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2-12-30 18: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  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不管是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是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全文完整)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

  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不管是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是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那么,如何深入文本抓住一个“苦”字,从“吃、住、行、记录”四方面去体味李时珍的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呢?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品文字,结合联想,体会住得苦

  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在这过程中,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这样的设计调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文本。他们这样描述:我看到古寺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风呼呼地吹进寺内;地上很潮湿长了许多青苔,他们只好在上面铺了些稻草作床;那古寺的门已经歪斜,窗户上糊的纸已经不在了,夜晚寒风呼呼,真冷啊!寺内到处事蜘蛛网,神像也倒塌了,可见从来没人住的。……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古寺破败不堪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他们俩住得苦也便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二、抓动词,联系上文,体会吃得苦

  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吃得苦是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体会到的。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动词去体会。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当学生通过这些动词切实体会到了李时珍和徒弟查访途中吃得苦时,再请学生联系前文,告诉学生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了,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是怎么说的?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一词思考:“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却让老师看到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你也看到了吗?”这样,一方面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三、读对话,抓细枝末节,体会记录的苦

  记录的条件之苦时极其容易体会的,但对于记录过程中李时珍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的体会有难度。因此,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他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就自然不过了。

  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水到渠成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2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3

  一、读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议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4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国标本第七册的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我紧扣这一节,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

  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5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6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古寺、吃干粮、尝草药的故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在备课时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了课文,确定文章思想的主线是“以苦为乐”,整节课我也以这条主线循序渐进地安排着教学流程。

  一、读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议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7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难点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文章分别从三部分入手来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由于课前让学生查找了李时珍的资料。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

  第一部分:因为一直忙于采集草药、寻访百姓,错过了客店,只好住在破败的古寺中,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灰尘”、“青苔”、“蜘蛛网”体会到古寺的破败,再次品读课文时,学生就能再次的从文字中寻求到文字的魅力,还未等我的提醒,很多学生已经等不及的要发表自己的新发现的“老师,我觉得‘到处、长满、厚厚’这些形容词更能看得出古寺的破败。”教学到这时,我就感觉到对于四年级这样课文深层的理解,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得走上了轨道,而且走的还是顺利的。

  古寺非常破败、李时珍师徒俩不计较,啃干粮也不在乎,最重要的是修订好《本草纲目》,体现了李时珍为民造福,学生抓住师徒俩的对话,分角色朗读,一字一读一品中告诉了我,他们已经走进了那个为民造福的李时珍。

  深夜了,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地记录白天的寻访收获,为了记载准确,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学习这一部分时,我抛出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什么?”我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让他们充分的读课文,自主学习,同时要抓住语言文字来感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谈,充分给予时间来让学生之间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有的是告诉我了解到了有关中药的作用,有的是说当医生真不容易,而更多的孩子能够抓住课文中心体会到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严谨认真,为民造福这一中心。

  文章虽然是三部分,但是紧随中心来刻画人物,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李时珍的高贵品质。在教学时紧抓中心,细细品悟,和孩子们一起受了洗礼。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8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描写的是一个他们察访药材的一个小镜头。从这个小小的镜头体会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我主抓三点:一是古寺的破败,二是在古寺和徒弟的谈话,我抓住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句话“我们编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三是以身试药。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充分体会他“衣食住行”之苦,文中没有描写衣之苦,设计了让学生想象会遇到那些苦,然后继续拓展还会有那些苦,体会李时珍生活的艰辛。

  二、通过古寺的谈话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崇高思想,并通过长年累月再次体会他们的辛苦,通过“笑”字体会他们以苦作乐的精神。

  三、通过鸡肠草和鹅肠草的学习理解端详,指名表演,感受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精神,并采访学生说说为什么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以身试药,答“为了万民得福……”再次升华中心。

  本片课文还涉及一个知识点,就是文中穿插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所以一上课我就出示了课文最后一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配上西北风的音乐,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感觉,谈谈体会。大家都感受到了阴森恐怖。在课文讲完后再次出示这段话,说说为什么在这阴森的环境下,李时珍却心似一轮圆月?体会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忘记了害怕,忘记了休息,因心中只有本草纲目,只想着一心为民。再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段话没有写李时珍,去体会到这么多,说说环境描写的好处?总结出:能渲染气氛,更加突出主题。在文中找找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环境描写,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也能恰当的运用。

  这节课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他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本课教学能让我有所长进,有所收获,很感谢广源老师认真、耐心的指导。再次说声谢谢!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9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扰,学生举手回答的人总是那么几位,那些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整节课沉默,即便是你叫他起来回答,他也说不出什么内容,再看他们的课堂表情,眼神无光,表情呆滞。也许他们是听不懂,也许他们上课走神了。如何调动这部分学生也能来参与课堂呢,在《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我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第一布置课前预习,特别是课文朗读,我总认为如果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顺,那上课效果是不可想象的,但以往也布置读书任务,但检查起来实在困难,于是读不读就完全凭学生的自觉了。这一次我要求学生回家读熟,并明确告诉学生第二天课堂上,老师将进行检查,检查时是要求学生合起书来回答有关书中的内容的。当我第二天上课时,我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不增加任何难度),果然许多同学愿意起来回答了,连*时从不举手的小云也举起了手,这是多么可喜的事情呀。可见我们的孩子当他们认为自己能成功时,都会有伸手摘苹果的欲望的。

  第二,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保持学生这种积极性,让其能以这样的`热情投入到研读课文中去呢?我觉得接下来应该做的事就是精心设计问题。学生不回答问题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问题太简单不屑回答;问题太大不知所问;问题太难,思考后仍然不会。因此,我在设计问题时,应当以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知识储备水*为前提,同样的问题怎样问更适合于自己的学生,只要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回答,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还是很强的,都是想被老师肯定,都想成功的。就以此课为例,重点是理解李时珍的为人,但如果我一开始就这样提问:“读了课文,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位怎样的人物?”我想能够一针见血答出来的,不会太多,那么就要设计好坡度问题。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回答:“李时珍投宿的是怎样的一座古寺?你能用一些词来形容吗?书上用了哪个词?同学你们能来说说自己的家吗?”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了李时珍住宿条件的艰苦。接着提问:“你愿意做这样的破庙吗?李时珍愿意吗?为什么愿意呢?读一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学生很快便明白了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紧接着:“修订好《本草纲目》,谁能得福?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一下就说出了不怕吃苦、为民造福、坚持不懈等许多词语。这一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闪烁着兴奋目光的眼睛。

  第三,正确及时评判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艺术性的评价,切忌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在肯定的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要不甘落后,使他们相互竞争、相互比赛。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者不会回答,老师切不可简单否定,可以给他们一些引导,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回答,此时再给他一些鼓励,肯定一下他的领悟力,他会非常激动的。再看一下他的小手,在下一次提问时,他往往会再次举起来。因为他呀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了……

  实践中我体会到,一是深入地解读教材,对文本有独到的理解就能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最佳路径直奔教学的目标;二是教师对课堂信息的巧妙处理,把握住对话方向,轻轻一点拨,就能撞击出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吸引学生探究文本主旨。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要扮演好这一角色:当学生精神萎靡时,努力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茫无头绪时,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以教学的热情唤起他的力量!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听出创造。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第二课时,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雨滂沱的黄昏,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通过联系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的其它苦并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在对李时珍的语言一唱三叹中,感悟人物高大的形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难点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文章分别从三部分入手来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由于课前让学生查找了李时珍的资料。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

  第一部分:因为一直忙于采集草药、寻访百姓,错过了客店,只好住在破败的古寺中,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灰尘”、“青苔”、“蜘蛛网”体会到古寺的破败,再次品读课文时,学生就能再次的从文字中寻求到文字的魅力,还未等我的提醒,很多学生已经等不及的要发表自己的新发现的“老师,我觉得‘到处、长满、厚厚’这些形容词更能看得出古寺的破败。”教学到这时,我就感觉到对于四年级这样课文深层的理解,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得走上了轨道,而且走的还是顺利的。

  古寺非常破败、李时珍师徒俩不计较,啃干粮也不在乎,最重要的是修订好《本草纲目》,体现了李时珍为民造福,学生抓住师徒俩的"对话,分角色朗读,一字一读一品中告诉了我,他们已经走进了那个为民造福的李时珍。

  深夜了,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地记录白天的寻访收获,为了记载准确,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学习这一部分时,我抛出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什么?”我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让他们充分的读课文,自主学习,同时要抓住语言文字来感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谈,充分给予时间来让学生之间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有的是告诉我了解到了有关中药的作用,有的是说当医生真不容易,而更多的孩子能够抓住课文中心体会到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严谨认真,为民造福这一中心。

  文章虽然是三部分,但是紧随中心来刻画人物,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李时珍的高贵品质。在教学时紧抓中心,细细品悟,和孩子们一起受了洗礼。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2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3

  这篇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为了写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那么,如何深入文本抓住一个“苦”字,从“吃、住、行、记录”四方面去体味李时珍的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呢?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认真品读文字,并结合联想,细细体会住得苦。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我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让他们去描述,体会。学生踊跃发言。

  再次就是抓住课文的动词,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吃得苦。教学中让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去体会,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最后指导学生读对话,抓细枝末节,细细体会记录的苦。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

  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

  课后我深深地思考: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的理解层次来删减我们的预设呢?学生的理解层次是不同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过程。但重要的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要充分估计更多学生在各个不同理解层次上的反应,设计应是全面且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调整,进行删减教学环节,我们教学设计与教学都应是灵活多变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4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教学到这时,我感觉对于四年级这样的课文深层的理解,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走上了轨道。

  处理第二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立足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条件的艰苦和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课文第7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比:住在破庙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强调出自己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对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在寒冬和酷暑出外查访药材分别会遇到哪些危险。孩子们在短时间中想象说话,能把话说完整,言之有理,想象丰富合理。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加深对其理解,就避免了学生左猜右想,却答不到要点的困难处境。课文12自然段应抓住“端详”这一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而“端详”体现在“扯一点嚼嚼”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使学生加深对“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中心的理解。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5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习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6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7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古寺、吃干粮、尝草药的故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在备课时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了课文,确定文章思想的主线是“以苦为乐”,整节课我也以这条主线循序渐进地安排着教学流程。

  一、读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议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8

  《李时珍夜宿古寺》描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引导学生从第七自然段入手学习课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9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扰,学生举手回答的人总是那么几位,那些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整节课沉默,即便是你叫他起来回答,他也说不出什么内容,再看他们的课堂表情,眼神无光,表情呆滞。也许他们是听不懂,也许他们上课走神了。如何调动这部分学生也能来参与课堂呢,在《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我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第一布置课前预习,特别是课文朗读,我总认为如果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顺,那上课效果是不可想象的,但以往也布置读书任务,但检查起来实在困难,于是读不读就完全凭学生的自觉了。这一次我要求学生回家读熟,并明确告诉学生第二天课堂上,老师将进行检查,检查时是要求学生合起书来回答有关书中的内容的。当我第二天上课时,我就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不增加任何难度),果然许多同学愿意起来回答了,连*时从不举手的小云也举起了手,这是多么可喜的事情呀。可见我们的孩子当他们认为自己能成功时,都会有伸手摘苹果的欲望的。

  第二,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保持学生这种积极性,让其能以这样的`热情投入到研读课文中去呢?我觉得接下来应该做的事就是精心设计问题。学生不回答问题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问题太简单不屑回答;问题太大不知所问;问题太难,思考后仍然不会。因此,我在设计问题时,应当以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知识储备水*为前提,同样的问题怎样问更适合于自己的学生,只要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回答,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还是很强的,都是想被老师肯定,都想成功的。就以此课为例,重点是理解李时珍的为人,但如果我一开始就这样提问:“读了课文,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位怎样的人物?”我想能够一针见血答出来的,不会太多,那么就要设计好坡度问题。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回答:“李时珍投宿的是怎样的一座古寺?你能用一些词来形容吗?书上用了哪个词?同学你们能来说说自己的家吗?”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了李时珍住宿条件的艰苦。接着提问:“你愿意做这样的破庙吗?李时珍愿意吗?为什么愿意呢?读一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学生很快便明白了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紧接着:“修订好《本草纲目》,谁能得福?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一下就说出了不怕吃苦、为民造福、坚持不懈等许多词语。这一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双双闪烁着兴奋目光的眼睛。

  第三,正确及时评判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艺术性的评价,切忌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实事求是地给予肯定,在肯定的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要不甘落后,使他们相互竞争、相互比赛。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者不会回答,老师切不可简单否定,可以给他们一些引导,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回答,此时再给他一些鼓励,肯定一下他的领悟力,他会非常激动的。再看一下他的小手,在下一次提问时,他往往会再次举起来。因为他呀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了……

  实践中我体会到,一是深入地解读教材,对文本有独到的理解就能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最佳路径直奔教学的目标;二是教师对课堂信息的巧妙处理,把握住对话方向,轻轻一点拨,就能撞击出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吸引学生探究文本主旨。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要扮演好这一角色:当学生精神萎靡时,努力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茫无头绪时,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以教学的热情唤起他的力量!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听出创造。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习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难点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文章分别从三部分入手来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由于课前让学生查找了李时珍的资料。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

  第一部分:因为一直忙于采集草药、寻访百姓,错过了客店,只好住在破败的古寺中,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灰尘”、“青苔”、“蜘蛛网”体会到古寺的破败,再次品读课文时,学生就能再次的从文字中寻求到文字的魅力,还未等我的提醒,很多学生已经等不及的要发表自己的新发现的“老师,我觉得‘到处、长满、厚厚’这些形容词更能看得出古寺的破败。”教学到这时,我就感觉到对于四年级这样课文深层的理解,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得走上了轨道,而且走的还是顺利的。

  古寺非常破败、李时珍师徒俩不计较,啃干粮也不在乎,最重要的是修订好《本草纲目》,体现了李时珍为民造福,学生抓住师徒俩的"对话,分角色朗读,一字一读一品中告诉了我,他们已经走进了那个为民造福的李时珍。

  深夜了,李时珍不顾劳累,借着月光在认真地记录白天的寻访收获,为了记载准确,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学习这一部分时,我抛出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什么?”我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让他们充分的读课文,自主学习,同时要抓住语言文字来感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来谈谈,充分给予时间来让学生之间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有的是告诉我了解到了有关中药的作用,有的是说当医生真不容易,而更多的孩子能够抓住课文中心体会到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严谨认真,为民造福这一中心。

  文章虽然是三部分,但是紧随中心来刻画人物,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李时珍的高贵品质。在教学时紧抓中心,细细品悟,和孩子们一起受了洗礼。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2

  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不管是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是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那么,如何深入文本抓住一个“苦”字,从“吃、住、行、记录”四方面去体味李时珍的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呢?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品文字,结合联想,体会住得苦

  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在这过程中,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这样的设计调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文本。他们这样描述:我看到古寺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风呼呼地吹进寺内;地上很潮湿长了许多青苔,他们只好在上面铺了些稻草作床;那古寺的门已经歪斜,窗户上糊的纸已经不在了,夜晚寒风呼呼,真冷啊!寺内到处事蜘蛛网,神像也倒塌了,可见从来没人住的。……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古寺破败不堪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他们俩住得苦也便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二、抓动词,联系上文,体会吃得苦

  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吃得苦是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体会到的。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动词去体会。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当学生通过这些动词切实体会到了李时珍和徒弟查访途中吃得苦时,再请学生联系前文,告诉学生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了,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是怎么说的?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一词思考:“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却让老师看到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你也看到了吗?”这样,一方面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三、读对话,抓细枝末节,体会记录的苦

  记录的条件之苦时极其容易体会的,但对于记录过程中李时珍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的体会有难度。因此,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他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就自然不过了。

  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水到渠成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3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

  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4

  人人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公开课的课堂之上,可以从其他老师的身上汲取许多经验,也能够让我在教育岗位上更快地成长。要想自己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够有所成长和进步,就要把自己所授和所学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为以后的教学铺设一条大道,总结历次公开课中的得与失。

  以下我就今天的公开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反思,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由小游戏导入到本课,能够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对其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导入方式的新颖的。

  二、学生预习的补充分。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在课下就搜集关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内容,但是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这部分内容,这就要去在以后加强学生这方面的预习。学生在简介《本草纲目》和李时珍的时候,有很多的内容都非常的冗杂,没有一定的条目。

  三、我想对课文中生词的理解和分析是一个亮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几个生词的解释能够让学生把握其中的含义从而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本次公开课所讲的内容要围绕自己科目的小课题开展。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我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没有符合这一要求,而把学生置在一种听讲的程度上,即使有让学生发挥的部分,也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说几句,没有把这个内容落实到实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而且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时刻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发展。把学生致力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发挥想象地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课文朗读形式单一。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着重讲解的时候,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课文,这样不能了解到学生朗读的情况。如果能够让学生朗读和小组之间进行接力式的朗读,这样就会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

  六、没有把握住课文讲解的重难点。在简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课文讲解的时候,让学生按照自己思路走,没有把学生置于一个发展的主体的地位。

  七、在深化主题的时候,学生根本就没有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他们把李时珍身上所具有的精神说出来是强人所难。对重点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重点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很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要的中心思想。

  通过各位老师的指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吸取优点,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上发挥自己的才智,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够让自己有所进步和提高。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5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6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习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7

  为了迎接校内公开课,我今天借班试上了《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了促进自己成长得更快,还兴冲冲地去王宁主任那里借来了小摄像机和支架摆放在教室后面,刘芸老师则又当听课老师,又当摄影师。

  课上完了,感觉不错,挺顺畅,但是一评课,我才发现自己问题太多,以至于不敢回头看自己的上课视频。不管怎样,前进的道路之所以艰辛,是因为我们在努力走上坡,收拾心情,认真总结、不断进步才是真正该做的。

  听完刘老师与余老师的评课,我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对词语教学的把握不准

  (一)对词语教学的度把握不准

  我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词语的读音和意义上,而有些要求是不符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的。比如说在讲解“晓行夜宿”时,很多孩子已经说出了“白天赶路晚上睡觉”的意思,也知道“晓”指白天,可是我偏要引导孩子通过与“春眠不觉晓”相联系,理解“晓”是“天刚亮”的意思。实际上字典中也明确说明“晓”是“天刚亮的时候”。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样子,我知道这个要求有点高了。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到底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的认知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但实际教学中实施起来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地制宜。生字生词具体教到什么程度,还要靠老师的摸索与总结。我不断对自己说:“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

  (二)对词语教学的方式不够熟练

  这堂课,我采用的是集中展示与讲解的方式。刚刚过去的两个月,我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发现很多老师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方法,所以也照搬照抄。可是这样的方法不仅耽误了我很多的课堂时间,而且收效甚微。课后余美丽老师对我的课堂进行点评时说到,如果要稳扎稳打透彻讲解生词,最好的方式是随文讲解,因为课标对四年级孩子的要求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而“集中字词深入讲解”是不可取的。如果采用集中讲解的方式,那么课前一定要有“预习导航”来引导孩子自己掌握字词读音与意思,老师在上课伊始快速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三言两语点拨重要字词即可。由于一些实际情况,我一直没有将“预习导航”提上日程,这样耽误了些许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学顺序把握不到位

  我在备课时思考的顺序是以“苦”为核心,引领孩子分别找出“行”“住”“食”“记”之“苦”,而“记”的部分因为比较多、比较杂,所以我把“苦记”部分割裂开来,明确指出“自由朗读1~7自然段,思考李时珍苦在哪里。”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相应的内容,在此同时由于孩子找的比较乱,我并没有用ppt展示相关文字内容,也是考虑到作为新老师,课堂上可能稍显慌乱,ppt展示的经验不足,怕出问题,所以在备课时就没有准备有关ppt文字。事后我考虑了一下,ppt出示孩子们找到的文字,并把重点字词用红色标记出来,也许能够增加孩子们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共鸣,对反复品赏朗读也更有益。

  那孩子们找到的关键内容比较乱怎么办呢?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是使用超链接,实际上我也经常在ppt中使用超链接,但是超链接很容易出错,所以我选择了避而不用。事后想想,我在遇到问题时没有选择迎难而上,而是逃避、退缩,也许这样的态度是个严重的错误。而且,孩子们找得乱,并不能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过程,老师应该能够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化解混乱。比如说,有个孩子找到了“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他认为这是“苦行”的表现,这时,我引导同学思考: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苦行”的体现呢?这样,将“苦”总结为三类,有条不紊。

  而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将课文上得尤其的乱,后来总结原因,也许是因为课前准备不足,并没有预设好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好适当的引导。所以课前准备很重要,课堂经验和必要的反思与记录也很重要。勉励自己:脚踏实地,勤能补拙。

  三、课堂废话太多

  从小就讨厌啰嗦的老师,没想到自己就是个啰嗦的老师。我是怎么成长为“啰嗦的老师”的呢?

  这要追溯到一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小学的课堂上,讲台地下坐着的是刚从幼儿园毕业的调皮鬼们,哈着大大的嘴巴,天真无邪而又不明所以的一群孩子。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懂什么不懂什么,只得不厌其烦地解释解释再解释,重复重复再重复,所以就成了一个总也说不完,总也不放心的老师,也就是“啰嗦”的老师。

  即使是四年级,课堂上老师的很多语言孩子们并不能理解,课本里的很多情境他们并不能理解,词语用在哪里他们也不能完全搞懂,怎么办?怎么办?我不停地企图去解释。所以,我成了最“啰嗦”的老师。

  没有这节公开课,也许我会在“啰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好,余老师告诉我,认清事实多么重要,四年级的孩子只能理解这么多,不理解的讲多少遍也不能理解,理解的无需赘述。回到语文课程标准,三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没有提出过多过深的要求。感谢这节课,感谢两位听课老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8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习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9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第二课时,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雨滂沱的黄昏,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通过联系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的其它苦并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在对李时珍的语言一唱三叹中,感悟人物高大的形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

  李时珍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耗费3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嘉惠后世,奠定了他作为和医圣张仲景齐名“医林二圣”的地位。《本草纲目》还先后有了日、朝、德、法、英、俄、拉丁等文字的译本,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国际影响。医圣李时珍的名字,不仅在我国医药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而且还不容置疑地载入了世界科学伟人的名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写的就是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而寻访药材的一天。李时珍的医圣风范如果用事情来一一罗列,恐怕两火车也不够装。但这篇课文把医圣的形象蕴藏在细节描写里,读来既让人感觉李时珍的亲切慈祥,又能凸显李时珍的医圣风范。

  一是动作描写。

  当庞宪和李时珍来到一座破败的古寺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一座破败的门古寺李时珍尚且要“轻轻推开”,可见他爱惜物品的程度,万民的生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正是因为有了对万民生命的热爱,才能对一草一木一物怀着珍惜的情感。

  “夜幕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论地位,李时珍在徒弟之上;论年纪,李时珍当时已经“快50岁了”,而庞宪才20多岁。但李时珍却没有摆师傅的架子,和徒弟一起去找枯枝杂草。可见李时珍是多么*易近人!

  二是语言描写。

  当庞宪看到房屋轮廓时,忍不住喜出望外地说:“先生,你瞧!”而此时李时珍却什么也没有说。而“近前一看”是“破败的古寺”,庞宪什么话也没说,可见失望的程度。但在这时,李时珍却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对比师徒二人的话,不难发现庞宪的乐极生悲的情感变化,而李时珍却始终波澜不惊,那时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医圣的处变不惊可见一斑。

  在火边,李时珍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李时珍和徒弟为了《本草纲目》,过的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生活,怎能不苦?可是李时珍自己却不叫苦,反而关心的问徒弟‘觉得苦吗?’好一个体贴的师傅,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李时珍待徒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可见,他是多么体谅年轻人,关心年轻人!

  听到庞宪的回答,很满意,一个“嗯”字,就包含了对徒弟的肯定,李时珍是惜字如金的人。而这样一个内敛的人在表达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时却好不含糊:“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好一个万民得福,这就是医圣的气度,医圣的胸襟,医圣的至善之境。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劳累奔波了一天的李时珍又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的寻访所得记下来吧。”李时珍顾不得一天的劳累,还要记录当天的寻访所得,为了早日完善《本草》造福万民,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孜孜不倦的耕耘。谁是接近上帝的人,是行者。李时珍就是这样的一个行者。

  三是行为描写。

  第一次出现李时珍行为描写是在师徒二人在火边啃干粮。啃的意思是用力咬,而需用力咬的原因是带的粮食风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长了。李时珍都五十多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饿了就啃些干粮,喝些凉水。李时珍从不叫苦,他那辛苦一人,造福万民的精神就在这一啃里。

  当李时珍对鸡肠草和鹅长草分不开时,先“端详了”一阵,仍不能区分,就“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绝不!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正是为了万民得福而持有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四是神态描写。

  在破庙里的火堆边,李时珍“笑”真问庞宪觉得苦吗。好一个笑字!面对为访药材要晓行夜宿的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行之苦;面对住古寺不能洗澡,不能热水洗脚脸,没有安榻的住之苦;面对又破又脏的衣之苦;面对啃干粮,喝泉水的食之苦。面对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思之苦。李时珍却仍然能“笑”问徒弟,李时珍的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怎能不叫人肃然起敬!

  五是意境刻画。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表面上看,这一段话并没有写到李时珍”。但联系全文,一推敲,我们就知道,第一句话是我们常人对阴森森的古寺的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而第二句话,正是李时珍宁静的心境写照。佛教中常以月亮来比喻世界与本性的空明澄澈,同时也是人内心“无念”的具体表现。月亮是佛性的圆满,是了悟了的透彻。作者正是借“月”释怀,将李时珍除《本草纲目》外心五杂念的医圣风范展现在我们面前。

  掩卷沉思,一个鲜活的李时珍向我走来,他是慈祥的长者,他是一丝不苟的科学工作者,他是为民造福的至善者,他是孜孜不倦的行者,他是心无杂念的医者。一座刻着李时珍名字的丰碑竖在我的心中。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难点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文章分别从三部分入手来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在备课时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了课文,确定文章思想的主线是“以苦为乐”,整节课我也以这条主线循序渐进地安排着教学流程。

  一、朗读,感悟“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象,诉说“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讨论,体会“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

  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

  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2

  一、品文字,结合联想,体会住得苦

  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在这过程中,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这样的设计调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文本。他们这样描述:我看到古寺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风呼呼地吹进寺内;地上很潮湿长了许多青苔,他们只好在上面铺了些稻草作床;那古寺的门已经歪斜,窗户上糊的纸已经不在了,夜晚寒风呼呼,真冷啊!寺内到处是蜘蛛网,神像也倒塌了,可见从来没人住的。……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古寺破败不堪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他们俩住得苦也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二、抓动词,联系上文,体会吃得苦

  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吃得苦是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体会到的。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动词去体会。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当学生通过这些动词切实体会到了李时珍和徒弟查访途中吃得苦时,再请学生联系前文,告诉学生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了,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是怎么说的?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一词思考:“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却让老师看到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你也看到了吗?”这样,一方面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三、读对话,抓细枝末节,体会记录的苦

  记录的条件之苦时极其容易体会的,但对于记录过程中李时珍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的体会有难度。因此,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他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就自然不过了。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水到渠成了。

  课后思考: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的理解层次来删减我们的预设。

  在学习记录之苦时,学生已然从他不怕牺牲,咀嚼草药,辨析药性,而体会到了他一心为民的精神,是否可以把在体会到他们的苦后设计的这样一个环节“在我们看来,李时珍和庞宪四处察访药材住破庙,喝泉水,吃干粮,借月光垒砖块当桌子记录无一不苦,那他们觉得苦吗?看看他们俩怎么说的?”去掉?设计时之所以放在里面是因为,生怕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到“虽苦但值”这一层次。但课堂上学生已品悟到了,再继续这样的环节不是显得多余了吗?也有为了设计而设计的嫌疑。课堂上,我把这个环节去掉了,而是直接奔向中心“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确实,正像一些老师说的,这样的“手术”似乎使教学过程缺少了一个阶梯式的过渡,但从学生一头去考虑,他们需要这样的阶梯吗?

  当然,学生的理解层次是不同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过程。但重要的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要充分估计更多学生在各个不同理解层次上的反应,设计应是全面且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调整,进行删减教学环节,也就是说,我们教学设计与教学都应是灵活多变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3

  这篇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为了写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那么,如何深入文本抓住一个“苦”字,从“吃、住、行、记录”四方面去体味李时珍的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呢?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认真品读文字,并结合联想,细细体会住得苦。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我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让他们去描述,体会。学生踊跃发言。

  再次就是抓住课文的动词,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吃得苦。教学中让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去体会,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最后指导学生读对话,抓细枝末节,细细体会记录的苦。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

  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

  课后我深深地思考: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的理解层次来删减我们的预设呢?学生的理解层次是不同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过程。但重要的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要充分估计更多学生在各个不同理解层次上的反应,设计应是全面且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调整,进行删减教学环节,我们教学设计与教学都应是灵活多变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4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描写的是一个他们察访药材的一个小镜头。从这个小小的镜头体会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我主抓三点:一是古寺的破败,二是在古寺和徒弟的谈话,我抓住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句话“我们编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三是以身试药。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充分体会他“衣食住行”之苦,文中没有描写衣之苦,设计了让学生想象会遇到那些苦,然后继续拓展还会有那些苦,体会李时珍生活的艰辛。

  二、通过古寺的谈话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崇高思想,并通过长年累月再次体会他们的辛苦,通过“笑”字体会他们以苦作乐的精神。

  三、通过鸡肠草和鹅肠草的学习理解端详,指名表演,感受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精神,并采访学生说说为什么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以身试药,答“为了万民得福……”再次升华中心。

  本片课文还涉及一个知识点,就是文中穿插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所以一上课我就出示了课文最后一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配上西北风的音乐,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感觉,谈谈体会。大家都感受到了阴森恐怖。在课文讲完后再次出示这段话,说说为什么在这阴森的环境下,李时珍却心似一轮圆月?体会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忘记了害怕,忘记了休息,因心中只有本草纲目,只想着一心为民。再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段话没有写李时珍,去体会到这么多,说说环境描写的好处?总结出:能渲染气氛,更加突出主题。在文中找找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环境描写,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也能恰当的运用。

  这节课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他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本课教学能让我有所长进,有所收获,很感谢广源老师认真、耐心的指导。再次说声谢谢!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5

  一、读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议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6

  人人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公开课的课堂之上,可以从其他老师的身上汲取许多经验,也能够让我在教育岗位上更快地成长。要想自己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够有所成长和进步,就要把自己所授和所学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为以后的教学铺设一条大道,总结历次公开课中的得与失。

  以下我就今天的公开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反思,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由小游戏导入到本课,能够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对其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导入方式的新颖的。

  二、学生预习的补充分。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在课下就搜集关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内容,但是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这部分内容,这就要去在以后加强学生这方面的预习。学生在简介《本草纲目》和李时珍的时候,有很多的内容都非常的冗杂,没有一定的条目。

  三、我想对课文中生词的理解和分析是一个亮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几个生词的解释能够让学生把握其中的含义从而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本次公开课所讲的内容要围绕自己科目的小课题开展。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我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没有符合这一要求,而把学生置在一种听讲的程度上,即使有让学生发挥的部分,也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说几句,没有把这个内容落实到实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而且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时刻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发展。把学生致力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发挥想象地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课文朗读形式单一。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着重讲解的时候,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课文,这样不能了解到学生朗读的情况。如果能够让学生朗读和小组之间进行接力式的朗读,这样就会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

  六、没有把握住课文讲解的重难点。在简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课文讲解的时候,让学生按照自己思路走,没有把学生置于一个发展的主体的地位。

  七、在深化主题的`时候,学生根本就没有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他们把李时珍身上所具有的精神说出来是强人所难。对重点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重点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很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要的中心思想。

  通过各位老师的指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吸取优点,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上发挥自己的才智,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够让自己有所进步和提高。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7

  《李时珍夜宿古寺》描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引导学生从第七自然段入手学习课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8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在对于本课的理解上,我们不能孤立在局部,而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注意文中的前后联系。对于第12段的理解,如果不联系6、7段的师徒对话,不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学生也许只能停留在对嚼草举动危险性的认识,就不能挖掘到他此举的思想根源是为了“万民得福”,学生也就不能在心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课题展开学习,学着老师的方法,紧扣课题,理解文章主要写了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和在古寺里干了什么的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学会了根据课题学习,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养成这样的教学习惯,会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周密性很有帮助。

  但是老师在课堂上语言的引导不够,对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没有提前搜集更多的资料,使学生对当时人们生活的疾苦体会得不够深刻,以至在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时,不那么水到渠成。以后再上此类课,老师应提前做好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9

  这篇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为了写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那么,如何深入文本抓住一个“苦”字,从“吃、住、行、记录”四方面去体味李时珍的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呢?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认真品读文字,并结合联想,细细体会住得苦.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我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让他们去描述,体会.学生踊跃发言.

  再次就是抓住课文的动词,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吃得苦.教学中让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去体会,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针对今天上课情况,学校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对我提了许多宝贵意见,现做如下反思:

  一、板书时“苦”字的间架结构摆放不好,板书时速度过快、字迹不够工整美观。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苦练基本功,多练字、写好字。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要更加从容,课堂教学时板书要速度适中。

  二、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苦”展开讨论,着力让学生自读自讲,却没有让学生结合相关语句中的重点字词来理解,所以学生往往只是针对找的句子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给人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感觉。

  三、在讨论完李时珍和庞宪的“苦”之后,我三言两语就将李时珍的精神品质给总结了,然后匆匆给学生拓展李时珍的其它故事,却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的精神品质。而分析李时珍的精神品质就要抓住关键段落第七小节来讲,我在第七小节用时过少。

  四、在与学生讨论李时珍的精神品质时,学生都谈到李时珍是个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人,我就只板书了这两个词。其实,在文章的第12小节,有描写李时珍亲自品尝药草的细节,这里可以体现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我没有引导学生展开描述,因而没能讲出李时珍还是个严谨认真的人。

  五、在课堂最后,我有意识的给学生拓展了李时珍开棺救人的故事,本意是想丰富学生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李时珍的医术高明。但所选故事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因此给人较为突兀的感觉。其实选择古今中外其他人物的故事也无妨,只要该人物也具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品质就行,这样就能和文章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

  六、在讲读文章的过程中,我只关注文章内容,却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学语文是为了在生活中用语文。文章大范围描写人物的苦,其实最终目的就是衬托人物的精神品质。

  “励进杯”赛课已经结束,老师们的热心指导让我获益良多,愿反思后再上此类课时能有所长进。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1

  李时珍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耗费3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嘉惠后世,奠定了他作为和医圣张仲景齐名“医林二圣”的地位。《本草纲目》还先后有了日、朝、德、法、英、俄、拉丁等文字的译本,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国际影响。医圣李时珍的名字,不仅在我国医药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而且还不容置疑地载入了世界科学伟人的名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写的就是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而寻访药材的一天。李时珍的医圣风范如果用事情来一一罗列,恐怕两火车也不够装。但这篇课文把医圣的形象蕴藏在细节描写里,读来既让人感觉李时珍的亲切慈祥,又能凸显李时珍的医圣风范。

  一是动作描写。

  当庞宪和李时珍来到一座破败的古寺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一座破败的门古寺李时珍尚且要“轻轻推开”,可见他爱惜物品的程度,万民的生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更不用说了。正是因为有了对万民生命的热爱,才能对一草一木一物怀着珍惜的情感。

  “夜幕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论地位,李时珍在徒弟之上;论年纪,李时珍当时已经“快50岁了”,而庞宪才20多岁。但李时珍却没有摆师傅的架子,和徒弟一起去找枯枝杂草。可见李时珍是多么*易近人!

  二是语言描写。

  当庞宪看到房屋轮廓时,忍不住喜出望外地说:“先生,你瞧!”而此时李时珍却什么也没有说。而“近前一看”是“破败的古寺”,庞宪什么话也没说,可见失望的程度。但在这时,李时珍却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对比师徒二人的话,不难发现庞宪的乐极生悲的情感变化,而李时珍却始终波澜不惊,那时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医圣的处变不惊可见一斑。

  在火边,李时珍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李时珍和徒弟为了《本草纲目》,过的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生活,怎能不苦?可是李时珍自己却不叫苦,反而关心的问徒弟‘觉得苦吗?’好一个体贴的师傅,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李时珍待徒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可见,他是多么体谅年轻人,关心年轻人!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2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习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3

  教学反思:

  一、朗读,感悟“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象,诉说“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习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讨论,体会“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4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第二课时,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雨滂沱的黄昏,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通过联系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的其它苦并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在对李时珍的语言一唱三叹中,感悟人物高大的形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5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是上第二课时时我向学生提的问题。虽然在第一课时我已经跟学生探讨过了,但还有那么一些学困生回答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呢?回想上节课的上课情形,我让学生想一想这个问题,因为赶着上下一个环节,就匆忙得一带而过。叫那几个举手的同学回答,然后订正板书在黑板上。至于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们对这个问题考虑得怎么样?还是根本就没想?当时我没有深究。没有自己的想法,对老师与同学所说的内容又怎么引起共鸣呢?印象不深记不住也是很正常的。怎样促进这些学生也能思考呢?最近上课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作记号,写批注。防止有些同学上课不动脑,这只是一种逼迫的情形,不是较好的方法。如果能引起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思考。那课堂该是多么美妙!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了解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重点。本课我主要围绕着“李时珍具有怎样的精神?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层层展开教学。最后说一说“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先打好预防针,不能泛泛而谈只说李时珍你真棒,你要说出他棒在哪儿,也不能只说,你要向他学习。要说说你向他学习什么。因为前面有了充分的感悟,学生都能说得很到位。

  反思四: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10篇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1

  一、使用教材 人教语文第五册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诗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诗句,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感受。

  3、背诵、默写全诗。

  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背诵李白的诗(板书:李白)请学生背一背李白的诗。如《静夜思》《赠汪伦》等。

  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眼前有一座寺庙。(板书:寺)他就住在了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请你说说:“夜宿山寺”的意思。

  理解“宿”的意思。

  3、朗读、背诵全诗

  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读。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背,全班背诵。

  4、理解诗句,感受诗境

  (1)学生听教师背诵全诗,说说能感受到什么,再说说有哪些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第一联)李白在这首诗中写了楼很高,你看这楼有多高?理解“危”字的意思。这里说楼有“百尺”高,不见得真有一百尺,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说? “手可摘星辰”,真的是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吗?但如果你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四周的山都比较低,星星在你的头顶上,还在你的周围,这时你就不会觉得星星是够不着的,“手可摘星辰”写的就是诗人当时的这种感受。你想象一下,星星在你的周围闪烁的情景,再读一读,体会当时李白的感受。

  (板书第二联)说一说:“惊”和“恐”字的意思。

  我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讲了天上住着仙人。李白不敢大声讲话,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说明李白跟这些仙人的距离近了。近到什么程度,请你想象一下。

  (3)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不但能感受到山寺的楼很高,还可以感受到这山寺的夜晚很静。在这样的夜里,你可以一个人面对星空,尽情的想象。

  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范读全诗)现在你自己慢慢读,体会体会。

  (4)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5、布置作业

  把你对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简笔画,并把这首小诗补充完整。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走进一段录像。(出示课件1:悬空寺的视频)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这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楼吗?

  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看老师怎么写“宿”和“寺”字。(齐读课题)

  3、你在哪儿见过“宿”这个字?“寺”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乱糟糟的,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想想你听懂了什么?(师范读)

  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古诗,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面三个字。(师生共读)

  5、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6、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孩子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同桌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的吗?(危楼 高百尺 星辰 高声 恐 惊 天上人)

  3、(出示课件2“危楼”)齐读,并用“危”组词。问:(看图)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很高)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楼周围云雾缭绕,直冲云霄;楼上的人很渺小。)(*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板书:楼高。

  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行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李白在夸楼高。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欢用夸张的方法。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示课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如果你是李白,看到寺庙的这座高楼这么高,你会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练读、指读。)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么读?(危高)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4、还有哪行诗句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强调右半边的“古”字)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近在咫尺,似乎我们一伸手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5、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惊的写法,组词)自己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吗?(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板书:夜静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6、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

  三、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5)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是什么心情?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背诵古诗:

  1、(看课件图1)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想想怎么说?(师生表演)重点抓住“危楼”和“一百尺”巩固诗意。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夜深了,李白登上寺庙里的一座高楼,看到湛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他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诵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查字典了解字词意思……)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出示课件《独坐敬亭山》)指导孩子用所学的方法大致了解诗意。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记在本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李白其它的诗,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夜静 星朗、

  山高 楼危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歌情感。

  3、通尝试用多种形式(如写、唱、画、舞等)再现古诗情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积累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歌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探究兴趣,入题想象。

  1、回忆一下,你们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哪些诗?能试着背一两首吗?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投宿在山上寺院内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全诗,明确探究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齐读,初步感知全诗。

  2、教师提出探究目标(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3、生探究字词诗意,交流学法。

  (三)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投影片(课文插图),找出寺院。提问:假如你站在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会有什么感觉?

  2、讨论:你从诗中哪儿可以看出楼很高?作者又是怎样讲夜静的?

  3、请用一句话说出诗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2、自由朗读,指名读。

  3、参照插图试背古诗。

  4、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体情入境。

  A、以《夜宿山寺》为题,小组合作,写一首诗,再表情朗读。

  B、还可以用“画”“唱”等方法来表现诗歌情境。

  5、表情背诵,总结巩固。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课后练习(三选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教学反思:

  诗人李白的《夜宿山寺》是一首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在导入部分用回顾旧知的谈话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再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初步感知古诗的情境。在设计学习字词、理解诗意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分别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互评价等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因而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热情。在体会诗意部分,我让学生采用写画唱等多形式再现诗歌情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课堂气氛由此特别热烈。

  由此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大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再积极引导,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恐、危、辰、惊、敢”7个生字,正确书写“危”。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1)读课题,读准*舌音和翘舌音。

  (2)解题意。

  a.从课题中你能看出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______,地点是______。理解“宿”的意思。

  B、说说课题的意思。(晚上“我”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c.请大家心里想着题目的意思再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师: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师: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宿、寺、恐、危、辰、惊、敢”。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危楼”。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危楼高百尺”。

  (2)出示“星辰”。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通过图片理解“辰”就是太阳、月亮、星星的总称。——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手可摘星辰”。

  (3)出示“不敢”。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敢高声语。”

  (4)出示“恐、惊”。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诗句“恐惊天上人。”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学生再读,读出诗的节奏。

  (1)师: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给老师一点掌声吧!告诉你们一个读好古诗的.窍门: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老师刚才就是在这些地方注意了停顿,而且读得声断气连,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3)现在大家试着再来齐读一遍古诗。

  三、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初知大意

  1、学习第一、二句

  (真是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你们读得这么好,诗中有一个字急切的想来和大家打招呼。出示“危”的小篆)

  (1)字理识字“危”

  (猜猜它是哪个字?它是“危”的小篆体,上面是一个人,中间是山崖。本义指人站在山崖上心里很害怕,说明这个山崖怎么样?所以“危”就是高的意思)

  (2)指导书写

  a.观察。

  b.范写。

  c.学生练写。

  d.展评。

  2.我们已经知道了危就是高的意思。现在请同桌合作交流,看看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的高。

  (1)高百尺:“高百尺”是不是说这座楼真的有一百尺高呢?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首诗学过没有,是谁写的?你能从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吗?

  (2)摘星辰 如果你站在这么高的楼上,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的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法啊!

  (3)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带着动作读一读这两句诗。

  2、学习第三四句

  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他却……

  (1)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恐、惊”。谁能用“恐”和“惊”各组一个词语。这也是“恐”和“惊”在这首诗中的意思。让我们齐声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朗读指导。

  (3)生齐读这两句诗

  四、诵读积累

  1、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2、师: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星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3、师:现在星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你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五、拓展

  “诗仙”李白很擅长运用夸张的手法作诗。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他的诗,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吧!

  出示古诗《秋浦歌》

  1、找出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

  2、在拼音的帮助下生齐读。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夜宿山寺》,今天回去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背会,并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朗读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准备:

  1、看课件。

  2、写字卡片。

  教学过程:

  1、看看、说说。

  (1)故事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2)观察交流,你觉得山寺怎么样?

  (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说题意。

  (4)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拼拼、读读。

  (1)自由的拼读音节,试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同桌想办法帮你解决。

  (3)指名试读古诗。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古诗,要求读准确。

  3、认认、写写。

  (1)课件出示生字。

  (2)指名读。你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宝宝的?

  (3)生字去掉音节后,怎指名读。

  (4)指名带读。

  (5)齐读生字。

  (6)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样子?

  (7)同桌先说,后指名汇报。

  (8)游戏——《猜字谜》。

  (9)齐读古诗。要求读流利。

  (10)学习生词,学生读生词,用生词组词。

  (11)利用课件指导书写“危”、“尺”。

  4、读读、议议。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讨论后汇报。

  (3)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楼吗?

  (4)指导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5)学生自由体会读。

  (6)学生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

  (7)齐声朗读古诗,要求读出感情。

  5、背背、赛赛。

  (1)创设情境。

  (2)指名试背古诗。

  (3)自由背。

  (4)比赛背——看谁记性好。

  (5)除了这首诗,你还能背哪些诗?

  (6)比赛背——看谁能当小诗人。

  板书设计:

  夜 宿 山 寺

  【 李 白 】

  楼 高

  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的景象,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通过开火车、抢读、猜谜语等形式巩固了生字。使学生注意力感高度集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4、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二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5、在学生背诵课外学会的"古诗时,把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方法运用到其它古诗的朗诵上,进一步巩固了古诗的朗读方法,也使学生感觉到朗读古诗与别的文章是不一样的。

  6、本节课融视听、认读、朗诵于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民主、可怜的气氛中学懂古诗,增长技能。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6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走进一段录像。(出示课件1:悬空寺的视频)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这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楼吗?

  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看老师怎么写“宿”和“寺”字。(齐读课题)

  3、你在哪儿见过“宿”这个字?“寺”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乱糟糟的,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想想你听懂了什么?(师范读)

  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古诗,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面三个字。(师生共读)

  5、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6、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孩子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同桌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的吗?(危楼 高百尺 星辰 高声 恐 惊 天上人)

  3、(出示课件2“危楼”)齐读,并用“危”组词。问:(看图)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很高)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楼周围云雾缭绕,直冲云霄;楼上的人很渺小。)(*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板书:楼高

  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行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李白在夸楼高。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欢用夸张的方法。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示课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如果你是李白,看到寺庙的这座高楼这么高,你会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练读、指读。)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么读?(危高)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4、还有哪行诗句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强调右半边的“古”字)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近在咫尺,似乎我们一伸手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5、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惊的写法,组词)自己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吗?(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板书:夜静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6、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

  三、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5)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是什么心情?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 背诵古诗:

  1、(看课件图1)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想想怎么说?(师生表演)重点抓住“危楼”和“一百尺”巩固诗意。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夜深了,李白登上寺庙里的一座高楼,看到湛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他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诵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查字典了解字词意思……)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出示课件《独坐敬亭山》)指导孩子用所学的方法大致了解诗意。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记在本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李白其它的诗,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夜静 星朗、

  山高 楼危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诗句,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感受。

  3、背诵、默写全诗。

  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背诵李白的诗(板书:李白)请学生背一背李白的诗。如《静夜思》《赠汪伦》等。

  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眼前有一座寺庙。(板书:寺)他就住在了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请你说说:“夜宿山寺”的意思。

  理解“宿”的意思。

  3、朗读、背诵全诗

  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读。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背,全班背诵。

  4、理解诗句,感受诗境

  (1)学生听教师背诵全诗,说说能感受到什么,再说说有哪些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第一联)李白在这首诗中写了楼很高,你看这楼有多高?理解“危”字的意思。这里说楼有“百尺”高,不见得真有一百尺,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说? “手可摘星辰”,真的是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吗?但如果你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四周的山都比较低,星星在你的头顶上,还在你的周围,这时你就不会觉得星星是够不着的,“手可摘星辰”写的就是诗人当时的这种感受。你想象一下,星星在你的周围闪烁的情景,再读一读,体会当时李白的感受。

  (板书第二联)说一说:“惊”和“恐”字的意思。

  我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讲了天上住着仙人。李白不敢大声讲话,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说明李白跟这些仙人的距离近了。近到什么程度,请你想象一下。

  (3)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不但能感受到山寺的楼很高,还可以感受到这山寺的夜晚很静。在这样的夜里,你可以一个人面对星空,尽情的想象。

  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范读全诗)现在你自己慢慢读,体会体会。

  (4)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5、布置作业

  把你对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简笔画,并把这首小诗补充完整。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8

  活动目标

  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的壮观雄伟,感受语言的优美。

  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理解“宿”“山寺”“危楼”“星辰”等字词的意思。

  活动准备

  《夜宿山寺》电子大书、动画视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出示电子大书)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片,你们看见了什么?(高山、寺庙、云雾、星星)

  ——师:在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李白,他去了图片上的这个地方,之后写了一首好听的古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了些什么。

  二、古诗学习。

  1、播放动画视频,请幼儿欣赏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引导幼儿逐字理解: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晚住在高山上的寺庙里的体会。“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住”;“山寺”就是“高山上的寺庙”)

  ——师:诗人晚上住在山寺里,一定和睡在家里的感觉不一样,我们来听一听,看看他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师: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在古时候人们把高楼称作危楼,星星叫做星辰。诗人说,这高楼有一百尺那么高,我把手一升就可以摘到星星了。

  ——师: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在那么高的高楼上,诗人又说,他不敢高声讲话,怕声音一大,就惊动了天上的仙人。为什么呀?诗人站在一百尺的高楼上,离天空很近。

  三、接龙游戏。

  ——教师和幼儿一句一句地轮读。

  ——请幼儿分组轮读。

  ——教师读每一句的前两个字,请幼儿接龙。

  活动应变

  教师可以为古诗配上动作,边念古诗边做动作。

  活动延伸

  教师准备其他李白的古诗,请幼儿欣赏。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投放幼儿用书,让幼儿阅读欣赏。

  环境创设

  将古诗的挂图贴在主题墙上。

  家园同步

  家长可以为幼儿介绍诗仙李白的故事,再学习一首李白的诗,回幼儿园一起分享。

  随机教育

  活动过渡环节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习4个生字3个认读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重点:

  1、学习4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一首《静夜思》你们还会背么 指导读生字“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的图片。介绍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故此人们称他诗仙。

  2、揭示课题。

  (1)这一天李白来到一座大山前这是一座高高的山云雾缭绕山上有一座寺庙。李白要去山上的寺庙山实在太高了爬了一天才到山顶于是他就住在寺庙里用一首诗歌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夜宿山寺》。

  (2)读准字音读准题意 《夜宿山寺》中“宿”就是住的意思。‘寺’就是庙宇和尚住的地方。‘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呢”晚上住宿在山中的寺庙里。

  二、读通古诗认识生字。

  1、过渡他登上了楼台的最高层看到皓月当空、群星璀璨写下了怎样优美、浪漫的诗句呢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词语、读古诗在读中学习生字。 读准下列字音寺、宿、摘、恐。 认读生字时字形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识字如“寺”和“诗”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字音字形。

  三、理解字词、了解诗意。

  (过渡:朗读这首诗你对这座山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1、这首诗描写的是山寺的高大请你小声读读古诗你从哪句话看出山寺很高教师指出“危楼”指高楼“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星辰”是星的总称

  (1)想像一下,作者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是什么感受呢?

  (2)结合实际说一说你站在最高的地方是什么感受?李白所在的楼高高的可能都想想不到的高那你读出这样的感觉和语气。

  (3)这山寺高的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星辰,一起连起来再读读。 真是太高了,让我们在读读这句。

  (4)你要是上了这么高的楼,会是什么感受?——那你再读读。

  (5)李白怎么想的(恐惊天上人 )

  “天上人”指的是谁呢?

  为什么诗人不敢大声说话 ?

  是啊,李白想:神仙在干什么呢?我是一个普通人,可别吓着神仙,该怎么读?

  (6)四句连起来读一读。

  2、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3、 还可以这样读呢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学生自由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学做小诗人诵读。)

  四、背诵古诗。

  (1)填诗背诵《夜宿山寺》。

  ( )( )高百尺 ,

  手可( )( )( ) 。

  ( )( )高声语 ,

  ( )( )天上人。

  (2)指名背诵。

  五、指导书写生字。

  辰 寺 诗 尺

  1、指导书写“诗、寺”两个生字。

  (1)笔顺跟随看清笔顺、间架结构。

  交流书写生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寺”由两的熟字“土”和“寸”组成。“土”要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横”起笔低收笔高都向右上方倾斜第2个“横”贯穿左右是这个字的3个横中最长的笔画决定整个字的宽窄。“寸”的“竖钩”在竖中线的右边。 “尺、辰”两个生字字形相似学生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有舒展的捺和撇。

  (2)描红。

  注意起笔、收笔、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

  (4)独立写一个

  (5)展示、评议

  (6)再独立写一个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各3个。

  2、把这首古诗背给家长听。

  3、选做搜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10

  一、导入

  背古诗比赛:你们会背哪些古诗?

  今天要学的古诗《夜宿山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刚才背的有哪些是李白写的?

  二、理解诗题。

  诗题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理解每一个词,再把意思连起来。相机学习生字:宿寺

  三、理解诗意。

  照着理解诗题的方法,理解诗意。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问同桌,问老师。

  自己练说。

  同桌互说。

  指名说。你懂了一句就说一句,全部懂了可以全部说。

  学生:你认为他解释得怎么样?

  相机强调:危高百尺星辰恐

  百尺:桃花潭水深千尺

  飞流直下三千尺

  白发三千丈

  相机学习生字:危百尺惊。重点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组词。记忆。

  如果要你把这首诗画下来,你会画些什么景物?

  四、品读诗句

  看课件品读。

  第一句:读出楼的高。

  你登过高楼或高山吗?什么感觉?

  回忆:铁塔高,铁塔尖。尖尖铁塔入云天。

  第二句:读得轻柔。

  为什么诗人写“恐惊天上人”而不是“地上人”?

  五、背诵古诗。

  表演背诵。

  六、拓展学习。

  《登鹳鹊楼》

  七、学写生字。

  百尺:注意把字写好,占格位置。

  摘:注意右边不要写错了。

  惊:忄的写法。形声字。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10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感受情怀: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F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3、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较之上面,这些苦还算苦吗?)因此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除了书上的这些中药你还知道哪些?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三)畅说 *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 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 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2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李时珍(读),你们了解他吗?学生自由发言。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捕捉到了一个信息: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学生发言。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出示课件)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述:是啊!作为*人,我们为有这样一部惊世之作而自豪。可是你们知道李时珍是如何编写这部巨作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李时珍编《本书》的小故事。(板书: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行囊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啃干粮 断垣残壁

  先指名读2遍,再齐读,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很辛苦)

  过渡:是啊!为了修《本草》,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们吃了哪些苦?你能找到文中语句来体会吗?

  三、学习课文。

  一)、体味生活之苦。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1)第一节。

  “饥餐渴饮” 饮食差; “晓行夜宿” 一天的工作时间长;

  “……等地……”路程远; “好几个月” 连续时间长。

  述:好几个月,多少个日日夜夜,李时珍师徒跋山涉水(板书:跋山涉水),为的是什么呀?(板书:访药材)

  因为要编一本药书,必须对每一种药材进行考察,有时还要去拜访有经验的村民,以获得最准确的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

  2)第4节。

  ① 学生找到后出示语段。

  ② 交流:住宿条件差。古寺荒凉、破败。

  ③ 谁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古寺的荒凉、破败呢?指名读。

  ④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好象看到在古寺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灰尘,因为他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到处”(点击红点)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评一评这位同学的朗读吗?

  ⑤ 学生抓住关键字评价。一一点击词语“断垣残壁” “长满”、“厚厚”。

  ⑥ 同学们真像个小老师,评价很到位。那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

  3)第5节。 吃得苦。

  4)第9第1句。 工作条件简陋。

  小结:是啊,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师徒白天跋山涉水察访药材,晚上就只能在破败不堪的古寺中过夜,有时连最起码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面对生活上的苦,李时珍师徒的态度用书上的一个字,就是——“笑”。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要编好一本药书,除了要承受生活上的苦,他们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工作,你们知道有哪些吗?请读一读课文8——12节。

  二)品味工作之苦。

  1、学生自由读课文8——12节。

  2、交流:

  ①做记录。“把寻访所得记下来”“边忆边写”读一读相关句子。

  ②试药性。(板书:试药性)

  述:同学们,药性的准确与否,可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呀,所以试药性至关重要。有时,两种草药——读“叶子十分相似”李时珍就会——读“端详了一阵子”,点击“端详”什么意思?外形看不出,就只能——读“放在嘴里嚼嚼”亲自尝试,“若有所悟”,他悟出了什么?——读“鸡肠草 ……”药性的不同区别开了,只因为李时珍的“放在嘴里嚼嚼”同学们,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咀嚼动作吗?不是,在不知道药性的情况下,亲自尝草药是十分危险的,李时珍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研究呀。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呢?

  那就让我们读出深深的敬意吧。8——11节自言自语,12节齐读。

  3、拓展。

  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古寺内,李时珍师徒…… 拿出笔来,把你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3、如果白天他们是为了查访药材跋山涉水,那么夜晚他们又为了记录与试验药性——披星戴月(板书:披星戴月)

  三)揭示中心。

  述:生活的苦,生命的危,李时珍师徒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出示:“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蔡老师补充说一下:中医给人治病,要根据药书开药 ,在以前,有许多种药书,但是记载有很多错误,有的一种药有几个名称,有的种类不齐全,有的药性不明确,有的甚至还掺杂迷信荒谬的东西。这可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大事呀。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拓展:课件。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为《本草纲目》而受益得福,李时珍的夙愿得以实现了,让我们再一次地重温这一句朴素的话语——齐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4、品读第一、二部分,感受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本书吗?(出示:《本草纲目》图,并板书:《本草纲目》)。这部《本草》是一部药物著作,但原先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错误,于是,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药物书,纠正那些错误。经过二十七年的时间,李时珍终于完成了。一起看看它的影响力(出示:著作简介)

  3、这就是著作的作者——李时珍(出示图像、板书:李时珍)

  4、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们对李时珍了解多少呢?(学生简介,教师再出示李时珍的简介)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李时珍在创造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板书:夜宿古寺)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质疑: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6、那么就请大家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收获

  (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并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情况

  ①谁来读读这些词?出示:

  sù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lěi yuán

  长年累月 断垣残壁

  ②由生字串成的主要内容(略)

  2、指名回答分段

  3、那现在谁能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吗?

  (为了察访药材而一心赶路,所以错过了客店)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 出示第一自然段

  重点理解感悟“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好几个月”,体会李时珍吃苦耐劳的精神。

  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从哪儿看出来的?(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他为什么说,在破庙例过夜要比住在家里苦多了呢?(指名说)

  出示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重点体会“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指导朗读,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教师板书:住破庙

  2、除了住得苦,你还感觉他有什么苦?(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喝泉水、吃干粮

  指导朗读

  面对这些磨难,李时珍是怎么看的呢?出示李时珍和徒弟的对话。

  指名学生分角色读

  重点体会“长年累月”并板书,让学生想象李时珍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

  (教师可出示冬天、夏天的图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发挥想象)再指名学生想象说

  这么多年,他都挺过来了,当遇到哪些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想法支持他坚持下来呢?(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指名朗读这句话

  分角色朗读

  再次感受他的伟大(读“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板书:万民得福 值得

  再指名读这句话,齐读

  他认为一人苦,而使万民得福,值得(板书)

  四、想象拓展

  此时,瞻仰着他的像,你想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1、生字描红

  2、课后第四题:分段、写段意

  附板书设计: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破庙

  一人 苦 喝泉水、吃干粮 万民得福 值得

  长年累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啊?(指名学生说)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为百姓经历生活上的困苦已让我们对李时珍生起敬佩之情,然而更让我们感动的却不止这些。

  默读第8-13自然段,画下让你感动之处,在旁边写出你感动的原因。

  2、交流。

  “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李时珍为什么要尝药?指导朗读

  尝药会存在怎样的危险?想象,并指名说

  从这几句话中,你读懂了李时珍的内心了吗?指名学生说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天已晚,李时珍依旧没有放弃工作)

  3、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上列句子。

  三、 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

  四、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五、作业

  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 复习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读题)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 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习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 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 “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 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隐隐约约”理解)

  c) 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 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因此,他是怎样和徒弟谈论“苦”字?(出示 笑)李时珍是何等让人敬佩!怎样来读好这段话?

  3、分角色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三) 第三段

  1、过渡:

  “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它们工作到什么时候?(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这时已是深夜,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从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怎么不辛苦呢?(板书:连夜记)

  2、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

  (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药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材。)

  (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三、总结课文

  (建议:最好截取一段有关他的电影片段播放或寻找专题介绍他的节目片段,伴上音乐,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难度有点大,但相信你!)

  1、*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四、作业

  1、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2、课外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5

  一、研读课文感知苦

  1、读题导入。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交流:主要内容)

  3、是呀,为了编写《本草》,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引读课文第一小节)

  4、然而,对于这一切,李时珍却认为: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5、吃点苦就是——(吃一点点苦)难道修订《本草》真的只要吃一点点苦吗?

  6、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13小节,找一找。

  (生读文)

  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交流一:课文第2——4小节(他们住的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1、(卡片出示:破败)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第四小节,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3、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指读第4小节,点评: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读课文2、3小节,找找原因。(交流: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6、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7、师小结:原来,为了寻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出示,齐读)

  8、一个“就”字,你读出了什么?(随便;对住哪儿没有过多的要求)

  9、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交流二:课文5——7小节

  1、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

  2、学生继续交流。(吃得苦,行得苦……)

  3、吃这样的苦仅仅是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

  师补充:李时珍35岁时就开始编写《本草》了,时至今日,已经有15个年头,在这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这长年累月的奔波中,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

  出示: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4、同学们的描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种种艰难困苦。然而李时珍在谈到这寻访之苦时却还说——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在这里你注意到他说话时的表情了吗?(笑着说)那此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齐读——读出以苦为乐的精神来)

  交流三:课文8——13小节

  1、你们知道吗?其实,要想编好《本草》,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去细细的品读课文8——13小节,从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中去体会李时珍在编写中还要吃什么苦?

  2、学生交流:(整理各种各样的草药;每一种都要仔细地观察其颜色、形状,回忆它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亲自品尝草药)

  3、回答中穿插小故事:《李时珍尝曼陀罗》的故事

  4、通过文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深情,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对李时珍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写下来。

  5、交流

  6、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他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读出崇敬之情)

  二、凸现人物形象

  1、*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6

  教学过程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习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组织交流。

  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是断垣残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网,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没有*整的床铺,没有口渴的饭菜,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第1自然段)。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请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在路上,他们饿了——(啃几口干粮。比较:课文为什么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几口泉水)。他们白天——(赶路察访药材),晚上——(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在住宿条件上,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在这好几个月的察访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从而感受察访过程的艰辛。】

  ②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错过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没有,没有,没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这样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修订《本草》)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甘于吃苦”的精神。①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②“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这一环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在视“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这样的过程中扎实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①白天,赶路、采药,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

  ②抓住“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不怕冒险的精神。

  讨论:李时珍尝药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补充资料:

  有一次,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嘱咐了他们几句话,就喝了许多药酒,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

  过了好长时间,李时珍还没醒过来,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灌到他嘴里,没多大功夫,李时珍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体现“适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尝百草的冒险精神,教学中补充了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文字浅显,但内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李时珍的认识。】

  4、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读后出示,要求学生口头填一填: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寺内 。他们饿了,;渴了,;冷了,;累了,。夜渐渐深了,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要踏上察访药材的路程了。

  【这一填空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眼前浮现夜深人静时李时珍师徒活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白天他们是累的,夜晚他们仍然很辛苦。】

  5、组织讨论后,指导读第8—13自然段。

  6、师: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苦吗?(的确很苦。)但李时珍怎么说的,读第7自然段。

  7、动笔写写:同学们,你学了本文后对李时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请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组织交流,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草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水到渠成地对李时珍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形近字“详、祥”。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品读文章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初步感知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

  (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

  (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

  2、出示李时珍画像,对李时珍你了解他多少?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3、出示课件,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4、揭题: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则,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理解题目:

  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5、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始用猜人名的游戏导入,一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具有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的人物形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一些难读的词,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 说说你已经懂得词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有哪些?

  如:呃逆、察访、涎滑、断壁残垣等

  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

  想想刚才提的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4、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

  5、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②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交流,在书上写下来。

  (设计意图:立足于提前自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有的放失,直指学生的困惑,利用共同的疑惑理清文章脉络,突破文章重点,并利用学案最后一题,作有效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抓住时间变化的词句,明白分段方法不是唯一的,依据不同,分段方式也可以不一样。)

  三,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在叙述时,主要是抓住师徒俩的什么贯穿全文的?(语言)那么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哪一句话呢?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再次浏览课文,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小结:李时珍承受力那么多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关于李时珍的资料。

  走得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得苦

  吃得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习课文第2、3、4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生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4)指读并相应点评: ①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②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

  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7、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夜已经很深了,而李时珍还在记录着,他真是一个(完成板书:认真)的人啊!

  四 总结全文

  1、*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附: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寻访药材 投宿古寺

  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或:造福万民)

  月光记载 严谨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9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板书贴)

  3、学习人物故事的第一步要——【梳理情节】(板书贴),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个情节?

  (板书贴)

  察访药材夜宿古寺

  啃食干粮寺中谈苦

  记录所得品尝草药

  4、那么,任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人物故事的第二步啊,那就是——【品悟人物】(板书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李时珍,去品一品这个任务。

  二、学习1—4自然段

  1、(手指板书)李时珍——投宿的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座古寺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4、你从哪儿能看出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预设四处:

  第一处:到处是灰尘(多媒体加红)

  ①你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很破,很脏,好久没人住了……)

  ②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第二处:断垣残壁(多媒体加红)

  ①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你从断垣残壁品出了什么?(旧,很危险)

  ③请你读这句话。(指名读)

  第三处:长满了青苔

  ①青苔一般长在哪里的?(潮湿,阴暗的地方)

  ②你品出了什么?(古寺漏雨了,已经长青苔了……潮湿,没有阳光……)

  (指名学生读)

  第四处:厚厚的蜘蛛网

  ①你品出了什么?(好久没人住,很脏,荒凉……)

  ②请你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5、是啊!这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还有(断垣残壁),上面(布满了青苔),让我们再走近些,你看,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多么破败呀。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6、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刚才抓住关键词知道了这是一座非常破败的古寺,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抓关键词(板书贴)

  7、看看,这是一座多么破败的古寺啊!你觉得李时珍他察访药材的生活怎么样?(艰苦)

  8、其实,除了这一自然段能够体现李时珍旅途的艰苦,在第一部分中还有个自然段也能体现,你能找到吗?(出示第一部分)(学生答、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谁也能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哪两个关键词能够体现李时珍察访药材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大家一起。(齐读)任老师今天要教大家用拆字法来理解这个词语。

  请你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8、是的,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历经千辛万苦,面对长满青苔,布满蜘蛛网的破庙,他说——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0、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1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部分,再次感受李时珍察访药材的那份艰辛。

  三、学习5—7自然段

  1、李时珍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过夜,这么苦的生活都是为了修订《本草纲目》,他还吃了哪些苦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5到7自然段,谁愿意扮演李时珍?庞宪呢?那其他的旁白就让我们一起朗读,大家准备好了吗?(生读)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谁来说说看,你找到了哪些苦?

  3、预设共三处。

  第一处:枯枝杂草,升起火来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很冷,用枯枝杂草生火来取暖)你真会咬文嚼字。(指名读)

  第二处:陶碗舀泉水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你也很会读书。

  第三处:啃

  ①一个“啃”字,你品出了什么?(干粮硬硬的,干巴巴的,可难吃了不喝上一口水,真是难以下咽,放在行囊里好长时间了……)

  ②请你读这句话。

  4、真好,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艰苦的生活。(齐读两句话)

  5、小结:冷了烧点枯枝杂草,取暖,渴了喝点泉水,饿了啃点干粮……这样的而生活李时珍怕吗?(不怕)你从哪个字知道的?(笑)你真会抓关键词。(笑)(点红)

  6、一个“笑”字,你品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7、李时珍这种艰苦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不是)一月吗?(不是)一年吗?(不是)而是——(长年累月)。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8、谁来读——(长年累月)(生读,师评价:老师觉得这种生活你已经过了3个月了。你已经过了一年了。你已经十年了。)

  9、是的,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在外奔波十多年了!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谁也想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同学们,你能想象这十多年李时珍吃了多少苦吗?(自由说)

  14、是啊!这么多苦,真的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

  15、可是,他觉得值得吗?(值得)他说:但我们——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5、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因为他想为万民得福,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只要万民得福,只要老百姓有病了可以对症下药了,健康了……自己吃点苦是无所谓的了,是值得的)

  16、原来他想的是——万民得福啊!(点红:万民得福)

  17、是啊!想到万民得福了(放大)他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了。难怪他说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8、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四、学习8—13自然段

  1、当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让我们走进寺庙看看李时珍他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第8到13自然段,找一找李时珍记载了哪几种草药,这些草药有什么药效,想一想他记得怎么样?

  出示: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同学们都读好了,老师要考考你们,你能帮这几种草药找到各自的药效么?(ppt连线)

  3、你觉得李时珍记得怎样?(学生汇报:认真,仔细、刻苦、忘我……)

  板书(【认真】)

  3、刚才李时珍记录的草药,它们的药性和外形都是十分确切的,那么,对于有些比较相似的草药,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找到了吗?

  出示: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我们一起读一读。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找找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品一品?(端详)(嚼嚼)(点红)

  5、什么叫端详?(仔细地看看)请你做做端详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6、他仔细地端详之后,有没有分辨出这两种草药呢?(没有),所有他又——(嚼嚼)。

  7、大家想想尝草药会有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李时珍作为医生肯定也知道有些草药是有危险的,那他怎么还敢嚼?(他为了分辨清楚药材,让本草纲目更准确,他亲自尝尝,避免后人开错药而出现危险……)

  8、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词叫——严谨(板书:【严谨】)

  9、不仅仅是这两种草药,李时珍经常亲自尝各种草药。记得有一次,李时珍看到古书上记载曼佗罗有麻醉作用,能使人精神恍惚,严重的会失去知觉。为了验证曼佗罗的麻醉作用,他亲自吞服了这种药,结果昏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

  10、李时珍对儿子说的这句话不也印证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1、“嚼嚼”看似简单,却冒着危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12、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夜已深,但李时珍仍在继续工作)

  13、李时珍之所以深夜仍在工作是因为他说过——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4、这一段环境描写虽然没有正面写李时珍,但是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生活的艰苦,工作的劳累,体会到他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15、现在学完了课文,你一定对李时珍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16、总结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认识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认真严谨的李时珍,下节课我们要学习复述课文和环境衬托这种精妙的写作方法。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在朗读声中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最后老师要布置几项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的第二大题。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人物故事抓关键词

  梳理情节品悟人物

  察访药材夜宿古寺不怕吃苦

  啃食干粮寺中谈苦为民造福

  记录所得品尝草药认真严谨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10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 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 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 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 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 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 “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查字典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 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 汇报结果

  (查字典、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师引说: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来到一座(引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二、走进古寺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2.多媒体出示古寺,交流感受古寺的破败,画出重点词语,重点给合图形理解“断垣残壁”。

  3.读出“破败”的景象,体会住的苦。

  4.懂读好李时珍的话,抓住“就”字体会住的苦。

  三、寺中谈苦

  1.师徒俩决定住在古寺中了,夜幕渐渐降临…启读第五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吃的也很苦。画出重点词语,品读感悟。

  3.第一第二句话可以用哪个词语概括。(饥餐渴饮)

  4.这一切在李时珍看来苦不苦?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出从师徒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5.从哪句里听出来的?相机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6.庞宪觉得苦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是怎样体会庞宪的话的?

  7.分角色朗读。

  四、月下记录

  1.看图,你想怎么形容当时的天气。(大好月色)请同学们自读8至13自然段,看看他们在这大好月色下做些什么?

  2.把打动你的地方找出来,边读边做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A连夜记录

  从第8第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白天寻访药材,到了晚上还不休息,夜以继日的工作。

  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如果你是李时珍,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B边读边写部分

  出示李时珍读的内容,仔细品读。

  齐读第9自然段第一句话,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生活苦)

  但是…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C区别药性部分

  自读第12自然段,画出关键的动词。和同桌交流表演,进行体会。

  表演区别药性的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你敢这样做吗?为什么?

  李时珍为什么敢呢?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注意两个省略号的运用。

  五、情感升华

  1.小结,多媒体出示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资料。

  2.配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3.齐读板书形成的小诗。

  4.有感情地齐读李时珍这个名字。

  *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世界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为为民造福而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严谨认真的医学家——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六、作业

  1. 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 认识一些中药,了解它们的药效,举行一个中药交流会。

  板书设计一: 16、李时珍

  夜宿古寺不觉苦,

  饮餐渴饮 修订本草万民福。 甘愿吃苦

  晓行夜宿 月下认真做记录, 甘愿冒险

  极端负责称楷模

  板书设计二: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李时珍》教案10篇

《李时珍》教案1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师:(出示小黑板)请看半分钟后填写,注意记忆方法。

  本草纲目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药方 世代行医 古方

  疑难病症 对症 良方 药材 药性 药效 完善 救死扶伤

  师:请同学互相批改。(出示小黑板)

  师:请填对8个以上的举手。请填对最多的报。

  师:请最多的同学介绍经验。(怎么记忆的)

  生:我是用的归类法。先记有“药”字的词:药方、药材、药性、药效;再记有“方”字的词。

  生:我是记每个词的开头第一个字。

  导读第四节

  师: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3节的方法?

  生:读课文思考这一小节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师: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习第四节,小小班讨论交流。

  师:这一节共几句话?(5)

  (出示小黑板)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走了上万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师:李时珍为写书作准备,做了三件事,只要两句话就行了,你们读一启遍。

  (学生读时教师圈:积累经验;采药;拜访)

  师:中间三句话不写可以吗?为什么要写这三句话?

  生: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这样写具体。

  生;这样写突出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工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这三句话一定要写。

  师:课文具体地写了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可贵精神,突出了人物形象。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读这三句话。

  师;再请同学们插图,想想:这是李时珍在向谁请教?从何见得?

  生:这是李时珍在向樵夫请教。我从图上画的樵夫背上的柴禾看出来。

  师:讲得对,李时珍不耻下问,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请教,为的是编写好《本草纲目》。

  三、导读第五节

  (指名读第五节)

  师: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伟在的著作?

  生:因为写这本书用了27年的时间。(板书:时间长)

  生:因为这本书字数多,有一百多万字。(板书:字数多)

  生:这本书内容丰富,记下了一千**种药物。(板书:内容丰富)

  生:这本书流传广,已译成几国文字。(板书:流传广)

  四、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五、扩展

  师:李时珍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事迹很多,就拿书上讲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就可知道这里有许多故事,同学们一定还想知道,教师向大家推荐课后阅读――《扩展阅读》。

  使用感想:这个教学片断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位主题,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表现在

  1、依据大纲,紧扣教材,突出自主训练。

  2、读、说、想、看并举,培养了动口,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文道结合,教书育人,是语文课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得到统一。

《李时珍》教案2

  一、揭题:

  同学们,在俺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俺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俺们就来学习25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四、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考虑: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1 假如同学说了“第二、三自然段”教师不做重点指导,只是边小结边相机板书:

  有志气、刻苦

  2 同学假如先说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文字,整段,在“突出一些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品尝”还有一些协助记忆的关联词。同学还是围绕“怎样的人和哪些句子来谈。”教师相机点拨启发。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同学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俺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导:同学们谈得很好,都在用心读书,请大家把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读一读。

  “为了写这本药书------还亲自到各地采药”(读完这句后,老师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俺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板书:不怕辛劳,献身科学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也就是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学习第四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同学边读相关的句子,老师边在黑板右上角做简单板书:如:说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板书:不全面。说到“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板书:不详细,说到“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板书: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

  完善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老师引背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他走了(),访问千百个(),

  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他还亲口()了许多(),判断()。

  学习第六自然段落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同学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前景。《同学谈仿佛看见什么?》可以引导同学想象,比如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六、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俺们都为俺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娇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俺们继续探索。

  板书: 25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

  一心为民,处处留心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态度严谨

  不辞辛劳 献身科学

  有毅力,有恒心

《李时珍》教案3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重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思路:

  谈话导入——初步感知——共同品赏——交流体会——总结拓展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们今天这堂课要了解和学习的是谁呢?(板书)李时珍。你们见过李时珍的像片吗?请看。(提示像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己认真读一次课文

  1、想想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课文共7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两大内容。想想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他“立志学医”?哪几自然段写他“编写《本草纲目》”?

  三、再读课文,共同品赏。

  1、读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这两部分内容,勾画出能体现李时珍“伟大”的`句子。

  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读自己感触深、被打动的句段。

  讨论交流

  (1)、情感交流。

  教师和学生各自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胆想象。

  谈一谈阅读时自己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以及相关的联想。

  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李时珍》教案4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李时珍 》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一篇课文。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图文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李时珍》的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以及树立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之才的人生价值观。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难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描写人物品格的写作方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引导读文、读中感悟 、讨论教学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 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 知识障碍上: 通过具体事例描写来 表现李时珍人物品格 的写作方法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 动机和兴趣上:采用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又用小组互助、小组积分的评价奖励机制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检查预习情况,复习导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和解决课文中比较简单的问题。

  (3)交流协作,学生在小组内互助学习,互相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解决课文中比较困难的问题。

  (4)展示激励,对组内和全班生成的有共性的问题,各小组比赛展示,争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锻炼学生演讲,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适当的加以点拨引导。

  (5)能力训练。达标检测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知识,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6)拓展延伸,重视课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适当对这种写作方法作简要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采用画知识结构图的方法归纳总结。

  (8)布置作业,本课作业由于在课内已经解决,课后作业就是预习下一课。

  以上是我对《李时珍》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再整堂课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李时珍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上,并且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锻炼学生的下作技巧,使学生的认识活动逐步升华,及掌握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还学会了方法。

《李时珍》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次。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将课文读一遍。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学习情况。

  编

  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拜、籍

  提醒学生注意字形。

  有关词语解释: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救死扶伤:救活快要死的人,扶助受伤的人。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针对病情。

  记载:把材料写下来。

  完善:完美。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2.课文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段(第47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4.齐读。

  (二)讲读第二段。

  1.男女生分读第2、3自然段。

  2.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3.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4.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的古方?想象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5.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主要是被李时珍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才同意他学医。)

  (三)讲读第三段。

  1.四排学生分排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②这一自然段的第1句起什么作用?

  ③李时珍发现旧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全、不详、不对。)

  ④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⑤齐读第4自然段。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齐读第14自然段。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1.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⑥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学习第6、7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6、7自然段。

  ②为什么说他终于编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他编写《本草纲目》这件事反映了哪些好品质?

  3.指导学生学习段首概括的写作方法。

  (四)作业。

《李时珍》教案6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部分课文内容。

  1、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呢?

  2、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

  3、从李时珍的想法和决心重新编书,说明了什么?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5、什么叫“经验”?怎样做叫“积累经验”?

  6、李时珍怎样“亲自到各地去菜药”呢?

  7、请你想象:“一个人严寒酷暑到处走,钻进深山老林去寻找,见人就拜访请教,亲口品尝药材”的情景,说说能体会到写什么

  二、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部分内容。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

  2、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呢?(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译成几国的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四、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画面。

  2、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呢?他是怎样编写出这部伟大著作?

  教后记:

  学生知道了故事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的故事。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àocáizhíyèqíngkuàngbàifǎng

  ()()()()

  pǐnchángpànduànbiānxiějīngyàn

  ()()()()

  组词

  扶()症()诊()

  肤()证()珍()

  效()缺()译()

  郊()缸()泽()

《李时珍》教案7

  教学重点:

  1. 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学习他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2. 体会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 了解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2 结合课文明白完善的意思。

  3 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

  一、 导入

  1. (课件)自读全文,思考:你对李时珍有了哪些了解?

  2. 哪个内容是最主要的?(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3. 哪几段写了这一过程?(35)

  、 学习课文

  1. 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原因过程结果)

  2. 原因是什么?自读第3自然段,概括说说旧书有几个缺点?(不全、不细、不对)

  3. 为什么说比较完善,不说十分完善?比较是相对谁说的?

  4.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完善的理解?(更全、更细、更准)

  5. 默读课文4、5自然段,李时珍是怎么做的?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特别受感动,画下来。(课件)

  (上万里、千百个数字说明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用了数字说明方法?(27年,几国)

  这些数字说明什么?(课件)再读

  三、 总结

  1. 这27年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是坚持不懈的过程。(课件)

  2. 把你心中的感动用以下句式说说:(课件)

  3. 作者怎样评价他?(板书:伟大)

《李时珍》教案8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师:(出示小黑板)请看半分钟后填写,注意记忆方法。

  本草纲目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药方 世代行医 古方

  疑难病症 对症 良方 药材 药性 药效 完善 救死扶伤

  师:请同学互相批改。(出示小黑板)

  师:请填对8个以上的举手。请填对最多的`报。

  师:请最多的同学介绍经验。(怎么记忆的)

  生:我是用的归类法。先记有“药”字的词:药方、药材、药性、药效;再记有“方”字的词。

  生:我是记每个词的开头第一个字。

  导读第四节

  师: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3节的方法?

  生:读课文思考这一小节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师: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习第四节,小小班讨论交流。

  师:这一节共几句话?(5)

  (出示小黑板)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走了上万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师:李时珍为写书作准备,做了三件事,只要两句话就行了,你们读一启遍。

  (学生读时教师圈:积累经验;采药;拜访)

  师:中间三句话不写可以吗?为什么要写这三句话?

  生: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这样写具体。

  生;这样写突出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工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这三句话一定要写。

  师:课文具体地写了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可贵精神,突出了人物形象。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读这三句话。

  师;再请同学们插图,想想:这是李时珍在向谁请教?从何见得?

  生:这是李时珍在向樵夫请教。我从图上画的樵夫背上的柴禾看出来。

  师:讲得对,李时珍不耻下问,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请教,为的是编写好《本草纲目》。

  三、导读第五节

  (指名读第五节)

  师: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伟在的著作?

  生:因为写这本书用了27年的时间。(板书:时间长)

  生:因为这本书字数多,有一百多万字。(板书:字数多)

  生:这本书内容丰富,记下了一千**种药物。(板书:内容丰富)

  生:这本书流传广,已译成几国文字。(板书:流传广)

  四、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五、扩展

  师:李时珍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事迹很多,就拿书上讲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就可知道这里有许多故事,同学们一定还想知道,教师向大家推荐课后阅读――《扩展阅读》。

  使用感想:这个教学片断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位主题,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表现在

  1、依据大纲,紧扣教材,突出自主训练。

  2、读、说、想、看并举,培养了动口,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文道结合,教书育人,是语文课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得到统一。

《李时珍》教案9

  一、揭题:

  同学们,在俺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俺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俺们就来学习25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四、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考虑: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1 假如同学说了“第二、三自然段”教师不做重点指导,只是边小结边相机板书:

  有志气、刻苦

  2 同学假如先说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文字,整段,在“突出一些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品尝”还有一些协助记忆的关联词。同学还是围绕“怎样的人和哪些句子来谈。”教师相机点拨启发。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同学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俺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导:同学们谈得很好,都在用心读书,请大家把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读一读。

  “为了写这本药书------还亲自到各地采药”(读完这句后,老师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俺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板书:不怕辛劳,献身科学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也就是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学习第四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同学边读相关的句子,老师边在黑板右上角做简单板书:如:说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板书:不全面。说到“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板书:不详细,说到“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板书: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

  完善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老师引背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他走了(),访问千百个(),

  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他还亲口()了许多(),判断()。

  学习第六自然段落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同学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前景。《同学谈仿佛看见什么?》可以引导同学想象,比如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六、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俺们都为俺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娇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俺们继续探索。

  板书: 25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

  一心为民,处处留心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态度严谨

  不辞辛劳 献身科学

  有毅力,有恒心

《李时珍》教案10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师:(出示小黑板)请看半分钟后填写,注意记忆方法。

  本草纲目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药方 世代行医 古方

  疑难病症 对症 良方 药材 药性 药效 完善 救死扶伤

  师:请同学互相批改。(出示小黑板)

  师:请填对8个以上的举手。请填对最多的报。

  师:请最多的同学介绍经验。(怎么记忆的)

  生:我是用的归类法。先记有“药”字的词:药方、药材、药性、药效;再记有“方”字的词。

  生:我是记每个词的开头第一个字。

  导读第四节

  师: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3节的方法?

  生:读课文思考这一小节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师: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习第四节,小小班讨论交流。

  师:这一节共几句话?(5)

  (出示小黑板)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走了上万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师:李时珍为写书作准备,做了三件事,只要两句话就行了,你们读一启遍。

  (学生读时教师圈:积累经验;采药;拜访)

  师:中间三句话不写可以吗?为什么要写这三句话?

  生: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这样写具体。

  生;这样写突出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工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这三句话一定要写。

  师:课文具体地写了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可贵精神,突出了人物形象。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读这三句话。

  师;再请同学们插图,想想:这是李时珍在向谁请教?从何见得?

  生:这是李时珍在向樵夫请教。我从图上画的樵夫背上的柴禾看出来。

  师:讲得对,李时珍不耻下问,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请教,为的是编写好《本草纲目》。

  三、导读第五节

  (指名读第五节)

  师: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伟在的著作?

  生:因为写这本书用了27年的时间。(板书:时间长)

  生:因为这本书字数多,有一百多万字。(板书:字数多)

  生:这本书内容丰富,记下了一千**种药物。(板书:内容丰富)

  生:这本书流传广,已译成几国文字。(板书:流传广)

  四、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五、扩展

  师:李时珍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事迹很多,就拿书上讲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就可知道这里有许多故事,同学们一定还想知道,教师向大家推荐课后阅读――《扩展阅读》。

  使用感想:这个教学片断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位主题,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表现在

  1、依据大纲,紧扣教材,突出自主训练。

  2、读、说、想、看并举,培养了动口,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文道结合,教书育人,是语文课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得到统一。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扩展7)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5篇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在把文学欣赏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文化知识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充分挖掘古诗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融入古诗蕴含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洗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设计特色

  挖掘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诗中情境,引起共鸣。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领学生自主、生动地走进文本。

  教学目标

  ★学会诗中的4个生字和3个认读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能说出从哪里看出山寺很高。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山寺很高。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危”及两个“高”字的意思。

  ★在了解诗句意思的同时,引领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几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行吗?(师生对诗)

  2、对话导入:大家会背这么多的古诗,真了不起!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你们愿意吗?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诗人

  刚才我们一起背诵了一首《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的图片

  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令人感动。人们都爱读。故此,人们称他诗仙。

  2、揭示课题

  ⑴这一天,诗仙来到一座大山前,他抬头一看,啊!好高的山,一眼望不到顶,如插入云里一般。此时,天色已晚,李白决定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中。他奋力向山顶爬去。爬到了山顶,呀!眼前竟然是这样一番景象,于是他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成了一首古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

  ⑵读准字音,读准题意

  师:(给宿注音)《夜宿山寺》中“宿”,就是住的意思。‘寺’就是庙宇,和尚住的地方。‘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呢?”李白在诗的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呢?(他夜晚住在山上的寺院之中,点出了时间、地点,多巧妙呀!手指板书:时间——夜宿、地点——山寺)

  来,再读一读,把题目中的意思清清楚楚地读出来。(教师可以用手势,指导学生读准重音、停顿)

  接下来,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个的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把这称为学习古诗的“秘诀”。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个“秘诀”,试着去理解其中一句。

  三、新课

  1.师:李白在诗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来学习古诗。

  2、出示古诗,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古诗,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方式:以学生读做为检查的方式,达到正确、流利

  诗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想读读古诗吗?

  指名读

  评价:正确(出示课件——诗中的这几个生字,他读得多准确呀!你们也像他这样看准拼音,再读一读!)

  读音不准(哪个字音还不准确,你们也再练一练)

  再指名读,评读:你最欣赏他哪里?你再读一读!(结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情况,适时提问:

  尺——高百尺(尺,长度单位同学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米和厘米,用手比一比米有多长?厘米有多长?老师告诉你一尺有这么长!那高百尺有多高呢?在古时候可真得是太高了!)

  星辰——摘星辰(星辰是指什么?诗中说可以摘到什么?来,大家做一个摘星星的动作。(瞧,有的同学手伸得可高了,看样子,要摘到天上的星星可不容易!)

  百尺,虚指,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写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歌情感。

  3.通尝试用多种形式(如写、唱、画、舞等)再现古诗情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积累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歌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教学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探究兴趣,入题想象。

  1、回忆一下,你们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哪些诗?能试着背一两首吗?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投宿在山上寺院内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全诗,明确探究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齐读,初步感知全诗。

  2、教师提出探究目标(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3、生探究字词诗意,交流学法。

  (三)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投影片(课文插图),找出寺院。提问:假如你站在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会有什么感觉?

  2、讨论:你从诗中哪儿可以看出楼很高?作者又是怎样讲夜静的?

  3、请用一句话说出诗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2、自由朗读,指名读。

  3、参照插图试背古诗。

  4、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体情入境。

  A、以《夜宿山寺》为题,小组合作,写一首诗,再表情朗读。

  B、还可以用“画”“唱”等方法来表现诗歌情境。

  5、表情背诵,总结巩固。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课后练习(三选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教学反思:

  诗人李白的《夜宿山寺》是一首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在导入部分用回顾旧知的谈话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再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初步感知古诗的情境。在设计学习字词、理解诗意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分别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互评价等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而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热情。在体会诗意部分,我让学生采用写画唱等多形式再现诗歌情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课堂气氛由此特别热烈。

  由此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大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再积极引导,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3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引读课题)

  2、复习词语,并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出示课件一)

  3、这篇课文,大家一致认为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这样一句话:出示齐读:(出示课件二)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李时珍师徒编写《本草纲目》很辛苦。

  3、过渡:让我们回忆一下,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体味李时珍和徒弟所承受的那一番“苦”,感受李时珍的高尚品格。

  二、品味苦

  (一)走得苦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在课文1-7自然段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在各方面吃了许多苦?课前你

  们用直线画出来了吗?谁来说说体现他们走得苦的语句?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课件三)

  2、你是从哪里体会出走得苦的?(走了好几个月了——时间长;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路程长,几千里路)点拨:全靠两条腿走呀!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

  3、白天,他们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走的都是虎狼出没的——山林。几个月来,几千里路,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让我们把这种行路奔波的辛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住得苦课件四

  1、白天要行路,夜晚要住宿,因为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他们住的是一座——(指着黑板说:古寺)那是怎样的一座古寺呢?找到体现他们“住得苦”的语句了吗?

  课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指读)

  2、当你跟随李时珍走进去,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古寺怎样?追问: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教师相机评价)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非常危险;

  3、同学们,古寺墙壁有的已经倒塌,地上满是残砖剩瓦,上面爬满青苔,神像上蒙着厚厚的蛛网,透露着一种荒凉、阴森的气息。这种景象就叫“破败”。(课件点击)把我们感受到的送进语言文字,一起读出这种环境的恶劣。(课件五))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可李时珍面对这样荒凉破败甚至危险的古寺没有一丝犹豫。

  出示齐读: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5、过渡: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住在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晓行夜宿”。(板书)他不仅走得苦、住得苦,还吃得苦,文中体现他们“吃得苦”的句子是哪一句?

  (三)吃得苦课件六

  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1、你从哪里体会到“吃得苦”?你能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2、“啃干粮”为什么能说明吃得苦?“啃”是什么意思?(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李时珍啃的是什么?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干粮:预先做好的食物,如:炒米、炒面、馒头、烙饼等。装在袋子里,时间长了,又干、又硬。)

  3、你体会得真到位,辛苦一天,师徒二人饿得饥肠辘辘没有可口的饭菜,只有啃那冰冷、干硬的,难以下咽的干粮,渴得嗓子冒烟才喝几口山泉水。这就是文中所说的“饥餐渴饮”(板书),他们生活是多么的苦啊!除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想一想,还有哪些词可以描述他们吃的苦的呢?(风餐露宿栉风沐雨

  跋山涉水

  翻山越岭

  风尘仆仆

  东奔西走)

  4、这样的生活,是一天、两天吗?是一个月、两个月吗?(长年累月)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到现在快50岁了,真的是长年累月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些词,边读还要边想象,就能读出词中蕴含的画面,体会到他们承受的那一番辛苦!出示一起读

  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翻山越岭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

  5、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李时珍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出现了——课件七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

  6、听着同学们真情的描述,老师不免要问,是什么力量和信念支撑着李时珍能吃这么多苦呢?

  因此,面对这一切,李时珍对徒弟说-------课件八

  (出示齐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7、他是怎样说这句话的,表情如何?(笑着说)明明这么苦,而且比家里苦多了。可他还笑着说,说明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不怕吃苦

  乐观以苦为乐)这种精神真令人——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他的不怕吃苦,而且以苦为乐。(齐读)

  8、记录苦(课件九)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纸砚,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课件十

  四、体会他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课件11 1:“鸡肠草??庞宪??生嚼无涎??”,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同学们,李时珍为了获取准确的资料,亲自品尝药材,不能有半点马虎,(板书:尝)从这里你又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认真严谨)你能把这种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读出来吗?谁来试试?(读得很流利,如果声音再洪亮些会更棒。)

  师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的药材不仅味苦,而且还有毒,李

  时珍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药,一路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他究竟为了什么?从师徒俩的对话中就能找到答案。

  老师想和大家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咱们换换身份,我当徒弟,同学们当师傅,怎么样?我起个头,李世珍笑着问徒弟,开始。课文中那些语句还写了他们长年累月的奔波?(生读一段)当时有飞机可乘吗?有马车可坐吗?靠的就是两条腿走路,这一走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这种行走苦不苦?(板书:走)可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板书:万民得福)你能把他这种为民造福的精神读出来吗?男生女生分角色读。

  (1)教师引读:听,寺外,生读: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师:抬头望望,圆盘似地月亮,生读:慢慢移到了中天。

  (2)这是课文结尾一段,为什么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圆圆的月亮呢?这是个有难度的问题?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见解?还记得课前我们的谈话吗?说错了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能勇敢地站起来。

  (3)师小结:风啸鹰叫说明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艰苦生活。皓月当空说明也已经很深了,可他们仍在研究草药。这样写更加衬托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伟大形象,这种写法可以尝试着在作文中运用。 (4)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李时珍历经千辛万苦编写成的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谁来读一读这段资料。(你读得真流利,真棒!)

  四、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李时珍用了整整27年把《本草纲目》编写成功了,李时珍用他一人的苦换来了万民的福,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成立后,在他的老家湖北建立了李世珍纪念馆,让我们世世代代永远怀念这位科学的巨人。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朗读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准备:

  1、看课件。

  2、写字卡片。

  教学过程:

  1、看看、说说。

  (1)故事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2)观察交流,你觉得山寺怎么样?

  (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说题意。

  (4)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拼拼、读读。

  (1)自由的拼读音节,试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同桌想办法帮你解决。

  (3)指名试读古诗。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古诗,要求读准确。

  3、认认、写写。

  (1)课件出示生字。

  (2)指名读。你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宝宝的?

  (3)生字去掉音节后,怎指名读。

  (4)指名带读。

  (5)齐读生字。

  (6)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样子?

  (7)同桌先说,后指名汇报。

  (8)游戏——《猜字谜》。

  (9)齐读古诗。要求读流利。

  (10)学习生词,学生读生词,用生词组词。

  (11)利用课件指导书写“危”、“尺”。

  4、读读、议议。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讨论后汇报。

  (3)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楼吗?

  (4)指导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5)学生自由体会读。

  (6)学生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

  (7)齐声朗读古诗,要求读出感情。

  5、背背、赛赛。

  (1)创设情境。

  (2)指名试背古诗。

  (3)自由背。

  (4)比赛背——看谁记性好。

  (5)除了这首诗,你还能背哪些诗?

  (6)比赛背——看谁能当小诗人。

  板书设计:

  夜 宿 山 寺

  【 李 白 】

  楼高

  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的景象,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通过开火车、抢读、猜谜语等形式巩固了生字。使学生注意力感高度集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4、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二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5、在学生背诵课外学会的古诗时,把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方法运用到其它古诗的朗诵上,进一步巩固了古诗的朗读方法,也使学生感觉到朗读古诗与别的文章是不一样的。

  6、本节课融视听、认读、朗诵于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民主、可怜的气氛中学懂古诗,增长技能。

《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5

  一、使用教材

  人教语文第五册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诗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诗句,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感受。

  3、背诵、默写全诗。

  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背诵李白的诗(板书:李白)请学生背一背李白的诗。如《静夜思》《赠汪伦》等。

  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眼前有一座寺庙。(板书:寺)他就住在了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请你说说:“夜宿山寺”的意思。

  理解“宿”的意思。

  3、朗读、背诵全诗

  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读。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背,全班背诵。

  4、理解诗句,感受诗境

  (1)学生听教师背诵全诗,说说能感受到什么,再说说有哪些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第一联)李白在这首诗中写了楼很高,你看这楼有多高?理解“危”字的意思。这里说楼有“百尺”高,不见得真有一百尺,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说?“手可摘星辰”,真的是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吗?但如果你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四周的山都比较低,星星在你的头顶上,还在你的周围,这时你就不会觉得星星是够不着的,“手可摘星辰”写的就是诗人当时的这种感受。你想象一下,星星在你的周围闪烁的情景,再读一读,体会当时李白的感受。

  (板书第二联)说一说:“惊”和“恐”字的意思。

  我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讲了天上住着仙人。李白不敢大声讲话,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说明李白跟这些仙人的距离近了。近到什么程度,请你想象一下。

  (3)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不但能感受到山寺的楼很高,还可以感受到这山寺的夜晚很静。在这样的夜里,你可以一个人面对星空,尽情的想象。

  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范读全诗)现在你自己慢慢读,体会体会。

  (4)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5、布置作业

  把你对诗的理解画成一幅简笔画,并把这首小诗补充完整。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扩展8)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3篇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1


  《李时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述了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叶圣陶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教学这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经过,体会他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和探索的精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在学生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通过读文质疑,使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的问题有关于李时珍的,也有关于《本草纲目》的,在小组交流讨论后,提出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有

  的同学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拿出来交流,老师作了适当的补充。“从哪里看出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本草纲目》是怎样编写出来的,为什么说它中药书中的伟大著作?”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解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后,学生积极交流,有的用课文的语句来回答,有的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可见学生在读中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和内化。“你们认为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与小组同学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问题,增强了学习兴趣,又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互相补充。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进一步体会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我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颠簸引导,履行了主导的职责。

  1.位置互换,主动探究。

  在探究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把学生摆在了主要位置上,老师在旁观之,与教师位置的互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了*台。

  2.创设情境,发展语言

  (1)情境创设,优化语言;在课堂教学的始末,均配以舒缓柔和的音乐,仿佛将学生带入了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使之读有感情,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充分思考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2)以读为本,感悟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齐读、默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质疑解疑,充分感悟语言。

  (3)拓展想象,运用语言;在口语交际这一环节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让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李时珍的敬仰之情,起到了“一石击二鸟”的作用。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2

  我在教《夜宿山寺》这课时,让学生先初读,在读,三读课文后,再请学生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事物,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兴趣的可以进行小组交流。但我很快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参加小组交流,而是饶有兴趣地在画画,并发现其中一幅有问题的画,那是一张画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倾斜得厉害的高楼的画。看到这情况思考一下后就默许并支持了这一学习方式,并且请学生对那幅画作出评价,学生很快纠正了错误,从而掌握了诗句中“危”字的正确解释。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不再死抱“预设”,而是及时关注到了课堂的“”生成。由此我深深感触教师的机智应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并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指导。我相信学生对这个诗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新课程标准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独特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探索这三大学习方式具体有效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不单来自于教师的实践和创造,更应该关注学习者自身的实践和创造,他们自己创造的方法更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师者多么需要敏锐地捕捉和推广“画画”这类具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的“生成”啊。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正真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关注生成”,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的教育宗旨,它所倡导的就是自学,也是实践新课标最基础的阵地和途径。

  从这节课教学可以得出,新课标下的预设首先要求构建一个“学习主题”,应该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相一致;应该思考运用哪些学习策略,使效益与方法相一致;更应该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所持有的体验和情感。在预设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线型设计转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设计上,即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一新理念上来。

  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心里背着新课标,手中还是拿着那张旧船票。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课堂上的生成教学,即真正意义上以学定教。新课标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

夜宿山寺的教学反思3

  《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诗歌,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3、初步感受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对我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其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大胆的想象以及诗人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本节课的不足:

  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扩展9)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案3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涎滑”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准备。

  3、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微课《本草纲目》、SMART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刚刚认识。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微课播放《一个人和一部书》。

  一、微课导课:

  1、导课:见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书课题,教学“宿”。

  引读过渡: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在此过程中会生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2、思:划出一天内时间变化的语句,思考在这些时间段内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在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

  检查初读情况: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皎洁月光、断垣残壁、笔墨砚台

  师徒俩、舀来泉水、垒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

  (1)请同学读,一个同学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找最后一组词语特点,指导有节奏地读词串。

  (3)读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总结方法:拆分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4)理清文脉:小组讨论自读要求第二项。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小标题: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

  对应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三件事来记叙课文的。将小标题与时间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古寺”部分,体会住的“苦”:

  1、我们跟着李时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2、请同学自由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座古寺给你怎样的感受?(荒凉、破败不堪、萧条、简陋……)

  3、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教师圈:到处、长满、厚厚……)

  4、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关键词,会读书)

  5、我们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入情入境。来,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去看一看这破败的古寺。(出示图片)

  6、练习说话:

  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 ,是 ,是 ,是 。在这里,没有 ,没有 ,没有 。

  7、如果你就是李时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读……(配乐朗读)

  四、仿写一个地方:

  1、回顾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过哪几个景物,来描写古寺的破败的?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体会了李时珍和庞宪住的苦,学会了写一个地方。那李时珍就仅仅是住的苦么?面对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2、回忆自己看过的、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积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七: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古寺

  月下谈苦

  记载尝药

  八、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 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 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 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 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 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 “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查字典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 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 汇报结果

  (查字典、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十、作业

  板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刘蓉 发表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涎滑”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准备。

  3、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微课《本草纲目》、SMART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刚刚认识。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微课播放《一个人和一部书》。

  一、微课导课:

  1、导课:见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书课题,教学“宿”。

  引读过渡: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在此过程中会生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2、思:划出一天内时间变化的语句,思考在这些时间段内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在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

  检查初读情况: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皎洁月光、断垣残壁、笔墨砚台

  师徒俩、舀来泉水、垒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

  (1)请同学读,一个同学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找最后一组词语特点,指导有节奏地读词串。

  (3)读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总结方法:拆分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4)理清文脉:小组讨论自读要求第二项。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小标题: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

  对应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三件事来记叙课文的。将小标题与时间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古寺”部分,体会住的“苦”:

  1、我们跟着李时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2、请同学自由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座古寺给你怎样的感受?(荒凉、破败不堪、萧条、简陋……)

  3、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教师圈:到处、长满、厚厚……)

  4、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关键词,会读书)

  5、我们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入情入境。来,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去看一看这破败的古寺。(出示图片)

  6、练习说话:

  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 ,是 ,是 ,是 。在这里,没有 ,没有 ,没有 。

  7、如果你就是李时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读……(配乐朗读)

  四、仿写一个地方:

  1、回顾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过哪几个景物,来描写古寺的破败的?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体会了李时珍和庞宪住的苦,学会了写一个地方。那李时珍就仅仅是住的苦么?面对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2、回忆自己看过的、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积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七: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古寺

  月下谈苦

  记载尝药

  八、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扩展10)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读后感心得体会 (菁选2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读后感心得体会1

  这篇课文的题目与第一自然段说明了李时珍师徒二人在察访药材时十分辛苦,而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写寺中的人,却写了寺外的情景,这是首尾呼应同时也加重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这么写的好处是可以表明出李时珍夜宿古寺时的艰苦。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荒凉凄清,这是人民对阴森森的古寺的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也是李时珍师徒俩餐风饮露,晓行夜宿。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圆盘似的月亮”心境像月亮一样宁静,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夜已经深了,他还在趁着这大好月色研究草药,他就是李时珍。李时珍严谨认真和察访药材所经受的辛苦,深化了文章。所以李时珍说:“我们修订的《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皓月当空则表明夜已很深,而李时珍师徒仍旧在研究药草。这样写更加衬托出李时珍不畏艰苦,一心修订好《本草纲目》的伟大形象,也深化了主题。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读后感心得体会2

  大家知道李时珍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本草纲目》一书的编著者。今天,我就读了一篇关于他的故事,题目叫《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他在全国各地察访药材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李时珍带领弟子庞宪察访药材,已经好几个月了。这天,他们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弟子庞宪发现远处有一座房屋,走近一看,是一个破败的古寺,便住下了。夜幕降临了,师徒俩找来枯杂草,升起火来,两个人坐在火边,一边啃干粮,一边喝水,吃过后,李时珍开始记录当天的寻访所得。记着记着,李时珍让庞宪拿来药筐,从里面翻出两种草药,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药性不同,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了起来。

  李时珍不畏艰难险阻,到各地遍寻药材,修订《本草》,为的是谁?他为的是自己吗?不,他为了所有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面对不好分辨的药材,他不是看不出就不看了,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这些药材。

  他心里想的是什么?难道他疯了吗?不,他没有疯,他在这些困难面前想的不是自己的生命,想的是怎么样尽快修订好《本草》,为万民造福!他不想自己,只想帮助他人的品格让我回想起今年的玉树大地震,在这场天大的灾难中,有无数像李时珍那样的志愿者,不顾自己的安危,抢救伤员。

  读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道理:为人要多付出,不要求回报。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推荐访问:李时珍 夜宿 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0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