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篇,供大家参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摹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由是则生而不用也
B.呼尔而与之 公与之乘
C.所欲有甚于生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典故“____________”就反映了这样的事实。
4.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丽选取大义了。
(2)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不食嗟来之食
4.舍生而取义;用“鱼”和“熊掌”作比喻提出的。
5.示例: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答案不唯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篇(扩展1)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0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小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而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皆以美于徐公
C.行道之人弗受 是以谓之“文”也
D.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分别选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A.不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德的人有能力不丧失罢了。
B.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A.这种(做法)不也已经可以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
B.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C.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完成了吗?这就叫做改变了(自己的)心意。
3.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合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答案B。A项“而”分别表并列和转折;C项“之”分别作结构助词“的”,人称代词“他”。D项“加”的意思分别是“好处”,“虚夸,谎报”。
2.(1)答案C。 (2)答案B。
3.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鱼"喻“生”,用“熊掌”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4.示例:(1)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
(2)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需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如①鲁迅先生,用100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②湖北青年周冲,为了营救被卡悬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借助防护栏,冒着生命危险,用顽强的毅力托举女童,展示了*民英雄的义举。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
②故患( )有所不辟也
③蹴( )尔而与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这,这样(2)祸患、灾难(3)用脚踢(4)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3、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苟且偷生。
(意思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乡为身死而不受( )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出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乡为( )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益处;(2)通“向”,从前;(3)侍奉;(4)停止,放弃。
2、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的东西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义万钟或施舍
4、“贫贱不能移”或第二句。
(意思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4
《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小题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
【小题1】(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小题1】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小题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5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谓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祸患,灾难。(2)这,这样。(3)对……说。(4)缘故,原因。
2.(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3.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4.“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意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6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作者孟子市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蹴尔而与之( )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什么意思?它和本文中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4.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的雄辩、善辩。请选择一个角度,对选文加以分析。
5.根据本文的内容,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补全下联。
赴正义,杀身成仁见品德
因苟利,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儒 亚圣
2.(1)*厚禄 (2)用脚踢
3.羞恶之心,即舍生取义之心。义产生于一个人的羞恶廉耻之心,有羞恶廉耻之心的人便会按照义的原则去行事,即便生命受到侵害也会努力坚守道义。于是,为了义,便可以舍生,即使死去,也不做不义之事。
4.示例:本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增强了气势,加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使道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再次,运用对比手法,鱼和熊掌对比,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乡为”与“今为”对比,通过比较,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使人印象更加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示例:舍生取义失本性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7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黔敖为食于路 (4)其谢也,可食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小题3:【甲】文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孟子是怎样提出这个观点?【乙】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题4:两篇文章都谈到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通“避”躲避 厌恶 喂养(给吃,给……吃) 道歉
小题2: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
小题3:甲文阐述了舍生取义的观点;(1分) 以鱼和熊掌设喻来引出这个观点;(1分)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2分)
小题4: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2分) 甲文中列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就是“失其本心”的事例,阐述了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的道理(1分)乙文中贫者即使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也表明了人不能丧失自己的本心,人要有骨气(要舍生取义)的道理。 意对即可。(1分)
试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辟”的通假。“食”的通假。重点识记两个字的含义,常常考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是故”“于”的意思。2句中“惟”“以至于”的翻译。
小题3:阅读两文,甲文提出的是“舍生取义”的观点。以“鱼和熊掌”设喻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的题目就是论述的中心。
小题4:仔细阅读,找出二者的共同点,“不失本心”舍生取义是本心,宁可饿死,不食嗟来之食,也是本心。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8
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___________
(2)贤者能勿丧耳丧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避”,躲避 (2)丢掉
2.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具有的话,我就牺牲生命选取大义。
3.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4.示例: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肯吃美国的救济粮。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9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出: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9.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0.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7.1何加:有什么好处。 2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被:同“披”,披着,穿着 4出:发放 (每空1分,共4分)
8.(1)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2分)
(2)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2分)
9.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2分)
10.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0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者;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孟子是_______________ 时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2)蹴而与之( )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3、文章开篇关于“鱼和熊掌”的论述有何作用?
4、文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本可以一句话写完,可作者却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为什么?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则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样认识的?
参考答案:
1、战国 儒
2、(1)同“避”,躲避 (2)用脚踢 (3)益处 (4)天性、天良
3、围绕“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形象生动地阐明义比生命珍贵,就像熊掌比鱼珍贵一样,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回答即可。
4、(1)三句排比,可以加强语势,增强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把孟子对一些人丧失本心的痛心和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
(2)体现出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围绕任意一点回答即可)
5、围绕“珍爱生命,量力而行”回答即可。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再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意思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篇(扩展2)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0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
阅读《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个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15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3)所以动心忍性( )(4)困于心,衡于虑( )
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9.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2分)
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阅读答案:
6.(1)用脚踢(2)为了(3)用这些来……(4)通横,阻塞,不顺畅
7.D
8.(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
9.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
10.示例:不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 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
②故患( )有所不辟也
③蹴( )尔而与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这,这样(2)祸患、灾难(3)用脚踢(4)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3、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苟且偷生。
(意思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
《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小题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
【小题1】(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小题1】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小题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4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作者孟子市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蹴尔而与之( )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什么意思?它和本文中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4.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的雄辩、善辩。请选择一个角度,对选文加以分析。
5.根据本文的内容,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补全下联。
赴正义,杀身成仁见品德
因苟利,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儒 亚圣
2.(1)*厚禄 (2)用脚踢
3.羞恶之心,即舍生取义之心。义产生于一个人的羞恶廉耻之心,有羞恶廉耻之心的人便会按照义的原则去行事,即便生命受到侵害也会努力坚守道义。于是,为了义,便可以舍生,即使死去,也不做不义之事。
4.示例:本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增强了气势,加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使道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再次,运用对比手法,鱼和熊掌对比,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乡为”与“今为”对比,通过比较,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使人印象更加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示例:舍生取义失本性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
②被发行吟泽畔______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
④遂自投泪罗以死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答案:
14、(1)①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之意;②同“披”,披散;③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④于是,就。
(2)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②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对即可)
(4)示例: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 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另外如: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6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8.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向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0.“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案:
7.略
8.D
9.如果是*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10.“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7
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小题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小题1】万事莫贵于义。“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
解析【小题1】B中二者都是“代词,这”。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贤、是心、莫”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8
课内文言文,回答10~12题。(8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故不为苟得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2.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13~16题。(8分)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博爱之谓仁 (2)老子之小仁义
1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彼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1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译文:
16.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2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
10.参考答案:(1)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2)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每词1分,计2分)
11.参考示例:(1)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2)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每个句子2分,计4分)
12
.参考答案: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1分),确立论点: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1分)。(答出论证方法得1分,论点正确得1分,计2分)
13.参考答案:(1)谓:叫作,称作。(2)小: 认为……小,轻视。(每词1分,计2分)
14.参考答案:彼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每断对一处得1分,计2分)
15.参考答案:(好比)坐在井里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
16.参考答案:不一致。理由是: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是抛开了仁义而言,只是他一个人的说法(1分),而自己所说的“道德”是包括仁义,是天下人所共同承认的道德(1分)。(大意正确即可,计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9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作者孟子市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蹴尔而与之( )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什么意思?它和本文中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4.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的雄辩、善辩。请选择一个角度,对选文加以分析。
5.根据本文的内容,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补全下联。
赴正义,杀身成仁见品德
因苟利,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儒 亚圣
2.(1)*厚禄 (2)用脚踢
3.羞恶之心,即舍生取义之心。义产生于一个人的羞恶廉耻之心,有羞恶廉耻之心的人便会按照义的原则去行事,即便生命受到侵害也会努力坚守道义。于是,为了义,便可以舍生,即使死去,也不做不义之事。
4.示例:本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增强了气势,加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使道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再次,运用对比手法,鱼和熊掌对比,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乡为”与“今为”对比,通过比较,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使人印象更加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示例:舍生取义失本性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0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者;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孟子是_______________ 时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2)蹴而与之( )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3、文章开篇关于“鱼和熊掌”的论述有何作用?
4、文中“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本可以一句话写完,可作者却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为什么?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则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样认识的?
参考答案:
1、战国 儒
2、(1)同“避”,躲避 (2)用脚踢 (3)益处 (4)天性、天良
3、围绕“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形象生动地阐明义比生命珍贵,就像熊掌比鱼珍贵一样,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回答即可。
4、(1)三句排比,可以加强语势,增强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把孟子对一些人丧失本心的痛心和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
(2)体现出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围绕任意一点回答即可)
5、围绕“珍爱生命,量力而行”回答即可。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再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意思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篇(扩展3)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妥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加线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君将哀而生之乎 B.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C.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D.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甚矣,汝之不惠
【小题3】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答案
【小题1】D(2分)
【小题2】C(2分)
【小题3】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小题4】人不能为了获取*厚禄而舍弃“礼义"(或人在接受优厚的棒禄时也要讲“礼义")(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前一个“生”是“生存”的意思;后一个“生”是使动用法,“使……活下去”的意思。B项中前一个“苟”是“苟且”的意思;后一个“苟”是“如果”的意思。C项中前一个“加”是“益处、好处”的意思;后一个“加”是“增加、添加”的意思。D项中的两个“于”都是“比”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辩”同“辨”,“辨别”的意思;B项中“衡”同“横”,“梗塞,指不通顺”; D项中“惠”同“慧”,“聪明”的意思。只有 C项中没有通假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别通假字的能力。
点评:点评: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是日常学习的积累,学生可以对书下注解强化记忆,同时还可以进行归纳记忆,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小题3】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运用比喻论证的目的。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中运用比喻论证的作用。
点评:议论文首段的常规作用有固定的模式,一定要知道,即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下文的议论具有了针对性。不同的开头段具体的作用不同,但基本上概莫能外。
【小题4】试题分析:观察选文第三段开头与结尾段中的语句,找出作者表现的中心论点即可。第三段举例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也就是说“ 人不能为了获取*厚禄而舍弃‘礼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判断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第三段开头点明了论点,易于判断。议论文的论点,必须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必须明确,其义不可隐含,。概括论点,可从标题或开头段或结尾段的文字中寻找,如果作者没有明确的提出论点,那就根据文意自己概括。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2
《鱼,我所欲也》(9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5、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B )(3分)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6、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3分)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分)
译文: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如使”、“于”的解释各0.5分)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分)
译文: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加”“为”的解释各0.5分,未补出省略成分扣0.5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
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这篇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篇(扩展4)
——《鱼我所欲也》习题与答案3篇
《鱼我所欲也》习题与答案1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粗字解释相同的是( )
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B.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
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去做接受它。
3.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4.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篇(扩展5)
——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 (菁选3篇)
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1
教材分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学习任务
1. 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 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 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学习方法
1. 采用“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 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2. 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
3. 教师推荐网站,了解孟子。
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网站,或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组查找以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孟子简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学说、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语。
二、激趣导入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1. 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2. 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 《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4. 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三、整体感知
1. 教师和学生一起以不同的方式默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节奏。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对称句和排比句,感受文章语言特点。背诵也以这些句子为基础,先背诵对称句,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2. 教师以若干问题带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①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②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③请两三个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
④作者为证明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四、深入探究
1.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 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只是一种假设,可以鱼和熊掌都得到,可以生命和义都不舍弃,只是假设当你在遇到两者中必取其一的时候,你当作怎样的选择的问题。
3. “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五、拓展探究
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舍生取义”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下面一则孟子的语录概括总结。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2. 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对于后世,特别是今天来说“义”应该赋予新的含义,请简要归纳。
如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曾彪炳史册,他们所坚持的“舍生取义”突破了孟子当时的规范,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现在,我们把“义”可以赋予*精神的具体内涵,“舍生取义”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
3. 课文第二段内容隐含一个什么典故?可以用我们搜集的哪句孟子名言来印证?“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六、延伸拓展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几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一条精忠之道。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终因遭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汩罗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狱中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留名千古。鲁迅以笔代枪,在文坛掀起千层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动人诗句。
对于今天的我们,亲历生与义的重大抉择也许很难得,但我们的人生不乏选择。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
1. 模仿下面一段话,发表对选择的感言。
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择诚信,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选择坚强,我们感受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甘甜;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2. 请讲述自己或他人人生选择的故事,并谈谈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例:一个14岁小女孩,站在法庭上面对离婚的父母,她会选择谁?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选择,因为选择了母亲,她就选择了富贵、选择了澳大利亚;选择父亲,她就选择了贫穷,选择了*。人人都说这太难了,可小女孩选择了父亲,选择了含辛茹苦单独抚养她长大的父亲,舍弃了富有却极少见的母亲。大家都被震撼了,面对这种艰难的抉择,小女孩做到了无愧于心。
七、推荐欣赏
1. 20**年“全国大专辩论会”──中山大学vs电子科技大学(正其义是否谋其利)
2. 20**年高考满分作文《心灵的选择》《倾听心灵的钟声》《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3. 电影《生死抉择》中*李高成最后的演讲。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2
所在班级及学生学情分析:九年级〈2〉班,共有学生45名。作为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两年半的文言文学习经历,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淀,有一定的文言语感。所以本节课将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努力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探索,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对话探究,共享成果;
教学内容分析: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一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孟子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学习本文字句的同时,对孟子的思想体系略作剖析,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鱼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议论。其论证方法,学生不易掌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观点的语句和他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讲深讲透,并以此来剖析他的“舍生取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读,使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从而体现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鉴赏法
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⑵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
⑴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⑵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
1、性善论的要点:
⑴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⑵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⑶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富岁子弟多赖、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⑷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
1、字音:
⑴不为苟得也(wéi)
⑵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⑶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2、停顿及重音,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⑷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显示:
⑴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⑵辨析加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⑶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
明确:
⑴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⑵辨析加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⑶翻译下列句子:
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多媒体显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呼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篇(扩展6)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1
语文教学是语言的教学,是文化思想的承传和浸润。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在于诵读的指导和落实。
《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细读该文,心里无底,毕竟是大作,似乎每一字词都是精华,每一标点都需反复咀嚼,于是,备课成为痛苦的历程;又害怕于文言文的考试功利,自然不敢马虎与轻率,深知“面面俱到”无疑等同“面面不到”,但还是按部就班,以最“踏实”的方式演绎文本。
上这篇课文之前,我以为学生们会比较容易理解和阅读。走进课堂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
事先,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借助课文中的注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这一环节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发出一句感叹“老师,这篇文章太难理解了。”我就顺势说:“难理解的地方在哪里呢?”“整篇文章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听到这句话后,我感到很震惊。我的自我以为又一次被打破。换句话说,我课前预设的在这堂课中是实现不了的。
“怎么办呢?”我对自己寻求帮助。对了,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首先要先读上几遍。因此,我采用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齐读的方式,对这篇文章作一次初步的理解。然后,在对学生的不理解之处做解释和讲解。可是,在课堂上,我忽视了学生,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解决呢?在他们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再去做进一步讲解呢?我为什么要喧宾夺主呢?
现在,回顾一下我自己的那堂课,我觉得为什么不让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特点呢?在学生提出这篇文章的提点上,示范朗读,示范背诵呢?这样,说,读,背,理解可以在一个层面上解决。以后,自己首先应该做到胸有成竹,然后降低自己的身份,走进学生,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
初三的学生生活得很单调。这个学生需要一个人来调节他们的课堂,让他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打破所有科目都是一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形式,让学生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去。这样,才能做到让他们快乐学习,轻松学习。为什么,自己想到那么多,只有在课后才能悟出呢。
回顾教学历程,似乎雷同的错误频频在犯,使得课堂显得犹为谨慎,极少有大刀阔斧的时候,而往往也是在这时候却发现自己甚至学生一同身陷囹圄,失却了很多精彩的对话、瞬间的灵丝、拓展的深度,而课堂的“生存”活力在这种种的考试“意义”下变得很是无奈与苍白;同时兼之文本的否定与层递写作特色,使得知识的堆砌高筑学生的厌倦心理,因此《鱼我所欲》成为“非我所欲”。
为进一步调整“取舍”,保证文本解读的有效度,去决定屏弃之前的教学模式,以“教学生存”为生发基点,以“中考意义”为辅助准点,大刀阔斧在文本落实与课堂效益二者不得得兼的情况下更好实现取舍的关系。
诵读是传统的经典的教学法,我将把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实践中,深刻体会课文构思布局的技巧,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效地积累知识和提升能力,又锻炼了读思齐进的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2
带了几届学生,教了几遍《鱼我所欲也》,一直是明白中糊涂,糊涂中明白。
一年一个感受,今年在教这一课的时候,大家又讨论,结合我在讲课时的感受,把今年的思路整理出来,以备以后上课参考。
首先是字词关。
我们九年级语文组在一起讨论了这么几个词:“有甚于”、“由是”、“则”“羞恶之心”。
“有甚于”的解释一是“超过”,一是“有的比……严重。”按照以往的解释是“超过”,今年大家在查相关资料的时候,认为“于”是“比”,“甚”是“严重”,这样翻译“所欲有甚于生者”就是“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也是通顺的。按照原来的解释是“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学生更好理解一些。
在讲这一点的时候,我把两种方案都给了学生,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明白语言是需要思考的,只有思考能带给古代汉语最好的解答。
学生知道老师也会在这些句子上出现问题,也很高兴,不再气馁了。
“由是”我们讨论的"结果是“采用某种方式”或“按照某种方式”或“采取这种手段”或“采用这种手段”。我的观点是“是”在古代更多的解释为“这、这样”,我告诉学生可以翻译为这几种方式,以及我的观点和根据。
“则”有两种理解,一是“如果”;一是“却”。目前我们多数教师倾向于“如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解释为“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而接受它。”
“羞恶之心”在读音上出现了问题,一般读成”xiū wù“我自己读成了“xiū è”
这是今年部编本教材新的改动,经过查证信息“羞恶之心”应理解为“对自己犯了错误觉得羞耻和对别人干了坏事感到憎恶的心情”。
在讲述论证思路的时候,我抓住几个词语。
文章由类比引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接着讲道理,先讲述舍生取义这一类人的观点,这一观点的句子抓住三个词“有甚于”、“生”、“死”。作者用有甚于连接“生”“死”两种情况。
同样道理,在假设论证的基础上用“莫甚于”连接生死,接着用“由是”强调“舍生取义”之人的做法,最后得出结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第二段,作者举例论证。需要点出的是“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中,“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这几句需要重点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这样,《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的难点得以解决。
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3
本文,本人就第二课时进行了公开课。上完后,感觉效果不是很佳。现就教学内容反思一下,以提高认识。
一、收获方面。
1、课前进行了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的复习,相对来说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的比较好,能快速的进行回答。
2、学生关于议论文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找中心论点很快找出来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也掌握了。
3、对于“舍生取义”的理解也较深刻,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如何看待“义”也讨论热烈,且见解独到。
二、不足方面。
1、读的方面不够注重,只是让学生进行了齐读,个别读环节没有。通过读加深理解这个环节稍为欠缺。
2、第一段论证论点的过程分析不够透彻,特别是正反道理论证、因果推理、假设推理等,并没达到真正理解、真正掌握的程度。
3、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并没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反省这节课的内容,需要改正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我相信,通过今后不断的学习和大胆创新尝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定会大大提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篇(扩展7)
——鱼我所欲也原文鉴赏 (菁选2篇)
鱼我所欲也原文鉴赏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 通 与;乡 通 向;辟 通 避)
鱼我所欲也原文鉴赏2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推荐访问:所欲 熊掌 答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著作