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2-12-31 10: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通用文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习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2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动。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5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6

  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勾画了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蓝图,把一个崭新的课程体系呈现在我们面前,对重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突出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就必须实行课程的综合,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一以贯之的教育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程的综合,首先要实现目标上的综合。教育要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把这些素质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是要实现内容的综合。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第三是要实现课程形式的综合。例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交叉综合形式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

  二、课程开设: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我校三至六年级本学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三节,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均每周安排1课时,“活动课”*均每周1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教师。本校拟将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课合成大课,为更好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提供时间保证。

  1、课程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这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能相互割裂。

  在实践活动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其彼此渗透,形成整合。其具体内容由学校和班级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自主开发和选用。本校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是单纯从知识上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应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应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的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三、师资培训:

  学校加强对师资的培训。通过培训和辅导,让教师较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目标、基本原则及教学评价,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教师将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均年龄在七到八岁之间。由于学生较小,在习惯养成方面还有所欠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二、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所选编的的教材其目的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例如观察能力、说话能力、交际能力和别人相处的能力。内容由浅到深,创设一定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一、我的一家人,通过活动感受家庭的温暖。

  活动二、家人的爱,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调查学生装在家里的活动内容,感悟家人的爱,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助爸爸妈妈多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活动三、春天在哪里,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通话水*,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世界的美好。

  活动四走进春天,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大自然的能力。

  活动五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通过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小朋友认识眼睛的重要,要保护眼睛。

  活动六夏天,我们注意什么,本次活动主要是鼓励小朋友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活动七风儿吹呀吹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

  活动八超市购物,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的观察,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乐趣,通过自己的体验,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奋斗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装良好的各种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跟上教师的步伐。

  3、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德育行为。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比较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以参加活动形成各种技能。

  五、教学特点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各种能力。

  2、综合性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标。

  3、自主性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8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9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扩展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扩展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习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

  走进技术世界

  二

  家政钉纽扣

  三

  家政缝沙包

  四

  家政缝鞋套

  五

  家政缝鞋套

  六

  家政针线拓展

  七

  主题研究活动

  八

  主题研究活动

  九

  主题研究活动

  十

  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

  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

  技术初步泥笔筒

  **

  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

  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

  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

  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

  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

  拓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动。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7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 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时间安排

  时间

  课题

  第1周至第3周

  诚信,从我做起

  第4周至第6周

  请爱护我们的眼睛

  第7周至第9周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第10周至第13周

  美丽的月季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扩展2)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4个班,每班都有50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教学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校内、外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教师认真制订好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教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4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

  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6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8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更快适应新教材、掌握新教材,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特制定劳技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点拨、指导为导线,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的劳动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学校和家庭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习惯。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而且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针对这种情况,了解学生比较困难,但我力争做每个学生的朋友,了解其素质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关心进步慢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动手能力及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手工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采用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浓厚的探究氛围,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的形成。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学以致用,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5、展示劳动成果,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起来。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

  2、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尝试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活动成果的呈现,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4、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5、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观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9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我们来看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

  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 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

  走进技术世界

  二

  家政 钉纽扣

  三

  家政 缝沙包

  四

  家政 缝鞋套

  五

  家政 缝鞋套

  六

  家政 针线拓展

  七

  主题研究活动

  八

  主题研究活动

  九

  主题研究活动

  十

  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

  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

  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

  技术初步泥笔筒

  **

  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

  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

  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

  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

  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

  拓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扩展3)

——丰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3篇

丰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丰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2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扩展4)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篇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很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本册教材的内容包括五个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压岁钱的学问”、“巧手小制作”、“玩石头”、“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每部分均采用主题的形式呈现,按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领域即相对集中编排,有保持相对独立。每个领域的内容力求通过活动或案例的形式呈现,部分环节还增加了小提示、小资料的作为拓展内容。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实地考查的方式方法和设计调查问卷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料,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2、让学生在调查中了解生活中的纸,并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的能力。

  4、在制作手工艺品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了解石头的用途,增强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6、调查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学会劝阻不文明行为。

  三、教学策略:

  1、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

  2、教学时注重方法的引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热情。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四、教学进度:

  1———3周 纸与我们的生活

  4———6周 压岁钱的学问

  7———9周 巧手小制作

  10———12周 玩石头

  13———15周 向不文明行为说“不”

  16——17周 期末考查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进度表

周次内容周次内容
第1周早餐的学问第12周快乐学习
第2周偏食与减肥第13周我们真幸福
第3周秋天的节日第14周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第4周过节第15周动物的家
第5周生活中的电第16周谚语
第6周电的游戏第17周水果拼盘
第7周有限的水资源第18周茶文化
第8周水的调查第19周
第9周交通工具的变化第20周
第10周设计一个新型的交通工具第21周
第11周认识广告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身经历及积极实践,体现参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主要教学目标

  1.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习制定活动计划,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学会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找收集资料。

  6.学会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工作措施

  1.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搜索整理资料。

  四、主要教学任务安排

  九月份:

  1.开学第一课--------我心中的综合实践课

  2.走近中秋节

  十月份:

  饮食与健康

  十一月份:

  走进老游戏

  十二月分:

  遨游汉字王国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1人,大多是农村孩子,活动性较强,但是,交往能力较差,部分同学聪明而且积极性高,各方面较优秀,有些同学对各项活动不能很积极的参加,希望通过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内容

  五年级有如下备选课题(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实践),我班可选择其中两个课题,也可自行选择制定好相应的活动方案。

  1、竞选班干部;

  2、我们身边的"饮料;

  3、*传统节日及风俗的调查与研究;

  4、中秋知识知多少;

  5、小小水果学问大;

  6、对零花钱支配情况的调查;

  7、家校联系本的使用效果的调查研究;

  8、我们身边的铅笔盒;

  9、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10、我为环保做什么;

  11、小制作等。

  本学期研究两个课题

  1、中秋知识知多少;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四、活动实践:

  1、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

  2、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采访、调查一些工厂和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

  3、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4、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践,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活动注意事项

  1、确定课题以后教师认真指导小组成员制定研究方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指导学生按方案进行活动,并认真评价。

  3、社区服务时,最好征得街道有关人员的支持,更要注意安全。

  4、搞小制作时,注意正确使用工具,以免受伤。

  5、每次活动后,都要进行总结讨论,写出总结报告。

  六、活动安排:

  九月份 中秋知识知多少

  十月份至十一月份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一些植物种类和植物生长情况等知识,懂得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能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并写成简单的考察记录,通过观察、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知道我们身边很多东西都是纸做的,不同的纸在颜色、厚薄、粗滑、软硬、牢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知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途,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认识新型的纸,了解纸的由来、造纸术的发明,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废纸能够利用,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家、爱父母,珍爱父母的叮咛、父母的关爱等教育。

  三、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 、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5个班,每个班都有45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特别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安排:

  1、校园里的鸟———————————————————————1课时

  2、保护珍稀动物——————————————————————1课时

  3、学种花—————————————————————————1课时

  4、制作叶子标本——————————————————————1课时

  5、浮起来和沉下去—————————————————————1课时

  6、会爬高的水———————————————————————1课时

  7、怎样干得好———————————————————————1课时

  8、森林——————————————————————————1课时

  9、防治沙漠————————————————————————1课时

  10、时间——————————————————————————1课时

  11、雷鸣和闪电———————————————————————1课时

  12、管子——————————————————————————1课时

  13、季节与我们的生活————————————————————1课时

  14、体态语言————————————————————————1课时

  15、买食品的学问——————————————————————1课时

  16、职业模仿————————————————————————1课时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进度表

周次内容周次内容
第1周早餐的学问第12周快乐学习
第2周偏食与减肥第13周我们真幸福
第3周秋天的节日第14周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第4周过节第15周动物的家
第5周生活中的电第16周谚语
第6周电的游戏第17周水果拼盘
第7周有限的水资源第18周茶文化
第8周水的调查第19周
第9周交通工具的变化第20周
第10周设计一个新型的交通工具第21周
第11周认识广告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一、年级基本情况: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我们用真挚的爱为他们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通过对、街道等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社区的生活能力,争做社会主义下的新公民。

  三、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也有个别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对周围事物不够关注,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差,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希望能通过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以社会实践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社会实践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重视学生的亲历亲为。内容包括参观、考察、访问本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通过从自然、社会中的亲身体验,懂得课堂以外丰富领域的知识。本学期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昌乐资源知多少》。

  2、以社区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参与性体验活动

  社区活动包括成为某一社会活动的成员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等。通过发挥少先队员在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3、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基于学习者的兴趣,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并选取人与自然(如环境污染、动物植物、生态*衡)、人与他人(如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希望工程等)、人与社会(如交通状况、娱乐、消费、社区环境等)、人与科学(如科学发展史、科学与生活、科学)等作为确定主题的依据。本学期我们确定的研究课题是《有关雨的探索》。

  三、活动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们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7、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四、活动重难点

  1、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活动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班级特色,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7、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上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也有个别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对周围事物不够关注,学习、行为习惯教差,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希望能通过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以社会实践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社会实践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重视学生的亲历亲为。内容包括参观、考察、访问本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通过从自然、社会中的亲身体验,懂得课堂以外丰富领域的知识。该学期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昌乐资源知多少》。

  2.以社区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参与性体验活动

  社区活动包括成为某一社会活动的成员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等。通过发挥少先队员在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3.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基于学习者的兴趣,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并选取人与自然(如环境污染、动物植物、生态*衡)、人与他人(如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希望工程等)、人与社会(如交通状况、娱乐、消费、社区环境等)、人与科学(如科学发展史、科学与生活、科学)等作为确定主题的依据。本学期我们确定的研究课题是《有关雨的探索》。

  三、活动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同学们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7.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四、活动重难点

  1.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活动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班级特色,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7.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扩展5)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习、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 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 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四、 具体工作:

  1、设情境 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 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邮资我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 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全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3 我们身边的环境

  4——5 花卉的扦插与繁殖

  6——7 家乡的清明风俗

  8——9 饮食与健康

  10——11 生活与服饰

  12——13 情系母校

  14——15 课外阅读与学习

  16——17 走进社区

  18 复习、考试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近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抓好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的审定工作,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实行区级审定制。经审订通过的教师教学计划将作为区级检查和校级管理的依据。

  本学期的各校应以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教师实际情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如要自行开发主题需经区教研室教研员同意备案。各校各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于10月1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到XXX邮箱。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

  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初中学生制作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型号:CX20**],高中学生制作超外差式收音机[型号:ZX20**])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都有相当的童趣,也可以从中取得不少直接经验。但是,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 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 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 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 实施措施:

  1、活动内容:《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 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等。 《稳定与牢固》是看现象,说道理。《有形状的数》就是研究数学问题;《架桥比赛》基本活动是研究桥的结构,制作桥的模型,延伸活动就要进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了;《变一变效果好》从田忌赛马开始,到玩游戏“变一变”,最后要进行“创新”的辩论,这显然是要求学生深入思考了。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例如,《水的观察和实验》、《空气的观察和实验》里都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新;《架桥比赛》里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2、师资配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组实验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六、 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我们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力争渗透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教育思想,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扎实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⑴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⑵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⑷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⑴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⑵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⑶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⑷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⑴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⑵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⑶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⑷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⑴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⑵考察科学发现,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⑶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⑷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

  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四、教学措施: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下,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科与学科相结合的策略。将两种学

  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做到学科间的整合,实现“综合”的目的。

  五.活动内容安排

  三年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安全责任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时确应对的习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四年级: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以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为主旨,正确认识个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依存关系,帮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共处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的)

  五年级:

  中华传统知多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修养为目的。)

  六年级:

  感恩母校(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六年的小学生活短暂而又美好,如今,同学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在即将毕业的时刻,你想为母校做些什么呢?)

  六、活动时间安排

  二月份:

  1、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各班级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活动。

  2、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月份:

  1、组织老师观看优秀录像课,大家谈体会

  2、组织一次教研备课活动。

  四月份:以五年级课题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五月份:以三年级课题

  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六月份:

  1、各教师写好教学总结,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

  2、做好学期总结工作,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年级段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经过二年级的实践活动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本学期不仅继续进行实践活动,更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研究。同时也将结合校本课程、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展相应的学习研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本学期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学期每周有一节实践课,除去节假日和学期首尾,实际约有18周,即18节实践课。这学期的实践课我们打算分三大块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标准的要求的适合我们三年级操作的有关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实践体验活动开展相关实践汇报交流、实践小课题研究活动;另一块是结合学科内容开展一项小课题研究。

  具体要求:

  1、认真选择、认真准备每一堂实践课活动内容,让学生真正能在实践课堂中通过动手、动脑,有感悟,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开展体验活动。为让学生的体验活动不留于形式,更有实践意义,在上学期基础上,改善体验条件和体验方式,让学生活动更多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管理、评价更到位。

  3、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由于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上学期,这项工作做得不是很好。这学期,将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研究,学会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结合实践体验活动,结合学科知识,更大范围地做好小课题研究工作。

  三、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本学期,学校安排有每周一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学期实际上综合实践课大概有18节。

  四、活动资料积累:课堂实践活动资料积累:活动方案等

  过程资料。体验活动过程资料:如照片,活动记录,评价表格等。研究学习活动资料:活动方案,研究活动的过程资料,包括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做好活动跟踪拍摄。

  落实教学的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班级实践情况,因材施教。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并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以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提优补差的途径、内容、方法: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措施:

  1、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要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

  2、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3、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项探求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力求把这门课作为一像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一条有助于学校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学期我们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习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学校的植物园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学期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园的开发与利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一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三、综合实践教学计划(暂定)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

  2、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扩展6)

——小学综合课教学计划3篇

小学综合课教学计划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习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小学综合课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课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推荐访问:综合实践活动 课教学 小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