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蜗牛》教学反思【10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2-12-30 20:30:03 来源:网友投稿

《蜗牛》教学反思1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中班的孩子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本周我们正在进行“小蜗牛爬呀爬”的系列活动。在活动开展前也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索一下关于蜗牛的秘密。有了课前的知识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蜗牛》教学反思【10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年《蜗牛》教学反思【10篇】【优秀范文】

《蜗牛》教学反思1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中班的孩子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本周我们正在进行“小蜗牛爬呀爬”的系列活动。在活动开展前也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索一下关于蜗牛的秘密。有了课前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孩子在谈话活动中都能各抒己见地聊到关于蜗牛相关的知识。其实我们班的孩子们对于蜗牛的外形特征还是比较清楚的。

  基于对活动内容的了解和对本班孩子的现状的分析,目标定位为:1、理解“蜗牛的家”是蜗牛的背壳,进一步了解蜗牛背壳的特征和特殊作用,萌发继续探索蜗牛特征的热情。2、感受故事的童趣,理解小动物们把蜗牛的壳形容为“背个大包~~~~”的趣味性。

  其实故事中内容呈现的还是比较幽默,也比较贴进幼儿的生活。在晨间谈话中先请幼儿一起来认识蜗牛,并了解蜗牛的外型特征。这对理解故事的内容做了一个铺垫。在通过教师边讲述边提问,在通过故事中一幅幅图片的展示和讨论中,孩子们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和图片的观察后,能够大胆猜测出故事中的简单对话。特别是蜗牛与小动物之间交流的语句都是差不多的。在第二遍完整讲述中邀请会讲述的孩子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跟老师一起讲述。有了完整的讲述的铺开,孩子们对故事的影响更深刻和透彻,达到了活动的目标。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本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对指南的深刻认识。在环节三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中各个小动物的扮演。经过一次次的分角色表演,孩子都带着头饰特别开心,中班的孩子,他们会根据画面的线索讲述故事,并根据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带上相应的动作。为了让幼儿体验到蜗牛的爬行动作,在延伸活动是还引导幼儿人手拿羊角球,抓着球的耳朵,把它放在背上,学蜗牛爬,让孩子体验蜗牛的背着它的背壳在地上爬,体验蜗牛背壳的特征,从而萌发继续探索蜗牛的热情。

《蜗牛》教学反思2

  本周我们学习了《蜗牛与黄鹂鸟》这首儿歌,这首儿歌节奏轻松、欢快,歌曲诙谐、幽默。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先设计了一个flash小故事,通过讲解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明白歌曲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又能对记忆歌词有一定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唱读歌词来记忆歌词。歌词的记忆是我们学校学生的难点,他们的智力情况决定了他们很难记住复杂、很长的句子。但是如果记不住歌词,唱歌更无从谈起了。我采取了多种方法让学生记忆歌词,例如:随节奏唱读歌词,句子接龙。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记住了歌词。

  本节课的表演,我让学生自己想了小蜗牛、黄鹂鸟的动作,让学生随音乐边唱边表演。学生们开始比较拘谨,动作也有点僵硬。通过我的表扬、鼓励,学生们兴趣越来越浓厚,最后都能自如的表演节目了。

《蜗牛》教学反思3

  《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孩子们不仅故事情节比较熟悉,而且旋律、歌词也不陌生!所以,在教授上,注重了培智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以外部活动和游戏为兴趣的特点和歌曲的细节教学,如:节奏难点、旋律的共同性、歌曲的寓意等。

  歌曲的主要构成单位是乐句。乐句的主要音符顺序听出来后,教师再分别请代表视唱完整乐句(1)55 535 | 16 5 |;(2)55 532 | 13 2 |;比赛难度加大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却更高了。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一首歌曲的主要乐句非常轻松地学会了,再学唱歌曲就轻车熟路了。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听”应作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培养的则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再现能力。

  在拓展这一环节,我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蜗牛与黄鹂鸟,我们该学习谁呢?”同学们一愣,想好了都纷纷举手说:“蜗牛,”“为什么呢?”这时候,同学们的兴致上来了,说我们要学蜗牛“笨鸟先飞”要学蜗牛“持之以恒,不气馁“的精神。接着我就告诉他们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小朋友他们做作业的做事情的动作特别慢。但如果也能想歌曲里的蜗牛一样,他们肯定会取得成功的。之后让孩子们把这些话编成了歌曲中的第三段歌词。心想:这不是很好的二度创作吗?当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进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进行生成教学。……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是全班同学。教师只起一个辅助作用。当一个同学听辨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准确的用手势判断对错。遇到有争议的时候,教师及时补充,给予标准答案。凡是判断正确的队能够获得一顶小蜗牛的帽子,于是欢呼声一片。教室里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看的出来,同学们对这种形式的学习非常感兴趣。

  本课的不足就在于准备不够充分,这一课时去完成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在教授新歌学唱的时候时间不够用,使得内容有所压缩,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矫正一些唱的不准的音节。在表演这一环节上,虽然这节课学生在表演的形式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老师没有参与其中,只是起到了一个指导的作用,还是不够的。

《蜗牛》教学反思4

  前不久,听一位音乐教师的公开课《蜗牛和黄鹂鸟》。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谈谈:你喜欢蜗牛还是小黄鹂?为什么?小朋友的发言十分热烈,其中不乏一些天真、充满童趣的想法,如:我喜欢蜗牛,因为它会冬眠;我喜欢小黄鹂,因为春天来了,小黄鹂可以出来谈恋爱了……他们稚嫩的童音,迎得听课教师阵阵善意的笑声。但一位小朋友的回答,我却笑不起来。他说:“我喜欢小蜗牛,因为它背上有房子,永远不用怕下雨……”话还没说完,其他小朋友就哄笑起来,有的还大声说:“真傻,背上有房子重死了,行动也不方便。”有人附和着:“就是,这房子讨厌死了,压得小蜗牛走不快……”那位小朋友的脸红了,一副羞愧的样子。教师也没再说什么,让他坐下去后,继续请其他小朋友发言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的教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但外国的教师则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大相径庭。那位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教师可以引导他说一说,也许是每当下雨时,父母从不给他送伞,所以他很羡慕小蜗牛的壳,不用怕雨淋;也许是他家境贫寒,家里“墙不挡风,瓦不遮雨”,每当下雨天就要用盆接雨,这使他深切感受到雨淋不到的小蜗牛的壳有多么好呀!但小朋友的哄笑和教师的不置可否,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一个阴影,或许会影响他的一生。

  新课程,教师应有新的视野。我们稍加思考并不难发现:小朋友的想法,其实是十分可贵的,甚至其他小朋友的哄笑都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如能发现并加以利用,将有利于课堂新资源的即时生成。我想,当其他小朋友提出疑问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小蜗牛背上的房子确实限制了它爬行的速度,但也有很多优点,如不易受伤,夏天晒不到、冬天冻不着等。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现在努力学好科学知识,长大了可以设计一种适合人的新型的“轻巧房子”,使之不怕风、不怕雨、不怕晒、不怕冻,你们说好不好?这不但肯定了学生的思想,融洽了课堂,还给予了其希望。

  新课程,教师应该有新的教育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做出相应的变动。虽然,教师在课前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防止课堂突*况的出现,不可能预料到学生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完全为突*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新课改强*师要注意课堂中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突发事件。听到令教师始料不及的独特见解,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我想,面对诸如“蜗牛背房”的即时生成资源,教师要伺机而动,投情人境;要借机施教,化解尴尬;要随机应变,摆脱窘境。我相信,只要教师努力扩大自己的新视野,时刻注意学习和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别样的风景会随时来到我们的课堂。

《蜗牛》教学反思5

  整节课教学过程清晰。教学设计能结合低年级特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字、词教学为主线,结合字理和学生易于掌握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我还注意了学法的渗透,提问设计有效。最为让人高兴的是我能利用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合理的进行引导,让其他学生有样可学。针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我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难能可贵的。

  但作为第一课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1、课文的开头直接进入插图的讲解,已经涉及了课文内容,而自己却突然强扯学生又回到生字词的学习来,让学生有些无所适从,如果能把这个环节放到学完生词后才进行效果会好些。2、作为二年级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个还需要老师扶持的过程,但我在这个设计上有些急于求成了,坡度高了,学生不太能适应。如果能设计为让学生每读完一个自然段,然后出示小黑板让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学习填空,最后我再把这些填空汇总,指出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想这样效果会好些。

  教后联想:我们在教学中都在倡导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而在教学中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教师的急于求成设计了一些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要做到合适还应该在备课中多下苦功啊!

《蜗牛》教学反思6

  一、导入巧妙

  开课时,我先以画蜗牛的方式,通过复习蜗牛的各个部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复习放大镜的使用,巧妙的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观察蜗牛的爬行。在这个环节,这个流程比较顺畅,衔接得也比较顺利。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语言比较啰嗦,表达也不够简洁。其他评课老师也给我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如一些无关的环节是否可以直接省略,保证教学能顺利完成。

  二、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多次的观察,了解蜗牛爬行的运动器官以及其它身体部位是怎么配合进行爬行饿。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按照原计划,本节课要有三次的观察,通过多次的观察,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观察要有目标,并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再次的观察。通过不断的调整,更深入的了解蜗牛爬行时各个身体部位是如何配合爬行的。学生通过两次的观察,基本了解蜗牛主要是利用腹足进行爬行的。并且在观察中能发现其他的身体部位也能配合进行爬行。知道在观察时为了不遗漏,要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或是对有争议的部位再进行细致的观察,细微观察时要使用放大镜这个工具。学生对观察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放大镜的使用也更加熟练。

  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喜爱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观察的乐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对综合实践课更加喜欢和热爱了。下课后,学生总会急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或与其他同学交流,期待下节综合实践课了。通过“小卫士”环节,让学生了解整理卫生也是实践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及良好的习惯。

  在教学中有收获也有遗憾,这节课就有好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一、时间把握不准

  我教学时,语言不够简洁,重复的话语偏多。在教学设计中,一些不是太必要的环节可可以省略。活动时目的性要更加明确,这样学生活动时可以更加有目的,更加清楚要做什么,才不会出现浪费时间或其他人无所事事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其他老师提出了好几个建议。如:把重点字板书在黑板上,或用课件写出主要的注意事项等。教师的语言要更加简洁,表达要清楚。

  二、放的不够,挖的不够深

  在授课中,我还是习惯当一个主导者,没有充分的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问题来想办法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对一些比较好的课堂生成,挖的不够深,引导得不够准确。对学生的引导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丰富相关的理论,多上多想多改。

  三、没有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是通过观察,能用多种观察记录方法来记录观察结果。学生能知道记录观察结果主要有图文方式、文字方式、表格方式等。学生对图文及文字掌握的还不错,但对表格的填写还是不能掌握。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对表格的填写是一知半解,对填写表格时应该要注意的问题及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填写都不是很清楚。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研读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要多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着放手,相信学生,学习引导技巧。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及教学能力,充实自己,争取给学生更大的帮助。

《蜗牛》教学反思7

  小学生对动物特别喜欢,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他们的认识是浅显的。《蜗牛》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问题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视频,直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他们通过观察,会有很多提问和设想,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科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课堂的整个氛围也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环境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好小动物,体会到小动物的乐趣。

  由于自己的水*有限,担任科学课程教学时间短,在教学设计,对于教材的整体性把握,方法的指导上还须继续努力,把科学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实处。我想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

  1、 作为科学教师,要想进行好教学活动,必须要亲身经历学生将要参与的每一个学习环节,去发现探究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去体验探究中的乐趣。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对教学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地进行。

  2、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开自己的思路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价值,既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学习活动,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直接把蜗牛的有关知识讲授给学生,恐怕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就无法谈起,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制订研究目标,在活动中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方法的体验。

  4、由于课程安排,有些同学虽然积极举手但是没有发言机会,原因就是课程安排完成不了。科学课堂要做到人人参与,还需要老师真正做到课堂的完全开放性。

  总之,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铸就,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希望在以后的打磨课中学习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蜗牛》教学反思8

  蜗牛是本单元学生接触的第一种小动物,孩子对动物似乎有天生的研究兴趣。由于*时生活中玩的很多,所以懂的也很多,但是大多浮于表面,认识过于笼统。所以,在这单元中,要合理的安排好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全面、细致得学习动物。

  在前一节课,我介绍了蜗牛的饲养方法,要求每个学生收集1只蜗牛,并饲养好。这样能够让学生先与蜗牛相处一段时间,在相处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它进行观察,多观察了,就会发现问题。这样,在上课时,就能节省时间,更多的放在解决问题上。在课前准备中,有这样几个问题:

  1、有些同学抓了很多蜗牛,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容易在饲养的过程中出现丢失和死亡的现象。

  2、有些同学与蜗牛相处的时间久了,会对它产生感情而在课后不愿放生,这时,教师应该尽量劝其放生还是容许学生继续饲养蜗牛,应该斟酌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蜗牛的外形结构、蜗牛的运动方式和蜗牛的食物与排泄。

  对于蜗牛的外形,头、眼镜、触角、壳是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的,能够自己辨认出来。呼吸孔、*和生殖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观察,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与帮助。

  腹部和尾部,学生知道,但是会遗漏,教师需要提醒一下。蜗牛的运动方式我主要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先将蜗牛放在玻璃上,从下方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再将蜗牛放于学生手臂上,让学生感受蜗牛的运动。在观察运动的时候,蜗牛留下的痕迹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的观察者应该留意到蛛丝马迹。对于食物和排泄,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比较与了解,老师只要提一下即可。这是我第一次上观察课,从中发现一个问题。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也许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说来容易做来难,还需要在实践中多锻炼。

《蜗牛》教学反思9

  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插图中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体的感悟,所以在深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寓意时,我充分利用了书中的资源——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不仅为课文增添了许多童趣,还可以说是文本的补充。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蜗牛“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和“在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与第二幅伏在地上爬行的两只蜗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我一一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蜗牛原来的样子以及现在样子,进行强烈地对比,生动而形象,而蜗牛的样子和神情无不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学生观察插图,创设教学情境,问孩子们:“小朋友,美丽的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你看,一只老蜗牛带着一只小蜗牛出来散步了,花丛中,一群群蜻蜓、蜜蜂、蝴蝶……飞来了,它们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老蜗牛看着它们,想起从前的自己,不由得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

  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此时的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请同座位小朋友分别扮演老蜗牛和小蜗牛,说一说,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也是各抒己见,如此看来,凭借插图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能使学生更好地体味了蜗牛的形象,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内容,最关键的还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

《蜗牛》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教师着眼于“课程目标”,置“学生的发展”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舍的花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的、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教师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达到兴奋、忘形的境界,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蜗牛》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蜗牛》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蜗牛》教学反思10篇

《蜗牛》教学反思1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中班的孩子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本周我们正在进行“小蜗牛爬呀爬”的系列活动。在活动开展前也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索一下关于蜗牛的秘密。有了课前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孩子在谈话活动中都能各抒己见地聊到关于蜗牛相关的知识。其实我们班的孩子们对于蜗牛的外形特征还是比较清楚的。

  基于对活动内容的了解和对本班孩子的现状的分析,目标定位为:1、理解“蜗牛的家”是蜗牛的背壳,进一步了解蜗牛背壳的特征和特殊作用,萌发继续探索蜗牛特征的热情。2、感受故事的童趣,理解小动物们把蜗牛的壳形容为“背个大包~~~~”的趣味性。

  其实故事中内容呈现的还是比较幽默,也比较贴进幼儿的生活。在晨间谈话中先请幼儿一起来认识蜗牛,并了解蜗牛的外型特征。这对理解故事的内容做了一个铺垫。在通过教师边讲述边提问,在通过故事中一幅幅图片的展示和讨论中,孩子们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和图片的观察后,能够大胆猜测出故事中的简单对话。特别是蜗牛与小动物之间交流的语句都是差不多的。在第二遍完整讲述中邀请会讲述的孩子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跟老师一起讲述。有了完整的讲述的铺开,孩子们对故事的影响更深刻和透彻,达到了活动的目标。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本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对指南的深刻认识。在环节三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中各个小动物的扮演。经过一次次的分角色表演,孩子都带着头饰特别开心,中班的孩子,他们会根据画面的线索讲述故事,并根据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带上相应的动作。为了让幼儿体验到蜗牛的爬行动作,在延伸活动是还引导幼儿人手拿羊角球,抓着球的耳朵,把它放在背上,学蜗牛爬,让孩子体验蜗牛的背着它的背壳在地上爬,体验蜗牛背壳的特征,从而萌发继续探索蜗牛的热情。

《蜗牛》教学反思2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用怎样的形式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弥漫着*静、悠闲的气氛。正是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幼儿乐意有兴趣倾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文字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幼儿一目了然。可能有的老师认为有教字痕迹,但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好词好句应该有意识的渗透一下,积累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光秃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释提升,幼儿再次遇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搜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

  二、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很好,思维活跃,能感受到幼儿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通过妈妈的一句爱的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额特征和变化。

《蜗牛》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的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2、锻炼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有重点的讲述。

  3、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并讲述,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大挂图5幅,(同课本)小图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背诵儿歌《小蜗牛》:小蜗牛,去旅游,背着房,到处走。引出课题《懒惰的小蜗牛》

  (二)基本部分:

  1、 整体出示图片,幼儿感知观察图片后提问;图片上有什么小动物?(乌龟和蜗牛)它们要去干什么呢?(旅游)这只偷懒的蜗牛在旅游时是怎么偷懒的呢?结果怎么样了?

  2、 幼儿自由讲述。

  3、 请个别幼儿讲述。

  4、 分图讲述,教师运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提问:

  图一:小蜗牛和乌龟要去干什么?

  图二:(1、)小乌龟为什么要睡懒觉?

  (2、)乌龟睡着了,蜗牛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图三:

  (1、)乌龟醒来没看到小蜗牛,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2、)小蜗牛这时正在干什么呢?

  5、 幼儿在理解基础上讲述1——3幅图,教师小结:

  图四:(1、)走着走着发生什么事情了?

  (2、)乌龟为什么会上河里去呢?

  (3、)掉到河里后,小蜗牛怎么了/它会怎么做呢?

  (4、)小乌龟怎么说?怎么做呢?

  图五:小蜗牛怎么样了?它对乌龟说了什么呢?幼儿讲述图四图五,教师总结讲述。

  6、 幼儿自由排图,进行创造性讲述。

  (三)延伸活动:搜集有关蜗牛的资料,在区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天后带幼儿寻找蜗牛,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探索蜗牛的生活习性,并把观察到的画下来。

  课后反思:

  1、从活动的整个流程看,我觉得是比较清楚的,教师始终是在引导的位置上。但从幼儿角度来说,孩子们的发言不积极,思维不活跃,始终是这几个幼儿在说,其他的孩子不说。当我提醒他们说的时候,也就只会简单的重复别人说过的。说明孩子对画面的理解不够。对活动的专注性不够。

  2、在第一次让孩子去自由看图讲述时,由于教师前面交代的不清楚,在看图时,出现了争抢的现象,而且没有塑封的图片容易破,导致个别幼儿撕破后大喊大叫。教师应先出示首张图片让幼儿看看、说说,然后再分组说,给幼儿一个有东西说的铺垫。在每张图片的下面标上页码,引导幼儿给图片排排队,再说一说,这样幼儿更容易注意到情节的变化。对一张或2张图的讲述后要有一个小结。

  3、在教师提问后要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思。应积极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讨论中。当幼儿不能回答时,教师应有追问,引导幼儿回答,而不是自己回答。

《蜗牛》教学反思4

  前不久,听一位音乐教师的公开课《蜗牛和黄鹂鸟》。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谈谈:你喜欢蜗牛还是小黄鹂?为什么?小朋友的发言十分热烈,其中不乏一些天真、充满童趣的想法,如:我喜欢蜗牛,因为它会冬眠;我喜欢小黄鹂,因为春天来了,小黄鹂可以出来谈恋爱了……他们稚嫩的童音,迎得听课教师阵阵善意的笑声。但一位小朋友的回答,我却笑不起来。他说:“我喜欢小蜗牛,因为它背上有房子,永远不用怕下雨……”话还没说完,其他小朋友就哄笑起来,有的还大声说:“真傻,背上有房子重死了,行动也不方便。”有人附和着:“就是,这房子讨厌死了,压得小蜗牛走不快……”那位小朋友的脸红了,一副羞愧的样子。教师也没再说什么,让他坐下去后,继续请其他小朋友发言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的教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但外国的教师则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大相径庭。那位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教师可以引导他说一说,也许是每当下雨时,父母从不给他送伞,所以他很羡慕小蜗牛的壳,不用怕雨淋;也许是他家境贫寒,家里“墙不挡风,瓦不遮雨”,每当下雨天就要用盆接雨,这使他深切感受到雨淋不到的小蜗牛的壳有多么好呀!但小朋友的哄笑和教师的不置可否,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一个阴影,或许会影响他的一生。

  新课程,教师应有新的视野。我们稍加思考并不难发现:小朋友的想法,其实是十分可贵的,甚至其他小朋友的哄笑都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如能发现并加以利用,将有利于课堂新资源的即时生成。我想,当其他小朋友提出疑问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小蜗牛背上的房子确实限制了它爬行的速度,但也有很多优点,如不易受伤,夏天晒不到、冬天冻不着等。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现在努力学好科学知识,长大了可以设计一种适合人的新型的“轻巧房子”,使之不怕风、不怕雨、不怕晒、不怕冻,你们说好不好?这不但肯定了学生的思想,融洽了课堂,还给予了其希望。

  新课程,教师应该有新的教育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做出相应的变动。虽然,教师在课前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防止课堂突*况的出现,不可能预料到学生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完全为突*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新课改强*师要注意课堂中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突发事件。听到令教师始料不及的独特见解,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我想,面对诸如“蜗牛背房”的即时生成资源,教师要伺机而动,投情人境;要借机施教,化解尴尬;要随机应变,摆脱窘境。我相信,只要教师努力扩大自己的新视野,时刻注意学习和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别样的风景会随时来到我们的课堂。

《蜗牛》教学反思5

  整节课教学过程清晰。教学设计能结合低年级特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字、词教学为主线,结合字理和学生易于掌握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我还注意了学法的渗透,提问设计有效。最为让人高兴的是我能利用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合理的进行引导,让其他学生有样可学。针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我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难能可贵的。

  但作为第一课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1、课文的开头直接进入插图的讲解,已经涉及了课文内容,而自己却突然强扯学生又回到生字词的学习来,让学生有些无所适从,如果能把这个环节放到学完生词后才进行效果会好些。2、作为二年级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个还需要老师扶持的过程,但我在这个设计上有些急于求成了,坡度高了,学生不太能适应。如果能设计为让学生每读完一个自然段,然后出示小黑板让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学习填空,最后我再把这些填空汇总,指出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想这样效果会好些。

  教后联想:我们在教学中都在倡导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而在教学中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教师的急于求成设计了一些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要做到合适还应该在备课中多下苦功啊!

《蜗牛》教学反思6

  蜗牛是本单元学生接触的第一种小动物,孩子对动物似乎有天生的研究兴趣。由于*时生活中玩的很多,所以懂的也很多,但是大多浮于表面,认识过于笼统。所以,在这单元中,要合理的安排好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全面、细致得学习动物。

  在前一节课,我介绍了蜗牛的饲养方法,要求每个学生收集1只蜗牛,并饲养好。这样能够让学生先与蜗牛相处一段时间,在相处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它进行观察,多观察了,就会发现问题。这样,在上课时,就能节省时间,更多的放在解决问题上。在课前准备中,有这样几个问题:

  1、有些同学抓了很多蜗牛,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容易在饲养的过程中出现丢失和死亡的现象。

  2、有些同学与蜗牛相处的时间久了,会对它产生感情而在课后不愿放生,这时,教师应该尽量劝其放生还是容许学生继续饲养蜗牛,应该斟酌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蜗牛的外形结构、蜗牛的运动方式和蜗牛的食物与排泄。

  对于蜗牛的外形,头、眼镜、触角、壳是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的,能够自己辨认出来。呼吸孔、*和生殖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观察,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与帮助。

  腹部和尾部,学生知道,但是会遗漏,教师需要提醒一下。蜗牛的运动方式我主要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先将蜗牛放在玻璃上,从下方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再将蜗牛放于学生手臂上,让学生感受蜗牛的运动。在观察运动的时候,蜗牛留下的痕迹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的观察者应该留意到蛛丝马迹。对于食物和排泄,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比较与了解,老师只要提一下即可。这是我第一次上观察课,从中发现一个问题。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也许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说来容易做来难,还需要在实践中多锻炼。

《蜗牛》教学反思7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在讲这一课时,根据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这一点入手,课前,我首先布置学生观察蜗牛,画蜗牛,给蜗牛设计一个家等探究活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先介绍下自己观察、动手后对蜗牛的感受、看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在感悟课文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读出对蜗牛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个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接下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理解“蜗牛是怎样在垂直*面上爬行”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反馈时,通过回顾自己爬山时的体验,从而体会出蜗牛爬行的艰难,同时也理解了“长途跋涉”这一词的含义和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像课文的作者那样,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动作,看看有哪些新发现,并做好观察日记,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还是很感兴趣的,课后,有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以前,我总觉得蜗牛太笨了,爬得慢吞吞的;现在,我觉得蜗牛太伟大了,我要学习它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蜗牛》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教师着眼于“课程目标”,置“学生的发展”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舍的花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的、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教师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达到兴奋、忘形的境界,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蜗牛》教学反思9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

《蜗牛》教学反思10

  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

  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蜗牛》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小蜗牛》教学反思10篇

《小蜗牛》教学反思1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中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活动中正是通过慢吞吞的小蜗牛,以它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小蜗牛在来来去去小树林和家的途中,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在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春夏秋冬时刻变化着的小树林。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对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那我们用怎样的形式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

  1.我运用图谱文字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幼儿一目了然。在活动中故事的好词好句应该有意识的渗透一下,积累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

  2.幼儿表现还可以,思维活跃,能感受到幼儿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特征和变化。这才是故事的核心所在,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真的给幼儿自由,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呢!而我们真正做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呢?我们做不到啊?可是我们试着要去做?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学习。

《小蜗牛》教学反思2

  修改理由(修改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1、在课前丰富幼儿对蜗牛的认知,利用散步、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并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为下面的制作蜗牛打下经验基础。

  2、正好活动前一天路遇一只小蜗牛,我们把它请*室进行观察,因此我将导入部分改为观察小蜗牛,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蜗牛,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在活动后,我进行了活动延伸,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蜗牛,如:卡纸,锻炼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的能力,巩固幼儿对蜗牛的认知。

  多种形式的小蜗牛

  1、看蜗牛,对蜗牛的初步认知。(晨间)

  在散步时,我们遇到了一只小蜗牛,我引导幼儿蹲下来观察,但是蜗牛太小了,不便于大家一起观察。于是我们把它暂时请*室,放在透明的罐子里养起来。回到教室后,我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把蜗牛放在投影仪下面给幼儿观察,看看蜗牛长什么样?看看蜗牛是怎么爬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蜗牛。有小朋友问,蜗牛喜欢吃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于是我们上网查蜗牛喜欢的食物,我把文字念给幼儿听。我觉得这样的谈话很自由、轻松,幼儿也在自然的观察和交流中学到了很多。

  2、画蜗牛,蜗牛的*面形象。(小组活动)

  本次活动目标2提到:会将蜗牛的*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我利用前一天的小组活动,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让幼儿感知蜗牛的*面形象,为明天的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打下基础。在绘画的过程中,小朋友把蜗牛的壳和触角都画得很好,但是有一些小朋友画不好蜗牛的身体,因此,我在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时直接把盘圆剩下的一段作为身体,便于幼儿操作。

  3、橡皮泥蜗牛,蜗牛的立体形象。(教学活动)

  经过观察蜗牛和画蜗牛,幼儿已经掌握了蜗牛的基本特征,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着重利用多种材料:橡皮泥、火柴棒、手绘树叶等,锻炼幼儿搓长条、由内向外盘的技能,将蜗牛由*面转为立体,提升幼儿的经验。

  4、卡纸蜗牛,蜗牛的另一种立体形象。(下午游戏活动:班级区域)

  在活动延伸时,我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蜗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有幼儿说用木头刻蜗牛,有幼儿说用扭扭棒做蜗牛,也有幼儿说用纸做蜗牛。我选取了方便幼儿操作的用卡纸做蜗牛,利用下午游戏时间(班级区域)在巧手坊开展卡纸做蜗牛活动,引导幼儿将细长的卡纸卷起来,用双面胶固定住,再用剪刀剪出蜗牛的触角,做出立体的纸蜗牛。活动中,个别幼儿不会用剪刀剪触角,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局限,在以后的巧手坊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投入适当的剪纸材料,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

《小蜗牛》教学反思3

  本课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动手操作为实践”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加强启发式、探究式、实践式、赏评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操作、欣赏等各方面的能力。本课通过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蜗牛,吸引学生的视线、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操作、发挥学生运用各种制作方法的表现能力。以探究、实践的课堂模式,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设计、操作水*。

  本课教材以孩子们喜爱、熟悉的小蜗牛为切入点,了解蜗牛的形态特点,抓住其外壳的螺旋形特点,利用细长纸条的卷折所形成的螺旋形状,模拟制作纸蜗牛的外壳。引导孩子学习用画、剪、拼、卷、黏和等方法,组合与装饰,完成一只小蜗牛的`手工作品,隶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了在低年级孩子心中种下浅显的“设计”意识种子,教材增加了“添画、剪贴花边”这一活动,提示学生可在蜗牛外壳细长边上画、贴出重复排列的图形,让制作出来的蜗牛更具美感与童趣。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学习蜗牛坚强、执着的精神。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丰富又活跃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会用简单的描画与制作来表现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具有学习和使用各种绘画、操作工具的能力,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事物。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观察能力和制作能力。但只要多动手制作,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可发制作出各种装饰的蜗牛。

  低年段小学生制作东西具有尝试性、随意性、象征性。学生在认识蜗牛和了解蜗牛的基本结构,自主的去探究制作蜗牛与螺旋形的外壳上的装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单一到丰富,一步步系统的对蜗牛进行认知、研究和制作。

  本课教学通过以下环节引导学生对蜗牛进行认知探究制作。

  1、感知认识(通过多媒体欣赏蜗牛图片,出示手工蜗牛成品,对蜗牛的基本形态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蜗牛外壳的形状与作用。)

  2、探究发现(学生通过若干手工蜗牛成品的对比分析,探究归纳出蜗牛的制作方法。)

  3、了解制作(学生通过了解欣赏蜗牛外壳的设计装饰,绘画剪贴各种蜗牛外壳花纹与头身尾的剪画。)

  4、运用创新(学生通过尝试制作与设计装饰,创造出画、剪、卷、折、黏和等方法,组合与装饰,制作一只手工蜗牛作品。)

  5、欣赏评价(通过对手工蜗牛成品的评价,提高欣赏审美水*,获取成功的愉悦。)

  这样的过程是学生在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对蜗牛进行手工制作。教学将学生的绘画与制作相结合,以装饰蜗牛壳为主、蜗牛的头身尾为辅进行作业练习。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示范式运用等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是主体,教师以蜗牛为教学线索,引导学生发现蜗牛外壳的螺旋形状,并用设计装饰去表现。

  利用网络环境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中的“了解制作”“欣赏评价”领域就要求学生对蜗牛外壳不同的花纹设计、不同材料制作的蜗牛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这些可以利用本人良好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素养,以及网络环境进行开发课程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内容。

  儿童具体天真好玩的天性,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和环境所影响。本课教学前通过布置美化美术室,布置一些极具视觉冲击的图片与手工蜗牛成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轻松的游戏环境、展示自我的美术室环境。学生创设的环境中通过小组合作以及个体创新的方法愉快的学习。

《小蜗牛》教学反思4

  (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 布置和材料选择 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习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 ,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近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 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在本课中如果我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蜗牛壳的观察上,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因为学生对蜗牛柔软部分的观察是他们*时就会注意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展开。而对蜗牛壳的观察是学生原来忽略的,如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对动物身体细节观察的经历,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 ,去发现,去寻找 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小蜗牛》教学反思5

  修改理由(修改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1、在课前丰富幼儿对蜗牛的认知,利用散步、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并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为下面的制作蜗牛打下经验基础。

  2、正好活动前一天路遇一只小蜗牛,我们把它请*室进行观察,因此我将导入部分改为观察小蜗牛,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蜗牛,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在活动后,我进行了活动延伸,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蜗牛,如:卡纸,锻炼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的能力,巩固幼儿对蜗牛的.认知。

  多种形式的小蜗牛

  1、看蜗牛,对蜗牛的初步认知。(晨间)

  在散步时,我们遇到了一只小蜗牛,我引导幼儿蹲下来观察,但是蜗牛太小了,不便于大家一起观察。于是我们把它暂时请*室,放在透明的罐子里养起来。回到教室后,我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把蜗牛放在投影仪下面给幼儿观察,看看蜗牛长什么样?看看蜗牛是怎么爬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蜗牛。有小朋友问,蜗牛喜欢吃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于是我们上网查蜗牛喜欢的食物,我把文字念给幼儿听。我觉得这样的谈话很自由、轻松,幼儿也在自然的观察和交流中学到了很多。

  2、画蜗牛,蜗牛的*面形象。(小组活动)

  本次活动目标2提到:会将蜗牛的*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我利用前一天的小组活动,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让幼儿感知蜗牛的*面形象,为明天的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打下基础。在绘画的过程中,小朋友把蜗牛的壳和触角都画得很好,但是有一些小朋友画不好蜗牛的身体,因此,我在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时直接把盘圆剩下的一段作为身体,便于幼儿操作。

  3、橡皮泥蜗牛,蜗牛的立体形象。(教学活动)

  经过观察蜗牛和画蜗牛,幼儿已经掌握了蜗牛的基本特征,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着重利用多种材料:橡皮泥、火柴棒、手绘树叶等,锻炼幼儿搓长条、由内向外盘的技能,将蜗牛由*面转为立体,提升幼儿的经验。

  4、卡纸蜗牛,蜗牛的另一种立体形象。(下午游戏活动:班级区域)

  在活动延伸时,我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蜗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有幼儿说用木头刻蜗牛,有幼儿说用扭扭棒做蜗牛,也有幼儿说用纸做蜗牛。我选取了方便幼儿操作的用卡纸做蜗牛,利用下午游戏时间(班级区域)在巧手坊开展卡纸做蜗牛活动,引导幼儿将细长的卡纸卷起来,用双面胶固定住,再用剪刀剪出蜗牛的触角,做出立体的纸蜗牛。活动中,个别幼儿不会用剪刀剪触角,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局限,在以后的巧手坊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投入适当的剪纸材料,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

《小蜗牛》教学反思6

  修改理由(修改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1、在课前丰富幼儿对蜗牛的认知,利用散步、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并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为下面的制作蜗牛打下经验基础。

  2、正好活动前一天路遇一只小蜗牛,我们把它请*室进行观察,因此我将导入部分改为观察小蜗牛,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蜗牛,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在活动后,我进行了活动延伸,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蜗牛,如:卡纸,锻炼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的能力,巩固幼儿对蜗牛的认知。

  多种形式的小蜗牛:

  1、看蜗牛,对蜗牛的初步认知。(晨间)

  在散步时,我们遇到了一只小蜗牛,我引导幼儿蹲下来观察,但是蜗牛太小了,不便于大家一起观察。于是我们把它暂时请*室,放在透明的罐子里养起来。回到教室后,我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把蜗牛放在投影仪下面给幼儿观察,看看蜗牛长什么样?看看蜗牛是怎么爬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蜗牛。有小朋友问,蜗牛喜欢吃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于是我们上网查蜗牛喜欢的食物,我把文字念给幼儿听。我觉得这样的谈话很自由、轻松,幼儿也在自然的观察和交流中学到了很多。

  2、画蜗牛,蜗牛的*面形象。(小组活动)

  本次活动目标2提到:会将蜗牛的*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我利用前一天的小组活动,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让幼儿感知蜗牛的*面形象,为明天的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打下基础。在绘画的过程中,小朋友把蜗牛的壳和触角都画得很好,但是有一些小朋友画不好蜗牛的身体,因此,我在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时直接把盘圆剩下的一段作为身体,便于幼儿操作。

  3、橡皮泥蜗牛,蜗牛的立体形象。(教学活动)

  经过观察蜗牛和画蜗牛,幼儿已经掌握了蜗牛的基本特征,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着重利用多种材料:橡皮泥、火柴棒、手绘树叶等,锻炼幼儿搓长条、由内向外盘的技能,将蜗牛由*面转为立体,提升幼儿的经验。

  4、卡纸蜗牛,蜗牛的另一种立体形象。(下午游戏活动:班级区域)

  在活动延伸时,我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蜗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有幼儿说用木头刻蜗牛,有幼儿说用扭扭棒做蜗牛,也有幼儿说用纸做蜗牛。我选取了方便幼儿操作的用卡纸做蜗牛,利用下午游戏时间(班级区域)在巧手坊开展卡纸做蜗牛活动,引导幼儿将细长的卡纸卷起来,用双面胶固定住,再用剪刀剪出蜗牛的触角,做出立体的纸蜗牛。活动中,个别幼儿不会用剪刀剪触角,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局限,在以后的巧手坊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投入适当的剪纸材料,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

《小蜗牛》教学反思7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学生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对于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用怎样的形式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弥漫着*静、悠闲的气氛。正是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学生乐意有兴趣倾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学生一目了然。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光秃秃”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释提升,学生再次遇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搜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

  二、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很好,思维活跃,能感受到学生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通过妈妈的一句爱的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额特征和变化。这才是故事的核心所在,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真的给孩子自由,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呢!而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呢?

《小蜗牛》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能听口令变换队形,学习螺旋走。

  2、知道在行走中要关注同伴,保持合适的距离。

  3、在行走中队伍一定要齐,步伐要一致。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螺旋走的图示、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仔细观察螺旋走的图示,说说图示想什么,讨论螺旋行的走法,了解螺旋形的路线。

  2、引导幼儿掌握螺旋走的要点,幼儿能够随音乐节奏练习螺旋走。

  3、注意个别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走时要控制距离,排头幼儿要找准位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我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我根据突发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在不影响活动目标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了幼儿的兴趣。

《小蜗牛》教学反思9

  修改理由(修改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1、在课前丰富幼儿对蜗牛的认知,利用散步、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并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为下面的制作蜗牛打下经验基础。

  2、正好活动前一天路遇一只小蜗牛,我们把它请*室进行观察,因此我将导入部分改为观察小蜗牛,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蜗牛,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在活动后,我进行了活动延伸,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蜗牛,如:卡纸,锻炼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的能力,巩固幼儿对蜗牛的认知。

  多种形式的小蜗牛

  1、看蜗牛,对蜗牛的初步认知。(晨间)

  在散步时,我们遇到了一只小蜗牛,我引导幼儿蹲下来观察,但是蜗牛太小了,不便于大家一起观察。于是我们把它暂时请*室,放在透明的罐子里养起来。回到教室后,我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把蜗牛放在投影仪下面给幼儿观察,看看蜗牛长什么样?看看蜗牛是怎么爬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蜗牛。有小朋友问,蜗牛喜欢吃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于是我们上网查蜗牛喜欢的食物,我把文字念给幼儿听。我觉得这样的谈话很自由、轻松,幼儿也在自然的观察和交流中学到了很多。

  2、画蜗牛,蜗牛的*面形象。(小组活动)

  本次活动目标2提到:会将蜗牛的*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我利用前一天的小组活动,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让幼儿感知蜗牛的*面形象,为明天的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打下基础。在绘画的过程中,小朋友把蜗牛的壳和触角都画得很好,但是有一些小朋友画不好蜗牛的身体,因此,我在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时直接把盘圆剩下的一段作为身体,便于幼儿操作。

  3、橡皮泥蜗牛,蜗牛的立体形象。(教学活动)

  经过观察蜗牛和画蜗牛,幼儿已经掌握了蜗牛的基本特征,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着重利用多种材料:橡皮泥、火柴棒、手绘树叶等,锻炼幼儿搓长条、由内向外盘的技能,将蜗牛由*面转为立体,提升幼儿的经验。

  4、卡纸蜗牛,蜗牛的另一种立体形象。(下午游戏活动:班级区域)

  在活动延伸时,我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蜗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有幼儿说用木头刻蜗牛,有幼儿说用扭扭棒做蜗牛,也有幼儿说用纸做蜗牛。我选取了方便幼儿操作的用卡纸做蜗牛,利用下午游戏时间(班级区域)在巧手坊开展卡纸做蜗牛活动,引导幼儿将细长的卡纸卷起来,用双面胶固定住,再用剪刀剪出蜗牛的触角,做出立体的纸蜗牛。活动中,个别幼儿不会用剪刀剪触角,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局限,在以后的巧手坊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投入适当的剪纸材料,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

《小蜗牛》教学反思10

  这堂课以孩子们喜爱的小蜗牛为切入点,引导孩子学习用画、剪等方法组合装饰,完成一只纸质小蜗牛手工作品。

  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童话的世界。在这堂美术课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有趣味的感知活动中,随着趣味的增强,学生在教学环节的变化中主动探究,获得知识与快乐。为了能够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有针对性地制作了小蜗牛模型,分发到各小组,用来引导学生认真欣赏观察后分析小蜗牛是如何制作的。孩子们很快就能分析出基本的方法与步骤:画、卷、粘贴等,在教学中,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整堂课教授的20分钟内我让孩子置身于蜗牛的精美制作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对调动、激发低年段孩子的兴趣有着较大的作用。

  不得不说,每磨一次课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次磨课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在讲授蜗牛外壳花纹时,要求过于精细,没有考虑制作时间。

  其次,教师用实物投影机演示制作外壳时,学生的注意力不大集中。如用摄影机拍摄后播放,效果会更好些。

  再次,在评价环节中,对部分学生作品的评价一带而过,不够详细具体。

  经过这次磨课,发现我的这堂课在情感教育上有一定的缺失,我只注意培养孩子的探索与研究自然的精神,却忽略了让孩子们向蜗牛身上坚持不气馁的良好品质学习。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好用来总结我的这次磨课最好不过了。在课堂上一环扣着一环,无论哪个环节或者小细节出现问题,都会产生蝴蝶效应。磨课虽然结束,但在我以后教学活动中,我希望保持磨课的态度去对待我的每一节常规课。关注课堂中的细节问题,从严对待每一堂课。像小蜗牛一样坚持不懈的努力朝自己目标前进。


《蜗牛》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蜗牛》教学反思10篇

《蜗牛》教学反思1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中班的孩子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本周我们正在进行“小蜗牛爬呀爬”的系列活动。在活动开展前也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索一下关于蜗牛的秘密。有了课前的知识经验的储备,孩子在谈话活动中都能各抒己见地聊到关于蜗牛相关的知识。其实我们班的孩子们对于蜗牛的外形特征还是比较清楚的。

  基于对活动内容的了解和对本班孩子的现状的分析,目标定位为:1、理解“蜗牛的家”是蜗牛的背壳,进一步了解蜗牛背壳的特征和特殊作用,萌发继续探索蜗牛特征的热情。2、感受故事的童趣,理解小动物们把蜗牛的壳形容为“背个大包~~~~”的趣味性。

  其实故事中内容呈现的还是比较幽默,也比较贴进幼儿的生活。在晨间谈话中先请幼儿一起来认识蜗牛,并了解蜗牛的外型特征。这对理解故事的内容做了一个铺垫。在通过教师边讲述边提问,在通过故事中一幅幅图片的展示和讨论中,孩子们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和图片的观察后,能够大胆猜测出故事中的简单对话。特别是蜗牛与小动物之间交流的语句都是差不多的。在第二遍完整讲述中邀请会讲述的孩子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跟老师一起讲述。有了完整的讲述的铺开,孩子们对故事的影响更深刻和透彻,达到了活动的目标。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本着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对指南的深刻认识。在环节三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中各个小动物的扮演。经过一次次的分角色表演,孩子都带着头饰特别开心,中班的孩子,他们会根据画面的线索讲述故事,并根据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带上相应的动作。为了让幼儿体验到蜗牛的爬行动作,在延伸活动是还引导幼儿人手拿羊角球,抓着球的耳朵,把它放在背上,学蜗牛爬,让孩子体验蜗牛的背着它的背壳在地上爬,体验蜗牛背壳的特征,从而萌发继续探索蜗牛的热情。

《蜗牛》教学反思2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用怎样的形式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弥漫着*静、悠闲的气氛。正是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幼儿乐意有兴趣倾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文字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幼儿一目了然。可能有的老师认为有教字痕迹,但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好词好句应该有意识的渗透一下,积累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光秃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释提升,幼儿再次遇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搜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

  二、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很好,思维活跃,能感受到幼儿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通过妈妈的一句爱的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额特征和变化。

《蜗牛》教学反思3

  《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孩子们不仅故事情节比较熟悉,而且旋律、歌词也不陌生!所以,在教授上,注重了培智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以外部活动和游戏为兴趣的特点和歌曲的细节教学,如:节奏难点、旋律的共同性、歌曲的寓意等。

  歌曲的主要构成单位是乐句。乐句的主要音符顺序听出来后,教师再分别请代表视唱完整乐句(1)55 535 | 16 5 |;(2)55 532 | 13 2 |;比赛难度加大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却更高了。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一首歌曲的主要乐句非常轻松地学会了,再学唱歌曲就轻车熟路了。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听”应作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培养的则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再现能力。

  在拓展这一环节,我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蜗牛与黄鹂鸟,我们该学习谁呢?”同学们一愣,想好了都纷纷举手说:“蜗牛,”“为什么呢?”这时候,同学们的兴致上来了,说我们要学蜗牛“笨鸟先飞”要学蜗牛“持之以恒,不气馁“的精神。接着我就告诉他们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小朋友他们做作业的做事情的动作特别慢。但如果也能想歌曲里的蜗牛一样,他们肯定会取得成功的。之后让孩子们把这些话编成了歌曲中的第三段歌词。心想:这不是很好的二度创作吗?当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进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进行生成教学。……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是全班同学。教师只起一个辅助作用。当一个同学听辨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准确的用手势判断对错。遇到有争议的时候,教师及时补充,给予标准答案。凡是判断正确的队能够获得一顶小蜗牛的帽子,于是欢呼声一片。教室里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看的出来,同学们对这种形式的学习非常感兴趣。

  本课的不足就在于准备不够充分,这一课时去完成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在教授新歌学唱的时候时间不够用,使得内容有所压缩,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矫正一些唱的不准的音节。在表演这一环节上,虽然这节课学生在表演的形式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老师没有参与其中,只是起到了一个指导的作用,还是不够的。

《蜗牛》教学反思4

  《蜗牛》是三年级第二单元“动物”的第三课。在前面一节课上,学生对蜗牛的身体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回家饲养过一段时间蜗牛,对于蜗牛已经获得了许多信息。这一节课主要是学生结合课前的观察,在课上以一定规范的方法继续观察探究蜗牛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生活习性。上课时我先请学生谈谈养蜗牛过程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再结合课本内容开展教学,和学生一起观察蜗牛的休眠、吃食、呼吸、排泄等活动。可能是对教材把握不准确,准备也不充分,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

  师傅在听了这节课之后给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把握教学目标,三年级学生的科学课堂,知识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应该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常规,为高年级段科学课打好基础。

  其次,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发言。不能只要学生说出教师所希望听到的内容之后就立刻打断。有时课堂纪律差,学生会在座位上说话有两种可能:一是,教师的课堂气氛没调动好,学生不感兴趣,转而讨论课堂外的问题;二是,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有思考,但是没有机会发言,学生找不到抒发的机会只能和周围的同学说话。

  最后,要把课堂常规的培养融入每一堂课,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能一味批评,要在班中树立榜样作用。使用一些积极的方法提醒表现不好的学生,而不是消极地批评。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采用提问等方法,而不是直接点名批评。同时注意学生在其他人回答时是否认真倾听。

《蜗牛》教学反思5

  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

  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蜗牛》教学反思6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学生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对于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用怎样的形式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弥漫着*静、悠闲的气氛。正是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学生乐意有兴趣倾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学生一目了然。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光秃秃”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释提升,学生再次遇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搜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

  二、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很好,思维活跃,能感受到学生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通过妈妈的一句爱的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额特征和变化。这才是故事的核心所在,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真的给孩子自由,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呢!而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呢?

《蜗牛》教学反思7

  小学生对动物特别喜欢,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他们的认识是浅显的。《蜗牛》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问题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视频,直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他们通过观察,会有很多提问和设想,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科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课堂的整个氛围也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环境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好小动物,体会到小动物的乐趣。

  由于自己的水*有限,担任科学课程教学时间短,在教学设计,对于教材的整体性把握,方法的指导上还须继续努力,把科学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实处。我想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

  1、 作为科学教师,要想进行好教学活动,必须要亲身经历学生将要参与的每一个学习环节,去发现探究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去体验探究中的乐趣。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对教学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地进行。

  2、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开自己的思路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价值,既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学习活动,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直接把蜗牛的有关知识讲授给学生,恐怕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就无法谈起,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制订研究目标,在活动中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方法的体验。

  4、由于课程安排,有些同学虽然积极举手但是没有发言机会,原因就是课程安排完成不了。科学课堂要做到人人参与,还需要老师真正做到课堂的完全开放性。

  总之,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铸就,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希望在以后的打磨课中学习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蜗牛》教学反思8

  蜗牛是本单元学生接触的第一种小动物,孩子对动物似乎有天生的研究兴趣。由于*时生活中玩的很多,所以懂的也很多,但是大多浮于表面,认识过于笼统。所以,在这单元中,要合理的安排好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全面、细致得学习动物。

  在前一节课,我介绍了蜗牛的饲养方法,要求每个学生收集1只蜗牛,并饲养好。这样能够让学生先与蜗牛相处一段时间,在相处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它进行观察,多观察了,就会发现问题。这样,在上课时,就能节省时间,更多的放在解决问题上。在课前准备中,有这样几个问题:

  1、有些同学抓了很多蜗牛,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容易在饲养的过程中出现丢失和死亡的现象。

  2、有些同学与蜗牛相处的时间久了,会对它产生感情而在课后不愿放生,这时,教师应该尽量劝其放生还是容许学生继续饲养蜗牛,应该斟酌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蜗牛的外形结构、蜗牛的运动方式和蜗牛的食物与排泄。

  对于蜗牛的外形,头、眼镜、触角、壳是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的,能够自己辨认出来。呼吸孔、*和生殖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观察,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与帮助。

  腹部和尾部,学生知道,但是会遗漏,教师需要提醒一下。蜗牛的运动方式我主要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先将蜗牛放在玻璃上,从下方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再将蜗牛放于学生手臂上,让学生感受蜗牛的运动。在观察运动的时候,蜗牛留下的痕迹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的观察者应该留意到蛛丝马迹。对于食物和排泄,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比较与了解,老师只要提一下即可。这是我第一次上观察课,从中发现一个问题。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也许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说来容易做来难,还需要在实践中多锻炼。

《蜗牛》教学反思9

  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插图中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体的感悟,所以在深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寓意时,我充分利用了书中的资源——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不仅为课文增添了许多童趣,还可以说是文本的补充。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蜗牛“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和“在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与第二幅伏在地上爬行的两只蜗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我一一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蜗牛原来的样子以及现在样子,进行强烈地对比,生动而形象,而蜗牛的样子和神情无不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学生观察插图,创设教学情境,问孩子们:“小朋友,美丽的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你看,一只老蜗牛带着一只小蜗牛出来散步了,花丛中,一群群蜻蜓、蜜蜂、蝴蝶……飞来了,它们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老蜗牛看着它们,想起从前的自己,不由得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

  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此时的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请同座位小朋友分别扮演老蜗牛和小蜗牛,说一说,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也是各抒己见,如此看来,凭借插图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能使学生更好地体味了蜗牛的形象,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内容,最关键的还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

《蜗牛》教学反思10

  《蜗牛》一课采用了观察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堂课中来,经历一次科学家的探究活动。认真地去观察,探究、想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觉得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虽然听到下课的铃声,同学们还是无动于衷,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喜爱的小蜗牛。直到上课间操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当我听到同学们对蜗牛的描述时。非常高兴,例如:邓浩同学写的观察日记:我观察蜗牛的壳是右旋,很硬,它用腹足爬行,爬过的地方会有粘液。头上有四个触角,触角上有眼睛,若要碰到它的触角,它就缩回去了。它的牙很小。不容易看见,尾部越往后越尖。胡修雨同学写道:蜗牛爬行很慢,爬过的地方很粘,因为它的腹部队建设有粘液,它的尾巴是白色的,壳很硬,像个跑道,它的壳是它的小房子,能帮它挡风挡雨。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一名科学课老师要比其他教师多付出一些辛苦和精力,特别是低年级的课程,要想上好每一节课,都必须在前一天或者前一周的时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上好科学课。

  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观察蜗牛,在这节的前一周时间里就开始布置收集蜗牛,精心喂养这些小蜗牛,供上课时让每一组同学都观察到蜗牛的身体什么样,怎样运动等。所以在课前十多分时,我就把小蜗牛一个一个地放出来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爬行,让学生们用足够地时间去观察它。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探究,讨论、交流,设计观察方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用生动的语言把观察到的现象一一描述出来,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体现了学科的整合。真正培养了学生们学习科学的乐趣和探究科学的方法。


《蜗牛》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10篇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1

  师:读了课文第二小节,大家知道和蜗牛一起进行飞行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呢?请一位小朋友从我这儿的动物图片中选出来,贴到黑板上。(学生上台选了蜻蜓、蝴蝶、蜜蜂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同意吗?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第二句话。想想就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

  (学生自读。)

  生:我想,还会有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的,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很多的。

  生:还有黄莺、燕子也会参加的。

  师:是的。还有很多小动物也参加了比赛。可是课文中没有直接写,我们从一个标点符号中能看出来,请小朋友们把它找出来。

  生:我知道,是省略号!

  师:对了,省略号的作用真不小呢,这里它告诉我们还有许多动物参加了比赛!好,请这些小动物们也一起参加。(教师把一些动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师:如果这儿就是赛场,假如蜜蜂、蜻蜓、蝴蝶飞到了这,那蜗牛可能飞到了哪里了呢?蜗牛该贴哪儿呢?谁来帮老师?

  (一学生上台把蜗牛的图片贴到了其他小动物的前边,距离比较远。)

  师:为什么这样贴呢?

  生:因为课文中说蜗牛甩下了所有对手。所以,蜗牛在最前边。

  生:因为蜗牛获得了冠军。冠军就是第一名,就贴在最前边。

  师:大家说得有道理。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把蜗牛往后移动,和其他小动物的图片靠近一点。)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想不可以,如果蜗牛只快这么点,就不能说它的本领是很强的了。

  师: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来想,真会读书!

  生:蜗牛是遥遥领先,应该比其他小动物快多了。

  生:我知道,“遥”就是“远”,“遥遥领先”是远远地领先,那应该比其他小动物们快很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从“遥遥领先”这个词读懂了。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课文中说蜗牛遥遥领先,那你看到在什么情况下也有人遥遥领先的?

  生:体育课赛跑时,我们班的吉驰是遥遥领先的。

  师:学习上呢?

  生:我们班钱隽朗的奥数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生:方异的写字也是遥遥领先的,我非常羡慕她。

  师:说得真好!体育比赛、学习上,那些刻苦努力的人就会遥遥领先,夺得冠军,取得胜利。这一次是蜗牛凭着一双有力的翅膀,甩下了所有的对手,遥遥领先,得了冠军。这个时候,森林王国其他的小动物们会怎么对蜗牛说呢?蜗牛听了,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来表演一下。(学生合作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把自己当成蜗牛,一组就做其他各种小动物,来合作表演一下。

  生:啊,蜗牛,你真了不起!

  生:我是蜜蜂,我祝贺你获得了冠军!

  生:蜗牛先生,你的奖杯多漂亮啊!让我看一看,好吗?

  生:要是我也有一双像你这么有力的翅膀,那有多好啊!

  生:我是蝴蝶,我要向你祝贺。

  生:是啊,还是我蜗牛比较厉害吧。你们谁都比不过我!

  生:我多厉害!你们怎么能和我比?

  生:哈哈,只有我才能得冠军!

  生:看来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生:下次,你们还是不要和我比了吧!

  师:大家的表演都非常出色!大家听听蜗牛们说的话,想想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觉得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形容?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生:(齐喊了起来)“得意洋洋”。

  师:谁来读好这个词。

  (生读)

  生:老师,我还可以用动作把蜗牛很高兴、很骄傲的样子读出来。

  师:那你来试试。

  (生单手握拳有力地举到了胸前,读得特别得意洋洋)

  师:我们也一起来演演那只很得意很骄傲的蜗牛。

  (生兴奋地读演)

  解读

  《蜗牛的奖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第七课)的设计,教学前我一直有两个困惑:

  一、如何突出探究意识

  如何形成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我非常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想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矛盾摆在学生面前,比如:“想想,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索,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触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能使他们自主读书,并在读书中思索、探求、研究。同时我也努力和学生一起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学生探究的欲望就更强烈。在整个过程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动手操作”、“合作表演”等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的读书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快乐。

  二、如何落实语言积累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无论怎么改,都必须强调“读要贯穿始终”、“字词句训练渗透其中”,一经一纬,相互交织,为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搭建一个*台。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关键词句,指导学生去读书、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并通过“练说”、“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了语感,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使用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理念我一直在努力地落实。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2

  《蜗牛的奖杯》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强,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练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天长日久”、“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上黑板贴蝴蝶、蜻蜓的图,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找近义词,比较意思,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学生对词语的积累,由得意洋洋,得出“洋洋得意”、“得意忘形”、“惟恐——生怕”这一对近义词的理解,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

  三、抓好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的心情怎样?以后准备怎么做?”,“看着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蜻蜓,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有的时候,想象中的课堂与现实中的课堂总是有着很大的差别,这课《蜗牛的奖杯》课文是那么生动有趣,我也准备得很充分,画了小动物图片,做了PPT,我认为还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课堂的气氛远没有想象中的活跃。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读得少。我觉得我的教学朗读指导还是偏少,朗读方式较单一,还是显得比较枯燥,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一些,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去。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时候,让学生体会不能互换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将两句话分开指导朗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问题难。

  用“因为——所以——”来说句子,问题的设计缺乏坡度。如果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再用“因为——所以——”来说,就容易了,学生答题的信心将倍增。“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如果让学生相互讨论一下,也将会降低难度。

  3.拓展要实。

  最后拓展的格言,在设计时,觉得四条太多,可是并没有删去。如果删去两条,利用一点点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一下,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一两条,或者剩下2条让孩子自己利用课外去弄明白,不是真正由课内延续到课外了吗。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3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图,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先通过换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的意思,学生容易理解到“唯恐”的意思,然后通过读课文,再思考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位置是否能调换,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明白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选一、两个词进行造句练习;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就是这只获奖的蜗牛,你心里怎么想?你碰到朋友会怎么说?你是蜗牛的朋友,你会对它说些什么?”,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4

  本课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飞行能力的故事。生动的故事配以形象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同时对他们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指导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时,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想象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的样子,体会蜗牛飞行本领的高强。“长着……翅膀”、“自由地飞翔”形象地描绘了那时的蜗牛身体轻巧,飞行自如。接着以一次飞行比赛为例,具体表现了蜗牛飞行本领的高超。飞舞轻盈的“蜻蜓、蜜蜂、蝴蝶”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昆虫,它们在飞行比赛中竟让蜗牛“遥遥领先”,统统被“甩下了”更加衬托出蜗牛非同一般的飞行能力。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现画面,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产生悬念:蜗牛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又是怎样变成的呢?

  教学第三小节的时候,先让学生自读,弄清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事。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一系列小动物的图片,让孩子上台来贴,通过对小蜗牛所在位置的争议,理解了“遥遥领先”、“甩下”、“所有”等关键词语的意思。再进行朗读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出了小蜗牛赢得冠军的轻松。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读演、感悟。课上还创设了“假如你就是这只获胜的蜗牛”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联系自身来谈感受。情境的创设意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发展;旨在让他们以积极的情感贯穿课堂的始终。我明白,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在读中感悟。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5

  承担《蜗牛的奖杯》三上,并且在全校展示,我表示亚历山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上周五刘萍萍老师二上结束,而我的公开课安排在本周一上午第二节,我利用周末在家积极准备。

  一、课前准备工作

  1、认真看计杨老师上课时我的听课记录,并且认真思考一上研讨时大家的精彩建议。

  2、认真看刘萍萍老师上课时我的听课记录,并认真思考二上研讨时大家的好建议。

  3、认认真真地反复看我们的教参和备课手册。我个人觉得教参很有参考价值,是我们教师用书的权威版本。教参会告诉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及详细的指导。在*时的备课中,教参是我必看的书籍。

  4、在网上寻找了很多资源,看了很多教学实录,更看了很多教学反思,使我受益匪浅。

  5、周一下午第一节,在二(6)班磨课。

  周一到校看到我的公开课调整到周二上午第一节,得知此消息,我第一时间跟二(6)班的李方洁老师商量,打算在她们班级磨课。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还利用上午的语文课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非常感谢李老师及二(6)班的孩子们。

  6、试上之后,晚上回家又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7、最后确定教学设计及ppt课件,一遍遍播放ppt,熟悉流程。

  二、主要构思

  1、通过抓主要关键词,让学生理解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及获得奖杯后的骄傲自大、忘乎所以。例如“有力”“自由”“遥遥领先”“甩下”“所有”“冠军奖杯”“成天”“唯恐”“生怕”“又大又重”“天长日久”“退化”“勉强”“慢慢地爬行”。

  2、通过入情入境地表演,让学生理解蜗牛得奖后得意洋洋,不思进取,最终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同时使学生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教学*安排两次表演,第一次是获奖后的蜗牛成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显摆,它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设计本环节是让学生进入蜗牛的角色,亲身体会蜗牛获得奖杯后的骄傲。第二次表演是结合课文插图,以不能飞行的老蜗牛看到曾经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若有所思、感慨颇多,它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以此让学生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3、指导朗读。首先读关键词,然后再读关键词所在的句子,然后读这一段话。层层指导,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的时间,然后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曾经的蜗牛是昆虫类的飞行冠军,读后蜗牛获奖后的骄傲,读出蜗牛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时的无奈。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然后通过读反馈学生理解文本的情况,最后达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的教学目标。

  4、着眼整体,树立整体概念。

  由整体到局部在回归整体,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上课前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遍,通读课文;之后是分段讲解,最后再让学生齐读课文,树立整体概念,着眼大局。

  三、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说说蜗牛的比赛对手还有谁的时候,学生回答的范围超出了昆虫类,回答了鸟类,我的引导不够好,我也很困惑,这里究竟该如何引导,既能让学生明白蜗牛只是跟同等水*的昆虫比赛,又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毕竟这里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在让学生扮演获得奖杯的蜗牛,说说此时是什么心情,接下来该怎么办时,学生的回答不够好,例如“我很得意”“保存起来当做纪念品”,此处我的点评或者说引导不够好。

  3、在贴图“遥遥领先”时,胡倩颖回答“蜗牛和其他动物的距离应该远一点”,但讲台上的张靖辉同学理解貌似不够透彻,他摆的图不够“遥遥领先”,此时如果让其他同学上讲台修改贴图会更好。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课后我让学生修改,更能凸显“遥遥领先”的比赛场景。

  四、我的遗憾

  原本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课文上完以后,当堂把奖杯送给坐姿标兵、认真倾听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表演冠军等,然后追问得到奖杯的学生此刻什么心情,接下来会怎么做,这样更能教育学生“骄傲使人落后”。当时因为时间原因,我删掉了此环节,课后我弥补了这个环节,事实证明孩子们真的知道取得成绩时不能骄傲,应该继续努力。我强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获得奖品、奖状、奖杯的时候,千万不能骄傲,应该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感谢亲爱的伙伴们!感谢二年级语文组的所有老师!感谢给予我们指导的徐军老师!感谢一上的计杨老师!感谢二上的刘萍萍老师!感谢让我磨课的李方洁老师及二(6)班的全体学生!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6

  《蜗牛的奖杯》这个小小的童话故事诉说的道理是极深刻的。怎样让二年级的学生读懂背后的这层意思呢?显然,得补充一些事例来帮助他们。于是,我补充了《伤仲永》的故事。当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时,都写道:“蜗牛啊,现在你懂了吧,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蜗牛,你要记住,满招损,谦受益。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有的给它出主意:“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成为爬行冠军。”积极向上的语言打动着我,看来学生们是真正懂了。

  不过上课时,还出现了许多让我意料不到的小插曲。一个学生说:“老师,怎么图上那个长翅膀的蜗牛怎么看也不像蜗牛啊!”其他学生也随声附和:“样子真恶心。”“它是软体动物,怎么扇翅膀啊?”“老师,蜗牛以前真的是这个样子吗?”我真的不好回答,难道告诉学生这只是个童话,这个故事是作者编的,那么其中的教育意义也会大打折扣啊!真希望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蜗牛。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7

  《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丧失了飞行的能力,只能在地上爬行。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在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孩子能感受到童话的氛围。课前准备了蜜蜂、蜗牛、蝴蝶、蜻蜓的贴图。利用这些贴图使文章中各个形象得到了体现。课文中首先出现了“遥遥领先“这个词语,利用贴图让孩子们将小动物的位置摆出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的形象直观。

  在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蜗牛的变化过程,从而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思想。语文教学中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当学生理解课文时会把文章更好地读出来,而读课文也是一种让学生感悟和理解的很好的方式。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让学生读的很多,但是读的层次和提高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当一个学生读完之后,下一个学生下一次读应该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读完之后要让所有的同学明白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从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生学习完课文后,让他们说说“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面对骄傲不能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是一篇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因此在*时的教学中,我着重指导了学生的朗读。

  第一自然段:“很久很久以前”表示距离现在已经有特别长的时间了。所以让学生体会之后,在语速上进行指导,要读得慢一些。“有力”和“自由”两个词说明了蜗牛原来的样子。可以播放动画或者观察图画体会蜗牛以前在空中轻盈飞翔的样子。所以在字音的轻重上加以指导。

  后观察它的表情,从而体会出蜗牛的飞行本领强。接着解决的重点是省略号代表了什么意思?可以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让学生知道还有许多的昆虫参加比赛呢!最后让学生想象一下蜗牛是怎样领奖的,然后从情感上进行指导,读出蜗牛的自豪。

  第三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得意洋洋”,让学生画一画,文中表现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也就是画出课后4题的那两句话。进而来比较一下“唯恐”和“生怕”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可以调换吗?通过比较后,使学生明白不能调换顺序,因为它白天唯一担心的事情就是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但晚上特别害怕的是奖杯被人偷走了。这样让学生读出蜗牛白天神气活现的样子,晚上害怕担心的心理。

  第四自然段是最能突出个性化朗读的一段了,可以先让学生读一遍后,就抛出课后第五题: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说的话说出来,惋惜的、同情的、痛恨的、斥责的、鼓励的……只要说得合情合理都可以,最后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语文教学就是要重视朗读,“读”始终是课堂的主旋律。一节好的语文课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疏通点拨。课上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饱满。语文教学,如此读中生趣!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9

  本课的插图精美,栩栩如生,不仅为课文增添了许多童趣,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插图是文本的补充。在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观察42页下面的插图(一只老蜗牛,一只小蜗牛)。我创设这样一个对话训练: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出来散步。看到远处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小蜗牛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它们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这时,老蜗牛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小朋友你们能猜猜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吗?学生的回答内容很丰富,也很童趣。

  思远说:“哎,孩子,都怪妈妈太骄傲了,妈妈以前和它们一样能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我还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后来,我白天背奖杯,晚上也睡在奖杯里,就变成这样了!你以后做什么事都不要骄傲啊!”

  佳怡说:“孩子,要是在以前,它们可真不是我的对手,飞行比赛中是被我远远地甩在后面的,都怪我把奖杯成天背在背上,都是这奖杯害了我啊!”

  很显然,这两位位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明白了故事的道理!

  钲淇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你以后就好好练习爬行吧!”看来钲淇的爸爸妈妈*时就是这么教育她的。

  随后我又为孩子们补充了两句名言:“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让学生对课文又更进一步内化。结合课后练习,我让学生对骄傲的小蜗牛说上一句话,他们都说得不错!

  所以,我们应该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10

  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结合自己在本次教研课上的点滴感受,提出自己的困惑,并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预设与生成”,钟启泉教授曾作过这样精彩的阐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这段话很好地阐述了预设与生成在教学中的关系,既相互统一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任何阅读教学过程都应当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东西都是预设的,表现出鲜明的预设性。例如在教研课上执教《蜗牛的奖杯》一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会飞的蜗牛的样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这双有力的翅膀可以带着蜗牛飞到哪里。

  二、再现飞行比赛的场面,请学生上黑板贴图片展示蜗牛夺冠的场面,以便理解“遥遥领先”这个词语的意思。拓展练习,想象这只蜗牛获得冠军后的感受以及今后的计划。

  三、蜗牛获得冠军后的做法。难点是“唯恐”“生怕”的区别。

  四、天长日久,蜗牛再也飞不起来,它的心情有会怎么样,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进一步理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根据预设展开教学,发现真正执行起来会因为学生的课堂生成而发生巨大的改变。正如我在讲授蜗牛捧走冠军奖杯的这段内容,有“遥遥领先”、“甩下”“所有”这三个词语需要重点讲解。在设计时,我让孩子拿着蜻蜓、蜜蜂、蝴蝶、蜗牛的简笔画在黑板上再现比赛场景,我设想学生课文读了很多遍,应该可以想象当时的画面,蜗牛领先别的动物很远很远,借机理解“遥遥领先”,贴的时候会有所体现。结果却事与愿违,几位学生都没有贴正确。后来在评课的时候,有老师就给出建议:当第一位学生没有贴准确,老师应该带着学生回到课文中,通过朗读这一自然段,讲解遥,是遥远的意思,两个遥表示非常非常远,从而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上黑板张贴就轻而易举了。这样的情况在本节课上还有好几处,从这也发现自己在备课时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备学生,没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

  课后自己也在反思,为了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地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我们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面对课堂上的生成,课前预设充分的关键是: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和对教材特点的研究。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情,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这是我们上好课的前提。其次,有时我们会害怕面对课堂生成,这说明我们缺乏教学机智。教师具有教育机智表现为集中能力,即随机应变能力、因势利导能力、把握分寸能力等。这是需要我们年轻教师所欠缺的,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告诉我们,没有很好地预设,学生是不可能有精彩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一点一点地改进自己教学中预设的不足,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生成,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使自己的预设更完善,更有效。同时要有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心理准备。当我们认识到预设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当预设与生成不一样时,我们就会有心理上的准备,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也是一种预设,越是充足,处理突发事件的余地就大。在*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前的预设,我们应该力争让文本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接收,面对复杂动态的课堂,对于学生绽放出智慧火花的生成,我们应该及时捕捉,并加以梳理,从中得出启示,对自己预设的思路进行反思和修改。这样一来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提升我们的语文理论素养。

  如果没有课前科学的预设,以及教师灵活捕捉有效生成的能力,那么,课堂上的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就无从谈起。我们教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我们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我们的教学预案之中,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蜗牛》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蜗牛日记10篇

蜗牛日记1

  我把中秋节找到的.蜗牛养了起来,它们跟我已经熟悉了。

  它们有一个软软的身体,伸缩自如;它们有一个圆圆的头,柔软光滑;它们还有一个螺旋状的壳,褐色的壳上还有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它们还有两个长长的触角,一碰到东西就会躲回去,有趣极了!

  我一共找见了4只蜗牛,后来有一只不幸身亡了,剩下一只壳跟玻璃球一般大的蜗牛,一只食指指甲盖那么大的蜗牛,一只两粒大米那么点儿的蜗牛。不管大小,它们都很可爱。

  他们还有点挑食呐!一天,家里的白菜吃完了,我就给它们切了几块黄瓜吃。小蜗牛一见有吃的,不管叁七二十一,爬过去就大吃特吃,中蜗牛爬过去尝了几口,不知因为什么,它又不吃了,大蜗牛一看不是菜叶,理都不理。过了一会儿,妈妈买回来菜了,我就拿了一些菜叶给蜗牛,中蜗牛和大蜗牛一看到有菜叶就赶紧爬过去吃了个精光!这不是挑食是什么?

  我听别人说蜗牛还要喝水,我就往瓶盖里放了些水,给蜗牛放到了窝里。之后我就经常见蜗牛往边上爬,还低着头,好像在喝茶。

  时间一久,它们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往外乱爬了,就是爬到顶端也不往外翻,转头就往下走。

  我跟蜗牛之间已经有了信任,我要把它养下去。

蜗牛日记2

  我们家有两对蜗牛,一对是我自己从花坛中捉来的,一对是我老爸帮我从花鸟市场买来的。自从我们家有了两对蜗牛之后,我就细细地观察起蜗牛来了,我很想知道蜗牛究竟是怎么样饮食、活动和起居的。

  为了使这两对蜗牛互不干涉,都有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我把它们分别放到了各自的玻璃缸里,并把两只玻璃缸紧按在一起,放在了阳台边。从此,这对大哥哥和这对小弟弟相安无事地做起了邻居。

  通过初步观察,我发现这两对蜗牛还挺有趣的:我自己捉来的那对蜗牛,还是野生的呢!可是个头长的特别的小,小到只有像黄豆那么一点大!我称它们为小弟弟蜗牛;而老爸从花鸟市场给我买来的一对蜗牛,大得简直像圆乎乎的土豆!我称它们为大哥哥蜗牛。

  大哥哥蜗牛毕竟是人工养殖的吧,吃得香,睡得好,所以长得也肥!

  据说蜗牛是素食动物。一天,我把大小差不多的两片菜叶分别放到了两个玻璃缸里。想不到的是,刚放下不久,一对小弟弟蜗牛就慢慢地往菜叶爬了过来。它们刚爬到菜叶上,就美滋滋地吃了起来。想想它们也许是饥饿了吧,看起来还真的是狼吞虎食!而另一对大哥哥蜗牛却正好相反,它们都一动不动地趴在原地,像是还没有反应过来,探着头,伸着触角,呆呆地望着小弟弟们在享受的美餐。

  第二天我又去观察了蜗牛,我惊奇地发现这么小的一对蜗牛竟然把这一片菜叶吃的差不多了!再去看看大哥哥蜗牛,菜叶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奇怪,小的反而比大的会吃?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请教了老爸。

  老爸看了看两只玻璃缸里的蜗牛,笑了笑对我说:“其实这很正常。野生蜗牛的个头就这么点大,再长也长不到什么地方去,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好养得很!而这对大蜗牛是人工养殖的,娇生惯养,据说还要吃饲料,就算给它吃菜叶,也要鲜嫩一点,你给它吃的这种老的.菜叶,它能吃吗?”“哦,原来是这样!”我点了点头,“那就给它吃鲜嫩一点地吧。”

  大概贪吃的动物应该喜欢好动吧。通过进一步观察,我发现小蜗牛整天忙忙乎乎地沿着玻璃缸不是爬上爬下,就是来回兜圈,饿了就停下来吃,吃饱了又接着爬,像是两位永远不知疲倦的勇士!

  再看看那两只大哥哥蜗牛就大不一样了,毕竟它们出身名门,娇生惯养。早上,当初升的太阳刚把一缕淡淡的、幽幽的阳光洒进玻璃缸里的时候,两只大哥哥蜗牛就缓缓地爬到了阳光底下,一动不动地躺在了玻璃缸中的沙石上面。它们都快要把整个身子伸出来了,胖乎乎的,晶莹剔透﹔翘得高高的两根触角就像两根竖着的旗杆,好不威风;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总是耸立在它们的身后,形影不离,兄弟俩像是在表明:我们还是这两座房屋的主人呢!

  它们清闲地享受着阳光给它们带来的温暖,美滋滋、甜蜜蜜

  几天来的观察,我还发现小蜗牛才住了几天的家已经脏兮兮的,房子的四周布满了一点一点黑不溜秋的东西,底下的水也变得浑浊不清;而大蜗牛住的家要干净得多了,四壁通亮,底下的水也清澈透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又苦思冥想起来……

  “这会不会是蜗牛的粪便呢?”我想,大蜗牛别看它大,但它整天躺着,运动量小,吃得少,当然拉得也少;小蜗牛勤劳,运动量大,吃得多,拉得肯定也多。“对呀!”我一下子醒悟过来,马上揭开了玻璃缸上面的盖子,把手伸了进去。一摸不得了,粘乎乎的,臭气也扑鼻而来,令人恶心!

  果然是粪便!我终于又一次搞明白了蜗牛的这个奥秘。其实,同是蜗牛,它们也跟所有的动物一样,在饮食、生活、居住,甚至个性上,都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通过科学老师给我们讲授的知识,结合这段时间自己对小蜗牛的观察,使我逐步认识了小动物的一些特性。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去观察小动物不仅仅是去了解它们的衣食住行,更主要的还是要去关心它们,爱护它们,让它们也拥有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家!

  名师点评:小作者真的是非常厉害,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来!真是让人佩服啊!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中,作者能够做到不写错别字,语言流畅,上下文连贯,而且文章还布局合理,描写有重有轻,真的是很不简单啊!看完这一长篇文章,我只发现了一个错误,“那就给它吃鲜嫩一点地吧”这里的“地”应该是“的”才对!你很棒!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

蜗牛日记3

  我们家有两对蜗牛,一对是我自己从花坛中捉来的,一对是我老爸帮我从花鸟市场买来的。自从我们家有了两对蜗牛之后,我就细细地观察起蜗牛来了,我很想知道蜗牛究竟是怎么样饮食、活动和起居的。

  为了使这两对蜗牛互不干涉,都有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我把它们分别放到了各自的玻璃缸里,并把两只玻璃缸紧按在一起,放在了阳台边。从此,这对大哥哥和这对小弟弟相安无事地做起了邻居。

  通过初步观察,我发现这两对蜗牛还挺有趣的:我自己捉来的那对蜗牛,还是野生的呢!可是个头长的特别的小,小到只有像黄豆那么一点大!我称它们为小弟弟蜗牛;而老爸从花鸟市场给我买来的一对蜗牛,大得简直像圆乎乎的土豆!我称它们为大哥哥蜗牛。

  大哥哥蜗牛毕竟是人工养殖的吧,吃得香,睡得好,所以长得也肥!

  据说蜗牛是素食动物。一天,我把大小差不多的两片菜叶分别放到了两个玻璃缸里。想不到的是,刚放下不久,一对小弟弟蜗牛就慢慢地往菜叶爬了过来。它们刚爬到菜叶上,就美滋滋地吃了起来。想想它们也许是饥饿了吧,看起来还真的是狼吞虎食!而另一对大哥哥蜗牛却正好相反,它们都一动不动地趴在原地,像是还没有反应过来,探着头,伸着触角,呆呆地望着小弟弟们在享受的美餐。

  第二天我又去观察了蜗牛,我惊奇地发现这么小的一对蜗牛竟然把这一片菜叶吃的差不多了!再去看看大哥哥蜗牛,菜叶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奇怪,小的反而比大的会吃?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请教了老爸。

  老爸看了看两只玻璃缸里的蜗牛,笑了笑对我说:“其实这很正常。野生蜗牛的个头就这么点大,再长也长不到什么地方去,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好养得很!而这对大蜗牛是人工养殖的,娇生惯养,据说还要吃饲料,就算给它吃菜叶,也要鲜嫩一点,你给它吃的这种老的菜叶,它能吃吗?”“哦,原来是这样!”我点了点头,“那就给它吃鲜嫩一点地吧。”

  大概贪吃的动物应该喜欢好动吧。通过进一步观察,我发现小蜗牛整天忙忙乎乎地沿着玻璃缸不是爬上爬下,就是来回兜圈,饿了就停下来吃,吃饱了又接着爬,像是两位永远不知疲倦的勇士!

  再看看那两只大哥哥蜗牛就大不一样了,毕竟它们出身名门,娇生惯养。早上,当初升的太阳刚把一缕淡淡的、幽幽的阳光洒进玻璃缸里的时候,两只大哥哥蜗牛就缓缓地爬到了阳光底下,一动不动地躺在了玻璃缸中的沙石上面。它们都快要把整个身子伸出来了,胖乎乎的,晶莹剔透﹔翘得高高的`两根触角就像两根竖着的旗杆,好不威风;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总是耸立在它们的身后,形影不离,兄弟俩像是在表明:我们还是这两座房屋的主人呢!

  它们清闲地享受着阳光给它们带来的温暖,美滋滋、甜蜜蜜

  几天来的观察,我还发现小蜗牛才住了几天的家已经脏兮兮的,房子的四周布满了一点一点黑不溜秋的东西,底下的水也变得浑浊不清;而大蜗牛住的家要干净得多了,四壁通亮,底下的水也清澈透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又苦思冥想起来……

  “这会不会是蜗牛的粪便呢?”我想,大蜗牛别看它大,但它整天躺着,运动量小,吃得少,当然拉得也少;小蜗牛勤劳,运动量大,吃得多,拉得肯定也多。“对呀!”我一下子醒悟过来,马上揭开了玻璃缸上面的盖子,把手伸了进去。一摸不得了,粘乎乎的,臭气也扑鼻而来,令人恶心!

  果然是粪便!我终于又一次搞明白了蜗牛的这个奥秘。其实,同是蜗牛,它们也跟所有的动物一样,在饮食、生活、居住,甚至个性上,都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通过科学老师给我们讲授的知识,结合这段时间自己对小蜗牛的观察,使我逐步认识了小动物的一些特性。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去观察小动物不仅仅是去了解它们的衣食住行,更主要的还是要去关心它们,爱护它们,让它们也拥有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家!

  名师点评:小作者真的是非常厉害,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来!真是让人佩服啊!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中,作者能够做到不写错别字,语言流畅,上下文连贯,而且文章还布局合理,描写有重有轻,真的是很不简单啊!看完这一长篇文章,我只发现了一个错误,“那就给它吃鲜嫩一点地吧”这里的“地”应该是“的”才对!你很棒!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

蜗牛日记4

  雨后的天空是灰色的,空气是潮湿的,地面也是潮湿的。

  小蜗牛们都出来活动了。在草丛中,我和郭炎铭抓来了8只小蜗牛。看着它们慵懒的神态,我们就开始观察起来了。一会儿,一只小蜗牛就从壳里钻出来了,它雪白而柔软的身体和地面轻轻地摩擦,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向前蠕动,头顶上的那对触角,伸得很直很直。我很好奇,轻轻一摸它的触角,那触角就迅速地缩回去了。

  小蜗牛很有毅力,一个劲儿地爬,其实它爬得还是蛮快的。于是,我和郭炎铭就拿出爬得最快的两只进行比赛。小蜗牛可不听我们的指挥,它俩总不往一个方向前进,因此,几次的比赛都宣告失败。我们只好终止这个比赛。我说:“不如我们观察它们的游泳本领吧!”郭炎铭说:“行。”我们就小心翼翼地把小蜗牛放在了小水洼里,果然,它俩在水里爬开了,刚开始时慢,后来就开始加速前进了。估计它们是感觉在水里能够脱离我们的“魔掌”,安全地逃跑掉。我看我的`那只逃得那么快,就往它的壳上又加了只小一点的蜗牛。没有想到,它背着小蜗牛居然还是没有落后。

  郭炎铭说:“算了,把它们放了,让它们自由吧!”

  于是,我们把8只蜗牛又放回了草丛中。

蜗牛日记5

  科学课上完后,科学老师给我们每四个同学养了一只蜗牛。科学老师告诉我们蜗牛是用腹足爬行的,爬行的速度非常慢。我们经常用"像蜗牛爬一样"来形容人们做事做的非常慢。

  我仔细观察了我们的蜗牛,它的身体上长着许多的皱纹,它的壳很硬,它的身体非常柔软,是白色的。当我们要抓起它时,只要碰一下它的眼睛,它的身体缩起来后就容易抓了。当蜗牛睡着的时候,你只要往它的身上浇点水它就会慢慢苏醒过来。我们把它养在教室的放图书的台子旁,它总是趁你没注意的时候爬到我们班的背*录纸上,爬到汪亦阳的二胡盒子上,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豹子",因为它是我们班蜗牛里短跑冠军,它是不是很厉害呀!只要一节课的时间它就会"越狱",爬到玻璃上,下课后同学们马上把我们的蜗牛抓下来放进它们窝里去。我们拿来青菜给它吃,它吃东西时要将整个身体压在上面,吃得很慢很慢。

  从这次观察中,我发现蜗牛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慢的,怪不得人们用"蜗牛爬"来形容人们做事做得非常慢。

蜗牛日记6

  今天天气十分闷热,我看见一只蜗牛缓缓的爬上了一片大叶子,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呢?它走过的地方为什么总留下一条长长的白线呢?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可我也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我准备去问爸爸,可当我把疑问说给爸爸听时,爸爸严肃的对我说:"这些问题是你自己发现的,你有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它们,观察它们,一定要通过实践去解决这个问题.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爸爸说得很有道理,便准备做个实验.

  我准备了一些实验道具,有白菜、蚊子、馒头和蜗牛.实验开始了,我先给蜗牛编上号码1号.2号.3号,接着我把它们 放在了装有三种食物的箱子里,三只蜗牛只对白菜叶子感兴趣,对其它食物毫无兴趣,所以我确定了蜗牛是害虫,否则它为什么只对白菜感兴趣呢。

  我又开始了第二个实验,我在树叶上找到了一只探出了头的蜗牛,我刚想把它从壳里拿出来,它就把头缩进了壳里,我心想:"蜗牛真胆小啊!”于是,我又准备试第二次,可还是失败了。正当我想放弃时,爸爸对我说:“想成一个科学家,是需要耐心的。”我便又有了信心,我拿了块石头,取出了蜗牛,我看了又看,发现了这条白线是蜗牛的排泄物,我终于发现了蜗牛的秘密,心里很高兴。

蜗牛日记7

  蜗牛的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一步步慢慢地爬,终会到达终点,在快要到达终点之际,开始了放手一搏。终点将至,我载着老师的期望,同学们的欢呼,与他们给予我的力量。放手一搏。

  蜗牛一步步的爬,终于爬到了高峰,爬到了终点!经过不懈的努力,我获得了小组第二,总排名第四的.好成绩。这个片段,名为放手一搏。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当你在离终点只差一步之遥的时候,就只差放手一搏!放手一搏乃我生活的准则之四。

  蜗牛如我,我似蜗牛。我们每个人都像是蜗牛,为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勇敢、坚持,得到他人的鼓励而充满力量、放手一搏!

  蜗牛告诉我:勇敢是向着成功的地图,坚持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力量是开启成功的大门,放手一搏是成功之门散发出的缕缕光辉!

蜗牛日记8

  今天,下了场雨,院子里很潮湿。这时可是观察蜗牛的好机会,因为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抓住这个机会,我和爸爸赶紧拿着放大镜、装着青菜的小碟子,急急忙忙地下了楼梯,“飞”向院子的草丛边寻找蜗牛。

  不大一会儿,就在花坛边找到一只大大的蜗牛,我让爸爸帮忙把蜗牛抓起来放在碟子的青菜叶上。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起来:蜗牛背上有一个硬硬的壳,有黄的、黑的、花纹的,应该是它的衣服或是它的房子吧。它的头上有二对触角,一对细细长长的在上面,一对短短的在下面,上面的触角上有一对小小的眼睛一伸一缩的,滑稽极了。它还长着软软的肚子,可别小瞧了这肚子哦,蜗牛就靠肚子来“走路”,爬行时身体分泌的粘液会留下一条白色发亮的痕迹。蜗牛的爬行非常缓慢,真想知道它和乌龟比赛,会是谁胜利?

  保护大自然,让我们从保护植物、保护小动物开始吧!

蜗牛日记9

  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观察蜗牛。昨天晚饭时,我跟妈妈提起了这件事。我对妈妈说:“妈妈,你可不可以在淘宝上给我买一只蜗牛呀?”妈妈问:“为什么?”我说:“因为科学老师让我们观察蜗牛并记录下来。”于是,妈妈立即在手机上下了单。我满心期待蜗牛的到来。

  今天傍晚,我早早地来到车库旁等妈妈下班。等啊等,等啊等,等了好久,妈妈终于回来了。我兴奋地拉开车门,见到了我的蜗牛。

  蜗牛们被装在一个大盒子里,盒子底下铺了一层土壤和甘草。蜗牛们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吃东西,还有的粘在盒子边上。妈妈告诉我,这种蜗牛叫白玉蜗牛,而且比一般的蜗牛要大。我把菜叶喂给其中一只蜗牛吃。只见蜗牛嘴两边的肌肉先膨胀了起来,然后慢慢收拢,就完成了一次咀嚼。此时的菜叶上出现了一个小窟窿。菜叶被蜗牛咀嚼了多次后几乎所剩无几了。

  蜗牛太可爱了,我要把它养成白白胖胖的蜗牛才行。

蜗牛日记10

  5月1日 星期一 雨

  蜗牛,大家一听到这个动物一定都十分熟悉,每每到了夏天蜗牛就蠕蠕爬出来了。我们四年级也曾观察过,但不是很仔细,只记得这蜗牛背着一个壳儿,像一座小房子,有两根长的触角和两根短的触角,并且这蜗牛壳上有很多圈,十分有趣。你看了我这点儿观察,一定认为我十分粗心。但我知道大家一定在*时边没有留意吧,因为这蜗牛太不起眼,人类随便一踩,就死了。但我却觉得它是那么的了不起,每天都要背着这么重的壳儿闯天下,并且它的爬行速度也十分慢。它没有大象那么大,也没有兔子跑得快,更不会像鹰一样在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飞翔。一次偶然的机会上,我在草坪上发现了几只蜗牛,只见蜗牛在吃草,我起了一点疑心,蜗牛会吃草?(我的科学知识可浅短了),我就随手抓了几只,放在一个花盆上天天的观察。


《蜗牛》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幼儿园大班教案《蜗牛》含反思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蜗牛》含反思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草绳盘成螺旋状,正确使用胶带贴在圆形纸上。

  2、指导幼儿使用颜料装饰盘好的草绳,发展幼儿创造美感的能力。

  3、将幼儿的成品装饰环境,让幼儿感受创造的快乐,体验到乡土活动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收集草绳、装草莓盒子的竹编盖子、棉花、白色旧丝袜

  2、将白色丝袜和竹编盖子做成蜗牛外型,画上眼睛嘴巴。

  3、圆形纸、双面胶带、针线包、颜料、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森林里要开比美大会,许多小动物都设计了漂亮的衣服,准备参加比赛。可是有只小动物没有漂亮的衣服,着急的哭了。(出示小蜗牛)你们想帮助它吗?今天我们要做设计师,来帮助小蜗牛参加比赛。

  二、引导幼儿用草绳盘成蜗牛的外壳。

  1、师语:我们今天为蜗牛设计衣服使用的是又环保又特殊的材料——稻草。你在哪里看到过稻草?

  2、蜗牛的外壳是什么形状的?(螺旋形)你怎样让草绳变成螺旋形呢?

  3、幼儿尝试用草绳盘成螺旋形。

  三、教师示范如何将草绳粘贴在圆形纸上。

  师幼互动:主动请老师帮忙,用针线进一步固定盘好的草绳。

  四、为蜗牛壳涂上美丽的颜色。

  1、师语:蜗牛壳做好了 ,可是蜗牛还是不满意。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呢?

  我们还要用颜料为它的衣服画出美丽的色彩。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为蜗牛涂上怎样的色彩。

  五、教师再次交待操作重点。

  先贴胶带——草绳盘成螺旋状——请老师帮忙用针线加固——用颜料上色(保持干净)—— 和老师合作将衣服贴在蜗牛外型上。

  六、幼儿操作,教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七、作品展示。

  请幼儿向客人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长廊上,美化环境,让幼儿感受创造的快乐。

  活动反思:

  《蜗牛》是三年级第二单元“动物”的第三课。在前面一节课上,学生对蜗牛的身体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回家饲养过一段时间蜗牛,对于蜗牛已经获得了许多信息。这一节课主要是学生结合课前的观察,在课上以一定规范的方法继续观察探究蜗牛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生活习性。上课时我先请学生谈谈养蜗牛过程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再结合课本内容开展教学,和学生一起观察蜗牛的休眠、吃食、呼吸、排泄等活动。可能是对教材把握不准确,准备也不充分,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

  师傅在听了这节课之后给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把握教学目标,三年级学生的科学课堂,知识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应该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常规,为高年级段科学课打好基础。

  其次,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发言。不能只要学生说出教师所希望听到的内容之后就立刻打断。有时课堂纪律差,学生会在座位上说话有两种可能:一是,教师的课堂气氛没调动好,学生不感兴趣,转而讨论课堂外的问题;二是,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有思考,但是没有机会发言,学生找不到抒发的机会只能和周围的同学说话。

  最后,要把课堂常规的培养融入每一堂课,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能一味批评,要在班中树立榜样作用。使用一些积极的方法提醒表现不好的学生,而不是消极地批评。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采用提问等方法,而不是直接点名批评。同时注意学生在其他人回答时是否认真倾听。

幼儿园大班教案《蜗牛》含反思2

  目标:

  1、会运用各种线条有序的组合来表现蜗牛的外形特征,感受线条画带来的美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作画习惯。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重难点:

  创作新的线条组合来装饰蜗牛;并注意线条之间的疏密。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经验准备:

  已经有画线条画的经验;

  教学准备:

  1、哭声、欢笑声、雷雨的音乐

  2、两只蜗牛范画

  3、蜡笔、粗、细记号笔、已画好外形的蜗牛与幼儿人数相等。

  教学过程:

  一、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放音乐《欢笑声》。教师提问:“谁笑得这么开心呀?”

  2、过渡:原来是蜗牛轩轩和乐乐。瞧,他们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参加选美大赛呢!

  二、出示范画,欣赏教师画的蜗牛的范例,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蜗牛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师:老师画的蜗牛是什么形状的?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进行装饰?

  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几种线条组合变成新的图形的装饰效果。

  三、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培养孩子的爱心,激发创作欲望。

  1、放音乐《雷雨声》、《哭声》。激发孩子的助人为乐精神。

  教师:呀!雨水把轩轩和乐乐身上画的漂亮的线条和色彩都冲洗掉了,他们没办法去参加选美大赛了。听,他们哭得多伤心呀!孩子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激发创作欲望。

  教师:轩轩和乐乐喜欢的线条是几种线条组合变成的新线条,而且他们喜欢自己身上的线条是别人没有的,你能画出来吗?

  3、请个别孩子到前面画出自己创作出的线条组合,并给线条命名。

  四、师示范讲解如何对蜗牛进行装饰?如何处理分割画面?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的画法:

  (1)教师简单在蜗牛身上示范分割画面的块,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画面中点、线、面的疏密关系。

  (2)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五、师提出作画要求:

  (1)在作画前先想一想:你是想帮助轩轩还是乐乐?要用什么线条装饰?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线条的组合,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并注意点、线、面的疏密变化。

  (3)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请完成作品的幼儿把作品送到画展栏中进行评比,选出最漂亮的作品送给轩轩和乐乐去参加选美大赛。

  六、幼儿创作,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

  (1)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的运用。引导孩子自由发挥,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3)请完成作品的幼儿把画送到画展栏中。

  七、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装饰的蜗牛。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轩轩和乐乐装扮的漂漂亮亮的,轩轩和乐乐都说非常漂亮,他们说你们都画的非常漂亮,决定把你们的作品都带去参加选美大赛呢!

  教学反思

  1、用音乐转换情境,为孩子创设了愉悦、直观的听觉效果。

  2、用一个故事作为主线把各个教学环节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让孩子在故事情景中复习所学的线条,激发创作出新的线条,层次清楚,难度层层递进。

  3、线条画的范画作品要比蜡笔画、水粉画的大许多,孩子才能清楚地看见线条的组合及疏密排列。

  4、教师讲解太多,语言不够精练。要注意提问的艺术。

幼儿园大班教案《蜗牛》含反思3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喜爱小动物是幼儿们的天性。设计的此节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的情节,锻炼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有重点的讲述故事。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连贯、有重点的讲述故事。

  2、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并讲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

  3、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发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

  大挂图、每组一套故事图片、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发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并讲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谜语:头上两对小触角,背上一座小房子;任你怨它走的慢,悠悠闲闲从不急。

  (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幼儿猜想的欲望,为下面的讲述活动做铺垫。)

  2、请幼儿学一学小蜗牛爬行的样子。(小蜗牛爬行最大的特点是慢吞吞、懒洋洋的样子)

  (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通过引导幼儿模仿蜗牛的样子,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慢吞吞、懒洋洋”等叠词。)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感知、观察,鼓励幼儿大胆的创编故事

  图片上有什么小动物?(乌龟和蜗牛)它们要去干什么呢?(旅游)这只蜗牛在旅游时是怎么偷懒的呢?结果怎么样了?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教师利用“提问观察法”引导幼儿一步步观察图片,使幼儿在讲述时会更细致。观察能力是发展幼儿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幼儿创造力的始发因素。通过教师的提问观察幼儿的讲述才会更有条理性和层次性)

  三、教师运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发散幼儿思维,使其有重点的讲述

  1、小蜗牛为什么睡了?(累了,不舒服……)蜗牛是怎么想的?会怎么做?(爬到小乌龟背上多省劲呀,看风景,很舒服……)

  2、小乌龟睡醒没有看到小蜗牛,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这时小蜗牛又在做什么?

  3、如果小蜗牛没有爬到小乌龟背上,而是它们比赛又会怎样呢?(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4、通过观察图片,你还想到了什么?

  (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充分发散幼儿思维,本环节中教师注重开放性的提问,有效地开拓了幼儿的思维并发展了其讲述能力,给幼儿营造了想说、乐说、愿说的宽松的心理环境。)

  四、幼儿自由排列图片,引导幼儿讲清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情

  教师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序、讨论,并进行讲述,教师进行指导,分三个步骤进行:

  1、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最后排序。

  2、大家根据排列顺序进行讲述并为故事取名字,提醒幼儿讲述时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情。

  3、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面为全体幼儿进行讲述。

  (在分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采用“以强带弱”的分组技巧,小组式的分组讲述,为幼儿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的对象。幼儿之间的差异性恰恰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幼儿在相互讨论、交流中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分组讲述从时间上避免了隐形浪费,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围绕同一主题进行讲述,在有效的时间内给予幼儿更多的交流与表现的机会。)

  五、生活拓展,引导幼儿做事要勤劳不偷懒

  1、提问:你在*时的生活中做事有没有偷懒呢?做过哪些偷懒的事情。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今后正确的做法。

  【活动延伸】

  1、把图片投放在区角中,请幼儿根据图片进行不同的排列顺序,并大胆合理的讲述故事。

  2、搜集有关蜗牛的资料,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探索蜗牛的生活习性,并把想法画下来。

  幼儿看图讲述内容:

  一天,蜗牛和乌龟一起去给蚂蚁过生日,走着走着乌龟累了,心想:"我先歇会,等会走也来的及呀!不一会儿,小乌龟睡着了,小蜗牛悄悄地爬到了小乌龟的背上,可小乌龟全然不知。乌龟醒了,继续往前走,以为小蜗牛已经走远了,它就加快步伐迅速的爬着,爬得满头大汗,蜗牛看来沾沾自喜,趴在乌龟背上睡着了。走着走着,乌龟看见一条小河,毫不犹豫的跳进了河里,蜗牛也被带进了河里,它拼命的大叫:“救命呀,救命呀!乌龟连忙把小蜗牛救上了岸。”蜗牛红着脸说:“以后我再也不偷懒了。”

  小乌龟想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小蜗牛听后说:“我也要跟着你。它们俩走着走着,小蜗牛累了。小蜗牛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悄悄的爬到了乌龟背上。心想:“这真是个好办法,一边洋洋得意,一边耻笑乌龟真傻没有发现自己。”乌龟走到河边想:“我先洗个澡,让自己变得更干净‘更漂亮些吧!”乌龟就跳了进去,发现自己背上一个劲的冒泡。想:“这是怎么回事呀?”回头一看小蜗牛掉到水里了。小乌龟觉得很奇怪,于是小乌龟就把小蜗牛驮上了岸。小乌龟问小蜗牛:“这是怎么回事儿?”小蜗牛我事情得经过一五一十得告诉了乌龟。小乌龟说:“以后不要这样了,太危险啦!”

  小蜗牛说:“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活动反思:

  活动环节设计合理,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围绕目标展开。从活动的整个流程看,教师始终是在引导的位置上。从幼儿角度来说,幼儿们的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多数幼儿都能大胆表达积极的见解。在让幼儿自由看图讲述时,教师活动前要求明确,能够突出重点。教师提问时,给了幼儿一定的时间,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调动了每个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过程中,教师也注重幼儿的倾听习惯和自信心的培养。当胆小、内向的幼儿不敢发言时,教师能够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有效回应幼儿的想法,促使幼儿的讲述更加丰富、完整。

幼儿园大班教案《蜗牛》含反思4

  活动目标:

  1、在了解蜗牛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蜗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体验自我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茄子,辣椒,土豆,白萝卜,胡萝卜,美人娇,黄瓜,丝瓜,玉米叶,牙签,大头针,橡皮泥。图片一张

  活动重点:

  用牙签或大头针进行连接,固定。

  活动难点:

  用叶子卷起来做成蜗牛的壳。

  活动过程:

  一、回忆蜗牛的特征。

  1、前几天,我们看到了好多的蜗牛,你还记得蜗牛长得怎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图片的同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和小朋友讲的一样的。

  师幼:蜗牛身上有什么呀?壳上有什么呢?头上有……

  3、师小结:原来,蜗牛有一个长长的身体,身上还有一个圆圆的壳,壳上还有花纹,头上还有两对触角和两只眼睛。

  二、讨论做蜗牛的方法。

  1、你们看,何老师带来了好多的东西。(出示材料)这是什么呀?(茄子,辣椒、叶子…)

  2、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这些东西可以变成一只只的小蜗牛,你们想不想变?谁来试试看?(请一名幼儿)

  3、你想用这个()做蜗牛的什么?

  这只小蜗牛还缺什么呀?

  4、(装饰)图片上的小蜗壳上有什么呀?(花纹、一圈一圈的)待会我们也把我们的小蜗牛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5、(出示叶子)我这有一张长长的叶子,你们觉得这张长长的叶子可以做成蜗牛的什么好呢?(身体)除了身体还可以做成什么(壳)你来试试看?(幼儿示范)

  哇,真得很像蜗牛的壳。

  三、制作小蜗牛

  1、(幼儿操作)提醒幼儿用多种材料装饰蜗牛的壳。

  2、协助能力弱的小朋友完成作品。

  四、分享交流

  1、先做好的小朋友,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小蜗牛和别的小蜗牛说说悄悄话。

  2、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做了这么多可爱的小蜗牛,我们一起把它放到美工区去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蜗牛》含反思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练习屈膝四肢着地协调往前爬。

  3.喜欢户外体育运动。

  活动准备:

  小沙包、桌子、音乐《蜗牛与黄鹂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热身引入活动

  ——小朋友们听,音乐响了,和我一起动起来吧!

  ——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事情?

  二,基本部分

  1.学一学

  小朋友们都看见过蜗牛是怎么爬的,谁来学一学?

  2.游戏,蜗牛运沙包

  ——小蜗牛今天要帮小松鼠蚂蚁运沙包,你们要不要一起啊?

  幼儿扮演蜗牛,屈膝四肢着地,背上驮着沙包,慢慢地在草地上爬行。

  3.障碍爬

  ——运沙包真好玩,这里有一条很艰难的路,只有通过这条路我们才可以到达小蚂蚁的家,你们有信心通过吗?

  教师将几张桌子连接起来,当做通道,搭独木桥,拱门,在障碍爬中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三、结束部分

  放松运动


《蜗牛》教学反思10篇(扩展7)

——蜗牛的奖杯的教学反思3篇

蜗牛的奖杯的教学反思1

  各位老师好,我常常来看2备的帖子,常来学习。今天终于自己首次注册成功。在大家集体备《蜗牛的奖杯》时,我也正好要讲这一课,因为学校聘请了一个我县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很有名望的老教研员来听我的课。我很感激大家有那么好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对这一课做了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可以说游刃有余,自我感觉良好。课下也得到了教研员的好评。但是课堂上也留有遗憾-------一是时间掌握的不好,最后写字仓促收场,点评是不如不讲,到时间进行到那里,就应该下课。二是在指导朗读时,我本来是准备的是男女生比赛读,但上课时看到举手要读的很多,我就说举手的一起读,结果我对不举手的.说,你们没机会了,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谁让你们不举手呢,点评是,应该让不举手的来读,不举手说明什么,不会。教学就是要教不会的。我有所感悟!三是我引导学生说你想对蜗牛说什么时,对学生的评价,过早,说的过多,比如一个学生说到骄傲会落后,我马上说,你说的真好,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结果限制了学生的思路,都顺我的说去了。这一点是我自己感悟到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教学反思。正好我县要举行论文比赛,我想整理了参加,但是心理想了好久,感觉我从下笔,题目写什么,就写教学反思吗?教学过程还用写吗?请大家给我一帮助。先谢谢了!

蜗牛的奖杯的教学反思2

  《蜗牛的奖杯》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蕴涵哲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读,在读中体味语言,懂得课文向我们揭示的道理,受到教育。

  首先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各不相同,对文本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有力”、“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词语,重点朗读感悟,并时常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以此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接着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读说结合。

  情境的创设意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其次让学生拓展说话,深化体验。

  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蜗牛得奖之后、其他动物看到蜗牛成天背着奖杯、老蜗牛和小蜗牛的插图……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因此,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相关的说话练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拓展读说的训练中真正学会表达,同时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可是这节课上下来好多地方与事先不相符,这都与自己的水*、心理素质有关,有待于好好的学习。

蜗牛的奖杯的教学反思3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奇特的想象,写出了蜗牛由在空中自由地飞翔,遥遥领先,捧走了冠军奖杯,退化成如今只能勉强地从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爬行的动物,表现了一个凝重的主题——人不能把成绩和荣誉当成包袱,如果自满自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不思进取,就会落后、倒退。执教的这节课我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看图激趣,质疑导入(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本文的插图很巧妙。“天头”画着蜗牛高飞蓝天,遥遥领先,把蜜蜂、蝴蝶、蜻蜓都甩在了后面,显然,蜗牛是胜利者。如果是比赛,冠军应当属于蜗牛,蜗牛捧走金色的大奖杯当之无愧。然而,蜗牛夺取奖杯后怎样呢?蜗牛的翅膀又哪去了呢?在读题质疑后,导入新课,引导读书,顺势合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以读代讲,以读领悟。

  这节课注重了品词、品句、品读,以读代讲、以评促读,以读悟情。例: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提出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蜗牛飞行能力强,可以得冠军?学生自读后很快找出了“遥遥领先”、“甩”、“所有”等词。我又让学生读词,再读句子。读后让学生评价,做到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评后再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以读代讲,以评促读,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自主识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识字方面以自主识字,自读自悟的方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生字卡片,出示词语等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给学生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


《蜗牛》教学反思10篇(扩展8)

——蜗牛教案含反思 (菁选3篇)

蜗牛教案含反思1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利用磁铁的特性进行物品分类,主动将自己发现的与同伴交流。

  3、对研究磁铁的秘密感兴趣,体验动手尝试的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磁铁;幼儿每人两个小框、一个大框,大框内装有:曲别针、铁丝、铁钉等铁制品和塑料勺子、积木、雪花片、纽扣、等非铁制品,和一角硬币。

  2、白纸、别有曲别针的立体小兔子、两筐雪花片。

  3、记录表每人一张。

  4、两种材质的一角硬币各一枚。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兔子跳舞",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一看小兔子为什么会跳舞?"教师将立体小兔子放在白纸下面来回移动,让立体小兔子跳起舞来。"哦,原来小兔子底部有个曲别针,是磁铁让小兔子跳起舞来的。你们真聪明,这都能发现了。""那么请小朋友想一想,磁铁还能吸起什么。"2、幼儿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磁铁吸铁的特性。

  ①"小朋友,老师给你们每人一包各种各样的物品,请你们来猜一猜,哪些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不能被磁铁吸起来。你觉得能被磁铁吸起来的你就在"猜想"栏打上"√"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猜想"栏打上"╳",现在开始吧。"②"好了,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做实验的时候把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验证"栏打上"√",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就在"验证"栏打上"╳"。

  ③请小朋友相互检查一下结果并交流自己的发现:磁铁能吸起什么?哪些物品不能被吸起来?为什么磁铁能吸住大头针、曲别针、铁丝、铁钉?

  小结:磁铁能吸起铁丝、回形针…因为他们都是铁做的,不能吸起、木块、纽扣,雪花片因为他们都不是铁做的,磁铁有磁性,它能吸起铁丝铁钉等铁制品,是了不起的吸铁专家。

  ④"小朋友请看一看,老师这有两枚不一样的的一角硬币。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哪一个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个不能。"引导幼儿发现两枚硬币的不同材质,"原来,被吸起的硬币是铁钴镍做成的,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是用铝做成的。"3、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的铁制品,巩固对磁铁的认识。

  ①"你想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东西嘛?请你用磁铁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东西。"并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②"你在哪个地方还发现了磁铁"门吸、大衣橱门、妈妈包上的按扣等,加深对磁铁的了解。

  4、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

  游戏情境:"今天早上老师准备的曲别针不小心掉到了雪花片框里,请大家帮老师找一找曲别针。看谁找的又快又多"。组织幼儿分组自主游戏,寻找曲别针。

  引导幼儿交流找到区别针的方法,多玩几次。

  总结:"有的小朋友很聪明,他用磁铁转一下就吸住了很多的曲别针。"老师再次演示一下。加深对磁铁用处的了解

  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该穿插多种游戏进行。

蜗牛教案含反思2

  活动目标

  1、通过果树开花结果,感知小蜗牛行走缓慢的特征。

  2、理解故事内容,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讲述。

  3、体验小蜗牛给外婆带来快乐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根据果树的生长过程去知道蜗牛行走缓慢的特征。

  2.让幼儿从小知道尊重长辈关爱长辈。

  活动准备

  小蜗牛看外婆的卷轴画小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谁呀?(出示小蜗牛) 小蜗牛有什么本领?(学小蜗牛爬)小蜗牛爬行的速度怎么样?

  2、小蜗牛要到什么地方去?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途中的变化

  1、小蜗牛背了什么?这棵树长的怎么样?(这棵树没有树叶,只有树干和树枝)它为什么要背着树呢?那我们继续跟着小蜗牛,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2、小蜗牛走路的速度怎么样?走啊走啊,这棵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棵树开花了,把谁引来了?它们来干什么?

  3、小蜗牛继续往前走,走啊走啊,会发生什么事?花朵怎么了?刚

  才小蜗牛走啊走树就开花了,现在走啊走怎么就花谢了,结出果子

  来呢?那是怎么回事呢?(小蜗牛爬行速度慢,经历了很长时间, 所以苹果树都慢慢开花结果了。)现在谁来看果树了?他们来干什么?

  4、小蜗牛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原来小蜗牛要到外婆家呀。这回果树又怎么了?它是一棵什么树?原来小蜗牛背了一棵苹果树。

  5、小蜗牛在路上发生的事还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遍故事吧,故事的题目叫《小蜗牛看外婆》。

  三、完整欣赏故事

  1、小蜗牛只是去看外婆,可是他背上的苹果树为什么会经历了开花、结果,成熟这么长的一个过程呢?

  小结:小蜗牛动作慢,小朋友做事不学小蜗牛,大家都要快快的。

  2、到了外婆家,外婆看见小蜗牛带来的苹果树心里怎么样?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3、小蜗牛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想外婆了就带了苹果去看望。那我们小朋友想外婆奶奶的话,会怎么样啊?

  小结:我们小朋友都那么爱自己的外婆奶奶,他们是最疼爱我们的人了。以后我们去外婆奶奶家做客,也带上一些礼物,外婆奶奶肯定很开心。

  附:小蜗牛看外婆

  小蜗牛想外婆了,他说:“我要去看外婆,顺便给他送一棵苹果树去。”小蜗牛把苹果树绑在背上,出发了。

  走啊,走啊,苹果树开花了。蜜蜂来了,蝴蝶也来了。

  走啊,走啊,苹果树结出了小苹果。小鸟来了,大鸟也来了。走啊,走啊,苹果树成熟了,外婆的家到啦!

  小蜗牛和外婆吃着红红的苹果真开心。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后发现有几点不足:在卷轴式图片上的小树苗可以稍稍添加一些小绿芽,这样幼儿就能更容易的分辨出这是一棵小树苗,在画卷中的颜色可以明显一些,不要都是绿色的;在上课的时候,自己还可以放松一些,不要总是把小蜗牛拿在手里;在完整听故事提

  问后可以小结一下。

蜗牛教案含反思3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画蜗牛独特的螺旋造型。

  2、学习运用中锋画出蜗牛的螺旋形。

  3、体验国画创作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了解蜗牛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2、课件:蜗牛图片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体验画面中的情趣。

  师:画上有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你感觉它们的心情怎样?

  二、重点观察蜗牛壳独特的螺旋造型,讨论画法。

  1、讨论蜗牛壳的螺旋形画法。

  师:这些画中的蜗牛长什么样子?(背上背着蜗牛壳,蜗牛壳都是螺旋形,头上有触角)我们怎样才能画出这种螺旋形呢?

  2、讨论蜗牛身体的画法。

  师:蜗牛的身体怎么画呢?

  3、教师小结:用中锋笔尖从里到外绕或者从外到里绕画蜗牛壳;笔尖用淡墨,先按后拖再提画出身体,最后添画触角。

  三、幼儿创作,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师:你准备画几只蜗牛?你要画的蜗牛会在哪里?在做什么呢?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师:你最喜欢哪一幅蜗牛图?为什么?

  (评价可侧重于画面中色彩的丰富程度、内容和情趣性、用笔的连贯性等。)

  【活动反思

  在该活动进行前,可以在科普区展示大量与蜗牛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熟悉蜗牛的基本特征。活动结束后,可在美工区提供笔墨,供幼儿继续进行国画创作。

  小百科:蜗牛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推荐访问:蜗牛 反思 教学 《蜗牛》教学反思【10篇】 《蜗牛》教学反思1 《蜗牛》教学反思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