或者我认同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契合;起先以为是一般的励志书,如果不是有读书笔记的任务,也许就不会静心去阅读,也许会在一些概念理论中渐渐失去耐心;然而,轻翻几页,不由肃然。读完这本书后,仿佛是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需要和自己心灵对话的阅读,是一次需要内省的阅读。一直以为,技巧的东西,非内心动容,是不会有鲜活感的,所以,在看到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时,特别悦纳!
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拥有真正独立人格的人,能够事事主动积极,而非受制于人。但是,只重独立并不适于人我息息相关的现代生活,并非圆满生活的终极目标。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着重在如何修养自己,由依赖进而独立,达到“个人的成功”。后四个习惯则涵盖了团队精神、合作与沟通,追求“公众的成功”。对于我们“工作人”来说,在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应该尤其注重合作这个概念,也就是做到双赢的思考习惯,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再寻求自身的被理解,团队精神,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人是很难改变的,出于本性的固执和偏执。在生活中,固执的人和偏执的人非常多见。对于个人而言,“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书中论述的七个习惯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信条,是非常精辟和正确的人生道理。在我看来,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是其他六个习惯的基础和铺垫。
本书一开始,作者就提到:“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积极主动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是个人踏上成功的基石。人受制于客观条件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要针对现实环境进行主动回应,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要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如果你没有目标,只是等待,那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只有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目标寻找机会,才能获得成功。
同样,积极主动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动力源泉。企业外部的市场问题当然重要,但对于基于明确战略目标而建立的组织,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企业内部的种种矛盾。具有领袖素质的企业决策者,明白如何引导员工的信念朝着更积极正面发展的道理,在企业内部系统地塑造各种优势能力。企业要大发展就必须超越传统管理,上升到激励和引导的高级层面上来,认识并塑造员工身上的最强、最美好的东西,并将这些优秀的品质转化为积极工作的动力,让积极的情绪占据心灵的主导,引导他们的动机、目标与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自觉融合,释放企业内在活力和潜力,增加抵抗外界困难的免疫力,最终将“积极主动”铸造成为企业成功和个人成功相结合的动力源泉。这正是书中提到的:“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而领导是做正确的事。”
以前在我自己的思维定义里,一直自以为是的认为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也时常将“生气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句话挂在嘴边;然而,在第一个习惯中,一开始提到的社会之镜,才发现我就是从哈哈镜中看自己。我一直没有理解“积极主动”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对积极主动也有了新的认识;当看到书中有位学生请假的案例时,顿时豁然开朗:“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
只是粗略的读了一遍,这本书我还会继续读,因为七个习惯也是需要坚持去做的,让自己的内在充实起来,只要坚持下去,那么,想要的成功也会到来!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倍受推崇的书,我的公众号名称中的“高效能”正是源自此书。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
从书名看起来,这似乎是本成功学的书籍。事实上,它远远不止教导我们如何成功,在我看来,它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它讲述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成功速成法,而是基于人类本身特点总结出的成长原则。有一个著名的祈祷词这样说: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力量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慧,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别人,不是世界,是自己。而要改变自己,就要终身学习,不断成长。这里的学习和成长,不是简单的看书、掌握一些知识和方法就能实现的。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这本书能给我们很好的指引。
那么,阻碍我们成长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思维定式对我们的影响巨大。就像出去旅行却拿了一张错误的地图,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和《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就是因为不同的思维定式活成了不同的结局。
同样是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苏明玉在父母试图牺牲她成就兄弟时,果断的选择了和家人决裂,并且一直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得更好。而樊胜美却成了父母及哥哥一家的提款机,把改变命运的突破口放在了嫁个有钱人上,大好的光阴不去学习提升,而是用在美容和参加饭局上。
女人的成功靠自立自强还是靠男人?这样不同的思维定式对人生的选择有巨大的影响。对高效能人士来说,转变思维定式才能实现根本的改变。书中在实现个人领域成功方面提到了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个人领域成功的关键是从依赖到独立。苏明玉和樊胜美二人不同的思维定式,导致她们这三方面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习惯一:积极主动。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命运对我们有多么苛刻,而是缺乏积极的态度。
明知道要过好日子就要脚踏实地,却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事上,比如中大奖,高富帅踏着七彩祥云拯救自己等等。
其实,只有自己才是救世主。
苏明玉靠自己,主动去争取事业成功和经济独立,事业爱情双丰收。樊胜美想靠婚姻,积极主动都花在了和有钱人打交道上,结果呢?不过是被人当成了饭局上的“菜”。
习惯二:以始为终。
没有目标,所有的努力就像没头苍蝇在乱转。生活中不乏踏实肯干的人,可以没有目标,就像挖井人,这挖一下,那挖一下,力没少出,没有成效。
要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写出自己此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实现的梦想。
苏明玉的目标就很明确,和很多一不如意就跳槽的人相比较,她在一项事业上努力,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不断自我成长,这样的人,有可能因为运气因素成就有高低,但都能过的不错。
而樊胜美呢?她的目标看似明确:嫁个有钱人,可实际上,这个目标非常模糊,不确定因素很多,没有把自己做为撰写人生剧本的作者,这种情形下,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成了饭局上的一盘“菜”而不自知。
习惯三:要事第一。
作者把时间的使用方式分成了四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其中,对个人成长最有用的是第二种,包括建立人际关系、规划长期目标等,而有害的则是第三类和第四类。
苏明玉的成功,很大的因素在于有“贵人相助”,而贵人,并不是莫名其妙的从天而降的。樊胜美的失意,一大原因是面对职业天花板得过且过,不去寻求突破,自己都放弃了,怎么会有人来主动帮忙呢?而现实中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一边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刷剧,一边感慨生活不易,这种把时间花在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务上的行为,只会离理想生活越来越远。
介绍了三大个人领域成功的习惯后,作者指出,公众领域的成功是一个从独立到互赖的过程。
这里的互赖,不是依赖,而是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双赢思维,能够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习惯四:双赢思维。
一个人损人利己的思维方式指导下,是难以在公众领域获得成功的。所谓双赢,就是双方或多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苏明成在面对问题时,想到的就是“剥削”妹妹。而在家庭成员之间,想长期损人利己是很难实现的,最后只能收获苦果。
而利人利己才是长久的人际交往之道。在实现不了“双赢”时,作者认为,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习惯五:知彼解己。
聆听别人的心声,了解对方的需求,这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容易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断别人的行为,甚至好为人师,这样做只会导致沟通不畅,影响情感交流。
在育儿过程中,我发现这一点尤为重要。
记得大宝刚上幼儿园不久,曾经多次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呀?”我只是很简单的告诉她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可以学知识,认识新朋友。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段时间她在幼儿园被欺负了。
以后孩子再提出类似问题或要求请假时,我就注意多和她交流,找到原因,看是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了还是被老师批评了。及时沟通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理解自己。
习惯六:统合综效。
这个习惯主要是指前面的五个习惯并不是互相隔绝的,综合运用的效果会更好。
这个习惯使用的前提是尊重个体差异,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比如《都挺好》里的苏家大嫂吴非,在面对苏大强要买房并加保姆名字时,就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简单应对,这种情况下,不坐以待毙,积极主动,定下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追求双赢,注重移情沟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习惯七:不断更新。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不断更新才能不断提高产能。这里的更新是全方位的,包括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忽视这一点,即使以前有一手好牌也可能有个坏结果。
比如苏明哲,曾经的天之骄子,在工作后没有规划好职业发展路径,还任性的在苏母去世后马上回国导致丢了工作。
而一直不被父母重视,缺乏资源的苏明玉,却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成了苏家孩子里最成功的"。
真正的改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只有看世界的眼光变了,世界才会改变。作者:简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