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时间散文随笔【10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1-03 10: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散文随笔1  城里虽是繁华璀璨,但冷漠的空气,严谨的氛围,再加上他们空间里欢聚时的照片,越发让我怀念那段与他们恣意把酒作乐时光。  坐在书房转椅上,翻看着周作人的《泽泻集》,发现他是个极具生活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间散文随笔【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时间散文随笔【10篇】(全文完整)

时间散文随笔1

  城里虽是繁华璀璨,但冷漠的空气,严谨的氛围,再加上他们空间里欢聚时的照片,越发让我怀念那段与他们恣意把酒作乐时光。

  坐在书房转椅上,翻看着周作人的《泽泻集》,发现他是个极具生活情趣的人。在《雨天的书》的序言里,他这样写到,冬日雨天,他喜欢“在江村小屋里,靠着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又翻看到他的《北京的茶食》,也有这样的文字:“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

  连续读了这样的文字,一个念头从我的脑海里跳了出来:我有多久没到好友家串门了?得找点时间,与朋友同欢了。

  现在电脑、手机的普及,让人们交流的手段越来越多。一个电话可以打到万里之外的朋友。视频让空间距离仿佛不存在了,地球仿佛也变成了一个村子一样。可同样也是电脑、手机,让人们虽近在咫尺,却有相隔天涯之感。不禁让我怀念以前那段在乡镇工作的日子。

  记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因为离家较远,所以很少回家。或星期假日,一般都是三五个朋友欢聚一起,你去生火,我去打酒,他去买菜切肉,忙得饶有兴致。那时条件还很简陋,自己买的小煤炉,看着木材点着,炊烟四起,看着蜂窝煤被点燃,炉火渐渐腾起,变旺。就这样大锅烧肉,大碗喝酒。酒兴渐起,或吹牛打趣,或是扯着嗓子吼上几句。记得有一回中秋,乘着酒兴,与朋友月下骑着自行车,在操场上互相打赌追逐。也曾酒桌之上,谁也不服谁,结果六人七瓶酒,醉了一地。唉,年轻就是这么轻狂任性!

  因为学校门口就是集镇,每逢赶集,人头潮动,各种叫卖声充斥整个街道。所卖商品也五花八门,卖衣服的,卖水果的,卖五谷杂粮的,甚至还有卖自己家养的兔子和鸽子的,叫得最响、最饶舌的总是卖老鼠药的,热闹非凡。我们也三五成群,混在人群里,东瞧瞧,西望望。或是坐到小吃店里,点上几份小吃解解馋。或是逗留在卖书、卖磁带的地方,选出自己喜爱的,与老板计较了一番。每次赶集,不一定要买什么,只不过与大家一起乐呵乐呵,不然也不会每次都能尽兴而归。

  虽然乡镇的生活没有城里那么精彩,但也不乏乐趣。有时结伴到校外邵尖岛上踏青,有时一起在尊师桥畔赛钓鱼。有一次,有个朋友喝醉了把人推下河,大家也不变恼。朋友相聚,或是逮只鸡,杀只鹅,菜肴虽不精致,但却有浓浓的人情味,到处都是洋溢着真诚的笑脸。那份野趣,那份热情,在城里是没处寻的。

  进城以后,繁忙的工作,繁杂的家事,渐渐让我疏远了朋友间的距离。城里虽是繁华璀璨,但冷漠的空气,严谨的氛围,再加上他们空间里欢聚时的照片,越发让我怀念那段与他们恣意把酒作乐时光。

  一定要找点时间,带上老酒,与他们痛饮一番。

时间散文随笔2

  你问,谁离不了谁,谁一直陪伴谁,我沉默着,没有说话。

  你说,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人兜兜转转又回来了,我依旧沉默着,没有说话。

  我知道,我所不能回答的,时间都知道。

  不知不觉在短文学已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很感谢每一个给我赞的人,每一个关注我的人。他们一定不会知道,因为他们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有勇气一直写下去。虽然不知,他们给我点赞,给我关注,是因为我写得好,还是因为鼓励。但每次看到评论区的留言,都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感动。感动于有些新人走入我生命,更感动于有些人一直都在。回归到现实世界,其实也是一样,那些我无法预知的未来,时间都知道。

  在过去的一年,有些朋友真的渐渐断了联系。年末的时候,我翻着微信里的通讯录,竟然发现和她已一年不相见了,即便我们就在一个城市,即便一记电话就能拨通时间的隧道。我决心约她见面,她却告知已约了其他朋友,我说没事,来日方长。

  其实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是心虚的,因为想见面其实真没那么容易。就像,大学里我们宿舍的四个女孩,毕业至今快两年,一直有人嚷嚷着要聚会,然而也一直有人没空。起初,我也是兴致高涨,计划着,期待着,四人重逢。可一次次落空后,我只能看着朋友圈叹息,别人的一年一聚,对于我们却是无法预期的。我明白,大家都忙,忙事业,忙爱情,所以有些友情渐渐淡却了那是必然。

  只是,我还以为曾经那些要好的人,会陪我一直走下去;我还以为说过永远,就会永远;我还以为牵过的手,就不会放。可是,时间马不停蹄,终究是把一些人落下了。

  想起儿时的玩伴,霞、萍、玲,她们可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但不知道,到底是在哪个节点,我们就分头走了。我试过,打听过,也再次取得与她们的联系,可终究三言两语,便无话可说,最后只剩一句:有空再聊,有空见面。当我说出,才发现那已是客套话,我们的故事已是停在了那个时间节点,任凭我如何拉扯,也无法回到今日。

  或许,我们都想好好握住一段感情,可是人会变,时间会走,错过彼此的一些经历,便再也无法弥补。如果时间能告诉我,谁会离开,谁会出现,我会不会表现得更好些,让那些走入我生命的人,陪我更久一些。可是它不会,它不会告诉任何人,谁是谁的过客,谁是谁的一程,谁是谁的一生。它只会让我们自己慢慢体会,慢慢懂得“珍惜”二字,仅此而已。

时间散文随笔3

  作家的故乡有两个,一个在纸上,一个在心上。

  30岁那年,我将心上的故乡搬到了纸上,用而立之年的清涩与愤慨,真实地纪录了我出生的那个村子——栗门张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用一种远离故乡的姿态抒写着俯视的矫情,以童真的眼光审视着每一个从我眼前走过的人生,从纸上得来的标准来判定是非,处子激情般地抛洒着三十年的沉淀,历史的`,传说的,演绎的,真实的,戏剧的,荒诞的,歌着,哭着,敬着,骂着,走着,梦着……披精沥胆地写了四五年,洋洋洒洒地数万言,并渴望用一种史诗般的歌调来诠释群体的生存状态与个体命运,让生命变成历史,让悲剧变成警示,让生活变成文字,让善良变成希望,让行动变成思考,让厚道变成崇高……刀耕火种般地书写着自己的爱与憎,悲与喜,思与忧,折射当下农村在城镇化变局中的歌与哭,梦与醒,苦与乐。

  《故乡在纸上》出版后,我自以为在我们村子做了一件天大的事,就像故乡的孩子们说的那样,我们村的作家让栗门张躺在纸上,让过去变成现在,让现实值得怀念,让普通人走进了全国人的视野……事实上,作品的出版并没有我想像中的那样火热,更没有家乡的孩子想像的那么神圣。先是这本书在每年数万个图书品种中并没有脱颖而出,没有引起什么文坛轰动,而后是父亲胃癌晚期,我第一次经历亲痛生死,感受生命的脆弱无奈。连续一年来,我又一次次地奔赴在省城与故乡之间,重温自己心中的故乡与纸上的故乡在创作中的差异,重读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群体的行为方式与做事逻辑,重新思考自己写作的意义及与故乡的关系。

  远离十年,再一次走近,蓦然发现我写在纸上的故乡与现实的故乡,还是有着不一样的气质。我也发现在远方根本无法真正地了解故乡——栗门张作为*千千万万个农村的缩影,在农村城镇化的变局中,潜移默化的互联网与电视媒体强力干扰下,已经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变化,并以一种蚕食的方式让主导农村几千年的伦理观念在极端事件中呈现出雪崩式的瓦解,让坚守了数百年的道德舆论显得前所未有的苍白无力。尤其是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展,人们在农村土地与城市建筑群来回奔波之后,生存空间转换导致身份转化,给每一个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思想异化,曾经的朴实厚道在商业社会与现实利益的讨价还价中,真实的摸得着的金钱关系的你来我往中,让感性的农民越来越急功近利,让浓浓的乡情在相互攀比中越来越无足轻重,让利他法则下积累出的伦理观念分崩离析……曾经唾弃的自私与张扬渐渐地被人们容忍,群体维护的生存法则在机器劳作中越来越老死不相往来,工业复制与强力崇拜的浮躁风气迅速传染……人们除了明显物质条件改善,消费能力的提高与所谓的信息时代下视野的扩展,并没有表现出精神层面的提升与人文素质的明显改善,更没有表现出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和谐与文化积累。

  栗门张这几年的变化,超过二三百年变化的总和。变化得,连我儿时一起玩大的伙伴,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与距离的疏离,再次对话已是心照不宣的客套与隔膜。从远由近,从他人到自身,尤其是我父亲在病魔的折磨下,他那种对自己以前个人英雄主义的巅覆和自然法则的否定,对生命的无限留恋与对命运的无限愤慨,让我在审视父亲的同时,再一次地审视自己的灵魂,审视身边的一个个过去的,现在的,亲密的,陌生的生命……阅读别人的生命时,再一次阅读自己的作品,思考生活本身时,再一次的思考生活的意义,顿然发现,歌德老先生的高明之处:“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罢了。”恍惚感觉,生活中没有对错,只有对错中的不同立场。现实中没有真正的英雄,只有对英雄的传诵。世界永远没有真实,只有对真实的无限接近……

  父亲溘然离世的那一天,我猛然觉得不仅父亲不在了,还带走了我生命中的一道屏障。我体现到了什么是切肤之痛,感知到了什么是生死离别,觉察到无处不在的命运之手,在一个又一个失眠的深夜,我离死亡也是那么的近,好像近在咫尺,伸手就能触摸到悲怆离去的父亲。这时,我发现生命的过眼烟云与生命个体的不可替代性,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竭力要差异化地活在茫茫人海中,每一个人又都是这么孤苦伶仃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人都是那么渴望得到理解,却永远在为知音孤独,但又永远无法真正地彻底理解与相互沟通。在漫无边际的思考与无数生命的不同解读后,我以宗教般的虔诚与赤子般的热忱继续书写着故乡,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重新解构村庄,我才清晰的意识到——听着传说,我们正走进传说。书写历史,我们将要变成历史。纪录真实,心灵却被现实击碎。理性上,我知道故乡,具有三百多年的栗门张就是这样生死轮回着一代又一代地繁衍过来的,可感性上的恐惧,并非用文字就能全部表达,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增加的不仅是年纪,还有时光的年轮,消失的不仅是岁月,还有渐走渐远的青春。等待的不仅是辉煌,还有不可避免的人生谢幕。正如,我在努力而又思辨般地写这个村子,总有那么一天我也会躺在纸上一样。

  《抵达生命的彼岸》、《失落的精神家园》、《在记忆中奔跑》,当我忧伤地写出一篇篇回忆我父亲的文章时,我却在忧伤中越陷越深,直到难以自拔地抑郁成病。于是,我又一次次悄然潜回到我们的村子,寻找生死离别中的希望,寻找悲欢离合中的人文精神,以及正在延续的起起落落的人生故事,便写出了《传说中的寨墙》、《沧桑的缅怀》这些以前未曾发现的人文价值与道德传统。用一种发掘的心态,我再次梳理般地探究栗门张时,我感觉事实就像一头大象,每一个人摸到的都不是全部,而是大象的一部分。因此,我不但要继续写作,更应该有修正自己作品的勇气。于是,我又续写了《纸上的痛苦》,用一种秋风掠过天空的心态真实地写下《民间智慧》、《偷鸡蚀把米》这样典型的作品,并根据自己的困惑,写下了《瓦解》、《盖棺定论》、《马失前蹄》这般无限惋惜的伦理之殇。这期间,作为一个而立之后的男人,在对生命意义浴火重生的思考,经历荣誉与泪光的洗礼,我知道,我对村子的写作虽然永远没有真正的真实,却是对真实的无限接近,对尝试创作经典的心境磨励和一丝不苟的艺术抱负。

  “书面文字远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提醒物:它在现实中重新创造了过去,并且给了我们震撼人心的浓缩的想象,而不是什么寻常的记忆。”很早,我就读过伟大的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的这种观点,并竭力维护他的观点警示自己的创作。每一次回到村子,看着物是人非的改变,看着越来越城镇化的楼房及一个个曾经熟悉的父老乡亲的消失,看着新陈代谢的一张张陌生的新面孔,想着故乡在时间面前一天天地老去,我已经没有了作家的感觉,也没有三十岁前是非评判的能力,更没有所谓的责任感的矫情。我有的,只有对村子的纪录,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意义的原点回顾,以及我发现自己的灵魂在世俗漂荡的悲苦与独立秋风中的怆然无助。

  时间的线性,决定了每一分一秒的独一无二性,也决定了每一个差异化人生的独一无二性,更决定了我对故乡每一次纪录的独一无二性,并因我寻找精神归属感的固执与执迷,有了《故乡在纸上》每隔几年的新版本和栗门张的独一无二性。

时间散文随笔4

  安静的回忆推开了窗,阳光向眼眸倾斜,树影对着脸颊抚摸,眼前的花,耳边的风,都在回头的一瞬藏进了云里;无声的岁月敲响了门,诗歌逢遇朝露,落雁拥抱栖霞,枝上徘徊的月影洒落,点缀了万里星河,手上的年轮,嘴边的余香,都在沉睡中闯进梦来。

  风是清静,雨是清灵。闲梅悄悄地读着纸上的诗词,在风中轻摇着月光,洒在窗台,回想这渐渐模糊的岁月,都在笔上成了一指流沙,无声逝去;蹉跎的岁月,被花的红,墨的浓染成了旧梦,我在飘荡,成为一缕秋风,过明月,流闲云,亭中温茶静守光阴,屋里坐看风卷云舒;无言的沉默,时光的萧瑟,残夜微微凉凉,落花红红黄黄,时间无情,总在有情的时候剪断了线,让承诺的风筝守不住风,时间无语,总在欲语的时候画下了墙,让深情的告白回到起点,时间无意,总在有意的时候遮住了花色,让期待的眼光目及失望。

  时间煮雨染尘埃,岁月烹茶人不再。雨还在下,泡一杯茶,看蜂蝶在花间逗留,当微风起时勿忘了回家;做个俗人,干净*淡,折一枝梅花点墨,当月光落时勿忘了本色。窗前茶气弥漫,窗外雨打阑珊,回忆一去不返的岁月,是苦涩还是甜蜜?我曾经拥有,我曾经失去,是一无所有还是知足常乐?花的枯荣,叶的春秋,慢慢的时光悄悄地流淌,醉里看雾,梦里看云,月有圆缺,人总有离合,只是后来,行路匆匆,擦肩而过忘了彼此,转身回望淡了模样;觉得时间太慢,就去品读自然,看山看水,挑起风的清雅,拈起霞的娇柔,听雨声,听的是流年,听花语,听的是淡然;觉得时间太快,就去追风而行,溅起回忆的水珠,打落岁月的文字,心中有海,所能目及之处,都是蔚蓝的安抚,心中有家,所能到达之处,能有一人的等待。

  秋季的夜晚来的很快,足以让每一个旅人都路过黄昏,一路走来无数磕磕绊绊,**淡淡,最终与孤独为伴;一梦醒来多少痴痴念念,自自然然,最后同自己并肩;一生渡过沉沉浮浮,嬉嬉笑笑,最终共飞虫殡葬。

  时间煮雨,最美的自己不是生如夏花,而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没被湮没,波澜不惊;岁月烹茶,最好的自己不是死如秋叶,而是在岁月的年轮里没被迷失,安静*和。

时间散文随笔5

  周末,窝在家里,与我打交道的是沙发、卧室、厨具、书籍……我不禁思考,两天的时间留下了什么?参加工作十七个春秋留下了什么?三十八岁的岁月又留下了什么呢?

  就说当下,住豪宅、开豪车,即使在这个小城里也绝不是新鲜事物。但这不是我想要的,到现在为止,它没有留在我的时间里。

  车子,房子,票子……于我而言,这些只要保障基本的衣食住行即可,并且这些都是时间里必然的产物。它们不会天上掉馅饼似的一下子就有了,不要侥幸地把这些寄托到一张彩票或者什么意外之财上,就算一夜暴富,欲望之壑就能填满吗?不要让自己成为物质的傀儡,如果满脑子都是对物质的渴望,就会把思想束缚起来,好比被圈在了枯井里的爬虫,无穷尽的攫取有形的物质,它们终将会堆满整个枯井,那么被欲望压在井底的爬虫,它还能爬出井口,还能看见阳光吗?时间留下的物质的东西就让它自然生长吧,不要用它们自惭形秽,更不要用它们评判生存的质量。

  时间留下的更多的是情感的富足。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父母相爱的结晶。父母给了我生命,并且他们朴素的,伟大的父爱、母爱让我幸福地走过童年,青春。爱人从他们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一刻,我开始在浓浓的爱情中建立自己的小家。伴着儿子的出生和快乐成长,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和和美美,这些岁月里的温情留在了时间里。

  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在社会中生存,工作是人的需要。当拿到工资时;当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时;当有老百姓给送来锦旗时……这是坦坦荡荡,阳光灿烂的幸福,这是时间留下的生命的价值。

  人生不是一个人的旅行,在人生的路上要有朋友互帮互助。朋友不在于多,只要以诚相待,用心相处就好。我有说悄悄话的闺蜜;有互相了解的发小;有亲密的同学;有友好的同事,最难得的是我有志趣相投的文友。

  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拥有这些朋友足以丰富我的生活,精彩我的人生,这是时间的厚礼。

  如果把时间留下的归类划分为物质与精神,那么就用文字来表达和见证时间留下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财富。

时间散文随笔6

  二十岁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剧情已经模糊不清,唯独一句台词深刻于脑海——宁可高傲地发霉,也不要卑微地恋爱。

  给这句话点一百个赞,却被我当时的好哥们,现在的前男友耻笑了两个礼拜。

  他说只有我这种没谈过恋爱的无知女生,才会将这样的狗、屁托辞奉若金句良言。

  后来,我和他恋爱了。

  后来,我和他分手了。

  再后来,我高傲地发着霉。

  只因为不想卑微地恋爱。

  走走停停几年,遇到过不少人,也被不少人遇到。

  《现代快报》的记者,高检的儿子,浪迹的驴友,教钢琴的老师,志趣相投的大叔,电视台的主播,口甜如蜜的同事,甚至还有有妻有儿的无耻之徒。

  大概还有些早就已经想不起来的人。

  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朝九晚五或是昼伏夜出,近若毗邻或是关山迢递,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发动攻势,我就从此消失。

  说得出他们每个人99点好处,却仍然能用100个理由去拒绝。

  同学说,别告诉我你还忘不了前男友。这绝逼不是活在21世纪的射手座。

  我说当然不是。我笃信的爱情,是在劫难逃。

  我和朋友旁观过很多陌生人相亲,我也假装陌生人看过朋友相亲。

  我嘲笑过需要靠相亲认识女孩子的男人low爆。

  我也给朋友相亲的low男取过各种绰号。

  我对low男们放厥词,也放声嘲笑。

  直到身边的女伴都有了伴,身边的男伴不再难办。

  而没伴的和难办的,都在想办法有伴,想办法办。

  才发现,原来高傲的人都恋爱了,原来卑微的人都发霉了。

  电影呐,果然都是骗人的。

  而我的在劫难逃,好像一直都只有“在劫”。

  山不转水转,敌不动我动。

  找不到“难逃”,我琢磨着,要不,自己逃吧。

  只是天地、使命、年龄、家庭,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我逃去三千一百公里外的天地,有趣又热心的包车师傅给我介绍了一百二十七公里内的小伙儿。

  我逃去外婆的身边撒娇发嗲,外婆说压岁钱要掖到我把孙女婿带回家才能给了。

  我逃开所有关于年龄的话题,却逃不开又一年的应届实习生要来抢饭碗了的事实。

  我逃出家想一个人住,我妈说,给你介绍个男孩子,他家新买了一百五十*的房子。

  才发现,原来恋爱的都高傲,发霉的才卑微。

  才看见,原来缘分没来偷袭,只有时间苦苦追逼。

时间散文随笔7

  城里虽是繁华璀璨,但冷漠的空气,严谨的氛围,再加上他们空间里欢聚时的照片,越发让我怀念那段与他们恣意把酒作乐时光。

  坐在书房转椅上,翻看着周作人的《泽泻集》,发现他是个极具生活情趣的人。在《雨天的书》的序言里,他这样写到,冬日雨天,他喜欢“在江村小屋里,靠着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又翻看到他的.《北京的茶食》,也有这样的文字:“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

  连续读了这样的文字,一个念头从我的脑海里跳了出来:我有多久没到好友家串门了?得找点时间,与朋友同欢了。

  现在电脑、手机的普及,让人们交流的手段越来越多。一个电话可以打到万里之外的朋友。视频让空间距离仿佛不存在了,地球仿佛也变成了一个村子一样。可同样也是电脑、手机,让人们虽近在咫尺,却有相隔天涯之感。不禁让我怀念以前那段在乡镇工作的日子。

  记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因为离家较远,所以很少回家。或星期假日,一般都是三五个朋友欢聚一起,你去生火,我去打酒,他去买菜切肉,忙得饶有兴致。那时条件还很简陋,自己买的小煤炉,看着木材点着,炊烟四起,看着蜂窝煤被点燃,炉火渐渐腾起,变旺。就这样大锅烧肉,大碗喝酒。酒兴渐起,或吹牛打趣,或是扯着嗓子吼上几句。记得有一回中秋,乘着酒兴,与朋友月下骑着自行车,在操场上互相打赌追逐。也曾酒桌之上,谁也不服谁,结果六人七瓶酒,醉了一地。唉,年轻就是这么轻狂任性!

  因为学校门口就是集镇,每逢赶集,人头潮动,各种叫卖声充斥整个街道。所卖商品也五花八门,卖衣服的,卖水果的,卖五谷杂粮的,甚至还有卖自己家养的兔子和鸽子的,叫得最响、最饶舌的总是卖老鼠药的,热闹非凡。我们也三五成群,混在人群里,东瞧瞧,西望望。或是坐到小吃店里,点上几份小吃解解馋。或是逗留在卖书、卖磁带的地方,选出自己喜爱的,与老板计较了一番。每次赶集,不一定要买什么,只不过与大家一起乐呵乐呵,不然也不会每次都能尽兴而归。

  虽然乡镇的生活没有城里那么精彩,但也不乏乐趣。有时结伴到校外邵尖岛上踏青,有时一起在尊师桥畔赛钓鱼。有一次,有个朋友喝醉了把人推下河,大家也不变恼。朋友相聚,或是逮只鸡,杀只鹅,菜肴虽不精致,但却有浓浓的人情味,到处都是洋溢着真诚的笑脸。那份野趣,那份热情,在城里是没处寻的。

  进城以后,繁忙的工作,繁杂的家事,渐渐让我疏远了朋友间的距离。城里虽是繁华璀璨,但冷漠的空气,严谨的氛围,再加上他们空间里欢聚时的照片,越发让我怀念那段与他们恣意把酒作乐时光。

  一定要找点时间,带上老酒,与他们痛饮一番。

时间散文随笔8

  我只要打开电脑,就登陆QQ,但签名直白:时间宝贵,谢绝闲聊。在近十个群和数百好友中,我似乎愿意身处闹市而离群索居,任他们在那闪烁跳动,我保持着自己的专注,内心充盈着温暖,似乎大隐于市。我之所以沉默,不仅是因为我忙到没有闲聊的时间,是因为我愿意用另一种形态去把握时间,就像他们愿意用这种娱乐和说笑为自己的时间附上注脚。这是我的方式。我们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选择。

  自从我承认时间的不息之后,我才体悟到子在川上的叹息,看到生命值得敬畏。于是,我跟一个朋友说:最宝贵的是时间。我这样想,是因为我拥有着生命,生命的长度,正以时间进行刻度。时间作为生命的线性维度,建立了与这个世界的深邃与未知的延续。我又对一个朋友说,健康第一。作为建立在生命的存在之上,健康使生命充满润泽的光,质感润滑而饱满。健康则为生命提供了横向的种种可能,事业,爱情,悲苦,欢乐,都是生命中围绕着时间线性的波动,无论振幅如何大小,最终都要回到时间的主轴,生命最后的遗存,是抹不掉的岁月,是滴答不停的时间,生命终止了,时间仅仅在个体中永恒,对于整个世界,它依然保持着匆忙有度,不紧不慢。

  时间本身没有历史。时间的历史,是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时间的物象,就是一棵树,在秋风中渐渐枯萎;就是一滴水,在阳光下渐渐蒸发,它在缓慢与不知不觉的静中完成了动态的历程。有时候,时间又是一座满目青翠的高山,一座金字塔般的古城,一汪静谧仰望的湖泊,它的静,让人恍惚,让人喟叹,春花,夏叶,秋实,它们都是时间的形体,而时间亿万斯年的果实,不仅只有人类的伟力,还有江河的流逝,大自然的奇观。如果说作为物象,花草虫木还有着可触可感,作为时间的虚象的风月,则从尘世映入人的心灵,逐渐脱离了时间的物性,进入人的精神守护层面,使线性的时间丰满,轻盈,快乐。这样的时间,犹如一个人读了一万册书,却始终一个字不写,积淀着岁月智慧的芬芳。在这个意义上,时间只属于人类,属于人类的思想,对于一头猪,或者一个植物化的人来说,时间只是一种生命本能。时间的本质,是属于人的这种神象。

  在历史长河中,时间是无限的。正是这种无限,决定了时间对个体的有限。时间的正在进行形态,是光芒所带来的光阴,它具有粒子的属性,这种属性,人类可以点击,可以打开,可以选择。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而我们又说时间是无价的。当你选择寸金的属性,那么时间就是人生财富,而选择无价的属性,时间却是自由的,你消磨着它,它也消磨着你。因为选择了无价,有人把这种无价视为价值的无限累积,比寸金还要珍贵,在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中,拓宽着生命的厚度。这样的时间是流动的,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河,不时会有瑰丽呈现。也因为选择了无价,有人视时间如粪土,打发着应付着,只希望时间匆匆而过,巴不得白天只有一个小时,其他则处于昏睡中的漫漫长夜。这样的时间是静止的,犹如深埋在地的顽石,只是一种曾经存在的标本。每天,只要一睁开眼睛,看到门前的花又委了一分,对于时间,我就只能择珍惜。

  史蒂芬·霍金透过时间,看到的是宇宙的本性,是空间的某种形而上的结构。作为凡夫之人,往往因为时间,我们得以将空间进行拓展,有时候至于得意忘形。我看见一个生命在时间中渐渐枯萎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时间也正在倒着计时。面对生的法则,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技术性办法,而人类在很早以前,已从时间的流逝中找到了跟时间赛跑的绝窍。就像我此刻,点着一盏灯,在暗夜中读写,把光阴从黑夜中找回,把岁月中的光阴一点一点累积,在有限的生命中,体味因为有了时间的生命色彩。当我和生命告别的时候,或因和时间相伴得最久,能够超脱时间的种种物象,在神象中完成自己对时间的一种界定。

  时间就是金钱。这是现代都市的总结。我想,只有明白了时间之于生命,才能理解时间与金钱之间这种衍生的联系。正如我不能去参加无所谓的应酬,不能在电脑上参与无所事事的闲聊,是因为我已经步入中年,已经浪费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我必须而且愿意让自己剩下的时间更加有效,让分成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再多一点质感,让相对特定的时间中的白天再长一些,让自己把想做的事情尽量做得再多一些。我本性也是一个贪玩的人,但我看到了时间的固执与冷漠,听到了它从容不迫的脚步,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可贵,我需要再多一些时间,在有限的生命中品味生命的味道,创造生命智性的火花。

  我的签名,有着时间一样的直白,没有插混打科,没有嘻皮娱乐,固然少了些圆滑,因为时间,我的内心强大到可以抵抗一切的异议。

时间散文随笔9

  立冬,夜幕降临了,风婆婆头发全白了。每年总有那么几个月,她都会按时经过这里,撒一片季节的痕迹,也算替生者对往者的告慰。

  这一天,她又如期而至,突然看到一个男人,蜷缩着跪倒在地上。她轻轻走过去,扶起这个男人:“这么冷,你怎么还在这里?”男人无力地看着风婆婆:“您没有看见这里就是我的家吗?”风婆婆环顾了一下四周,整座山林稀稀落落却错落有致地除了几座碑墓,也看不到房屋灯火了。风婆婆突然转过身去还想说点什么,却看见男人已经趴在一座新墓前睡着了。

  风婆婆凑过脸去,看到男人手里紧紧抓着一张字条“我们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相识,到你们泪眼婆裟送我去更大更远的城市时别离,我们就开始了漫长的交错。我一直游弋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偏偏没有经过自家的门前;我经历着世界上各种喜怒哀乐功成名就,却从来没有体谅过你们心酸累苦默默祝福。你们还没有活到让我看着你们老去的年纪,我也没有等到让你们活到我幡然醒悟衣锦还乡的日子。如今,你们带着遗憾挥泪而去,时间突然斩断了匆忙的岁月,从此静止!我终于回家了,可你们却早已不在了。

  此时,风婆婆惊奇地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漫天雪花随风翻飞,她心疼地为那个熟睡的孩子轻轻盖上白色被褥,悄悄离开了。整个寂静的山林又回荡着那首熟悉的旋律“时间都去哪儿了”。

  风欲静,而树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岁月弹指一挥间,莫等闲时空悲切。

时间散文随笔10

  这几天写日记时每当写出当天的日期心中总不免生出空虚感,时光飞逝虽然有些夸张,可也不为过,恍如昨日在寒风中摇曳的树枝已经枝繁叶茂,杨花榆荚满天飞了。如果计算一下自己的寿命,似乎还很长,可是当算到能用多少时就会感叹生命的短暂。

  曾经立下誓言要做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仿佛弹指间已来到中年,上下打量自己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了。看着眼前蹦跳的孩子们,总想拿自己的失败对他们进行一阵说教,可是能起到效果吗?看着他们貌似认真的表情就知道自己的话成了西北风,有心责备他们,但想一想自己的当年不也是这样吗?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成了我们玩耍时相互戏虐的台词,家长的叹息犹如雨前的狂风,睁不开眼只是一时之痛。

  如今真想回到童年重新努力一回,可是时间是最公*的,它不会因为自己痛心疾首而给自己一个重新再来个的机会。痛苦了好几天也没有好转的迹象,心想自己痛苦了这么多天怎么上天不给我一个好心情呢。想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自己一直想的是如何改变过去,却没想过怎么改变现在。唯有改变现在,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才不后悔今天自己的所做所为。

  听着院外孩子们天真的笑声,我想:他们还没意识到未来的压力,所以他们没有时间的压力。现在自己感知到压力了,如果像小孩子那样任意挥霍时间,那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时间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永恒的压力,因为它不管我心情如何都是那样一分一秒地走下去。抓不住这一秒,它就一去不复返,而这一秒就白白的`浪费了。利用一分一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自己的分分秒秒留下行走的印迹,有一天回首过去,看着身后事就能看出自己那一分一秒是怎么过来的。

推荐访问:时间 散文随笔 时间散文随笔【10篇】 时间散文随笔1 散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